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后“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571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保持层”27是一个双色结构,其实体是“乳白”的匀光、透光材质如27a (匀光与透光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其顶部及两侧表面是“黑色”或接近于“黑色”,如27b。由于这一黑色层非常薄,以至于它在像素不发光时“保持层”27呈“黑色”,在像素发光时不会全部遮挡掉像素的光亮,保证这些像素点阵可以充分显示视频图像。
[0079]这样,该“保持层”的实体27a将像素从“点显示”转化为“面显示”,同时其表面黑色层27b提高了视频图像的对比度,可以充分显示视频图像中的“黑色”元素。这比采用“单色结构”(实体与表面一样黑)的材质更透彻、逼真;同时,由于该黑色层27b非常薄,与单色结构相比,表面颜色可以更黑,对比度可以更高。
[0080]如图23所示,为了把“直角显示条”17集成到显示屏I上去,在其内、外两侧配置两层足够薄的角形“ □”钢板33、3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两层角形“ □”钢板的上弯口内侧向内,外侧向外;当它们的垂直边相互靠拢时,与其上面内、外弯口形成一 “T”形。内侧钢板33向内的弯口上带有通孔,使“保持层”27内侧的那排“针脚”31可以一一对应穿过弯口上的通孔,并与之热压连接在一起;外侧钢板34弯口上也带有通孔,与“保持层”27外侧那排“钩脚”32 —一对应;外侧钢板34沿着“保持层” 27外侧那排“钩脚” 32向显示屏I的“界外”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后,外侧钢板34可以脱开“保持层”27的“钩脚”32被取下来,如图24中的34所示;相反,当外侧钢板34扣上“保持层”27外侧那排“钩脚” 32向显示屏“界内”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并与内侧钢板33靠拢、紧固时,“保持层”27被其下面内、外侧钢板33、34牢牢地“锁紧”,即“保持层”27既不会相对其下面的钢板发生上下、内外偏移,也不会相对其下面的钢板水平段发生偏转,从而构成一个稳固的“T”形结构。
[0081]当外侧钢板34既可以与“保持层”27构建牢固的“T”形结构,又可以方便取下来时,为在内、外两侧钢板33、34之间装入、或取出“像素及柔性电路”25、26提供了可能,这就为制造装配及使用维护提供了可行性。
[0082]如图25所示,用本实用新型方法构建的“T”形“直角显示条”17,它被紧固件22固定到原显示屏I上,使它内侧15a、15d正好覆盖原显示屏I两条相邻的“屏面拼缝”3a、3d (未列出),并将连接像素点阵25的柔性电路26连接到控制电子电路28上(通常它被安置在显示屏屏体后面)。
[0083]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方法除了在显示屏I自身相邻两边“覆盖”“直角显示条”15a、15d外,还构建了两条“凸起” 16a、16d (未列出),它等待着相邻拼接屏6中3b与3c,并在该“凸起”16a、16d的背面与其拼接成显示幕墙来构建“像素全覆盖”。
[0084](注:15d、16d、3c的截面垂直于例图,未列出)
[0085]拼接后的情况如图27所示,其中5为显示幕墙的“屏间拼缝”,它置于“凸起”16a、16d背后靠近显示屏外界4的位置,实现了“屏间拼缝”5 (即图6中的105)被“像素全覆盖”的目标。
[0086]如图25、27所示,含有“凸起” 16a、16d的“拼后无缝屏”是一个“偏置”屏。如图6所示,设显示屏101中“显示面域”102的横向宽度、竖向高度分别为:HM,VD。,拼接相邻屏两边的“屏面拼缝” 103a ~ 103d及其可能发生的“屏间拼缝”105的总宽度107横向、竖向分别为:GH,GV,则:
[0087]新“显示面域”的外径尺寸为:
[0088]横向:HD1= Hdo + Gh
[0089]纵向:VD1= Vdo + Gv
[0090]显示中心偏移
[0091]横向:Gh/2
[0092]纵向:Gv/ 2
[0093](其中:D为“显示面域”;0、I分别为原显示屏、“拼后无缝屏”)。其特征在于:“直角显示条”17与自身显示屏I的“显示面域” 2构成了一个“新”的显示区域,这个新显示区域与自身显示屏I原“显示面域”2是“错位”、或“偏置”的;新显示区域的视频图像显示是以原“显示面域” 2不带“直角显示条”那两边3b、3c的起始显示为起始线,将视频图像向新显示区域带“直角显示条”17的边界“单方向”放大充满的,如图15所示。
