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2155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各检测凸部109的上端部、即作为检测凸部109的带的宽度方向的侧端部的凸部侧端部109c相比于辊壁部159位于上侧。此夕卜,各非检测凹部110的上端部、即作为非检测凹部110的带的宽度方向的侧端部的非检测侦J端部IlOc相比于辊壁部159位于下侧(参照图13中的(a))。
[0094]另一方面,在下壳体114的底壁部117上突出设置有引导壁136,以使得除去压辊103与打印头225对置的部分外包围头开口 125的四周(4个方向)。引导壁136的上端面的多个位置形成有供形成于上壳体113的卡合销(省略图示)卡合的引导卡合孔137。从墨带送出卷轴122送出的墨带102沿引导壁136的外周面环绕,并卷绕在墨带卷绕卷轴123上。另外,墨带102具有与第2带宽度W2大致相同的宽度。
[0095]此外,在底壁部117上突出设置有细长的板状的拉入防止部138,该拉入防止部138设于比压辊103靠送出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且位于标签带101的打印带106侧。拉入防止部138在横断标签带101的输送路径的横断方向、即与输送路径垂直的方向上,突出设置在与压辊103重叠的位置(参照图7)。关于拉入防止部138的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拉入防止部138与压辊103配合,防止标签带101被拉入盒壳体104内。
[0096]在拉入防止部138的送出方向的上游侧的基端部突出设置有带位置限制部163 (参照图13)。标签带101的下端面与带位置限制部163的上表面接触,由此能够限制标签带101向下方向移动。
[0097]拉入防止部138与检测凸部109不接触,并在从标签带101的第2侧边部152侧的端部至第2带宽度W2的中途的范围内,与标签带101接触。在带的宽度方向上,拉入防止部138的长度F比压辊103的长度R短。这里,拉入防止部138的长度F是指从带位置限制部163的上表面至拉入防止部138的前端的长度。此外,压辊103的长度R是指与标签带101接触的压辊橡胶142的长度。拉入防止部138在从标签带101的下端至向上方第2带宽度W2的£1%的位置是接触的。S卩,拉入防止部138的长度F为第2带宽度W2的a%。a是例如50以上100以下的值,优选为60以上80以下的值。
[0098]拉入防止部138的前端与上壳体113的顶壁部115不接触。此外,拉入防止部138在标签带101的正背方向、即横断标签带101的输送路径的横断方向上形成为薄壁。因此,拉入防止部138的前端部能够向远离标签带101的方向、即横断方向上与压辊103相反的一侧弹性地倾斜。
[0099]拉入防止部138的后表面形成为平缓的圆弧状,且与标签带101的打印带106侧接触。另一方面,拉入防止部138的前表面与墨带102接触。S卩,打印带106与拉入防止部138的后表面滑动接触并被输送,墨带102与拉入防止部138的前表面滑动接触并被输送。打印带106与墨带102在拉入防止部138的下游侧附近汇合之后,被夹入压辊103与打印头225之间。
[0100]带送出口 124形成为比第I带宽度Wl稍微长,并且形成为在整个长度上为大致相同宽度且比标签带101的厚度稍微宽。带送出口 124的上端部由上壳体113的上周壁部116的上端部构成,成为供各检测凸部109通过的凸部通过部124a。在凸部通过部124a的前后两缘部的盒壳体104内表面侧的角部分别形成有C倒角部139 (参照图10)。
[0101]压辊103被设置成与贯穿插入头开口 125的打印头225对置,借助装置主体200进行旋转,对在与打印头225之间夹持的标签带101以及墨带102进行旋转输送。
[0102]压辊103具有圆筒状的辊主体141以及绕装于辊主体141上的压辊橡胶142。压辊橡胶142与标签带101的衬纸带107侧滚动接触。压辊橡胶142与墨带102同样地,具有与第2带宽度W2大致相同的长度。
[0103]在上壳体113的衬纸带侧壁部162上形成有供辊主体141的上端部卡合的上压辊卡合孔143。同样地,在下壳体114的底壁部117上形成有供辊主体141的下端部卡合的下压辊卡合孔(省略图示)。即,上压辊卡合孔143在露出区域135内形成于衬纸带侧壁部162。
[0104]上压辊卡合孔143以及下压辊卡合孔轴支承压辊103的旋转轴。此外,上压辊卡合孔143以及下压辊卡合孔分别形成为在送出方向上较长的长孔。由此,压辊10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于盒壳体104,并且伴随着标签带101的送出以及拉入,在送出方向上规定范围内移动。因此,在带盒100未被安装于装置主体200的状态下,即使带芯121因振动而旋转等,标签带101被拉入,压辊103也会伴随着标签带101的拉入而向送出方向的上游侧移动,从而将标签带101夹持在压辊103与上述拉入防止部138之间。由此,标签带101不会被过度拉入,抑制了标签带101的前端进入盒壳体104内的情况。
[0105][装置主体200的结构]
[0106]参照图1、图2、图8至图11对装置主体200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主体200的高度方向也称为“上下”,装置主体200的宽度方向也称为“左右”,装置主体200的进深方向也称为“前后”。当然,这些方向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在本发明的实施中,不限定于这些方向。
