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以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694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墨盒以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以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墨盒用于盛放墨水,其广泛应用于打印设备上。墨盒内设置有芯片,当打印机工作时,芯片上的芯片触点与打印机上的触针电连接,以将墨盒内的墨水供应给打印机。

相关技术中,芯片触点通常裸露在墨盒的外部,一方面,在墨盒的存放和运输过程中,芯片触点上会沉积灰尘等污渍,且芯片触点容易受到碰撞、摩擦导致损坏;另一方面,在墨盒与打印机安装或拆卸的过程中,芯片触点会与触针发生摩擦,这会导致芯片触点的表面磨损,以上各方面都会使得芯片触点与触针的电性连接的可靠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以及打印机,可以提高芯片触点与触针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墨盒,包括盒体、活动部以及芯片,

所述芯片包括芯片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上的触点,所述活动部与所述芯片本体连接,

所述活动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盒体运动,且具有方向相反的工作行程和复位行程,

在所述工作行程中,所述活动部能够带动所述触点伸出所述盒体外,在所述复位行程中,所述活动部能够带动所述触点复位至所述盒体内。

优选的,所述活动部包括活动本体以及储能件,所述活动本体经由所述储能件与所述盒体连接,所述活动本体与所述芯片本体连接,

在所述工作行程中,所述储能件具有储能行程,当所述外力撤除后,所述储能件具有回位行程以带动所述活动部产生所述复位行程。

优选的,所述储能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盒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对设置围成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由大端指向小端的方向与所述工作行程的方向一致,

所述储能件包括第一作用部分以及第二作用部分,所述第一作用部分与所述第二作用部分相对于所述工作行程的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作用部分与所述第二作用部分之间留有变形间隔,

在所述外力作用下,所述作用件嵌设于所述锥形腔内,所述第一作用部分与所述第一平面抵靠,所述第二作用部分与所述第二平面抵靠,以使所述第一作用部分以及所述第二作用部分向靠近彼此的一侧变形以产生所述变形行程。

优选的,所述第一作用部分与所述第二作用部分关于平行于所述工作行程的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第一作用部分具有朝向所述第二作用部分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作用部分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作用部分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通过弧形面过渡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活动部定位配合,以用于在所述工作行程中,将所述触点定位在所述触点与所述打印机的触针电连接的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

所述墨盒具有用于安装于所述打印机的安装行程,所述安装行程与所述工作行程的方向垂直,在所述安装行程中,所述定位部在安装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活动部产生所述工作行程。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楔形部分,所述楔形部分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为平面,所述导向面用于从远离所述触点的一端沿所述工作行程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打印机。

优选的,所述楔形部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楔形部分间隔排布,所述安装力共同作用于多个所述楔形部分。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包括墨盒,所述墨盒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墨盒。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盒,在外力作用下,活动部能够与盒体相对运动,且具有工作行程和与工作行程方向相反的复位行程,活动部与芯片本体连接,在工作行程中,与芯片本体连接的触点能够随着活动部的运动伸出盒体外,在复位行程中,活动部带动触点复位至盒体内。该方案使得当墨盒在工作状态时,触点能够位于盒体内,而当墨盒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触点能够位于盒体内,以此解决现有技术中触点始终裸露在盒体外的缺陷,提高了触点与触针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动部与芯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件的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盒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部的示意图;

图6a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盒与打印机未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6b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盒与打印机安装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6c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盒与打印机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墨盒;

11-盒体;

11a-第一平面;

11b-第二平面;

11c-出墨口;

11d-定位孔;

12-活动部;

121-活动本体;

122-储能件;

122a-弹性件;

122b-连接件;

122a’-第一作用部分;

122aa’-第一表面;

122b’-第二作用部分;

122bb’-第二表面;

122c’-圆弧面;

13-芯片;

131-芯片本体;

132-触点;

14-定位部;

141-楔形部分;

141a-导向面;

2-打印机;

21-活动卡块;

22-固定卡块;

23-安装槽。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盒1,包括盒体11、活动部12以及芯片13。其中,盒体11具有储墨腔体,该储墨腔体内存储有墨水,墨水可以直接盛放在储墨腔体内,也可以先将墨水盛放在墨水袋中,然后将墨水袋盛放在储墨腔体内。

