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系统以及罐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3991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射系统以及罐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具有液体供给管和配线电缆等两部件的技术中,能够减少问题发生的技术。液体喷射装置具有面向罐单元的壁部,壁部具有用于穿过配线电缆的第1开口、和用于穿过液体供给管的第2开口,在液体喷头喷射液体时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射姿势下,第1开口位于比第2开口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专利说明】
液体喷射系统以及罐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关于罐单元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有从液体收容容器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2)0
[0003]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12-051328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4-1845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与液体喷射装置分开设置的液体收容容器(罐)和液体喷射装置通过液体供给管相连。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配置有液体收容容器。在该液体收容容器内配置有用于检测液体剩余量的电极管脚。电极管脚通过用于发送电信号的配线电缆而进行电连接。
[0007]如上所述,具有液体供给管和配线电缆这两部件的技术并未被公开,人们期望有在具有两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问题发生的技术。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人们期望实现低成本化、节省资源化、制造的容易化、以及提高使用方便性等。
[0008]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至少一部分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并能够通过下述实施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
[0009](I)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喷射系统。该液体喷射系统具有:液体喷射装置和罐单元。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包含能够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和控制部;上述罐单元包含:外壳单元、收容于上述外壳单元的电路部、连接于上述电路部并且能够向上述控制部发送信号的配线电缆、收容于上述外壳单元并且能够收容上述液体的罐、和连接于上述罐并且能够向上述液体喷头供给上述液体的液体供给管;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面向上述罐单元的壁部;上述壁部具有用于穿过上述配线电缆的第I开口、和用于穿过上述液体供给管的第2开口;在上述液体喷头喷射上述液体时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射姿势下,上述第I开口位于比上述第2开口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0010]根据该实施方式,用于穿过配线电缆的第I开口位于比用于穿过液体供给管的第2开口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液体从液体供给管中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附着于配线电缆的可能性。
[0011](2)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在上述喷射姿势下,上述壁部具有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第I端、和位于上述第I端的相反方向的第2端,上述第I开口和上述第2开口也可位于上述第I端与上述第2端的中间位置和上述第I端之间。
[0012]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罐单元以平行于铅直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液体喷射装置进行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和配线电缆中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013](3)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在上述喷射姿势下,上述配线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与上述液体供给管沿铅直方向并排配置。
[0014]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罐单元以平行于铅直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液体喷射装置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和配线电缆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015](4)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在上述喷射姿势下,上述壁部具有铅直方向上的第3端和位于上述第3端的相反方向的第4端,在上述喷射姿势下,上述第I开口和上述第2开口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可以小于上述第3端和上述第4端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的1/2。
[0016]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罐单元以平行于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液体喷射装置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和配线电缆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017](5)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系统,其中,在上述外壳单元固定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上述配线电缆的余长也可长于上述液体供给管的余长。
[0018]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罐单元相对液体喷射装置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配线电缆被拉伸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配线电缆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019](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罐单元,上述罐单元固定于液体喷射装置,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包含能够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和控制部。该罐单元具有外壳单元、收容于上述外壳单元的电路部、与上述电路部相连并且能够向上述控制部发送信号的配线电缆、收容于上述外壳单元并且具有能够注入上述液体的液体注入部的罐、和与上述罐相连并且能够向上述液体喷头供给上述液体的液体供给管,在向上述液体注入部注入上述液体时上述罐单元的注入姿势下,上述配线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述液体供给管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0020]根据该实施方式,配线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液体供给管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液体从液体供给管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附着于配线电缆的可能性。
[0021](7)上述实施方式的罐单元,其中,上述罐具有决定上述液体供给管的配线位置的支承部,在上述注入姿势下,上述支承部和上述配线电缆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可小于上述外壳单元在铅直方向上的长度的1/2。
[0022]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罐单元以平行于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液体喷射装置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和配线电缆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023](8)上述实施方式的罐单元,其中,上述罐具有决定上述液体供给管的配线位置的支承部,在上述注入姿势下,上述配线电缆的至少一部分可与上述液体供给管沿铅直方向并排配置。
[0024]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罐单元以平行于铅直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液体喷射装置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和配线电缆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025](9)上述实施方式的罐单元,其进一步具有固定上述配线电缆的固定部,上述电路部具有能够与上述配线电缆连接的连接部,当处于上述罐单元固定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时上述罐单元的固定姿势,并且,上述注入姿势时,将上述铅直方向作为第I方向,将沿上述罐单元面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方向的方向作为第2方向,并将上述第I方向和上述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第3方向,此时,上述配线电缆在从上述连接部到上述固定部之间,可具有沿上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I延伸部、和从上述第I延伸部的端部沿上述第3方向延伸并到达上述固定部的第2延伸部。
[0026]根据该实施方式,配线电缆具有第I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因此即使在对配线电缆施加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配线电缆从电路部上脱落的可能性。
