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2309发布日期:2019-03-19 23:3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像素电路中,由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移不同,容易导致整个显示面板画面不均匀,故而需要进行阈值电压补偿。同时,由于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磁滞效应,现有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产品在点亮黑白画面一段时间后切换灰阶画面时,会发现残像,然后一段时间残像现象会消失,即为短期残像,现有技术不能有效改善短期残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有效改善短期残像的同时进行阈值电压补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和储能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在其控制端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该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与该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初始化电路、补偿控制电路、发光控制电路和写入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初始化电路用于在第一栅线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将初始化电压写入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能够导通其第一端与该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

所述发光控制电路用于在第一发光控制线输出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之间的连接,并在第二发光控制线输出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之间的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与第二电压端连接;

所述补偿控制电路用于在第二栅线输出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和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

所述写入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电压写入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并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参考电压写入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

实施时,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还包括复位电路;

所述复位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栅线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初始化电压写入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不发光。

实施时,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晶体管;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化电压线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连接;所述初始化电压线用于提供所述初始化电压。

实施时,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还包括复位电路;

所述复位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栅线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连通。

实施时,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晶体管;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实施时,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储能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为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

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端,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实施时,所述初始化电路包括初始化晶体管;

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初始化电压线连接;所述初始化电压线用于输入初始化电压。

实施时,所述补偿控制电路包括补偿控制晶体管;所述补偿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所述补偿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补偿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实施时,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连接。

实施时,所述写入控制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和电压写入晶体管,其中,

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线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压写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电压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参考电压端连接,所述电压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实施时,所述参考电压端为所述第一电压端或地端。

实施时,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由同一栅极驱动电路提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像素电路,显示周期包括依次设置的初始化阶段、补偿阶段和显示阶段,所述像素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初始化阶段,初始化电路在第一栅线输入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初始化电压写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能够导通其第一端与该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补偿阶段,发光控制电路在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第一电压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在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断开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连接;写入控制电路在第二栅线输出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电压写入储能电路的第二端;补偿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连通,所述驱动电路在其控制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以通过第一电压为储能电路充电,以提升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的电压,直至所述驱动电路断开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显示阶段,发光控制电路在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第一电压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发光控制电路在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之间的连接,驱动电路在其控制端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实施时,本发明所述的像素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初始化阶段,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断开第一电压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连接。

实施时,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复位电路;所述像素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初始化阶段,所述复位电路在所述第一栅线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初始化电压写入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不发光。

实施时,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复位电路;所述像素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初始化阶段,所述复位电路在所述第一栅线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连通,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之间连通,从而将初始化电压写入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不发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n行多列上述的像素电路;n为大于1的整数。

实施时,本发明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n级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和反相电路;

第n级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用于提供为第n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为第n-1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二栅极驱动信号,n为大于1而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第一级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用于为第一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

所述反相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反相,以得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并对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反相,以得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实施时,本发明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n级栅极驱动单元电路;

第n级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用于提供为第n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并为第n-1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n为大于1而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第一级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用于为第一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通过采用初始化电路,以在初始化阶段将驱动电路的控制端的电位设置为初始化电压,以使得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晶体管处于on-bias(导通)状态,使得不论前一帧画面显示时间的数据电压对应黑或白,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晶体管都由导通状态开始进行补偿和数据写入,并在每一显示周期包括的初始化阶段,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和源极电压均为固定值,确保了初始化的一致性,可改善因磁滞效应产生的短期残像问题;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初始化电路、补偿控制电路、发光控制电路和写入控制电路配合作用,能够对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补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工作时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均可以为三极管、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器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区分晶体管除控制极之外的两极,将其中一极称为第一极,另一极称为第二极。

在实际操作时,当所述晶体管为三极管时,所述控制极可以为基极,所述第一极可以为集电极,所述第二极可以发射极;或者,所述控制极可以为基极,所述第一极可以为发射极,所述第二极可以集电极。

在实际操作时,当所述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时,所述控制极可以为栅极,所述第一极可以为漏极,所述第二极可以为源极;或者,所述控制极可以为栅极,所述第一极可以为源极,所述第二极可以为漏极。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元件el、驱动电路11和储能电路12;

