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1073发布日期:2019-07-19 23:0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电路板用于与发光体(如发光二极管)电连接,用于控制发光体的工作状态。在现有技术中,电路板一般是仅通过胶带黏贴在背板构件的底板上,当显示装置被撞击时(如进行产品的强度测试或在使用时以外坠地等),显示装置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冲击力超出胶带的黏贴力,导致电路板相对于背板构件发生移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路板与背板构件分离,进而导致显示装置出现亮暗不均和漏光等不良现象。

综上所示,现有技术中存在背光模组中的电路板和背板构件连接不稳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给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构件和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本体、以及连接在电路板本体一侧的加强部;背板构件的底板中设置有固定槽;电路板本体的一部分或者加强部设置在固定槽中,另一个与底板中固定槽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给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当电路板本体的一部分设置在固定槽中时,加强部与底板中固定槽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当加强部设置在固定槽中时,电路板本体的一部分与底板中固定槽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

以加强部设置在固定槽中时为例,固定槽的侧面能够限制加强部在平行于底板方向上的移动,由于电路板本体与加强部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也相当于限制了电路板本体在平行于底板方向上的移动;另外,电路板本体还与底板贴合,这就限制了电路板本体在垂直于底板方向上的移动。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电路板本体在空间中任一方向的移动均被限制,提高了电路板本体与背板构件连接的稳定性,使得电路板本体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降低了背光模组出现亮暗不均和漏光等不良现象的风险。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和背板构件的装配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背板构件;

11-底板;111-第一板件;112-第二板件;113-过渡结构;

12-侧板;13-顶板;2-电路板本体;

3-加强部;4-固定槽;5-第一胶带;6-发光体;

7-导光组件;71-反射片;72-导光板;

73-光学膜层组;731-扩散片;732-下偏光片;733-上偏光片;

74-扩散胶条;75-反射片胶带;

8-遮光带;9-麦拉膜;1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背板构件1和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本体2、以及连接在电路板本体2一侧的加强部3。背板构件1的底板11中设置有固定槽4。电路板本体2的一部分或者加强部3设置在固定槽4中,另一个与底板11中固定槽4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当电路板本体2的一部分设置在固定槽4中时,加强部3与底板11中固定槽4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当加强部3设置在固定槽4中时,电路板本体2的一部分与底板11中固定槽4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

以加强部3设置在固定槽4中时为例,固定槽4的侧面能够限制加强部3在平行于底板11方向上的移动,由于电路板本体2与加强部3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也相当于限制了电路板本体2在平行于底板11方向上的移动;另外,电路板本体2还与底板11贴合,这就限制了电路板本体2在垂直于底板11方向上的移动。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电路板本体2在空间中任一方向的移动均被限制,提高了电路板本体与背板构件1连接的稳定性,使得电路板本体2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降低了背光模组出现亮暗不均和漏光等不良现象的风险。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背板构件1包括底板11、环绕在底板11四周的侧板、与底板11相对的顶板13,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仅示出了背光组件的一部分结构,而且附图均为剖视图,剖切面平行于底板11的第一方向且垂直于底板11,因此附图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个侧板12。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如图1至图4所示,固定槽4由底板11弯折后形成。沿底板11的第一方向,电路板本体2的尺寸大于加强部3的尺寸。固定槽4的形状与加强部3的形状相匹配,加强部3嵌在固定槽4内。电路板本体2超出加强部3的部分,与底板11上设置有固定槽4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

由于固定槽4的形状与加强部3的形状相匹配,加强部3的侧面与固定槽4的侧面之间仅存在极小的间隙或互相贴合,这就使得固定槽4的侧面能够限制加强部3在平行于底板11方向上的移动。

应当说明的是,底板11大致呈矩形,底板11的第一方向可以是底板1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以图1和图5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板11的第一方向是左右走向。

