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7881发布日期:2019-01-08 20:0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册装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到成册的本子,但是在使用这些本子时经常会出现脱胶松散开的现象,此原因是由于装订时沾附的胶水与纸张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因而造成了装订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在装订时先对纸张进行打孔,并向孔内灌注胶水以增加胶水与纸张之间的沾附面积,进而增加纸张装订效果的一种装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装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装订装置,所述装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下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下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上,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内设置有第一开口腔,所述第一开口腔的下端设置有尖锐处,所述第三滑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空腔内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四滑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挡板,其中,所述第三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且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可供所述挡板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滑块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内滑动且位于所述第三滑块的上侧的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且向左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右侧端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内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六滑块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空腔、第四空腔相连通的进纸腔,所述进纸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所述进纸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八滑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九滑块,所述第九滑块的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七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九滑块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第七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八空腔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与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线孔,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线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内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左侧内壁上上下对称且可转动的设置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开腔的右端开口外并设置有倒钩,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相对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一开腔内且位于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杆一侧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右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左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左侧端面外,其中,所述第七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九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的上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凹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充气腔,所述第一充气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活塞泵,所述活塞泵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一推杆,所述活塞泵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充气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所述第一充气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且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凝胶腔,其中,所述第二进气孔的左端向左延伸并与所述凝胶腔相连通,所述凝胶腔的右侧内壁与所述第六空腔的左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导流孔,所述凝胶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推板,当空气经过所述第二进气孔进入到所述第一推板上侧的所述凝胶腔内时,所述第一推板上侧的所述凝胶腔内的空气压强较大,进而可通过所述第一推板将凝胶挤压入所述第二导流孔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的上端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可保障外界的空气单向进入到所述第一进气孔内,所述第二进气孔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可使得所述第一进气孔内的空气单向进入到所述第二进气孔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滑块的右端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可与第三滑块相配合的第三通孔,当所述第三滑块下降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时,可将放置于所述进纸腔上的纸张冲压出与所述第三通孔形状相同的贯穿孔。

本方法的具体步骤:当装订工作时,使用人员将纸张放置于第八滑块上,此时使用人员向左拉动第一连杆,进而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一转动杆翻转,进而使得设置于第一转动杆上的倒钩脱离与第九滑块左侧内壁的抵接,此时使用人员向右侧推动第八滑块,进而带动放置于第八滑块上的纸张向右侧移动,当第八滑块在进纸腔内最大限度右移时,第一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一丝杠带动第一滑块下降,在此过程中,第一滑块带动第二滑块逐渐下降,进而逐渐松开第一拉线,此时第二滑动块受到第三弹簧弹力的作用逐渐向右侧移动,并在第一滑块最大限度下降时第二滑动块的右侧端面再次与第九滑块的左侧端面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通过第四滑块带动第三滑块逐渐下降并逐渐穿过第三通孔,并在穿过第三通孔时对放置于第八滑块上的纸张进行打孔,当第三滑块的下端面与第四空腔的下侧内壁相抵接时,第一滑块带动第五滑块及第六滑块逐渐下降,再次过程中,第一弹簧逐渐被压缩,同时在第六滑块下降至下端面与纸张的上端面相抵时第六滑块停止下降并且第六滑块与第二导流孔连通或者部分连通,此时凝胶腔内的凝胶通过第二导流孔及第一导流孔进入到第三滑块上侧、挡板左侧,第五滑块下侧,第四空腔的前后侧内壁及第六滑块右侧内的空间内,此时第一滑块继续下降并逐渐拉伸第二弹簧,此时第五滑块向下向下加压并通过各端面及内壁之间的相互挤压将凝胶挤压入所打孔内进而加大装订效果,当结束装订时,第一电机反转,此时可通过带动第一滑块上升而带动本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通过第二滑块拉动第一拉线进而拉动第二滑动块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锁定于第一滑动块上的第九滑块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八滑块及放置于第八滑块上的纸张向左侧移动,而当第八滑块的右侧端面移动至第四空腔左侧内壁左侧时,第一弹簧弹性释放完毕并回复到初始状态,此时第四滑块的下侧端面再次与第三空腔的下侧内壁相抵,此时第一滑块可带动第三滑块逐渐上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可自动的完成纸张的装订工作,在装订的过程中,本装置可对装订纸张进行定量,同时在装订完成时,本装置可将装订完成的册子送出进而再进行下一次的装订工作,使用本装置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在使用时无需人员介入,节省了大量的劳动成本,值得推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装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装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装订装置,所述装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第一空腔21,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下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丝杠22,所述第一丝杠22的下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下侧内壁上,所述第一空腔2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杠22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25,所述第一空腔21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23,所述第一滑块25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23内的第二滑块31,所述第二滑块31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24,所述第一滑块25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三空腔27,所述第一空腔21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44,所述第四空腔4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38,所述第三滑块38内设置有第一开口腔39,所述第一开口腔39的下端设置有尖锐处,所述第三滑块59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三空腔27内第四滑块26,所述第四滑块26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三空腔27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8,所述第四滑块26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挡板29,其中,所述第三空腔27上侧内壁内相连通且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可供所述挡板29通过的第一通孔61,所述第一滑块25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44内滑动且位于所述第三滑块38的上侧的第五滑块59,所述第五滑块59内设置有开口向上且向左的第五空腔64,所述第五空腔64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2,所述第四空腔44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41,所述第六空腔4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六滑块35,所述第六滑块35右侧端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64内的第七滑块65,所述第七滑块65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2的上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3,所述第六滑块35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一导流孔36,所述第一空腔21的左侧内壁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空腔41、第四空腔44相连通的进纸腔45,所述进纸腔4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46,所述进纸腔45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74,所述第八滑块46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74内的第九滑块49,所述第九滑块49的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七空腔7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77,所述第一滑动块77与所述第九滑块49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第七空腔74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51,所述第一滑动块77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51内的第二滑动块40,所述第二滑动块40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八空腔51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52,所述第二空腔23的下侧内壁与所述第八空腔51的左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线孔33,所述第一拉线24的下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线孔33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块40的左侧端面上。