芯片13包括芯片本体131以及设置于芯片本体131上的触点132,该触点132用于与打印机2上的触针电连接,两者电连接后,打印机2识别该墨盒1,以将储墨腔体内的墨水供应给打印机2。

活动部12与芯片本体131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活动部12能够相对盒体11运动,并且具有工作行程(工作行程的方向为图1中的-Y方向)和复位行程(复位行程的方向为图1中的Y方向),在工作行程中,活动部12能够带动触点132伸出盒体11外,在复位行程中,活动部12能够带动触点132复位至盒体11内,工作行程和复位行程的方向相反。

根据以上的描述,通过设置活动部12,在外力作用下,活动部12能够带动触点132相对盒体11运动,以使触点132能够分别位于盒体11内或盒体11外,以此解决现有技术中触点132始终裸露在盒体11外部的缺陷,缓解了较多的灰尘沉积在触点132上以及触点132容易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摩擦等现象,提高了触点132与触针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方案中,活动部12相对盒体11的运动是通过外力作用实现的,例如,可以分别在活动部12上施加第一外力和第二外力,其中,第一外力施加于活动部12使其产生工作行程,第二外力施加于活动部12使其产生复位行程。

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对活动部12的操控,还可以进一步对活动部12作出如下设置:活动部12包括活动本体121以及储能件122,活动本体121经由储能件122与盒体11连接,活动本体121与芯片本体131连接,当外力作用时,活动部12产生工作行程,在此工作行程中,储能件122具有储能行程,当外力撤除后,储能件122释放能量,该能量使得储能件122自动产生回位行程,该回位行程带动活动部12产生复位行程,以此使得活动部12实现自动复位,而无需额外施加复位时所需的第二外力。

以下提供了储能件122的两种实施例,并对两种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储能件122包括弹性件122a和连接件122b,连接件122b作为桥接件,弹性件122a经由连接件122b与活动本体121连接。其中,弹性件122a例如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通过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胶体,弹性件122a的一端与活动本体121连接,另一端与盒体11连接。当外力作用后,活动部12产生工作行程,由于活动部12通过弹性件122a与盒体11连接,弹性件122a在活动部12的运动下相应地产生弹性变形行程,此时,该弹性变形行程为储能行程,且弹性件122a处于储能状态。当外力撤出后,弹性件122a释放能量并回位,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再对活动部12额外施加外力,而是通过弹性件122a的回位行程即可带动活动部12产生复位行程,该弹性件122a作为储能件122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结构简单,且安装和制造均很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3-4所示,储能件122包括第一作用部分122a’以及第二作用部分122b’,第一作用部分122a’与第二作用部分122b’相对于工作行程的方向相对布置,第一作用部分122a’与第二作用部分122b’之间留有变形间隔,

与储能件122相匹配地,盒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11a和第二平面11b,第一平面11a与第二平面11b相对设置围成锥形腔S,锥形腔S由大端指向小端的方向与工作行程的方向一致,

在外力作用下,储能件122嵌设于锥形腔S内,此时,第一作用部分122a’与第一平面11a抵靠,第二作用部分122b’与第二平面11b抵靠,且在抵靠力的作用下,第一作用部分122a’以及第二作用部分122b’能够向靠近彼此的一侧变形以产生储能行程,此时,储能件122处于储能状态。当外力撤出后,储能件122释放能量,第一作用部分122a’对第一平面11a施加作用力,第二作用部分122b’对第二平面11b施加作用力,两作用力均能够分解出与工作行程的方向相反的分力,该分力可以使得储能件122自动产生回位行程,进而由该回位行程带动活动部12产生复位行程。

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均实现了活动部12的自动复位,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储能件122的实施例不限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方案,只要能够实现活动部12自动复位的结构均可以作为储能件122。

在实施例二中,第一作用部分122a’与第二作用部分122b’还可以关于平行于工作行程的直线对称设置,如此设置后,可以使得储能件122的重心位于该对称直线上,以此减小储能件122在储能行程和回位行程中运动的偏移量。

