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蔷薇干花保鲜上染的技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54786发布日期:2019-03-05 21:04阅读:1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对蔷薇干花保鲜上染的技术方法,属于干花保鲜领域。



背景技术:

干花又称干燥花,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类新型装饰品,是将新鲜的植物材料经过干燥、保色、定形等处理而制成的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制品。在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只关注基本生活需求,而对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有了更高的追求;干燥花既具有鲜花的自然形状和风韵,又具有人造花保存持久、使用方便的特点,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将它用于礼仪往来,庆典场景布置,家居装饰等场合。干花装饰美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给人们带来反季节的视觉盛宴,这已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追求。玫瑰鲜花在自然干燥后,其颜色花型都会发生变化。这与花瓣细胞内部环境的变化、外部压力以及花瓣内含有的色素差异等都有着莫大的关系。花色的化学保色主要通过改变花材细胞内ph值和用金属离子络合,以及用保色剂促进细胞内胶体状态的形成等方法,从而使色素的稳定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让染料分子渗透到植物内部,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从而稳定均匀地散布在花材内外层,花材有柔和、自然的颜色,有真实感。当花材固着染料的能力与染料脱离花材的能力相等时,染色达到平衡,染色完成。本发明针对次氯酸钠(naclo)溶液适合漂白绿色坚硬、纤维类的杆茎植物,并建立感官评价分级体系,对蔷薇花进行干花保鲜处理。

评定界定方法如下:

1.将经漂白后花材的效果进行感官评价,漂白的大小用漂白度表示,其数值为1~6。标准如下:1~2漂白几乎没效果,与原花材相比较无明显变化;2~3漂白有丝许变化,花朵外围褪色,但花朵内侧褪色仍不明显;4~5花朵漂白较好,没有原色花残留的颜色,达到漂白要求;6表示漂白效果完全,效果最佳。

2.将经染色后的花材进行感官评价,用上染效果大小表示,其数值为1~10。标准如下:1~2表示染色后与染色前几乎没有变化,上染效果不明显;3~4表示染色对花材外层花瓣有一定效果,但染液的颜色没有渗透到内层花瓣;5~6表示染色均覆盖到内外层,但花朵的颜色相比较染液颜色尚浅;7~8表示染色效果较佳,花朵颜色与染液颜色基本相同染液后对原有花型影响较小;9~10表示染色效果最佳,染色后花朵仍能保持原有花型,且花朵染色达到预期理想。

发明技术方法如下:

1.遴选一种蔷薇花,备用。

2.漂白:分别设置具有浓度、温度、时间、ph值因素梯度的naclo溶液漂白,其浓度配比为5%~20%,温度为50~80℃,浸泡时间4~6h,ph值8~10进行处理。

3.染色:分别设置具有浓度、温度梯度、时间因素、ph值梯度的染液,其浓度为1.0%~4.0%,温度70~90℃,时间为4~5h,ph值为4~6对经上述步骤漂白晾干后的花材,进行加工染色。

4.经干燥器进行干燥。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采用了感官评价分级体系,能对花朵的漂白以及染色状况进行系统分析评价,能更好的区分花朵的漂白、染色情况的是否符合标准。

2.本发明对一种蔷薇花制作干花并染色进行了技术上的支持,操作简单,制作效果理想,可用于工业生产,在干花保鲜行业有较好的前景。

发具体实施步骤

实施案例1:

1.选材:选择高40厘米、茎丛生、直立、花期5~8月、有香气、花株饱满、可供观赏的蔷薇若干株。

2.漂白:将1000ml的蒸馏水倒入2000ml的烧瓶中,加入150ml的naclo,ph值为9,用搅拌器将溶液搅拌,搅拌转数100r/min,直至溶液混合均匀,用恒温调控装置将溶液温度控制在55℃,然后将整株蔷薇的头部倒插入烧瓶中,静置5h。

3.静置5h,将漂白后的蔷薇进行感官评价,选择漂白度基本达到漂白度为6值(如个别花株未能达到漂白度6值,继续延长漂白时间),然后将漂白后的蔷薇整体移出。

4.染色:将1000ml的蒸馏水倒入2000ml的烧杯中,加入30ml的染液,ph值为4,搅拌均匀,搅拌器转数为100r/min,将漂白后符合漂白度为6的蔷薇放入烧瓶中,温度控制在85℃,静置4.5h,然后进行感官评价,上染效果基本达到7~8之间(如个别花株未能达到上染要求的,请继续浸泡)。

