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95442发布日期:2019-05-31 20:4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防伪标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防伪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样化。各商品生产厂家为了防止自己的产品被假冒,大多采用防伪标识对其所生产的商品进行防伪。

目前的防伪标识,往往以粘力强、粘得牢为特征。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一些领域必须将标签移除,例如食品领域,残留的标签会影响食品安全。又如一些常见炊具,如锅铲、勺子和瓷碗等,商家为标识方便,是将标签直接粘在器具上,使用者在购回之后必须将标签移除后使用。另外,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包装盒等,也需要将残留的标签和胶移除。

在剥离标签时,往往发现粘得太牢无法完整剥离或残留大量的胶在物品表面。不仅使用者相当烦恼,且残留的胶不利于健康。有时商家直接选用粘力差的标签,这样会导致标签在搬动过程中就脱落,又起不到标识的作用。

因此,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具有可移除效果的标签,但是,其可移除效果不理想,或多或少的出现残胶现象。另外,通常标识具有防转移效果标识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标签胶水的力值,揭起后把面层破坏,部分胶水残留被贴物上,可移除标签不具有防转移效果。

因此,设计一种粘得牢、可移除、防转移信息的防伪标识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具有在被贴物表面上粘得牢、又容易移除、无胶水残留、无污染的特点,并且在移除过程中被破坏掉,防转移性能好;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本发明所述的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提示图文层、遮盖层、印刷层、塑膜层、局部离型层、色层和可移除胶层,所述的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在从被贴物上剥离后,原局部离型层涂布的信息呈现镂空效果,但是,局部离型层与塑膜层的离型力远小于标识从被贴物上的揭开力值,在转移标签时,局部离型层与塑膜层之间发生分离,但不残留在被贴物表面。

其中:

所述的提示图文层局部或者全部覆盖在遮盖层上方,起到提示揭开查真伪的作用。

所述的印刷层信息包括可变信息或图文。

所述的印刷层信息包括二维码和验证码,所述的遮盖层局部覆盖在印刷层上方,其中,验证码被遮盖层全部遮盖住,二维码不被遮盖。遮盖层采用的材料可以为丝印银墨、刮刮银等。

所述的塑膜层为pet、pe、pp或者pvc薄膜,厚度为10μm-80μm。

优选地,所述的印刷层、塑膜层之间设置一层树脂层,提高印刷层对塑膜层的附着力及打印效果,通常使用水性树脂。

优选地,所述的印刷层上面设置光油层,起到保护印刷层的作用。

在制备标识时,树脂层和光油层的制备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常规方法制备。

所述的局部离型层为使用离型剂印刷企业logo等图文版或者涂布“无效”字样,可以为阴版,也可以为阳版印刷,干燥后为无色。这样,在移除标识时,使用离型剂涂布的信息就能够显现出来,表现为镂空效果的logo等或者“无效”字样。

所述的可移除胶层下方设置硅油纸层。

本发明所述的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塑膜层的一面印制印刷层的信息;

2)在塑膜层的另一面涂布局部离型层;

3)在局部离型层上涂布色层;

4)在硅油纸上涂布可移除胶水后,与色层面复合;

5)印刷遮盖层和提示图文层,经模切,得防伪标识。

所述的局部离型层厚度为0.3-2.5g/m2,采用的离型剂为acmos101-5017或p-106中的一种。

离型剂为acmos101-5017的使用方法为:按1:10(酒精):11(纯净水)配比搅拌稀释后进行涂布,涂布车速为70-140m/min,烘箱温度为120-140℃,干涂布量为0.3-2.5g/m2,干涂量越大,离型力越小。

离型剂为p-106的使用方法为:涂布车速70-100m/min,烘箱温度90-120℃,干涂布量为0.3-2.5g/m2,可使用丁酮稀释调整涂布的厚度,干涂料越大,离型力越小。

所述的可移除胶水为贴到被贴物后移除不残留胶水,并且揭起时与被贴物的剥离力大于局部离型层与塑膜层之间的离型力。所述的可移除胶水为丙烯酸压敏胶。所述的丙烯酸压敏胶具体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所述的丙烯酸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30%乙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回流;

(2)使用40%乙酸乙酯与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70%的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得混合液;

(3)将混合液的30%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回流后,均匀滴加剩余的70%混合液,3小时滴加完毕,保温0.5h后,将10%乙酸乙酯与30%的偶氮二异丁腈混合液15min均匀滴加,然后保温5h后,将剩余的乙酸乙酯加入反应釜,降温至50℃以下,加入乙酰丙酮铝搅拌均匀,出料。

