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01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尤指一种便利切换电子观景窗(EVF)及LCD显像幕的切换装置,在人自然取景时,人脸接近电子观景窗时,立即自动显像于该处;反之,人脸离开相机一定距离时,视窗又自动转到LCD显像幕上,使用者将不需要另外拨动开关,同时将观景窗(EVF)的便于调焦、易于握持及省电的特性完全掌握;又将LCD显像幕的大银幕预览的优点保留,且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切换,使消费者能在最省电的情形下得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数码摄影机(简称DVC)及数码照相机(简称DSC)多在背面设有LCD显像幕,进行取景与设置的作业,这是因为LCD显像幕的画面是直接撷取自CCD图像,不会有光学观景窗的取景误差问题,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尺寸面积,且LCD显像幕的刷新率较好,使得画质较细腻,是其优点。但LCD显像幕对数码照相/摄影机而言,一直是耗电量大的元凶之一,若能减少LCD显像幕的使用,将对数码照相机(DSC)的电池续航力提供很大的贡献。同时以手握持相机,并以LCD显像幕来对正取景时,往往在调整时显得不容易控制。另外,LCD显像幕另一缺点是在强光环境下反光强烈,此时建议使用电子观景窗(简称为EVF)。
电子观景窗(EVF)属于近眼式的产品,其主要功能并非欣赏画面,而是用来构图与对焦,因此数码照相机(DSC)采用EVF观景窗设计之后的好处为可直接撷取CCD面图像,获得相当于常规SLP相机的观景窗与镜头同轴取景、变焦的优势,更由于面积的缩小,可较机背LCD显像幕节省不少的耗电量;另外使用EVF观景窗时的握机姿势也较为稳定,容易对焦是其运用的优势。
但光学观景窗无法显示数码照相机(DSC)许多功能设置时的表单选项;同时无法同时给他人一同预览,是其主要的缺点。
因此,目前最新的数码相机及摄影机会将二者搭配起来使用,而在机壳背面的中间设有一EVF/LCD的切换开关,可在两个取景器中选其一,二者不能同时工作;虽然同时能得到二者间的优点,但是在每一次的切换之间,都必须再拨动一个开关,造成使用者的麻烦,尤其是照相当中,时常要把握时机才能捕捉最好的瞬间美丽剪影,另外,不熟照相机功能者或因麻烦而未能及时使用,亦是十分浪费资源,故该感应技术应有再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即在同时具有LCD显示幕及电子观景窗(EVF)的数码相机上,设置一自动的感应讯号的切换装置,当人眼睛接近电子观景窗时,光信号自动切换于该处以便利于对焦,反之,人脸离开该处,拍摄的影像即显示于LCD显示幕上,在使用时更加便利,且兼具有二者显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在机体的后盖设有一LCD显像幕及一电子观景窗,并设有一感应信号切换装置,其中所述感应信号切换装置设于靠近所述电子观景窗一侧;包括在所述机体后盖上镶固设有一射出红外线发射半导体的光波的导光管及一接收人眼睛接近所述电子观景窗时的反射光信号的导光管,所述两导光管相邻设置;上述作为信号发射端的红外线发射半导体及一作为信号接收端的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主机板上;上述两导光管一端嵌设于所述机体后盖,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红外线发射半导体及所述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相接。
如上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上述红外线信号的发射端及接收端之间设一可阻隔相机内部光线干扰的遮光片。
如上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所述遮光片为形。
如上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所述形遮光片围设于所述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
如上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所述导光管周围设有防止光线散出的包覆层。
如上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所述导光管周围的包覆层为橡胶包覆层。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在兼具电子观景窗(EVF)及LCD显像幕的数码相机上,便利切换电子观景窗(EVF)及LCD显像幕,在人自然取景时,人脸接近电子观景窗时,立即自动显像于该处;反之,人脸离开相机一定距离时,视窗又自动转到LCD显像幕上,使用者将不需要另外拨动开关,将观景窗(EVF)的便于调焦、易于握持及省电的特性完全利用同时,又将LCD显像幕的大银幕预览的优点保留,且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切换,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使消费者能在最省电的情形下得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的外观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的使用示意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的导光管与主机板间的搭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机体 11、LCD显像幕 12、电子观景窗20、导光管 21、导光管22、包覆层30、主机板 31、红外线发射半导体 32、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40、形遮光片 50、眼睛 A、感应信号切换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在机体10的后盖设有一LCD显像幕11及一电子观景窗(即EVF)12,并设有一感应信号切换装置A,该感应信号切换装置A设于靠近电子观景窗12一侧(例如下方、上方、左侧或右侧等)。
