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66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
背景技术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现代PLC应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已进入到系统的过程控制、运动控制、通信网络、人机交互等领域。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是指从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选型、编程,并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整体集成和维护的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一职业的社会需求日益加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的培养,理论结合实践尤其重要,但是目前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的培养,大都重理论,轻实践,采用“只说不做,只看不练”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配备专业化的实训考核鉴定装置。目前通用的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已经与实际的工业环境不相匹配,采用这样的实训考核鉴定装置进行实训考核,效果极差。以往的实训设备都是采用插拔式的接线方式及采用指示灯等手段来模拟PLC的接线与控制,这样的实训手段学员无法真正的接触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因而很难使学员实现对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的培养中,没有专业化的实训考核鉴定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合理、各单元为模块化的标准形式、 可任意组合拆装组合、实训性与拓展性强、可单独编程控制、也可系统集成控制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一种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包括设有安装槽的基座平台,其特征在于基座平台上安装有依序排列的供料单元、输送带单元、检测单元、旋转机械手单元、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和过程控制单元,上述单元均与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总控制系统包括三套PLC。所述供料单元由两个方形的井式料仓,两个微动开关传感器,两个直线气缸,四个磁性开关传感器组成,两个微动开关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两个井式料仓的侧壁,两个直线气缸分别安装在两个井式料仓的底部,四个磁性开关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两个直线气缸的两端。供料单元是整个系统的起始点,整个单元的的基本功能就是按照需要把不同的工件通过直线气缸送到输送带单元上。两个直线气缸上分别安装电磁阀,电磁阀可以采用2 位5通的24V电磁阀,两个井式料仓分别存放不同的工件;微动开关传感器用来检测井式料仓中是否有工件存在,直线气缸是供料单元的执行机构,它通过总控制系统中的PLC的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来控制直线气缸的推出与返回。四个磁性开关传感器用来确定直线气缸的行程。供料单元采用两个由12条不锈钢立柱组成的方形井式料仓,设计外形新颖,美观大方。检测开关可以很容易的固定在立柱上,克服了以往的圆柱形料仓需要把检测工件的开关另外加装固定点的问题,为检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输送带单元包括两条垂直分布的输送带,第一输送带横向设置,第二输送带纵向设置,第二输送带的前端与第一输送带的末端相接,第一输送带前端一侧设有一个交流电动机,另一侧设有与交流电动机同轴的旋转编码器,后端设有一个直线气缸,第二输送带的末端设有一个直流电动机、一个直线气缸。交流电动机是第一输送带的动力装置,旋转编码器,用来对第一输送带上的工件做精确定位,直线气缸用来改变工件的运动方向。输送带单元由交流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分别驱动,能够考察学员不同的驱动方式的控制,采用两条输送带的组合,给项目课题的设置提供了更多的方案,克服了以往输送带输送控制的单一控制性。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与输送带单元配合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由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直线检测气缸和光电颜色传感器组成,两个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两条输送带的一侧,一个直线检测气缸安装在第一输送带的中部上方,电感式接近开关安装在第一输送带的一侧,光纤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输送带的末端,光电颜色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输送带的正上方。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用来检测工件的位置,直线检测气缸用来检测工件的形态;电感式接近开关用来检测工件的材质;光纤传感器用来检测工件的位置,光电颜色传感器用来检测工件的颜色。