有益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77内的第一开腔78,所述第一开腔78的左侧内壁上上下对称且可转动的设置第一转动杆79,所述第一转动杆79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开腔78的右端开口外并设置有倒钩,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杆79的相对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82,所述第一开腔78内且位于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杆79的相对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76,所述第一连杆76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79靠近所述第一连杆76一侧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81,其中,所述第二连杆81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杆7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79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杆81靠近所述第一连杆7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76的右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杆76的左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滑动块77的左侧端面外,其中,所述第七空腔74的左侧内壁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一连杆76通过的第二通孔75,所述第九滑块49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滑腔48,所述第一滑腔48的上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凹槽47。

有益地,所述第四空腔44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充气腔67,所述第一充气腔6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活塞泵69,所述活塞泵69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44内的第一推杆66,所述活塞泵69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充气腔67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68,所述第一充气腔67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且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一进气孔73,所述第一进气孔73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进气孔55,所述第四空腔44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凝胶腔53,其中,所述第二进气孔55的左端向左延伸并与所述凝胶腔53相连通,所述凝胶腔53的右侧内壁与所述第六空腔41的左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导流孔37,所述凝胶腔5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推板54,当空气经过所述第二进气孔55进入到所述第一推板54上侧的所述凝胶腔53内时,所述第一推板54上侧的所述凝胶腔53内的空气压强较大,进而可通过所述第一推板54将凝胶挤压入所述第二导流孔37内。

有益地,所述第一进气孔73的的上端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单向阀72,所述第一单向阀72可保障外界的空气单向进入到所述第一进气孔73内,所述第二进气孔55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1,所述第二单向阀71可使得所述第一进气孔73内的空气单向进入到所述第二进气孔55内。

有益地,所述第八滑块46的右端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可与第三滑块38相配合的第三通孔42,当所述第三滑块38下降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42时,可将放置于所述进纸腔45上的纸张冲压出与所述第三通孔42形状相同的贯穿孔。