[0027](10)上述实施方式的罐单元,其具有固定上述配线电缆的固定部,上述电路部具有能够与上述配线电缆连接的连接部,当处于上述罐单元固定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时上述罐单元的固定姿势,并且,上述注入姿势时,将上述铅直方向作为第I方向,将沿上述罐单元面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方向的方向作为第2方向,并将上述第I方向与上述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第3方向,此时,上述配线电缆具有沿上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I延伸部、和沿上述第3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部,上述第I延伸部的一端部连接于上述连接部,上述第2延伸部可具有被上述固定部固定的部分。
[0028]根据该实施方式,配线电缆具有第I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因此即使在对配线电缆施加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配线电缆从电路部上脱落的可能性。
[0029](11)上述实施方式的罐单元,其中,上述配线电缆进一步具有沿上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3延伸部,上述第2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上述第3延伸部,上述第2延伸部的另一端可连接于上述第I延伸部。
[0030]根据该实施方式,配线电缆进一步具有第3延伸部,因此即使在对配线电缆施加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降低配线电缆从电路部上脱落的可能性。
[0031](12)上述实施方式的罐单元,其进一步具有固定上述配线电缆的固定部,上述电路部具有能够与上述配线电缆连接的连接部,当处于上述罐单元固定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时上述罐单元的固定姿势,并且,上述注入姿势时,将上述铅直方向作为第I方向,将沿上述罐单元面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方向的方向作为第2方向,并将上述第I方向与上述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第3方向,此时,上述配线电缆具有沿上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3延伸部、和沿上述第3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部,上述第2延伸部的一端可连接于上述第3延伸部。
[0032]根据该实施方式,配线电缆具有第2延伸部和第3延伸部,因此即使在对配线电缆施加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降低配线电缆从电路部上脱落的可能性。
[0033]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非全都是必要的构成要素,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是为了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效果,可以适当地对上述多个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进行变更、删除、替换为其他新的构成要素、或删除一部分限定内容。此外,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是为了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效果,也可以将上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包含的一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与上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包含的一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从而构成本发明的一个独立的实施方式。
[0034]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具备液体喷射装置和罐单元等多个要素中的I个以上要素的装置的形式来进行实现。即,该装置可以具有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不具有液体喷射装置。而且,该装置可具有罐单元,也可不具有罐单元。而且,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以具备外壳单元、电路部、配线电缆、罐、和液体供给管等多个要素中的I个以上要素的装置的形式来进行实现。即,该装置可具有外壳单元,也可不具有外壳单元。此外,该装置可具有电路部,也可不具有电路部。此外,该装置可具有配线电缆,也可不具有配线电缆。此外,该装置可具有罐,也可不具有罐。此外,该装置可具有液体供给管,也可不具有液体供给管。根据如上各种实施方式,能够解决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节省资源化、制造的容易化、提高使用方便性等各种课题中的至少一种课题。此外,上述液体喷射系统或罐单元的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中的任一个都可适用于该装置。
[0035]应予说明,本发明能够以各种实施方式来进行实现,除了上述液体喷射系统及罐单元的结构以外,也能够以液体供给管与配线电缆的配线结构、液体供给管与配线电缆的配线方法、液体喷射装置等形式进行实现。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表不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概略图。
[0037]图2为罐的分解立体图。
[0038]图3为用于进一步说明液体喷射系统的第I幅图。
[0039]图4为用于进一步说明液体喷射系统的第2幅图。
[0040]图5为用于进一步说明液体喷射系统的第3幅图。
[0041 ]图6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图。
[0042 ]图7为用于说明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第I幅图。
[0043]图8为用于说明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第2幅图。
[0044]图9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式图。
[0045]图10为表不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模式图。
[0046]图11为表不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模式图。
[0047]图12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式图。
[0048]图13为表示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概略图。
[0049]图14为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罐单元的图。
[0050]图15为罐的罐主体和薄片部件的立体图。
[0051]图16为罐主体的立体图。
[0052]图17为罐的分解立体图。
[0053]图18为罐的罐主体的立体图。
[0054]图19为罐的罐主体的左视图。
[0055]图20为罐和电路单元的立体图。
[0056]图21为用于说明向支架单元进行的罐的安装的图。
[0057]图22为罐单元的第I幅立体图。
[0058]图23为罐单元的第2幅立体图。
[0059]图24为用于说明配线电缆的图。
[0060]图25为从另一角度观察图24的图。
[0061]图26为用于说明变形例的支承部的图。
[0062 ]图27为用于说明第2变形例的液体喷射系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Α.第一实施方式:
[0064]图1为表不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的概略图。在图1中图不有表示铅直向下方向的箭头G。在以下说明中,“上”以及“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指以铅直方向为基准的上下方向。此外,在图1中图示有箭头X、Y、Z,上述箭头表示以罐50为基准的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关于箭头Χ、Υ、Ζ所表示的方向,将在后文进行陈述。在以下说明中所参照的各图中,也适当图示有箭头G、X、Y、Z。箭头G所表示的方向为-Z方向。
[0065]液体喷射系统I具有打印机10、和罐单元30。打印机10就是所谓的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0具有筐体12、控制部121、液体喷头128和输送机构129。罐单元30具有:用于收容墨水的罐50、收容罐50的外壳单元40、与罐50相连并且能够向液体喷头128供给墨水的液体供给管26、收容于外壳单元40的电路部(电路基板)60、和与电路部60相连并且能够向控制部121发送信号的配线电缆28。应予说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中的至少一方也可视为打印机10的结构,而不是罐单元30的结构。
[0066]筐体12为打印机10的外壳部。筐体12将控制部121、液体喷头128和输送机构129收容于内侧。筐体12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筐体12具有前表面部(第I面部,第I壁部)102、左侧面部(第2面部,第2壁部)104、右侧面部(第3面部,第3壁部)106、上表面部(第4面部,第4壁部)107、底面部(第5面部,第5壁部)108和背面部(第6面部,第6壁部)109。各面部102、104、106、107、108、109形成打印机10的外表面。在前表面部102设有将纸等记录媒介排出的排出托架135。此外,右侧面部106为面向(相对)罐单元30的壁部。
[0067]前表面部102与背面部109相对。上表面部107与底面部108相对。左侧面部104与右侧面部106相对。在打印机10的液体喷头128喷射墨水时打印机10的姿势(喷射姿势)下,前表面部102、背面部109、左侧面部104和右侧面部106为相对打印机10的设置面大致垂直的面部。在喷射姿势下,上表面部107和底面部108为相对打印机的设置面大致水平的面。左侧面部104和右侧面部106分别与前表面部102及背面部109交叉。在此,“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除了完全“垂直”或“水平”的意思以外,还包含大致“垂直”或“水平”的意思。各面部1 2、104、106、107、108、109也可不为完全的平面,而是包含凹凸等的面。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2个面部(要素)“交叉”是指2个面部(要素)相互实际交叉的状态、一个面部(要素)的延长面与另一个面部(要素)交叉的状态以及双方延长面相互交叉的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
[0068]前表面部102与背面部109相对的方向为X方向。左侧面部104与右侧面部106相对的方向为Y方向。上表面部107与底面部108相对的方向为Z方向d方向为打印机10的“深度方向”,Y方向为打印机10的“宽度方向”,Z方向为打印机10的“高度方向”。
[0069]控制部121例如包含具有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通过中央处理装置向主存储装置写入各种程序并使其运行,控制部121至少基于从外部输入的印刷数据而控制打印机10的各部(例如液体喷头128或输送机构129)并进行印刷处理。此外,控制部121具有基于从罐单元30经由配线电缆28送来的信号,对罐50的墨水剩余量进行检测的功能。
