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4383发布日期:2018-06-08 22:4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共同形成的电场用于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从而实现显示功能。数据线可以向像素电极传递数据信号。若数据线只传输一种极性的电压信号,则液晶分子长期向同一方向偏转,容易发生极化,从而逐渐失去旋转特性。为了避免液晶分子长期处于同一方向的偏压下而发生极化,通常可以向数据线提供两种不同极性的信号,一种为高于公共电极电压的正极性信号,一种为低于公共电极电压的负极性信号。

在现有技术中,数据线的极性变换方式有四种,即逐帧翻转方式、逐行翻转方式、逐列翻转方式以及逐点翻转方式。

在逐列翻转方式下,在同一帧画面中,与同一条数据线相连接的子像素的极性相同。当显示画面在帧间切换时,数据线上的电压信号由之前的一种极性转换为另外一种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需将数据线充电至前一帧显示画面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反的目标电位,因此帧间切换时数据线的信号变化量较帧内显示时数据线的信号变化量更大,因此,损失了较大的电能,同时,使得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的驱动功耗较大。另外,由于数据线与公共电极之间存在互电容,在帧间切换时数据线上的上述信号变化对公共电极造成的扰动更为明显,从而导致显示画面闪烁,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减小数据信号线上的电能损失,减小集成电路的驱动功耗以及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该数据信号线包括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

显示像素阵列,显示像素阵列包括多个像素,一条数据信号线与至少一个像素连接,且数据信号线用于为像素传输数据信号;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均包括多个开关,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

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一信号线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线连接;

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信号线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线连接;

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的第一端与一条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的第二端与一条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三控制信号线连接;

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均接地设置,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和第三控制信号线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显示面板;

驱动方法包括:

一帧包括预充电阶段、充电阶段和显示阶段;

预充电阶段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和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

在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传输使能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使得第一信号线上的地电位传输至第一数据信号线,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线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处于截止状态,控制电路通过第三控制信号线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处于截止状态;

在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处于截止状态,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线传输使能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使得第二信号线上的地电位传输至第二数据信号线,控制电路通过第三控制信号线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处于截止状态;

在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处于截止状态,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线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处于截止状态,控制电路通过第三控制信号线传输使能信号至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与第三控制单元的同一开关相连的第一数据信号线与第二数据信号线具有相同电位;

其中,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位于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和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之间。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数据信号线通过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接地,第二数据信号线通过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接地,一条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一条第二数据信号线经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相互连接,采用本设计,帧后调整阶段,当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的导通阶段位于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阶段与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阶段之间时,一方面,可以减小控制电路的驱动功耗,另一方面,可以对数据信号线进行预充电,减小列翻转方式下数据信号线上的电能损失,第三方面,可以减小数据信号线上的信号变化跨度,从而减小数据信号线上的信号变化对公共电极造成的扰动,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帧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号线中的信号时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时序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液晶显示面板一般包括背光模组、阵列基板、液晶层和彩膜基板,其中,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置设置,液晶层位于两者之间,背光模组位于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一侧,且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阵列基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多条数据信号线以及多条扫描信号线,在扫描信号线传输的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数据信号线上传输的数据信号通过薄膜晶体管传送至像素电极,通过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共同形成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从而控制背光的通过。为了避免液晶分子长期处于同一方向的偏压下而发生极化,通常可以向数据信号线提供两种不同极性的信号,一种为高于公共电极电压的正极性信号,一种为低于公共电极电压的负极性信号。由于在相邻帧中,控制电路需要向数据信号线中分别输入极性不同的电压,如此使得控制电路的驱动功耗较大,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像素阵列,该显示像素阵列包括多个像素1,多个像素1共同用于显示画面。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2和多条扫描信号线31,一条数据信号线2与至少一个像素1连接,且数据信号线2用于为像素1传输数据信号,具体地,栅极驱动电路32为扫描信号线31提供扫描信号,在扫描信号线31传输的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数据信号线2中的数据信号可传送至像素1。数据信号线2包括第一数据信号线21和第二数据信号线22,在一帧画面显示期间,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中的电压与第二数据信号线中的电压可具有不同的极性,比如,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中的电压具有正极性,第二数据信号线22中的电压具有负极性。

