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存储件和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071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存储件和墨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打印耗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存储件以及装有该信息存储件的墨盒。



背景技术:

现有打印机和墨盒芯片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用连接线实现打印机和墨盒芯片的电连接,连接线一端电连接墨盒芯片,另一端电连接打印机。这种连接方式因连接线的存在,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因连接线的两端连接方式,相比一端连接方式,产品可靠性降低。二、通过在打印机上设置连接器,通过连接器上的连接端子与墨盒芯片上的电触点连接,如图1和图2,EPSON打印机设置了与墨盒芯片电连接的连接器100,该连接器包含了9个连接端子,分为高低两行连接端子,即上排连接端子101和下排连接端子102,上排连接端子101和下排连接端子102均匀间隔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端子之间的间距相同。上排连接端子101包含正面1012和除正面1012外的左、右侧面,上、下侧面,譬如图3中的右侧面1011;下排连接端子102包含正面1022和除正面1022外的左、右侧面,上、下侧面,譬如图3中的右侧面1023,上侧面1021。墨盒芯片200的电接触部201,202需压在连接器100的高低两行连接端子的突出部位,也即与上排连接端子的正面1012,下排连接端子的正面1022接触。这种正面接触的方式对芯片的电触点和连接端子的上下和两侧定位精确度要求高,否则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信息存储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存储件,该信息存储件可与具有上连接端子和下连接端子的连接器连接,所述信息存储件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基体上的第一电接触部和第二电接触部,当信息存储件与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接触部与下连接端子的上侧面接触,第二电接触部与上连接端子的侧面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电接触部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杆,其中一个杆与基体连接,所述第二电接触部的自由端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上连接端子的侧面接触,所述凸部的顶点与第二电接触部的自由端端面在一个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接触部呈L形,或者,所述第一电接触部设置在位于基体上的凸肋上。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电接触部和第二电接触部呈一排排列,且第一电接触部的自由末端面和第二电接触部的自由末端面在一个平面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安装至打印机的墨盒,所述墨盒包括盒体以及如上所述的信息存储件,所述信息存储件安装在盒体上,当墨盒被安装至打印机后,沿垂直于盒体的安装方向看去,所述电接触部与连接端子的接触点在一条直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上述第一电触点与下排连接端子的上侧面接触以及第二电触点与上排连接端子的侧面接触的方式,使得芯片的电触点和上下排连接端子的定位精度要求大大降低,从而有效避免二者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图1 EPSON打印机连接端子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 EPSON打印机墨盒芯片的正视图;

图3 EPSON打印机连接端子A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实施例一中的信息存储件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5实施例一中的信息存储件B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实施例一中的信息存储件与打印机连接端子的装配示意图;

图7实施例一中的信息存储件与打印机连接端子的接触的状态示意图;

图8实施例二中的信息存储件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9实施例三中的信息存储件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0实施例四中的信息存储件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1实施例五中的信息存储件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2实施例六中的信息存储件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3实施例六中的信息存储件与打印机连接端子装配后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4实施例六中的信息存储件与打印机连接端子装配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5实施例六中的信息存储件与打印机连接端子装配后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连接器;

101:上排连接端子;1011:右侧面;1012:正面;

102:下排连接端子;1021:上侧面;1022:正面;1023:右侧面;

200:墨盒芯片;201,202:电接触部;

11:基体;111、112:边缘;

12:第一电接触部;121:纵杆;122:横杆;

13、13A、13B、13C、13D:第二电接触部;131、131A、131D:凸部;1311:顶点;

P:接触点;

31:基体;32:第一电接触部;33:第二电接触部;

41:基体;411,412:表面;

42:第一电接触部;

43:第二电接触部;431:横杆;432:纵杆;433:凸部;4331:顶点;

44:凸肋;441:端面;442:上表面;

51:基体;52:电接触机构;521:左电接触部;5211:左电接触部凸部;522:右电接触部;

5221:右电接触部凸部;

61:基体;62:电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件,包括片状基体11,设置在基体一个表面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接触部12和至少一个的第二电接触部13。第一电接触部12和第二电接触部13由具有弹性的导体制成,导体材料可以是铜,铍铜或者金等金属。第一电接触部12的数量和打印机下排连接端子102的数量相同;第二电接触部13的数量和打印机上排连接端子101的数量相同。每两个第一电接触部12之间设有一个第二电接触部13,第一电接触部12和第二电接触部13呈一排排列。

第一电接触部12呈L形,包括纵杆121和横杆122,纵杆121垂直基体11表面设置,其一端与基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横杆122固定连接。横杆122平行基体11表面设置,其自由端端面与打印机下排连接端子102的上侧面1021接触,实际上也是与下排连接端子102的侧面接触。相邻两个第一电接触部横杆122之间的间距和两个相邻的下排连接端子102之间的间距相同。

第二电接触部13与第一电接触部12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横杆自由端侧面设有凸部131,凸部131的顶点1311与自由端端面在一个平面上,位于基体11两侧的第二电接触部13A,13D的凸部向基体边缘凸出,并且两个相邻的第二电接触部的凸部凸出的方向相反。第二电接触部13A和13D是设于基体边缘的两个第二电接触部,第二电接触部13B与第二电接触部13A相邻,第二电接触部13A的凸部向基体边缘111凸出,而第二电接触部13B的凸部向基体边缘112凸出,第二电接触部13C与第二电接触部13B相邻,第二电接触部13C的凸部向基体边缘111凸出。每个第二电接触部13的凸部131与打印机上排连接端子101的右侧面1011依次接触。