[0070]液体喷头128为可在印刷用纸PP的输送路径上沿主扫描方向SD往返移动的结构。液体喷头128通过液体供给管26与罐单元30的罐50相连,并且能够将从罐50供给来的墨水嗔出。
[0071]输送机构129能够通过输送辊的旋转驱动,沿与主扫描方向SD交叉的输送方向TD输送印刷用纸PP。在印刷时,在控制部121的控制下,输送机构3 3输送印刷用纸PP,印刷头部32—边沿主扫描方向SD往返移动一边喷出墨滴。由此,在印刷用纸PP的印刷面上形成印刷图像。主扫描方向SD为与Y方向平行的方向。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头128虽然为可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液体喷头128也可为沿Y方向延伸、位置固定的行式头。
[0072]罐单元30为可固定于打印机10的结构。具体而言,罐单元30的外壳单元40可装卸地固定于打印机10的筐体12。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单元40利用螺丝固定于筐体12的右侧面部106。应予说明,用于将外壳单元40可装卸地固定于筐体12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作为固定方法,也可采用挂钩,或是采用利用材料弹性进行固定的方法,即所谓卡扣装配方法。
[0073]罐50的内部收容有墨水。罐50与液体供给管26相连。即,罐50与液体喷头128通过液体供给管26互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罐50虽然为I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配置2个以上的罐50。在将多个罐50配置于外壳单元40内的情况下,例如,也可将其沿X方向配置。
[0074]外壳单元40收容罐50。外壳单元40具有盖部42和外壳主体部44。盖部42通过铰链机构48而连结于外壳主体部44。盖部42通过铰链机构48而在箭头RD所表示的方向上旋转,从而相对外壳主体部44打开和关闭。打印机10的使用者能够通过打开盖部42,进行罐50对外壳单元40的装卸操作或向罐50补充墨水等操作。
[0075]外壳单元40在关闭的状态下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外壳单元40(外壳主体部44)具有构成外壳的第I外壳壁部401?第6外壳壁部406。第I外壳壁部(盒体正壁部)401与第2外壳壁部(盒体背壁部)402相对。第3外壳壁部(盒体第I侧壁部)403与第4外壳壁部(盒体第2侧壁部)404相对。第5外壳壁部(盒体上壁部)405与第6外壳壁部(盒体底壁部)406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外壳壁部401与第2外壳壁部402在Y方向上相对,第3外壳壁部403与第4外壳壁部404在X方向上相对,第5外壳壁部405与第6外壳壁部406在Z方向上相对。在喷射姿势下,第I外壳壁部401?第4外壳壁部404为相对设置面大致垂直的面。X方向为外壳单元40的“宽度方向” ^方向为外壳单元40的“深度方向” ^方向为外壳单元40的“高度方向”。
[0076]液体供给管26由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形成。液体供给管26将罐50的墨水供给至液体喷头128。
[0077]罐50具有电极部550。电路部60与电极部550电连接。电路部60配置于比罐50更靠近上侧的位置。电路部60通过配线电缆28与控制部121电连接。电路部60具有对从外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功能。例如,电路部60具有对从电极部550输出的信号、以及从控制部121向电极部550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
[0078]配线电缆28包含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为在绝缘性管道内配置电线的结构。
[0079]图2为罐50的分解立体图。罐50为具有6个面部501?506的中空容器。以罐单元30固定于打印机10,打印机10的液体喷头128喷射墨水的姿势(基准姿势)为基准,对6个面部501?506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姿势也为向罐50注入墨水时的注入姿势。而且,基准姿势为与上述喷射姿势相同的姿势。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罐50的姿势为基准姿势。
[0080]第I面部501构成盖部42打开时朝向使用者方向的正面。第2面部502与第I面部501相对。第2面部502构成朝向与第I面部501相反的方向的背面。第3面部503与第I面部501和第2面部502交叉,并构成罐50的右侧面。第4面部504与第3面部503相对。第4面部504与第I面部501和第2面部502交叉,并构成罐50的左侧面。第5面部505与4个面部501?504交叉。第5面部505构成朝向铅直向上方向(+Z方向)的面。第5面部505构成上表面。第5面部505面向外壳单元40中、位于比罐50更靠近铅直向上方向(+Z方向)的位置的壁部。第6面部506与4个面部501?504交叉。第6面部506与第5面部505相对。第6面部506构成朝向铅直向下方向(-Z方向)的面。第6面部506构成底面。第6面部506面向外壳单元40中、位于比后述罐50更靠近铅直向下方向(-Z方向)的壁部。此外,“面部”并不仅为平面,而是包含曲面和具有凹凸的面等的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6个面部501?506分别由平面或平面的组合构成。
[0081 ]接着,对表示以罐50为基准的三个方向的箭头X、Y、Z进行说明。箭头X(+X方向)表示与罐5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并表示从第4面部504向第3面部503的方向。箭头Y(+Y方向)表示与罐50的深度方向(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并表示从第2面部502向第I面部501的方向。箭头Ζ(+Ζ方向)表示罐5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并表示从第6面部506向第5面部505的方向。在基准姿势下,+Z方向为铅直向上的方向。
[0082]罐50具有罐主体58、薄片部件590和电极部550。罐主体58为构成罐50的主体部的中空箱体。罐主体58为第3面部503侧整体向箭头X的方向开口的凹形。罐主体58构成除了第3面部503以外的5个面部。罐主体58通过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制作而成。
[0083]薄片部件590为薄膜状的部件。薄片部件590以密封罐主体58的开口部的方式,密封地接合于间隔开口部的端面544并形成罐50的第3面部503。通过罐主体58和薄片部件590间隔形成后述大气导入部53的一部分及液体收容部51。薄片部件590由例如通过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的膜部件构成。薄片部件590例如通过熔敷接合于罐主体58。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罐50通过罐主体58和薄片部件590而形成简易且轻质的结构。此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罐50的第5面部505也可与第3面部503相同地由接合于罐主体58的薄片部件来构成。此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省略薄片部件590,由罐主体58形成所有的面部501?506。
[0084]罐50具有液体收容部51、液体注入部52、大气导入部53和液体供给部54。液体收容部51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打印机1的墨水。
[0085]液体注入部52为能够从外部向液体收容部51注入墨水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注入部52为具有与液体收容部51连通的贯通孔52h的圆筒形状。液体注入部52从第5面部505向上方突出。在液体注入部52的贯通孔52h与液体收容部51交叉的部位形成有作为开口部的液体注入口 523。液体注入部52通常可装卸地安装有帽部件200。帽部件200安装于液体注入部52,从而防止墨水从液体注入部52漏出至外部。
[0086]随着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的消耗,大气导入部53将空气从外部导入液体收容部51。大气导入部53的一端部为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56。大气导入部53的另一端部为大气连通部55,上述大气连通部55作为设于间隔液体收容部51的壁部的贯通孔。
[0087]液体供给部54以能够向液体喷头128(图1)供给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的方式使外部和液体收容部51的下端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部54为与液体收容部51的下端部连通的圆筒形状的部位。液体供给部54从第2面部502突出。液体供给部54密封地连接有液体供给管26。应予说明,液体供给部54的形状及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及配置位置,只要为能够使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流通至液体供给管26的部位即可。
[0088]电极部550具有一对电极管脚540a、540b和2个密封部件541。各电极管脚540a、540b由棒状地延伸的导电性部件构成。在第5面部505中间隔形成液体收容部51的部分形成有用于插入各电极管脚540a、540b的2个贯通孔561a、561b。在此,当对该对电极管脚540a、540b不加区分地使用时,使用符号“540”。
[0089]第I电极管脚540a插入第I贯通孔561a,第2电极管脚540b插入第2贯通孔561b。第I贯通孔561a的内周面与第I电极管脚540a之间,以及第2贯通孔561b的内周面与第2电极管脚540b之间分别嵌入有圆筒状的密封部件541。由此,提高各电极管脚540a、540b的固定性,同时,提高液体收容部51的气密性。
[0090]在第I电极管脚540a和第2电极管脚540b中,各自的一端部540el配置于液体收容部51内,各自的另一端部540e2配置于罐主体58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另一端部540e2位于第5面部505的上侧。一端部540el配置于液体收容部51的底部附近。
[0091]各电极管脚540a、540b用于对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剩余量进行检测。具体而言,在进行印刷处理的过程中或印刷处理中止时,打印机10的控制部121通过配线电缆28及电路部60对第I电极管脚540a周期性地施加电流,从而检测第I电极管脚540a和第2电极管脚540b之间的电阻(电极部电阻)。当液体收容部51内的墨水被消耗,其液面下降至比第I电极管脚540a的一端部540el更低的位置时,电极部电阻将增大。当电极部电阻增大至指定的阈值以上时,控制部121将检测到液体收容部510中的墨水量变得少于规定量。
[0092]图3为用于进一步说明液体喷射系统I的第I幅图。图4为用于进一步说明液体喷射系统I的第2幅图。图5为用于进一步说明液体喷射系统I的第3幅图。在图3中,虽然实际上外壳主体部44与右侧面部106接触并通过螺丝等安装于其上,但在此以外壳主体部44和右侧面部106之间隔开間隔的方式进行图示。应予说明,在下文中,在相当于图3的其他图中也以同样方式进行图示。
[0093]外壳单元40的第2外壳壁部402具有用于穿过液体供给管26及配线电缆28的单元侧开口部402P(图3)。电路部60固定于外壳主体部44中形成第5外壳壁部405的部分。罐50通过安装部件(未图示)固定于外壳主体部44中形成第5外壳壁部405的部分。应予说明,只要电路部60及罐50收容于外壳单元40,则也可以固定于其他部分。
