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9991发布日期:2020-01-10 20:5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因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宽视角、响应速度快以及可弯折显示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屏。

显示面板通常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tft层、发光结构层以及封装层,而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使用环境也会传递给显示面板热量,这些热量会造成发光结构层中有机发光层发生老化,降低显示面板的寿命。为了使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使用环境传递给显示面板的热量导出到显示面板外,通常在显示面板的外部设置散热装置,使得显示面板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装置扩散出去。

但是,采用上述散热方式的散热速率慢,致使显示面板的热量不能及时地传导出去,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及时地将显示面板的热量传导出去,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tft层、发光结构层以及封装层;所述衬底与所述封装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散热膜层,所述散热膜层中设置有供所述发光结构层发出的光穿过的透光孔。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结构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散热膜层中设置有与各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透光孔。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散热膜层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部和多个第二散热部,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部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围成多个所述透光孔。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散热膜为金属散热层。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透光孔为通孔,或为位于所述金属散热层中透明区域。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散热膜层设置在所述tft层与所述发光结构层之间,或者,所述散热膜层设置在所述tft层或者所述衬底之间,或者,所述tft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所述散热膜层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功能膜层之间。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层散热膜层且任意相邻两层散热膜层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层所述散热膜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重叠,或者

各层所述散热膜层均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部和多个第二散热部,任意相邻两层散热膜层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不重叠,所述第二散热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不重叠;优选地,任意相邻两层散热膜层中,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部和多个第二散热部围成多个所述透光孔。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tft层侧面的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与所述散热膜层接触;优选地,所述导热层连续的设置在所述tft层的至少两个侧面。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衬底与tft层之间,tft层与发光结构层之间,和/或发光结构层与封装层之间设置有散热膜层,散热膜层中设置有供发光结构层发出的光穿过的透光孔,使得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光线可以穿过散热膜层,确保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利用散热膜层可以将显示面板内部的热量传递到显示面板外,防止热量在显示面板内聚积,减轻显示面板中各个膜层的老化,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膜层和导热层的一种布局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膜层和导热层的另一种布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衬底;

20:tft层;

30:发光结构层;

40:封装层;

50:散热膜层;

501:第一散热部;

502:第二散热部;

503:透光孔;

60:导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显示面板中的热量一般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显示面板显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另一个方面,显示面板吸收外界的热量,例如太阳光照射的热量。

上述这些热量会造成显示面板的各膜层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降低显示面板的寿命。为了使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和使用环境传递给显示面板的热量导出到显示面板外,通常在显示面板的外部设置散热装置,使得显示面板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装置扩散出去。

但是,上述的散热方式是将散热装置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部,显示面板产生的热量首先需要通过显示面板的各膜层传递至散热装置上,再经由散热装置再导出到显示面板外,在此传递过程中,存在如下的缺陷:热量在传导到显示面板外部之前,会在显示面板聚积,即位于显示面板外部的散热装置对显示面板外部的散热具有一定滞后性,导致显示面板的各膜层仍存在较高的老化风险,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膜层和导热层的一种布局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膜层和导热层的另一种布局图。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10、tft层20、发光结构层30以及封装层40;衬底10与封装层4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散热膜层50,散热膜层50中设置有供发光结构层30发出的光穿过的透光孔503。

显示面板可以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是车载显示屏。其中,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led显示面板、microled显示面板或者是lcd显示面板。

当显示面板应用在车载显示屏中,显示面板的产生的热量来源于自身产生的热量以及太阳光照射至显示面板上所产生的热量。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衬底10、tft层20、发光结构层30以及封装层40,其中衬底10作为显示面板的承载部件,用于支撑设置在其上的器件,其材质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衬底10可以为硬质衬底,如玻璃衬底、塑料衬底,也可以为柔性衬底,如聚酰亚胺衬底。

tft层20为位于衬底10上方的功能层,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以实现显示面板的不同功能。

发光结构层30从上往下依次可以包括阴极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以及阳极层,其中,有机发光层可以包括若干个用于发出光线的发光单元。阴极层用于产生电子,电子经由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进入有机发光层中,阳极层用于产生空穴,空穴经由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进入有机发生层,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发出光线。

封装层40位于发光结构层30的上方,封装层40与衬底10之间可以采用封装胶连接,封装层40用于封装tft层20和发光结构层30,防止水氧等进入tft层和发光结构层中,保证了显示面板的可靠工作。

为了保证显示面板内的热量及时地传导出去,衬底10与封装层40之间设置至少一层散热膜层50,其中,散热膜层50的数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散热膜层50为一层时,散热膜层50可以设置在衬底10与tft层20之间、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之间或者是发光结构层30与封装层40之间。又比如:散热膜层50的数量为两层时,散热膜层50可以设置在衬底10与tft层20之间和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或,衬底10与tft层20之间和发光结构层30与封装层40之间,或,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和发光结构层30与封装层40之间。

