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及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44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镜及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着光记录媒体的物镜和具有此物镜的光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用于对CD、DVD等的光记录媒体上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现的光拾取装置通过利用物镜将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会聚于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现。
(0003)近年,作为这样的光拾取装置,已经有针对多种光记录媒体具有互换性的光拾取装置。这种光拾取装置中的物镜通过在光学面上设置衍射构造而将多个激光光源发射出的各种波长的激光光束会聚在各自对应的光记录媒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9576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1-216674号公报(0004)可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2中所公开的那样,在物镜的光学面上设置衍射构造后,虽然能得到针对多种光记录媒体具有互换性的装置,但是,由于受到透镜成形性的限制而使衍射构造的边缘部分成形时达不到设计标准,或者激光光束被衍射构造的段差部分遮断,或者由于激光光源的使用波长的误差和变动等而引起衍射效率下降,从而导致会聚斑点的光量降低。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多种光记录媒体具有互换、同时又能提高会聚斑点光量的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0006)第1项记载的构成是一种使用波长为λ1的第1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1的第1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同时使用波长为λ2(λ2>λ1)的第2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2(t2≥t1)的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的光拾取装置用物镜,至少有一面的光学面为非球面形状,并包括使前述第1光束及第2光束会聚的中央区域和使前述第1光束会聚的外周区域,所述中央区域具有包含光轴的第1区域及位于前述第1区域外周侧的第2区域,前述中央区域上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设置炫耀型第1衍射构造,该第1衍射构造的朝向在前述第1区域是向外周侧、在前述第2区域是向内周侧,前述外周区域是在利用前述第2光束对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时,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偏离光轴的位置的一个光学面。
(0007)这里,炫耀型衍射构造的朝向是指构成各段差部分的2个面中、和非球面母体之间的夹角大的一面所面对的朝向。
(0008)根据第1项记载的构成,因为在中央区域上设置了第1衍射构造,所以,能将第1光束会聚于第1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且能将第2光束会聚于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因此,能够具有针对多种光记录媒体的互换性。
(0010)另外,因为第1衍射构造的朝向在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之间,从朝向外周侧向朝向内周侧变化,所以,该第1衍射构造的光程差函数在第1区域和第2区域之间具有极大值。
图4(a)~4(c)是本发明中的物镜及以往的物镜的光程差函数的曲线示意图。纵轴是后述第1衍射构造中的光程差函数与炫耀化波长之比Φ/λB,横轴是从光轴起的高度。图4(a)及4(b)中,光程差函数在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之间持有极值。这是由于在第1衍射构造的朝向发生变化的位置附近,表示第1衍射构造的光程差函数的1阶微分为0,并且至少在除了最接近光轴的环带和中央区域内最远离光轴的环带以外的区域内,有必要使光程差函数的1阶微分为0。
光程差函数在第1区域和第2区域之间具有极值时,与如图4(c)所示在中央区域内光程差函数没有极值的情况相比较,中央区域内的光程差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变小。一般来说,因为环带是每当光程差函数的值超过炫耀化波长λB的整数倍时被刻出的,所以,可以通过使光程差函数在第1区域和第2区域之间具有极值地构成第1衍射构造,来减少环带数。
另外,由于第1区域包含了光轴,所以前述极大值为最接近光轴的极值。从而,光程差函数最低次的系数C2为正,所以,与系数C2为0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减少环带数。
(0011)由此,能通过减少环带数,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而且,前述外周区域在利用前述第2光束对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时,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偏离光轴的位置上,所以,与该第2光束被会聚于接近光轴的位置时相比较,第2衍射构造的衍射作用小。因此,能减少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并提高对第1光束的会聚性能。
(1011)第2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项所记载的物镜中,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
1/30>m1≥0.9×m2,仅透过前述第1区域的前述第1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NAp1满足以下(1)式0.35NAc≤NAp1≤0.95NAc(1)其中,NAc是仅透过前述中央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
(0009)在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之间,第1衍射构造的朝向发生变化,光程差函数具有极大值。另外,至少在除了最接近光轴的环带RS和中央区域内最远离光轴的环带RL以外的区域内,有必要使光程差函数具有极大值。这里,如果考虑到RS的衍射环带的宽度(间距)比RL的衍射环带的宽度大和具有与此对应的极大值的光程差函数,则按(1)式确定孔径数NAp1。
根据第2项记载的构成,因为只透过第1区域的第1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NAp1满足前述(1)式,所以,可将色像差量设定在适当值,并且与以往的技术相比较,能减少环带数。
因此,能通过减少环带数,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0012)另外,因为倍率m1、m2满足m1≥0.9×m2,所以,在m1>m2时,第2光束的发散角比第1光束的发散角大。因此,此时由于多种光记录媒体的使用波长和保护基板厚度的差异引起的球面像差的一部分因发散角的不同而被修正,所以,互换性所必要的衍射作用减少,相应地可以使环带数减少。
由此,能通过减少环带数,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0013)另外,因为倍率m1满足1/30>m1,所以,与1/30≤m1的情况相比较,能降低光拾取装置为了追踪摄影而移动物镜时所产生的彗形像差的量。
(0014)
第3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或2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中央区域被区分为前述第1区域及前述第2区域。
根据第3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或2项中记载的构成相同的效果。
