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角度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3177发布日期:2019-05-03 19:3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角度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确定穿刺角度的器械,具体地说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角度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教学模型进行椎体成形术手术时,术前先应用CT设计好穿刺的三维路径,既在病变椎体的横断位和矢状位用CT图像画出模拟穿刺路径,拟定手术方式。手术中就会涉及穿刺针与人体矢状面及冠状面穿刺角度问题,穿刺时仅仅依据大致估计的角度进行穿刺,会有较大的偏差,需要多次的穿刺多次的纠正方能找到比较准确的穿刺途径,然而这对于教学模型患者来说不但痛苦,而且多次CT扫描增加了辐射剂量,严重损害了教学模型患者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结构布局合理且便于临床医师在进行PKP手术时精确角度穿刺,减少重复穿刺的次数和术中X线透射的次数及手术时间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角度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角度辅助装置,包括压于教学模型上的扇形基座,基座包括彼此垂直设置的x边和y边,以及第一弧形边;x边和y边交汇于定位点;x边的正上方设有以定位点为圆心,x边的长度为半径的第二弧形边;y边的正上方设有以以定位点为圆心,y边的长度为半径的第三弧形边;第二弧形边和第三弧形边分别设有以定位点为圆心的角度刻度;第一弧形边、第二弧形边和第三弧形边之间设有分度装置,分度装置设有第一定位孔;基座设有以定位点为圆心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供穿刺针穿过。

实施例1的分度装置为设于第一弧形边、第二弧形边和第三弧形边之间的球面体,第一定位孔的数目为n个,且按角度刻度正对应设于球面体,n≥18。

实施例2分度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x导轨,转动连接于x导轨位于定位点相反的一端,x导轨的另一端滑动配装于第二弧形边;

y导轨,转动连接于y导轨位于定位点相反的一端,y导轨的另一端滑动配装于第三弧形边;

连接器,滑动配装于x导轨和y导轨上,第一定位孔设于连接器上。

上述的x导轨为与第二弧形边的外轮廓相适配的弧形;y导轨为与第三弧形边的外轮廓相适配的弧形。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内滚动配装有万向旋转球体,万向旋转球体径向贯穿设有供穿刺针插入的第三定位孔。

上述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25mm至1.5mm。

上述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的端面边缘设有倒角。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内设有供穿刺针插入的套管,套管的侧壁转动嵌置有钢珠,钢珠焊设有连于基座的支架。

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覆有固定于基座的刚性片,刚性片的另一面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与刚性片共同设有正对于定位点的第四定位孔。

实施例6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内滚动配装有万向旋转球体,万向旋转球体径向贯穿设有供穿刺针插入的第三定位孔。

上述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25mm至1.5mm。

上述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的端面边缘设有倒角。

实施例7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内设有供穿刺针插入的套管,套管的侧壁转动嵌置有钢珠,钢珠焊设有连于基座的支架。

实施例8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覆有固定于基座的刚性片,刚性片的另一面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与刚性片共同设有正对于定位点的第四定位孔。

一种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角度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将教学模型的胸腰椎CT平扫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形成作为虚拟患者的第一模型;

第二步,软件上构建外径为1.25mm的虚拟穿刺针;

第三步,将虚拟穿刺针置于第一模型,使穿刺针的尖端位于矢状位椎体前缘下1/3处,整个虚拟穿刺针经过椎弓根轴线,虚拟穿刺针与虚拟患者皮肤上的位置即虚拟穿刺针的虚拟最佳穿刺点;

第四步,将与本装置形状一致的STL格式模型导入Mimics软件中形成第二模型,将虚拟第二定位孔对准虚拟最佳穿刺点,然后记录虚拟穿刺针在虚拟分度装置中的位置,作为第一定位孔的位置;

第五步,将本装置按上述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之间的位置关系压放在教学模型上,使第二定位孔对准最佳穿刺点,再调整分度装置上的第一定位孔的位置至虚拟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然后将穿刺针顺次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直至穿刺针的尖端位于矢状位椎体前缘下1/3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角度辅助装置,包括基座、x边、y边、第一弧形边、第二弧形边、三弧形边围成的八分之一球体;第二弧形边和第三弧形边分别设有以定位点为圆心的角度刻度;第一弧形边、第二弧形边和第三弧形边之间设有分度装置,分度装置设有第一定位孔;基座设有以定位点为圆心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供穿刺针穿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Mimics软件中模拟穿刺针扎入角度,来确定虚拟第一定位孔的位置,最终确定实体装置的第一定位孔位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便于临床医师在进行PKP手术时精确角度穿刺,减少重复穿刺的次数和术中X线透射的次数及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分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的俯看图;