[0094]配线电缆28的一端部形成与电路部60相连的电缆连接部288。电缆连接部288位于管道连接部266的上方,上述管道连接部266为与液体供给部54相连的液体供给管26的一端部。
[0095]右侧面部106为面向罐单元30的壁部,并具有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图3)。第I开口 188为配线电缆28穿过的部分。第2开口 186为液体供给管26穿过的部分。在外壳单元40固定于打印机10的筐体12的固定状态下,配线电缆28及液体供给管26为弯曲状。即,配线电缆28比从固定状态下的电路部60到控制部121为止的距离更长。并且,液体供给管26也比从固定状态下的液体供给部54到液体喷头128为止的距离更长。
[0096]如图3及图5所示,在喷射姿势下,第I开口 188位于比第2开口 18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并且,在向液体注入部52注入墨水的注入姿势下,配线电缆2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0097]此外,如图5所示,右侧面部106具有在喷射姿势下,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方向)上的第I端151、和第2端152,上述第2端152位于第I端151的相反方向。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位于X方向上第I端151与第2端152中间的位置(中间位置)153、和第I端151之间。即,从罐单元30所处一侧(+Y方向侧)观察右侧面部106时(图5),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位于X方向上,中间位置153与第I端151之间。此外,在配线电缆28和液体供给管26中,其通过右侧面部106的部分位于中间位置153和第I端151之间。
[0098]此外,在喷射姿势下,第I开口188和第2开口 186沿铅直方向并排配置(图5)。即,在喷射姿势下,将罐单元30投影于与铅直方向垂直的面时,第I开口 188与第2开口 186至少有一部分重合。并且,在喷射姿势下,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具有沿铅直方向并排配置的部分。即,在喷射姿势下,将罐单元30投影于与铅直方向垂直的面时,液体供给管26与配线电缆28至少有一部分重合。
[009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配线电缆28所穿过的第I开口18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所穿过的第2开口 18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图3)。由此,至少在第I开口 188与第2开口 186所处的区域内,能够确实地使配线电缆2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由于液体供给管26发生损伤等而导致墨水从液体供给管26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墨水附着于配线电缆28的可能性。
[0100]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配线电缆2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形成罐单元30。由此,即使在墨水从液体供给管26中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墨水附着于配线电缆28的可能性。应予说明,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在注入姿势下,也可使配线电缆2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在墨水从液体供给管26漏出的情况下,与配线电缆2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墨水附着于配线电缆28的可能性。
[0101]此外,第I开口 188与第2开口 186为不同的开口,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之间配置有右侧面部106的壁的一部分。由此,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缠在一起的可能性。
[0102]此外,从电路部60到控制部121的配线电缆28的电缆路径与从罐50到液体喷头128的液体供给管26的管道路径被第I开口 188及第2开口 186分离。由此,能够将配线电缆28和液体供给管26作为液体喷射系统I的结构部件,以不受彼此部件干涉的方式分别地进行组装。即,能够提高液体喷射系统I的组装性。此外,即使在由于液体喷射系统I下落等而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由于管道路径与电缆路径互相分离,因此能够降低配线电缆28和液体供给管26缠在一起的可能性。
[010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管26与配线电缆28在喷射姿势下沿铅直方向并排配置(图3)。由此,即使在罐单元30以与铅直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相对打印机10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对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施加过大张力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中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104]图6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图。为了罐单元30和打印机10的维护或检查,有时会将外壳单元40从右侧面部106上卸下。此外,使用者有时也会误将外壳单元40从右侧面部106上卸下。在这些情况下,如图6所示,罐单元30(具体而言,为外壳单元40)有时会以与铅直方向平行的轴Rx为中心,相对打印机10旋转移动。图6表示外壳单元40将第I端151侧作为轴Rx,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移动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开口 188与第2开口 186位于第I端151与第2端152的中间位置153、和第I端151之间。由此,在以作为与铅直方向平行的轴的位于第I端151侧的轴Rx为中心,使外壳单元40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移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向液体供给管26及配线电缆28施加过大张力的可能性。因此,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位于在X方向上隔着中间位置153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105]此外,在固定状态下,配线电缆28及液体供给管26为弯曲状,因此具有余长(extralength)。由此,即使在将外壳单元40从打印机10上卸下,外壳单元40相对打印机10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对配线电缆28和液体供给管26施加过大张力的可能性。
[0106]在此,配线电缆28的弯曲程度优选大于液体供给管26的弯曲程度。换言之,配线电缆28的弯曲长度即余长(电缆余长)优选长于液体供给管26的弯曲长度即余长(管道余长)。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外壳单元40相对打印机10移动的情况下,液体供给管26先于配线电缆28变为伸展状态的可能性较高。由于电缆余长长于管道余长,因此在液体供给管26伸展的状态下,配线电缆28变为弯曲状态的可能性较高。并且,在液体供给管26伸展的状态下,能够限制外壳单元40向相对打印机10进一步远离的方向移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降低对配线电缆28施加过大张力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配线电缆28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107]B.第二实施方式:
[0108]图7为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a的第I幅图。图8为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a的第2幅图。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图3)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a的区别在于罐单元30a的罐50a新具有支承部592。关于其他结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a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符号,同时省略说明。
[0109]罐50a具有设于第2面部502的支承部592。支承部592决定液体供给管26的配线位置。支承部592为两端部连接于第2面部502的棒状部件。支承部592呈圆弧状弯曲。在液体供给管26连接于罐50a和打印机10的情况下,液体供给管26通过支承部592和第2面部502之间。由此,液体供给管26被支承部592支承。利用支承部592来支承液体供给管26,从而决定外壳单元40内的液体供给管26的高度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铅直方向上,液体供给管26被支承部592支承的支承位置P26与形成有第2开口 186的范围R186至少有一部分重合(图7)。
[011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具有沿铅直方向并排配置的部分。即,在喷射姿势下,当将罐单元30a投影于与铅直方向垂直的面时,液体供给管26与配线电缆28至少有一部分重合。
[011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这一点上产生相同的效果。例如,配线电缆28所穿过的第I开口 18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所穿过的第2开口 18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图7)。由此,至少在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所处的区域中,能够确实地使配线电缆2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液体供给管26发生损伤等而导致墨水从液体供给管26中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墨水附着于配线电缆28的可能性。
[0112]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罐50a具有决定液体供给管26的配线位置的支承部592。由此,能够容易地决定液体供给管26的配置位置。并且,被支承部592支承的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在注入姿势下,以至少一部分沿铅直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由此,即使在罐单元30a以平行于铅直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打印机10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113]C.第二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