(1014)第4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3项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外周区域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的第2衍射构造。
(0039)第5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4项记载的物镜中,该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比前述第1衍射构造中的最外周侧的环带的间距大。
(0040)根据第5项记载的构成,因为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大于第1衍射构造中的最外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所以,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变少。因此,能提高由第1光束形成的会聚斑点的光量。
(0041)第6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4或5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外周区域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到达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光轴为中心的直径为30~100[μm]的区域内。
(0042)根据第6项记载的构成,因为由于外周区域的作用而使前述第2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光轴为中心的直径为30~100[μm]的区域内,所以,与该第2光束被会聚于接近光轴的位置时相比较,第2衍射构造的作用小。因此,能减少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同时,又能提高对第1光束的会聚性能。
(0035)第7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6项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镜中,
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0.95×m1≤m2≤1.05×m1。
(0036)根据第7项记载的构成,因为倍率m1、m2几乎为相同值,所以,能使第1光束的光路和第2光束的光路一致。从而,没有必要使用用于将从2个光源射出的第1光束、第2光束纳入同一光路上的分光器,同时也没有必要在各光路上分别配设校准透镜和光整形器,与此相应,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化。另外,因为能使用在筐体内配备了2个光源的光源单元,与各自使用2个光源的情况相比,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化。
(0037)第8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7项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第1光束的波长λ1为630~680[nm],前述第2光束的波长λ2为770~790[nm],前述第1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1为0.55≤t1≤0.65[mm],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2为1.2t1≤t2≤2.2t1[mm]。
(0038)根据第8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7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相同的效果。
(0043)第9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是塑料制的。
(0044)根据第9项记载的构成,因为物镜是塑料制的,所以,与玻璃制的情况相比较,提高了衍射构造的加工性,能使物镜轻量化。
(0045)第10项记载的构成是,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
第1~9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射出前述第1光束的第1光源;和射出前述第2光束的第2光源。
(0046)根据第10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9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相同的效果。
(0015)第11项记载的构成是一种使用波长为λ1的第1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1的第1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同时使用波长为λ2(λ2>λ1)的第2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2(t2≥t1)的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的光拾取装置用物镜,至少有一面的光学面为非球面形状,并具有使前述第1光束及前述第2光束会聚的中央区域和使前述第1光束会聚的外周区域,前述中央区域上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设置第1衍射构造,该第1衍射构造的光程差函数Φ(h)=C2h2+∑C2ih2i(其中,h为从光轴起的高度,i为2以上的整数,C2、C2i为系数)在与该光程差函数Φ(h)的各个极值相对应的高度h中的最小规定高度h1处显示极大值,前述外周区域是在利用前述第2光束对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时,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偏离光轴的位置上的一个光学面。
(0016)这里,光程差函数Φ(h)是与没有第1衍射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在赋予正的光程差时成为Φ(h)>0,而在赋予负的光程差时成为Φ(h)<0的函数。该光程差函数Φ(h)在中央区域上具有极大值的前提下,也可以具有其它极值。
(0017)
根据第11项记载的构成,因为在中央区域上设置了第1衍射构造,所以能将第1光束会聚于第1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且能将第2光束会聚于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因此,能够具有针对多种光记录媒体的互换性。
(0019)另外,光程差函数Φ(h)在与各极值相对应的高度h中、最小的规定高度h1处显示极大值,所以该极大值是最接近光轴的极值。从而,光程差函数的最低次系数C2为正,2次以上的系数C2i的总和为负,所以,与系数C2为0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减少环带数。
(0020)另外,因为光程差函数具有极大值,所以与没有极值时相比较,能减少环带数。
因此,能通过减少环带数,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1020)而且,因为前述外周区域在利用前述第2光束对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时,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偏离光轴的位置上,所以,与第2光束被会聚于接近光轴的位置时相比较,第2衍射构造的衍射作用小。因此,能减少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同时,又能提高对第1光束的会聚性能。
(1020)第12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1项记载的物镜中,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1/30>m1≥0.9×m2,从前述光轴起透过前述高度h1为止的前述第1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NAp2满足以下(2)式0.35NAc≤NAp2≤0.95NAc(2)(其中,NAc是只透过前述中央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
