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9144发布日期:2022-03-30 14:4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一种具备对卷筒纸的余量进行检测的余量检测部的印刷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余量检测部具备臂和突起部,其中,所述臂被设置于对卷筒纸进行保持的料斗的侧板的外侧面侧,且以能够朝向侧板进行摆动的方式被设置并且通过弹簧而被施力,所述突起部以贯穿侧板的方式被形成在臂的端部上。虽然突起部在卷筒纸的外径较大的情况下,一直碰到卷筒纸的侧面,但当卷筒纸的外径变小时,突起部会进入卷筒纸的卷芯的中空部,从而使臂发生摆动。其结果为,臂的摆动被传感器检测出来,从而检测出卷筒纸的余量少。
4.在专利文献1中,在针对印刷装置的料斗而取放卷筒纸时,如果余量检测部的突起部等向卷筒纸的收纳部突出,则卷筒纸或用户的手等有可能会与余量检测部发生干涉,并引起故障。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40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方式为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具备:主体部;开闭罩,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移动到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卷筒纸保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中,并能够对第一卷筒纸进行收纳;余量检测部,其对被收纳于所述卷筒纸保持部中的所述第一卷筒纸的余量进行检测,所述余量检测部根据从所述开闭罩的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的移动,从而从不实施所述第一卷筒纸的余量检测的第一状态向实施所述第一卷筒纸的余量检测的第二状态转变。
附图说明
7.图1为从侧方观察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时的侧视剖视图。
8.图2为从上方观察印刷装置时的顶视剖视图。
9.图3为对余量检测机构的详细结构以及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10.图4为表示将卷筒纸导向件安装于卷筒纸保持部上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11.图5为表示将卷筒纸导向件安装于卷筒纸保持部上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12.图6为表示卷筒纸导向件以及检测辅助部的第一立体图。
13.图7为表示卷筒纸导向件以及检测辅助部的第二立体图。
14.图8为表示从图6的状态将检测部罩拆掉的状态的侧视图。
15.图9为图8的ix向视图。
16.图10为表示从图8的状态将第二检测杆拆掉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17.图11为对余量检测机构以及检测辅助机构的作用进行说明的作用图。
18.图12为表示印刷装置的下部的侧视剖视图。
19.图13为从斜上方观察检测状态切换部时的立体图。
20.图14为表示检测状态切换部的俯视图。
21.图15为表示将印刷装置的开闭罩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22.图16为表示开闭罩打开时的检测状态切换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应用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而以与实物不同的尺寸图示了各部件。
24.图1为从侧方观察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时的侧视剖视图,图2为从上方观察印刷装置10时的顶视剖视图。
25.如图1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0为,通过呈线状地配置有多个发热电阻的热敏头11,从而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热敏纸12的记录面上对文字或图像等的信息进行记录的装置。热敏纸12对应于记录纸的一个示例。
26.印刷装置10呈箱形并且具备主体部15、和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被设置在主体部15的前部上的开闭罩16。
27.主体部15在树脂制的外壳21内,收纳有卷筒纸保持部22、热敏头11、切割单元24的一部分、基板26。切割单元24对应于切断机构的一个示例。
28.外壳21形成对主体部15的前表面的上部、两侧面、上表面、下表面、背面进行覆盖的罩。