[0114]图9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 a的模式图。图11为表;^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 a的模式图。
[0115]如图9所示,第I开口 188与第2开口 186优选在铅直方向上靠近配置。下面对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的具体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喷射姿势下,右侧面部106具有作为铅直方向上的上端的第3端106el、和作为铅直方向上的下端的第4端106e2。将第3端106el与第4端106e2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设为距离L2。此外,将在喷射姿势下,第I开口 188与第2开口186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设为距离LI。距离LI为铅直方向上第I开口 188与第2开口 186的最大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距离LI优选小于距离L2的1/2,更优选小于其3分之I。即,罐单元30a优选满足Ll<L2/2的关系,更优选满足Ll<L2/3的关系。下面利用图9?图11对距离LI小于距离L2的1/2的结构所能产生的效果进行说明。
[0116]如图10所示,在距离LI为距离L2的1/2以上的情况下,考虑为了检查等而将外壳单元40从筐体12上卸下并移动罐单元30a的情况。在图10所示的罐单元30a中,表示有外壳单元40以位于底面部108侧的轴RaA为中心,相对打印机10沿箭头Ra的方向旋转移动的情况,上述轴RaA为平行于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轴(与X轴方向平行的轴)。在这种情况下,夕卜壳单元40中的第5外壳壁部405侧的位移量大于第6外壳壁部406侧的位移量,因此配线电缆28先于液体供给管26变为伸展状态的可能性较高。此外,也可能发生配线电缆28与间隔形成第I开口 188的壁产生摩擦的情况。因此,配线电缆28可能会发生损伤。
[0117]在图11所示的罐单元30a中,表示有在距离LI为距离L2的1/2以上的情况下,外壳单元40以位于上表面部107侧的轴RaB为中心,相对打印机1沿箭头Rb的方向旋转移动的情况,上述轴RaB为平行于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轴(与X轴方向平行的轴)。在这种情况下,外壳单元40中的第6外壳壁部406侧的位移量大于第5外壳壁部405侧的位移量,因此液体供给管26先于配线电缆28变为伸展状态的可能性较高。此外,也可能发生液体供给管26与间隔形成第2开口 186的壁产生摩擦的情况。因此,液体供给管26可能会发生损伤。
[0118]另一方面,图9所示的液体喷射系统Ia为距离LI小于距离L2的1/2的结构,因此在外壳单元40以平行于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打印机10旋转移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中的任一方与间隔形成第I开口 188或第2开口 186的壁产生摩擦的可能性。而且,能够减少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中的任一方先变为伸展状态的情况。如此,通过使第I开口 188与第2开口 186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接近,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中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应予说明,该优选实施方式也可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距离LI可小于距离L2的1/2,也可小于其3分之I。
[0119]D.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
[0120]图12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将支承部592和配线电缆28在铅直方向上靠近配置。具体而言,在注入姿势下,支承部592和配线电缆28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L3优选小于外壳单元40在铅直方向中的长度L4的1/2,更优选小于其3分之I。即,罐单元30a优选满足L3<L4/2的关系,更优选满足L3<L4/3的关系。距离L3为支承位置P26与电缆连接部288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
[0121]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配线电缆28与液体供给管26在铅直方向上互相靠近。因此,能够降低在外壳单元40以平行于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打印机10旋转移动的情况下,配线电缆28和液体供给管26中的任一方与构成液体喷射系统Ia的部件(例如,间隔形成第I开口 188或第2开口 186的部件)发生摩擦,或承受过大张力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中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122]E.第三实施方式:
[0123]图13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Ib的概略图。图14为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罐单元30b的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或对应的结构,附上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
[0124]第三实施方式的罐单元30b(图14)具有外壳单元40b和4个罐501(、50(:、501、50¥。4个罐50K、50C、50M、50Y沿X方向排列。罐50K收容黑色墨水。罐50C收容青色墨水。罐50M收容品红色墨水。罐50Y收容黄色墨水。在对4个罐50K、50C、50M、50Y不加区分地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50。罐单元30b具有4根液体供给管26(图13),对应4个罐50K?50¥。4根液体供给管26分别使液体喷头128与对应的罐50相连通,并将罐50的墨水供给至液体喷头128。罐50的第I面部501设有用于识别能够收容于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的上限的上限部LM(图14)。上限部LM包含水平的直线部。
[0125]配线电缆28使收容于外壳单元40b的电路单元(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陈述)和控制部121电连接。配线电缆28为绕性扁形电缆(FFC)。
[0126]盖部42可开闭地安装于外壳主体部44b(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盖部42的-Y方向侧端部40f a为轴,旋转+Y方向侧端部40f b,从而实现盖部42的开闭。
[0127]外壳主体部44b具有第I盒体44A及第2盒体44B,上述第I盒体44A及第2盒体44B形成用于将罐50配置于内侧的收容空间部(图14)。第I盒体44A以使罐50的液体注入部52的一部分位于外侧的方式收容罐50。第I盒体44A主要构成第I?第5外壳壁部401?405。第2盒体44B主要构成第6外壳壁部406。第I盒体44A和第2盒体44B通过螺丝等可装卸地安装于彼此上。
[0128]第I外壳壁部401具有视认部445,上述视认部445以能够从外部观察确认上限部LM的方式构成。视认部445为形成于第I外壳壁部401的开口。应予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视认部445也可通过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来形成开口部分,从而代替开口。
[0129]图15为罐50C的罐主体58和薄片部件590的立体图。图16为罐主体58的立体图。图17为罐50C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5?图17中,省略帽部件200(图14)的图示。并且,在图16及图17中,省略薄片部件590(图15)的图示。应予说明,罐50C与罐50M、50Y的结构为同一结构,因此在下文中利用罐50C进行说明。
[0130]如图15所示,罐50C具有罐主体58和薄片部件590。薄片部件590以密封罐主体58的+X方向侧的开口部的方式密封地接合于间隔开口部的端面544。通过罐主体58和薄片部件590间隔形成大气导入部53的一部分和液体收容部51。
[0131]上限部LM设于第I面部501。第I面部501通过透明或半透明的部件形成,使得能够从外部观察确认收容于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的液面。
[0132]支承部592(图16)设于第2面部502与第3面部503相交的部分。支承部592为框状。支承部592向包含多个罐50C、50M、50Y、50K的排列方向(X方向)成分的方向开口。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承部592并不决定连接于自身的液体供给部54的液体供给管26的配线位置,而是决定连接于其他罐50的液体供给部54的液体供给管26的配线位置。
[0133]罐50C(图17)进一步具有电极部550、第I固定部530和第2固定部241。
[0134]第I固定部530与第2固定部241分别为板状的部件。第I固定部530和第2固定部241以使第I固定部530位于-Z方向侧,第2固定部241位于+Z方向侧的方式互相层叠。螺丝BTc穿过第I固定部530及第2固定部241,并与设于第5面部505的安装孔HTc螺合。由此,第I固定部530及第2固定部241被设于第5面部505。
[0135]第I固定部530具有板状的固定部主体531、一对第I卡合部535、一对第2卡合部539和安装孔HTb。一对第I卡合部535设于固定部主体531中的+Y方向侧部分。一对第I卡合部535为从固定部主体531向X方向突出的部件。2个第2卡合部539设于固定部主体531中比第I卡合部535更靠近-Y方向侧的部分。第2卡合部539为从固定部主体531向-Y方向突出的突起。安装孔HTb为后述螺丝BTb所螺合的部分。
[0136]图18为罐50K的罐主体58的立体图。图19为罐50的罐主体58的左视图。罐50C与罐50K的区别在于罐50K新具有连接面部507这点上。连接面部507为连接第I面部501和第4面部504的曲面。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罐50K与罐50C相同地具有薄片部件590(图15)、第I固定部530(图17)、第2固定部241(图17)、电极部550(图17)和2个螺丝BTc(图17)。
[0137]图20为罐50C和电路单元900的立体图。图21为用于说明向支架单元440进行的罐50的安装的图。图22为罐单元30b的第I幅立体图。图23为罐单元30b的第2幅立体图。在图21中,省略相对与罐50Y对应的配置孔部87h配置的连接器单元83F的图示。
[0138]电路单元900(图20)具有作为电路部的电路基板60b、连接器单元83F和支架单元440。电路基板60b具有形成有电路的板状的基板主体627、和能够连接配线电缆28的连接部628。连接部628具有配置于基板主体627、用于连接电路的接点。电路基板60b为通用于4个罐50C、50M、50Y、50K的单一部件。连接部628为与作为配线电缆28的一端部的电缆连接部288 (图3)连接的部分。电路基板60b安装于支架单元440。
[0139]连接器单元83F位于Z方向上电路基板60b与电极管脚540之间。连接器单元83F设有4个,与罐50C、50M、50Y、50K相对应。连接器单元83F配置于支架单元440所具有的配置孔部87h(图20、图21)。连接器单元83F具有2个端子。各端子分别具有位于-Z方向侧的第I接点部84a和位于+Z方向侧的第2接点部84b。第I接点部84a与电极管脚540接触,第2接点部84b与电路基板60b的接点部(例如电极焊盘(electrode pad))接触。由此,连接器单元83F使电路基板60b与电极管脚540电气导通。
