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护盖的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29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护盖的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护盖(barrier)的照相机,该护盖在从摄影镜头的前面退避的退避位置,以及面对上述摄影镜头的前面的保护位置之间移动。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带护盖照相机中的镜头护盖装置,在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2002-72288号中所公开的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在镜头护盖关闭的状态下,使镜头护盖的表面与照相机机体形成为同一表面。在该装置采用了这样的机构,其通过构成曲柄杠杆机构(toggle mechanism)的连杆部件,支撑护盖的滑动方向的一方,通过凸轮从动件,用凸轮槽支撑另一方。在护盖关闭的位置,就通过上述凸轮槽和连杆部件,使护盖提升到照相机机体表面的位置,使镜头护盖表面与照相机机体表面一致。作为该镜头护盖装置的驱动源,应用专用的步进电机。
此外,关于具有由卡口机构结合的框架体部件的镜头镜筒,在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2003-255212号中所公开的,就是有关可紧凑化、并且框架体部件能够可靠进退驱动的镜头镜筒。在该镜头镜筒中,其具有通过卡口机构,将直进导向部件结合到可旋转和进退的凸轮框架上的结构,上述直进导向部件相对于可旋转进退的上述凸轮框架,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沿轴方向同时被驱动进退。
进而,作为变焦镜头镜筒的眩光防止机构,在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平成6-201966号中公开了在镜头镜筒内具有眩光防止用可动遮光板,该可动遮光板由没有挠性的遮光板形成,在某个变焦区域,与移动框架(可动框架)一体地进退移动,在其它变焦区域则被保持固定。
此外,在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平成10-160994号中,公开了防眩光光圈装置,其使用具有挠性的防眩光光圈,当移动框架后退并接触该防眩光光圈时,使上述防眩光光圈变形,允许上述移动框架的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具有可从摄影镜头的前面退避的退避位置和面对上述摄影镜头前面的保护位置之间移动的镜头护盖。其特征在于,防水结构部占有的空间很少,还可以小型化。
具有上述护盖的照相机具有框架部件,该部件的内部形成为防水状态;驱动源,其内设在上述框架部件中;外部传递部件,其将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框架部件的外部;贯穿部,其设置在上述框架部件上,用于使上述外部传递部件通过;密封部件,其对上述贯穿部与上述外部传递部件之间进行防水;镜头护盖,其设置在上述框架部件的外部,由上述驱动源驱动,可在从摄影镜头前面退避的退避位置、以及面对上述摄影镜头前面的保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驱动机构,其设置在上述框架部件的外部,承受来自上述外部传递部件的驱动力,在上述退避位置与上述保护位置之间,驱动上述镜头护盖。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说明即可理解。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处于护盖关闭、并且镜头镜筒缩回的状态下,包含光轴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照相机的包含前盖和镜头护盖、以及护盖驱动部的护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照相机的前机体,固定框架、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照相机的镜头镜筒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的照相机的镜头镜筒的另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在取下护盖罩的状态下,从前面侧观察图1的照相机的护盖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图6的护盖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图6的护盖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图6的护盖装置的后视图。