29.卷筒纸保持部22对热敏纸12被卷成卷筒状的卷筒纸进行收纳。在印刷装置10中,作为记录介质而能够使用纸宽不同的热敏纸12。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具有预定宽度的第一卷筒纸31、和与第一卷筒纸31相比纸宽较窄的第二卷筒纸61的示例进行说明。当在印刷装置10中使用第二卷筒纸61的情况下,以与纸宽较窄的情况相对应的方式而将后述的卷筒纸导向件65、66安装在卷筒纸保持部22上。图2示出了还未安装后述的卷筒纸导向件65、66的状态的印刷装置10,且为能够收纳第一卷筒纸31的状态。
30.卷筒纸保持部22具备载置第一卷筒纸31的载置部22a、和在从正面观察印刷装置10时于一侧即左侧的侧壁部22b上被打开了的开口部22c。侧壁部22b对应于第一侧壁部的一个示例。
31.载置部22a具备在其前端部处在载置部22a中被形成为最低且平坦的底部22d、和以随着从底部22d的后端趋向于后方而逐渐变高的方式弯曲的斜面22e。当将开始使用的外径较大的第一卷筒纸31设为第一卷筒纸31a时,在卷筒纸保持部22内,第一卷筒纸31a被保持为如下状态,即,被载置于斜面22e上,并且碰到开闭罩16的内表面16a的状态。
32.当将外径因热敏纸12的消耗而变小到小于预定值的第一卷筒纸31设为第一卷筒纸31b时,第一卷筒纸31b位于底部22d处。
33.在附图中,用双点划线来表示第一卷筒纸31a、31b的轮廓以及卷芯、和从第一卷筒纸31a、31b被拉出的热敏纸12。
34.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具备余量检测部32,所述余量检测部32为了促进外径变
小并成为小于预定值的外径的第一卷筒纸31b的更换,而对第一卷筒纸31b进行检测。余量检测部32的一部分从卷筒纸保持部22的开口部22c中向第一卷筒纸31侧露出。
35.热敏头11以与被设置在开闭罩16上的压印板43对置的方式被配置在压印板43的上方处。在热敏头11和压印板43之间,夹入有从第一卷筒纸31被拉出的热敏纸12,热敏纸12通过压印板43的旋转驱动而向前方被输送,并且通过热敏头11而在热敏纸12上记录有文字或图像。
36.切割单元24具备相对于热敏头11以及压印板43而被配置在热敏纸12的纸排出口33侧的固定刀刃35以及可动刀刃36、和对可动刀刃36进行驱动的未图示的切割驱动电机。固定刀刃35被配置在开闭罩16上,可动刀刃36被配置在主体部15上。可动刀刃36通过下降,从而与固定刀刃35协同工作来夹住热敏纸12,并对热敏纸12的一部分或者整体进行切断。在实施对热敏纸12的一部分进行切断的局部切割的情况下,由于热敏纸12的纸宽的中央部未被切断,因此需要用户将热敏纸12的未被切断的部分撕下从而切断。
37.固定刀刃35对应于第二刀刃的一个示例,可动刀刃36对应于第一刀刃的一个示例。
38.基板26具备控制部38,所述控制部38被配置在印刷装置10的上部的后部处,并对印刷装置10的各部进行控制。此外,在主体部15的外壳21的前表面21a上,具备对印刷装置10的各个状态进行显示的显示部39。显示部39为,对印刷装置10的工作状态等进行显示的指示器。显示部39根据控制部38的控制,从而例如像后述那样实施表示热敏纸12的余量少的显示。控制部38对应于处理器的一个示例。
39.开闭罩16以能够通过铰链轴42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主体部15的前部下端部处。开闭罩16能够暂时性地固定在主体部15上。开闭罩16在上部具备压印板43、和被配置在压印板43的前方的固定刀刃35。
40.压印板43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开闭罩16上。压印板43除了作为对记录中的热敏纸12进行支承的台的功能之外,还兼做热敏纸12的输送机构。
41.接下来,在下文中对热敏纸12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
42.主体部15在卷筒纸保持部22的上部处具备第一纸引导部45。此外,开闭罩16在压印板43的下方处具备第二纸引导部46,第二纸引导部46被配置在第一纸引导部45的前方。第一纸引导部45和第二纸引导部46以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预定的距离的方式被配置,并在第一纸引导部45和第二纸引导部46之间形成上游侧输送通道47。
43.从第一卷筒纸31a被拉出的热敏纸12在上游侧输送通道47的入口侧与第一纸引导部45接触,并且在上游侧输送通道47的出口侧与第二纸引导部46接触。而且,进一步地经过位于上游侧输送通道47的下游侧的压印板43以及热敏头11的各个之间,并通过主体部15的前端部和开闭罩16之间的纸排出口33而向印刷装置10的前方被输送。
44.此外,从第一卷筒纸31b被拉出的热敏纸12在上游侧输送通道47的入口侧与第二纸引导部46接触,进一步地,在上游侧输送通道47的中间部与第一纸引导部45接触,并在上游侧输送通道47的出口侧再次与第二纸引导部46接触。然后,在上游侧输送通道47的下游侧处,则沿着与第一卷筒纸31a的热敏纸12相同的输送路径前进。
45.如图2所示那样,卷筒纸保持部22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矩形,并且具备左右一对侧壁部22b、22f、和对左右侧壁部22b、22f的各后端部进行连接的后壁部22g。左右侧壁部
