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44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本电气元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
背景技术
传统意义的商品标签不具有防伪和防盗的功能,一般的防盗标签是粘贴在商品上的,伪装性差,极易发现,其可操作性强,通过撕毁等简单手段使其失效。由于不具有防伪性,其防盗性能也就极易丧失。传统的商品标签还很容易被重复使用,无法保证商品的真实、可靠性,成为造假者的工具。若不解决商品标签防伪和防盗问题,就无法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也很难适应现代化商品经济的需求。对于克服上述缺陷,现有技术还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将防伪与防盗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商品标签无法被重复使用的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包括商标层,所述商标层位于表层,所述表层下面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基底层,所述基底层包括若干微型电路膜层和相邻所述微型电路膜层之间的薄膜介质层所述基底层各层之间通过粘合剂层粘接在一起;所述微型电路膜层包括面形的电容极板和条形的电感线圈,两个电容极板在对应的位置设有预击穿点,相邻的所述微型电路膜层通过短路点相连。
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微型电路膜层为2层。
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预击穿点的极板间距为60-80微米。
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电容极板位于微型电路膜层的中心部位,电感线圈为螺旋形分布,电容极板和电感线圈构成频率为8.2MHz的谐振电路。
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的优点在于将防伪与防盗有机结合在一起,商品标签无法被重复使用,在射频检测装置中使用方便、快捷、实用,特别适合网络化的市场管理模式,也适用于其他用于防伪与防盗的多种场合。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有深入的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中微型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中微型电路的结构图;图5a和图5b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用于时防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具有多层结构。作为商标层,商标图案位于多层结构的表层,表层下面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基底层,基底层包括若干微型电路膜层1,相邻微型电路膜层1之间粘合一层簿膜,形成薄膜介质层2。商标层、微型电路膜层1和薄膜介质层2之间通过粘合剂层3粘接在一起。参照图2和图4,相邻的两个微型电路膜层1构成微型电路4,微型电路4包括面形的电容极板5和条形的电感线圈6,两个电容极板5分别位于两个微型电路膜层1中并在对应的位置设有预击穿点8,预击穿点8的极板间距为60-80微米。构成电容极板5和电感线圈6的微型电路膜层1通过位于微型电路4中的短路点7相连。图3为微型电路的等效电路图。两个微型电路膜层1中的一个按对面积的一定要求蚀刻成一个电容极板5。在另一个微型电路膜层1上,按对面积、线宽、线圈数一定的要求蚀刻成电感线圈6和另一个电容极板5。根据f=1/2πLC]]>及C=εs/d,于是,由L、C构成的微型电路4为f=8.2MHz的谐振电路。
由薄膜介质层2的厚度和两电容极板5的面积,形成了微型电路4中的电容C,并在电容极板5上加工预击穿点8,在两个微型电路膜层1上加工短路点7。如将微型电路4放置于f=8.2MHz的电磁场中时,由于电能、磁能的相互转换,将有振荡信号输出,可以引发接收电路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实施例的多层结构中,微型电路膜层1为2层。微型电路4中,电容极板5位于微型电路膜层1的中心部位,电感线圈6为螺旋形分布,电容极板5和电感线圈6采用金属蚀刻而成,构成频率为8.2MHz的谐振电路。
下面说明防伪防盗标签的使用和功能。
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是在手持检测器、解码器等射频检测装置中使用的。手持检测器内有发射、接收电路。当按下检测开关,发射电路发射一个与防伪防盗标签相应的无线电信号。通常,在检测器周围没有贴有防伪防盗标签的物品时,检测器中的接收电路为一低电平状态,不报警。但是,在距离手持检测器100mm的范围内,如果遇有未被解码的防伪防盗标签,该标签中的微型电路就会与手持检测器内发射电路的信号产生谐振,并被检测器中的接收电路检测到,使接收电路变为高电平状态,产生声光报警。
由于防伪防盗标签为非金属类商品生产厂家所专有,微型电路是由申请生产厂家提供的,如果是真品,商品会粘贴防伪防盗标签。当其产品靠近手持检测器时,便可确定其真伪有声光报警的为真,反之则为假。
解码器是装在具有防盗系统的超市中的射频检测装置。在非金属类商品在被消费者买走时,经过解码器解码,使该商品上的防伪防盗专用标签失效,其原理与手持检测器基本相同,只是在发射电路作了一些大功率处理。当解码器接收到有防伪防盗标签反馈的谐振信号后,解码器内部的一个高压提升电路工作,促使发射电路以更大功率输出。其大功率的电磁场,在防伪防盗标签上产生足够大的感生电压(几十伏),以破坏防伪防盗标签中的薄膜电容。又由于在电容上有固定的预击穿点,由于预击穿点的极板间距为60-80微米,一旦击穿将使薄膜电容的损坏不可逆转,所以防伪防盗标签是一次性的,再用手持检测器检测时,不再有任何反应。从而可以杜绝被保护的粘贴防伪防盗标签的商品包装重复使用,该商品的包装将不会被用来回收制假,进一步保护了该商品的真实性。
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对符合射频原理、频率为8.2MHZ的手持检测器、解码器都可以使用,十分方便、可靠。
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由防伪防盗标签、解码器、检测天线组成一个防盗检测系统。在收款处放置一个解码器,检测天线的发射天线11和接收天线12分开设置,组成一个有效的门形通道。当贴有防伪防盗标签的物品通过检测天线时,由于谐振作用,即会被接收天线12检测到,引发报警,参见图5b,报警灯10变亮,从而起到防盗作用。而消费者正当购物时,付款后收银员只需将商品放在解码器上端,防伪防盗标签便会即可失效,再通过天线时不会报警,参见图5a,报警灯10不亮。
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主要特点是将防伪与防盗有机结合在一起,商品标签无法被重复使用,在射频检测装置中使用方便、快捷、实用,特别适合网络化的市场管理模式,也适用于其他用于防伪与防盗的多种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包括商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商标层位于表层,所述表层下面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基底层,所述基底层包括若干微型电路膜层(1)和相邻所述微型电路膜层(1)之间的薄膜介质层(2),所述基底层各层之间通过粘合剂层(3)粘接在一起;所述微型电路膜层(1)包括面形的电容极板(5)和条形的电感线圈(6),两个所述电容极板(5)在对应的位置设有预击穿点(8),相邻的所述微型电路膜层(1)通过短路点(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微型电路膜层(1)为2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预击穿点(8)的极板间距为60-8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电容极板(5)位于所述微型电路膜层(1)的中心部位,所述电感线圈(6)为螺旋形分布,所述电容极板(5)和电感线圈(6)构成频率为8.2MHz的谐振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包括商标层,商标层位于表层,表层下面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基底层,基底层包括若干微型电路膜层和相邻微型电路膜层之间的薄膜介质层,基底层各层之间通过粘合剂层粘接在一起。微型电路膜层包括面形的电容极板和条形的电感线圈,两个电容极板在对应的位置设有预击穿点,相邻的微型电路膜层通过短路点相连。本实用新型用于射频检测装置的防伪防盗标签的优点在于将防伪与防盗有机结合在一起,商品标签无法被重复使用,在射频检测装置中使用方便、快捷、实用,特别适合网络化的市场管理模式,也适用于其他用于防伪与防盗的多种场合。
文档编号G09F3/02GK2809731SQ20052001812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30日
发明者陈劲柯 申请人:北京地特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赛康科贸有限公司, 北京顺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