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90479发布日期:2020-02-22 02:12阅读:1325来源:国知局
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尤指印刷装置的弹性印刷头挤压于校正装置的检测平台产生变形,并利用校正装置的校正检测器来感测变形后的轮廓,再凭借处理模块找出轮廓中的校正点,此校正点为符合实际的使用状态,且供精准地对位,进而可提升产品合格率。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领域时常运用到印刷技术,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其印刷技术的精度、鲜艳度也呈现出高标准、多元化的趋势,再者,印刷技术中有一种移印技术,其移印技术的原理是把所需要印刷的图案先利用钢版制作有凹纹,并于凹纹添加有油墨,再利用弹性的印刷头(如:硅胶印头)来沾取油墨,且凭借印刷头转印在所需印制的产品上,进而使产品上印制有图案。

再者,该弹性的印刷头因具有弹性,所以可依据产品的形状而进行自由变化,以可准确服帖于产品上,进而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然而,一般印刷头于成形时,通常是利用模具灌胶注造成形,以致于成形出的印刷头大都会产生些许误差,而由于移印技术需利用印刷头来于钢板上沾取油墨,再通过印刷头来将油墨转印到产品上,所以该印刷头需要经过挤压沾取、挤压印制的工序,因此,该印刷头于前述的工序中都需要精准的对位,才可使产品准确印刷有图案,而印刷头生产所生成的误差便会影响图案印刷的准确度。

所以一般移印机台都会于印刷头、钢板及产品处安装ccd镜头,即可先利用ccd镜头于钢板及产品处设定对位点,再通过于ccd镜头于未挤压的印刷头上设定对位点,以凭借印刷头上的对位点来对位于钢板及产品处设定对位点进行移印作业,且更换另一印刷头而产生误差时,便可对带动印刷头位移的机械手臂进行校正作业,以使该印刷头上的对位点可准确对位于钢板及产品处设定的对位点上,进而提升印刷的准确度。

但是,由于印刷头于钢板或者是产品上印刷时,都是呈现挤压状态,然而,不同印刷头挤压前与挤压后所产生的型变都会产生些许不同,以致于通过前述的校正方式于实际操作时,也会产生些许误差,而在现今印刷要越来越精细、准确的趋势下,其印刷的准确度也必须要锱铢计较。

是以,要如何设法解决上述现有的缺失与不便,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的发明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特征是依据下列的步骤执行:

(a)该印刷设备的输送装置带动印刷装置朝校正设备的校正装置方向位移,以使印刷装置至少一个弹性材质制成的印刷头挤压于校正装置的检测平台表面上,如此使印刷头因挤压而产生变形;

(b)该校正装置即会利用校正检测器来感测印刷头变形后轮廓,并通过校正检测器电性连接的处理模块来计算出轮廓的至少一个校正点位置。

所述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中该步骤(a)中校正设备的校正装置表面上设有透明状的检测平台,且校正装置内部设有对检测平台进行检测作业的校正检测器,而该校正装置的检测平台为玻璃或透明压克力板制成。

所述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中该步骤(b)中轮廓的校正点位于中心点位置。

所述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中该步骤(b)中印刷头变形后的轮廓呈圆形,该校正设备的处理模块利用真圆度测量的方式来测量出轮廓的圆形外径,再找出校正点。

所述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中该校正点若为圆形轮廓中心点位置时,该处理模块利用处理模块内建的预设轮廓及预设中心点比对出轮廓的中心点位置,或者利用正交、三角形外心公式的方式来找出中心点。

所述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中该步骤(b)中校正设备的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有显示介面,即可利用显示介面来显示校正检测器感测画面。

所述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中该步骤(b)得到至少一个校正点之后依据下列步骤执行:

(c)该印刷设备的输送装置即会以预设参数来将印刷装置的印刷头输送至取墨区的取墨平台处,并通过输送装置来将印刷头与取墨平台形成接触,以沾取取墨平台表面的油墨图案;

(d)再凭借输送装置来将印刷装置的印刷头输送至印刷区的印刷平台处,并通过输送装置来将印刷头与印刷平台形成接触,如此将印刷头上沾附的油墨图案移印于印刷平台上的被印物上。

