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六十四卦教学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231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体六十四卦教学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模型,特别是一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周易》的研究和教学,对认识和理解《周易》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科学原理具有重要价值的立体六十四卦教学模型。
背景技术
《周易》是中华民族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是关于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认识,同时《周易》又是一套自成逻辑的、完备的、可运算的、模拟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信息符号系统,目前可用来提示这种规律的有载于朱熹《周易本义》的“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等图书,众所周知上述图书为各自独立的平面图书,每幅图书中卦的排列位置各不相同,每一幅图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功用,深合易理,简朴古奥,在易学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是,关于这些图书的来源以及相互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几千年来始终是一个谜,没有定论,因此难以完整地解释和说明《周易》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科学原理和卦象符号系统的逻辑性,其原因就在于,在《周易》研究的历史上,人们没有发现六十四卦固有的立体排列关系和六十四卦能够描述空间能量信息分布和变化规律的本质功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来还原《周易》六十四卦之间固有的立体排列关系,同时可揭示现有的各种平面图书的来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周易》六十四卦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以及具有模拟和表达空间能量信息分布规律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功用的立体六十四卦教学模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六十四卦教学模型,包括模型主体,所述主体为由六十四个分别代表周易六十四个卦象的小立方体分四层均匀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大立方体,其中首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乾、 姤、 小蓄、 巽; 同人、 遁、 家人、 渐; 大有、 鼎、 大蓄、 蛊; 离、 旅、 贲、 艮,二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履、 讼、 中孚、 涣; 无妄、 否、 益、 观; 睽、 未济、 损、 蒙; 噬嗑、 晋、 颐、 剥,三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夬、 大过、 需、 井; 革、 咸、 既济、 蹇; 大壮、 恒、 泰、 升; 丰、 小过、 明夷、 谦;底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兑、 困、 节、 坎; 随、 萃、 屯、 比; 归妹、 解、 临、 师; 震、 豫、 复、 坤,所述 乾、 履、 夬、 兑位置上下相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组成首层、二层、三层和底层的六十四个卦象的六十四个小立方体分层固定在四个盒体内,并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位于主体的一侧边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采用呈立方体的主体作为模型载体,用六十四个分别代表周易六十四个卦象的小立方体分四层均匀排列组合形成一个大立方体,使六十四个卦象在空间形成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直观地说明了《周易》六十四卦所具有的空间立体结构,从该立体模型可方便地揭示出现有的“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六十四卦次序图、六十四卦方位图等各种平面图书以及这些图书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周易》六十四卦理论具有模拟和表达宇宙空间能量信息分布规律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功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一种立体六十四卦教学模型,包括模型主体,所述主体为由六十四个分别代表周易六十四个卦象的小立方体分四层均匀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大立方体,其中首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乾、 