22b、22f对第一卷筒纸31的两侧的侧面31c进行保持。侧壁部22f对应于第二侧壁部的一个示例。
46.开闭罩16在卷筒纸保持部22的前方处,具备第一卷筒纸31接触的卷筒纸抵接部48。卷筒纸抵接部48被形成为后部开放的凹形形状,并且由前壁部48a和左右一对侧壁部48b构成。第一卷筒纸31的外周面31d与前壁部48a抵碰,并通过左右侧壁部48b来保持第一卷筒纸31的两个侧面31c。
47.在侧壁部22b的侧方处配置有余量检测部32,所述余量检测部32对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也就是第一卷筒纸31成为小于预定外径的情况进行检测。
48.余量检测部32具备:基部51、被设置在基部51上的检测开关52、第一检测杆53、和第一压缩螺旋弹簧54。第一检测杆53对应于第一突出部主体的一个示例,第一压缩螺旋弹簧54对应于第一施力部的一个示例。
49.基部51被固定于外壳21侧。检测开关52被安装在基部51上,并根据第一检测杆53的摆动状态而成为开启或者关闭。
50.第一检测杆53以能够经由支轴57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基部51上,并且第一检测杆53的摆动状态被传递至检测开关52。第一压缩螺旋弹簧54以使其向卷筒纸保持部22的内侧摆动的方式对第一检测杆53进行施力。
51.第一检测杆53以及第一压缩螺旋弹簧54构成第一突出部55。
52.另外,虽然将第一检测杆53设为以能够经由支轴57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基部51上,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第一检测杆5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基部51上,并使第一检测杆53的整体进行移动。
53.接下来,对上文所叙述的余量检测部32的详细结构以及作用进行说明。
54.图3为,对余量检测部32的详细结构以及作用进行说明的作用图。
55.检测开关52具备通过螺丝56而被安装在基部51上的开关主体52a、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设置在开关主体52a上的检测器52b。检测器52b采用能够以未图示的摆动轴为中心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而在附图中向逆时针方向被施力。开关主体52a根据检测器52b的摆动位置而成为开启或者关闭。
56.第一检测杆53具备被设置于支轴57侧的杆基部53a、和被形成在杆基部53a的顶端部上的第一突起部53b。杆基部53a具备向检测开关52侧突出的臂部53c,臂部53c与检测开关52的检测器52b抵碰。
57.第一压缩螺旋弹簧54以使其向卷筒纸保持部22的内侧摆动的方式对第一检测杆53施力。
58.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的顶端部53d被推碰到第一卷筒纸31a的侧面31c上。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检测杆53的臂部53c与检测开关52的检测器52b抵碰,从而使检测器52b处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位置。在检测器52b的该位置处,检测开关52处于关闭的状态。
59.当从该状态起第一卷筒纸31a的热敏纸12被消耗并成为外径小于预定值的第一卷筒纸31b时,第一突起部53b的顶端部53d将变得不与第一卷筒纸31b的侧面31c抵碰。其结果为,第一检测杆53通过第一压缩螺旋弹簧54的施力,从而像以箭头标记a所示那样,以支轴57为中心而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并像白色空心箭头标记所示那样,第一突起部53b转变为向
卷筒纸保持部22内突出了的状态。
60.此时,随着第一检测杆53的臂部53c的摆动,检测开关52的检测器52b从第一检测杆53的摆动前的状态向顺时针方向仅摆动角度θ1。由此,检测开关52从关闭变成开启,并且该开启信号被输入至控制部38。
61.控制部38基于来自检测开关25的开启信号,从而实施使显示部39显示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变少的情况的控制。
62.将以此方式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从侧壁部22b向卷筒纸保持部22的内侧突出了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在第一检测杆53向卷筒纸保持部22内突出了的状态下,第一检测杆53在接受来自第一压缩螺旋弹簧54的施力的同时,与被设置在基部51或者卷筒纸保持部22上的未图示的阻挡件抵碰并成为静止状态。