图10是图1的照相机的镜头护盖在关闭的状态下,取下前金属盖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1是在图10的状态下,再取下护盖罩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的照相机的镜头护盖在打开的状态下,取下前盖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的A-A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图6的护盖装置的一个动作状态的主视图,表示镜头护盖沿关闭方向的移动在不经意间被外力阻止时的状态。
图15是图1的照相机的护盖关闭,并且在镜头镜筒缩回的状态下,包含光轴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的照相机的护盖关闭,并且在镜头镜筒缩回的状态下,包含护盖体/护盖座接触部分的面(离开光轴的面)上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的照相机的护盖打开,并且在镜头镜筒缩回的状态下,包含光轴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
图18是图1的照相机的护盖打开,并且在镜头镜筒远摄的状态下,包含光轴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
图19是在图4、5的镜头镜筒为广角的状态下,包含光轴的纵剖面图。
图20是应用在图4、5的镜头镜筒中的浮动键(float key)和防眩光光圈的立体图,表示防眩光光圈的中央开口部周边向前方按出的状态。
图21是应用在图4、5的镜头镜筒中的浮动键和防眩光光圈的立体图,表示上述防眩光光圈的中央开口部周边向后方按出的状态。
图22A是在图4、5的镜头镜筒的固定框架的内周面与镜筒驱动齿轮的展开图上,将上述旋转移动框架的外周齿轮部、螺旋螺纹(阳)、凸部的部分展开图重叠进行表示的动作状态展开图,表示图1的照相机处于护盖关闭、镜头镜筒缩回的状态下,驱动初期时的上述镜头镜筒的状态。
图22B是在图4、5的镜头镜筒的固定框架的内周面与镜筒驱动齿轮的展开图上,重叠上述旋转移动框架的外周齿轮部、螺旋螺纹(阳)、凸部的部分展开图来表示的动作状态展开图,表示图1的照相机处于护盖打开、镜头镜筒缩回的状态,以及处于镜头镜筒伸出状态(广角状态)时的镜头镜筒的状态。
图22C是在图4、5的镜头镜筒的固定框架的内周面与镜筒驱动齿轮的展开图上,重叠上述旋转移动框架的外周齿轮部、螺旋螺纹(阳)、凸部的部分展开图来表示的动作状态展开图,表示上述照相机从镜头镜筒的广角状态,变化到远摄状态时的镜头镜筒的状态。
图23是在图4、5的镜头镜筒的旋转移动框架的内周部的展开图上,重叠凸轮框架的凸轮从动件、以及直进框架的凸轮槽来表示动作图,表示从护盖关闭/镜筒缩回状态开始,到护盖打开/镜筒缩回状态、护盖打开/镜筒伸出初期状态、护盖打开/镜筒伸出结束状态,进而,护盖打开/变焦状态(远摄状态)的图。
图24是从外周观察图4、5的镜头镜筒的凸轮框架的凸轮从动件和凸轮槽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处于护盖关闭、并且镜头镜筒缩回的状态下,包含光轴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图2~5是上述照相机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包含前盖、镜头护盖、以及护盖驱动部在内的护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前机体、固定框架、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镜头镜筒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镜头镜筒的另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前面侧观察取下上述护盖装置的护盖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上述护盖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上述护盖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上述护盖装置的后视图。图10是上述照相机的镜头护盖在关闭状态下,取下前金属盖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在图10的状态下,再取下护盖罩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2是上述照相机的镜头护盖在打开的状态下,取下前金属盖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的A-A剖面图。图14是表示上述护盖部的一个动作状态的主视图,表示出镜头护盖沿关闭方向的移动在不经意间由外力阻止时的状态。
