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571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括呈矩阵排列的显示屏所构成的显示幕墙,其特征在于:所有相邻显示屏之间的拼缝均由带有像素的显示条覆盖,即“像素全覆盖”,显示条不仅覆盖了 “屏间拼缝”,同时覆盖了 “屏面拼缝”、显示条为一个“合并”处理“合体”显示的区域,即,既使分属于两个相邻显示屏的两条“屏面拼缝”与一条“屏间拼缝,,的性质、位置、附属屏体不同也不将其分开处理、分开显示,也即,显示屏“显示面域”之间只通过唯一一个“合体”显示条而将其有效地融接,构成一幅原始视频图像。显示条的形状除“十字”形外,可以呈“直角”形,并由若干个呈矩阵排列的直角显示条覆盖显示屏之间的拼缝构成的网格线,“直角”显示条与“十字”显示条一样是一“合并”处理“合体”显示的区域,用于同时覆盖“屏间拼缝”,与“屏面拼缝”。“直角显示条”与原有显示屏的显示面域构建成一个新的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与原有显示屏的显示面域是偏置的,或与原来显示屏的屏体是偏置的;显示条在屏体界内部分覆盖自身显示屏两直角边的“边框”、其屏体界外部分两边凸起跨过“屏间拼缝”并覆盖相邻两个显示屏的“边框”,留有自身“直角显示条”对角上的“边框”等待另一组相邻拼接屏的“直角显示条”来覆盖,并将“直角显示条”集成到自身显示屏上。新显示区域是以原显示屏的显示面域不带“直角显示条”那两边的起始显示为起始线,将视频图像向新显示区域带“直角显示条”的边界“单方向”放大充满的。构建的“直角显示条”的截面为“T”形结构,它包括“覆盖”像素的柔性电路呈“T”形,从像素点阵的中部延伸下来。构建的“直角显示条”内、外侧两层钢板,外侧上弯口向外、内侧上弯口向内;分别与“保持层”通过“钩脚”与“钩脚”相连,构建一 “T”截面,其外侧钢板向屏体“界外”转动后可以脱开“保持层”的“钩脚”,取下柔性电路及其像素点阵;扣住“钩脚”向屏体“界内”转动并与内侧钢板紧固时,可以“锁定” “保持层”,使“保持层”既不会相对其发生上下、内外偏移,也不会相对其水平段发生偏转,从而构成一个稳固的“T”形“直角显示条”,集成到显示屏上。“保持层”为双色结构,其实体是“乳白”的匀光、透光材质,其顶部及两侧表面是“黑色”或接近于“黑色”;该黑色层非常薄,以至于它在像素不发光时“保持层”呈现“黑色”,在像素发光时不会全部遮挡掉像素的光亮,保证像素点阵可以充分显示视频图像。
[0025]为确保“凸起”可以充分覆盖“啮合”相邻拼接屏的“屏面拼缝”,设有准确定位系统,屏体背部结构设置了上下、左右各2对“对接平台”与各2对“锁紧平台”,分别用于“横屏”与“竖屏”安装时的“定位”与“锁紧”。其特征在于:“对接平台”内安装有精密“导套”,作为纵列屏之间的“定位”与“连接”,“导柱”穿过“导套”并由“锁套”将“导套”、“导杆”连接为贯通显示屏纵列的“通轴”;安装时,当带有锥度头部的“导柱”从一个显示屏的“导套”穿过相邻显示屏“导套”时,该显示屏的“凸起”与另一个屏的“直角显示条”前、后准确“啮合”,同时拼接时该“凸起”不会被损坏。在构建“拼后无缝屏”的“前维护、前安装”时:显示幕墙的纵列以“整列”或“整列分段”的垂直“通轴”在水平面内旋转开,使该纵列“凸起”在垂直方向以“整列”或“整列分段”脱开相邻纵列“屏面拼缝”的方式获得屏体前、后安装、维修空间。为保证显示幕墙的“整列”或“整列分段”在水平面内绕垂直“通轴”旋转开的强度与刚度,屏体后设置一 “整框”结构,并以屏体背部盖板为“抗剪腹板”的“抗剪结构”;“通轴”与“锁紧屏台”将显示幕墙纵列构建成“纵列”抗剪,使其可以“整列”或“整列分段”旋转开而不损伤显示屏。
[0026]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核心体系,包括呈矩阵排列的显示屏所构成的显示幕墙,其特征在于:所有相邻显示屏之间的拼缝均由“显示条”覆盖,对于“有缝显示屏”,还包括“覆盖”相邻两个显示屏的两条“边框”,如图10所示;“显示条”17的宽度7大于等于相邻显示屏之间的“间隙”(如图6中105)、以及相邻显示屏的两条“边框”共三条“拼缝”的总和。“显示条”17上“植入”有像素,并将这三条“拼缝” “合并处理”、“合体显示”,S卩,既使这三条“拼缝”的性质、位置、附属屏体不同也不将其分开处理、分开显示,如图11所示(其中三条“拼缝”是指:3a、图6中105与3b ;或者3c、图6中105与3d)。这样,显示屏“显示面域” 2之间只通过唯一一个“合体”“显示条”17而有效地“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原始视频图像,实质性突破了现有技术分别制作、分属不同屏体、跳空拼接显示、“边条”与“边条”之间视频图像难以“融合”,而且无法克服“屏间间隙”(如图6中105 )的局限。