63.此外,将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的、从侧壁部22b向卷筒纸保持部22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量与第一位置相比较小或者不突出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如上文那样,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64.接下来,对将第二卷筒纸61收纳于印刷装置10中的情况的结构进行说明。
65.图4为表示将卷筒纸导向件65安装于卷筒纸保持部22上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5为表示将左右一对卷筒纸导向件65、66安装于卷筒纸保持部22上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另外,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卷筒纸导向件65中,为了使形状的理解较为容易,而用粗线描绘了轮廓。
66.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卷筒纸导向件65、66为,被安装在卷筒纸保持部22上并通过卷筒纸保持部22而使与第一卷筒纸31相比纸宽较窄的第二卷筒纸61稳定的部件。
67.在卷筒纸保持部22上,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导向件安装槽部22h。在左右导向件安装槽部22h中,安装有对与第一卷筒纸31相比纸宽较窄的第二卷筒纸61进行保持的卷筒纸导向件65、66。卷筒纸导向件65被配置在卷筒纸保持部22的侧壁部22b侧,卷筒纸导向件66被配置在卷筒纸保持部22的侧壁部22f侧。通过安装有卷筒纸导向件65、66,从而在卷筒纸保持部22中对第二卷筒纸61进行收纳的空间变窄,由此第二卷筒纸61稳定。
68.在左侧的卷筒纸导向件65上,附设有对余量检测部32的检测进行辅助的检测辅助部63,在右侧的卷筒纸导向件66上,并未附设有余量检测部32。
69.左右卷筒纸导向件65、66分别具备对第二卷筒纸61的侧面61c进行保持的侧壁部65a、66a。此外,一个卷筒纸导向件65在侧壁部65a上具备开口部65b。检测辅助部63从开口部65b中朝向左右卷筒纸导向件65、66之间的卷筒纸收纳空间70露出。卷筒纸导向件65与分隔部、第一分隔部的一个示例相对应,卷筒纸导向件66与分隔部、第二分隔部的一个示例相对应。此外,侧壁部65a对应于第三侧壁部的一个示例,侧壁部66a对应于第四侧壁部的一个示例。
70.当将开始使用的外径较大的第二卷筒纸61设为第二卷筒纸61a时,在卷筒纸保持部22内,第二卷筒纸61a被保持为如下状态,即,被载置于斜面22e上,并且与开闭罩16的内表面16a抵碰的状态。
71.当将外径因热敏纸12的消耗而变小到小于预定值的第二卷筒纸61设为第二卷筒纸61b时,第二卷筒纸61b位于底部22d处。
72.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具备检测辅助部63,所述检测辅助部63为了促进第二卷筒纸61b的更换,而对余量检测部32的检测进行辅助。
73.以下,对具备检测辅助部63的卷筒纸导向件65进行说明。
74.图6为表示卷筒纸导向件65以及检测辅助部63的第一立体图,图7为表示卷筒纸导向件65以及检测辅助部63的第二立体图。在图6中,从侧壁部65a的外侧面65x侧进行观察,在图7中,从侧壁部65a的内侧面65y侧进行观察。
75.如图6所示那样,卷筒纸导向件65具备:侧壁部65a、从侧壁部65a的前边缘向侧方延伸的纵肋部65c、和从纵肋部65c的上部以及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起分别在侧壁部65a上向后方延伸的多个横肋部65d、65e。
76.纵肋部65c以及多个横肋部65d、65e为提高侧壁部65a的刚性的部分。
77.此外,纵肋部65c具备从其上部以及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起和侧壁部65a隔开并向后方突出的多个卡合部65f、65g。多个卡合部65f、65g为,在将卷筒纸导向件65安装在卷筒纸保持部22上时与卷筒纸保持部22侧卡合的部分。
78.如图6以及图7所示的那样,检测辅助部63由检测部罩71和第二检测杆72以及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构成,其中,所述检测部罩71通过多个螺丝68而被安装在侧壁部65a的下部处,所述第二检测杆72以及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被收纳于检测部罩71内。第二检测杆72对应于第二突出部主体的一个示例,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对应于第二施力部的一个示例。
79.检测部罩71具备供第二检测杆72露出的罩开口部71a。
80.第二检测杆72通过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而向卷筒纸保持部22的左侧的侧壁部22b侧被施力。在图7中,第二检测杆72没有因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的施力而从侧壁部65a的开口部65b突出。但是,在余量检测部32的第一检测杆53向卷筒纸保持部22内突出时,被第一检测杆53按压从而从开口部65b中突出。