如图2、图3、图5所示,该感应信号切换装置A主要在机体10后盖上镶固设有两相邻的导光管(Light pipe)20、21,该导光管20、21使用光学级的压克力,主要是用作光信号传导的途径,为防止光信号流失,在导光管周围设有橡胶包覆层22,能将光信号集中于导光管20、21内部。
如图2、图3、图4所示,另外在数码相机内部主机板30上设置一红外线发射半导体(即Infrared emitting diode)31作为信号发射端;再设一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Light modu1ationphoto IC)32作为信号接收端;其中在该信号的发射端及接收端之间可再设一形遮光片40,可阻隔相机内部的光线干扰,尤其是该形遮光片40可完全将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32予以围遮,以达最佳的遮光效果。
如图2、图3、图4所示,将两导光管20、21一端嵌设于机体10后盖,另一端分别与红外线发射半导体31及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32相接,使红外线发射半导体31的光波自一导光管20射出,如图3、图5所示,当人眼睛50接近电子观景窗12时,光信号对人脸的皮肤产生反射,可由另一导光管21接收信号,并将该信号传给主机板30上的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32,作为LCD显像幕11及电子观景窗(即EVF)12间的切换处理。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特别的巧思,故在使用上,只要将眼睛朝电子观景窗(EVF)观看时,即自动切换开关,当人脸离开时,视窗又自动转到LCD显像幕上,在使用时更为方便,容易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影像,不需要另外拨动开关,同时将观景窗(EVF)的便于调焦、易于握持及省电的特性完全掌握;又将LCD显像幕的大银幕预览的优点保留,使二者的优点完全整合,又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切换显像位置,使消费者能在最省电的情形下得到最佳的拍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特色。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各种变化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在机体的后盖设有一LCD显像幕及一电子观景窗,并设有一感应信号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信号切换装置设于靠近所述电子观景窗一侧;包括在所述机体后盖上镶固设有一射出红外线发射半导体的光波的导光管及一接收人眼睛接近所述电子观景窗时的反射光信号的导光管,所述两导光管相邻设置;上述作为信号发射端的红外线发射半导体及一作为信号接收端的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主机板上;上述两导光管一端嵌设于所述机体后盖,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红外线发射半导体及所述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信号的发射端及接收端之间设一可阻隔相机内部光线干扰的遮光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为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遮光片围设于所述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管周围设有防止光线散出的包覆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管周围的包覆层为橡胶包覆层。
专利摘要一种数码相机感应信号的切换装置,主要在机体之后盖设有一LCD显像幕及一电子观景窗(EVF),并设有一感应信号切换装置,该感应信号切换装置设于靠近电子观景窗一侧;且在机体后盖上镶固设有两相邻的导光管;另在相机内部主机板上设有红外线发射半导体作为信号发射端;另外,再设一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作为信号接收端;两导光管一端嵌设于机体后盖,另一端分别与红外线发射半导体及光调节影像集成电路相接,当人眼睛接近电子观景窗时,光信号对人脸皮肤产生反射,并将该信号传回主机板,作为LCD显像幕及电子观景窗间的切换处理。
文档编号G03B13/04GK2611941SQ0320390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1日
发明者杜荣滨 申请人:智基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