姤、 小蓄、 巽; 同人、 遁、 家人、 渐; 大有、 鼎、 大蓄、 蛊; 离、 旅、 贲、 艮,二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履、 讼、 中孚、 涣; 无妄、 否、 益、 观; 睽、 未济、 损、 蒙; 噬嗑、 晋、 颐、 剥,三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夬、 大过、 需、 井; 革、 咸、 既济、 蹇; 大壮、 恒、 泰、 升; 丰、 小过、 明夷、 谦,底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兑、 困、 节、 坎; 随、 萃、 屯、 比; 归妹、 解、 临、 师; 震、 豫、 复、 坤,所述 乾、 履、 夬、 兑位置上下相叠,而组成首层、二层、三层和底层的六十四个卦象的十六个小立方体分层固定在四个盒体11、12、13、14内,并通过转轴2可转动连接,转轴2位于主体的一侧边角。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代表六十四个卦象的小立方体按特定的排列规律被分装在四层盒体11、12、13、14内,这样六十四个卦象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就是固定的,而四层盒体又通过转轴2在同一侧角可转动连接,所以可更直观地演示和说明每一个卦象和其它卦象相互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本模型可直观地看出, 乾与 坤、 艮与 兑、 震与 巽、 坎与 离,八个卦在立体六十四卦的四条体对角线上两两相对,形成“八卦相错”之势。完全符合《易经·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的描述。其余五十六卦都是由这八个卦按照位置的相邻关系,相互重叠而来。
从该立体模型可方便地揭示出现有的“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六十四卦次序图、六十四卦方位图等各种平面图书以及这些图书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周易》六十四卦理论具有模拟和表达宇宙空间能量信息分布规律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功用。
从本模型可直观地看出,八宫卦的排列关系。将立体六十四卦分为八个次级立方体,每一个次级立方体对应于八卦的一个卦包含八个卦,称为八宫卦。
乾宫八卦为 乾、 履、 同人、 无妄、 姤、 讼、 遁、 否;兑宫八卦为 夬、 兑、 革、 随、 大过、 困、 咸、 萃;离宫八卦为 大有、 睽、 离、 噬嗑、 鼎、 未济、 旅、 晋;震宫八卦为 大壮、 归妹、 丰、 震、 恒、 解、 小过、 豫;巽宫八卦为 小蓄、 中孚、 家人、 益、 巽、 涣、 渐、 观;坎宫八卦为 需、 节、 既济、 屯、 井、 坎、 蹇、 比;艮宫八卦为 大蓄、 损、 贲、 颐、 蛊、 蒙、 艮、 剥;坤宫八卦为 泰、 临、 明夷、 复、 升、 师、 谦、 坤;从本模型可直观地看出,本卦和错卦在空间排列上具有对称性,即每一对错卦都排列在立体六十四卦的对角线上。
首层的十六个卦分别和底层的十六个卦在内、外两层的对角线上两两相错。
首层和底层之间的上下相邻的8个卦在对角线上即可组成4对错卦 遁与 临、 大蓄与 萃、 家人与 解、 鼎与 屯、 大蓄与 萃。首层和底层外围的上下24个卦在对角线上即可组成12对错卦 乾与 坤、 艮与 兑、 离与 坎、 震与 巽、 同人与 师、 蛊与 随、 大有与 比、 渐与 归妹、 豫与 小蓄、 姤与 复、 旅与 节、 贲与 困。
二层的16卦分别和三层的16卦,在内、外两层的对角线上又两两相错。
二层和三层之间上下相邻的8个卦在对角线上组成4对错卦 否与 泰、 咸与 损、 未济与 既济、 益与 恒。二层和三层外围上下24个卦在对角线上组成12对错卦 履与 谦、 剥与 夬、 无妄与 升、 蒙与 革、 睽与 蹇、 观与 大壮、 丰与 涣、 井与 噬嗑、 晋与 需、 中孚与 小过、 颐与 大过、 讼与 明夷。
从本模型主体含有 晋卦的一面作为基准,还可将主体分为依次向前推进的四个分别包括十六个卦的横排切面,由此可展示出综卦排列在该横排切面及横排切面之间的对角线上。
前排16卦,除 离、 坤、 颐、 小过4卦的本卦和综卦相同以外,其余12个卦,两两互为综卦,皆在此平面内的对角线位置上,共6对 艮与 震、 丰 和 旅、 豫和 谦、 晋与 明夷、 复与 剥、 噬嗑与 贲。
第二排16卦的综卦,皆在第三排;第三排16卦的综卦皆在第二排,第二排的16卦与第三排的16卦在对角线上两两互为综卦,合计16对。内层8个卦,共4对 损与 益、 恒与 咸上下相邻; 未济与 既济、 泰与 否在对角线上上下相对。外层24个卦,共12对 大有与 同人、 师与 比上下相邻; 睽与 家人、 大壮与 遁、 归妹与 渐、 鼎与 革、 解与 蹇、 大蓄与 无妄、 临与 观, 蛊与 随, 蒙与 屯, 升与 萃在对角线上上下相对。