81.第二检测杆72以及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构成第二突出部74。
82.图8为表示从图6的状态将检测部罩71拆掉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为图8的ix向视图,图10为表示从图8的状态将第二检测杆72拆掉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83.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在卷筒纸导向件65的侧壁部65a的外侧面65x的下部处,形成有水平壁65h、凹部65j、一对凸起部65k。
84.水平壁65h在开口部65b的后方位置处水平地延伸,并且具备底部65m被形成为凹形形状的圆弧的切口部65n。凹部65j对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的一端部73a进行定位。一对凸起部65k为,分别螺纹接合有一对螺丝68的部分。
85.第二检测杆72由被设为圆柱状的轴部72a、从轴部72a的两端延伸的板状部72b、以弯曲的方式被形成在板状部72b的顶端部上的第二突起部72c构成。
86.轴部72a被插入至水平壁65h的切口部65n中,并通过从检测部罩71的内表面71b突出并被插入至切口部65n内的按压部71c的端面71d而被保持。由此,轴部72a被防止从切口部65n脱落,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水平壁65h以及按压部71c支承。由此,第二检测杆72以能够通过轴部72a而摆动的方式被水平壁65h以及按压部71c支承。
87.另外,虽然将第二检测杆72设为以通过轴部72a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第二检测杆7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卷筒纸导向件65上,并且使第二检测杆72的整体进行移动。
88.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的另一端部73b被推碰到板状部72b的一个侧面上,从而第二检测杆72被施力。此外,板状部72b的另一侧面与检测部罩71的内表面71b抵碰,从而第二检测杆72的摆动被限制。
89.第二突起部72c的背面72d被形成为平面,余量检测部32的第一突起部53b的顶端部53d被推碰在背面72d上。
90.接下来,对上文所述的余量检测部32以及检测辅助部63的作用进行说明。
91.图11为,对余量检测部32以及检测辅助部63的作用进行说明的作用图。
92.在外径为预定值、或大于预定值的第二卷筒纸61a中,检测辅助部63的第二检测杆72的第二突起部72c的顶端部72e与第二卷筒纸61a的侧面61c抵碰。
93.在该状态下,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的顶端部53d与第二突起部72c的背面72d抵碰。此时,第一检测杆53的臂部53c与检测开关52的检测器52b抵碰。在该状态下,检测开关52成为关闭。
94.当从该状态起第二卷筒纸61a的外径逐渐变小从而成为外径小于预定值的第二卷筒纸61b时,第二检测杆72的顶端部72e变得不与第二卷筒纸61b的侧面31c抵碰。由此,通过在与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施力方向上且施力f2大于第二压缩螺旋弹簧73的施力f1的第一压缩螺旋弹簧54,从而使第一检测杆53向箭头标记b的方向摆动。此外,第二检测杆72被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按压从而向箭头标记c的方向摆动。
95.其结果为,如白色空心箭头标记所示那样,第二检测杆72的第二突起部72c成为向卷筒纸收纳空间70内突出了的状态。此时,随着第一检测杆53的臂部53c的进一步的摆动,检测开关52的检测器52b从第一检测杆53的摆动前的状态向顺时针方向仅摆动角度θ2。其结果为,检测开关52从关闭变成开启,并且该开启信号被输入至控制部38。控制部38基于来自检测开关52的开启信号,从而实施使显示部39显示第二卷筒纸61b的余量变少了的情况的控制。
96.将以此方式第二检测杆72的第二突起部72c从侧壁部65a向卷筒纸保持部22的内侧、也就是卷筒纸收纳空间70突出的位置设为第三位置。
97.此外,将第二检测杆72的第二突起部72c的、从侧壁部65a向卷筒纸收纳空间70突出的突出量与第三位置相比较小或者不突出的位置设为第四位置。如上文那样,第二检测杆72的第二突起部72c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98.图12为表示印刷装置10的下部的侧视剖视图。