图3是图2基座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和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和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和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基座1、x边2、y边3、第一弧形边11、定位点1a、第二定位孔1b、第二弧形边4、第三弧形边5、分度装置6、第一定位孔6a、球面体61、x导轨62a、y导轨62b、连接器62c、万向旋转球体7、第三定位孔7a、套管8、钢珠81、支架82、刚性片9、弹性件91、第四定位孔9a、穿刺针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角度辅助装置,包括压于教学模型上的扇形基座1,基座1包括彼此垂直设置的x边2和y边3,以及第一弧形边11;x边2和y边3交汇于定位点1a;x边2的正上方设有以定位点1a为圆心,x边2的长度为半径的第二弧形边4;y边3的正上方设有以以定位点1a为圆心,y边3的长度为半径的第三弧形边5;第二弧形边4和第三弧形边5分别设有以定位点1a为圆心的角度刻度;第一弧形边11、第二弧形边4和第三弧形边5之间设有分度装置6,分度装置6设有第一定位孔6a;基座1设有以定位点1a为圆心的第二定位孔1b;第一定位孔6a和第二定位孔1b供穿刺针10穿过。穿刺针10穿过第一定位孔6a和第二定位孔1b就能以特定角度刺入患者模型中。x边2和第二弧形边4之间设有支撑条,y边3和第三弧形边5之间也设有支撑条。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罗列如下8个实施例,其中实施例3为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的分度装置6为设于第一弧形边11、第二弧形边4和第三弧形边5之间的球面体61,第一定位孔6a的数目为n个,且按角度刻度正对应设于球面体61,n≥18,如图1、2、3所示。通过参考设于第二弧形边4和第三弧形边5上的角度刻度来确定第一定位孔6a的位置,再将穿刺针10从第一定位孔6a插入。

实施例2,,如图5所示,分度装置6包括如下部件,

x导轨62a,转动连接于x导轨62a位于定位点1a相反的一端,x导轨62a的另一端滑动配装于第二弧形边4;

y导轨62b,转动连接于y导轨62b位于定位点1a相反的一端,y导轨62b的另一端滑动配装于第三弧形边5;

连接器62c,滑动配装于x导轨62a和y导轨62b上,第一定位孔6a设于连接器62c上。

拨动连接器62c,能使x导轨62a和y导轨62b同时滑动,最终使第一定位孔6a落在合适的位置。

上述的x导轨62a为与第二弧形边4的外轮廓相适配的弧形;y导轨62b为与第三弧形边5的外轮廓相适配的弧形。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1b内滚动配装有万向旋转球体7,如图5所示,万向旋转球体7径向贯穿设有供穿刺针10插入的第三定位孔7a。第二定位孔1b做得越小则穿刺针10越不容易倾斜于基座1;要想穿刺针10能倾斜于基座1,则第二定位孔1b要做得足够大,这样第二定位孔1b又无法限位住穿刺针10。第三定位孔7a能做得与穿刺针10的外径一样大小,以弥补第二定位孔1b做得大又无法限位穿刺针10的不足。万向旋转球体7能随着穿刺针10作各角度的转动,而又能使穿刺针10始终穿过定位点1a,从而提高了穿刺角度的精度。

上述的第一定位孔6a和第三定位孔7a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25mm至1.5mm,穿刺针10的外径的半径为1.25mm。

上述的第一定位孔6a和第三定位孔7a的端面边缘设有倒角,以便于穿刺针10的插入。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1b内设有供穿刺针10插入的套管8,如图7所示,套管8的侧壁转动嵌置有钢珠81,钢珠81焊设有连于基座1的支架82。穿刺针10穿过第一定位孔6a和套管8。穿刺针10能从各个角度插入套管8,套管8绕着钢珠81转动,由于钢珠81能做得很小,所以套管8的旋转角度范围大。

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1b覆有固定于基座1的刚性片9,如图8所示,刚性片9的另一面设有弹性件91,弹性件91与刚性片9共同设有正对于定位点1a的第四定位孔9a。穿刺针10能从各个角度插入第四定位孔9a。

实施例6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1b内滚动配装有万向旋转球体7,如图5所示,万向旋转球体7径向贯穿设有供穿刺针10插入的第三定位孔7a。实施例6的万向旋转球体7的结构与实施例3的相同。

上述的第一定位孔6a和第三定位孔7a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25mm至1.5mm。

上述的第一定位孔6a和第三定位孔7a的端面边缘设有倒角。

实施例7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1b内设有供穿刺针10插入的套管8,如图7所示,套管8的侧壁转动嵌置有钢珠81,钢珠81焊设有连于基座1的支架82。穿刺针10穿过第一定位孔6a和套管8。穿刺针10能从各个角度插入套管8,套管8绕着钢珠81转动,由于钢珠81能做得很小,所以套管8的旋转角度范围大。

实施例8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定位孔1b覆有固定于基座1的刚性片9,如图8所示,刚性片9的另一面设有弹性件91,弹性件91与刚性片9共同设有正对于定位点1a的第四定位孔9a。

一种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角度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如图9所示。

第一步,将教学模型的胸腰椎CT平扫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形成作为虚拟患者的第一模型;

第二步,软件上构建外径为1.25mm的虚拟穿刺针10’;

第三步,将虚拟穿刺针10’置于第一模型,使虚拟穿刺针10’的尖端位于矢状位椎体前缘下1/3处,整个虚拟穿刺针10’经过椎弓根轴线,虚拟穿刺针10’与虚拟患者皮肤上的位置即虚拟穿刺针10’的虚拟最佳穿刺点;

第四步,将与本装置形状一致的STL格式模型导入Mimics软件中形成第二模型,将虚拟第二定位孔1b’对准虚拟最佳穿刺点,然后记录虚拟穿刺针10’在虚拟分度装置6’中的位置,作为第一定位孔6a的位置;

第五步,将本装置按上述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之间的位置关系压放在教学模型上,使第二定位孔1b对准最佳穿刺点,再调整分度装置6上的第一定位孔6a的位置至虚拟第一定位孔6a’的位置,然后将穿刺针10顺次插入第一定位孔6a和第二定位孔1b,直至穿刺针10的尖端位于矢状位椎体前缘下1/3处。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