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4114发布日期:2019-12-06 20:3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所公开的内容涉及折叠式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具有能够折叠的显示器的电子装置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连接且可顺畅地设置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旋转角度的折叠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行标记,在此部分(section)中所说明的内容并不代表为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虽包含于此部分(section)中的内容也并不认定为现有技术。

以便携式终端为代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产业上的需求日益增加,由此,具有符合需求者的要求的各种形态及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逐渐亮相。

如手机那样的一般的便携式终端具有能够显示影像、图像等的画像部,还推出了附加有通过这种画像部来观看电视、利用有线/无线网络而在视觉上获取各种信息的功能的便携式终端。

而且,便携式终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功能特征而以多种形态研发,以翻盖型、滑盖型、条(bar)形等多种方式发展。

其中,翻盖型终端是指,为了扩大可使用面积,将2个本体铰接而展开的终端,并且基于结构特征的优秀性而持续发展。

尤其是,最近,随着薄膜型液晶技术的研发及其他部件的小型化,整体上大部分的便携式终端呈超薄化的趋势,并且其需求日益增加。

但是,以往的便携终端的外形是基于更加适合于执行通话、短信发送等通讯功能而发展,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服务等方面存在有较不便的缺点,例如,一般的便携终端的显示装置以纵向长长地设置,因此,观看数字多媒体广播、视频文件等时较不便。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韩国授权专利第10-0909713号作为本申请人的授权专利,公开了“便携终端用铰链装置”,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问题,上述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公开了最终谋求装置的整体结构上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使便携终端的盖体沿着上下方向以标准打开角度及360度旋转的便携终端用铰链装置。

根据这种韩国授权专利第10-0909713号,虽然具有能够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而且能够满足期望以较宽的范围利用终端的显示部的消费者的需求等优点,但还存在有改善的余地,而且有必要研发新形态的铰链装置及使用该铰链装置的电子装置。

例如,为了满足即使是在小尺寸的电子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大画面的消费者的喜好,有必要提供如下形态的电子装置:即,在铰链转动的2个本体均形成液晶画面,并且在展开电子装置的情况下,2个液晶画面相结合而形成1个大画面的电子装置,而且有必要研发适合于这种形态的铰链装置。

另一方面,这种折叠式显示器的画像部不会像纸那样折叠,从而只能残留有规定半径的弧形弯曲部,因此,当将这种弧形弯曲部最小化而折叠时,有必要抑制2个本体被撑开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10-2011-004736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所公开的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折叠式显示器:在折叠时,能够使多个本体相互紧贴而使体积最小化,并且对柔性显示器的以弧形折叠的部位和相邻的2个部位进行加压而以最小限度的半径折叠,以使柔性显示器所折叠的部位的曲率最小化并使多个本体不相分开;在展开时,对柔性显示器的以弧形折叠的部位和相邻的2个部位施加加压力而能够使其平平地展开,据此在折叠多个本体时不被撑开,而且在展开时也能够使柔性显示器维持平平的状态。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实施例的目的是可通过如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来实现,上述折叠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由相同形状的板状形成,并对称排列;画像部,附着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以及铰链装置,以使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连接的方式相结合,并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放置于同一平面上的展开的状态和相互重叠的折叠状态范围内转动,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包括:铰链罩,连接于铰链装置而旋转驱动,并两侧面形成有轨道槽;外部罩,两侧面分别形成有插入至铰链罩的轨道槽而提供铰链罩的移动区间的引导轨,并与铰链装置连动;以及支撑板,连接于铰链装置,且与上述外部罩折叠的结合,并附着有画像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除了铰链装置的折叠、展开2种动作之外,以形成锐角或钝角的方式自由地调节倾斜的角度,并且能够暂时维持所调节的角度而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根据实施例,在折叠第一本体、第二本体时能够相互紧贴而使体积最小化的,并且对柔性显示器的以弧形折叠的部位和相邻的2个部位进行加压而以最小限度的半径折叠,以使柔性显示器示所折叠的部位的曲率最小化并使多个本体不相分开,在展开时,对柔性显示器的以弧形折叠的部位相连的2个部位的施加加压力能够使其平平地展开,据此在折叠多个本体时不被撑开,而且在展开时也能够使柔性显示器维持平平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弯曲连接部及连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示出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连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从其他方向观察上述图4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示出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铰链装置的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示出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放大了与上述图6的展开状态有关的“铰链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上述图6中的“凸轮连接部”的主视图。

图10为示出上述图6中的“凸轮连接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1为与实施例的折叠式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有关的立体图。

图12为放大了与上述图8的折叠状态有关的“铰链装置”的剖视图。

图13为示出上述图10中的“凸轮连接部”的放大主视图。

图14为示出上述图10中的“凸轮连接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5为示出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铰链装置”中对连接部件500a、500b的移动进行比较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底座部;4:凸轮连接部;21:第一轴;22:第二轴;41:第一凸轮齿轮;

