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悬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916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悬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悬浮装置。
背景技术
伯努利定理是人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的定理,人们已经找到了很多的证明方法,普通的证明方法都比较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果能够利用实物进行演示,一定会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气悬浮装置,它具有加强学生对伯努利定理理解程度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悬浮装置,包括台架,所述台架上装配三个气动喷头,每个气动喷头都通过各自的管子与气泵连接,所述气泵上设有气动压力控制阀,所述每个管子上分别设有一个流量控制阀,每个气动喷头上都设有一个小球,所述第一气动喷头和第二气动喷头朝上且安装在台架上面,第三个气动喷头朝下且通过支架支撑。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打开气泵,通过气动压力控制阀调节气泵的空气压力,通过调节每个气动喷头发现每个气动喷头上的小球都可以出现不同的现象,第一气动喷头上的小球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并旋转,第二个气动喷头上的小球可以在第二气动喷头表面高速旋转,第三个气动喷头上的小球可以在第三气动喷头表面高速旋转,且不脱离第三气动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实现伯努利定理,给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可以看到小球的三种表现形式,通过三种结果来证明伯努利定理。让学生对该定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其中,1、台架,2、流量控制阀,3、第一气动喷头,4、第二气动喷头,5、第三气动喷头,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气悬浮装置,包括台架1,所述台架I上装配三个气动喷头,每个气动喷头都通过各自的管子与气泵连接,所述气泵上设有气动压力控制阀,所述每个管子上分别设有一个流量控制阀,每个气动喷头上都设有一个小球,所述第一气动喷头3和第二气动喷头4朝上且安装在台架上,第三个气动喷头5朝下且通过支架支撑。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
权利要求1.一种气悬浮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台架,所述台架上装配三个气动喷头,每个气动喷头都通过各自的管子与气泵连接,所述气泵上设有气动压力控制阀,所述每个管子上分别设有一个流量控制阀,每个气动喷头上都设有一个小球,所述第一气动喷头和第二气动喷头朝上且安装在台 架上,第三个气动喷头朝下且通过支架支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悬浮装置,包括台架,台架上装配三个气动喷头,每个气动喷头都通过各自的管子与气泵连接,气泵上设有气动压力控制阀,每个管子上分别设有一个流量控制阀,每个气动喷头上都设有一个小球,第一气动喷头和第二气动喷头朝上且安装在台架上,第三个气动喷头朝下且通过支架支撑。打开气泵,通过气动压力控制阀调节气泵的空气压力,通过调节每个气动喷头发现每个气动喷头上的小球都出现不同的现象,第一个小球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并旋转,第二个小球可以在气动喷头表面高速旋转,第三小球不脱离第三气动喷头。本实用新型可以给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通过小球的三种表现形式,证明一个定理。让学生对该定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文档编号G09B23/12GK203134215SQ20132002956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安平, 郑健, 程巧军, 张凯, 王丛丛, 王斌如 申请人: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