继续参考图1,该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单元4,控制单元4至少包括第一控制单元41、第二控制单元42和第三控制单元43,第一控制单元41、第二控制单元42和第三控制单元43均包括多个开关SW,开关SW包括第一端E1、第二端E2和控制端CE,其中,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的第一端E1与第一数据信号线21连接,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的第二端E2与第一信号线51连接,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的控制端CE与第一控制信号线61连接;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的第一端E1与第二数据信号线22连接,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的第二端E2与第二信号线52连接,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的控制端CE与第二控制信号线62连接;第三控制单元43的开关SW的第一端E1与一条第一数据信号线21连接,第三控制单元43的开关SW的第二端E2与一条第二数据信号线22连接,第三控制单元43的开关SW的控制端CE与第三控制信号线63连接;第一信号线51和第二信号线52均接地设置,第一控制信号线61、第二控制信号线62和第三控制信号线63均与控制电路7连接。

其中,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接地设置可以通过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分别与显示面板中的地线(Ground)连接实现,该地线可以为显示面板中的原有地线。控制电路可以为驱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数据信号线通过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接地,第二数据信号线通过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接地,一条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一条第二数据信号线经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相互连接,如此设计,当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时,释放第一数据信号线上多余的电能,使得第一数据信号线可具有地电位,当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时,释放第二数据信号线上多余的电能,使得第二数据信号线可具有地电位,当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时,通过电荷中和作用,与第三控制单元的一个开关连接的一条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一条第二数据信号线具有相同的电位,当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的导通阶段位于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的导通阶段与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的导通阶段之间时,在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之前,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具有不同电位,通过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的导通,可以对数据信号线进行预充电,为下一帧中向数据信号线施加相反极性的电压做准备。采用此设计,一方面,可以减小控制电路的驱动功耗;另一方面,可以对数据信号线进行预充电,减小列翻转方式下数据信号线上的不必要的电能损失,有效利用数据信号线上的电能;第三方面,在相邻帧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阶段、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阶段和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阶段,可以减小数据信号线上的信号变化跨度,从而减小数据信号线上的信号变化对公共电极造成的扰动,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信号线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其中第一方向X与显示像素阵列的列方向平行,第二方向Y与显示像素阵列的行方向平行,一条数据信号线2与位于同一列的像素1连接,在第二方向Y上,数据信号线2按照排列顺序依次编号,如图1所示,由左向右,数据信号线2可依次为第1数据信号线、第2数据信号线、第3数据信号线、…、第N-1数据信号线、第N数据信号线,其中N为数据信号线2的总数。具体地,第2n-1数据信号线为第一数据信号线,第2n数据信号线为第二数据信号线,即编号为奇数的数据信号线2为第一数据信号线21,编号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2为第二数据信号线22,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基于上述的数据信号线的排列方式,编号为奇数的数据信号线2分别经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与第一信号线51连接,编号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2分别经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与第二信号线52连接,第2n-1数据信号线2经第三控制单元43的一个开关SW与第2n数据信号线2连接,即一条编号为奇数的数据信号线2通过第三控制单元43的一个开关SW与编号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其中,该偶数比该奇数大且与该奇数相邻,例如,第3数据信号线经第三控制单元的一个开关与第4数据信号线连接。基于数据信号线的上述设置方式,该显示面板可采用逐列翻转的方式显示,采用逐列翻转的方式可以减小相邻两列之间的水平串扰,提高显示效果。

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在显示面板上的位置设置可参考图1和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位于数据信号线的一端,第三控制单元位于数据信号线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单元41和第二控制单元42位于数据信号线2的下端,即,数据信号线2靠近控制电路7的一端,第三控制单元43位于数据信号线2的上端,即,数据信号线2远离控制电路7的一端。

在另一种可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均位于数据信号线的同一端,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单元41、第二控制单元42和第三控制单元43均位于数据信号线2的下端,即,数据信号线2靠近控制电路7的一端,在此设计中,第一控制信号线61、第二控制信号线62和第三控制信号线63与控制电路7之间的距离均较小,有利于控制信号线中的信号的快速传输,减小帧后调整阶段的操作时间。可选地,第一控制单元41、第二控制单元42和第三控制单元43均位于数据信号线2的上端,即,数据信号线2远离控制电路7的一端,由于显示面板中的多条信号走线均需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为其提供工作信号,因此,越靠近控制电路的位置,信号线走线的条数越多,其排布越复杂,因此,将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设置于数据信号线远离控制电路的一端,减小控制单元的排布设计难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中,控制单元可复用显示面板中的原有结构。为了节省制作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尽早发现具有显示缺陷的产品,通常,在将控制电路设置于显示面板之前,会对初级产品进行显示测试,因此,显示面板通常包括测试电路。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条短接测试线81、至少两条测试控制信号线82和至少两个测试控制单元83,测试控制单元83包括多个开关SW,开关包括第一端E1、第二端E2和控制端CE,开关SW的第一端E1与一条数据信号线2连接,开关的第二端E2与一条短接测试线81连接,开关SW的控制端CE与一条测试控制信号线82连接,短接测试线81和测试控制信号线82均与测试焊盘84连接。其中,第一控制单元41和第二控制单元42分别复用测试控制单元83,第一信号线51和第二信号线52分别复用短接测试线81,第一控制信号线61和第二控制信号线62分别复用测试控制信号线82。