[0094]为保证采用本实用新型“拼后无缝屏”在拼接时,图27中显示屏I的“凸起”16a、16d与相邻拼接屏6的两边3b、3c准确啮合,达到“像素全覆盖”的显示效果,在拼接时需要有一套定位系统。
[0095]该定位系统在“自立式”、“悬挂式”与“吸墙式”拼接方式中都应该能起到准确定位的目的。
[0096]“自立式”拼接方式是指:显示幕墙可以通过其底座支撑而自行站立起来,在离地4米左右的高度不需要周围支撑,它的特点是显示幕墙四周一般有接近、操作的空间,可以用于安装与使用维护。
[0097]“悬挂式”拼接方式是指:显示幕墙离开地面,由上而下地悬挂起来。
[0098]“吸墙式”拼接方式是指:直接将显示幕墙以墙体为主要支撑结构来安装,它的特点是显示幕墙背后一般不具备人可以进入安装与维护空间,通常称为前(端)安装、前(端)维护(“前安装”、“前维护”)。
[0099]本实用新型在“自立式”拼接中的定位系统:
[0100]I)屏与屏侧面拼接尺寸控制采用“对接平台”定位方式;
[0101]2)屏与屏前后拼接尺寸控制采用“导柱导套”定位方式。
[0102]如图28所示,显示屏侧面外界4,“直角显示条”17及其“凸起”16被安装固定在一个“整框”结构37上,35为侧面拼接尺寸控制“对接平台”,它被置于显示屏四个角的背面,上下两对,左右两对,分别用于“横屏”或“竖屏”拼接时的侧面拼接尺寸控制;36为贯通上下、左右“对接平台”的“定位孔”,其内可以安置精密研磨“导套”38,如图29所示。头部带有锥度的拼接“导柱”39穿过“导套”38与上、下两个相邻拼接屏贯通连接,如图30所示。水平方向设置有一对用于上下拼接尺寸控制的“锁紧平台”40,以及垂直方向设置有一对用于左右拼接尺寸控制的“锁紧平台”40。上、下显示屏拼接后如图31所示。在图32中,每个屏体“整框”结构37上“导套”38中心到“直角显示条”17之间距离41的一致性决定了显示屏在拼接显示幕墙中前、后平整度,以及“凸起”16a、16d与相邻拼接屏两边3b、3c “贴合”的准确度。
[0103]本实用新型采用“导柱”39与“导套”38的配合控制屏与屏之间前、后拼接平整度,以确保“直角显示条”17的“凸起”16a、16d与相邻拼接屏两条“屏面拼缝”3b、3c前、后准确啮合;同时,采用“对接平台”35控制拼接屏与屏之间上下、左右拼接尺寸,以确保“直角显示条” 17的“凸起” 16a、16d正好完整覆盖相邻拼接屏两条“屏面拼缝” 3b、3c,以实现“屏间拼缝”5的“像素全覆盖”目标。
[0104]如图33所示,在拼接时,后上去的屏体6先放置在屏体I的“对接平台”35上,但此时上、下两个屏前、后之间并没有“贴合”而留有距离、“导套”38也没有完全上、下对准而略偏后,如图33的42所示;当带有锥度的拼接“导柱”39逐渐穿过上、下拼接屏的“导套”38时,图33中上面显示屏6则随之逐渐向前移动,保证其与图33中下面显示屏I的“凸起”16准确啮合(左、右拼接屏啮合同理),同时防止了 “凸起”16在安装中被上面的显示屏6损坏。
[0105]显示屏拼接后,用图34中的旋转“锁套”43将拼接“导柱”39的上端与伸出在“对接平台”35 “导套”38的下端锁紧,使拼接“导柱”39与“锁套”43、以及“导套”38连接为一支贯通这一列拼接屏的“通轴”45,如图35所示。
[0106]这样,采用上述方法,“自立式” “拼后无缝屏”可以准确安装起来,保证了 “凸起”16a、16d与相邻拼接屏未“覆盖”像素的两条边3b、3c准确啮合,以及15a、15d可以完全覆盖3a、3d,使显示幕墙成为了一个“像素全覆盖”的“全无缝”显示系统。
[0107]本实用新型在“吸墙式”拼接中的定位系统:
[0108]“吸墙式”拼接的特点是拼接显示幕墙正面、上下、左右一般都有接近、操作空间,但其背后是用于支撑显示幕墙的墙体,一般无法直接从显示屏背面实施安装与维护。
[0109]通常的方法是设置一个平行机构,使某个屏可以从显示幕墙中“弹出”,并利用“弹出”背后的空间将屏取下,或直接维修。也可以采用在单个显示屏上沿左、右两侧安装一对“支点”,使单个显示屏可以向上逐个“翻开”来实现安装与维护。
[0110]这些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显示屏背后无法进入的问题,但是它们都需要在屏与屏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来实现“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