又或者:散热膜层50的数量为三层时,衬底10与tft层20之间,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之间,发光结构层30与封装层40之间均设置有散热膜层50。

散热膜层50中设置有供发光结构层30发出的光穿过的透光孔503。可以理解的,散热膜层50中的透光孔503的数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散热膜层50中设置有一个透光孔503,显示面板中的所有发光单元均位于该透光孔503内,这样各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从透光孔503中射出。又比如,透光孔503的个数为多个,透光孔503的个数可以小于发光单元的个数也可以大于发光单元的个数,当透光孔503的个数小于发光单元的个数时,两个或者多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从一个透光孔503中发射出去。又或者,当透光孔503的个数与发光单元的个数相同时,每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从对应的一个透光孔503中发射出去,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功能。

当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显示面板自身会发出热量,或者是,当显示面板放置在高温环境中,比如,太阳光的热量会传递到显示面板上,上述的两种形式的热量,会利用散热膜层50及时地传导至显示面板外,防止热量在显示面板内聚积,减轻显示面板中各个膜层的老化,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结构层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散热膜层50中设置有与各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透光孔503。

散热膜层50上可以设置多个透光孔503,透光孔503的个数与发光单元的个数相同,使得每个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从对应的透光孔503发射出去,既能保证显示面板及时散热又能保证显示面板的发光功能。

在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膜层50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部501和多个第二散热部502,多个第一散热部501和多个第二散热部502围成多个透光孔503。

上述散热膜层50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制备:首先,采用溅射、蒸镀或者气相沉积的方式形成整层散热层,该整层散热层可以形成在衬底上、tft层20上、发光结构层上;然后,通过掩膜、曝光、显影、刻蚀等工艺在形成纵横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部501和多个第二散热部502,多个第一散热部501和多个第二散热部502构成上述散热膜层50。

但不限于此,散热膜层50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制备:首先在衬底上、tft层20上、发光结构层上形成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散热条,这些第一散热条之间相互平行,具体可以通过溅射、蒸镀或者气相沉积的方式形成。然后,在衬底上、tft层20上、发光结构层上形成纵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散热条,这些第二散热条之间相互平行,第二散热条的形成方式与第一散热条的形成方式相同或相似。横纵交错的多个第一散热条和多个第二散热条形成网格状的散热膜层50,其中,第一散热条即为第一散热部501,第二散热条即为第二散热部502。

在显示面板中,可能存在某一区域的热量高于其他区域,当存在这种情况时,可以改变位于热量高的区域内的第一散热部501和第二散热部502的密度,或者,增大该区域内的第一散热部501的宽度和第二散热部502的宽度,从而增大位于该区域中散热膜层50的面积,使得散热膜层50与发热量高的元件的接触面积变大,加快该区域的散热。

为了保证散热膜层50的散热效率,散热膜层50通常由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制成,例如有金属或合金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膜层50可以为金属散热层。金属散热层的热传导率高,可以快速地将显示面板中热量传导出去,避免发生显示面板的老化,降低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其中,金属散热层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比如:银、铜、金、铝等材质。

为了保证透光孔503的透光性,透光孔503可以为通孔,或者为位于金属散热层中的透明区域。其中,通孔可以方形孔、圆孔、梯形孔或其他多边形孔;透明区域可以为对金属散热层的设定区域进行特殊工艺处理形成的透光区域,或者,位于该区域填充的透明材料形成的透明区域,例如填充透明树脂。

在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膜层50设置在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之间,或者,散热膜层设置在tft层20或者衬底10之间,或者,tft层20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功能膜层,散热膜层设置在任意相邻的功能膜层之间。

当散热膜层50为一层时,散热膜层可以有三种布置方式,一是,散热膜层50可以设置在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之间,使得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产生的热量均能通过散热膜层50传导出去的同时,tft层上导线可以穿设透光孔503后与发光结构层连接,实现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之间的信号传输。

二是,散热膜层可以设置在tft层20或者衬底10之间,使得散热膜层50既可以将显示面板中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的外部,也不会出现散热膜层50阻挡每个发光单元产生的光线从封装层40中发射出去。

三是,散热膜层50可以设置tft层20内,这是由于,通常tft层20包括多个功能膜层,其中,功能膜层可以包括缓冲层、有源层、栅绝缘层、栅电极层、栅间绝缘层、源漏极电极层以及平坦化层,为了将多个功能膜层之间的热量快速地传导至显示面板外,可以在两个相邻的功能膜层之间设置一层散热膜层50。

