一种盖章方法

文档序号:2514914阅读:9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盖章方法。该方法通过一种通用盖章模块来实现,该模块以前后壁间隔为100毫米的U型支架为承托框架,包括电磁铁、杠杆机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齿轮、印章滚轮齿轮、印章滚轮、蓄墨滚轮、光电模块、遮光片、印章托板和散热风扇,首先设置该模块,然后上位控制电脑发出盖章指令,电脑通过接口向单片机系统输出控制信号,单片机系统处理接收到的信号以控制步进电机旋转和电磁铁工作,以完成信息验证所需的盖章动作,实现盖章。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易于上手,操作门槛低;工作耗时短,减轻人工负担,提高了信息核对的效率;所使用的盖章模块能耗低,噪声小,造价合理,易于大规模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盖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机械与自动化结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
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技术运用愈加普及,对电脑的附加功能开发也愈加流行,同时,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公园入口等很多凭证进入的地方需要对票面进行盖章确认,市场上流通的使用机器盖章的方法虽然解决了人工的负担,但盖章往往是进行大批量连续盖章,不能单独盖章,而且所使用的机器占地面积过大,属于专用性盖章机,通用性较差,不能满足当前通用性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且易于推广应用的盖章方法。
[0004]本发明的思路:通过一种通用盖章模块来实现本发明方法,首先设置通用盖章模块,然后上位控制电脑发出盖章指令,电脑通过接口向单片机系统输出控制信号,单片机系统处理接收到的信号以控制步进电机旋转和电磁铁工作,以完成信息验证所需的盖章动作,实现盖章。
[0005]具体步骤为:
(I)设置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用盖章模块,以前后壁间隔为100毫米的U型支架为承托框架,包括电磁铁、杠杆机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齿轮、印章滚轮齿轮、印章滚轮、蓄墨滚轮、光电模块、遮光片、印章托板和散热风扇,电磁铁通过螺丝固定在U型支架后壁上,电磁铁下端离U型支架底部40毫米,U型支架前壁正下方沿底部边缘开有长70毫米X高30毫米的长方形孔,杠杆机构的支架托板从此孔穿过,并在杠杆机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U型支架前壁用螺丝固定两个高60毫米X宽30毫米X厚5毫米的钢板支架,两钢板之间间隔75毫米,两钢板用以安装蓄墨滚轮、印章滚轮和步进电机,印章滚轮中心插入直径5毫米、长度90毫米的轴,该轴通过轴承固定在钢板支架间,蓄墨滚轮中心插入直径5毫米、长度80毫米的轴,该轴通过轴承固定在钢板支架间,印章滚轮与蓄墨滚轮的轴距为40毫米,电磁铁与杠杆机构的动力臂相邻,步进电机与步进电机齿轮相连,步进电机齿轮与印章滚轮齿轮相啮和,印章滚轮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印章滚轮且带动印章滚轮旋转,印章滚轮与蓄墨滚轮摩擦接触,遮光片和光电模块用来反馈印章滚轮的位置信号,遮光片通过螺丝固定在印章滚轮齿轮中心,当印章滚轮旋转到正确位置时,遮光片挡住光电模块,光电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印章托板位于杠杆机构的阻力臂上,散热风扇通过螺丝固定在U型支架后壁上与电磁铁相对应的位置,用于帮助电磁铁散热。
[0006]所述电磁铁、步进电机和光电模块均与单片机系统连接,单片机系统与上位控制电脑相连。
[0007]所述印章滚轮和蓄墨滚轮都是直径为20毫米、长为65毫米的圆柱体。[0008](2)将步骤(I)设置的通用盖章模块通电备用,盖章时,上位控制电脑向单片机系统发出指令,单片机系统向步进电机发出信号,步进电机连同步进电机齿轮旋转,步进电机齿轮啮合印章滚轮齿轮,印章滚轮旋转,由于印章滚轮与蓄墨滚轮相摩擦,当印章滚轮旋转时,蓄墨滚轮反向旋转,印章滚轮就沾上盖章所需的油墨,当印章滚轮旋转时,遮光片随之旋转,当印章滚轮旋转到正确位置时,遮光片挡住光电模块,光电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单片机系统控制步进电机停止旋转并向电磁铁输出脉冲信号,电磁铁通电吸附以推动杠杆机构的动力臂,使位于杠杆机构阻力臂上的印章托板与印章滚轮处于闭合挤压状态,完成盖.1V.早。
[0009]本发明的盖章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I)本方法操作简单,易于上手,操作门槛低。
[0010](2)本方法工作耗时短,减轻人工负担,提高了信息核对的效率。
[0011](3)本方法所使用的盖章模块能耗低,噪声小,造价合理,易于大规模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方法所使用的通用盖章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记:1-电磁铁;2_杠杆机构;3_步进电机;4_步进电机齿轮;5_印章滚轮齿轮;6_遮光片;7_光电模块;10_印章托板;11_散热风扇。