[0140]支架单元440为用于将罐50安装于外壳单元40的部件。支架单元440为通用于4个罐50C、50M、50Y、50K的单一部件。支架单元440具有形成有配置孔部87h的板状的支架主体498和配置于支架主体498的固定部499。固定部499固定配线电缆28。
[0141]固定部499为形成于支架主体498的+Z方向侧的面的钩状部件(图21)。固定部499具有从支架主体498向+Z方向延伸的第I部499A、从第I部499A的+Z方向侧端部向+Y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2部499B、和从第2部499B的+Y方向侧端部向支架主体498侧延伸的爪部499C。将配线电缆28穿过固定部499和支架主体498之间,从而固定配线电缆28的位置。配线电缆28中穿过固定部499的部分及其周围部向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被固定部499限制。应予说明,固定部499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为能够固定(保持)配线电缆28的结构即可。例如,固定部499也可为Y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2个突起部。在这种情况下,将配线电缆28的一部分配置于2个突起部之间,从而固定配线电缆28。
[0142]支架单元440(图21)具有一对第I连结部424a、第2连结部431、第3连结部441和第4连结部448 (图20)。
[0143]一对第I连结部424a设于罐50K?50Y中的每一个。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一对的第I连结部424a设有4组。该一对第I连结部424a与第I固定部530的一对第I卡合部535(图20)卡合,从而连结于第I固定部530。
[0144]第3连结部441为用于穿过螺丝BTb的孔部。螺丝BTb穿过第3连结部441,并螺合于第I固定部530的安装孔HTb,从而使第3连结部441连结于第I固定部530。由此,进一步固定沿罐50沿+Z方向的移动。第3连结部441及螺丝BTb设于罐50K?50Y中的每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连结部441及螺丝BTb分别设有4个(在图21中,只图示了3个螺丝BTb)。
[0145]第4连结部448(图20)与罐50所具有的2个第2卡合部539(图17)卡合。具体而言,第4连结部448为板状部件,并具有用于穿过2个第2卡合部539的2个孔部。第4连结部448为从支架主体498向-Z方向延伸的部件。第4连结部448根据4个罐50K?50Y而设有4个。
[0146]第2连结部431(图21)为形成于支架主体498的孔。螺丝BTa穿过第2连结部431,并螺合于外壳单元40b的支架单元安装孔HTa(图22)。由此,支架单元440固定于外壳单元40b。螺丝BTa与第2连结部431相对应地设有2个(图中仅图示了 I个)。
[0147]图23为用于进一步说明罐单元30b的图。罐50Y的液体供给管26Y穿过罐50M的支承部592M。罐50Y和罐50M的液体供给管26Y、26M穿过罐50C的支承部592C。罐50Y、罐50M和罐50C的液体供给管26Y、26M、26C穿过罐50K的支承部5921(。4根液体供给管26Y、26M、26C、26K中最靠近第I开口 188的液体供给管26K能够被第I开口 188固定(支承),因此并未穿过支承部592Y、592M、592C、592K中的任一个。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支承部592Y、592M、592C、592K不加区分地使用的情况下,采用符号592。
[0148]图24为用于对配线电缆28进行说明的图。图24表示将未图示的外壳单元40b从右侧面部106上卸下并相对筐体12沿+Y方向移动的状态。在图24中,省略筐体12内的配线电缆28的图示,同时,只图示液体供给管26的一部分。
[0149]在图24所示的状态下,液体供给管26为伸展状态。在此,在罐单元30b固定于打印机10的罐单元的固定姿势以及罐单元30b的注入姿势下,将铅直方向即Z方向作为第I方向,将沿罐单元30b面对打印机10的方向(-Y方向)的方向作为第2方向(Y方向),将与第I方向和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第3方向(X方向)。
[0150]配线电缆28以从连接部628向第I开口188的顺序依次具有第I延伸部28A、第2延伸部28B和第3延伸部28C。[0151 ] 第I延伸部28A为位于从连接部628到固定部499之间,沿第2方向(Y方向)延伸的部分。第I延伸部28A的一端部形成电缆连接部288。
[0152]第2延伸部28B为位于从连接部628到固定部499之间,从第I延伸部28A的另一端部28T1沿第3方向(X方向)延伸并到达固定部499的部分。应予说明,第2延伸部28B也可视作沿第3方向延伸并穿过固定部499。即,第2延伸部28B具有被固定部499固定位置的部分。另一端部28T1 (第I延伸部28A和第2延伸部28B的连接部)为弯曲为直角的部分。
[0153]第2延伸部28B的另一端部28V1连接于第3延伸部28C的一端部28V2,第2延伸部的一端部28T2连接于第I延伸部28A的另一端部28T1。另一端部28V1(S卩,第2延伸部28B和第3延伸部28C的连接部)为弯曲为直角的部分。
[0154]第3延伸部28C为沿第2方向(Y方向)延伸的部分。第3延伸部28C具有重复交替形成谷折(valley fold)和山折(mountain fold)的波纹状的第I部分28CJ。通过第I部分28CJ,能够使配线电缆28的弯曲程度高于液体供给管26。即,能够使配线电缆28的余长比液体供给管26的余长更长。应予说明,第I部分28CJ并不限定为波纹状,只要为能够延长配线电缆28长度的结构即可。例如,第I部分28CJ也可以具有多个弯曲部分的方式呈蜿蜒状。
[0155]至少,在从外壳单元40b内到筐体12为止的路径中,液体供给管26与配线电缆28具有以下关系。即,在注入姿势下,液体供给管26位于比配线电缆28更靠近下方的位置。应予说明,在注入姿势下,液体供给管26的所有部分也可位于比配线电缆28更靠近下方的位置。此外,在注入姿势下,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的第I部分28CJ以沿铅直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
[0156]图25为从其他角度观察图24的图。面向罐单元30b的右侧面部106具有第I开口188和第2开口 186。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在喷射姿势下,第I开口 188位于比第2开口 18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在喷射姿势下沿铅直方向(Z方向)并排配置。此夕卜,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位于第I端151与第2端152的中间位置153和第I端15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形成于右侧面部106中靠近前表面部102的位置。
[0157]第I开口188的开口面积大小为能够限制配线电缆28沿与其所穿过的方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开口 188的开口面积稍大于穿过的配线电缆28的横截面积。第2开口 186的开口面积大小为能够限制液体供给管26沿与其所穿过的方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开口 186具有稍大于穿过的液体供给管26的横截面积的面积。
[0158]在罐单元30b的固定姿势下,右侧面部106中的第I开口188的周围设有用于收容配线电缆28(具体而言,是作为波纹部分的第I部分28CJ)的收容部188R。收容部188R为形成于右侧面部106的凹部。由此,能够降低在固定姿势下,配线电缆28与液体供给管26缠在一起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配线电缆28发生断线的可能性。此外,从电路基板60b到控制部121的配线电缆28的路径和从罐50到液体喷头128的液体供给管26的路径被第I开口 188及第2开口 186分离。由此,能够降低配线电缆28与液体供给管26缠在一起的可能性。
[015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这点上能够产生相同的效果。例如,配线电缆28所穿过的第I开口 18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所穿过的第2开口 18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图25)。由此,至少在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所处的区域内,能够确实地使配线电缆2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液体供给管26发生损伤等而导致墨水从液体供给管26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墨水附着于配线电缆28的可能性。并且,例如,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罐50b具有决定液体供给管26的配线位置的支承部592(图24)。由此,能够容易地决定液体供给管26的配置位置。此外,配线电缆28和被支承部592支承的液体供给管26在注入姿势下,至少一部分以沿铅直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图24)。由此,即使在罐单元30b以平行于铅直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打印机10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供给管26和配线电缆28中的任一方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0160]再者,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配线电缆28具有在从连接部628到固定部499之间,沿第2方向(Y方向)延伸的第I延伸部28A、和沿第3方向(X方向)延伸并到达固定部499的第2延伸部28B(图24)。即,在配线电缆28中,第I延伸部28A与第2延伸部28B的连接部弯曲为直角。由此,即使在罐单元30b的外壳单元40b相对打印机10移动,配线电缆28被拉伸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对连接于连接部628的第I延伸部28A所施加的张力。因此,能够降低配线电缆28从电路基板60b的连接部628上脱落的可能性。此外,第2延伸部28B具有被固定部499固定的部分。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对连接于连接部628的第I延伸部28A所施加的张力,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配线电缆28从电路基板60b的连接部628上脱落的可能性。
[0161]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配线电缆28具有连接于第2延伸部28B的一端部28V1并沿第2方向(Y方向)延伸的第3延伸部28C。即,第2延伸部28B和第3延伸部28C的连接部弯曲为直角。由此,即使在罐单元30b的外壳单元40b相对打印机10移动,配线电缆28被拉伸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对连接于连接部628的第I延伸部28A所施加的张力。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配线电缆28从电路基板60b的连接部628上脱落的可能性。