如前所述,第一作用部分122a’与第二作用部分122b’之间留有变形间隔,且第一作用部分122a’与第二作用部分122b’工作时需要频繁的变形和回复变形,为了缓解两者的变形疲劳,可以将储能件122作出如下设置,即,第一作用部分122a’上的第一表面122aa’与第二作用部分122b’上的第二表面122bb’通过圆弧面122c’过渡连接,其中,第一表面122aa’为第一作用部分122a’朝向第二作用部分122b’的一侧的表面,第二表面122bb’为第二作用部分122b’朝向第一作用部分122a’的一侧表面。这一方案使得第一作用部分122a’与第二作用部分122b’的变形部位不会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减小两者在此处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的风险。

本申请中,墨盒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能够与活动部12定位配合,在活动部12的工作行程中,该定位部用于将触点132定位在触点132与触针的电连接的位置处,定位部能够将触点132保持在其与触针的电连接位置处,实现触点132与触针可靠的电性连接。

定位部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定位部可以采用一个单独的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相对盒体11固定设置,当活动部12带动触点132伸出盒体11外,夹紧机构夹紧活动部12或芯片本体131并使其固定。

在图2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优选定位部14与活动部12固定连接。如图6a-6c所示,墨盒1具有安装于打印机的安装行程,该安装行程的方向(图6a中的X方向)与工作行程的方向垂直,在安装行程中,定位部14在安装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动部12产生工作行程,并将触点132定位在其与触针的电连接位置处。也就是说,使活动部12产生工作行程的外力不是单独施加的力,而是安装墨盒1时的安装力,这样一来,该定位部14既用作使活动部12产生工作行程的受力部分,又用作定位部分,由此使得墨盒1的结构更加简单。

具体地,如图5所示,定位部14包括楔形部分141,楔形部分141伸出盒体11外,楔形部分141具有导向面141a,导向面141a为平面,导向面141a用于从远离触点132的一端沿工作行程的方向逐渐靠近打印机2。相应地,根据一个实施例,打印机2包括沿工作行程方向依次排布的固定卡块22和活动卡块21,活动卡块21与固定卡块22之间留有间隔,该间隔形成为安装槽23,当墨盒1与打印机2安装时,楔形部分141沿着导向面141a滑入安装槽23内,同时,楔形部分141下压活动卡块21,并在下压过程中带动活动部12产生工作行程,随着楔形部分141嵌入安装槽23的程度不断加大,触点132最终伸出盒体11外并达到预定位置处。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打印机2也可以包括两个沿工作行程方向依次排布的固定卡块22,两个固定卡块22之间留有间隔,该间隔形成为安装槽23。此时,安装槽23的尺寸应与楔形部分141的尺寸匹配设置,当墨盒1与打印机2安装时,上侧的固定卡块22推压导向面141a,使得楔形部分141产生工作行程,随着楔形部分141嵌入安装槽23的程度不断加大,触点132最终伸出盒体11外并达到预定位置处。图6c示出了墨盒1处于安装完成状态时的示意图,此时,楔形部分141将活动卡块21下压至预定位置处,触点132与触针接触实现电连接。此外,如图1所示,打印机2的墨针插入盒体11的出墨口11c中,打印机2的定位销插入盒体11的定位孔11d中,实现墨盒1与打印机2的安装。反之,当沿安装行程的反方向(图6a中的-X方向)拆除墨盒1时,楔形部分141脱出安装槽23,触点132在储能件122的作用下复位。

为了确保活动部12在安装力的作用下运动的更加平稳,进一步可以优选楔形部分1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楔形部分141间隔排布,且安装力能够共同作用于多个楔形部分141。本实施例中,楔形部分141的数量为两个。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力的作用下,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定位部14会受到固定卡块22施加的朝向远离打印机2的一侧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会导致定位部14以及活动部12倾斜,但是,由于活动部12设置在盒体11内,盒体11可以为此作用力提供支反力,以避免活动部12倾斜以及定位部14无法安装于安装槽23内。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打印机2,该打印机2包括墨盒1,该墨盒1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墨盒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