(0018)在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之间,第1衍射构造的朝向发生变化,光程差函数具有极大值。另外,至少在除了最接近光轴的环带RS和中央区域内最远离光轴的环带RL以外的区域内,有必要使光程差函数具有极大值。这里,如果考虑到RS的衍射环带宽度(间距)比RL的衍射环带宽度大和具有与此相对应的极大值的光程差函数,则按(2)式确定孔径数NAp2。
根据第12项记载的构成,因为从光轴起透过规定高度h1为止的第1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NAp2满足前述(2)式,所以,可将色像差量设定在适当值,并且与以往的相比较,能减少环带数。
因此,能通过减少环带数,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0021)另外,因为倍率m1、m2满足m1≥0.9×m2,所以,在m1>m2时,第2光束的发散角比第1光束的发散角大。因此,此时由于多种光记录媒体的使用波长和保护基板厚度的差异而引起的球面像差的一部分因发散角的不同而被修正,所以,互换性所必要的衍射作用减少,相应地可以减少环带数。
因此,能通过减少环带数,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0022)另外,因为倍率m1满足1/30>m1,所以,与1/30≤m1的情况相比较,能降低光拾取装置为了追踪摄影而移动物镜时产生的彗形像差的量。
(0023)第13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1或12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光程差函数Φ(h)只有一个极值。
根据第13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1或第12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
(1023)第14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1~13项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镜中,
前述外周区域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的第2衍射构造。
(1039)第15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4项记载的物镜中,该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比前述第1衍射构造中的最外周侧的环带的间距大。
(1040)根据第15项记载的构成,因为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比第1衍射构造中的最外周侧的环带的间距大,所以,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变少。因此,能提高由第1光束形成的会聚斑点的光量。
(1041)第16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4或15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外周区域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到达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光轴为中心的直径30~100[μm]的区域内。
(1042)根据第16项记载的构成,因为由于外周区域的作用而使前述第2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光轴为中心的直径30~100[μm]的区域内,所以,与第2光束被会聚于接近光轴的位置时相比较,第2衍射构造的作用小。因此,能减少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同时,又能提高对第1光束的会聚性能。
(1035)第17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1~16项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镜中,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0.95×m1≤m2≤1.05×m1。
(1036)根据第17项记载的构成,因为倍率m1、m2几乎为相同值,所以,能使第1光束的光路和第2光束的光路一致。因此,没有必要使用用于使从2个光源射出的第1光束、第2光束纳入同一光路的分光器,同时也没有必要在各光路上分别配设校准透镜和光整形器,与此相应,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化。另外,因为能使用在筐体内配备了2个光源的光源单元,与各自使用2个光源的情况相比,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化。
(1037)第18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1~17项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第1光束的波长λ1为630~680[nm],前述第2光束的波长λ2为770~790[nm],前述第1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1为0.55≤t1≤0.65[mm],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2为1.2t1≤t2≤2.2t1[mm]。
(1038)根据第18项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1~17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
(1043)第19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11~1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是塑料制的。
(1044)根据第19项的构成,因为物镜是塑料制的,所以,与玻璃制的情况相比较,可以提高衍射构造的加工性,并能使物镜轻量化。
(1045)第20项记载的构成是,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在第11~19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射出前述第1光束的第1光源,和;射出前述第2光束的第2光源。
(1046)根据第20项的构成,能得到与11~19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
(0024)第21项记载的构成是,一种使用波长为λ1的第1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1的第1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同时使用波长为λ2(λ2>λ1)的第2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2(t2≥t1)的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的用于光拾取装置的物镜,至少有一面的光学面为非球面形状,并具有使前述第1光束及前述第2光束会聚的中央区域和使前述第1光束会聚的外周区域,前述中央区域上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设置第1衍射构造,该第1衍射构造的光程差函数(h)=C2h2+ΣC2ih2i(其中,h为从光轴起的高度,i为2以上的整数,C2、C2i为系数)的前述系数C2、C2i满足以下(3)式,前述外周区域是在利用前述第2光束对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时,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离开光轴的位置上的一个光学面,-∑C2ihc2(i-1)-10λ2h-2≤C2≤-∑C2ihc2(i-1)+9λ2h-2(3)(其中,hc为前述中央区域和前述外周区域的边界处的高度)。
(0025)根据第21项记载的构成,因为在中央区域上设置了第1衍射构造,所以,能将第1光束会聚于第1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且能将第2光束会聚于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因此,能具有针对多种光记录媒体的互换性。
