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7427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墨容纳单元和一种具有墨容纳单元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0002]喷墨打印机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3567359 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示例。
[0003]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已有的喷墨打印机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包括打印机本体11和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的右侧的墨容纳单元12。墨容纳单元12内设置有四个诸如墨罐的墨容纳部13。每个墨容纳部13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 14。注入口 14设置在墨容纳单元上的凹陷部15中。凹陷部15具有三个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大致成直角,并且侧壁和底壁之间也大致成直角。因此,在通过注入口 14向墨容纳部13注入墨水时,如果不小心将墨水洒落在注入口周围,很可能导致墨水积存在凹陷部15的各个直角拐角处,将很难将这部分墨水清理掉。此外,凹陷部15的各个直角拐角处也容易积存灰尘等脏物,很难清理掉。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及其墨容纳单元,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开口 ;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墨容纳部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引流部,所述引流部为周向地自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处的平滑表面,其中所述引流部具有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渐缩的形状。
[0006]以此设置方式,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设置了引流部,不再存在拐角,由此,当通过第一开口向注入口注入墨水时,即使不小心将墨水洒落在注入口外,洒落的墨水也会洒落在引流部上,而引流部的这种构造方式便于用户清理洒落在其上的墨水。此外,引流部的这种构造也不易积存灰尘等脏物。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圆形,所述引流部为中心轴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圆心的回转面。以此设置方式,能够便于用户清理不小心洒落在注入口外的墨水,也不易积存灰尘等脏物,同时也便于用户的其它操作,例如很容易以密封部件密封注入口甚至引流部,而不必为了对准而调整密封部件的安放角度,并且便于加工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引流部。
[0008]优选地,所述引流部的母线为倾斜的直线。以此设置方式,能够便于清理不小心洒落在注入口外的墨水,也不易积存灰尘等脏物,并且,便于洒落在引流部上的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注入口流动。
[0009]优选地,所述引流部的母线为上凸曲线。以此设置方式,能够便于清理不小心洒落在注入口外的墨水,也不易积存灰尘等脏物。
[0010]优选地,所述引流部的母线为下凸曲线。以此设置方式,能够便于清理不小心洒落在注入口外的墨水,也不易积存灰尘等脏物。
[0011 ] 优选地,所述墨容纳单元为一体构件,所述引流部周向地与所述第二开口无缝连接。以此设置方式,墨容纳部与壳体可以一次加工成型,节省了制造工序,而且能够防止墨水和灰尘等脏物从引流部与第二开口之间的缝隙洒落到注入口和引流部外不容易清理的部位。
[0012]优选地,所述墨容纳单元为分体构件。以此设置方式,墨容纳部和壳体可以分别加工成型,便于更换墨容纳部。
[0013]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引流部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注入口内。以此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墨水和灰尘等脏物洒落到注入口和引流部外的不容易清理的部位。
[0014]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注入口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以此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墨水注入完毕后,墨容纳部内的墨水通过引流部与注入口之间的缝隙泄漏或挥发出去。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任一种墨容纳单元。以此设置方式,喷墨打印机在通过第一开口向注入口注入墨水时,即使不小心将墨水洒落在注入口外,洒落的墨水也会洒落在引流部上,而引流部的这种构造方式便于用户清理不小心洒落在其上的墨水。此外,引流部的这种构造也不易积存灰尘等脏物。
【附图说明】
[0016]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0017]图1是一种已有的喂■墨打印机的立体不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的喷墨打印机沿A-A线所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0019]图3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的喷墨打印机沿B-B线所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0021]图5是图3中的墨容纳单兀的引流部的另一种构造的不意图;