99.印刷装置10具备检测状态切换部80,所述检测状态切换部80以在向卷筒纸保持部22放入第一卷筒纸31或者取出余量变少的第一卷筒纸31时,不实施卷筒纸余量的检测的方式进行切换。即,检测状态切换部80使第一检测杆53暂时性地不向卷筒纸保持部22内突出。
100.检测状态切换部80被配置在卷筒纸保持部22的外侧,检测状态切换部80的前端部被推碰在开闭罩16的内表面16a上。
101.在关闭了开闭罩16的状态下,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余量检测部32成为能够对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进行检测的状态。相对于此,当打开了开闭罩16时,上述的检测状态切换部80发挥作用,从而余量检测部32成为不对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进行检测的状态。在下文中,对检测状态切换部8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102.图13为从斜上方观察检测状态切换部80时的立体图,图14为表示检测状态切换部
80的俯视图。
103.如图13所示那样,检测状态切换部80具备:框架部81,其被安装在外壳21或者余量检测部32的基部51上;联动杆82,其以能够前后滑动的方式被框架部81支承;拉伸螺旋弹簧83,其向前方对联动杆82进行施力。联动杆82对应于可动部的一个示例。
104.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框架部81一体地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被纵向配置的板状的纵板部81a、和从纵板部81a的前部向侧方延伸的板状的横板部81b。横板部81b具备在前端部上钩挂有拉伸螺旋弹簧83的一端部83a的弹簧钩挂部81c、和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插入有支轴57的一端部的轴支承孔81d。
105.联动杆82由沿着框架部81的纵板部81a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且长条的联动杆主体84、和以能够通过支轴85而旋转的方式被联动杆主体84的前端部支承的滚子86构成。
106.联动杆主体84具备以向下方开放的方式被形成在下边缘84a上的凹部84b、和从上边缘84c向侧方延伸并钩挂有拉伸螺旋弹簧83的另一端部83b的弹簧钩挂部84d。凹部84b在侧视观察时被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并且为避开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的形状。
107.在联动杆主体84的后部处形成有台阶部84f。台阶部84f以联动杆主体84被折弯的方式而被形成并向框架部81侧突出。台阶部84f如后述的那样,与第一检测杆53的角部53f抵接。角部53f为,在第一检测杆53的杆基部53a中,沿着侧壁部22b的端部。
108.拉伸螺旋弹簧83被钩挂在框架部81的弹簧钩挂部81c和联动杆82的弹簧钩挂部84d上,并且相对于框架部81而向前方对联动杆82进行施力。
109.在图13、图14中,示出了开闭罩16关闭、且联动杆82的滚子86通过拉伸螺旋弹簧83的施力而被推碰到开闭罩16的内表面16a的抵接部16b时的检测状态切换部80。
110.此时,余量检测部32的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向卷筒纸保持部22内突出,从而处于能够对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进行检测的状态。即,在图3中,当在卷筒纸保持部22内收纳有第一卷筒纸31的情况下,在外径较大的第一卷筒纸31a中,第一突起部53b与第一卷筒纸31a的侧面31c抵碰。在外径较小的第一卷筒纸31b中,由于第一突起部53b不与第一卷筒纸31a的侧面31c抵碰并向卷筒纸保持部22内突出,因此第一卷筒纸31b被检测出余量少。
111.图15为表示将印刷装置10的开闭罩16打开了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112.开闭罩16相对于主体部15而打开至成为大致水平。在开闭罩16的内表面16a的左侧部处,设置有检测状态切换部80的联动杆82的滚子86所抵碰的平坦的抵接部16b。抵接部16b为,与被收纳于卷筒纸保持部22中的第一卷筒纸31的外周面所抵碰的卷筒纸抵接部48的前壁部48a的表面相比更突出的部分。
113.在开闭罩16的压印板43的附近设置有卡合部91,在将开闭罩16关闭时,通过卡合部91与设置于主体部15侧的未图示的被卡合部卡合,从而使开闭罩16被维持为关闭状态。
114.图16为表示开闭罩16打开时的检测状态切换部80的俯视图。
115.如图13以及图16所示那样,当开闭罩16打开时,与开闭罩16的抵接部16b抵碰的滚子86、也就是联动杆82,通过拉伸螺旋弹簧83的施力,从而像箭头标记d所示那样向前方滑动。此时,联动杆主体84的台阶部84f在与第一检测杆53的角部53f抵碰的同时向前方进行移动。也就是说,角部53f被台阶部84f推压,从而随着联动杆主体84的移动而推压第一检测
