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9571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弹出”与“翻开”的目的,与本实用新型要实现的无“屏间拼缝”的目标是矛盾的。
[011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凸起” 16a、16d正好覆盖相邻显示屏的两条“屏面拼缝” 3c、3d,即一个显示屏的“凸起”16a、16d直接从正面“压”着两个相邻拼接屏的“屏面拼缝”3c、3d,这就需要一套新的“吸墙式”安装方法来完成“前安装”、“前维护”的需求。
[0112]如图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拼后无缝屏”的背面“横向”配置有上下各一对2个“对接平台” 35,用于“横屏”拼接(与其对应,“竖向”也配置有2个“对接平台”),而拼接“导柱”39通过“导套”38与这些“对接平台”35配合连接。当这些“对接平台”35固化在屏体背面的“整框”结构37上、同时当屏体背面盖板44紧固在“整框”37上时,“整框”37成为一个“抗剪框”,如图36所示。它可以承受一定大小的剪力46,而该剪力46不会由显示屏来承担,显示屏不会因此受损。
[0113]如图35所示,由拼接“导柱”39、“锁套”43、以及“导套”38构建的“通轴”45竖向穿过屏体背面两侧。当其中(后视)右侧的“通轴”45支点47释放原有支撑时,屏体可以在水平面内绕(后视)左侧的“通轴”45旋转一个角度。
[0114]而当显示屏上、下拼接,并当“锁紧平台”40上、下用紧固件锁紧后,上、下两个屏的“整框”37组成了一个包含上下屏体的新的“抗剪框”,同样可以在水平面内绕(后视)左侧“通轴”45旋转一个角度。不同的是上、下两个拼接屏构成的这个“纵列”被紧固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旋转,如图37所示。同理,按这种方式,可以使拼接显示幕墙的整个“纵列”沿(后视)左侧的“通轴”45在水平面内旋转一个角度。如图38所示,在一个2行X 2列的拼接幕墙中,第2列“整列”屏在支点47释放原有支撑后,沿(正视)右侧的“通轴”45旋转开一个角度。这时,垂直方向上的“凸起”16d与相邻拼接屏未“覆盖”像素的一条“屏面拼缝”3c从原来的“啮合”位置脱开,如图39所示。
[0115]为保证显示屏可以绕垂直“通轴”45旋转,用于侧面拼接尺寸控制的“对接平台”35的“定位孔”36靠中心线位置有一个斜面48,使拼接“纵列”在旋转时,“对接平台”35可以顺畅滑过相邻拼接屏上的“对接平台”而转出。(注:竖屏拼接同理)
[0116]而当该“纵列”旋转开足够大角度,并在47上提供一个新的支撑固定时,屏体背后就获得了足够的安装、维护空间,显示屏就可以像“自立式”安装那样逐个由上而下地拆卸,及由下而上地安装,如图40所示。
[0117]本实用新型的“拼后无缝屏”的显示幕墙是以“整列”或“整列分段”方式绕由“导柱”39、“锁套”43、以及“导套”38构建的“通轴”45旋转开一个角度,使“凸起” 16d纵向“整列”或“整列分段”脱离相邻拼接屏未“覆盖”像素“屏面拼缝” 3c来获取安装、维护空间;该“整列”是以“锁紧平台”40将上下屏体锁紧,屏体背部盖板44为“抗剪腹板”,与“整框”37紧固后形成的纵列“抗剪框”,确保显示屏在旋转中不会单侧下沉。
[0118]本实用新型在“悬挂式”拼接中的定位系统:
[0119]“悬挂式”安装的方法可以通过“自立式”方式先在地面安装成幕墙,由于屏与屏之间由“锁紧屏台”40将上下、左右显示屏连为一体,因此显示幕墙很容易被“悬挂”起来。
[0120]至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装方法成为“拼后无缝屏”解决方案可行性的保障条件,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权项】
1.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包括呈矩阵排列的显示屏所构成的显示幕墙,其特征在于:所有相邻显示屏之间的拼缝均由带有像素的显示条覆盖,即“像素全覆盖”,显示条不仅覆盖了 “屏间拼缝”,同时覆盖了 “屏面拼缝”、显示条为一个“合并”处理“合体”显示的区域,即,既使分属于两个相邻显示屏的两条“屏面拼缝”与一条“屏间拼缝”的性质、位置、附属屏体不同也不将其分开处理、分开显示,也即,显示屏“显示面域”之间只通过唯一一个“合体”显示条而将其有效地融接,构成一幅原始视频图像。2.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显示条的形状除“十字”形外,可以呈“直角”形,并由若干个呈矩阵排列的直角显示条覆盖显示屏之间的拼缝构成的网格线,“直角”显示条与“十字”显示条一样是一 “合并”处理“合体”显示的区域,用于同时覆盖“屏间拼缝”,与“屏面拼缝”。