[016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499虽然限制向与X方向(第3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Z方向)移动,但也可以限制向X方向、Y方向、Z方向等3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例如,固定部499的+Z方向侧的面部499B(图21)也可为将平板状的第2延伸部28B的主面向支架单元440的主体侧(-Z方向侧)按压的结构。第2延伸部28B被固定部499向-Z方向侧按压,从而固定(限制)第2延伸部28B向X方向的移动。由此,即使在配线电缆28被拉伸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施加于第I延伸部28A的张力。
[0163]F.变形例:
[0164]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形式进行实施,例如可为如下所述的变形。
[0165]F-1.第I变形例:
[0166]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支承部592为框状,使液体供给管26穿过框内,从而决定液体供给管26的配线位置(图23),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为能够决定液体供给管26的配线位置的结构,则不限定于此。下面对支承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0167]图26为用于说明支承部592a的变形例的图。各罐50C、50M、50Y、50K的支承部592aC、592aM、592aY、592aK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不加区分地使用的情况下,采用符号592a。
[0168]支承部592a具有用于支承液体供给管26的多个支承部主体592A、592B、592C。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3个支承部主体592A。应予说明,支承部主体592A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只设置比排列的罐50的个数少I个,或在排列的罐50的个数以上。各支承部主体592A、592B、592C为向-Y方向具有开口部OP的环状部件。各支承部主体592A、592B、592C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使得液体供给管26能够穿过开口部OP而装卸。将液体供给管26穿过开口部OP而插入对应的支承部主体592A、592B、592C内,从而支承液体供给管26。即使通过上述方式,也能够产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例如,能够容易地决定液体供给管26的配置位置。
[0169]F-2.第2变形例:
[0170]图27为用于说明第2变形例的液体喷射系统Id的图。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罐50虽然配置于打印机10的筐体12的外侧(图1),但也可配置于筐体12的内侧。例如,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打印机10的筐体12兼有外壳单元40的盖部42及外壳主体部44。在筐体12的内侧中,罐50、和液体喷头128及控制部121所处部分之间配置有分隔面部106d。分隔面部106d构成面向罐单元30d的壁部。分隔面部106d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有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第I开口 188在喷射姿势下位于比第2开口 18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即使以这种方式,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至少在第I开口 188和第2开口 186所处的区域内,也能够确实地使配线电缆28位于比液体供给管2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液体供给管26发生损伤而导致墨水从液体供给管26中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墨水附着于配线电缆28的可能性。
[0171]F-3.第3变形例:
[0172]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配线电缆28在从连接部628到第I开口188之间具有第I延伸部28A、第2延伸部28B和第3延伸部28C,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省略第I延伸部28A。并且,例如,也可省略第3延伸部28C。此外,第I延伸部28A和第2延伸部28B的连接部、以及第2延伸部28B和第3延伸部28C的连接部虽然弯曲成直角,但弯曲的程度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连接部也可在45度以上90度以下的范围内弯曲。即使以上述方式,在配线电缆28被拉伸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对连接于连接部628的第I延伸部28A所施加的张力。
[0173]F-4.第4变形例:
[017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路部60和电路基板60b为用于处理信号的电路结构,上述信号用于检测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剩余量,但并不限定于此,电路部60和电路基板60b也可为用于处理各种信号的电路结构。例如,电路部60和电路基板60b也可具有如下电路结构:上述电路结构具有存储关于罐50的各种信息(罐50的制造年月日信息、收容的墨水颜色的信息等)的存储部,并为了在存储部和打印机10的控制部121之间对各种信息进行交换而对信号进行处理。
[0175]F-5.第5变形例:
[017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罐单元30、30a、30b虽然具有用于检测墨水剩余量的电极部550,但也可省略该结构。
[0177]F-6.第6变形例:
[017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利用具有打印机10和罐单元30、30a、30b的液体喷射系统I?Id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和能够将墨水供给至液体喷射装置的罐单元。打印机以外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例子列举如下。
[0179](I)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0180](2)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所用的滤色器的色材喷射记录装置[0181 ] (3)用于形成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Emiss1n Display)等的电极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0182](4)对含有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
[0183](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0184](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0185](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0186](8)利用精确定位来对钟表或相机等精密仪器消耗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0187](9)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中所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0188](10)喷射用于对基板等进行蚀刻的酸性或碱性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0189](11)具有喷出其他的任意微量液滴的液体喷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0190]应予说明,“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或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滴状、线状拖尾的形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或液体喷射装置能够进行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可为物质为液相状态时的材料,高粘性或低粘性的液态材料、以及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液态材料也属于“液体”范畴。此外,也不仅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后的产物等也属于“液体”范畴。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可以列举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墨水或液晶。在此,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胶状墨水、热熔性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
[0191]F-7.第7变形例:
[0192]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进行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者为了实现一部分或全部上述效果,可以适当地将与记载于
【发明内容】
中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或组合。并且,若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并未被说明为必要的技术特征,则可以适当地进行删除。
[0193]符号说明
[0194]l、la、lb、lcl...液体喷射系统
[0195]10...打印机
[0196]12...筐体
[0197]26(26C、26M、26Y、26K)...液体供给管
[0198]28...配线电缆
[0199]28A…第I延伸部
[0200]28B…第2延伸部
[0201]280..第3延伸部
[0202]28CJ…第I部分
[0203]28T1…另一端部
[0204]28T2...另一端部
[0205]28V1----端部
[0206]28V2----端部
[0207]30、30a、30b、30cl...罐单元
[0208]32…印刷头部
[0209]33…输送机构
[0210]40、40b…外壳单元
[0211]40fa…-Y方向侧端部
[0212]40fb…+Y方向侧端部
[0213]42…盖部
[0214]44、44b…外壳主体部
[0215]44A...第 I 盒体
[0216]44B...第 2 盒体
[0217]48...铰链机构
[0218]50^50a^50b(50C^50M^50Y^50K)---Si
[0219]51…液体收容部
[0220]52…液体注入部
[0221]52h…贯通孔
[0222]53…大气导入部
[0223]54...液体供给部
[0224]55…大气连通部
[0225]56…开口部
[0226]58...罐主体
[0227]60…电路部
[0228]60b…电路基板
[0229]83F…连接器单元
[0230]84a…第I接点部
[0231]84b…第2接点部
[0232]87h…配置孔部
[0233]102…前表面部
[0234]104…左侧面部
[0235]106…右侧面部
[0236]106d…分隔面部
[0237]106el …第 3 端