在对初级产品进行显示测试时,外部电路向测试控制信号线输出测试控制信号,向短接测试线输出测试数据信号,测试控制单元的开关在测试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测试数据信号传输至数据信号线,由于在测试电路中,将多条数据信号线经测试控制单元后短接至一条短接测试线上,因此,大幅度减小了外部电路需提供的信号的数量。在完成显示测试后,测试电路部分不再参与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分别复用测试控制单元,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分别复用短接测试线,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分别复用测试控制信号线。另外,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均连接至控制电路,即通过控制电路为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提供对应的信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复用显示面板中的原有电路结构,有效提供了显示面板的版图利用率,并且不需要额外设置电路,减少了显示面板的排版设计难度。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3,第一信号线51经第一开关SW1接地,且第一开关SW1的第一端E1与第一信号线51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二端E2接地设置,第一开关SW1的控制端CE与控制电路7、测试焊盘84均连接;第二信号线52经第二开关SW2接地,且第二开关SW2的第一端E1与第二信号线52连接,第二开关SW2的第二端E2接地设置,第二开关SW2的控制端CE与控制电路7、测试焊盘84均连接。采用本设计,在对初级产品进行显示测试时,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分别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处于关断状态,从而避免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的接地设置对短接测试信号线中的信号产生影响,另外,在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非工作阶段,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均处于关断状态,此时,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浮接,由此可以避免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对周围电路产生影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可沿虚线L,将测试焊盘所在的部分去除,从而,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具体地,第一开关为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中的一种,第二开关为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中的另一种。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的同一输出信号端连接。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以第一开关SW1为N型晶体管、第二开关SW2为P型晶体管为例,第一开关SW1的控制端CE与第二开关SW2的控制端CE通过同一走线连接至控制电路7的同一输出信号端,当该输出信号端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SW1导通,第二开关SW2为关断状态;当该输出信号端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开关SW2导通,第一开关SW1为关断状态,通过控制电路7的同一输出信号端可以分别控制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的导通与关断状态。采用本设计,减少了信号走线的数量,同时也减少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端的数量,简化了电路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和第三控制单元的开关均为薄膜晶体管,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开关的控制端为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阵列基板的制作中,该薄膜晶体管可以与显示像素阵列对应的薄膜晶体管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形成,不用额外增加工艺制程,易于实现。

具体地,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为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中的一种,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为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中的另一种,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连接至控制电路的同一输出信号端。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以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以N型晶体管,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以P型晶体管为例,当第一控制信号线传输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导通,当第二控制信号线传输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导通,第一控制信号线61和第二控制信号线62可连接至控制电路7的同一输出信号端,控制电路7通过该输出信号端分别为第一控制信号线61和第二控制信号线62提供控制信号,减少了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端的数量。

可选地,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的设置方式可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线和第二控制信号线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在一种设置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控制信号线61与第二控制信号线62为同一条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和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位于不同行。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控制信号线61与第二控制信号线62为同一条控制信号线,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和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位于同一行。通过控制信号线中传输的不同的控制信号对应使得第一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或者使得第二控制单元的开关导通。减少了信号走线的数量,简化了电路的版图设计。

基于上述实施例,显示面板的数据信号线经连接走线与控制电路连接。在帧显示阶段,控制电路向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实现画面显示。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示意图,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32包括级联设置的N级移位寄存器321,其中,N表示移位寄存器的数量,每级移位寄存器321对应一扫描信号线31,移位寄存器321用于向扫描信号线31输出扫描信号,相邻两级移位寄存器321之间具有一连接走线322,用于传输触发信号,具体地,其中一级移位寄存器321通过连接走线322输出的信号作为下一级移位寄存器321的触发信号。第N级移位寄存器321可以通过连接走线322与控制电路7连接,该第N级移位寄存器通过连接走线322向控制电路7输出触发信号,控制电路7可根据该触发信号向第一控制信号线或第二控制信号线输出控制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显示面板。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帧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号线中的信号时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该驱动方法中,一帧T包括帧前充电阶段T1、帧显示阶段T2和帧后调整阶段T3,其中,帧后调整阶段T3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1、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2和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3。