3.按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直角显示条”与原有显示屏的显示面域构建成一个新的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与原有显示屏的显示面域是偏置的,或与原来显示屏的屏体是偏置的;显示条在屏体界内部分覆盖自身显示屏两直角边的“边框”、其屏体界外部分两边凸起跨过“屏间拼缝”并覆盖相邻两个显示屏的“边框”,留有自身“直角显示条”对角上的“边框”等待另一组相邻拼接屏的“直角显示条”来覆盖,并将“直角显示条”集成到自身显示屏上。4.按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新显示区域是以原显示屏的显示面域不带“直角显示条”那两边的起始显示为起始线,将视频图像向新显示区域带“直角显示条”的边界“单方向”放大充满的。5.按按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构建的“直角显示条”的截面为“T”形结构,它包括“覆盖”像素的柔性电路呈“T”形,从像素点阵的中部延伸下来。6.按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构建的“直角显示条”内、外侧两层钢板,外侧上弯口向外、内侧上弯口向内;分别与“保持层”通过“钩脚”与“钩脚”相连,构建一“T”截面,其外侧钢板向屏体“界外”转动后可以脱开“保持层”的“钩脚”,取下柔性电路及其像素点阵;扣住“钩脚”向屏体“界内”转动并与内侧钢板紧固时,可以“锁定” “保持层”,使“保持层”既不会相对其发生上下、内外偏移,也不会相对其水平段发生偏转,从而构成一个稳固的“T”形“直角显示条”,集成到显示屏上。7.按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持层”为双色结构,其实体是“乳白”的匀光、透光材质,其顶部及两侧表面是“黑色”或接近于“黑色”;该黑色层非常薄,以至于它在像素不发光时“保持层”呈现“黑色”,在像素发光时不会全部遮挡掉像素的光亮,保证像素点阵可以充分显示视频图像。8.按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为确保“凸起”可以充分覆盖“啮合”相邻拼接屏的“屏面拼缝”,设有准确定位系统,屏体背部结构设置了上下、左右各2对“对接平台”与各2对“锁紧平台”,分别用于“横屏”与“竖屏”安装时的“定位”与“锁紧”。其特征在于对接平台”内安装有精密“导套”,作为纵列屏之间的“定位”与“连接”,“导柱”穿过“导套”并由“锁套”将“导套”、“导杆”连接为贯通显示屏纵列的“通轴”;安装时,当带有锥度头部的“导柱”从一个显示屏的“导套”穿过相邻显示屏“导套”时,该显示屏的“凸起”与另一个屏的“直角显示条”前、后准确“啮合”,同时拼接时该“凸起”不会被损坏。9.按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构建“拼后无缝屏”的“前维护、前安装”时:显示幕墙的纵列以“整列”或“整列分段”的垂直“通轴”在水平面内旋转开,使该纵列“凸起”在垂直方向以“整列”或“整列分段”脱开相邻纵列“屏面拼缝”的方式获得屏体前、后安装、维修空间。为保证显示幕墙的“整列”或“整列分段”在水平面内绕垂直“通轴”旋转开的强度与刚度,屏体后设置一“整框”结构,并以屏体背部盖板为“抗剪腹板”的“抗剪结构”;“通轴”与“锁紧屏台”将显示幕墙纵列构建成“纵列”抗剪,使其可以“整列”或“整列分段”旋转开而不损伤显示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构建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包括呈矩阵排列的显示屏所构成的显示幕墙,所有相邻显示屏之间的拼缝均由带有像素的显示条覆盖,即“像素全覆盖”,显示条不仅覆盖了“屏间拼缝”,同时覆盖了“屏面拼缝”、显示条为一个“合并”处理“合体”显示的区域,即,既使分属于两个相邻显示屏的两条“屏面拼缝”与一条“屏间拼缝”的性质、位置、附属屏体不同也不将其分开处理、分开显示,也即,显示屏“显示面域”之间只通过唯一一个“合体”显示条而将其有效地融接,构成一幅原始视频图像。
【IPC分类】G09F9/33
【公开号】CN204884441
【申请号】CN201520026117
【发明人】丁炜慷, 夏展敏
【申请人】丁炜慷, 夏展敏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4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