旋转机械手单元包括两个直线气缸、一个直流电动机、一个真空发生器,两个直线气缸垂直安装在一起,水平安装的直线气缸前端装有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上设有真空吸盘,水平安装的直流电动机输出轴与垂直安装的直线气缸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伞齿轮连接。旋转机械手单元的基本功能是把检测不合格的工件,通过真空发生器抓起,然后通过直流电动机带动机构旋转,把不合格的工件放入相应的位置,从而实现不合格工件的自动剔除。真空发生器用来抓取工件,24V直流电动机通过两个伞形齿轮带动垂直安装的直线气缸运动,实现整个单元的旋转。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包括支架,支架上部设有横向的无杆气缸,竖向的直线气缸安装在无杆气缸上,直线气缸前端设有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的下端设有真空吸盘,无杆气缸的下方设有工位盒。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的功能是通过前面传感器的自动检测,把相应的工件由真空发生器抓起,放入到相应的工位,实现工件的自动分拣。直线气缸安装在无杆气缸上,跟随无杆气缸运行;实现通过输送带单元和检测单元的合格物件的分装;工位盒内承装工件。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械手单元和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均采用了真空发生器抓取工件,使工件的抓取更加灵活自如方面,占用空间很少,且能够毫无损伤的“软”抓取工件, 克服了以往使用气动机械手硬性抓取工件的不足。过程控制单元包括三个水箱,分别是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第一水箱安装在基座平台上,第二、第三水箱安装在架体上,第二水箱在上,第三水箱在下,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上述管路在进入第二水箱时分成两个支路,主管路上设有1 个增压水泵,两个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上述管路上串接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电磁阀,第三水箱与第一水箱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上述管路上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三水箱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水位检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管道中的压力,来确定水箱中的水位;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水箱中的温度,来自动控制加热装置的执行。过程控制单元主要是对模拟量的应用,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检测第一水箱的水位,然后灌装到第二水箱、第三水箱,通过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加热装置,实现对第三水箱内液体的自动控温,实现整个灌装过程的自动化。本实用新型在所有机械部件表面进行了多层氧化处理,增强了表面硬度及美观效果,多次重复拆装也不会影响其外观效果。此外,所有电气元件、线路全部标准化、模块化, 可以实现所有模块的方便更换与组合,实现系统的可拓展性。本实用新型配有多个模块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项目,为多元化单元组合,具有很强的开发性和拓展性,学员可进行单元练习,也可以进行多单元的组合实训。本实用新型各个单元所有的传感器、磁性开关、电磁阀等的连接线全部通过固定在基座平台上的接线端子与总控制系统相连接,每个接线端子对应一个单元模块,可以方便的将不同的模块单元更换到任意位置组合使用,接线端子采用集成模块,可以很方便的连接与更换。总控制系统有三套西门子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通过点对点PPI通讯,实现不同单元模块信号之间的通讯传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拆装简单方便、模块化任意组合、拓展性强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包含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电气安装、总线控制技术、组态技术、传感器技术、机械设计、机械传动、机械装配、管控一体的多学科实训考核系统。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及中职学校的机电工程专业的实训考核,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教学系统中“只说不做,只看不练”的教学模式,通过本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可以通过实际的项目课题, 由学员自己动手设计项目方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加强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培养学员的自主创新能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供料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单元与检测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械手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过程控制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反向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1基座平台;2供料单元;2-1底座;2-2支架;2_3磁性开关传感器; 