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可旋转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638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可旋转画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绘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升降可旋转画架。



背景技术:

绘画是指用笔、板刷、刀、墨、颜料等工具材料,在纸、纺织物、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得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参与者的数量同样地为数众多。然而画架是绘画时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是用来放置画板的架子。

现有的画架中,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多角度绘画,画架平衡性不佳,稳定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可旋转画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多角度绘画,画架平衡性不佳,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可旋转画架,包括底座、万向轮、第一支撑架、第一旋转杆、滑杆、上滑块、中滑块、下滑块、第二支撑杆、调节旋钮、连接杆、滑道和第二旋转杆,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架,且第一支撑架的内侧均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分别连接有上滑块、中滑块和下滑块,且上滑块、中滑块、下滑块与滑杆之间均通过调节旋钮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底座的内侧,且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架的外侧,所述连接杆安装在第一旋转杆的内侧,且第一旋转杆与滑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滑道均镶嵌在第一旋转杆的外侧,且第一旋转杆与第一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二旋转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杆与第二旋转杆均为可旋转装置,且第一旋转杆的旋转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上滑块、中滑块和下滑块均为可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中滑块的外侧镶嵌有水平仪。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组,且万向轮的一侧均设有刹车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升降可旋转画架设有可调节的滑块,可根据需要进行高度调节,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可进行旋转,可根据需要进行多角度绘画,镶嵌有水平仪,画架的平衡性稳定,设置有滑轮和刹车装置,可进行自由移动,移动后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万向轮,3、第一支撑架,4、第一旋转杆,5、滑杆,6、上滑块,7、中滑块,8、下滑块,9、第二支撑杆,10、调节旋钮,11、连接杆,12、滑道,13、第二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可旋转画架,包括底座1、万向轮2、第一支撑架3、第一旋转杆4、滑杆5、上滑块6、中滑块7、下滑块8、第二支撑杆9、调节旋钮10、连接杆11、滑道12和第二旋转杆13,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万向轮2设置有四组,且万向轮2的一侧均设有刹车装置,底座1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架3,且第一支撑架3的内侧均连接有第一旋转杆4,滑杆5的外侧分别连接有上滑块6、中滑块7和下滑块8,且上滑块6、中滑块7、下滑块8与滑杆5之间均通过调节旋钮10相连接,上滑块6、中滑块7和下滑块8均为可调节装置,中滑块7的外侧镶嵌有水平仪,第二支撑杆9的一端连接在底座1的内侧,且第二支撑杆9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架3的外侧,连接杆11安装在第一旋转杆4的内侧,且第一旋转杆4与滑杆5之间通过连接杆11相连接,滑道12均镶嵌在第一旋转杆4的外侧,且第一旋转杆4与第一支撑架3之间通过第二旋转杆13相连接,第一旋转杆4与第二旋转杆13均为可旋转装置,且第一旋转杆4的旋转范围为0-90°。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升降可旋转画架时,首先需对整个可升降可旋转画架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使用,之后将画架通过底部的万向轮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利用中滑块7外侧镶嵌的水平仪进行平衡,以便更好保持画架的稳定性,并利用万向轮2一侧的刹车装置进行固定,然后旋转第一旋转杆4并根据需要的绘画角度通过调节旋钮10进行固定,之后打开中滑块7和下滑块8上面的调节旋钮10,之后将滑块进行上下调节使画板的高度适合绘画,也可以将画板放置在上滑块6与中滑块7之间,可将第一旋转杆4水平放置,在水平方向进行绘画,从而完成一系列的绘画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