并且,在以下说明中,设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摄影镜头的光轴为O,设与光轴O平行的方向为Z方向。设Z方向的被摄体侧为前方侧,成像侧为后方侧(背面侧)。将对Z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设为X方向,该左右方向按照从被摄体侧(前方侧)观察的方向来表示。旋转方向按照从被摄体侧观察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来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是带有护盖的防水照相机,其具有内设有CCD来作为摄像元件的伸缩镜筒、以及可变焦的镜头镜筒,如图1所示,其配置有带镜头开口部5a的前机体5和后机体6,它们作为框架部件(照相机机体),容纳有驱动单元4等各照相机内设部件。
在前机体5的前面部上,粘结固定或通过螺钉固定有前金属盖7,其作为外壳部件由铝合金等构成,并具有作为摄影镜头开口窗部的镜头开口部7a,同样地,在后机体6的背面部上,粘结固定或通过螺钉固定有后金属盖9,其作为具有LCD显示窗的外壳部件,由铝合金等构成。
进而,在前金属盖7与后金属盖9之间,在其周围的一部分上,作为外壳部件,配置有由铝合金等构成的带状的中金属盖8。此外,在前机体5的左端部,配置有可以开闭的外部端子/存储卡盖11。
并且,在前金属盖7的镜头开口部7a的周边,使其沿X方向右方侧,形成向Z方向后方稍微倾斜的倾斜面。
在前机体5和后机体6的内部,在X方向靠右的位置内设并保持有镜头镜筒3,其可进行变焦、聚焦,并包含有镜头驱动装置,在作为非摄影位置的收纳位置的镜筒缩回位置、以及从镜筒缩回位置伸出的可摄影位置之间的镜头移动轨迹上进退移动;变焦驱动单元4,其用于驱动包含该镜头镜筒3和镜头护盖的护盖装置2。
进而,在其内部,从X方向靠左的前方侧开始,配置有电路主板12、13;存储介质插口14,其安装在上述主板13上;以及电源用电池17,其收纳在电池收纳室中;…等。在镜头镜筒3的右侧与前机体5之间的间隙中,收纳有闪光灯用主电容器15,在后机体6的LCD显示窗的内侧,配置有LCD16。进而,在前机体5与前金属盖7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护盖装置2,其包含镜头护盖33以及用于驱动该镜头护盖33的护盖驱动部。
并且,前机体5与后机体6的接合部包含镜头镜筒3周围在内具有防水结构。进而,在前机体5与后机体6的上述接合部中,形成有凸、凹嵌合部,在该嵌合部中,夹持有盘绕一周以上的绳状密封垫(packing)18,对该接合部进行密封。
但是,在前机体5与前金属盖7之间,并不具有完全的防水结构,在前金属盖7内部,虽然收纳有护盖装置2,但并没有配置如果水滴侵入会产生大问题的部件。
变焦驱动单元4如图3所示,其结构具有驱动电机41,其成为电动驱动源;第1输出齿轮42,其安装在由小螺钉固定支撑在前机体5上的齿轮箱中,并且,由驱动电机41驱动齿轮组,再由该齿轮组驱动该第1输出齿轮42;以及第2输出齿轮43,其与第1输出齿轮42一起被联动驱动。
第1输出齿轮42与长齿轮状的镜筒驱动齿轮44相啮合,该镜筒驱动齿轮44配置在镜头镜筒3的固定框架51的齿轮室51g中。镜筒驱动齿轮44与后述的镜头镜筒3的旋转移动框架52的外周齿轮部52a(图4)相啮合,通过转动驱动该旋转移动框架52,进行镜头镜筒的各构成镜片框架部件(图4、5)的进退旋转驱动。
在上述齿轮箱中,还内设有与第2输出齿轮43啮合的护盖驱动齿轮45,其被支撑为可以旋转。通过护盖驱动齿轮45,驱动护盖装置2。并且,护盖驱动齿轮45具有其嵌合角度可以特定的非圆形截面的输出轴端部45a,通过后述的旋转轴部件21,与护盖装置驱动用小齿轮23相结合。
由驱动电机41,通过镜筒驱动齿轮44与旋转移动框架52(图4),进行从镜头镜筒3的收纳状态到摄影状态(或者,其相反方向的状态)的转动进退驱动,并且,通过护盖驱动齿轮45与小齿轮23、驱动环24(图2),进行护盖装置2的开闭驱动,但旋转移动框架52与驱动环24处于联动关系。
详细情况,将利用后述的图22的固定框架/旋转移动框架的动作状态展开图或图23的旋转移动框架/直进框架/凸轮框架的动作状态展开图,在以后进行说明,将照相机1在护盖关闭状态下并且镜头镜筒3处于镜筒缩回状态时的旋转移动框架52的初始转动位置(护盖关闭/镜筒缩回位置)作为P0,使驱动电机41启动,只使旋转移动框架52转过用于镜头3的伸出准备(护盖打开)的转角θ0,则到达开始伸出的护盖打开/镜筒缩回位置P1(图22B的展开图)。
其后,当从上述镜头镜筒开始伸出到结束,使旋转移动框架52只转过转角θ1时,到达作为伸出结束转动位置(亦即,广角位置)的护盖打开/伸出结束位置P2。进而,当使旋转移动框架52只转过转角θ2(变焦转动角)时,就到达护盖打开/变焦位置(远摄)P3。
只转动了用于上述镜头镜筒3的伸出准备、伸出、以及变焦动作的合计的转角,即,θ0+θ1+θ2角度的旋转移动框架52,由驱动电机41驱动,而与该旋转移动框架52的转动联动,通过护盖驱动齿轮45和小齿轮23,驱动环24只被驱动转动对应转角θ0+θ1+θ2的角度。
