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及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776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墨盒及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打印装置的使用已经贯穿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打印装置的核心部分之一,墨盒的结构将直接影响打印装置的打印性能。

如图1所示为一种传统的墨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墨盒上部具有卡合部(活动部件)1091,卡合部1091上具有卡钩1095,卡钩1095包括连接部1095a和接合部1095b,连接部1095a连接连接体(活动部件的本体)1094和接合部1095b。连接体1094上延伸出对称的两个连接部1095a,连接部1095a位于墨盒100或者安装部的上部,且连接部1095a位于安装部的杠杆202的两侧,这种结构,连接部1095a有可能会受到外界(来源可能是操作者的手或者打印机自身的部件)的撞击或者破坏,造成连接部1095a的破损或者折断,最终导致活动部件不能有效的卡合,致使墨盒的安装可靠性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盒及打印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于安装部的墨盒,所述安装部包括活动杆;所述墨盒包括墨盒主体、活动部件、出墨口,所述出墨口设置在所述墨盒的底部,所述活动部件包括本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接合部,所述本体活动连接于所述墨盒主体;所述连接部至少一部分向靠近所述墨盒的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接合部用于与所述安装部卡接,同时所述连接部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所述活动杆的靠近所述墨盒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墨盒主体设有容纳至少一部分所述本体的凹部,所述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凹部。

优选地,所述墨盒主体沿所述接合部指向所述墨盒主体的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墨盒主体。

优选地,还包括回位弹簧,所述本体与所述墨盒主体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受力部,所述受力部能够与所述活动杆的施力部相对。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墨盒主体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与所述本体垂直。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与所述本体为分体结构,所述本体设有背向所述墨盒主体的抵推面,所述受力部的受力端抵靠于所述抵推面;且所述受力部能够沿所述本体指向所述墨盒主体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活动部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的运动能够带动所述接合部运动。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相对于所述活动杆朝向远离所述底部的方向上伸出。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突出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活动杆与所述突出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接合部或者所述连接部向靠近所述墨盒主体的方向弯折,所述接合部用于与所述突出部卡接。

优选地,所述接合部或者所述连接部向远离所述墨盒主体的方向弯折,所述接合部用于与所述活动杆卡接。

优选地,所述接合部或者所述连接部向远离所述墨盒主体的方向弯折,所述接合部用于与所述活动杆卡接;所述活动杆具有旋转轴、与所述接合部相接合的被接合部,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被接合部靠近所述墨盒的底部的一侧,所述被接合部设置在所述施力部靠近所述墨盒的底部的一侧,所述受力部设置在所述接合部远离所述墨盒的底部的一侧。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墨盒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部主体和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主体的活动杆,所述接合部能够与所述安装部卡接或者分离,同时所述连接部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与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墨盒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墨盒,在与安装部安装后,连接部位于安装部的活动杆靠近墨盒的一侧,从而使活动杆能够对连接部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连接部受到外界的撞击或者破坏,保证墨盒与安装部连接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爆炸视图;

图11-图1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与安装部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图1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与安装部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动杆的局部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爆炸视图;

图21-图24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与安装部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与安装部安装的局部示意图;

图26、图27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与安装部安装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在图1中:

100-墨盒;1091-卡合部;1094-连接体;1095-卡钩;1095a-连接部;1095b-接合部;

202-杠杆;

在图2-27中:

10-安装部;

11-安装支架;

111-卡槽;

112-底壁;

113-侧壁;

114-开口;

12-供墨管;

13-电接部;

14-活动杆;

141-施力部;

142-推部;

1421-上推部;

1422-中推部;

1423-下推部;1423a-第一下推部;1423b-第二下推部;

143-活动杆主体;

144-旋转轴;

15-突出部;

20-墨盒;

21-活动部件;

211-本体;

212-连接部;

213-接合部;

214-受力部;

2141-受力端;

215-活动部件轴;

22-墨盒主体;

221-凹部;

222-轴孔;

223-墨水腔;

23-卡位;

24-盖板;

25-出墨口;

26-芯片;