2-4直线气缸;2-5磁性开关传感器;2-6微动开关传感器;2-7井式料仓;2_8井式料仓; 2-9工件;2-10微动开关传感器;2-11磁性开关传感器;2-12直线气缸;2_13磁性开关传感器;3输送带单元;3-1第一输送带;3-2旋转编码器;3-3交流电动机;3-4直线气缸;3_5 直线气缸;3-6第二输送带;3-7直流电动机;3-8托料台;3-9支架;4检测单元;4_1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2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3直线检测气缸;4-4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5光纤传感器;4-6光电颜色传感器;5旋转机械手单元;5-1直线气缸;5-2直线气缸;5-3电感式传感器;5-4支架;5-5底座;5-6伞齿轮;5_7伞齿轮;5_8真空吸盘;5_9真空发生器;5-10直流电动机;6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6-1支架;6-2无杆气缸;6-3直线气缸;6-4真空发生器;6-5真空吸盘;6-6工位盒;7过程控制单元;7_1第一水箱;7_2第四电磁阀;7-3架体;7-4第二水箱;7-5第二电磁阀;7-6第三电磁阀;7_7第一电磁阀;7_8第三水箱;7-9增压水泵;7-10压力传感器;7-11水位检测传感器;7-12温度传感器;7_13加热装置;8总控制系统;9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如图1所示带有安装槽的基座平台1安装有依序排列的供料单元2、输送带单元 3、检测单元4、旋转机械手单元5、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6和过程控制单元7,上述单元均与总控制系统8连接,总控制系统8与计算机9连接,所述总控制系统8包括三套西门子PLC。如图2所示方形的井式料仓2-7、2_8均设有工件2-9,两个直线气缸2-4、2_12分别安装在井式料仓2-7、2-8的底部,两个直线气缸2-4、2-12上分别安装电磁阀,磁性开关传感器2-3、2-5、2-11、2-13分别安装在两个直线气缸2_4、2_12的两端。供料单元2是整个系统的起始点,整个单元的的基本功能就是按照需要把不同的工件2-9通过直线气缸2-4、2-12送到输送带单元3上。电磁阀可以采用2位5通的24V 电磁阀,两个井式料仓2-7、2-8分别存放不同的工件2-9 ;微动开关传感器2-6、2-10用来检测井式料仓2-7、2-8中是否有工件2-9存在,直线气缸2-4、2-12是供料单元2的执行机构,它通过总控制系统8中的PLC的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来控制直线气缸2-4、2-12的推出与返回。四个磁性开关传感器2-3、2-5、2-11、2-13用来确定直线气缸2-4、2-12的行程。供料单元2采用两个由12条不锈钢立柱组成的方形井式料仓2-7、2_8,设计外形新颖,美观大方。微动开关传感器2-6、2-10可以很容易的固定在立柱上,克服了以往的圆柱形料仓需要把检测工件的开关另外加装固定点的间题,为检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图3所示输送带单元3包括支架3-9,支架3_9上设有两条垂直分布的输送带,第一输送带3-1横向设置,第二输送带3-6纵向设置,第二输送带3-6的左侧设有托料台3-8,第二输送带3-6的前端与第一输送带3-1的末端相接,第一输送带3-1前端一侧设有一个交流电动机3-3,另一侧设有与交流电动机3-3同轴的旋转编码器3-2,后端设有一个直线气缸3-4,第二输送带3-6的末端设有一个直流电动机3-7、一个直线气缸3-5。交流电动机3-3是第一输送带3-1的动力装置,旋转编码器3-2用来对第一输送带3-1上的工件做精确定位,直线气缸3-5用来改变工件的运动方向。两条输送带由交流电动机3-3与直流电动机3-7分别驱动,能够考察学员不同的驱动方式的控制,采用两条输送带的组合,给项目课题的设置提供了更多的方案,克服了以往输送带输送控制的单一控制性。如图3所示还设有与输送带单元3配合的检测单元4,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2安装在第一输送带3-1的上侧,、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4安装在第二输送带3-6的右侧,直线检测气缸4-3安装在第一输送带3-1的中部上方,电感式接近开关4-1安装在第一输送带3-1的上侧,光纤传感器4-5安装在第二输送带3-6的末端,光电颜色传感器4-6 安装在第二输送带3-6的正上方。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2、4-4用来检测工件的位置, 直线检测气缸4-3用来检测工件的形态;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1用来检测工件的材质; 光纤传感器4-5用来检测工件的位置,光电颜色传感器4-6用来检测工件的颜色。如图4所示旋转机械手单元5包括底座5-5、支架5-4,底座5-5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直流电动机5-10,支架5-4上设有横向的直线气缸5-1、纵向的直线气缸5-2,直线气缸
5-2上设有电感式传感器5-3,直线气缸5-1前端装有真空发生器5-9,真空发生器5_9上设有真空吸盘5-8,直流电动机5-10输出轴与直线气缸5-2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伞齿轮