护盖装置2的结构具有镜头护盖33,如上所述,是作为图2所示的被驱动部的护盖部件;护盖驱动部,其作为被驱动部的驱动装置(护盖驱动装置)。
镜头护盖33是圆板形状的树脂成型部件,在其前面部,通过粘接固定有护盖罩34,根据驱动电机41的驱动力,借助上述第2输出齿轮43和上述护盖驱动部,可以使其沿X方向滑移。
该滑移位置是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该关闭位置是面对着镜片框架(旋转移动框架52等)前面的光轴O上的对面位置,其中该镜片框架包含摄影镜头镜筒3的作为摄影镜片的第1组镜片71,该关闭位置是用于保护处于镜筒缩回位置的该摄影镜片的保护位置(第1位置);该开启位置是从第1组镜片71和旋转移动框架52等的前面退避后的退避位置(第2位置)。
进而,如后所述,当镜头护盖33移动到上述保护位置时,镜头护盖33的左侧向Z方向前方稍稍转动并提升,使护盖罩34嵌入开口部7a中,并使其前面与前金属盖7的开口部7a周围的前面部处于同一平面。
在镜头护盖33上,设置有开口部33b,其设置在中央部;2个突起部33i,其设置在该开口部内,以光轴O为中心,沿X方向突出;槽部33a,其沿X方向,设置在该突起部的前面侧,并具有切口;斜面部33d,其配置在设置于突起部33i左侧的孔部33e的左方端部;以及2个抵接部33c,其位于比光轴O稍稍偏向左侧的部分的上下分离的位置,向左方突出。
护盖罩34是铝合金等的金属板制成的部件,其具有能嵌合到前金属盖7的镜头开口部7a的形状的前面侧圆形突出部,沿该突出部的周围,设置有凸缘部34b。
上述护盖驱动部如图2所示,具有旋转轴部件(旋转部件)21,其作为外部传递部件;小齿轮23,其结合到旋转轴部件21上,并由金属板制成;小齿轮压板25;后述的驱动机构;移动板32,其作为移动部件,由护盖控制杆29支撑并可以滑动移动;以及导向轴35,其引导移动板32沿X方向进行滑动。
并且,上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环24,其保持在前机体5上并可转动、且与小齿轮23相啮合;驱动环压板26;滑块27,其作为可以与驱动环24卡合的第1部件;滑动压板28;护盖控制杆29,作为其与滑块27联动地进行转动的第2部件(控制杆部件);以及扭转弹簧31,其作为使护盖控制杆29与滑块27沿相互相对接近的方向被赋予势能的弹力装置。
旋转轴部件21是沿Z方向配置的小圆筒形状的轴部件,在后方设置有作为盲孔(メクラ穴)的嵌合轴孔部21c,该孔用于在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嵌入护盖驱动齿轮45的输出轴端部45a,在其外周部形成的槽中,安装有作为密封部件的O型密封环22。进而,在前端部设置有嵌合凸部21b和顶端轴部21a,其与小齿轮23的轴孔相嵌合成为旋转被限制的状态。
旋转轴部件21如图13中的局部剖面图所示,在用其外周夹持O型密封环22的状态下,以可旋转地嵌入贯穿的状态,支撑在配置于前机体5的右方并作为贯穿部的带台阶的贯穿轴孔5e中。在旋转轴部件21的后方,嵌入护盖驱动齿轮45的输出轴端部45a,进而,在其前方,与小齿轮23一起,在相对旋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进行嵌合。
进而,小齿轮压板25在对小齿轮23向前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状态下,使旋转轴部件21的前端轴颈21a可旋转地嵌入轴孔部25a,在该状态下,将小螺钉拧入前机体5的螺钉孔5m中,从而安装在前机体5上。
因此,通过O型密封环22,在密封的状态下,旋转轴部件21在贯穿且可旋转的状态下,将护盖驱动齿轮45的转动,传递到配置在前机体5外方的小齿轮23上。
并且,如上所述,通过使前机体5的贯穿轴孔5e对于前机体5外部被密封,包含上述的机体接合部或其它结合部在内,机体的整个外形面就被密封起来,至少前机体5与后机体6的内部被保持在防水的状态。虽然配置了护盖装置2的构成部件的前机体5的前面与前金属盖7之间的空间,并不处于防水状态,但由于护盖装置2本身可以由并不需要特别进行防水的部件构成,因此,就不会产生特别的问题。
驱动环24是可转动地嵌入驱动环嵌合外周部5b的部件,该驱动环嵌合外周部5b沿前机体5的光轴O中心的镜头开口部5a的周边(周围)配置,驱动环24上设置有设置在外周的预定角度范围内的齿轮部24a,在齿轮部24a的对面一侧外周部上设置的作为卡合、解除装置的切口部24c和突起部24d。
齿轮部24a虽然与小齿轮23啮合,但上述齿轮部24a的预定角度范围被设定为,只允许转过相当于由驱动电机41驱动的上述镜头镜筒的旋转移动框架52的转角θ0、θ1、θ2的合计角度的范围。
后述的滑块27的从动销27b在从驱动环24的初始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只在预定的转动期间(与旋转移动框架52的转角θ0对应的转动角度),才卡合到切口部24c中,如果超过上述的转动,则从动销27b的卡合从切口部24c中被解除。
当驱动环2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相反地,从解除状态返回卡合状态,在卡合状态下,驱动环24就会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在上述从动销27b的卡合状态下,滑块27沿X方向的左方或右方滑移。在解除状态下,滑块27停止在左方移动位置。