后排16个卦,除乾、坎、中孚、大过4卦本卦和综卦卦象相同外,其余12个卦,两两互为综卦,皆在此平面内的对角线位置上,共6对 履与 小蓄、 夬与 姤、 兑与 巽、 讼与 需、 困与 井、 节与 涣。
此模型还说明了立体六十四卦模型直观地展现了六十四卦及其互卦的排列规律,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其互卦,互卦还有其互卦。互卦的排列规律如下第1~16卦(乾宫8卦、兑宫8卦)的互卦为 乾、 家人、 姤、 渐四卦,都位于本模型的第一层。
第17~32卦(离宫8卦、震宫8卦)的互卦为 夬、 既济、 大过、 蹇四卦,都位于本模型的第三层。
第33~48卦(巽宫8卦、坎宫8卦)的互卦为 睽、 颐、 未济、 剥四卦,都位于本模型的第二层。
第49~64卦(艮宫8卦、坤宫8卦)的互卦为 归妹、 复、 解、 坤四卦,都位于本模型的第四层。
第1~32卦(乾宫8卦、兑宫8卦、离宫8卦、震宫8卦)是本模型的第一列和第二列(从左边数起)。这两列的顶层8个卦( 乾、 姤、 同人、 遁、 大有、 鼎、 离、 旅)和第三层的8个卦( 夬、 大过、 革、 咸、 大壮、 恒、 丰、 小过)的互卦的互卦为 乾卦;第二层8个卦( 履、 讼、 无妄、 否、 睽、 未济、 噬嗑、 晋)和第四层8个卦( 兑、 困、 随、 萃、 归妹、 解、 震、 豫)的互卦的互卦为 未济卦。
第33~64卦(巽宫8卦、坎宫8卦、艮宫8卦、坤宫8卦)是易方的第三列和第四列。这两列顶层8个卦( 小蓄、 巽、 家人、 渐、 大蓄、 蛊、 贲、 艮)和第三层8个卦( 需、 井、 既济、 蹇、 泰、 升、 明夷、 谦)的互卦的互卦为 既济卦;第二层8个卦( 中孚、 涣、 益、 观、 损、 蒙、 颐、 剥)和第四层8个卦( 节、 坎、 屯、 比、 临、 师、 复、 坤)的互卦的互卦为 坤卦。
全部六十四卦的互卦只有16个卦 乾、 家人、 姤、 渐、 夬、 既济、 大过、 蹇、 睽、 颐、 未济、 剥、 归妹、 复、 解、 坤。这16个互卦的互卦,则变为4个卦 乾、 未济、 既济、 坤。前32个卦对应 乾卦和 未济卦;后32个卦对应 既济卦和 坤卦。这四卦的意义,也就非常明显了。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六十四卦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主体,所述主体为由六十四个分别代表周易六十四个卦象的小立方体分四层均匀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大立方体,其中首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乾、 姤、 小蓄、 巽; 同人、 遁、 家人、 渐; 大有、 鼎、 大蓄、 蛊; 离、 旅、 贲、 艮,二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履、 讼、 中孚、 涣; 无妄、 否、 益、 观; 睽、 未济、 损、 蒙; 噬嗑、 晋、 颐、 剥,三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夬、 大过、 需、 井; 革、 咸、 既济、 蹇; 大壮、 恒、 泰、 升; 丰、 小过、 明夷、 谦,底层的十六个卦象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四排依次为 兑、 困、 节、 坎; 随、 萃、 屯、 比; 归妹、 解、 临、 师; 震、 豫、 复、 坤,所述首层 乾、二层 履、三层 夬、底层 兑位置上下相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六十四卦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首层、二层、三层和底层的六十四个卦象的六十四个小立方体分层固定在四个盒体(11、12、13、14)内,并通过转轴(2)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位于主体的一侧边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六十四卦教学模型,包括模型主体,所述主体为由六十四个分别代表六十四个卦象的小立方体分四层均匀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大立方体,使六十四个卦象在空间形成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直观地说明了《周易》六十四卦所具有的空间立体结构,从该立体模型可方便地揭示出《周易》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关系,以及六十四卦中本卦和错卦、综卦、互卦的排列规律和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图和方位图,进而说明《周易》六十四卦理论具有模拟和表达宇宙空间能量信息分布规律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功用。
文档编号G09B19/00GK1924956SQ200610139458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9日
发明者马焰林 申请人:马焰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