所述驱动电路11用于在其控制端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该驱动电路11的第一端与该驱动电路12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

所述储能电路12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还包括初始化电路13、补偿控制电路14、发光控制电路15和写入控制电路16,其中,

所述初始化电路13分别与第一栅线gate1、用于输入初始化电压vinitial的初始化电压线和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在第一栅线gate1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将初始化电压vinitial写入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驱动电路11能够导通其第一端与该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

所述发光控制电路15分别与第一发光控制线em1、第二发光控制线em2、第一电压端vt1、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一端、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连接,用于在第一发光控制线em1输出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vt1之间的连接,并在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输出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之间的连接;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二极与第二电压端vt2连接;

所述补偿控制电路14分别与第二栅线gate2、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和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在第二栅线gate2输出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导通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和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

所述写入控制电路16分别与第二栅线gate2、第发光控制线em2、数据线data、用于输入参考电压vref的参考电压线和所述储能电路12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线data上的数据电压写入所述储能电路12的第二端,并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参考电压vref写入所述储能电路12的第二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通过采用初始化电路13,以在初始化阶段将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的电位设置为初始化电压vinitial,以使得驱动电路11包括的驱动晶体管处于on-bias(导通)状态,使得不论前一帧画面显示时间的数据电压对应黑或白,驱动电路11包括的驱动晶体管都由导通状态开始进行补偿和数据写入,并在每一显示周期包括的初始化阶段,驱动电路11包括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和源极电压均为固定值,确保了初始化的一致性,可改善因磁滞效应产生的短期残像问题;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初始化电路13、补偿控制电路14、发光控制电路15和写入控制电路16配合作用,能够对驱动电路11包括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补偿。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电压端vt1可以为电源电压端,所述第二电压端vt2可以为低电压端,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在工作时,显示周期包括依次设置的初始化阶段、补偿阶段和显示阶段,

在所述初始化阶段,初始化电路13在第一栅线gate1输入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初始化电压vinitial写入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驱动电路11能够导通其第一端与该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电路11包括的驱动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发光控制电路15在第一发光控制线em1输出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断开第一电压端vt1与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所述发光控制电路15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输出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补偿阶段,所述发光控制电路15在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第一电压端vt1与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所述发光控制电路15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断开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之间的连接;写入控制电路16在第二栅线gate2输出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电压写入储能电路12的第二端;补偿控制电路14在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之间连通,所述驱动电路11在其控制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压端vt1输入的第一电压为储能电路12充电,以提升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的电压,直至所述驱动电路11断开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连接,以使得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的电位与该驱动电路11中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有关,从而能够进行阈值电压补偿;

在所述显示阶段,发光控制电路15在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第一电压端vt1与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发光控制电路15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之间的连接,驱动电路11在其控制端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发光元件el发光。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还可以包括复位电路;

所述复位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栅线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初始化电压写入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不发光。

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还可以包括复位电路17;

所述复位电路17分别与所述第一栅线gate1、初始化电压线和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初始化电压vinitial写入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el不发光,从而使得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残留的电荷不会影响显示。

具体的,所述复位电路可以包括复位晶体管;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化电压线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连接;所述初始化电压线用于提供所述初始化电压。

根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还可以包括复位电路;

所述复位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栅线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将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连通。

如图3所示,在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还可以包括复位电路17;

所述复位电路17分别与所述第一栅线gate1、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和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栅线gate1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11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之间连通,以控制将所述初始化电压vinitial写入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

在初始化阶段,所述复位电路17将vinitial写入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并此时所述发光控制电路15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输出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之间的连接,则将vinitial写入所述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使得所述发光元件el不发光,从而使得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残留的电荷不会影响显示。

具体的,所述复位电路可以包括复位晶体管;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驱动电路可以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储能电路可以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发光元件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为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

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一端,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极。

具体的,所述初始化电路可以包括初始化晶体管;

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初始化电压线连接;所述初始化电压线用于输入初始化电压。

具体的,所述补偿控制电路可以包括补偿控制晶体管;所述补偿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所述补偿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补偿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连接。

具体的,所述写入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和电压写入晶体管,其中,

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线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压写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电压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参考电压端连接,所述电压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储能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参考电压端可以为所述第一电压端;或者,所述参考电压端可以为地端,但不以此为限。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参考电压vref也可以为其他可以调节的电压。