(0026)另外,因为系数C2、C2i满足前述(3)式,所以,光程差函数Φ(h)具有极大值,这个极大值是最接近光轴的极值。因此,光程差函数的最低次的系数C2为正,2次以上的系数C2i的总和为负,所以,与系数C2为0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减少环带数。而且,因为光程差函数具有极大值,所以,与没有极值的情况相比较,能减少环带数。
因此,能通过减少环带数,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1026)而且,因为前述外周区域在利用前述第2光束对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时,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离开光轴的位置上,所以,与第2光束被会聚于接近光轴的位置时相比较,第2衍射构造的衍射作用小。因此,能减少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同时,能提高对第1光束的会聚性能。
(1047)第22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21项记载的物镜中,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1/30>m1≥0.9×m2。
(0027)根据第22项记载的构成,因为倍率m1、m2满足m1≥0.9×m2,所以,m1>m2时,第2光束的发散角比第1光束的发散角大。因此,此时由于多种光记录媒体的使用波长和保护基板厚度的差异而引起的球面像差的一部分因发散角的不同而被修正,所以,互换性所必要的的衍射作用减少,相对应地可以减少环带数。
从而,能通过减少环带数,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0028)另外,因为倍率m1满足1/30>m1,所以,与1/30≤m1的情况相比较,能降低光拾取装置为了追踪摄影而移动物镜时所产生的彗形像差的量。
(0029)第23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21或第22项中记载的物镜中,由相对d线的阿贝数vd为50≤vd≤70的材料形成,由透过前述中央区域的前述第1光束形成的会聚斑点的色像差I[μm/nm]满足0.1<I<0.3。
(0030)
这里,色像差是指波长发生+1[nm]变动时,会聚位置的变化量。
另外,如果材料的相对d线的阿贝数vd的值确定,则物镜的折射力的波长依存性唯一性确定。另外,如果会聚斑点的色像差I及前述折射力的波长依存性确定,则衍射力的波长依存性唯一性确定。更进一步,如果衍射力的波长依存性确定,则光程差函数的系数C2、C2i唯一性确定。因此,如果材料的相对d线的阿贝数vd的值确定,则系数C2、C2i的值唯一性确定。
(0031)根据第23项记载的构成,因为在中央区域上设置了第1衍射构造,所以能将第1光束会聚于第1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且能将第2光束会聚于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因此,能具有针对多种光记录媒体的互换性。
(0032)另外,因为材料的相对d线的阿贝数vd满足50≤vd≤70,并且透过中央区域的第1光束的会聚斑点的色像差I满足0.1<I<0.3[μm/nm],所以,光程差函数的系数C2、C2i如前述(3)式所示确定。由此,光程差函数Φ(h)具有极大值,这个极大值是最接近光轴的极值。因此,由于光程差函数的最低次的系数C2为正,2次以上的系数C2i的总和为负,所以,与系数C2为0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减少环带数。而且,因为光程差函数具有极大值,所以,与没有极值的情况相比较,能减少环带数。
(2023)第24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21~23项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外周区域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的第2衍射构造。
(2039)第25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24项记载的物镜中,该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比前述第1衍射构造中的最外周侧的环带的间距大。
(2040)
根据第25项记载的构成,因为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比第1衍射构造中的最外周侧的环带的间距大,所以,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变少。因此,能提高由第1光束形成的会聚斑点的光量。
(2041)第26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24或25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外周区域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到达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光轴为中心的直径30~100[μm]的区域内。
(2042)根据第26项记载的构成,因为由于外周区域的作用而使前述第2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光轴为中心的直径30~100[μm]的区域内,所以,与第2光束被会聚于接近光轴的位置时相比较,第2衍射构造的作用小。因此,能减少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同时,能提高对第1光束的会聚性能。
(2035)第27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21~26项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镜中,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0.95×m1≤m2≤1.05×m1。
(2036)根据第27项记载的构成,因为倍率m1、m2几乎为相同值,所以,能使第1光束的光路和第2光束的光路一致。因此,没有必要使用用于将从2个光源射出的第1光束、第2光束纳入同一光路的分光器,同时也没有必要在各光路上分别配设校准透镜和光整形器,与此相应,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化。另外,因为能使用在筐体内配备了2个光源的光源单元,与各自使用2个光源的情况相比,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化。
(2037)
第28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21~27项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镜中,前述第1光束的波长λ1为630~680[nm],前述第2光束的波长λ2为770~790[nm],前述第1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1为0.55≤t1≤0.65[mm],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2为1.2t1≤t2≤2.2t1[mm]。
(2038)根据第28项的构成,能得到与第21~27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
(2043)第29项记载的构成是,在第21~2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是塑料制的。
(2044)根据第29项的构成,因为物镜是塑料制的,与玻璃制的情况相比较,提高了衍射构造的加工性,能使得物镜轻量化。
(2045)第30项记载的构成是,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第21~29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物镜;射出前述第1光束的第1光源;和射出前述第2光束的第2光源。
(2046)根据第30项的构成,能得到与第21~29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
