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776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液体容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容纳体。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存在将带口栓与容纳液体的袋连接而成的液体容纳体。例如日本特许公开2002年第361882号公报所公开的墨水容器具备安装有墨水供给口的墨水容纳部。在墨水容纳部的表面安装有施力部件。施力部件在配置墨水供给口的方向上产生复原力。在墨水充满墨水容纳部时,墨水的重力克服施力部件的复原力而拉伸施力部件。如果消耗墨水容纳部的墨水而墨水容纳部的墨水量变少,则由于施力部件的复原力变得比墨水的重力大,施力部件卷绕墨水容纳部。通过施力部件卷绕墨水容纳部,残存在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向墨水供给口集中,墨水向墨水容纳部的外部流出。
[0003]除了利用施力部件卷绕墨水容纳部的情况之外,例如,也存在作业者用手朝向墨水供给口卷绕墨水容纳部而使墨水从墨水供给口导出的情况。由于墨水容纳部的卷绕起始部分容纳墨水,因此墨水容易残留在该卷绕起始部分。由于已卷绕的墨水容纳部卷入墨水,墨水容纳部的直径变大。当已卷绕的墨水容纳部的直径变大时,容易在墨水容纳部出现产生皱缩和弯折等的多余空间。存在液体残留于该液体容纳部的皱缩和弯折等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卷绕用于容纳液体的袋时液体不易残留在袋的内部的液体容纳体。
[0005]技术方案I的液体容纳体是,将中空状的带口栓与由具有挠性的两层片材形成的袋连接而成,所述液体容纳体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部,其是所述袋在所述带口栓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带口栓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第二端部,其是所述袋在所述带口栓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缘部,在所述袋在与所述片材的面平行且与从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将所述两层片材彼此接合而形成;液体容纳部,具有能够容纳液体的密封空间,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带口栓连接;以及延伸部,是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侧连接且不容纳所述液体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缘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长。
[0006]例如在朝向带口栓卷绕液体容纳体来使液体容纳部的内部的液体从带口栓流出时,作为卷绕起始部分的延伸部不容纳液体。因此,液体不残留在卷绕起始部分。与将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作为卷绕起始部分时相比,利用最初卷绕后的延伸部能够容易地将第二端部侧的液体向带口栓侧推压出。如果从容纳液体的部分开始卷绕,则需要在推压出液体的同时进行卷绕,在卷绕直径较小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卷绕,液体容易残留在液体容纳部中。假设袋部的直径变大,则有着在液体容纳部出现产生皱缩和弯折等的空间而使液体残留于该液体容纳部的皱缩和弯折等的可能性。本发明能够降低液体卷入到已卷绕的袋部内而使已卷绕的袋部的直径变大的可能性,能够降低液体残留在袋部的内部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延伸部的长度比用于接合两层片材的缘部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大,因此与延伸部的长度为缘部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以下时相比,不容纳液体的延伸部的区域变大。因此作业者能够对容纳液体的袋部容易地进行卷绕,液体不易残留在液体容纳部中。
[0007]在技术方案2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具备随着朝向所述延伸方向而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变短的锥部。在此情况下,与没有锥部时相比,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在没有锥部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可能性:当卷绕袋时,延伸部的正交方向的端部的角弯折,并卷入该弯折的端部,从而使已卷绕的袋部的直径变大。本发明在延伸部具备锥部,能够降低已卷绕的袋部的直径变大的可能性。因此液体不易残留在袋部的内部。
[0008]在技术方案3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在所述两层片材之间形成的开口部。由于在延伸部具有开口部,因此容易在延伸部将空气从开口部排出,空气不易残留在延伸部内。如果空气残留在上述延伸部内中,则存在卷绕后的上述袋部的直径增大的可能性。技术方案3能够降低该可能性。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袋部。
[0009]在技术方案4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具备多个将所述两层片材彼此接合且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在此情况下,例如作业者将芯材从开口部放入在多个第一连接部之间且在两层片材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能够将袋卷绕于该芯材。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袋。与不设置第一连接部的情况相比,在两层片材之间形成的空间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因此,在两层片材彼此离开的情况下的两层片材彼此之间的距离变短,从开口部插入到空间内的芯材不易脱离。
[0010]在技术方案5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间隔比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在该情况下,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的间距为延伸部在延伸方向的长度以上的情况相比,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且在两层片材之间所产生的空间在延伸方向上变长。因此在将芯材从开口部放入到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时,该芯材不易从上述两层片材之间的空间脱离。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上述袋。