[0107]如图1以及图2所示,利用形成为大致立方体状的装置壳体201形成装置主体200的外壳。在装置壳体201的上表面设有开闭盖202。开闭盖202开闭安装有带盒100的盒安装部210。在装置主体200的左前角部设有用于打开开闭盖202的盖打开按钮203。如果用户按下盖打开按钮203,则开闭盖202以设于右端部的铰链部204为中心向上方转动。
[0108]带盒100以将上壳体113作为上侧并且将下壳体114作为下侧的姿势安装于盒安装部210。因此,当带盒100被安装于盒安装部210时,从形成于上壳体113的辊壁部159的露出开口 133向上方露出的各检测凸部109与被闭合的开闭盖202的背面侧对置。
[0109]如图8至图11所示,在开闭盖202上,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圆角长方形形状的观察窗205,在开闭盖202的背面侧安装有位于观察窗205的前方并且检测各检测凸部109的通过的光传感器206。
[0110]另外,光传感器206是权利要求书中的“检测部”的一例。
[0111]观察窗205由透光性的树脂构成,经由观察窗205,能够视觉确认带盒100有没有安装在盒安装部210。另外,除了观察窗205,装置壳体201包含开闭盖202,由遮光性的树脂构成。在开闭盖202的背面侧,在观察窗205的周缘部突出设置有肋状的环状凸部207。环状凸部207也是由遮光性的树脂构成。环状凸部207形成为下述程度的高度:在将开闭盖202闭合的状态下,在环状凸部207与安装于盒安装部210的带盒100的上表面之间产生微小的间隙。
[0112]光传感器206由透过型的光遮断器构成,光传感器206具备:互相对置的发光元件216以及受光元件217、收纳有发光元件216以及受光元件217的传感器壳体208、安装有电路元件的传感器基板209。发光元件216例如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构成,受光元件217例如由红外线光敏晶体管构成。传感器基板209从开闭盖202的背面较低地突出设置为仰视呈横“L”字状,并被收纳于基板收纳部211。
[0113]检测凸部109的检测前端部109a通过发光元件216与受光元件217之间,由此,光传感器206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检测到检测前端部109a的通过。此外,检测凸部109的检测后端部109b通过发光元件216与受光元件217之间,由此,光传感器206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检测到检测后端部109b的通过。
[0114]在闭盖状态下,光传感器206位于盒壳体104的上表面设置的露出区域135。此夕卜,在将开闭盖202闭合时,基板收纳部211落在形成于带盒100的凹状空间131内,基板收纳部211不与带盒100的顶壁部115发生干涉(参照图10)。
[0115]传感器壳体208从侧面观察具有大致倒“U”字形状,传感器壳体208配设为:收纳有受光元件217的受光侧收纳部214与收纳有发光元件216的发光侧收纳部213沿前后夹着成为输送路径的槽部212。S卩,光传感器206以下述方式安装于开闭盖202:在将开闭盖202闭合的状态下,发光侧收纳部213处于前侧并且受光侧收纳部214处于后侧、即观察窗205侧。也就是说,受光元件217与观察窗205背对。
[0116]进而,如图10所示,在送出方向上,光传感器206的检测光的光轴的位置与压辊103的轴的位置大致一致。即,在送出方向上,基于光传感器206的检测位置Pl与基于打印头225的打印位置P2(参照图12)大致一致。因此,从基于光传感器206的检测位置Pl至基于打印头225的打印位置P2的、以朝向送出方向的上游侧的距离为正的第2距离S2大致为0mm。
[0117]发光侧收纳部213以及受光侧收纳部214分别具有互相对置的发光侧对置面213a以及受光侧对置面214a。各检测凸部109通过发光侧对置面213a与受光侧对置面214a之间、即槽部212。作为发光侧对置面213a与受光侧对置面214a的间隔的对置间隔Dl (参照图9)、即槽部212的宽度为例如4_左右。此外,在发光侧对置面213a以及受光侧对置面214a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供从发光元件216发出的检测光透过的缝隙。
[0118]而且,在基板收纳部211的下表面上,突出设置有仰视时呈倒“U”字状的发光侧凸部218以及仰视时呈横“C”字状的受光侧凸部219。发光侧凸部218以及受光侧凸部219分别由遮光性的树脂构成。另外,发光侧凸部218的上游侧角部以及受光侧凸部219的上游侧角部分别被倒角加工,防止了输送来的各检测凸部109的检测前端部109a卡在该角部。
[0119]发光侧凸部218覆盖发光侧收纳部213的周面中的除发光侧对置面213a以外的周面。另一方面,受光侧凸部219由以下部分构成为一体:受光侧上游引导部221,其以塞住槽部212的上游侧的开放部的受光侧的方式形成于一方的前端部;;受光侧下游引导部222,其以塞住槽部212的下游侧的开放部的受光侧的方式形成于另一方的前端部;以及受光侧罩部223,其覆盖受光侧收纳部214的周面中的除受光侧对置面214a以外的周面。
[0120]受光侧上游引导部221以及受光侧的下游引导部2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