27-回位弹簧;

28-操作部;

29-弹性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为了便于描述,设定xyz三维空间坐标系,x轴与底壁112相平行,且+x轴方向为由供墨管12指向电接部16的方向,z轴为垂直于底壁112的方向,+z轴为从底壁112指向开口114的方向,一般地,z轴为竖直方向,+z轴为向上的方向;y轴垂直于x轴和z轴,且设定x轴方向观察,+z轴方向逆时针旋转90°的方向是+y轴方向。

如图2-2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于安装部10的墨盒20。安装部10包括安装支架11、供墨管12、电接部13以及活动杆14,安装部10可以安装一个或者多个墨盒20,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安装部10可以安装多个墨盒20,其中,如图4-5所示,安装支架11具有底壁112和两个侧壁113,两个侧壁113彼此相对,且和底壁112基本垂直,形成一个近似于“凵”形的结构,且安装支架11具有开口114,开口114与底壁112相对,用于将墨盒20由此安装于安装部10。通常,卡槽111设于安装支架11的一个侧壁113上,其可以为通孔或者盲孔;活动杆14安装于安装支架11靠近另一个侧壁113的一端。电接部13设于安装支架11靠近活动杆14的一端,为与打印机的内部电路相连接的部分。供墨管12设于安装支架11的底壁112上。可以理解地,在xyz三维坐标系中,卡槽111位于-x轴侧,电接部13、活动杆14位于+x轴侧。

具体地,参照图6-8所示,活动杆14包括活动杆主体143、施力部141、推部142以及旋转轴144,旋转轴144可以由设于活动杆主体143相对的两侧的凸起形成,旋转轴144平行于y轴,活动杆主体143绕旋转轴144的轴线转动连接于安装支架11,推部142与施力部141位于旋转轴144的同侧,一般地,位于安装支架11远离底壁112的一侧,如图6-8中所示,推部142与施力部141均位于旋转轴144的上方,其中,施力部141位于活动杆14靠近墨盒20的一侧,推部142位于活动杆14远离墨盒20的一侧,进一步地,推部142可以包括上推部1421、中推部1422、下推部1423,上推部1421位于推部142的+z轴方向上,下推部1423位于推部142的-z轴方向上,即在z轴方向上,上推部1421位于下推部1423的上方,中推部1422位于上推部1421与下推部1423之间,参考图8,活动杆主体143可以将下推部1423分隔为分别位于+y轴侧的第一下推部1423a和位于-y轴侧的第二下推部1423b。

通常,安装部10还包括突出部15,如图4-5所示,突出部15设于安装部10靠近活动杆14的一侧,且与活动杆14之间留有间隔,可以理解地,该间隔为沿x轴的方向,突出部15与活动杆14之间留有的间隙。

墨盒20与安装部10为可拆卸连接,如图9-图10所示,墨盒20包括墨盒主体22、活动部件21、出墨口25、卡位23、盖板24以及芯片26,墨盒主体22具有墨水腔223,盖板24用于封住墨水腔223的腔体口,以将墨水存储于墨水腔223内。一般地,出墨口25设置在墨盒20的底部,即出墨口25位于墨盒20的-z轴侧,在墨盒20安装于安装部10时,出墨口25与供墨管12相抵接,使出墨口25与供墨管12相连通,以将墨水腔223的墨水供应到打印头内。芯片26可以与安装部10上的电接部13相接触并电连通,用于识别墨盒20或者与打印机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传输。卡位23与活动部件21分别位于墨盒主体22相对的两侧,卡位23用于与安装部10上的卡槽111相卡接,以将墨盒20固定在安装部10上。活动部件21位于墨盒20的+z轴侧,活动部件21包括本体211、连接于本体211的连接部212和连接于连接部212的接合部213,本体211活动连接于墨盒主体22,接合部213用于与安装部10接合,以将墨盒20固定于打印机上。进一步地,连接部212至少一部分向靠近墨盒20的底部的方向延伸,且接合部213用于与安装部10卡接,同时连接部212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活动杆14靠近墨盒20的一侧,即连接部212可以全部朝向靠近墨盒20的底部的方向延伸,也可以仅部分向靠近墨盒20的底部的方向延伸,同时,连接部212也可以全部位于活动杆14靠近墨盒20的一侧,也可以仅部分位于活动杆14靠近墨盒20的一侧。