杆53。
116.由此,第一检测杆53像箭头标记e所示那样,以支轴57为中心而摆动,从而第一突起部53b从卷筒纸保持部22内逐渐地朝向卷筒纸保持部22外进行移动。在图16中,联动杆82的向箭头标记d的方向的移动被未图示的阻挡件所限制,伴随于此,第一检测杆53的向箭头标记e方向的摆动也被限制。即,在图16中,第一检测杆53处于向箭头标记e方向最大摆动了的状态,并且该状态被维持。在该状态下,第一突起部53b不从卷筒纸保持部22的侧壁部22b突出。因此,不进行由余量检测部32实施的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检测。
117.当将该状态设为第一状态、将实施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检测的状态设为第二状态时,通过从开闭罩16的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的移动,从而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此外,通过从开闭罩16的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的移动,从而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
118.此外,将图16所示的第一检测杆53、第一突起部53b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第一检测杆53、第一突起部53b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此时,通过第一检测杆53、第一突起部53b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并通过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从而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
119.以此方式,检测状态切换部80在开闭罩16被打开时,将强制性地不使余量检测部32的第一突起部53b突出到卷筒纸保持部22内,从而形成不使余量检测部32实施余量检测的第一状态。
120.此外,检测状态切换部80在开闭罩16被关闭时,能够使余量检测部32中的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突出到卷筒纸保持部22内,从而形成使余量检测部32能够实施余量检测的第二状态。
121.在上文中,对将第一卷筒纸31收纳于卷筒纸保持部22中时的检测状态切换部80的作用进行了说明。进一步地,检测状态切换部80在将左右卷筒纸导向件65、66安装在卷筒纸保持部22内并将第二卷筒纸61收纳于卷筒纸导向件65、66之间时也发挥作用。
122.由于如果通过检测状态切换部80从而强制性地不使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突出到卷筒纸保持部22内,则第二检测杆72的第二突起部72c将不向卷筒纸收纳空间70突出,因此不实施第二卷筒纸61的余量检测。此外,由于如果通过检测状态切换部80从而使第一检测杆53的第一突起部53b能够突出到卷筒纸保持部22内,则第二检测杆72的第二突起部72c将能够向卷筒纸收纳空间70突出,因此可实施第二卷筒纸61的余量检测。
123.如以上的图1、图13以及图16所示那样,印刷装置10具备:主体部15、开闭罩16、卷筒纸保持部22和余量检测部32。
124.开闭罩16与主体部15连接,并向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移动。卷筒纸保持部22被设置在主体部15上,并能够对第一卷筒纸31进行收纳。余量检测部32对被收纳于卷筒纸保持部22中的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进行检测。此外,余量检测部32根据从开闭罩16的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的移动,从而从不实施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检测的第一状态向实施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检测的第二状态转变。
125.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开闭罩的打开位置处,不进行由余量检测部实施的第一卷筒纸的余量检测,因此在相对于卷筒纸保持部而取放第一卷筒纸时,余量检测部不会向卷筒纸保持部突出,从而能够无障碍地实施第一卷筒纸31的取放。
126.此外,如图14至图16所示的那样,开闭罩16具有抵接部16b,主体部15具有检测状态切换部80。检测状态切换部80根据从开闭罩16的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的移动而被抵接部16b按压,从而使余量检测部32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