以图4为例,底板11弯折后会出现一个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低于底板11的其它部分,并且凹陷部分靠近侧板12。此时。底板11的凹陷部分、侧板12、平行于第一方向且与侧板12相邻的两个侧板(图中未示出)、凹陷部分与底板11其它部分的过渡结构113围合成固定槽4。当然,固定槽4也可以由其他方式形成,例如,底板11采用冲压的方式进行弯折,冲压后的底板11中形成一个凹坑,将该凹坑作为固定槽4。

在图1和图2中,加强部3设置在电路板本体2的下方并嵌在固定槽4中,电路板本体2在加强部3的左右两侧均超出加强部3。电路板本体2在加强部3右侧的部分,与底板11中固定槽4右侧的部分贴合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如图4所示,弯折后的底板11包括第一板件111和第二板件112。第一板件111和第二板件112,沿第一方向相邻并连接。第一板件111的内表面低于第二板件112的内表面,且第一板件111的内表面为固定槽4的底面,第一板件111与第二板件112之间的过渡结构113为固定槽4的一个侧面。电路板本体2超出加强部3的部分,与第二板件112的内表面贴合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在图中,第一板件111的内表面和第二板件112的内表面,分别是第一板件111和第二板件112位于上方的表面,该表面朝向背板构件1的内侧。

以图4为例,底板11经过两次90度的弯折后,形成了偏向下方的第一板件111和偏向上方的第二板件112,第一板件111和第二板件112通过过渡结构113连接。第一板件111和第二板件112与过渡结构113的交界处分别为两次弯折的弯折线。第一板件111、侧板12、平行于第一方向且与侧板12相邻的两个侧板(图中未示出)、过渡结构113围合成固定槽4。第一板件111的内表面为固定槽4的底面,电路板本体2在加强部3右侧的部分与第二板件112的内表面贴合。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胶带5。电路板本体2沿第一方向超出加强部3的部分,通过第一胶带5与第二板件112的内表面贴合连接。第一胶带5分别与第二板件112和电路板本体2黏贴,使得电路板本体2和第二板件112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如图1所示,加强部3的底面与第一板件111的内表面贴合,第一胶带5的底面与第二板件112的内表面贴合。加强部3的顶面和第一胶带5的顶面平齐,且都与电路板本体2贴合。

应当说明的是,加强部3面向底板11的表面为底面,背离底面的表面为顶面;同样地,第一胶带5面向底板11的表面为底面,背离底面的表面为顶面。加强部3放置在固定槽4后,加强部3的顶面高于第二板件112的内表面,并且加强部3的顶面与第二板件112的内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与第二胶带的厚度相等,也就是说,加强部3的顶面和第一胶带5的顶面平齐。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电路板本体2的平整度,避免电路板本体2损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如图5所示,固定槽4为贯穿底板11的通槽。沿底板11的第一方向,电路板本体2的尺寸小于加强部3的尺寸。固定槽4的形状与电路板本体2的卡入部的形状相匹配,电路板本体2的卡入部位于通槽内。加强部3位于背板构件1的外侧,且加强部3超出电路板本体2的部分,与底板11上开设有通槽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

由于固电路板本体2的卡入部的形状与加强部3的形状相匹配,电路板本体2中位于固定槽4中的部分的侧面,与固定槽4的侧面之间仅存在极小的间隙或互相贴合,这就使得固定槽4的侧面能够限制电路板本体2在平行于底板11方向上的移动。

应当说明的是,图5中示出的电路板本体2的结构即未卡入部,电路板本体2的卡入部之外的结构未在图5中体现。在电路板本体2的卡入部之外的结构中,至少有一部分设置在背板构件1之外。

以图5为例,通槽可以是在底板11中将预设区域内的材料后形成的,例如可以采用切割或冲孔等加工方式在底板11中形成通槽,加工后形成的加工面即为固定槽4(通槽)的侧面。

在图5中,路板本体设置在加强部3的上方并嵌在固定槽4中,加强部3位于背板构件1的外侧,并且加强部3在电路板本体2的左右两侧均超出电路板本体2。加强部3在电路板本体2左侧和右侧的部分,与底板11上开设有通槽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

可选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胶带5。加强部3沿第一方向超出电路板本体2的部分,通过第一胶带5与底板11中除了通槽之外的外表面贴合连接。