上述实施例中,墨盒20与安装部10安装后,将连接部212的至少部分位于活动杆14靠近墨盒20的一侧,从而使活动杆14能够对连接部212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连接部212受到外界的撞击或者破坏,保证墨盒20与安装部10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接合部213与安装部10的接合,可以接合部213与活动杆14卡接(如图16、17、21-26),此时,接合部213或者连接部212向远离墨盒主体22的方向弯折,即接合部213或者连接部212朝活动杆14的方向弯折,以将接合部212与活动杆14卡接。接合部213也可以与突出部15卡接(如图12、13、14),此时,接合部213或者连接部212向靠近墨盒主体22的方向弯折,即接合部213或者连接部212向突出部15的方向弯折,以实现接合部213与突出部15卡接。

通常,墨盒主体22设有容纳至少一部分本体211的凹部221,凹部221可以由墨盒主体22靠近活动杆14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本体211连接于凹部221。

第一实施例

如图9-12所示,本体211转动连接于凹部221,本体211的转动轴可以设于凹部221,具体地,可以墨盒主体22设有轴孔222,本体211设有活动部件轴215,活动部件轴215转动连接于轴孔222,其中,活动部件轴215一般平行于x轴。当然,也可以墨盒主体22设有活动部件轴,并本体211设有轴孔。上述结构通过本体211的转动实现接合部213与安装部10的接合,以便于墨盒20的拆卸与安装。出墨口25位于墨盒主体22的-z轴侧(下部),活动部件21位于墨盒主体22的+z轴侧(上部)。活动部件21从墨盒主体22的上部伸出且朝向墨盒主体22的外部伸出。

如图11所示,当墨盒20安装到安装部10上后,卡位23与卡槽111相接合,出墨口25与供墨管12相接合,接合部213与突出部15相接合。施力部141与受力部214相对。连接部212位于施力部141与突出部15之间。

连接部212自本体211远离墨盒主体22的端部向靠近活动杆14的方向,同时向靠近墨盒20的底部的方向延伸,即接合部212沿着+x轴、-z轴的方向延伸,且连接部212全部位于活动杆14靠近墨盒20的一侧。

进一步地,接合部213自连接部212远离本体211的端部向靠近墨盒主体22的方向弯折,在接合部213与安装部10接合时,接合部213与突出部15卡接,连接部212与接合部213可以设置有两组,两个连接部212、接合部213分别位于本体211的两侧,此时,沿-x轴的方向,推部142的投影可以覆盖连接部212和接合部213的投影。

通常,墨盒20还包括回位弹簧27,如图10所示,本体211与墨盒主体22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27,通过设置回位弹簧27,使活动部件21在去掉外力后,能够恢复原位,以便于下次的卡接。其中,回位弹簧27可以为伸缩弹簧,也可以为卷簧,回位弹簧27的一端可以与墨盒主体22连接,另一端与活动部件21连接,在设有凹部221时,回位弹簧27可以设于凹部221内,在活动部件21与安装部10接合时,回位弹簧27处于压缩状态,即当墨盒20安装到安装部10上时,回位弹簧27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如图9-10所示,活动部件21还包括连接于本体211的受力部214,在墨盒20与安装部10接合后,受力部214与活动杆14的施力部141相对,如图11-12所示。通过设置受力部214,在取出墨盒20时,推动推部142,使施力部141与受力部214抵靠,从而推动受力部214运动,以使受力部214带动活动部件21转动,从而使接合部213向远离突出部15的方向转动,进而使接合部213与突出部15分离,实现墨盒20的取出。通过增加受力部214,能够使本体211的受力比较集中,更易于墨盒20的取出。