驱动环压板26将凸部26a插入到前机体5的槽部5d,而被安装在镜头开口部5a的周边部,并用小螺钉固定。通过该压板26,在驱动环配合外周部5b上,驱动环24沿Z方向上被限定位置,并且,被支撑为可以自由转动。此外,在该驱动环压板26上,还设置有导向轴35的压轴突起26b或接地片26d。
驱动环压板26的接地片26d在照相机装配状态下,与前金属盖7的内面电接触。另一方面,前金属盖7、中金属盖8、后金属盖9处于相互电连接的状态,进而,中金属盖8与内设的电路主板的地线通过小螺钉相结合。
从而,照相机1的所有金属制外壳部都与电路侧的地线等电位。此外,驱动环压板26的凸部26a的顶端部,在镜头镜筒3的旋转移动框架52的外周的金属制罩62伸出的状态下,被配置在与其非常接近的位置。在镜头镜筒3的罩中产生的静电,在镜头镜筒伸出时,可通过凸部26a的顶端部放电。
使从动销27b嵌入卡合到驱动环24的切口部24c中,使该销的顶端部可滑动地插入到前机体5的X方向的导向槽5k中,进而,使X方向的导向槽27a以可滑动地嵌套在前机体5的凸起部5h上,在这样的状态下,滑块27被支撑起来,并安装在前机体5的前面下方部。在该滑块27的X方向的左侧,设置有驱动销27c和弹簧悬挂部27d。
滑块压板28通过将小螺钉螺入前机体5的凸起部5h上的小螺孔5g和右方的小螺孔5i中被固定,在使滑块27沿X方向可以滑动的状态下,在Z方向上对滑块27进行限制。在该滑块压板28上,设置有向左方前端突出的突起部28b和在中央部沿X方向的长孔28c。
当使滑块27的驱动销27c与护盖控制杆29的后述的凸轮部29b抵接时,突起部28b与驱动销27c抵接,承受驱动销27c向下方的分力。长孔28c是装配时的滑块27的操作用开口孔。
使轴孔29a可驱动地嵌套到前机体5的凸起部5m上,将小螺钉螺入凸起部5m的小螺孔5j中,就可安装好护盖控制杆29。在该护盖控制杆29上,在轴孔29a附近设置有凸轮部29b、弹簧悬挂部29d、以及在控制杆端部的曲线状的导向槽29c。
护盖控制杆29被驱动转动,通过护盖控制杆29的凸轮部29b与滑块27的驱动销27c抵接,使滑块27沿X方向从动。在导向槽29c中,可滑动地嵌入有固定在移动板32背面侧的带头部的联动销36。
进而,扭矩弹簧31如下述那样以负载状态进行组装,即,在护盖控制杆29的弹簧悬挂部29d上,悬挂插入凸起部5m的扭转弹簧31的一方的弹簧端31b。护盖控制杆29沿顺时针方向被赋予势能。扭转弹簧31的另一方的弹簧端31a被悬挂在滑块27的弹簧悬挂部27d上。扭转弹簧31向X方向的左方,沿着使滑块27接近护盖控制杆29的方向对滑块27赋予势能,并且,沿顺时针方向(滑块27的驱动销27c与护盖控制杆29的凸轮部29b相抵接方向)对护盖控制杆29赋予势能。
导向轴35是沿X方向的笔直轴,其一端支撑在前机体5的左方的轴支承部5f上,另一端由位于镜头开口部5a上方的轴支承部5c支撑。
移动板32具有与镜头护盖33对应的平面部,是不锈钢板等金属板部件,在将该平面部保持为与Z方向保持垂直的状态下,插通了2个轴滑动支撑部32a和1个中央轴压紧凸部32b的导向轴35被支撑为可沿X方向滑动。
在该移动板32上,在其中央部,设置有以光轴O为中心的作为嵌合部的嵌合槽32i,并设置有从嵌合槽上边,向左方方向,弯成U形状的、作为赋予势能部的悬臂梁状的弹簧部32d,在弹簧部32d的顶端,设置有上下突出的T状顶端部32e。
此外,在嵌合槽32i的左侧,设置有倾斜的舌片部32f,在光轴O的左侧的上下两处,设置有前面侧突起状的2个凸部32g。凸部32g的右侧面部为倾斜面。进而,在移动板32的下端部,设置有突出的抵接滑动部32h。
在移动板32上,在沿X方向可以相对滑动并且在旋转方向被限制的状态下,使配合槽32i与镜头护盖33的突起部33i嵌合,并安装到镜头护盖33上。在该安装状态下,移动板32的T状顶端部32e抵接在镜头护盖33的槽部33a上,通过弹簧部32d的弹力,总是将镜头护盖33向后方(F方向(图6))按压。此外,当镜头护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舌片部32f处于插通镜头护盖33的孔部33e的状态,并且,处于凸部32g顶上部与镜头护盖33的抵接部33c抵接的状态。
当镜头护盖33处于开启位置时,与上述关闭位置时的镜头护盖33与移动板32之间的相对位置状态相比,移动板32相对于镜头护盖33,相对地向X方向左方滑移了预定量。从而,舌片部32f与镜头护盖33的斜面部33d抵接,并且,镜头护盖33的抵接部33c承受弹簧部32d的弹力,接触到从凸部32g降下的X方向右侧的平面部上,使镜头护盖33保持在密切接触移动板32侧的状态。
在移动板32的背面部,插入有与带头部的联动销36卡合的护盖控制杆29,在移动板32上,作用有由护盖控制杆29作用的朝向Z方向后方的弹力。从而,可以防止移动板32向Z方向前方的浮起。此外,通过移动板32的上方可由导向轴35支承,下方使抵接触滑动部32h滑动接触滑动压板28的表面,来限制移动板32向Z方向后方的位移(偏离)。
具有上述结构的护盖装置2的装配状态,作为从前面侧或背面侧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被表示在图6、7中。