在图10中,作为示例,以高电平作为使能信号,其中,S61表示第一控制信号线61中传输的信号,S62表示第二控制信号线62中传输的信号,S63表示第三控制信号线63中传输的信号。结合图1和图10,在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1,控制电路7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61传输使能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处于导通状态,使得第一信号线51上的地电位传输至第一数据信号线21,即,通过地线释放第一数据信号线上的多余电能,控制电路7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线62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处于截止状态,控制电路7通过第三控制信号线63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三控制单元43的开关SW,第三控制单元43的开关SW处于截止状态。

在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2,控制电路7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61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处于截止状态,控制电路7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线62传输使能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处于导通状态,使得第二信号线52上的地电位传输至第二数据信号线22,即,通过地线释放第二数据信号线上的多余电能,控制电路7通过第三控制信号线63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三控制单元43的开关SW,第三控制单元43的开关SW处于截止状态。

在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3,控制电路7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61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第一控制单元41的开关SW处于截止状态,控制电路7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线62传输非使能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第二控制单元42的开关SW处于截止状态,控制电路7通过第三控制信号线63传输使能信号至第三控制单元43的开关SW,第三控制单元43的开关SW处于导通状态,与第三控制单元43的同一开关SW相连的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与第二数据信号线22具有相同电位。

其中,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3位于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1和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2之间。图10中示出了一种可实施方式,即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1位于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3之前,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2位于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3之后,在另一种可实施方式中,在帧后调整阶段,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可以位于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之前,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可以位于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之后,即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依次进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驱动方法中,在帧显示阶段之前设置帧前充电阶段,可以为数据信号线施加预设电位,为帧显示阶段作准备;在帧显示阶段之后设置帧后调整阶段,可以在下一帧的帧前充电阶段之前,对数据信号线中的电位进行调整,为下一帧的帧前充电阶段作准备,在帧后调整阶段中,通过将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设置于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与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之间,可以在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中的一种达到地电位之后,利用其与另一种数据信号线之间的电位不同,即通过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对原先具有地电位的数据信号线进行预充电,有利于减小数据信号线上的电能损失,同时,相比于帧后显示阶段只具有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和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中的一种的情况,本设计通过预充电的过程,减小了在下一帧的帧前充电阶段中控制电路的驱动功耗。另外,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和第三阶段导通阶段均可使数据信号线上的电位向下一帧中的帧前充电阶段中数据信号线上需施加的预设电位靠近,因此,可以减小数据信号线上的信号变化跨度,从而减小数据信号线上的信号变化对公共电极造成的扰动,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具体地,在帧前充电阶段,向数据信号线施加目标电位,其中,在同一帧中,向第一数据信号线上施加的目标电位与向第二数据信号线上施加的目标电位具有相反的极性,在相邻帧中,同一数据信号线上施加的目标电位具有相反的极性。在帧显示阶段,向数据信号线传输数据信号,可以通过栅极驱动电路逐行向扫描信号线传输扫描信号,控制数据信号线中的数据信号逐行传输至像素中。在帧前充电阶段,向数据信号线施加目标电位,用于为帧显示阶段作准备,使得在帧显示阶段向数据信号线输入数据信号时,减小数据信号输入过程中数据信号线上对应的充电时间,利于数据信号的快速输入。例如,在同一帧中,向第一数据信号线上施加目标电位5V,向第二数据信号线上施加目标电位-5V,第一数据信号线上被施加的目标电位与第二数据信号线上被施加的目标电位具有相反的极性,在帧显示阶段,可以向第一数据信号线输入位于0V-5V范围内的数据信号,可以向第二数据信号线输入位于-5V-0V范围内的数据信号,从而减小数据信号输入过程中数据信号线上对应的充电时间。在列翻转方式中,在相邻帧中,同一数据信号线上施加的目标电位具有相反的极性。例如,在一帧中,第一数据信号线上被施加的目标电位为5V,第二数据信号线上被施加的目标电位为-5V,在下一帧中,第一数据信号线上被施加的目标电位为-5V,第二数据信号线上被施加的目标电位为5V,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向像素电极只传输一种极性的电压信号线,液晶分子长期向同一方向偏转而可能导致的液晶分子极化、失去旋转特性的情况发生。