由于在背景技术中,连接部1095a位于安装部的杠杆202(相当于本申请的活动杆)的两侧,且操作者推动安装部的杠杆202时,会带动连接体1094(相当于本申请的本体)的抵接面一起运动,从而使墨盒会脱离安装部,但是,当连接部1095a设置在杠杆202的-x轴侧时,杠杆202的运动不能抵接到抵接面上,因此就不能实现此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在本体211上增加了受力部214,受力部214设置的位置是连接部212的+z轴方向上,且位于本体211的+z、+x轴方向上,即受力部214相对于本体211来说更靠近活动杆14。因此,此种结构有助于活动部件21具有旋转的能力,防止出现活动部件21无法顺利解锁的情况。

受力部214通常位于活动部件21远离墨盒20的底部的一侧,以使施力部141易于对活动部件21施力。受力部214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继续参考图9,受力部214远离本体211的一端向远离墨盒主体22的方向倾斜,以减小受力部214与施力部141的距离,使受力部更易于对受力部214施加推力。

第二种方式,受力部214与本体211垂直,受力部214与本体211均为板状结构,受力部214与本体211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在突出部15与活动杆14之间留有间隔时,能够既方便接合部213的卡接与脱离,且在活动杆14活动的时候不会干涉到连接部212的运动。

第二实施例

如图13-14所示,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部件21上不具有受力部,而是活动部件21包括连接于本体211的操作部28,操作部28用于操作者施加作用力,在需要从安装部10中取出墨盒20时,操作者可以推动操作部28,操作部28的运动能够带动接合部213运动,即操作部在受到作用力后,带动活动部件21绕活动部件轴215转动,从而接合部213与突出部15脱离,墨盒20从安装部10中取出,显然,这种方式能够便于操作者取出墨盒20。

一般地,操作部28位于活动部件21远离墨盒20的底部的一侧,即操作部28位于墨盒20的上部(上部指墨盒20在+z轴方向的一侧),以便于操作者施力。可选地,操作部28相对于活动杆14朝向远离墨盒20的底部的方向上伸出,即沿+z轴方向,操作部28伸出活动杆14,以进一步方便操作者的操作。

在本体211与操作部28均为板状结构时,操作部28可以与本体211垂直(如图3所示),也可以操作部28为弯折结构(如图14所示),在为弯折结构时,更易于操作部28的末端伸出活动杆14。

当然,活动部件21上也可以既不设置受力部,也不设置操作部28,操作者可以直接按压本体211,以使本体211带动接合部213转动,从而与突出部15脱离,这种方式,本体211和接合部213优选分别位于活动部件轴215的两侧,这样,两者的运动方向不同,更容易解开接合部213与安装部10的接合,因此使得墨盒20的取出更方便。

第三实施例

如图15-18所示,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体211沿接合部213指向墨盒主体22的方向滑动连接于墨盒主体211,即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部件21是通过本体211与墨盒主体22的相对滑动实现墨盒20与安装部10的脱离,本体211的滑动方向一般为x轴的方向(包括+x方向和-x方向)。

具体地,墨盒主体22可以设有滑轨,本体211与滑轨相适配,其沿x轴的方向滑动安装于墨盒主体22,如图15所示,本体211沿垂直于x轴的截面为t型结构,滑轨为t型滑轨。为了便于操作,活动部件21也可以设有受力部214,受力部214的受力面可以与施力部141相对,以便于推部142将推力通过施力部141施加于受力部214,受力部214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此处就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还在于,接合部213的结构不同,第一实施例中的接合部213朝墨盒主体22弯折,而本实施例中,接合部213朝远离墨盒主体22的方向弯折,在活动部件21与安装部10接合时,接合部213与活动杆14卡接。