(0047)根据第1、2、11、12、21、22、23项记载的构成,能使其针对多种光记录媒体具有互换性,同时,又能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根据第3、13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11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
(0049)
根据第5、15、25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4、11~14、21~24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是显然的,能提高由第1光束形成的会聚斑点的光量。
(0050)根据第6、16、26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5、11~15,21~25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是显然的,能减少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同时,又能提高对第1光束的会聚性能。
(0048)根据第7、17、27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6、11~16、21~26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是显然的,能使光拾取装置小型化。
根据第8、18、28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7、11~17、21~27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
(0051)根据第9、19、29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8、11~18、21~28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是显然的,能提高衍射构造的加工性、使物镜轻量化。
(0052)根据第10、20、30项记载的构成,能得到与第1~9、11~19、21~29项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构成同样的效果。


(0115)图1是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概略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物镜示意图。
图3(a)、(b)是本发明的物镜示意图。
图4(a)~(c)是光程差函数的曲线示意图。
图5是波长变动量和色像差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0053)(第1实施方式)首先,对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光拾取装置1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所示,光拾取装置1具有光源单元2。光源单元2的内部配设了第1光源21及第2光源22。
(0054)第1光源21是射出波长为630~680[nm]的第1激光光束的光源,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激光光束的波长λ1为655[nm]。这个第1激光光束用于对作为本发明中的第1光记录媒体的DVD11进行的信息记录和DVD11上记录的信息的再现。另外,DVD11的信息记录面11a上设置的保护层111的厚度为t1、且0.55≤t1≤0.65[m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0.6[mm]。
(0055)第2光源22是射出波长为770~790[nm]的第2激光光束的光源,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激光光束的波长λ2为785[nm]。这个第2激光光束用于对作为本发明中的第2光记录媒体的CD12进行的信息记录和CD12上记录的信息的再现。另外,CD12的信息记录面12a上设置的保护层121的厚度为t2、且1.2t1≤t2≤2.2t1[m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mm]。
(0056)光源单元2的前方(图1的上方)配设了分光器3。分光器3使第1光源21、第2光源22射出的第1激光光束、第2激光光束向DVD11、CD12的方向透过,同时,将来自DVD11、CD12的反射光,即返回光束导向检光器4。
(0057)在分光器3和检光器4之间配设了传感透镜组41。这个传感透镜组41将前述返回光束会聚于检光器4。
(0058)另外,在分光器3和CD12、DVD11之间配设了2维传动装置5a。这个2维传动装置5a能在规定的方向上移动。2维传动装置5a上装载了物镜5。
(0059)物镜5具有非球面形状的光学面6和光学面7。
光学面6对着分光器3。如图2所示,这个光学面6具有使第1激光光束及第2激光光束会聚的中央区域61和仅使第1激光光束会聚的外周区域62。图2中省略了CD12的保护层121的图示。
(0060)如图3(a)所示,中央区域61上以光轴为中心环带状地设置了炫耀型的第1衍射构造65,使透过中央区域61的第1激光光束的会聚斑点的色像差I[μm/nm]为0.1<I<0.3。
(0061)这个第1衍射构造65突出在非球面母体(参照图3(a)中的虚线)的外侧,同时,在作为中央区域61的内周部分的第1区域63是朝向外周侧、在作为外周部分的第2区域64是朝向内周侧。这样,为了使第1衍射构造65的光程差函数(h)=C2h2+∑C2ih2i(其中,h为从光轴起的高度,i为2以上的整数,C2、C2i为系数)对规定高度h1显示极大值、除了这个极大值以外不显示极值,光程差函数(h)的最低次的系数C2为正、2次以上的系数C2i的总和为负,结果,与系数C2为0以下的情况相比,环带数变少。另外,因为光程差函数(h)具有极大值,所以,与没有极值的情况相比较,环带数变少。?(0062)另外,衍射构造65的朝向是指构成各环带的2个面65a、65b中、和非球面母体之间的夹角大的面65a成所面对的朝向。
(0063)这里,因为仅透过第1区域63的第1激光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NAp1满足以下(1)式,所以,色像差量具有适当值,而且,与以往的相比,环带数变少。另外,(1)式中,NAc为仅透过中央区域61的第2激光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
(0064)0.35NAc≤NAp1≤0.95NAc(1)(0065)同样,因为从光轴起透过前述规定高度h1为止的第1激光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NAp2满足以下(2)式,所以,色像差量具有适当值,而且,与以往的相比,环带数变少。
(0066)0.35NAc≤NAp2≤0.95NAc(2)(0067)另外,因为光程差函数(h)的系数C2、C2i满足以下(3)式,所以,光程差函数(h)有极大值,这个极大值是最接近光轴的极值,结果,如上述那样,环带数变少。另外,(3)式中,hc为中央区域61和外周区域62的交界处的高度。
(0068)-∑C2ihc2(i-1)-10λ2h-2≤C2≤-∑C2ihc2(i-1)+9λ2h-2(3)(0069)外周区域62上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设置第2衍射构造(没有图示)。这个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比第1衍射构造65中的最外侧的环带的间距大,因此,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变少。
(0070)而且,如图2所示,这个第2衍射构造使透过外周区域62的第2激光光束到达CD12的信息记录面12a上以光轴为中心、直径为30~100[μm]的区域内,形成光斑F。因此,与透过外周区域62的第2激光光束被会聚于靠近光轴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较,第2衍射构造的衍射作用变小,相应地第2衍射构造的环带数变少,而且,提高了对第1激光光束的会聚性能。
(0071)光学面7对着DVD11、CD12。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光学面6、7上,设置众所周知的反射防止膜(没有图示)或保护层。
(0072)以上物镜5是通过塑料材料的射出成形等形成的。因此,与物镜5是玻璃制的情况相比较,上述第1衍射构造65、第2衍射构造的加工性好,物镜5被轻量化。