[0022]图6是图3中的墨容纳单元的引流部的又一种构造的示意图;
[0023]图7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8是图7中的喷墨打印机沿C-C线所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省略了密封部件;
[0025]图9是图7中的墨容纳单兀的引流部的另一种构造的不意图;以及
[0026]图10是图7中的墨容纳单兀的引流部的又一种构造的不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100、200 喷墨打印机
[0029]11、110、210 打印机本体
[0030]12,120,220 墨容纳单元
[0031]13、121、121A、121B、221、221A、221B 墨容纳部
[0032]14、124、124A、124B、224、224A、224B 注入口
[0033]15凹陷部
[0034]122、222 壳体
[0035]122A、222A上表面(第一表面)
[0036]123、123A、123B、223、223A、223B 壳体开口 (第一开口)
[0037]125、125A、125B、225、225A、225B 顶部开口 (第二开口)
[0038]126、126A、126B、226、226A、226B 引流部
[0039]129,229 底部开口
[0040]227、227A、227B 延伸部
[0041]228A、228B 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0043]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将喷墨打印机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用户的方向定义为前方,通过从前方看喷墨打印机定义左右方向。进一步,在图3和图7中示出了相互正交的X轴、Y轴、Z轴。具体地,Z轴的正方向(反重力方向)为“上”、Z轴的负方向(重力方向)为“下”;Y轴的正方向(喷墨打印机朝向用户的方向)为“前”,Y轴的负方向为“后”;X轴的正方向为“右”,X轴的负方向为“左”。
[0044]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打印功能之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具有在记录介质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其中,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0045]第一实施方式
[0046]图3和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20的喷墨打印机1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本体110和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10右侧的墨容纳单元120。其中,墨容纳单元120通过安装部件(未图示)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10。打印机本体110内设置有记录头(未图示)、滑架(未图示)等构件。墨容纳单元120内设置有诸如墨罐的用于容纳墨水的墨容纳部121。打印机本体110和墨容纳单元120之间设置有供墨管(未图示),用于在喷墨打印机100工作过程中将墨水从墨容纳单元120中的墨容纳部121供应至打印机本体110中的记录头。
[0047]由于打印机本体110内的内部构造以及喷墨打印机100的具体的工作过程为本领域已知,因此,在此不再详细介绍。本文仅对墨容纳单元120进行详细说明。
[0048]如图3和图4所示,墨容纳单元120包括壳体122。壳体122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墨容纳部121,分别用于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22与墨容纳部121 —体地形成。因此,墨容纳部121与壳体122可以一次加工成型,节省了制造工序。用户在操作时,从壳体122的上方向墨容纳部121注入墨水。
[0049]壳体122的上表面122A(作为“第一表面”的示例)上具有呈圆形的壳体开口123(作为“第一开口”的示例)。墨容纳部121上设置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 124。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入口 124设置为从墨容纳部121的主体部向上凸出的中空的圆柱体形状。注入口 124的呈圆形的顶部开口 125 (作为“第二开口”的示例)朝向壳体开口 123,注入口 124的呈圆形的底部开口 129朝向墨容纳部121的内腔。因此,注入口 124使得墨容纳部121的内腔能够与壳体开口 123连通,用户可以通过壳体开口 123经由注入口 124的顶部开口 125和底部开口 129向墨容纳部121的内腔注入墨水。
[00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壳体122上设置有引流部126。该引流部126为周向地自壳体开口 123延伸至注入口 124的顶部开口 125的平滑表面,并且引流部126周向地与注入口 124的顶部开口 125无缝连接,以防止墨水从引流部126与注入口 124的顶部开口125之间的缝隙洒落到注入口 124外的不容易清理的部位。其中,“平滑表面”是指表面是连续变化的,并且无论沿水平方向(周向)还是竖直方向(轴向)均没有任何拐点(即不存在台阶、拐角等结构)。其中如图4所示,壳体开口 123的内径大于注入口 124的顶部开口 125的内径,因而引流部126具有从壳体开口 123到注入口 124的顶部开口 125渐缩的形状。换句话说,引流部126的截面尺寸从壳体开口 123处到顶部开口 125处逐渐减小。因此,当通过壳体开口 123向注入口 124注入墨水时,即使不小心将墨水洒落在注入口 124夕卜,洒落的墨水也会洒落在不具有拐角的引流部126上,而引流部12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