活动杆14具有旋转轴144、与接合部213相接合的被接合部,旋转轴144设置在被接合部靠近墨盒20的底部的一侧,被接合部设置在施力部141靠近墨盒20的底部的一侧,受力部214设置在接合部213远离墨盒20的底部的一侧,如图18所示,被接合部可以直接为下推部1423。在该实施例中,连接部212与接合部213也可以设有两组,分别位于本体211的两侧,两个接合部213可以分别与第一下推部1423a和第二下推部1423b相接合。当需要取出墨盒20时,操作者以推力f推动活动部杆14的推部142,如图17-图18所示,推力f施加在推部142上,施力部141距离旋转轴144的轴心的距离为d2,下推部1423距离活动杆144的轴心的距离为d1,且d2>d1,因此在活动杆14旋转过程中,施力部141和下推部1423的旋转方向一致,当活动杆14旋转一个角度时,施力部141的移动距离大于下推部1423的移动距离,因此,施力部141与受力部241抵接且推动受力部241,受力部241带动活动部件21沿x轴移动,施力部141推动受力部241沿x轴移动的距离大于下推部1423沿x轴移动的距离,故,在活动杆14的转动过程中,接合部213与下推部1423之间脱离,从而接合部213与安装部10之间的接合被解开,墨盒20脱离安装部10,墨盒20可以从安装部10中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本体211是转动连接于墨盒主体22,还是滑动连接于墨盒主体22,接合部213均可以与活动杆14或者突出部15卡接。

第四实施例

如图19-20,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二者的活动部件21的结构不同,第四实施例中,活动部件21还包括受力部214,受力部214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中的受力部214的结构。

显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取出墨盒20时,活动杆14的运动方向朝-x轴方向;接合部213解锁方向是向+x轴变形(连接部212或者接合部213变形)才可以解锁,因此两者的运动方向或者变形相反,可能会出现连接部212或者接合部213的变形太大,甚至折断的风险。但是,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取出墨盒20时,活动杆14与接合部213的运动方向均为-x轴方向,活动杆14与接合部213的运动或者变形方向一致,不会出现连接部212或者接合部213的变形或折断的风险。

第五实施例

受力部214与本体21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其中,第一、二、四实施例中的受力部214与本体211为一体结构。而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21-24所示,受力部214与本体211为分体结构,本体211设有背向墨盒主体22的抵推面,抵推面朝向远离墨盒主体22的方向,受力部214的受力端2141抵靠于抵推面;且受力部214能够沿本体211指向墨盒主体22的方向运动,可以墨盒主体22设有滑轨,受力部214滑动安装于滑轨,本体211可以滑动或者转动安装于墨盒主体22上,如图23所示,给出了本体211转动安装于墨盒主体22的方式,此时,回位弹簧27可以设于受力部214与墨盒主体22之间,一般地,墨盒20还包括弹性件29,弹性件29设于本体211与墨盒主体22之间,且该结构中,接合部213向远离墨盒主体22的方向弯折,在墨盒20取出时,推部142施加外力,通过施力部141将推力传递至受力部214,受力部214受到作用力后,向墨盒主体22的方向运动,从而推动抵推面,抵推面带动本体211转动,进而使接合部213与活动杆14脱离。可以理解地,在本体211与受力部214为分体结构时,接合部213也可以向墨盒主体22的方向弯折。

第六实施例

如图25所示,第六实施例相较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第六实施例不设有受力部,而是设有操作部28,操作部28连接于本体211,操作部28一般设置于活动部件21远离墨盒20的底部的一侧,其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二实施例中的操作部28的结构。在需要从安装部10取出墨盒20时,操作者直接推动操作部28,使得本体211沿-x轴方向运动,从而使接合部与下推部1423脱离,取出墨盒20。

第七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与第三、五实施例的区别是:活动部件21的本体211设置的更靠-z轴的一侧,因此,连接部212至少部分是向墨盒20的底部方向延伸。具体地,如图26所示,相较于第五实施例,连接部212在本体211的端部先向+z轴、+x轴方向延伸,然后再向-z轴、+x轴方向延伸。如图27所示,相较于第三实施例,连接部212在本体211的端部先向+z轴、+x轴方向延伸,然后再向-z轴、+x轴方向延伸。通过上述方式的设置,能够增加活动部件21的强度,同时能够更易于驱动活动部件21运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墨盒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部主体和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主体的活动杆,所述接合部能够与所述安装部卡接或者分离,同时所述连接部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与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墨盒的一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