[0238]106e2 …第 4 端
[0239]107…上表面部
[0240]108...底面部
[0241]109…背面部
[0242]12l...控制部
[0243]128…液体喷头
[0244]129…输送机构
[0245]135...排出托架
[0246]!5l...第I端
[0247]152 …第 2 端
[0248]153…中间位置
[0249]186 …第 2 开口
[0250]188 …第 I 开口
[0251]200…帽部件
[0252]241…第2固定部
[0253]266…管道连接部
[0254]288...电缆连接部
[0255]401…第I外壳壁部
[0256]402…第2外壳壁部
[0257]402P…单元侧开口部
[0258]403…第3外壳壁部
[0259]404…第4外壳壁部
[0260]405...第5外壳壁部
[0261]406…第6外壳壁部
[0262]424a…第I连结部
[0263]431…第2连结部
[0264]440…支架单元
[0265]441…第3连结部
[0266]445…视认部
[0267]448…第4连结部
[0268]498…支架主体
[0269]499...固定部
[0270]499A …第 I 部
[0271]499B …第 2 部
[0272]4990..爪部
[0273]501…第I面部
[0274]502…第2面部
[0275]503…第3面部
[0276]504…第4面部
[0277]505…第5面部
[0278]506…第6面部
[0279]507...连接面部
[0280]510...液体收容部
[0281]523…液体注入口
[0282]530…第I固定部
[0283]531…固定部主体
[0284]535...第 I 卡合部
[0285]539…第2卡合部
[0286]540…电极管脚
[0287]540a…第I电极管脚
[0288]540b…第2电极管脚
[0289]541…密封部件
[0290]544…端面
[0291]550…电极部
[0292]561a…第I贯通孔
[0293]561b…第2贯通孔
[0294]590…薄片部件
[0295]592(592C、592M、592Y、592K)...支承部
[0296]592A…支承部主体
[0297]592a(592aC、592aM、592aY、592aK)...支承部
[0298]627…基板主体
[0299]628…连接部
[0300]900…电路单元
[0301]540el----端部
[0302]540e2…另一端部
[0303]BTa…螺丝
[0304]BTb".螺丝
[0305]BTc".螺丝
[0306]HTa...支架单元安装孔
[0307]HTb...安装孔
[0308]HTc...安装孔
[0309]IN...墨水
[0310]LM…上限部
[0311]0P...开口部
[0312]P26...支承位置
[0313]PP…印刷用纸
【主权项】
1.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中,所述液体喷射系统具有: 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包含能够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和控制部;以及,罐单元,所述罐单元包含:外壳单元;电路部,所述电路部收容于所述外壳单元;配线电缆,所述配线电缆与所述电路部相连,并且能够向所述控制部发送信号;罐,所述罐收容于所述外壳单元,并能够收容所述液体;以及,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与所述罐相连,并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头供给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面向所述罐单元的壁部; 所述壁部具有用于穿过所述配线电缆的第I开口、和用于穿过所述液体供给管的第2开P; 在所述液体喷头喷射所述液体时的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射姿势下,所述第I开口位于比所述第2开口更靠近上方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在所述喷射姿势下,所述壁部具有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I端、和位于所述第I端的相反方向的第2端, 所述第I开口和所述第2开口位于所述第I端与所述第2端的中间位置和所述第I端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在所述喷射姿势下,所述配线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液体供给管沿铅直方向并排配置。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在所述喷射姿势下,所述壁部具有铅直方向上的第3端、和位于所述第3端的相反方向的第4端, 在所述喷射姿势下,所述第I开口和所述第2开口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第3端和所述第4端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的1/2。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在所述外壳单元固定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所述配线电缆的余长长于所述液体供给管的余长。6.一种罐单元,所述罐单元固定于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包含能够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和控制部,所述罐单元具有: 外壳单元; 电路部,所述电路部收容于所述外壳单元; 配线电缆,所述配线电缆与所述电路部相连,并且能够向所述控制部发送信号; 罐,所述罐收容于所述外壳单元,并具有能够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部;以及, 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与所述罐相连,并且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头供给所述液体;在向所述液体注入部注入所述液体时的所述罐单元的注入姿势下,所述配线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液体供给管更靠近上方的位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单元,其中, 所述罐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决定所述液体供给管的配线位置, 在所述注入姿势下,所述支承部与所述配线电缆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外壳单元在铅直方向上的长度的1/2。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单元,其中, 所述罐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决定所述液体供给管的配线位置,在所述注入姿势下,所述配线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液体供给管沿铅直方向并排配置。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单元,其中 所述罐单元进一步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配线电缆; 所述电路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配线电缆连接的连接部;当处于所述罐单元固定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的所述罐单元的固定姿势,并且处于所述注入姿势时,将铅直方向作为第I方向,将沿所述罐单元面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方向的方向作为第2方向,并将与所述第I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第3方向,此时,所述配线电缆在从所述连接部到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所述第I延伸部,和从所述第I延伸部的端部向所述第3方向延伸,并到达所述固定部的第2延伸部。10.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单元,其中, 所述罐单元进一步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配线电缆; 所述电路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配线电缆连接的连接部;在处于所述罐单元固定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的所述罐单元的固定姿势,并且处于所述注入姿势时,将所述铅直方向作为第I方向,将沿所述罐单元面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方向的方向作为第2方向,并将与所述第I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第3方向,此时,所述配线电缆具有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I延伸部,和沿所述第3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部, 所述第I延伸部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所述第2延伸部具有被所述固定部固定的部分。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罐单元,其中, 所述配线电缆进一步具有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3延伸部, 所述第2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3延伸部,所述第2延伸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I延伸部。12.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单元,其中, 所述罐单元进一步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配线电缆; 所述电路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配线电缆连接的连接部;当处于所述罐单元固定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的所述罐单元的固定姿势,并且处于所述注入姿势时,将所述铅直方向作为第I方向,将沿所述罐单元面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方向的方向作为第2方向,并将与所述第I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第3方向,此时,所述配线电缆具有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3延伸部,和沿所述第3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部, 所述第2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3延伸部。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5966075SQ20161012083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日
【发明人】大川壮志, 木村尚己, 工藤圣真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