(0073)另外,因为塑料材料的阿贝数vd为50≤vd≤70,所以,根据这个阿贝数vd的范围和上述色像差I的范围,光程差函数系数C2、C2i如前述(3)式所示确定。因此,如上所述,第1衍射构造65的环带数变少。另外,作为阿贝数vd为50≤vd≤70的塑料材料,有例如PMMA(阿贝数58)和「オプトレツツOZ1000」(商品名,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透明树脂材料。
(0074)另外,物镜5对第1激光光束的倍率m1和对第2激光光束的倍率m2满足以下(4)式、(5)式。因此,根据1/30>m1的关系,与1/30≤m1时相比较,为了追踪摄影而移动物镜5时产生的彗形像差的量被降低。另外,根据(5)式的关系,倍率m1、m2几乎为相同值,即入射到物镜5的光束的发散角几乎相同,结果,虽然因为倍率m1、m2不同而不易实现互换作用,但是,因为能使第1激光光束的光路和第2激光光束的光路一致,所以,没有必要再使用用于使第1激光光束和第2激光光束纳入同一光路的分光器,同时,也没有必要在各光路上分别配设校准透镜和光束整形器等。
(0075)1/30>m1≥0.9×m2(4)0.95×m1≤m2≤1.05×m1(5)(0076)
接下去对光拾取装置1的动作进行简单的说明。
在DVD11、CD12上进行信息记录和对DVD11、CD12中的信息进行再现时,首先,由第1光源21、第2光源22射出第1激光光束、第2激光光束。该第1激光光束、第2激光光束透过分光器3后,由物镜5会聚在DVD11、CD12的信息记录面11a、12a上,并在光轴L上形成会聚斑点。
(0077)这里,因为在中央区域61上设置了第1衍射构造65,所以,第1激光光束被正确地会聚于DVD11的信息记录面11a上,而且,第2激光光束被正确地会聚于CD12的信息记录面12a上。
(0078)然后,形成会聚斑点的第1激光光束、第2激光光束在信息记录面11a、12a上由信息槽调制后被反射,然后由分光器3反射并被分开。
之后,被分开的第1激光光束、第2激光光束经过传感透镜组41后入射到检光器4。检光器4检出入射光的斑点后将信号输出,利用这个输出信号,得到DVD11、CD12的信息记录面11a、12a上记录的信息的读取信号。
(0079)另外,此时,由于检光器4上斑点的形状变化或位置变化导致的光量变化等被检出,从而进行对焦检出或轨迹检出。而且,根据这个检出结果,通过由2维传动装置5a使物镜5向焦点方向和追踪摄影方向移动,使会聚斑点维持适当的形状。
(0080)根据以上所述的光拾取装置1,因为在将第1激光光束正确地会聚于DVD11的信息记录面11a上的同时,又能将第2激光光束正确地会聚于CD12的信息记录面12a上,所以,对DVD11、CD12具有互换性。
(0081)而且,与以往的相比,能减少环带数,所以,能提高会聚斑点的光量。
(0082)另外,因为能减少用于将第1激光光束、第2激光光束纳入同一光路的分光器、光路上配设的校准透镜或光束整形器的个数,所以,能使光拾取装置1小型化。
(008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1光源21、第2光源22配设在光源单元2的内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配设在各自的位置上。此时,也可以在第1光源21和物镜5之间配设校准透镜,由此使第1激光光束以平行光形式入射到物镜5上。
(0084)另外,这里对本发明中的第1衍射构造设置在光学面6上的情况作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置在光学面7上,也可以在光学面6和光学面7上都设置。
(0085)另外,这里对m1、m2满足上述(4)、(5)式的情况作了说明,也可以更进一步地使它们满足m1>m2。此时,因为第2激光光束的发散角比第1激光光束的发散角大,所以,由于DVD11、CD12的使用波长和保护基板厚度的差异而引起的球面像差的一部分因为发散角的不同而被修正,结果,互换性所必需的衍射构造减少,相应地环带数可以减少。
(0086)另外,这里说明了衍射构造65是突出在非球面母体的外侧的情况,但是,如图3(b)所示,也可以塌陷在内侧。
(实施例)(0087)接下去,对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的物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88)(实施例1)表1中表示了实施例1的透镜的数据。
(表1)★变更为 m1-1/6.72 m2-1/7.04物镜的焦距f1=3.0mm f2=3.03mm像面侧孔径数 NA10.65 NA20.51物镜的光学系统倍率m1-1/6.72 m2-1/7.04

*di表示从第i面到第i+1面的位移。
*di’表示从第i面到第i’面的位移。
非球面数据和光程差函数数据第2面(0mm≤h≤1.785mm)非球面系数κ -3.5202E-01A4-6.2231E-03A6-1.8153E-03A8 3.1885E-04A10 -1.1041E-04A122.0484E-05A14 -2.6867E-06光程差函数(DVD1次CD1次炫耀化波长690nm)B2 2.9571E-03B4-1.2742E-03B6-3.7926E-05第2′面(1.785mm<h)非球面系数κ -3.8995E-01A4-5.5026E-03A6-1.8097E-03A8 4.0069E-04A10 -1.2848E-04A122.3199E-05A14 -2.6154E-06
光程差函数(DVD1次CD1次炫耀化波长655nm)B2 1.3250E-03B4-1.1895E-03B6-3.7716E-05B8-3.48732E-07B10 -1.4676E-06第3面非球面系数κ -2.8712E+01A4-1.0685E-02A6 8.2110E-03A8-2.5921E-03A104.9573E-04A12 -6.9848E-05A145.3367E-06(0089)如表中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物镜是DVD/CD互换用的物镜,设定波长λ1=655[nm]时的焦距f1=3.0[mm]、倍率m1=-1/6.72;设定波长λ2=785[nm]时的焦距f2=3.03[mm]、倍率m2=-1/7.04。并且,设定构成物镜的材料的d线上的阿贝数vd为66.1。
(0090)另外,物镜的入射面(第2面、第2′面)及出射面(第3面)是绕光轴成轴对称的非球面,具体地说,形成为由将表1中的系数代入下式后的数式规定的非球面。在这些面中,第2面及第2′面是本发明中的光学面。并且,第2面是入射面的中央区域61,第2′面是外周区域62。
(0091)(公式1)x(h)=h2/r1+1-(1+κ)(h/r)2+Σi-2A2ih2i]]>(0092)这里,x(h)是光轴方向的轴(以光的行进方向为正),κ为圆锥系数,A2i为非球面系数,h[mm]为与光轴垂直方向的高度,r为曲率半径。
(0093)另外,第2面上形成了第1衍射构造,第2′面上形成了第2衍射构造。这些第1衍射构造、第2衍射构造是用附加在透过波阵面上的光程来表示。这个光程差是将表1中所示的系数代入下式后定义的光程差函数φ表示。
(0094)φ=Φ(h)×λ×m=(∑B2ih2i)×λ×m[mm]但是,此式中,i为1以上的整数。另外,B2i(=C2i×λB)为光程差函数的系数,λ[nm]为使用波长,λB[nm]为炫耀化波长。另外,m是入射光束的衍射光中具有最大衍射效率的衍射光的衍射次数,本实施例1和后述的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中,m=1。
(0095)在以上物镜的入射面上,前述孔径数NAp1为0.31,对前述孔径数NAc(=0.51),满足前述(1)式的0.35NAc≤NAp1≤0.95NAc。
(0096)另外,如图4(a)所示,在这个物镜的入射面上,前述规定高度h1为1,与这个规定高度h1相对应的前述孔径数NAp2为0.31。因此,这个孔径数NAp2相对前述孔径数NAc(=0.51),满足前述(2)式的0.35NAc≤NAp2≤0.95NAc。
(0097)另外,光程差函数Φ(h)的系数C2(=B2/λB=4.2856×10-6)、C4(=-1.8466×10-6)、C6(=-5.496×10-8)相对前述高度hc(1.785),满足前述(3)式。
(0098)另外,如图5所示,由透过前述中央区域的第1激光光束形成的会聚斑点的色像差I满足0.1<I<0.3[μm/nm]。
(0099)另外,在这个物镜中,不将跨中央区域61和外周区域62的交界处存在的环带计算在内的话,中央区域61中的环带数为8个,第1区域63中的环带数为2个,第2区域中的环带数为6个。
(0100)(实施例2)表2中表示了实施例2的透镜的数据。
(表2)物镜的焦距f1=1.8mm f2=1.83mm像面侧孔径数 NA10.65 NA20.51物镜的光学系统倍率m10 m20

*di表示从第i面到第i+1面的位移。
*di’表示从第i面到第i’面的位移。
非球面数据和光程差函数数据第2面(0mm≤h≤0.937mm)非球面系数κ -4.8651E-01A4-1.8608E-02A6-2.2800E-02A8 1.2923E-02A10 -1.3852E-02A128.7211E-03A14 -3.3602E-03光程差函数(DVD1次CD1次炫耀化波长690nm)B2 1.7250E-02B4-1.0818E-02B6-4.9254E-03第2′面(0.937mm<h)