[0011]在技术方案6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比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大。在该情况下,在例如使芯材与延伸部的外侧的面接触来卷绕袋时,与延伸部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为液体容纳部的外侧的面的摩擦系数以下的情况相比,延伸部不易相对于芯材打滑。另外,在作业者用手卷绕袋时,卷绕起始的延伸部不易打滑。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袋,液体不易残留在袋部的内部。
[0012]在技术方案7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部的外侧的面具备粘接部件。在该情况下,与没有粘接部件时相比,在例如使芯材与延伸部外侧的面接触来卷绕袋时,延伸部不易相对于芯材打滑。另外,在作业者用手卷绕袋部时,卷绕起始的延伸部不易打滑。因此作业者容易卷绕袋。
[0013]在技术方案8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口栓具有插通部,该插通部位于所述延伸方向的端部且位于所述两层片材之间,并且插通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所述袋具有弯曲区域,该弯曲区域是在所述两层片材彼此离开的方向上沿所述插通部弯曲的区域,并从所述插通部向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由于设置了弯曲区域,因此作业者在卷绕袋时容易掌握结束卷绕的位置。能够降低例如超过所需程度的卷绕的可能性,能够降低袋和带口栓的接合部脱离的可能性。
[0014]在技术方案9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是在所述插通部的所述正交方向侧将所述两层片材彼此接合的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于所述袋的所述正交方向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延伸方向侧的角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处于所述插通部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端部和所述弯曲区域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之间。在此情况下,与角部位于比插通部的延伸方向端部靠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情况相比,当在比插通部靠延伸方向侧结束袋的卷绕时,能够减少残留在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量。
[0015]在技术方案10的液体容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侧的端缘(150、151)以随着在所述正交方向上朝向彼此离开的方向而朝向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式倾斜。在该情况下,与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侧的端缘仅沿正交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液体容易沿着端缘流向插通部。因此能够减少残留在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打印机的立体图。
[0017]图2是盒安装部的立体图。
[0018]图3是盒的立体图。
[0019]图4是盒的立体图。
[0020]图5是液体容纳体的俯视图。
[0021]图6是液体容纳体的左侧视图。
[0022]图7是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
[0023]图8是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9是第一壳体前端部的立体图。
[0025]图10是盒前端部的仰视图。
[0026]图11是图3的A-A剖视图。
[0027]图12是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0028]图13是盒的主视图。
[0029]图14是第一壳体前端部的立体图。
[0030]图15A?15D是图3的B-B剖视图。
[0031]图16A?16D是图15D的后续剖视图。
[0032]图17是表示作业者卷绕液体容纳袋后的状态的液体容纳体的左侧视图。
[0033]图18是表示作业者使用板状部件卷绕液体容纳袋后的状态的液体容纳体的左侧视图。
[0034]图19是变形例的液体容纳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的箭头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是打印机I的上下、左右、前后。图2的箭头也相同。
[0036]如图1所示,打印机I是喷墨打印机。打印机I对打印介质(省略图示)喷出液体墨水。本实施方式的打印介质是T恤等的布。打印介质也可以是纸等。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I能够向下方喷出五种墨水。打印机I在布上进行彩色打印。五种墨水是白色、黑色、
黄色、青色、品红色。
[0037]打印机I主要具备框体2、压盘驱动机构6、压盘5、托盘4、框架体10、引导传动轴9、轨道11、滑架20、支撑部(省略图示)、头单元100、200、驱动带101、驱动电动机19。框体2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右前部具有操作部(省略图示)。操作部具备显示器和操作按钮。显示器显示各种信息。作业者在输入与打印机I的各种动作相关的指示时操作操作按钮。在压盘驱动机构6的内部具有一对引导轨道(省略图示)。一对引导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支撑压盘5和托盘4。压盘5和托盘4能够沿着一对引导轨道移动。压盘驱动机构6的驱动源是电动机(省略图示)。电动机位于压盘驱动机构6的后端部。压盘5和托盘4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而沿着一对引导轨道移动。压盘5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并位于框架体10的下方。压盘5的上表面载置布。托盘4是矩形形状,并位于压盘5的下方。当作业者将T恤载置于压盘5时,托盘4承接T恤的袖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