5-7、5-6连接。旋转机械手单元5的基本功能是把检测不合格的工件,通过真空发生器5-9上的真空吸盘5-8抓起,然后通过直流电动机5-10带动直线气缸5-2工作,带动整个机构旋转, 把不合格的工件放入相应的位置,从而实现不合格工件的自动剔除。如图5所示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6包括支架6-1,支架6-1上部设有横向的无杆气缸6-2,竖向的直线气缸6-3安装在无杆气缸6-2上,直线气缸6-3前端设有真空发生器
6-4,真空发生器6-4的下端设有真空吸盘6-5,无杆气缸6-2的下方设有3个工位盒6_6。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6的功能是通过前面传感器的自动检测,把相应的工件由真空发生器6-4抓起,放入到相应的工位盒6-6,实现工件的自动分拣。如图6、图7所示过程控制单元7包括三个水箱,分别是第一水箱7-1、第二水箱
7-4、第三水箱7-8,第一水箱7-1安装在基座平台1上,第二、第三水箱安装在架体7-3上, 第二水箱7-4在上,第三水箱7-8在下,第一水箱7-1与第二水箱7-4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上述管路上在进入第二水箱7-4时分成两个支路,主管路上串接有1个增压水泵7-9,两个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二电磁阀7-5、第一电磁阀7-7,第二水箱7-4与第三水箱7-8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上述管路上串接有压力传感器7-10和第三电磁阀7-6,第三水箱7-8与第一水箱 7-1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上述管路上设有第四电磁阀7-2,所述第三水箱7-8上设有温度传感器7-12、加热装置7-13和水位检测传感器7-11。过程控制单元7主要是对模拟量的应用,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压力传感器7-10检测管道中的压力,来确定水箱中的水位;通过温度传感器7-12检测第三水箱7-8中的温度, 来自动控制加热装置7-13的执行,实现整个灌装过程的自动化。本实用新型各个单元所有的传感器、磁性开关、电磁阀等的连接线全部通过固定在基座平台1上的接线端子与总控制系统8相连接,每个接线端子对应一个单元模块,可以方便的将不同的模块单元更换到任意位置组合使用,接线端子采用集成模块,可以很方便的连接与更换。总控制系统有三套西门子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通过点对点PPI通讯,实现不同单元模块信号之间的通讯传输。本实用新型分为手动与自动两种控制方式,把按钮控制盘的选择按钮旋在“手动” 位置,则整个系统处于手动控制中,按动按钮控制盘上的按钮,与之相对应的气缸或电动机会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按动“第一输送带”按钮,第一输送带会启动,做正向旋转;其余按钮动作与之相同。
7[0049]把按钮控制盘的选择按钮旋在“自动”位置,则整个系统处于自动控制中,然后按动“自动启动”按钮,整个系统会按照编写好的程序,自动运行。下面以自动控制为例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图1 图7所示按动“自动启动”按钮后,首先会从井式料仓2-7中通过其底部的直线气缸2-4把工件2-9推出到第一输送带3-1上,然后第一输送带3-1开始正向运行,当工件2-9到达直线检测气缸4-3下部的时候,第一输送带3-1会停止运行,等待直线检测气缸4-3对工件进行形态的检测,如果形态检测正确,则第一输送带3-1继续正向运行,然后经过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1,进行工件2-9材质的检测,如果材质检测正确,工件2-9被继续向前输送,直至到达第一输送带3-1末端的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2,第一输送带3-1停止运行,然后通过第一输送带3-1末端的直线气缸3-4把工件2-9推到第二输送带3-6上。当第一输送带3-1上的工件2-9被推到第二输送带3-6上以后,系统会从井式料仓2-8中通过其底部的直线气缸2-12把另一工件2-9输送到第一输送带3-1上,与井式料仓2-7中的工件2-9 —样,井式料仓2-8中的工件2-9也要在第一输送带3_1上做形态及材质的检测,正确则工件2-9被继续输送。如果工件2-9在第一输送带3-1上的形态检测错误,则第一输送带3-1会反向运行,把工件2-9输送回至相应的位置;如果第一输送带3-1上的工件2-9材质检测错误,第一输送带3-1同样会反向运行,把材质错误的工件 2-9输送至相应的位置。错误工件2-9被输送到相应位置后,再次从任意其中一个料仓中推出工件2-9至第一输送带3-1上。工件2-9被推到第二输送带3-6上以后,第二输送带3_6通过直流电动机3_7驱动,工件2-9在第二输送带3-6上输送,首先通过光电颜色传感器4-6对工件2-9进行颜色检测,如果颜色检测正确,工件2-9被继续输送。工件2-9到达灌装工位时(由安装在第二输送带3-6 —侧的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4-4检测),第二输送带3-6停止运行,等待2秒钟的灌装,灌装完成以后,第二输送带3-6再次启动,把灌装完成的工件2-9输送到第二输送带3-6末端(位置由安装在第二输送带3-6 —侧的光线传感器4-5确定)。如果颜色检测错误,则被安装在第二输送带3-6 —侧的直线气缸3-5推出,等待旋转机械手单元5把颜色错误的工件2-9放入相应的工位。颜色检测错误的工件2-9被直线气缸3-5推出到相应的工位后,旋转机械手单元 5首先放下真空吸盘5-8,把工件2-9吸起,然后通过直流电动机5-10带动旋转90°后,把工件2-9放入相应的工位盒中。在第二输送带3-6上被灌装完成的工件被输送到第二输送带3-6末端以后,由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6上的直线气缸6-4上的真空吸盘6-5把工件吸起,然后通过无杆气缸