5.然后将染色后的花株放到竹制的筛网上,让其自然晾干,等到花株的水分含量为80%以下时,将上染后的花株放到太阳能干燥器中进行烘干,烘干时间2h,烘干温度80℃。

实施案例2:

1.选材:选择高50厘米、茎丛生、直立、花期5~8月、有香气、花株饱满、可供观赏的蔷薇若干株。

2.漂白:将1000ml的蒸馏水倒入2000ml的烧瓶中,加入100ml的naclo,混合溶液ph值为10,用搅拌器将溶液搅拌搅拌转数100r/min,直至溶液混合均匀,用恒温调控装置将溶液温度控制在60℃,然后将整株蔷薇的头部倒插入烧瓶中,静置4.5h。

3.静置4.5h,将漂白后的蔷薇进行感官评价,选择漂白度基本达到漂白度为6值(如个别花株未能达到漂白度6值,继续延长漂白时间),然后将漂白后的蔷薇整体移出。

4.染色:将1000ml的蒸馏水倒入2000ml的烧杯中,加入15ml的染液,混合溶液ph值为5,搅拌均匀,搅拌器转数为100r/min,将漂白后符合漂白度为6的蔷薇放入烧瓶中,温度控制在80℃,静置4h,然后进行感官评价,上染效果基本达到7~8之间(如个别花株未能达到上染要求的,请继续浸泡)

5.然后将染色后的花株放到竹制的筛网上,让其自然晾干,等到花株的水分含量为80%以下时,将上染后的花株放到太阳能干燥器中进行烘干,烘干时间2h,烘干温度80℃

实施案例3:

1.选材:选择高70厘米、茎丛生、直立、花期5~8月、有香气、花株饱满、可供观赏的蔷薇若干株。

2.漂白:将1000ml的蒸馏水倒入2000ml的烧瓶中,加入200ml的naclo,ph值为10,用搅拌器将溶液搅拌搅拌转数100r/min,直至溶液混合均匀,用恒温调控装置将溶液温度控制在70℃,然后将整株蔷薇的头部倒插入烧瓶中,静置6h。

3.静置6h,将漂白后的蔷薇进行感官评价,选择漂白度基本达到漂白度为6值(如个别花株未能达到漂白度6值,继续延长漂白时间),然后将漂白后的蔷薇整体移出。

4.染色:将1000ml的蒸馏水倒入2000ml的烧杯中,加入15ml的染液,混合溶液ph值为6,搅拌均匀,搅拌器转数为100r/min,将漂白后符合漂白度为6的蔷薇放入烧瓶中,温度控制在75℃,静置5h,然后进行感官评价,上染效果基本达到7~8之间(如个别花株未能达到上染要求的,请继续浸泡)

5.然后将染色后的花株放到竹制的筛网上,让其自然晾干,等到花株的水分含量为80%以下时,将上染后的花株放到干燥器中进行烘干,烘干时间2h,烘干温度80℃。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蔷薇干花保鲜上染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蔷薇干花是以将NaClO(次氯酸钠)为漂白液,同时按一定比列配备染色剂,调节温度、浸泡时间与PH值,具体工艺步骤为:以NaClO混合溶液浓度为5%~20%,在搅拌转数为80~150r/min下搅拌,温度控制在50~80℃,pH值为8~10,放入蔷薇花浸泡4~6h;染液浓度为1.0%~4.0%,在搅拌转数为80~150r/min下搅拌,染液的温度为70~90℃,将漂白后的蔷薇花放入染液中,浸泡时间为4~5h,染液pH值4~6之间,然后将染色后的花株放到竹制的筛网上,让其自然晾干,等到花株的水分含量为80%以下时,将上染后的花株放到温度为70~90℃下的干燥箱中干燥1~3h,取出制得干花。本发明对一种蔷薇花制作干花并染色进行了技术上的支持,操作简单,制作效果理想,可用于工业生产,在干花保鲜行业有较好的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保;张旭;王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9.01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