[0027]为了在显示幕墙的“拼缝”上“覆盖” “显示条” 17,“显示条”除上述呈“十字”形夕卜,可以呈“直角”形,即所有相邻显示屏之间的“拼缝”由若干个呈矩阵排列的“直角显示条”17“覆盖”,如图12所示。“直角显示条”17两边的宽度(如图11中7 )大于等于相邻显示屏之间的“间隙”(如图6中105 ),以及两个显示屏两条“边框”共三条“拼缝”宽度的总和、“直角显示条”两边的长度正好相接于相邻显示屏的另一个“直角显示条”。其特征在于:“直角显示条”两边的内侧“覆盖”自身显示屏I两个直角边的“边框”3a、3d、夕卜侧两边“凸出”于自身显示屏I的外界4,形成两条“凸起”,并“跨过”“屏间拼缝”(如图6中105 ) “覆盖”相邻两个显示屏6的“边框”3b、3c,留有自身“直角显示条”对角上的“边框”3b、3c不变,等待另一组相邻拼接屏6的“直角显示条”17来“覆盖”,并将“直角显示条”17集成到自身显示屏I上,拼接后的显示幕墙如图13所示。
[0028]这样,“直角显示条”17与自身显示屏I的“显示面域” 2构成了一个“新”的显示区域,如图14所示。其特征在于:这个新显示区域与自身显示屏I中的原“显示面域”2是“错位”、或“偏置”的,而且涵盖了图6中的“屏间拼缝”105;新显示区域是以原“显示面域”2不带“直角显示条”那两边3b、3c的起始显示为起始线,将视频图像向新显示区域带“直角显示条”17的边界“单方向”充满放大的,如图15所示,这显然不同于“有缝拼接屏”或“拼前无缝屏”由中心向四周放大充满(如图4、5所示)的情况。
[0029]“显示条”上“植入”的像素可以由LED点阵、OLED、QLED条状构成;并由相应显示电子电路控制。“显示条”的厚度一般可以控制在I ~ 3毫米左右,这对一个几米或几十米宽的显示幕墙来说,如果在I ~ 3米外观看,“显示条”17与“显示面域”2的高度差在1/1000左右,能够获得良好的“全无缝”显示效果。
[0030]为描述方便起见,本文将“显示条” “覆盖”在显示屏的左上角,这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可以将其“覆盖”在显示屏任何一角的原理。
[0031]【附图说明】:
[0032]图1、“有缝拼接屏”及其“屏面拼缝”示意图;
[0033]图2、原始视频图像举例;
[0034]图3、原始视频图像在单台“有缝显示屏”上显示示意图;
[0035]图4、原始视频图像在拼接用“有缝显示屏”上显示示意图;
[0036]图5、原始视频图像在“拼前无缝屏”上显示示意图;
[0037]图6、显示屏在拼接时出现的“屏间拼缝”示意图;
[0038]图7、原始视频图像在带有“屏面拼缝”与“屏间拼缝”显示幕墙上显示示意图;
[0039]图8、带有“屏间拼缝”的“拼前无缝屏”拼成的显示幕墙示意图;
[0040]图9、原始视频图像在带有“屏间拼缝”的“拼前无缝屏”显示幕墙上播放示意图;
[0041]图10、本实用新型显示幕墙上显示条“全覆盖”拼缝示意图;
[0042]图11、本实用新型显示条“覆盖”的显示幕墙上原始视频图像播放示意图;
[0043]图12、本实用新型“直角”显示条“全覆盖”显示幕墙示意图;
[0044]图13、本实用新型“直角”显示条“全覆盖”显示幕墙显示原始视频图像示意图;
[0045]图14、本实用新型“直角”显示条复合在原显示屏上的示意图;
[0046]图15、本实用新型“直角”显示条与原显示屏显示面域构建的新显示区域显示示意图;
[0047]图16、本实用新型新显示区域与原显示屏显示面域偏置示意图;
[0048]图17、本实用新型“拼后无缝屏”拼接截面示意图;
[0049]图18、本实用新型“拼后无缝屏”后视示意图;
[0050]图19、本实用新型后视拼接示意图;
[0051]图20、“有缝拼接屏”截面示意图;
[0052]图21、本实用新型“T”形“像素覆盖”中像素点阵与柔性电路截面示意图;
[0053]图22、本实用新型“T”形“像素覆盖”中“保持层”截面示意图;
[0054]图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