其次,对护盖装置2的开闭动作,利用图1、图8~12、图14,以及,图15~18等,进行说明。
图15、17、18是上述照相机的各动作状态的沿水平方向的剖面图,图15表示护盖关闭,并且在镜头镜筒缩回的状态下,包含光轴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图16表示护盖关闭,并且在镜头镜筒缩回状态下,包含镜头护盖/移动板抵接部分的面(光轴下方的面)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17表示护盖打开,并且在镜头镜筒缩回的状态下,包含光轴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18表示护盖打开,并且在镜头镜筒远摄的状态下,包含光轴的水平方向的剖面。
照相机1处于护盖关闭状态,并且在镜头镜筒缩回的初始状态(镜筒完全缩回状态)下,如果使驱动电机41启动,镜头镜筒3并不伸出,通过驱动电机41的驱动,进行护盖装置2的开启驱动。当该护盖装置的开启驱动结束时,开始镜头镜筒3的伸出。并且,对镜头镜筒3的进退驱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对护盖开闭动作进行说明,镜头镜筒处于完全缩回状态、驱动环24处于上述初始位置的状态,就如图1~3,或图8~11所示,护盖装置2处于关闭状态,镜头护盖33处于覆盖摄影镜头(包含镜头镜筒的旋转移动框架52等)的前面的关闭位置。
在该护盖关闭状态中,在动销27b卡合到驱动环24的切口部24c的状态下,滑块27被保持在X方向的右端位置。护盖控制杆29通过扭转弹簧31的弹力,相对于左端部,沿顺时针方向对滑块27赋予转动势能,通过带头部的联动销36,使移动板32向右方(X方向)移动(图10、11)。镜头护盖33同样处于移动到右方向的上述关闭位置。由于相对于镜头护盖33,移动板32相对移动到左侧,因此,镜头护盖33抵抗弹簧部32d的弹力,使抵接部33c成为搭接在移动板32的凸部32g上的状态(图16)。
当上述镜头护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即使将护盖罩34沿光轴O方向推压,由于该推压力由与镜头护盖33的抵接部33c的后面部抵接的凸部32g承受,因此,护盖罩34、镜头护盖33并不会陷入照相机内侧(图16)。另一方面,护盖罩34嵌入前金属盖7的镜头开口部7a中,护盖罩34的凸缘部34b触碰到前金属盖7的镜头开口部7a的内侧面,护盖罩34的前面被保持为与该镜头开口部7a周围的前面相一致的状态。
因此,当驱动电机41沿正转方向转动时,旋转移动框架52从初始转动位置(护盖关闭/镜筒缩回位置)P0,向护盖打开/镜筒缩回位置P1开始转动(图22A、B)。该转角θ0的范围如后说明的那样,使旋转移动框架52不会伸出,只能转动,并且,镜头镜筒3的移动框架53(图4)等其它能够伸出的镜框架部件都不被伸出地使旋转移动框架52转动。进而,到达开始伸出的初始位置。与上述旋转移动框架52的转动联动,旋转轴部件21被驱动旋转,处于前机体5外侧的驱动环24从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到末端的初始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伴随驱动环24的上述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通过从动销27b,使处于卡合关系的滑块27向左方(X方向)开始滑移,当驱动环24只转过与旋转移动框架52的转角θ0对应的联动转角时,从动销27b从驱动环24的切口部24c脱离出来,滑块27在其左方移动端位置停止。
通过上述滑块27向左方的滑动,借助因扭转弹簧31的负载力而处于抵接状态的滑块27的驱动销27c与护盖控制杆29的凸轮部29b,来驱动推压护盖控制杆29,使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移动板32沿导向轴35,向左方滑移。在移动板32向左方移动的初期,如图1所示,由于护盖罩34还嵌入在前金属盖7的镜头开口部7a中,因此不能移动,只是移动板32向左方移动预定量。
从而,由于通过移动板32的弹簧部32d的弹力,镜头护盖33的抵接部33c被推压,因此,在移动板32的凸部32g的右侧面上滑动,并向Z方向的后方下降,使得镜头护盖33与移动板32的前面接触。同时,镜头护盖33的斜面部33d与移动板32的舌片部32f接触。通过该镜头护盖33相对于移动板32向Z方向后方作相对移动,护盖罩34与镜头开口部7a的卡合被释放,以后,与移动板32一起,镜头护盖33与护盖罩34一体地向左方的开启位置滑动。此时,镜头护盖33通过移动板32的弹簧部32d,被向后方的移动板侧赋予势能,并且,由于斜面部33d接触舌片部32f的背面,因此不会从移动板32上浮起,护盖罩34在不接触前金属盖7的内方部的状态下,向左方移动(图17)。
当滑块27到达上述左方移动端位置时,镜头护盖33和护盖罩34位于镜头镜筒3的移动轨迹外的位置,即,位于从前金属盖7的镜头开口部7a的位置退避后的开启位置,换言之,位于从摄影镜头的前面退避后的退避位置(图12)。