[0014]图2为本发明方法所使用的通用盖章模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1_电磁铁;8_蓄墨滚轮;9_印章滚轮;10_印章托板。
[0016]图3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
(I)设置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用盖章模块,以前后壁间隔为100毫米的U型支架为承托框架,包括电磁铁1、杠杆机构2、步进电机3、步进电机齿轮4、印章滚轮齿轮5、印章滚轮9、蓄墨滚轮8、光电模块7、遮光片6、印章托板10和散热风扇11,电磁铁I通过螺丝固定在U型支架后壁上,电磁铁I下端离U型支架底部40毫米,U型支架前壁正下方沿底部边缘开有长70晕米X闻30晕米的长方形孔,杠杆机构2的支架托板从此孔穿过,并在杠杆机构2的作用下上下移动,U型支架前壁用螺丝固定两个高60毫米X宽30毫米X厚5毫米的钢板支架,两钢板支架之间间隔75毫米,两钢板支架用以安装蓄墨滚轮8、印章滚轮9和步进电机3,印章滚轮9中心插入直径5毫米、长度90毫米的轴,该轴通过轴承固定在钢板支架间,蓄墨滚轮8中心插入直径5毫米、长度80毫米的轴,该轴通过轴承固定在钢板支架间,印章滚轮9与蓄墨滚轮8的轴距为40毫米,电磁铁I与杠杆机构2的动力臂相邻,步进电机3与步进电机齿轮4相连,步进电机齿轮4与印章滚轮齿轮5相啮和,印章滚轮齿轮5同轴固定连接印章滚轮9且带动印章滚轮9旋转,印章滚轮9与蓄墨滚轮8摩擦接触,遮光片6和光电模块7用来反馈印章滚轮9的位置信号,遮光片6通过螺丝固定在印章滚轮齿轮5中心,当印章滚轮9旋转到正确位置时,遮光片6挡住光电模块7,光电模块7输出低电平信号,印章托板10位于杠杆机构2的阻力臂上,散热风扇11通过螺丝固定在U型支架后壁上与电磁铁I相对应的位置,用于帮助电磁铁I散热。[0018]所述电磁铁1、步进电机3和光电模块7均与单片机系统连接,单片机系统与上位控制电脑相连。
[0019]所述印章滚轮5和蓄墨滚轮8都是直径为20毫米、长为65毫米的圆柱体。
[0020](2)将步骤⑴设置的通用盖章模块通电备用,盖章时,上位控制电脑向单片机系统发出指令,单片机系统向步进电机3发出信号,步进电机3连同步进电机齿轮4旋转,步进电机齿轮4啮合印章滚轮齿轮5,印章滚轮9旋转,由于印章滚轮9与蓄墨滚轮8相摩擦,当印章滚轮9旋转时,蓄墨滚轮8反向旋转,印章滚轮9就沾上盖章所需的油墨,当印章滚轮9旋转时,遮光片6随之旋转,当印章滚轮9旋转到正确位置时,遮光片6挡住光电模块7,光电模块7输出低电平信号,单片机系统控制步进电机3停止旋转并向电磁铁I输出脉冲信号,电磁铁I通电吸附以推动杠杆机构2的动力臂,使位于杠杆机构2阻力臂上的印章托板10与印章滚轮9处于闭合挤压状态,完成盖章。
【权利要求】
1.一种盖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设置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用盖章模块,以前后壁间隔为100毫米的U型支架为承托框架,包括电磁铁、杠杆机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齿轮、印章滚轮齿轮、印章滚轮、蓄墨滚轮、光电模块、遮光片、印章托板和散热风扇,电磁铁通过螺丝固定在U型支架后壁上,电磁铁下端离U型支架底部40毫米,U型支架前壁正下方沿底部边缘开有长70毫米X高30毫米的长方形孔,杠杆机构的支架托板从此孔穿过,并在杠杆机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U型支架前壁用螺丝固定两个高60毫米X宽30毫米X厚5毫米的钢板支架,两钢板之间间隔75毫米,两钢板用以安装蓄墨滚轮、印章滚轮和步进电机,印章滚轮中心插入直径5毫米、长度90毫米的轴,该轴通过轴承固定在钢板支架间,蓄墨滚轮中心插入直径5毫米、长度80毫米的轴,该轴通过轴承固定在钢板支架间,印章滚轮与蓄墨滚轮的轴距为40毫米,电磁铁与杠杆机构的动力臂相邻,步进电机与步进电机齿轮相连,步进电机齿轮与印章滚轮齿轮相啮和,印章滚轮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印章滚轮且带动印章滚轮旋转,印章滚轮与蓄墨滚轮摩擦接触,遮光片和光电模块用来反馈印章滚轮的位置信号,遮光片通过螺丝固定在印章滚轮齿轮中心,当印章滚轮旋转到正确位置时,遮光片挡住光电模块,光电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印章托板位于杠杆机构的阻力臂上,散热风扇通过螺丝固定在U型支架后壁上与电磁铁相对应的位置,用于帮助电磁铁散热; 所述电磁铁、步进电机和光电模块均与单片机系统连接,单片机系统与上位控制电脑相连; 所述印章滚轮和蓄墨滚轮都是直径为20毫米、长为65毫米的圆柱体; (2)将步骤(I)设置的通用盖章模块通电备用,盖章时,上位控制电脑向单片机系统发出指令,单片机系统向步进电机发出信号,步进电机连同步进电机齿轮旋转,步进电机齿轮啮合印章滚轮齿轮,印章滚轮旋转,由于印章滚轮与蓄墨滚轮相摩擦,当印章滚轮旋转时,蓄墨滚轮反向旋转,印章滚轮就沾上盖章所需的油墨,当印章滚轮旋转时,遮光片随之旋转,当印章滚轮旋转到正确位置时,遮光片挡住光电模块,光电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单片机系统控制步进电机停止旋转并向电磁铁输出脉冲信号,电磁铁通电吸附以推动杠杆机构的动力臂,使位于杠杆机构阻力臂上的印章托板与印章滚轮处于闭合挤压状态,完成盖章。
【文档编号】B41K3/12GK103481686SQ201310453930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张烈平, 王春杨, 王平 申请人:桂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