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纳体、注入方法

文档序号:893141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液体容纳体、注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向容纳体注入液体。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墨盒(液体容纳体),已知有在具有可挠性的袋中容纳墨水的类型的墨盒。该袋例如通过将多个薄膜彼此在端部熔敷而形成。
[0003]墨盒用于向打印机供应墨水,当制造时墨水被注入。该注入例如以从墨水的供应口向与供应时的流动相反流动的方式实施。为了提高该注入的速度,已知有与使用时的墨水的供应流路不同设置旁通路径的方法。旁通路径是将供应口与墨盒内部相连的流路,在墨水注入后,通过熔敷而被密封(例如专利文献I)。
[0004]此外,已知有与供应口不同地设置墨水注入用的通孔的方法。该通孔在墨水的注入后通过熔敷而被密封(例如专利文献2)。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8-114506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338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本申请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简化墨盒的构造,并且降低墨水从熔敷部分泄漏的可能性。在专利文献I的情况下,在密封旁通路径的工序中,对为了形成袋而实施的熔敷部分再次进行熔敷。如果这样对相同部分进行多次熔敷,则薄膜会过度熔融,容易泄漏墨水。
[0008]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因与供应口分开地设置通孔而导致构造变得复杂。此外,期望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节省能源、容易制造、使用便利性的提高等。
[0009]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个,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
[0010](I)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容纳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液体容纳袋,所述液体容纳袋由具有可挠性的至少两张薄膜构成,且能够容纳液体;以及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供应部用于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所述液体供应部在所述液体容纳袋的一端与所述两张薄膜分别熔敷,并且在内部具备液体供应路、与所述液体供应路和所述液体容纳袋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室、以及与所述液体容纳袋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室,所述第一室由端面与所述两张薄膜中的一张薄膜对置且已被熔敷于所述薄膜的第一肋划分,所述第二室由端面与所述一张薄膜对置且能够熔敷于所述薄膜的第二肋与所述第一室划分开,所述第一室经由所述第二肋和所述一张薄膜的间隙与所述第二室相连通,所述第二肋与所述第一肋分离。
[0011]根据该方式,第一室和第二室经由第二肋的端面与薄膜之间的间隙连通,因此除了从第一室连通至液体容纳袋内的路径之外,还能够经由从第一室经由第二室到达液体容纳袋的路径注入液体。因此,从液体供应部向液体容纳袋内的液体的注入变得容易。第二肋与第一肋分离,因此,当在液体注入后对第二肋和薄膜进行熔敷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多次熔敷第一肋或者其他的熔敷部的可能性。结果,能够降低薄膜剥离的可能性,进而能够抑制液体的泄漏。并且,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无需另行设置注入口。
[0012](2)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形成有从所述第一室连通至所述液体容纳袋内的第一流路、以及从所述第一室经由所述第二室连通至所述液体容纳袋内的第二流路。根据该方式,能够使用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注入液体,因此,与仅使用一方的情况相比,容易注入液体。并且,即便在第一流路设置防止从液体供应路向液体容纳袋内的液体的流入的止回阀的情况下,也能够注入液体。
[0013](3)在上述方式中,连通至所述液体容纳袋内的所述第二流路的开口部相比所述液体容纳袋内的所述第一流路的开口部被配置于所述一端的附近。根据该方式,使液体供应部位于相比液体容纳袋靠重力方向的上侧的位置而排出液体,由此,容易排出滞留于液体容纳袋内的上部的气体。
[0014](4)在上述方式中,所述液体容纳体具备设置于所述第一流路的过滤器。根据该方式,在液体注入后堵塞第二流路的情况下,液体容纳袋的液体经由过滤器供应。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容纳袋内的异物的流出。另外,即便在第一流路上配置过滤器,由于第二流路作为注入路径发挥功能,所以也能够抑制注入时的流路阻力的增大。