所述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中该校正设备位于取墨区及印刷区一侧处设有检测设备,且该检测设备设有供对取墨平台与印刷平台进行感测作业的第一检测器及第二检测器,当步骤(c)执行之前,先利用检测设备来感测取墨平台的油墨图案与印刷平台上的被印物,以通过检测设备的第一检测器及第二检测器分别感测出油墨图案上的至少一个校正点与被印物上的至少一个校正点,当印刷头执行于步骤(c)时,将至少一个校正点对位于至少一个校正点位置,以使印刷头沾取油墨图案,而当印刷头执行于步骤(d)时,便将至少一个校正点对位于至少一个校正点位置,进而使印刷头将油墨图案移印于被印物上。

所述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中该步骤(c)印刷设备的输送装置的预设参数为移动路径的距离或挤压力道,且该至少一个校正点与至少一个校正点之间的距离改变时,该输送装置即会调整移动路径的距离,以使该至少一个校正点准确与至少一个校正点进行对位。

所述移印机台的校正方法,其中该印刷设备的输送装置调整移动路径距离的方式利用校正设备的处理模块来进行计算,并利用处理模块来自动驱动输送装置调整移动路径距离值。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乃在于该印刷设备的输送装置带动印刷装置朝校正设备的校正装置方向位移,以使印刷装置至少一个弹性材质制成的印刷头挤压于校正装置的检测平台表面上,如此使印刷头因挤压而产生变形,此时,该校正装置的校正检测器便会感测印刷头变形后轮廓,并通过校正检测器电性连接的处理模块来计算出轮廓的至少一个校正点位置,其因校正检测器是感测挤压后的轮廓,所以可准确地符合实际使用状态,且可利用此校正点来准确校正输送装置输送印刷头的路径,以供后续使用可精准地对位,进而可降低印刷头使用时的误差,如此减少油墨、模具等材料浪费,以达到提升产品合格率及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的次要优点乃在于该印刷装置的弹性印刷头为挤压于校正装置的检测平台表面上产生变形,即可同时测试该印刷头有无硬化、破裂或其它材料本身材质的缺陷,以达到避免使用到有缺陷的印刷头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乃在于该校正装置的检测平台呈透明状,且该校正检测器为装设于校正装置内部,当印刷装置的弹性印刷头挤压于检测平台表面上产生变形时,该校正检测器即可直接对检测平台进行感测作业,以最准确地感测到印刷头挤压后的轮廓,进而提升得到至少一个校正点的准确度,如此达到降低误差的优点。

本发明的再一优点乃在于该校正装置的检测平台可利用具高透光度及高硬度的玻璃材质制成,当印刷头挤压于检测平台表面上时,高硬度的检测平台即不易产生型变,且因玻璃具有高透光度,所以该校正检测器对检测平台进行感测作业时,其感测的画面最为清晰,以使校正检测器可清楚感测到印刷头挤压的轮廓,进而达到提升得到至少一个校正点准确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块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发明印刷头挤压于检测平台前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4是本发明印刷头挤压于检测平台时的局部放大前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显示介面显示校正检测器感测印刷头挤压于检测平台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印刷头挤压于取墨平台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本发明印刷头挤压于取墨平台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8是本发明显示介面显示第一检测器感测取墨平台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印刷头挤压于印刷平台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10是本发明显示介面显示第二检测器感测印刷平台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印刷设备;11-输送装置;111-第一滑移轨道;112-第一滑移座;113-第二滑移轨道;114-第二滑移座;115-第三滑移轨道;116-第三滑移座;1161-横杆;12-印刷装置;121-印刷头;1211-轮廓;2-校正设备;21-校正装置;211-检测平台;212-校正检测器;22-处理模块;221-显示介面;23-检测设备;231-支架;2311-板体;232-第一检测器;233-第二检测器;3-取墨区;31-取墨平台;311-油墨图案;32-运输装置;321-导轨;4-印刷区;41-印刷平台;5-被印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10所示,是本发明的方块图、立体外观图、印刷头挤压于检测平台前的局部放大前视图、印刷头挤压于检测平台时的局部放大前视示意图、显示介面显示校正检测器感测印刷头挤压于检测平台的示意图、印刷头挤压于取墨平台前的立体外观图、印刷头挤压于取墨平台时的立体外观图、显示介面显示第一检测器感测取墨平台的示意图、印刷头挤压于印刷平台时的立体外观图及显示介面显示第二检测器感测印刷平台的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移印机台包括印刷设备1、校正设备2、取墨区3及印刷区4,其中:

该印刷设备1为具有可供进行纵向、横向、前、后输送作业的输送装置11,其输送装置11前、后向设有第一滑移轨道111,并于第一滑移轨道111上活动装设有可作前、后往复滑移的第一滑移座112,且第一滑移座112横向装设有第二滑移轨道113,再于第二滑移轨道113上活动装设有可作横向往复滑移的第二滑移座114,而第二滑移座114纵向装设有第三滑移轨道115,且第三滑移轨道115上活动装设有可作纵向往复滑移的第三滑移座116,再于第三滑移座116一侧设有朝外延伸的横杆1161,并于横杆1161一端下方处装设有印刷装置12,且印刷装置12具有至少一个弹性材质(如:橡胶、硅胶或塑胶等)制成的印刷头121。

该校正设备2为装设于印刷设备1一侧处,并具有校正装置21,且校正装置21表面上设有透明状的检测平台211,再于校正装置21内部设有可对检测平台211进行检测作业的校正检测器212,而校正检测器212电性连接有可驱动输送装置11作动的处理模块22,且处理模块22一侧电性连接有可供显示校正检测器212感测画面的显示介面221(如:屏幕);另外,该校正设备2进一步包括有检测设备23,且该检测设备23设有直立状的支架231,并于支架231上方处设有横向的板体2311,而该板体2311上装设有间隔一距离的第一检测器232及第二检测器233,其第一检测器232及第二检测器233也与处理模块22形成电性连接,且也可利用显示介面221来显示出第一检测器232及第二检测器233所检测到的画面。

该取墨区3为具有装设于印刷设备1一侧处且对位于第一检测器232下方处的取墨平台31,并于取墨平台31表面上沾附有油墨图案311,再于取墨平台31下方处装设有与处理模块22形成电性连接的运输装置32,而运输装置32前、后向设有导轨321,其取墨平台31即可于运输装置32的导轨321进行前、后往复滑移的动作。

该印刷区4表面上设有装设于印刷设备1一侧处的印刷平台41,且印刷平台41上方处对位有检测设备23的第二检测器233。

上述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与取墨区3的运输装置32如何驱动第一滑移座112、第二滑移座114、第三滑移座116与取墨平台31分别于第一滑移轨道111、第二滑移轨道113、第三滑移轨道115与运输装置32的导轨321上作往复滑动位移的动作,是现有的技术范畴,且有关输送装置11与运输装置32结构、驱动设计方式很多,故内部的电子零件及电路设计不再作一赘述,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所涵盖的保护范围中。

再者,上述校正装置21的检测平台211可为玻璃、透明压克力板或其它可透光材质制成的板材,而较佳为玻璃材质,其具有高透光度及高硬度,即可降低受压时发生型变的情况。

且上述校正装置21的校正检测器212、检测设备23的第一检测器232及第二检测器233可为ccd镜头、cmos镜头或其它型式检测器。

然而,上述取墨区3的取墨平台31可为钢板、玻璃板、压克力板或其它材质制成的板材,而该印刷区4的印刷平台41可为钢板、压克力板、其它材质制成的板材或模具等。

本发明于使用时,可依据下列的步骤执行:

(a)该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带动印刷装置12朝校正设备2的校正装置21方向位移,以使印刷装置12至少一个弹性材质制成的印刷头121挤压于校正装置21的检测平台211表面上,如此使印刷头121因挤压而产生变形。

(b)该校正装置21即会利用校正检测器212来感测印刷头121变形后轮廓1211,并通过校正检测器212电性连接的处理模块22来计算出轮廓1211的至少一个校正点a位置,以完成得到校正点的作业。

上述步骤(a)中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可利用第一滑移座112、第二滑移座114及第三滑移座116来于第一滑移轨道111、第二滑移轨道113及第三滑移轨道115上作往复滑移的动作,以使印刷装置12的印刷头121朝校正装置21的检测平台211方向挤压。

再者,上述步骤(b)中印刷头121变形后的轮廓1211可呈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且该校正点a较佳为中心点位置,以具有较佳准确度,但于实际应用时,该校正点a也可为复数点位或其它于轮廓1211上可供进行校正的点位。

然而,上述步骤(b)中印刷头121变形后的轮廓1211若呈圆形时,该校正设备2的处理模块22可利用真圆度测量的方式来测量出轮廓1211的圆形外径,再找出校正点a,而若欲找出的校正点a为中心点位置时,其可通过处理模块22内建的预设轮廓及预设中心点比对出中心点位置的校正点a,或者利用正交(即在圆内画至少二个相异垂直三角形,其二斜边的交叉点即为圆的中心点)、三角形外心公式的方式等来找出中心点位置的校正点a,然而,有关圆形轮廓1211找出中心点的方式很多,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方式都应受本发明所涵盖,均应同理包括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另外,上述步骤(b)中校正设备2的处理模块22电性连接有显示介面221,即可利用显示介面221来显示校正检测器212感测画面。