当所述参考电压端为所述第一电压端时,可以减少采用一个电压端,从而可以提升ppi(pixelsperinch,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数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由同一栅极驱动电路提供。

在优选情况下,栅极驱动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由同一栅极驱动电路提供,因而能够减小goa(gateonarray,设置于阵列基板上的栅极驱动电路)布局空间,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利于实现窄边框。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反相,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反相,则将该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反相操作后即可得到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将该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反相操作后即可得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不需采用单独的生成发光控制信号的发光goa即可实现发光控制,利于实现窄边框。

现有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所采用的驱动信号来自栅极驱动goa和发光控制goa,也即现有的显示装置需要采用两个goa,与现有的oled像素电路不同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电路所用的驱动信号可以优选从一组goa单元内输出(即同一行的发光控制信号可通过栅极驱动信号反向获得),能够减少采用一组goa,故而减小了goa布局空间,从而可以减小边框,利于实现窄边框。

下面结合四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

如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有机发光二极管d1、驱动电路、储能电路、初始化电路、补偿控制电路、发光控制电路和写入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m2;所述初始化电路包括初始化晶体管m8;所述补偿控制电路包括补偿控制晶体管m6;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7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3;所述写入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m5和电压写入晶体管m1;所述储能电路包括存储电容c1;

所述初始化晶体管m8的栅极与第一栅线gate1连接,所述初始化晶体管m8的源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所述初始化晶体管m8的漏极与初始化电压线连接;所述初始化电压线用于输入初始化电压vinitial;

所述补偿控制晶体管m6的栅极与第二栅线gate2连接,所述补偿控制晶体管m6的漏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所述补偿控制晶体管m6的源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7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线em1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7的源极与电源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7的漏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端用于输入电源电压elvdd;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3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3的源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3的漏极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

所述存储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

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m5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栅线gate2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m5的漏极与数据线data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m5的源极与所述存储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压写入晶体管m1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线em2连接,所述电压写入晶体管m1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电压端连接,所述电压写入晶体管m1的漏极与所述存储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与低电压端连接,所述低电压端用于输入低电压elvss。

在图4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考电压端为电源电压端,但不以此为限。

在图4中,第一节点a为与c1的第二端连接的节点,第二节点b为与m2的栅极连接的节点,第三节点c为与m2的漏极连接的节点。

在所述像素电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有的晶体管都为p型晶体管,但不以此为限;并在该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端为电源电压端,第二电压端为低电压端,所述参考电压端为所述电源电压端。

如图5所示,本发明如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在工作时,

在初始化阶段s1,gate1与em2都输出低电平,gate2和em1都输出高电平,m1、m3和m8都开启,elvdd写入第一节点a,vinitial写入第二节点b,对m2的栅极电压进行初始化,以使得m2处于on-bias(导通)状态,并在每一显示周期包括的初始化阶段s1,驱动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和源极电压均为固定值,确保了初始化的一致性,之后无论点亮任何灰阶画面均从同一水平开始,可改善短期残像问题;

在补偿阶段s2,gate2和em1都输出低电平,gate1和em2都输出高电平,m5、m6和m7都开启,data输出的数据电压vdata写入第一节点a,elvdd写入第二节点b,m2打开,通过elvdd为c1充电,以提升m2的栅极的电压,直至m2的栅极的电压变为elvdd+vth,m2关断,vth为m2的阈值电压;

在显示阶段s3,gate1和gate2都输出高电平,em1和em2都输出低电平,m7和m3都开启,m1开启,elvdd写入第一节点a,第二节点b的电压受耦合变化为elvdd+vth+elvdd-vdata,m2开启以驱动d1发光,此时d1的发光电流i=1/2×k(vgs-vth)2=1/2×k(elvdd-vdata)2,可见实现了对驱动晶体管m2的阈值电压的补偿,其中,k为电流系数;vgs为m2的栅源电压。

并由图5可知,gate1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与em1输出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反相,gate2输出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与em2输出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反相,因此可以通过一个栅极驱动电路生成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再结合一个反相器则可生成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可以减少采用一个生成发光控制信号的发光goa,利于实现窄边框。