[0015](5)在上述方式中,所述液体容纳体还具备流路部件,该流路部件的一端在所述液体容纳袋内与所述第一流路的端部连接,所述流路部件的另一端相比所述一端位于重力方向的下侧。根据该方式,通过具备流路部件,能够减少残留液体的量。另外,即便因流路部件而导致第一流路的流路阻力增大,由于第二流路作为注入路径发挥功能,所以也能够抑制注入时的流路阻力的增大。并且,即便具备流路部件,通过设置第二流路,在使液体供应部位于相比液体容纳袋靠重力方向的上侧的位置而注入液体的情况下,也容易排出滞留于液体容纳袋内的上部的气体。
[0016](6)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二肋在所述端面具备突起。根据该方式,借助突起,与薄膜之间的间隙变大,容易在该间隙流动液体。
[0017](7)作为其他的方式,提供一种向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的方法。该注入方法将液体从上述液体供应路经由上述第一室注入上述液体容纳袋内,并且,将液体从上述液体供应路经由上述第一室以及上述第二室注入上述液体容纳袋内;熔融上述突起,对上述第二肋的端面与上述薄膜进行熔敷。根据该方式,能够容易地向液体容纳袋内注入液体。并且,第二肋与第一肋分离,因此当在液体注入后熔敷第二肋和薄膜时,能够降低多次熔敷第一肋或者其他的熔敷部的可能性。结果,能够降低薄膜剥离的可能性,能够防止液体泄漏。
[0018](8)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液体注入后且在所述熔敷之前,将气体从所述液体容纳袋内经由所述第二室以及所述第一室从所述液体供应路排出。根据该方式,能够排出液体容纳袋内的气体,因此,能够将所含有的气体量少的液体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
[0019](9)作为其他的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具备:液体容纳袋,所述液体容纳袋由具有可挠性的至少两张薄膜构成,且能够容纳液体;以及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供应部用于向液体消耗装置供应液体,在该液体容纳体中,所述液体供应部在所述液体容纳袋的一端与所述两张薄膜分别熔敷,并且在内部具备液体供应路、与所述液体供应路和所述液体容纳袋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室、以及与所述液体容纳袋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室,所述第一室由端面与所述两张薄膜中的一张薄膜熔敷的第一肋划分,所述第二室由端面与所述一张薄膜熔敷的第二肋与所述第一室划分开,所述第二肋与所述第一肋分离。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不出液体喷射系统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1]图2是不出液体喷射系统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2]图3是对液体容纳体的容纳进行说明的图。
[0023]图4是对液体容纳体的容纳进行说明的图。
[0024]图5是示出容纳空间部的立体图。
[0025]图6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6]图7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7]图8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外观的主视图。
[0028]图9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外观的仰视图。
[0029]图10是示出分解液体容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0]图11是示出流路部件的开口端附近的立体图。
[0031]图12是示出分解操作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2]图13是示出分解操作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3]图14是示出墨水封入工序的工序图。
[0034]图15是液体供应部的立体图。
[0035]图16是液体供应部的立体图。
[0036]图17是示出组装连结部件和液体供应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0037]图18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
[0038]图19是图18的部分截面图。
[0039]图20是图18的部分截面图。
[0040]图21是示出姿势被确定的液体容纳体的侧视图。
[0041]图22是注入时的流路的截面图(插入前)。
[0042]图23是注入时的流路的截面图(插入后)。
[0043]图24是拆装单元和液体容纳体的截面图。
[0044]图25是示出组装连结部件和液体供应部的状态的后视图。
[0045]图26是图25的截面图。
[0046]图27是图26的放大图。
[0047]图28是示出液体供应部的立体图。
[0048]图29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49]图30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50]图31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51]图32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52]图33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0053]图34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0054]图35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0055]图36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