如图6和图7,装有信息存储部件的盒体安装在打印机上后,第一电接触部12和第二电接触部13与打印机连接端子侧面接触后,沿垂直于所述盒体安装方向看去,所有接触点P在一条直线上。在信息存储件与连接端子从上向下的定位过程中,信息存储件的第一电接触部12、第二电接触部13和连接端子始终保持接触状态,由于第一电接触部12和第二电接触部13具有弹性,随着芯片逐渐向下运动,由于连接端子与第一电接触部12自由端部接触的面越来越高,第一电接触部12的形变量逐渐增大,其与连接器下排连接端子接触得越来越紧密。第二电接触部13的凸部因其凸出外形使得其逐渐有越来越大的的形变,形变产生的回复力保证了与连接器上排连接端子之间接触的紧密性。随着接触的越来越紧密,第一电接触部12与第二电接触部13与连接端子之间过盈配合。

在打印耗材领域,信息存储部件可安装在墨盒上,并且墨盒向打印机的安装方向和信息存储部件与连接端子的定位方向相同。该信息存储部件同样适用于打印耗材领域的硒鼓产品。

实施例二

如图8,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件,包括片状基体21,设置在基体一个表面的至少一个的电接触部22。电接触部22由具有弹性的导体制成,导体材料可以是铜,铍铜或者金等金属。电接触部22均匀间隔且呈一排分布,其数量与打印机上、下排连接端子的总数量相同。

电接触部22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电接触部13的结构相同,呈L形,包括纵杆221和横杆222。纵杆221垂直于基体21表面设置,其一端与基体2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横杆222固定连接;横杆222平行基体22表面设置,横杆222自由端侧面设有凸部223,所有凸部223均朝基体一侧凸出,且凸部223的顶点2231在一条直线上。图8中的凸部223均朝基体左侧凸出,也可以朝基体右侧凸出。

装有信息存储部件的盒体与打印机安装好后,信息存储部件的电接触22被打印机连接端子挤压产生形变,而与打印机连接端子的侧面之间过盈配合。沿垂直于所述盒体安装方向看去,电接触部与连接端子右侧面1011、1023接触的接触点在一条直线上。

实施例三

如图9,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件,包括片状基体31,设置在基体31一个表面的第一电接触部32和第二电接触部33。第一电接触部32呈长条长方体,呈阵列固定在基体31的一个表面上,第二电接触部33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

第一电接触部32、第二电接触部33分别与上排连接端子101、下排连接端子102的接触部位和实施例一中的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10,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件,包括片状基体41,基体包括与信息存储部件安装方向平行的表面411和与安装方向相交的表面412;它还包括设置在表面411的第一电接触部42和第二电接触部43。表面411上均匀间隔设有长条长方体的凸肋44,在凸肋44一端设有第一电接触部42,第一电接触部42的导体材料覆盖在凸肋44的端面441和上表面442,并且端面441和上表面442上的导体材料连接,为了节省导体材料,上表面442的导体材料只设置部分。由于打印机上排连接端子101和下排连接端子102均匀间隔分布,从边缘计数的偶数个凸肋两侧面设有第二电接触部43。第二电接触部43呈L形,包括横杆431和纵杆432,横杆431和纵杆432连接,横杆431另一端固定在凸肋44未设有第一电接触部42的一端,且与基体41表面平行,纵杆432背对凸肋44的侧面设有凸部433,凸部433的顶点4331与端面441在一个平面上,端面441在表面412内也可以平行表面412。第一电接触部42在凸肋端面441的导体与打印机连接器下排连接端子的上侧面依次接触,第二电接触部43的凸部433与打印机连接器上排连接端子的侧面依次接触。第一电接触部42、第二电接触部43与上、下排连接端子侧面接触的部位在一条直线上。

实施例五

如图11,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件,包括片状基体51,以及在基体表面设置的电接触机构52,电接触机构52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电接触部521,右电接触部522。左电接触部521一端与基体51表面固定设置,另一自由端设有凸部5211;右电接触部522一端与基体51表面固定设置,另一自由端设有凸部5221。左电接触部凸部5211和右电接触部凸部5221的顶点相对设置,两凸部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任一连接端子的厚度即连接端子左侧到右侧的距离,且所有凸部顶点均在一条直线上。

装有信息存储件的盒体装在打印机上时,左电接触部521和右电接触部522位于任一连接端子的左右两侧,由于连接端子的厚度大于左电接触部凸部5211顶点与右电接触部凸部5221顶点之间的距离,两接触部自由端被连接端子挤压产生形变,使得两凸部顶点与连接端子侧面之间过盈配合,紧密接触。该对称结构的电接触机构52与连接端子有两个接触点,增大了与连接端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实施例六

如图12,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存储件,包括片状且带楔形头部的基体61,以及间隔设置在基体楔形头部两个表面的电接触部62。电接触部62为覆盖在基体61楔形头部表面的导体。

如图13和14,基体61楔形头部设于连接器100上排连接端子101和下排连接端子102构成的凹槽中,且序号为奇数的电接触部62与下排连接端子102的侧面接触,序号为偶数的电接触部62与上排连接端子101的侧面接触。从图15可知,所有接触点P在一条直线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