42:第二凸轮齿轮;43:连接齿轮;45:第四凸轮;46:第一弹簧;47:第二弹簧;

100:第一本体;110:外部罩;120:支撑板;122:引导盖;124:曲面部;

114:收容槽;118:曲面部;130:铰链罩;132:轨道槽;200:第二本体;

800:画像部;330、430:导轨;500a、500b:连接部件;520a、520b: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述内容中所要说明的实施例以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范畴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及便利性而图中示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形状有所夸张,考虑到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而特别定义的术语可根据使用人员、操作人员的意图或惯例而有所不同,对于这种术语需通过说明书全文内容来定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由相同形状的板状形成,并对称排列;以及铰链装置h,以使上述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200相连接的方式结合,并使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在放置于同一平面上的展开的状态和相互重叠的折叠状态范围内转动。

本发明的便携式物品的形态为如笔记本电脑、电子词典、掌上电脑(pda)等,还可为如手机那样的一般的便携式终端(terminal)。

第一本体100及第二本体200是作为构成折叠式显示装置a的本体的部分,并以相互转动的方式形成。

第一本体100形成有由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等形成而用于显示视觉性的影像等的画像部800,上述第二本体200可形成有输入信息的键区(keypad)。

或者,第一本体100及第二本体200的整体上形成有画像部800。在此情况下,画像部800由可折叠的折叠式材质形成。

画像部800附着于第一本体100及第二本体200而能够折叠或展开,在折叠时,能够形成弯曲的弧形部820。

第一本体100或第二本体200包括:铰链罩130,连接于铰链装置h而旋转驱动,并且两侧面形成有轨道槽132;外部罩110,两侧面形成有插入至铰链罩130的轨道槽132而提供铰链罩130的移动区间的引导轨112,并与铰链装置h连动;以及支撑板120,连接于铰链装置h,且与上述外部罩110重叠地结合,并附着有画像部800。

支撑板120的一侧突出形成有能够覆盖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的引导盖122,引导盖122的上表面形成有弧形的曲面部124(参照图1)。

曲面部124是在折叠时为了收容画像部800的弯曲的弧形部820的曲率而形成。

即,即使画像部800弯曲也会形成具有规定曲率的弧形部820,因此,为了提供可收容这种弧形部820的空间而在引导盖122形成曲面部124,据此防止破损。

后述的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的两侧壁分别形成有能够收容上述画像部800的弯曲的弧形部820的弧形槽350、450(参照图6及图13)。

外部罩110的一侧形成有能够收容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的收容槽114,一侧的上部面以与上述内容相同的理由形成有弧形的曲面部118。

收容槽114的两侧形成有能够与后述的连接部件500a、500b结合的放置槽116。

铰链装置h包括:底座部2,以与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宽度相对应的长度形成,并以对称的方式形成有第一轴21、第二轴22;凸轮连接部4,形成于第一轴21、第二轴22的端部的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相连接而以使第一轴21、第二轴22同时旋转的方式传递旋转力;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一侧形成有分别结合于底座部2的第一轴21、第二轴22的结合部310、410,并由板材320、420构成,该板材320、420连接于上述结合部310、410且具有规定面积,而且两侧形成有倾斜的导轨330、430;连接部件500a、500b,分别安装于支撑板120,并且在侧面倾斜地形成有缝隙520a、520b而使缝隙520a、520b与上述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的导轨330、430相结合;以及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结合于第一轴21、第二轴22的端部而分别旋转,并且侧面形成有轨道槽132。

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外部罩110在两侧面形成插入结合于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的轨道槽132的引导轨112,从而提供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的移动区间。

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结合于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从而在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旋转驱动时,也让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旋转驱动的同时执行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长度变动。

关于上述的长度变动,参照图7至图9,在展开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时,沿着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引导轨112向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的内侧插入。

相反,参照图11至图13,若折叠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随着画像部800的中间圆润地弯曲而形成弧形部820,从而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从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脱离出来。

因此,在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引导轨112的高度差部115与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的末端133之间形成隔开距离t(参照图7及图12)。

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的两侧壁分别形成有能够收容上述画像部800的弯曲的弧形部820的弧形槽350、450。

连接部件500a、500b形成有接触于画像部800的弧形部820的一侧的弯曲部590a、590b。优选地,连接部件500a、500b的弯曲部590a、590b以与引导盖122的曲面部124相同的曲率形成。

因此,如图12及图13所示,若折叠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画像部800的中间则圆润地弯曲而形成弧形部820,连接部件500a、500b的弯曲部590a、590b和引导盖122的曲面部124对与弧形部820相邻的部位进行加压而除了弧形部820之外的画像部800可呈折叠状态,从而可使弧形部820的曲率最小化,除此之外的部分紧贴而使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成为未被撑开而折叠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一轴21和第二轴22需同时朝向相反方向旋转,并且这种旋转力传递是通过凸轮连接部4来发挥。