为便于理解,通过图11所示的实例进行说明,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信号线的信号时序示意图,在图11中,S21表示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上的信号,S22表示第二数据信号线22上的信号。在本实例中,显示面板采用列翻转方式进行显示,且在帧显示阶段之后、帧后调整阶段之前,以数据信号线中电位仍与该帧显示阶段之前为其施加的目标电位相同为例。结合图1和图11,在一帧T中,在帧前充电阶段T1,向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上施加目标电位5V,向第二数据信号线上施加目标电位-5V。在帧显示阶段T2,向数据信号线2输入相应的数据信号,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对应的画面,可以向第一数据信号线21输入位于0V-5V范围内的数据信号,可以向第二数据信号线22输入位于-5V-0V范围内的数据信号。在帧后调整阶段T3的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1,第一数据信号线21接地,释放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中的电能,使得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上的电位由5V(例如在帧显示阶段T2之后、帧后调整阶段T3之前,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上的电位仍与之前为其施加的目标电位5V相同)变为0V(地电位),向下一帧中第一数据信号线中的目标电位靠近,第二数据信号线上的电位仍为-5V(例如在帧显示阶段T2之后、帧后调整阶段T3之前,第二数据信号线22上的电位仍与之前为其施加的目标电位-5V相同);在帧后调整阶段T3的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3,与第三控制单元43的同一开关SW相连的一条第一数据信号线21和一条第二数据信号线22之间通过电荷中和过程达到同一电位,使第一数据信号线21和第二数据信号线22上的电位分别向其下一帧中的目标电位靠近,由于在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1,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上的电位为0V,第二数据信号线22上的电位为-5V,因此,在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3,第一数据信号线21和第二数据信号线22上的电位均为-2.5V。在帧后调整阶段T3的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2,第二数据信号线22接地,第二数据信号线22上电位变为0V,释放第二数据信号线22上的电能,使其进一步向其下一帧的目标电位靠近,此时,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上的电位仍然为-2.5V。在下一帧T的帧前充电阶段T1,向第一数据信号线21施加目标电位-5V,向第二数据信号线22施加目标电位5V,在此过程中,第一数据信号线21上的电位由-2.5V下降至-5V,第二数据信号线22上的电位由0V上升至5V,相比于第一数据信号线上的电位直接由5V下降至-5V,第二数据信号线上的电位直接由-5V上升至5V的情况来说,极大地降低了控制电路的驱动功耗,即使对于第一数据信号线上的电位由0V下降至-5V,第二数据信号线上的电位直接由0V上升至5V的情况来说,本设计也有效降低了控制电路的驱动功耗。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将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设置于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和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之间,利用具有不同电位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之间的电荷中和作用,对数据信号线进行预充电,有效利用了数据信号线中的电能,减小了数据信号线中的电能损失。另外通过设置帧后调整阶段T3的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1、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2和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t3,使得数据信号线上的电位逐步变化,减小了数据信号线上的信号变化跨度,从而减小数据信号线上的信号变化对公共电极造成的扰动,改善显示画面闪烁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例以在帧显示阶段之后、帧后调整阶段之前,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上的电位均仍与之前为其施加的目标电位相同为例来进行说明。当在帧显示阶段之后、帧后调整阶段之前,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上的电位为在帧显示阶段为其输入的数据信号时,本设计仍然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目标电位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目标电位和第二目标电位,地电位位于第一目标电位和第二目标电位之间。例如,第一目标电位为5V,第二目标电位为-5V,地电位为0V。如此设计,地电位可以作为中间过渡电位,通过第三控制单元导通阶段的实施,使得数据信号线中的电位进一步向下一帧中的目标电位靠近,从而降低了控制电路的驱动功耗。

具体地,当第一控制信号线经第一开关接地,且第二控制信号线经第二开关接地时,在帧后调整阶段的第一控制单元导通阶段,控制电路向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输出使能信号,第一开关导通,使得第一信号线具有地电位,在帧后调整阶段的第二控制单元导通阶段,控制电路向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输出使能信号,第二开关导通,使得第二信号线具有地电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体地,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装置、电视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示例性地,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图12所示的手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