6-2上的磁性开关的位置检测,把不同的工件放入相应的工位盒6-6中。整个系统启动时,同时运行的还有过程控制单元7的动作。首先启动增压水泵7-9 与第一电磁阀7-7同时打开,把液体灌入第二水箱7-4,水位到达设定的位置后,关闭增压水泵7-9与第一电磁阀7-7,延时IS后,打开第三电磁阀7-6,把第二水箱7_4中的液体灌入第三水箱7-8,全部灌入后,再次启动增压水泵7-9与第二电磁阀7-5,把另一液体灌入第二水箱7-4,到达设定的水位后,关闭增压水泵7-9与第二电磁阀7-5,延时IS后,启动第三电磁阀7-6,把第二水箱7-4中的液体灌入第三水箱7-8,当完全灌入后,启动加热装置
7-13,给混合液体加热,温度到达设定的温度后,停止加热,等待安装在第二输送带3-6—
8侧的灌装信号,由灌装信号产生后,过程控制单元7打开第四电磁阀7-2,给工件2-9灌装液体,灌装完成后,关闭第四电磁阀7-2,等待下一次灌装开始。
权利要求1.一种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包括设有安装槽的基座平台,其特征在于基座平台上安装有依序排列的供料单元、输送带单元、检测单元、旋转机械手单元、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和过程控制单元,上述单元均与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总控制系统包括三套PL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单元由两个方形的井式料仓,两个微动开关传感器,两个直线气缸,四个磁性开关传感器组成,两个微动开关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两个井式料仓的侧壁,两个直线气缸分别安装在两个井式料仓的底部,四个磁性开关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两个直线气缸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带单元包括两条垂直分布的输送带,第一输送带横向设置,第二输送带纵向设置,第二输送带的前端与第一输送带的末端相接,第一输送带前端一侧设有一个交流电动机,另一侧设有与交流电动机同轴的旋转编码器,后端设有一个直线气缸,第二输送带的末端设有一个直流电动机、一个直线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与输送带单元配合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由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直线检测气缸和光电颜色传感器组成,两个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两条输送带的一侧,一个直线检测气缸安装在第一输送带的中部上方,电感式接近开关安装在第一输送带的一侧,光纤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输送带的末端,光电颜色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输送带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机械手单元包括两个直线气缸、一个直流电动机、一个真空发生器,两个直线气缸垂直安装在一起,水平安装的直线气缸前端装有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上设有真空吸盘,水平安装的直流电动机输出轴与垂直安装的直线气缸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伞齿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包括支架,支架上部设有横向的无杆气缸,竖向的直线气缸安装在无杆气缸上,直线气缸前端设有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的下端设有真空吸盘,无杆气缸的下方设有工位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过程控制单元包括三个水箱,分别是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第一水箱安装在基座平台上,第二、第三水箱安装在架体上,第二水箱在上,第三水箱在下,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上述管路在进入第二水箱时分成两个支路,主管路上设有1个增压水泵, 两个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水箱与第三水箱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上述管路上串接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电磁阀,第三水箱与第一水箱之间通过管路连接,上述管路上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三水箱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水位检测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包括设有安装槽的基座平台,其特征在于基座平台上安装有依序排列的供料单元、输送带单元、检测单元、旋转机械手单元、龙门机械手分拣单元和过程控制单元,上述单元均与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总控制系统包括三套PLC。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的培养中,没有专业化的实训考核鉴定装置的缺陷,具有结构合理、拆装简单方便、模块化任意组合、拓展性强的优点。
文档编号G09B23/18GK202033932SQ20102068979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冯鹏, 崔智 , 朱建忠, 王伟, 翟辉 申请人:山东莱茵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