非球面系数κ -5.0240E-01A4-2.1331E-02A6-2.0998E-02A8 1.7268E-02A10 -8.1571E-03A127.4362E-03A14 -4.4321E-03光程差函数(DVD1次CD1次炫耀化波长655nm)B2 1.3280E-02B4-1.7787E-02B6 6.0911E-03第3面(0mm≤h≤0.773mm)非球面系数κ -6.9041E+01A4-1.7689E-02A6 8.8165E-02A8-1.0658E-01A105.6492E-02A121.5335E-02A14 -2.7255E-02第3′面(0.773mm<h)非球面系数κ -6.5189E+01A4-2.4416E-02A6 8.9348E-02A8-1.0138E-01A105.4658E-02A12 -1.4788E-02A141.3486E-03(0101)如表中所示,本实施例2中的物镜是DVD/CD互换用的物镜,设定波长λ1=655[nm]时的焦距f1=1.8[mm]、倍率m1=0;设定波长λ2=785[nm]时的焦距f2=1.83[mm]、倍率m2=0。并且,第1激光光束及第2激光光束作为平行光入射到这个物镜上。而且,设定构成物镜的材料的d线上的阿贝数vd为66.1。
(0102)这个物镜的入射面(第2面、第2′面)上形成了第1衍射构造、第2衍射构造。另外,第3面为入射面的中央区域,第3′面为外周区域。
(0103)在以上物镜的入射面上,前述孔径数NAp1为0.39,相对前述孔径数NAc(=0.51),满足前述(1)式的0.35NAc≤NAp1≤0.95NAc。
(0104)另外,如图4(b)所示,在这个物镜的入射面上,前述规定高度h1为0.7,与这个规定高度h1相对应的前述孔径数NAp2为0.39。因此,这个孔径数NAp2相对前述孔径数NAc(=0.51),满足前述(2)式的0.35NAc≤NAp2≤0.95NAc。
(0105)另外,光程差函数Φ(h)的系数C2(=B2/λB=2.5×10-5)、C4(=-1.567×10-5)、C6(=-7.1382×10-6)相对前述高度hc(0.937),满足前述(3)式。
(0106)而且,如图5所示,由透过前述中央区域的第1激光光束形成的会聚斑点的色像差I满足0.1<I<0.3[μm/nm]。
(0107)而且,在这个物镜中,不将跨中央区域61和外周区域62的交界处存在的环带计算在内的话,中央区域61中的环带数为5个,第1区域63中的环带数为4个,第2区域中的环带数为1个。
(0108)(比较例)表3中表示了比较例的透镜的数据。
(表3)物镜的焦距f1=1.8mmf2=1.81mm
像面侧孔径数 NA10.65 NA20.51物镜的光学系统倍率m10 m20

*di表示从第i面到第i+1面的位移。
*di’表示从第i面到第i’面的位移。
非球面数据和光程差函数数据第2面(0mm≤h≤0.937mm)非球面系数κ-5.2312E-01A4 -2.7343E-02A6 -1.1777E-02A87.1170E-02A10 -1.3552E-01A12 8.1334E-02A14 -2.2716E-02光程差函数(DVD1次CD1次炫耀化波长690nm)B20.0000E+00B4 -1.2643E-02B6 -5.3245E-03第2′面(0.937mm<h)非球面系数κ-5.1273E-01A4 -2.2595E-02A6 -2.1457E-02A81.7449E-02A10 -9.3652E-03A12 6.2080E-03A14 -3.4939E-03光程差函数(DVD1次CD1次炫耀化波长655nm)B21.2482E-02B4 -1.9577E-02B63.3165E-03
第3面(0mm≤h≤0.773mm)非球面系数κ-2.3866E+01A4 3.3810E-03A6 1.9602E-01A8 -3.8249E-01A10 3.3678E-02A12 3.3531E-01A14-1.6266E-01第3′面(0.773mm<h)非球面系数κ-8.7438E+01A4 -2.3018E-02A6 8.7500E-02A8 -1.0045E-01A10 5.7529E-02A12-1.8379E-02A14 2.5527E-03(0109)如表中所示,本比较例中的物镜是DVD/CD互换用的物镜,设定波长λ1=655[nm]时的焦距f1=1.8[mm]、倍率m1=0;设定波长λ2=785[nm]时的焦距f2=1.81[mm]、倍率m2=0。并且,使第1激光光束及第2激光光束作为平行光入射到这个物镜上。而且,设定构成物镜的材料的d线上的阿贝数vd为66.1。
(0110)这个物镜的入射面(第2面、第2′面)上形成了第1衍射构造、第2衍射构造。
(0111)在以上物镜的入射面上,第1衍射构造的朝向仅为内侧。
而且,如图4(c)所示,这个物镜的中央区域上光程差函数Φ(h)不具有极值。
(0112)另外,光程差函数Φ(h)的系数C2(=B2/λB=0)、C4(=-1.832×10-5)、C6(=-7.716×10-6)相对前述高度hc(0.937),不满足前述(3)式。
(0113)另外,如图5所示,由透过前述中央区域的第1激光光束形成的会聚斑点的色像差I不满足0.1<I<0.3[μm/nm]。
(0114)另外,在这个物镜中,不将跨中央区域61和外周区域62的交界处存在的环带计算在内的话,中央区域61中的环带数为24个。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波长为λ1的第1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1的第1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同时使用波长为λ2(λ2>λ1)的第2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2(t2≥t1)的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的光拾取装置用物镜,至少有一面的光学面为非球面形状,并包括使前述第1光束及第2光束会聚的中央区域和使前述第1光束会聚的外周区域,所述中央区域具有包含光轴的第1区域及位于前述第1区域外周侧的第2区域,前述中央区域上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设置炫耀型第1衍射构造,该第1衍射构造的朝向在前述第1区域是向外周侧、在前述第2区域是向内周侧,前述外周区域是在利用前述第2光束对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时,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偏离光轴的位置的一个光学面。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物镜,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1/30>m1≥0.9×m2,仅透过前述第1区域的前述第1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NAp1满足以下(1)式0.35NAc≤NAp1≤0.95NAc(1)其中,NAc是仅透过前述中央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中央区域被区分为前述第1区域及前述第2区域。
4.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外周区域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的第2衍射构造。
5.如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物镜,前述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比前述第1衍射构造中的最外周侧的环带的间距大。
6.如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物镜,前述外周区域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到达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光轴为中心的直径为30~100[μm]的区域内。
7.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物镜,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0.95×m1≤m2≤1.05×m1。
8.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第1光束的波长λ1为630~680[nm],前述第2光束的波长λ2为770~790[nm],前述第1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1为0.55≤t1≤0.65[mm],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2为1.2t1≤t2≤2.2t1[mm]。