在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层散热膜层50且任意相邻两层散热膜层50间隔设置。

为了保证显示面板的散热能力,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散热膜层50至少为两层,当散热膜层50为两层时,其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两层散热膜层50可以设置在衬底10和tft层20之间和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之间,这样位于衬底10和tft层20之间的散热膜层50,可以将tft层中的一部分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外,而位于tft层20与发光结构层30之间的散热膜层50,可以将发光结构层30中的热量和tft层中的另一部分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外,通过双层散热膜层50的设置,可以快速地将显示面板内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外,避免发生显示面板的老化,降低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又比如,一层散热膜50设置在衬底10和tft层20之间,另一层散热膜层可以设置在tft层20内,即设置在tft层20的两个功能膜层之间。

再者,一层散热膜层50设置在tft层20和发光结构层30之间,另一层散热膜层50可以在tft层20内,即设置在tft层20的两个功能膜层之间。

当散热膜层50的层数大于两层时,其设置方式与上述的描述相似,只要相邻的散热膜层50是间隔设置的即可。

可以理解的,由于显示面板中存在发热量较高的几个区域,比如,发光结构层中阳极、tft层的各功能层、以及用于连接发光结构层和tft层的导线处,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这些区域的下方或者周围均可以设置散热膜层50,以保证热量可以快速地传导至显示面板外,避免热量在显示面板内聚积,降低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层散热膜层50在衬底10上的投影重叠,或者各层散热膜层50均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部501和多个第二散热部502,任意相邻两层散热膜层50中,第一散热部501在衬底10上的投影不重叠,第二散热部502在衬底10上的投影不重叠;优选地,任意相邻两层散热膜层50中,多个第一散热部501和多个第二散热部502围成多个透光孔503。

各层散热膜层50均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部501和多个第二散热部502,多个第一散热部501和多个第二散热部502形成网格形状,其中网格的形状受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部501、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散热部502之间的间距影响。

当各层散热膜层50的网格形状相同时,各层散热膜层50在衬底10上的投影重叠。

当各层散热膜层50的网格形状不同时,各层散热膜层50在衬底上的投影不重叠,以散热膜层50的层数为两层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阐述,比如:当第一层散热膜层位于左侧的第一个第一散热部,距显示面板的左侧的距离为大于或者小于,第二层散热膜层位于左侧的第一个散热部距显示面板的左侧的距离时,第一散热部在衬底上的投影不重叠,同理,第二散热部的布置方式与第一散热部的布置方式相同,那么,第二散热部在衬底上的投影不重叠。

又比如,两层散热膜层中,任意两个第一散热部501之间的间距、任意两个第二散热部502之间的间距可以不同,这样形成的网格的大小也不同,致使第一散热部501在衬底上的投影不重叠,第二散热部502在衬底上的投影不重叠。

当两层散热膜层的形状不一致时,便于根据实际的散热部位来合理的设置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的位置或者宽度,保证显示面板内的热量快速地传导至显示面板外。

在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tft层20侧面的导热层60,导热层60与散热膜层50接触优选地,导热层连续的设置在tft层的至少两个侧面。

以散热膜层50设置在tft层与发光结构层之间为例进行阐述,导热层6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的散热条,且导热层60的个数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当导热层的个数为一个时,导热层60可以设置在tft层20的左侧面上,且导热层60还与散热膜层50连接,便于将散热膜层50上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外。又比如,当导热层60的个数为四个时,四个导热层可以沿tft层20的圆周方向与tft层20的四个侧面相贴合,并使得导热层60与散热膜层50接触,将热量快速地传导至显示面板外。

但不限于此,导热层60还可以采用采用溅射、蒸镀或者气相沉积的方式形成在tft层20的上表面上。

另外,导热层60还可以设置在整个显示面板的侧面上,这样导热层60与衬底10、tft层20、发光结构层30、封装层40、散热膜层50均会直接接触,加快显示面板中热量的扩散速度,避免发生显示面板的老化,降低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在此实施方式中,导热层60布置方式与导热层60设置在tft层20侧面的布置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不再进行赘述。为了保证导热层的导热速率,导热层60可以为金属导热层,其材质可以选择具有高传导率的银、铜、金、铝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是车载显示屏等。

可以理解的,当显示面板应用到车载显示屏时,导热层60可以与外置风冷设备或者水冷设备连接,将显示面板的热量快速地导出至显示面板外,降低车载显示屏的温度,提升车载显示屏的耐温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通过显示面板内部的散热膜层50以及位于显示面板外侧的导热层60的结合,提高显示装置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