如图4及图5所示,凸轮连接部4包括: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分别与第一轴21、第二轴22相结合,在外周缘形成有齿轮410,并且一侧形成有凹部和凸部422;连接齿轮43,与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的齿轮410相结合而传递旋转力;第三凸轮45,分别与第一轴21、第二轴22相结合,并形成有与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的凹部和凸部相对应的凹部和凸部450;第一弹簧46、第二弹簧47,分别与第一轴21、第二轴22相结合,并且弹性支撑于第三凸轮45和底座部2的台阶部29;以及帽部(cap)28,以能够收容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连接齿轮43、第三凸轮45、第一弹簧46、第二弹簧47的方式相结合。

第一轴21、第二轴22插入于形成在底座部2的台阶部29的通孔292而结合。

因此,若第一轴21、第二轴22中的一个旋转,则与其相连接的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中的一个旋转。

例如,若第一凸轮齿轮41旋转,在连接齿轮43的动力传递的作用下第二凸轮齿轮42也进行旋转,第一凸轮齿轮41和第二凸轮齿轮42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此过程中,若第一凸轮齿轮41及第二凸轮齿轮42旋转,则各自的凸部422推第三凸轮45的凸部的作用以约90度的间隔执行。

第一凸轮齿轮41及第二凸轮齿轮42的凸部以180度的间隔形成在两侧并对称。

这是因为第三凸轮45中的4个凸部450以90度的间隔形成有4个。

当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的凸部422推第三凸轮45的凸部450时,第一弹簧46、第二弹簧47会收缩,若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的凸部422插入至第三凸轮45的凹部,第一弹簧46、第二弹簧47则膨胀的同时发挥固定力。

因此,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可分步执行以30度的间隔展开或折叠的动作。

当然,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旋转角度能够以更多种多样的方式设置。即,可通过增减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的凹凸及第三凸轮45的凹凸的数量来设置角度。

以下,对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7至图9所示,若将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向两侧展开,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以相反的方式旋转而几乎呈水平状态,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向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的内侧移动而与引导轨112的末端抵接并停止,与此同时成为水平展开状态。

此时,参照图8,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的每个导轨330、430沿着两侧连接部件500a、500b的缝隙520a、520b移动而处于到达图中的上部位置的状态,从而使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成为展开的状态。

通过两侧连接部件500a、500b的缝隙520a、520b的倾斜角度来连接部件500a、500b的移动沿着向上倾斜的方向(以图8为基准)移动,因此,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向外部(以图8为基准的上部方向)突出的同时旋转,从而使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高度差部115与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的末端133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11至图13所示,若折叠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close),导轨330、430沿着轨道槽132进行相反移动(与上述展开的动作(open)相反的方向)。

因此,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引导轨112的高度差部115与第一铰链罩、第二铰链罩130的末端133以规定距离t隔开(参照图12)。

如上所述,在折叠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的情况下,画像部800被弯曲,并在中央形成弧形部820(参照图13),弯曲的弧形部820能够收容于形成在第一引导部300、第二引导部400的两侧壁的弧形槽350、450。

与此同时,连接部件500a、500b的弯曲部590a、590b和引导盖122的曲面部124对与画像部800的弧形部820相邻的部位进行加压,据此使除了弧形部820之外的画像部800成为重叠而折叠的状态,从而使弧形部820的曲率最小化,并且使除此之外的部分紧贴,从而使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维持未被撑开而折叠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可通过凸轮连接部4来设置成45度、135度、225度、315度等各种角度。

若第一本体100或第二本体200中的一个旋转,则与其相连接的第一轴21、第二轴22中的一个旋转,并且与其连动而使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中的一个旋转。

例如,若第一凸轮齿轮41旋转,则在连接齿轮43的动力传递作用下第二凸轮齿轮42也会进行旋转,并且第一凸轮齿轮41和第二凸轮齿轮42以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此过程中,若第一凸轮齿轮41及第二凸轮齿轮42旋转,各自的凸部422推第三凸轮45的凸部的作用以约90度的间隔执行。

第一凸轮齿轮41及第二凸轮齿轮42的凸部以180度的间隔形成在两侧并对称。

这是因为第三凸轮45的4个凸部450以90度的间隔形成有4个。

当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的凸部422推第三凸轮45的凸部450时,第一弹簧46、第二弹簧47会收缩,若第一凸轮齿轮41、第二凸轮齿轮42的凸部422插入至第三凸轮45的凹部,第一弹簧46、第二弹簧47则膨胀的同时发挥固定力。

因此,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可分步执行以30度的间隔展开或折叠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上述折叠动作之后进行展开的动作时,虽然存在有画像部800的弧形部820不能够立即完全展开而残留有弯曲的残像的担忧,但是,在本发明中,连接部件500a、500b的弯曲部590a、590b对画像部800起到推挤作用,从而不会残留弯曲的残像。

本发明即使与优选实施例关联来进行了说明,只要是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认知到在不超过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执行各种修改及变形,这种变更及修改均属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范围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