127.根据该结构,在相对于卷筒纸保持部22而放入第一卷筒纸31、或者替换了第一卷筒纸31之后,在关闭开闭罩16时,抵接部16b和检测状态切换部80抵接。由此,能够使余量检测部32自动地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由于无需特别的操作,因此能够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128.此外,如图13以及图16所示那样,检测状态切换部80具备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主体部15上的联动杆82、和向与被抵接部16b按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对联动杆82进行施力的拉伸螺旋弹簧83。联动杆82在向被拉伸螺旋弹簧83施力的方向进行移动时按压余量检测部32,从而使其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
129.根据该结构,当打开开闭罩16时,能够通过拉伸螺旋弹簧83的施力,从而使余量检测部32自动地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由于无需特别的操作,因此能够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130.此外,如图14以及图16所示的那样,余量检测部32通过从不实施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检测的第一位置向实施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检测的第二位置移动,从而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
131.根据该结构,由于设为通过使余量检测部3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实施第一卷筒纸31的余量检测,因此能够使余量检测部32成为使用了进行摆动的杆等的简单的结构。
132.此外,余量检测部32根据从开闭罩16的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的移动,从而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
133.根据该结构,在为了将第一卷筒纸31放入到卷筒纸保持部22中、或者更换第一卷筒纸31而打开开闭罩16时,能够使余量检测部32自动地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由此,由于无需特别的操作,因此能够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134.此外,图5、图11、图14以及图16所示那样,印刷装置10具备卷筒纸导向件65和检测辅助部63。卷筒纸导向件65能够设置在卷筒纸保持部22中,并具有能够和与第一卷筒纸31相比纸宽较小的第二卷筒纸61的侧面接触的侧壁部65a。检测辅助部63被设置在卷筒纸导向件65上,并对由余量检测部32实施的第二卷筒纸61的余量检测进行辅助。
135.检测辅助部63根据从开闭罩16的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的移动,从而从不辅助第二卷筒纸61的余量检测的第三状态向辅助第二卷筒纸61的余量检测的第四状态转变。
136.根据该结构,在开闭罩16的打开位置处,不通过检测辅助部63来辅助由余量检测部32实施的第二卷筒纸61的余量检测。因此,在取放侧面能够与卷筒纸导向件的侧壁部65a接触的第二卷筒纸时,检测辅助部63不会向第二卷筒纸61侧突出等,从而能够无障碍地进行第二卷筒纸61的取放。
137.此外,检测辅助部63具有从卷筒纸导向件65的侧壁部65a突出的第二突出部74,第二突出部74根据从开闭罩16的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的移动,从而在与余量检测部32抵接的状态下,向从侧壁部65a突出的位置移动。
138.根据该结构,由于检测辅助部63的第二突出部74与在关闭开闭罩16时移动的余量
检测部32抵接并突出,因此能够使检测辅助部63成为简单的结构。
139.上述的实施方式例示了本公开的一个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进行变形以及应用。
140.例如,虽然如图13所示那样,在检测状态切换部80中,作为施力部件而使用了拉伸螺旋弹簧83,但并不限于此,作为施力部件,也可以使用受扭螺旋弹簧、板簧、压缩螺旋弹簧。例如,余量检测部也可以为,具有像第一检测杆这样的杆形状以外的结构的部件。例如,余量检测部也可以为,具有光学检测机构的部件。例如,检测辅助部也可以为,具有像第二检测杆这样的杆形状以外的结构的部件。检测状态切换部也可以为,具有台阶部形状以外的结构并将余量检测部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