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试验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743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种子萌发试验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子萌发试验盒,具体地说是适合于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教师在课堂内、外做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吸水量的实验所用,属于教具、学具或玩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学校里做种子萌发实验时,通常用一个容器(如烧杯、一次性杯子等)加上水和辅助料(如棉花等)再放上种子以观察种子萌发的渐变过程。该种实验过程存在以下问题1、种子的萌发过程是个渐变的过程,若使用一个容器做,不能随时看到整个萌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便于观察、对比与记录,需同时使用多个容器才能把整个过程分解开来;2、若使用多个玻璃器皿,一不小心就破了,还伤手,在小学和幼儿园特容易造成安全事故;3、若使用一次性塑杯或纸杯做,要同时拿几只去教室,挺不方便的;4、若使用一次性塑杯或纸杯,实验结束后残留下的塑杯或纸杯将成为垃圾;5、若做小植物吸水实验,在城市小个头的植物也不是随便就能找到。
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只需一个容器便可同时完成种子萌发和植物吸水量测定的两个实验,变化过程简单,可反复使用,生产成本低廉的种子萌发试验盒。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后板1、前板2、左板3、右板4、底板5、盖板6互相连接组成为整体盒,在整体盒中均匀装有隔板7,组成间隔。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只需一个容器便可同时完成种子萌发和植物吸水量测定的两个实验;变化过程简单、明了地同时呈现出来,进行观察、对比十分方便;记录本可随时提供记录和画,避免了小孩子丢三落四记不全的缺点;借鉴试管架的外型,使用更方便;选用安全材料,避免伤害事故;可反复使用,无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产生,符合环保要求;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普通学校、家庭都可配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后板1、前板2、左板3、右板4、底板5、盖板6、隔板7、活叶夹8等组成。本实用新型选用塑料或其他透明、不漏水的材料分别制成后板1、前板2、左板3、右板4、底板5、盖板6、隔板7。将后板1、前板2、左板3、右板4、底板5互相连接组成整体的长方形盒子,在其长方形盒子上连接盖板6。在整体的长方形盒子中均匀装有隔板1-7块,组成1-7个小间格子,使小间格子间不漏水。在前板2上刻制有刻度,以表示种子吸水量的减少数。在盖板6上均匀制有1-8个孔,大小以发芽的种子最大直径为准。在盒体上装有活叶夹8,活叶夹8用于夹上记录本。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做种子萌发实验时,采用将7颗种子逐日放入加上纸巾的管口,萌发后可将逐日的动态变化定格。也可进行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吸水量变化进行对比。并简单、明了地同时呈现出来。在做植物吸水量实验时,可通过观察格子中水量的减少来粗略的定量观察吸水量。辅在后板上的记录本可供随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图象。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在适宜的温度下,第一天,在第一格格子中加满水,在孔口放上一层纸巾,将一颗植物种子放在纸巾上。第二天,在第二格格子中加满水,在孔口放上一层纸巾,将一颗植物种子放在纸巾上。第三天,在第三格格子中加满水,在孔口放上一层纸巾,将一颗植物种子放在纸巾上。第四天......第七天用每日放一颗种子的方法,使每一颗种子的发芽情况按序排列,就能完整地看到整个变化的过程。用活叶夹上的记录本可随时记录(画)下种子生长的情况。
权利要求1.一种种子萌发试验盒,其特征采用后板(1)、前板(2)、左板(3)、右板(4)、底板(5)、盖板(6)互相连接组成为整体盒,在整体盒中均匀装有隔板(7),组成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萌发试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前板(2)上刻制有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萌发试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盖板(6)上均匀制有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萌发试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盒体上装有活叶夹(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子萌发试验盒,属于教具、学具或玩具技术领域。其主要采用后板、前板、左板、右板、底板、盖板互相连接组成为整体盒,在整体盒中均匀装有隔板,组成间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只需一个容器便可同时完成种子萌发和植物吸水量测定的两个实验;变化过程简单、明了地同时呈现出来,进行观察、对比十分方便;记录本可随时提供记录和画,避免了小孩子丢三落四记不全的缺点;借鉴试管架的外型,使用更方便;选用安全材料,避免伤害事故;可反复使用,无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产生,符合环保要求;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普通学校、家庭都可配备。
文档编号G09B19/00GK2779830SQ20042012120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
发明者陆轶纬 申请人:陆轶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