在上述旋转移动框架52转过转角θ0之后,驱动电机41再次进行转动驱动,当旋转移动框架52沿逆时针方向只转过转角θ1时,镜头镜筒3的旋转移动框架52以及可进退的各镜框架部件,向可以摄影的伸出位置进行伸出。此外,进而,当旋转移动框架52在转角θ2的范围内转动时,可进退的各镜框架部件从广角位置到远摄位置作进退移动。对应上述旋转移动框架52的转角θ1、θ2的范围,驱动环24也随之联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在该驱动环24的转动范围内,滑块27的从动销27b从驱动环24的切口部24c脱离,从动销27b成为抵接驱动环24的外周部的状态。这样,由于从动销27b抵接驱动环24的外周部,因此,滑块27停留在上述左方移动端位置,护盖控制杆29、移动板32也停止,镜头护盖33与护盖罩34也停止在上述开启位置。
在镜头护盖33处于上述开启位置的状态下,以最外周的旋转移动框架52为首,可进退的各镜框架部件与镜头护盖33没有干涉地穿过前金属盖7的镜头开口部7a,向可摄影的位置伸出。
其后,为了使照相机返回镜头镜筒的缩回状态,使镜头护盖33移动到关闭位置,首先,使驱动电机41反转驱动,为了使旋转移动框架52从远摄位置缩回,只以转角θ2、继而,以转角θ1沿顺时针方向反向旋转驱动。与该旋转移动框架52的逆向移转驱动联动,驱动环24只以对应的角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时,滑块27的从动销27b由凸部24d推压,再次卡合到驱动环24的切口部24c中。
继而,对应旋转移动框架52沿顺时针方向的转角θ0,驱动环2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滑块27向右方向移动。在该移动时,保持着滑块27的驱动销27c与护盖控制杆29的凸轮部29b由于扭转弹簧31的负载而相互抵接的状态,使护盖控制杆2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亦即,通过扭转弹簧31的负载,使护盖控制杆29从动地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移动板32、镜头护盖33、以及护盖罩34都一起向右方向移动。
滑块27滑移到右方向的初始位置,护盖罩34的外径部的右端部34a抵接到前金属盖7的镜头开口部7a的右端7a1,镜头护盖33向右方向的移动停止。但是,进而使移动板32向右方向只移动预定量。此时,相对于移动板32,作相对移动的镜头护盖33的抵接部33c抵抗由弹簧部32d向Z方向后方的弹力,从移动板32的凸部32g的右侧方,搭接到其顶点部上。因此,移动板32抵接镜头护盖33的内面侧右端阶梯部而停止。
通过上述搭接动作,护盖罩34的外径部嵌入到前金属盖7的镜头开口部7a中,护盖罩34的表面成为与前金属盖7的表面相一致的状态,从而返回到护盖关闭的位置。
其后,驱动环24再次稍稍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只使滑块27超行程(excess stroke),使其可靠地进行向镜头护盖33和移动板32的上述护盖关闭位置移动,然后停止。在该停止状态下,扭转弹簧31只被施加少量负载,滑块27的驱动销27c与护盖控制杆29的凸轮部29b之间稍微离开,产生间隙。在该时刻,旋转移动框架52也返回上述初始转动位置P0。
并且,在护盖装置2中,如图14所示,在护盖关闭动作中,当从镜头护盖33的右侧作用外力G,以阻止护盖关闭动作时,通过镜头护盖33,将移动板32向左方推压,护盖控制杆29一边使扭转弹簧31挠曲,一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通过该扭转弹簧31的弯曲变形(撓み),外力G被吸收,可以防止护盖装置2的变形或驱动电机41的齿轮组等的破损。
在上述护盖装置2的开闭动作中,在护盖控制杆29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中,通过用滑块27的驱动销27c,推压护盖控制杆29的凸轮部29b,驱动护盖控制杆29旋转,另一方面,在护盖控制杆29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中,由于护盖控制杆29的凸轮部29b随滑块27的驱动销27c从动,或者,在稍微分离的状态下,使护盖控制杆29转动,因此,在上述动作中,扭转弹簧31张开的角度d(图9)没有太大的变动。换言之,扭转弹簧的负载状态几乎没有变化。从而,相对于施加驱动弹力用的弹簧部件的负载量变化较大的现有护盖驱动装置,驱动电机41用于驱动护盖装置2所消耗的能量就非常小。
其次,对镜头镜筒3的结构,利用图1或图4、5的该镜头镜筒的分解立体图进行说明。
镜头镜筒3具有固定框架51,其作为第1框架,被固定支撑在前机体5上;旋转移动框架52,其作为第2框架,可以旋转和进退移动;移动框架53,其旋转受到限制,可与凸轮框架55一起直进移动;第1组框架54,是旋转受到限制、可直进移动的框架部件,由凸轮框架55驱动进退;凸轮框架55,是可旋转并可进退移动的框架部件,是由直进框架58驱动进退的第4框架;聚焦框架56,是支撑对作为摄影镜头的第1组镜片71进行保持的第1组镜片保持框架72并使其可以进退的部件,被支撑固定在第1组框架54上;第2组框架57,是旋转受到限制、可被驱动进退的框架部件,用于保持对作为摄影镜头的第2组镜片73进行保持的第2组镜片保持框架74,并由凸轮框架55驱动进退;直进框架58,是旋转受到限制、可直进移动的框架部件,并是与旋转移动框架52一起进退移动的第3框架;键环(key ring)59,其为引导第2组框架57直进的可动框架部件;防眩光光圈60,其粘贴在键环59上,作为形成光圈装置的光圈部件;防眩光光圈69(图18、19),其粘贴在直进框架58上;以及CCD支撑框架61,其固定支撑在固定框架51上。