9.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物镜是塑料制的。
10.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物镜;射出前述第1光束的第1光源;和射出前述第2光束的第2光源。
11.一种使用波长为λ1的第1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1的第1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同时使用波长为λ2(λ2>λ1)的第2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2(t2≥t1)的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的光拾取装置用物镜,至少有一面的光学面为非球面形状,并具有使前述第1光束及前述第2光束会聚的中央区域和使前述第1光束会聚的外周区域,前述中央区域上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设置第1衍射构造,该第1衍射构造的光程差函数Φ(h)=C2h2+∑C2ih2i(其中,h为从光轴起的高度,i为2以上的整数,C2、C2i为系数)在与该光程差函数Φ(h)的各个板值相对应的高度h中的最小规定高度h1处显示极大值,前述外周区域是在利用前述第2光束对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时,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偏离光轴的位置上的一个光学面。
12.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物镜,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1/30>m1≥0.9×m2,从前述光轴起透过前述高度h1为止的前述第1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NAp2满足以下(2)式0.35NAc≤NAp2≤0.95NAc(2)其中,NAc是只透过前述中央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所对应的孔径数。
13.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光程差函数Φ(h)只有一个极值。
14.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外周区域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的第2衍射构造。
15.如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物镜,前述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比前述第1衍射构造中的最外周侧的环带的间距大。
16.如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物镜,前述外周区域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到达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光轴为中心的直径30~100[μm]的区域内。
17.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物镜,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0.95×m1≤m2≤1.05×m1。
18.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第1光束的波长λ1为630~680[nm],前述第2光束的波长λ2为770~790[nm],前述第1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1为0.55≤t1≤0.65[mm],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2为1.2t1≤t2≤2.2t1[mm]。
19.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物镜是塑料制的。
20.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物镜,射出前述第1光束的第1光源,和;射出前述第2光束的第2光源。
21.一种使用波长为λ1的第1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1的第1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同时使用波长为λ2(λ2>λ1)的第2光束对保护层厚度为t2(t2≥t1)的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中的至少之一的用于光拾取装置的物镜,至少有一面的光学面为非球面形状,并具有使前述第1光束及前述第2光束会聚的中央区域和使前述第1光束会聚的外周区域,前述中央区域上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设置第1衍射构造,该第1衍射构造的光程差函数(h)=C2h2+∑C2ih2i(其中,h为从光轴起的高度,i为2以上的整数,C2、C2i为系数)的前述系数C2、C2i满足以下(3)式,前述外周区域是在利用前述第2光束对第2光记录媒体进行信息记录及再现时,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光束到达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离开光轴的位置上的一个光学面,-∑C2ihc2(i-1)-10λ2h-2≤C2≤-∑C2ihc2(i-1)+9λ2h-2(3)其中,hc为前述中央区域和前述外周区域的边界处的高度。
22.如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物镜,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1/30>m1≥0.9×m2。
23.如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物镜,由相对d线的阿贝数vd为50≤vd≤70的材料形成,由透过前述中央区域的前述第1光束形成的会聚斑点的色像差I[μm/nm]满足0.1<I<0.3。
24.如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外周区域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带状的第2衍射构造。
25.如权利要求24中记载的物镜,前述第2衍射构造中的最内周侧的环带的间距比前述第1衍射构造中的最外周侧的环带的间距大。
26.如权利要求24中记载的物镜,前述外周区域使透过前述外周区域的前述第2光束到达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光轴为中心的直径30~100[μm]的区域内。
27.如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物镜,物镜对前述第1光束的倍率m1和物镜对前述第2光束的倍率m2满足0.95×m1≤m2≤1.05×m1。
28.如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第1光束的波长λ1为630~680[nm],前述第2光束的波长λ2为770~790[nm],前述第1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1为0.55≤t1≤0.65[mm],前述第2光记录媒体的保护层的厚度t2为1.2t1≤t2≤2.2t1[mm]。
29.如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物镜,前述物镜是塑料制的。
30.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物镜;射出前述第1光束的第1光源;和射出前述第2光束的第2光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镜及光拾取装置,其中,物镜(5)对第1激光光束的倍率m
文档编号G02B13/18GK1760710SQ200510106778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2日
发明者池中清乃, 大田耕平, 新勇一, 戶塚英和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