且在步骤(b)得到至少一个校正点a之后可依据下列步骤执行:

(c)该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即会以预设参数来将印刷装置12的印刷头121输送至取墨区3的取墨平台31处,并通过输送装置11来将印刷头121与取墨平台31形成接触,以沾取取墨平台31表面的油墨图案311。

(d)再凭借输送装置11来将印刷装置12的印刷头121输送至印刷区4的印刷平台41处,并通过输送装置11来将印刷头121与印刷平台41形成接触,如此将印刷头121上沾附的油墨图案311移印于印刷平台41上的被印物5上。

上述步骤(c)执行之前,可先利用校正设备2的检测设备23来感测取墨平台31的油墨图案311与印刷平台41上的被印物5,以通过检测设备23的第一检测器232及第二检测器233分别感测出油墨图案311上的至少一个校正点b(如图8所示)与被印物5上的至少一个校正点c(如图10所示),当印刷头121执行于步骤(c)时,即可将至少一个校正点a对位于至少一个校正点b位置,以可准确沾取油墨图案311,而当印刷头121执行于步骤(d)时,便可将至少一个校正点a对位于至少一个校正点c位置,进而可准确将油墨图案311移印于被印物5上。

再者,上述步骤(c)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的预设参数可为移动路径的距离或挤压力道等,且该至少一个校正点a与至少一个校正点b之间的距离改变时,该输送装置11即会调整移动路径的距离,以使该至少一个校正点a可准确与至少一个校正点b进行对位。

且上述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调整移动路径距离的方式较佳利用校正设备2的处理模块22来进行计算,并利用处理模块22来自动驱动输送装置11调整移动路径距离值,以具有自动对位的功能,但于实际应用时,该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也可通过手动方式来调整移动路径的距离值。

本发明于实际使用时,可利用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来带动印刷装置12朝校正设备2的校正装置21方向位移,以使印刷装置12弹性材质制成的印刷头121向下挤压于校正装置21的检测平台211表面上,此时,该校正装置21即会通过校正检测器212来感测印刷头121变形后的轮廓1211,并凭借处理模块22来对轮廓1211进行计算,以得到轮廓1211的中心点,而该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便可依据该中心点来调整移动路径的距离值,续可利用印刷设备1的输送装置11来将印刷装置12的印刷头121输送至取墨区3的取墨平台31处,并使中心点准确对位于取墨平台31上油墨图案311的中心点,且向下沾取取墨平台31表面的油墨图案311,再凭借输送装置11来将印刷装置12的印刷头121输送至印刷区4的印刷平台41处,且使中心点对位于印刷平台41上被印物5的中心点,进而将油墨图案311准确向下印制于被印物5表面上。

本发明为具有下列的优点:

(一)该印刷装置12的弹性印刷头121先挤压于校正装置21的检测平台211表面上产生变形,并利用校正装置21的校正检测器212来感测,再凭借处理模块22来找出印刷头121变形后轮廓1211的至少一个校正点a,其因是感测挤压后的轮廓1211,所以可符合实际的使用状态,且可利用此校正点a来准确校正输送装置11输送印刷头121的路径,以供后续使用可精准地对位,进而可降低印刷头121使用时的误差,如此减少油墨、模具等材料浪费,以达到提升产品合格率及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二)该印刷装置12的弹性印刷头121先挤压于校正装置21的检测平台211表面上产生变形,便可同时测试该印刷头121有无硬化、破裂或其它材料本身材质的缺陷,以避免使用到有缺陷的印刷头121。

(三)该校正装置21的检测平台211呈透明状,且该校正检测器212为装设于校正装置21内部,当印刷装置12的弹性印刷头121挤压于检测平台211表面上产生变形时,该校正检测器212可直接同时对检测平台211进行感测作业,以最准确地感测到印刷头121挤压后的轮廓1211,进而提升得到至少一个校正点a的准确度,如此达到降低误差的效用。

(四)该校正装置21的检测平台211较佳为玻璃材质制成,其玻璃具有高透光度及高硬度,所以当印刷头121挤压于检测平台211表面上时,该玻璃制成的检测平台211不易产生型变,且因玻璃具有高透光度,所以该校正检测器212对玻璃制成的检测平台211进行感测作业时,其感测的画面最为清晰,以使校正检测器212可清楚感测到印刷头121挤压的轮廓1211,进而达到提升得到至少一个校正点a准确度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