在具体实施时,当m7、m3和m1都为n型晶体管,而栅极与gate1连接的晶体管,以及栅极与gate2连接的晶体管都为p型晶体管时,em1输出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与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一样,em2输出的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与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一样,栅极驱动电路可以用于栅极驱动以及发光控制,可以减少采用一个生成发光控制信号的发光goa,利于实现窄边框。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图6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m1的源极接入参考电压vref,例如vref可以为0,则此时在显示阶段s3,d1的发光电流i=1/2×k(vdata)2,则在阈值电压补偿的同时,补偿了elvdd的irdrop(ir压降,ir压降是指出现在集成电路中电源和地网络上电压下降或升高的一种现象)。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图7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

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三具体实施例还包括复位电路;

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晶体管m4;

所述复位晶体管m4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栅线gate1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m4的漏极与初始化电压线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m4的源极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初始化电压线用于提供所述初始化电压vinitial;

在图7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中,m4为p型晶体管,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三实施例在工作时,在初始化阶段,gate1输出低电平,m4开启,以将d1的阳极电压置为vinitial,使得d1不发光,从而使得d1的阳极残留的电荷不会影响显示。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第四具体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

本发明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四具体实施例还包括复位电路;

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晶体管m4;

所述复位晶体管m4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栅线gate1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m4的漏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m4的源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

在图8所述的像素电路的第四实施例中,m4为p型晶体管,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如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第四具体实施例在工作时,在初始化阶段,gate1输出低电平,m4开启,并由于此时m8和m3都开启,则vinitial写入d1的阳极,使得d1不发光,从而使得d1的阳极残留的电荷不会影响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像素电路,显示周期包括依次设置的初始化阶段、补偿阶段和显示阶段,所述像素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初始化阶段,初始化电路在第一栅线输入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初始化电压写入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能够导通其第一端与该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补偿阶段,发光控制电路在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第一电压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在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断开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连接;写入控制电路在第二栅线输出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电压写入储能电路的第二端;补偿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连通,所述驱动电路在其控制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以通过第一电压为储能电路充电,以提升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的电压,直至所述驱动电路断开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显示阶段,发光控制电路在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第一电压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发光控制电路在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之间的连接,驱动电路在其控制端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方法通过采用初始化电路在初始化阶段将驱动电路的控制端的电位设置为初始化电压,以使得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晶体管处于on-bias(导通)状态,使得不论前一帧画面显示时间的数据电压对应黑或白,驱动电路11包括的驱动晶体管都由导通状态开始进行补偿和数据写入,并在每一显示周期包括的初始化阶段,驱动电路11包括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和源极电压均为固定值,确保了初始化的一致性,可改善因磁滞效应产生的短期残像问题;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方法通过初始化电路、补偿控制电路、发光控制电路和写入控制电路16配合作用,能够对驱动电路包括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补偿。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像素驱动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初始化阶段,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断开第一电压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连接。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像素电路还可以包括复位电路;所述像素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初始化阶段,所述复位电路在所述第一栅线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将初始化电压写入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不发光,从而使得发光元件的第一极残留的电荷不会影响显示。

根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像素电路还可以包括复位电路;所述像素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初始化阶段,所述复位电路在所述第一栅线输出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之间连通,所述发光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之间连通,从而将初始化电压写入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不发光,从而使得发光元件的第一极残留的电荷不会影响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n行多列上述的像素电路;n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n级栅极驱动单元电路和反相电路;

第n级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用于提供为第n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并为第n-1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二栅极驱动信号,n为大于1而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第一级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用于为第一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

所述反相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反相,以得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并对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反相,以得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第n级栅极驱动单元电路为第n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第n+1级栅极驱动单元电路为第n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反相电路对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反相,得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并将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提供至所述第n行像素电路,所述反相电路对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反相,得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并将该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提供至第n行像素电路。

根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n级栅极驱动单元电路;

第n级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用于提供为第n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并为第n-1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n为大于1而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第一级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用于为第一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可以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相同,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可以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相同,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n级栅极驱动单元电路,第n级栅极驱动单元电路为第n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第n+1级栅极驱动单元电路为第n行像素电路提供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不需专门设置生成发光控制信号的发光goa,从而节省布局空间,利于实现窄边框。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