以图5为例,第一胶带5包括两部分,第一胶带5的一部分与加强部3在电路板本体2左侧的部分对应,第一胶带5的另一部分与加强部3在电路板本体2右侧的部分对应。第一胶带5分别与第二板件112和电路板本体2黏贴,使得电路板本体2和第二板件112连接。

可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发光体6。发光体6设置在电路板组件的远离加强部3的一侧,并与电路板本体2电连接。发光体6位于背板构件1的内侧,该发光体6包括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

可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组件7和遮光带8。导光组件7包括依次层叠的反射片71、导光板72和光学膜层组73。导光组件7沿底板11的第一方向设置在发光体6的一侧。遮光带8的一部分与背板构件1的顶板13贴合连接,另一部分覆盖光学膜层组73的一部分。

以图1和图5为例,导光组件7设置在发光体6的右侧。反射片71通过反射片胶带75在底板11的内表面,导光板72设置在反射片71的上方,并且导光板72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与发光体6正对,光学膜层组7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扩散片731、下偏光片732和上偏光片733,扩散片731设置在导光板72的上方。扩散片731在第一方向超出下偏光片732的部分上,设置有扩散胶条74。遮光带8的靠近左侧边缘的部分与顶板13贴合连接,其余部分向右侧延伸,依次覆盖一部分覆盖扩散胶条74、上偏光片733的一部分。

可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麦拉膜(mylay)9,麦拉膜9的一部分贴合在背板构件1中侧板12的外表面,麦拉膜9的另一部分贴合在遮光带8的外表面,麦拉膜9与遮光带8贴合的部分的上方还设置有垫片10。麦拉膜9可以增加粘接强度,防止遮光带8与背板构件1分离。

可选地,在申请实施例中,电路板本体2可以为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加强部3的材料可以为pi(聚酰亚胺聚酰亚胺)。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图5所示的背光模组,由于背板构件中底板11的固定槽4为贯穿底板11的通槽,因此,该背光模组可以利用更简便的方法进行装配,在进行背光模组的整体装配之前,应当先将加强部3和发光体6分别贴合在电路板本体2的两侧,形成发光组合体,在该发光组合体中加强部3的一部分超出电路板本体2,之后执行如下装配步骤:

(1)对于电路板本体2、加强部3和发光体6所组成的发光组合体,将第一胶带5贴合在加强部3超出电路板本体2的部分。

(2)将安装在一起的发光体6和电路板本体2,通过作为通槽的固定槽4,从背板构件1的外部向内部探入,使得发光体6置入于背板构件1的内部,并使得电路板本体2位于固定槽4中。之后,将加强部3上的第一胶带5贴合在底板11上除了开设有通槽之外的部分。

(3)将反射片71、导光板72、光学膜层组73、遮光带8、麦拉膜9和垫片10依次安装在背板构件1上。可选地,安装反射片71过程包括,安装反射片胶带75在背板构件1远离电路板本体2的内表面上,然后将反射片71安装在反射片胶带75远离背板构件1的一面和背板构件1中除了电路板本体2和反射片胶带75所占之外的内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中通过背板构件1的正面安装发光体1和电路板组件相比,上述组装方法是在背板构件1的背面安装发光体1和电路板组件,安装操作更加方便,能有显著地提高装配效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当电路板本体的一部分设置在固定槽中时,加强部与底板中固定槽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当加强部设置在固定槽中时,电路板本体的一部分与底板中固定槽之外的部分贴合连接。

以加强部设置在固定槽中时为例,固定槽的侧面能够限制加强部在平行于底板方向上的移动,由于电路板本体与加强部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也相当于限制了电路板本体在平行于底板方向上的移动;另外,电路板本体还与底板贴合,这就限制了电路板本体在垂直于底板方向上的移动。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电路板本体在空间中任一方向的移动均被限制,提高了电路板本体与背板构件连接的稳定性,使得电路板本体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降低了背光模组出现亮暗不均和漏光等不良现象的风险。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它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及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