制备方法中涉及的“%”均指质量百分数。

其中,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极低,长链结构,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的加入,增加了胶层低温柔韧性,避免剥离时发生局部残留,揭起时表签受力均匀,确保低温可转移性能。

乙酰丙酮铝为交联剂,加入后提高胶水的内聚力,成膜性好,胶层有韧性,确保揭开后被贴物不残留胶水。

消费者鉴别真伪时:

1、通过扫描标识可变信息,如表面二维码,鉴别真伪,并且可以实现兑奖、积分等作用。

2、刮开遮盖层,通过验证码也可以鉴别真伪。

3、标识揭开时,无胶水残留,并且在移除过程中被破坏掉,局部离型层与塑膜层之间发生分离,但是不残留在被贴物表面,原局部离型层的位置呈现镂空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标识长期贴在被贴物上,剥离时不残胶,省时省力卫生,无需验证真伪后再清除被贴物上的胶水,造成被贴物的破坏,影响健康,特别适用于有防伪需求的高档产品。

2、防转移性能好。有效防止二次转用,标识直接揭起时,标签从局部离型层与塑膜层分离,显示隐藏信息具有警示作用,不能二次使用。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示图文层;2、遮盖层;3、印刷层;4、塑膜层;5、局部离型层;6、色层;7、可移除胶层;8、硅油纸层;9、树脂层;10、光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为普通市售原料。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为普通市售原料。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的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提示图文层1、遮盖层2、印刷层3、塑膜层4、局部离型层5、色层6和可移除胶层7,所述的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在从被贴物上剥离后,原局部离型层5涂布的信息呈现镂空效果,但是,局部离型层5与塑膜层4的离型力远小于标识从被贴物上的揭开力值,在转移标签时,局部离型层5与塑膜层4之间发生分离,但不残留在被贴物表面。

所述的提示图文层1局部覆盖在遮盖层2上方,起到提示揭开查真伪的作用。

所述的印刷层3信息包括二维码和验证码,所述的遮盖层2局部覆盖在印刷层3上方,其中,验证码被遮盖层2全部遮盖住,二维码不被遮盖。遮盖层2采用的材料为丝印银墨。

所述的塑膜层4为pet薄膜,厚度为50μm。

所述的印刷层3、塑膜层4之间设置一层树脂层9,提高印刷层3对塑膜层4的附着力及打印效果。

所述的印刷层3上面设置光油层10,起到保护印刷层3的作用。

在制备标识时,树脂层9和光油层10的制备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常规方法制备。

所述的局部离型层5为使用离型剂涂布“无效”字样,干燥后为无色。这样,在移除标识时,使用离型剂涂布的信息就能够显现出来,表现为镂空效果的“无效”字样。

所述的可移除胶层7下方设置硅油纸层8。

所述的可移除防转移信息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塑膜层4的一面印制印刷层3的信息;

2)在塑膜层4的另一面涂布局部离型层5;

3)在局部离型层5上涂布色层6;

4)在硅油纸上涂布可移除胶水后,与色层6面复合;

5)印刷遮盖层2和提示图文层1,经模切,得防伪标识。

所述的局部离型层5厚度为1.0g/m2,采用的离型剂为acmos101-5017。

离型剂为acmos101-5017的使用方法为:按1:10(酒精):11(纯净水)配比搅拌稀释后进行涂布,涂布车速为100m/min,烘箱温度为130℃,干涂布量为1.0g/m2,干涂量越大,离型力越小。

所述的可移除胶水为贴到被贴物后移除不残留胶水,并且揭起时与被贴物的剥离力大于局部离型层5与塑膜层4之间的离型力。所述的可移除胶水为丙烯酸压敏胶,具体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所述的丙烯酸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30%乙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回流;

(2)使用40%乙酸乙酯与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70%的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得混合液;

(3)将混合液的30%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回流后,均匀滴加剩余的70%混合液,3小时滴加完毕,保温0.5h后,将10%乙酸乙酯与30%的偶氮二异丁腈混合液15min均匀滴加,然后保温5h后,将剩余的乙酸乙酯加入反应釜,降温至50℃以下,加入乙酰丙酮铝搅拌均匀,出料。

以上制备方法中涉及的“%”均指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采用的丙烯酸压敏胶,具体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采用的丙烯酸压敏胶,具体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其余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