[0056]图37是用于对拆装单元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57]图38是用于对拆装单元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58]图39是用于对拆装单元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59]图40是用于对拆装单元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60]图41是用于对拆装单元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61]图42是用于对拆装单元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62]图43是用于对各状态的保持以及转变进行说明的图。
[0063]图44是示出拆装单元、液体容纳体以及抵接部的侧视图(未接触状态)。
[0064]图45是示出拆装单元以及液体容纳体的俯视图(未接触状态)。
[0065]图46是示出拆装单元、液体容纳体以及抵接部的侧视图(安放状态)。
[0066]图47是示出拆装单元以及液体容纳体的俯视图(安放状态)。
[0067]图48是示出拆装单元、液体容纳体以及抵接部的侧视图(安装状态)。
[0068]图49是示出拆装单元以及液体容纳体的俯视图(安装状态)。
[0069]图50是示出安装状态下的液体容纳体和抵接部的仰视图(安装状态)。
[0070]图51是示出墨水再注入工序的工序图。
[0071]图52是示出用于墨水的再注入的切割面的图。
[0072]图53是示出墨水封入处理的准备阶段的立体图。
[0073]图54是示出流路的连接完成的阶段的立体图。
[0074]图55是示出分解过滤器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0075]图56是示出分解过滤器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0076]图57是示出连接操作部件和过滤器单元的情形的主视图。
[0077]图58是图57的截面图。
[0078]图59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实施方式3)。
[0079]图60是示出安装状态下的液体容纳体的侧视图(实施方式3)。
[0080]图61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实施方式4)。
[0081]图62是示出薄膜的切口的图(变形例)。
[0082]标号说明:
[0083]10:打印机;11:记录机构;12:墨鍾;13:液体注入部件;16:供纸托盘;17:排出托盘;20:液体供应装置;20A:第一液体供应装置;20B:第二液体供应装置;22:罩部件;22A:罩部件;22B:罩部件;23:一端部;24:另一端部;26:容纳空间部;26A:容纳空间部;26B:容纳空间部;27:引导部;30:拆装单元;30C:拆装单元;30K:拆装单元;30Μ:拆装单元;30Υ:拆装单元;35:固定部件;36:液体导入机构;38:触点机构;40:可动部件;41:基部;42:供应部支承部;48:基板支承部;50:液体容纳体;50C:液体容纳体;50K:液体容纳体;50Μ:液体容纳体;50Υ:液体容纳体;50a:液体容纳体;50b:液体容纳体;50aY:熔敷部;51W:周缘区域;52:液体容纳袋;52C:液体容纳袋;52K:液体容纳袋;52Μ:液体容纳袋;52Υ:液体容纳袋;52a:液体容纳袋;52b:液体容纳袋;53:操作部件;53A:连结部件;53B:液体供应部;53C:按压用部件;53fa:第一侧;53fb:第二侧;53ff:周边区域;54:把持部;54A:—端部;54B:另一端部;55:液体供应单元;56:定位部;57:液体供应管部;58:基板单元;59:电路基板保持部;70:流路部件;71:孔;72:流路部件;74:卡合突起;75:从动件;76:连接部;79:切割部;80:抵接部;90:折痕;99:密封薄膜;102:装置第一面;104:装置第二面;106:装置第三面;362:液体导入部;381:装置侧端子;385:基板定位部;402:第一支承面部;403:第二支承面部;404:第三支承面部;407:槽部;420:心形凸轮;477:定位突起;482:第一基板支承面部;501:—端;502:另一端;503:第一侧端;504:第二侧端;511:卡合部;511A:卡合部;511B:卡合部;511C:卡合部;511Da:卡定爪;513:卡合部;513A:卡合部;513B:卡合部;513C:卡合部;513Da:通孔;515:卡合部;517:突出部;521:第一薄膜;522:第二薄膜;523:第三薄膜;529:切口部;541:把持面;542:接纳空间部;545:按压部;546:第一连接部;547:第二连接部;548:基部;549:接合部;549a:接合部;549b:接合部;550:导出部;551:阀机构;552:阀座;554:阀芯;556:弹簧;558:第一室;559:第二室;560:抠挖部;562:旁通路径;562A:开口部;562B:开口部;570:突出部;571:主接合面;572:液体供应口 ;577:突起;581:端子;582:电路基板;583:存储装置;588:部件卡合部;592:第一侧壁部;592t:槽部;593:第二侧壁部;593t:槽部;594:底部;595:识别用肋;596:卡合槽;601:接纳部;605:开口 ;606:引导部;606a:倾斜部;608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