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62912阅读:来源:国知局
gt;Fpaper的情况下,送纸装置100就能够防止送纸不良(重叠输送以及漏送)。
[0101]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装置100所述,在通过驱动源101的动力而使辊子120按压在多张纸20的情况下,在多张纸20的高度减少时,辊子120按压多张纸20的力(挤压力Fpick)就会增加,从而,摩擦力的关系就会有不能满足Ftire>Fpad>Fpaper的情况。具体而言,在多张纸20的高度减少了的情况下,辊子120向与纸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挤压力Fpick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陷入现象。
[0102]在发生了这种陷入现象的情况下,由于随着挤压力Fpick而摩擦力Ftire也会増加,因此需要驱动源101发出高的驱动力。并且,即使驱动源101具有高的驱动力,也会因挤压力Fpick的增加而导致摩擦力的关系(Ftire>Fpad>Fpaper)崩溃。
[010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140从下方来支承摩擦部件130。S卩,在摩擦部件130被从上方按压时,弹性部件140发生变形,而下降到摩擦部件130的上表面。S卩,弹性部件140随着挤压力Fpick的增加,而下降到摩擦部件130与第二张纸22的接触面。
[0104]这样,在多张纸20的高度减少了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挤压力Fpick增加。S卩,弹性部件140能够抑制陷入现象的发生。也就是说,弹性部件140能够维持摩擦力的关系(Ftire>Fpad>Fpaper),从而减少送纸不良的发生。
[0105]换而言之,在送纸装置100,在多张纸20为包括第一张纸21以及第二张纸22这两张纸的情况下,摩擦部件130与第二张纸22的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Fpad为,(i)比第一张纸21的下表面与第二张纸22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Fpaper大,并且,(ii)比辊子120与第一张纸21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Ftire小。
[0106][效果]
[0107]如以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装置100,弹性部件140能够从摩擦部件130的下方来支承摩擦部件130。并且,弹性部件140能够按照辊子120按压第一张纸21的力的变化,来使摩擦部件130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弹性部件140能够缓和辊子120按压第一张纸21的力的变化。这样,送纸装置100能够使辊子120稳定地旋转。并且,送纸装置100能够使辊子120、纸以及摩擦部件130之间的摩擦力保持为恰当的大小。
[0108]具体而言,在通过驱动源101的动力而辊子120被按压在多张纸20的情况下,在多张纸20的高度减少时,会有辊子120按压第一张纸21的力增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弹性部件140,则辊子120与第一张纸21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增加,从而需要驱动源101具有大的驱动力。但是,在有弹性部件140的情况下,第一张纸21的上表面的位置就会降低,从而能够缓和辊子120与第一张纸21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这样,能够抑制要求驱动源101的驱动力增加,送纸装置100能够使辊子120稳定地旋转。
[0109]并且,在辊子120按压第一张纸21的力增加了的情况下,辊子120与第一张纸21之间的摩擦力、多张纸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摩擦部件130与第二张纸22之间的摩擦力的关系会出现不恰当的情况。例如,会出现第一张纸21与第二张纸22之间的摩擦力,比摩擦部件130与第二张纸22之间的摩擦力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张纸22就会与第一张纸21 —起被输送。但是,在有弹性部件140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缓和辊子120按压第一张纸21的力的增加,因此,送纸装置100能够维持恰当的摩擦力的关系。
[0110]如以上所述,送纸装置100能够针对如下的特有的现象,减少送纸不良的发生,所述特有的现象是指,在因驱动源101的动力而使辊子120按压在多张纸20的情况下,而发生的特有的现象(随着多张纸20的高度的减少,而辊子120按压多张纸20的力增加)。
[0111]并且,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装置100,即使在多张纸20为包括第一张纸21和第二张纸22这两张纸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恰当的摩擦力的关系。S卩,通过使弹性部件HO从摩擦部件130的下方来支承摩擦部件130,从而能够降低在载置于载置面Ila的纸为两张的情况下的送纸不良。
[0112]并且,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装置100,由于弹性部件140比摩擦部件130柔软,因此,在摩擦部件130以及弹性部件140隔着多张纸20而被辊子120压下时,通过弹性部件140的变形,从而能够使摩擦部件130向下移动。
[0113](变形例I)
[0114]以下,对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送纸装置中,弹性部件为弹簧是与实施方式I的主要不同之处。以下以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之处为中心,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送纸装置进行说明。
[0115]图5是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所涉及的送纸装置的辊子、摩擦部件以及弹性部件周围的放大截面图。在图5中对于与图3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说明。
[0116]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送纸装置100A具备弹性部件140A。弹性部件140A为弹簧,从摩擦部件130的下方来支承摩擦部件130。在Z轴方向上,弹性部件140A的杨氏模量比摩擦部件130的杨氏模量小。
[0117]并且,在图5中,虽然弹性部件140A为螺旋弹簧,不过并非受此所限。弹性部件140A例如也可以是板簧。
[0118]具体而言,摩擦部件130载置于托盘141A上。托盘141A由弹性部件140A支承。因此,在摩擦部件130由辊子120按下的情况下,弹性部件140A缩短,从而摩擦部件130向下方移动。
[0119]如以上所述,通过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送纸装置100A,由于弹性部件140A为弹簧,因此,在摩擦部件130以及弹性部件140A隔着多张纸20而被辊子120按下时,通过弹性部件140A的变形,从而能够使摩擦部件130向下移动。
[0120](变形例2)
[0121]以下,对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送纸装置中,主要是弹性部件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不同。以下以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之处为中心,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送纸装置进行说明。
[0122]图6是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送纸装置的辊子、摩擦部件以及弹性部件周围的放大截面图。图7是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摩擦部件以及弹性部件的放大平面图。在图6中对于与图3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说明。
[0123]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送纸装置100B具备弹性部件140B。弹性部件140B的第一端141B与载置面Ila连接。并且,弹性部件140B的第二端142B不与载置面Ila连接。即,弹性部件140B具有悬臂结构。在悬臂结构中,第一端141B为固定端,第二端142B为自由端。因此,摩擦部件130以及弹性部件140B在通过多张纸由辊子120压下时,通过弹性部件140B的第二端142B向下移动,从而摩擦部件130向下方移动。
[0124]具体而言,弹性部件140B与载置面Ila—体成形。在除第一端141B以外的弹性部件140B的周围,形成有空隙143B。S卩,在弹性部件140B之中,仅第一端141B与载置面Ila连接。
[0125]如以上所述,通过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送纸装置100B,弹性部件140B被构成为,弹性部件140B的一端(第一端141B)与载置面连接,另一端(第二端142B)能够移动。SP,弹性部件140B通过悬臂结构来实现。因此,在摩擦部件130以及弹性部件140B隔着多张纸由辊子压下时,通过弹性部件140B的另一端向下移动,从而能够使摩擦部件130向下移动。
[0126](实施方式2)
[0127]接着,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装置与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送纸装置的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在驱动源的旋转轴体具备飞轮。以下以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之处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装置进行说明。
[0128]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送纸装置的外观的斜视图。在图8中,对于与图1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适宜地省略说明。
[0129]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纸装置200具备飞轮10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