本方法的具体步骤:当装订工作时,使用人员将纸张放置于第八滑块46上,此时使用人员向左拉动第一连杆76,进而通过第二连杆81带动第一转动杆79翻转,进而使得设置于第一转动杆79上的倒钩脱离与第九滑块49左侧内壁的抵接,此时使用人员向右侧推动第八滑块46,进而带动放置于第八滑块46上的纸张向右侧移动,当第八滑块46在进纸腔45内最大限度右移时,第一电机32启动,进而通过第一丝杠22带动第一滑块25下降,在此过程中,第一滑块25带动第二滑块31逐渐下降,进而逐渐松开第一拉线24,此时第二滑动块40受到第三弹簧52弹力的作用逐渐向右侧移动,并在第一滑块25最大限度下降时第二滑动块40的右侧端面再次与第九滑块49的左侧端面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25通过第四滑块26带动第三滑块38逐渐下降并逐渐穿过第三通孔42,并在穿过第三通孔42时对放置于第八滑块46上的纸张进行打孔,当第三滑块38的下端面与第四空腔44的下侧内壁相抵接时,第一滑块25带动第五滑块59及第六滑块35逐渐下降,再次过程中,第一弹簧28逐渐被压缩,同时在第六滑块35下降至下端面与纸张的上端面相抵时第六滑块35停止下降并且第六滑块35与第二导流孔37连通或者部分连通,此时凝胶腔53内的凝胶通过第二导流孔37及第一导流孔36进入到第三滑块38上侧、挡板29左侧,第五滑块59下侧,第四空腔44的前后侧内壁及第六滑块35右侧内的空间内,此时第一滑块25继续下降并逐渐拉伸第二弹簧63,此时第五滑块59向下向下加压并通过各端面及内壁之间的相互挤压将凝胶挤压入所打孔内进而加大装订效果,当结束装订时,第一电机32反转,此时可通过带动第一滑块25上升而带动本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通过第二滑块31拉动第一拉线24进而拉动第二滑动块40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锁定于第一滑动块77上的第九滑块49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八滑块46及放置于第八滑块46上的纸张向左侧移动,而当第八滑块46的右侧端面移动至第四空腔44左侧内壁左侧时,第一弹簧28弹性释放完毕并回复到初始状态,此时第四滑块26的下侧端面再次与第三空腔27的下侧内壁相抵,此时第一滑块25可带动第三滑块38逐渐上升。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块25的上侧端面与第一空腔21的上侧内壁相抵接,第二滑块31的上侧端面与第二空腔23的上侧内壁相抵接,此时第一滑动块77在第七空腔74内最大限度左移,同时第五滑块59的上侧端面与第四空腔44的上侧内壁相抵接,第六滑块35的上侧端面与第六空腔41的上侧内壁相抵接,此时第一导流孔36与第二导流孔37上下错开,同时第一弹簧28的下端面与进纸腔45的上侧内壁相齐平,第四滑块26的下侧端面与第三空腔27的下侧内壁相抵接,同时第八滑块46在进纸腔45内最大限度左移,此时第九滑块49的左侧端面与第一滑动块77的右侧端面相抵接,第一转动杆79的右端延伸通入第一滑腔48内并通过倒钩抵住第一凹槽47的左侧内壁。

当装订工作时,使用人员将纸张放置于第八滑块46上,此时使用人员向左拉动第一连杆76,进而通过第二连杆81带动第一转动杆79翻转,进而使得设置于第一转动杆79上的倒钩脱离与第九滑块49左侧内壁的抵接,此时使用人员向右侧推动第八滑块46,进而带动放置于第八滑块46上的纸张向右侧移动,当第八滑块46在进纸腔45内最大限度右移时,第一电机32启动,进而通过第一丝杠22带动第一滑块25下降,在此过程中,第一滑块25带动第二滑块31逐渐下降,进而逐渐松开第一拉线24,此时第二滑动块40受到第三弹簧52弹力的作用逐渐向右侧移动,并在第一滑块25最大限度下降时第二滑动块40的右侧端面再次与第九滑块49的左侧端面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25通过第四滑块26带动第三滑块38逐渐下降并逐渐穿过第三通孔42,并在穿过第三通孔42时对放置于第八滑块46上的纸张进行打孔,当第三滑块38的下端面与第四空腔44的下侧内壁相抵接时,第一滑块25带动第五滑块59及第六滑块35逐渐下降,再次过程中,第一弹簧28逐渐被压缩,同时在第六滑块35下降至下端面与纸张的上端面相抵时第六滑块35停止下降并且第六滑块35与第二导流孔37连通或者部分连通,此时凝胶腔53内的凝胶通过第二导流孔37及第一导流孔36进入到第三滑块38上侧、挡板29左侧,第五滑块59下侧,第四空腔44的前后侧内壁及第六滑块35右侧内的空间内,此时第一滑块25继续下降并逐渐拉伸第二弹簧63,此时第五滑块59向下向下加压并通过各端面及内壁之间的相互挤压将凝胶挤压入所打孔内进而加大装订效果,当结束装订时,第一电机32反转,此时可通过带动第一滑块25上升而带动本装置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通过第二滑块31拉动第一拉线24进而拉动第二滑动块40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锁定于第一滑动块77上的第九滑块49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八滑块46及放置于第八滑块46上的纸张向左侧移动,而当第八滑块46的右侧端面移动至第四空腔44左侧内壁左侧时,第一弹簧28弹性释放完毕并回复到初始状态,此时第四滑块26的下侧端面再次与第三空腔27的下侧内壁相抵,此时第一滑块25可带动第三滑块38逐渐上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可自动的完成纸张的装订工作,在装订的过程中,本装置可对装订纸张进行定量,同时在装订完成时,本装置可将装订完成的册子送出进而再进行下一次的装订工作,使用本装置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在使用时无需人员介入,节省了大量的劳动成本,值得推荐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