固定框架51是圆筒形状的框架部件,在其内周部,作为旋转移动控制装置,其设置有螺旋螺纹(阴)51b,其配置在第2区域;螺旋螺纹侧面部51a,其配置在第1区域的端部;圆周插通部51i,其沿着螺旋螺纹51b的前端侧周方向;3个倾斜导向槽51c,其与该圆周插通部连通;3个圆周导向槽51d,其与该连通导向槽连通,沿着圆周方向,并配置在第3区域;进而,还设置有3个直进导向槽51e,其具有后端面开口部。
此外,还设置有齿轮室51g,其设置在固定框架51的外方的一部分上,向内周部开口;轴支承孔51h,其设置在该齿轮室51g的前方部。使轴部44a嵌入轴支承孔51h中,使另一方的轴部44b嵌入CCD支撑框架61的轴支承孔61c中,在该状态下,将镜筒驱动齿轮44可转动地支撑并容纳在该齿轮室51g中。
在固定框架51的前端外周部,固定有防水用密封圈65,其具有V型截面。当固定框架51固定在前机体5上时,防水用密封圈65的外周部被压接在前机体5的固定框架安装内周面上。
旋转移动框架52是圆筒形状的框架部件,其设置有外周齿轮部52a,其设置在该外周后方部的周边的一部分上,并为直齿状;螺旋螺纹(阳)52b,其作为旋转移动控制装置,设置在该外周上的其它部分上;以及3个凸部52c,其作为旋转移动控制装置,沿Z方向在外周齿轮部52a和螺旋螺纹52b的前方侧分离配置。此外,在旋转移动框架52的内周后方部,沿圆周方向,还具有(图23)圆周槽52d,其作为具有后方开口部的凸轮框架驱动装置,用于卡口机构;圆周槽52e,其设置在沿Z方向与该圆周槽52d离开预定距离的圆周上,并具有后方开口部,用于卡口机构;2条直进槽52f,其具有后方开口部,是与圆周槽52d连续(连通状态)的凸轮框架驱动装置;1条直进槽52g,其与圆周槽52d连续(连通状态),并且,是沿与圆周槽52e交叉的Z方向的凸轮框架驱动装置。圆周槽52d与直进槽52g连续的部分,换言之,连通的部分,其沿顺时针方向设置有槽壁面部52h(图23)。
在旋转移动框架52的外周部,嵌入并粘接有金属制罩62。此外,在旋转移动框架52的内周前端部,粘结固定有V型截面的防水用密封圈66。
移动框架53是圆筒形状的框架部件,在其外周后方部设置有直进导向凸部53a,在内周后方部设置有圆周槽53b;以及直进导向槽53d。
在移动框架53的外周部,嵌入粘结有金属制罩63。此外,在移动框架53的内周前端部,粘结固定有V型截面的防水用密封圈67。
第1组框架54是形成了前方圆环部的圆筒形状的框架部件,该前方圆环部具有镜头开口部,在第1组框架54的外周部后方,设置有直进导向凸部54d,在内周后方部的销孔54e中,固定有凸轮从动件54c。在设置于上述圆环部的小螺钉插通孔54b中插入小螺钉,并将其螺入小螺钉孔56a,由此将聚焦框架56固定在第1组框架54的圆环部的内侧。
聚焦框架56中内设有包含聚焦电机70的聚焦驱动机构,此外,作为由上述聚焦驱动机构驱动进退的框架部件,可以进退地支撑着对第1组镜片71进行保持的第1组镜片保持框架72。
在第1组框架54的外周部,嵌入粘结有金属制罩64。此外,在上述前方圆环部,粘结固定有装饰板68。
凸轮框架55是圆筒形状的框架部件,其具有大致为平行四边形的截面,在后方的阶梯状外周部,具有对光轴O方向倾斜的侧面,以及平行于周边方向的侧面。其设置有3个凸轮从动件55a,其作为凸轮框架(第4框架)转动控制装置;3个销状凸轮从动件55b0、55b1,其设置在凸轮从动件55a的中心部,是向外方凸出的圆销状凸轮框架驱动装置。在上述阶梯状外周部的前方,设置有3个沿圆周方向的导向凸部55c,其顶端部比上述阶梯状外周部更低。在前方外周部,设置有作为凸轮装置的凸轮槽55d,在内周后方部,设置有圆周槽55e,并且在内周部,设置有作为凸轮装置的凸轮槽55f。
聚焦框架56是具有圆形开口部的框架部件,在上述圆形开口部中,沿光轴O方向可进退地插入有对第1组镜片71进行保持的第1组镜片保持框架72。此外,在聚焦框架中,安装有由步进电机构成的聚焦电机70,在聚焦驱动时,用于驱动第1组镜片保持框架72进退。
第2组框架57是一个框架部件,在其内部安装有用于保持第2组镜片73的第2组镜片保持框架74,并内藏有包含快门调节器的快门机构;以及包含有滤光调节器的ND滤光机构部。在该第2组框架57中,设置有向外方突出的凸轮从动件57b;以及在两侧部沿Z方向延伸的直进槽57a。
键环59是一个环状的框架部件,在与移动方向(光轴O方向)正交的平面上,具有中央开口部(内周部)59e和外周部59a。并设置有3个直进导向凸部59b,其从外周部59a向外方突出;2个笔直状的键部59c,其从开口部59e向Z方向前方延伸。
防眩光光圈60是一个由聚酯材料等薄片材料构成的、具有中央开口部60a的可变形薄板环状光圈部件,并具有沿径向的切口部60b;以及沿周边方向的切口部60c。该防眩光光圈60通过将外周3个位置上的凹状安装部60d粘结在键环59的背面侧的3个位置的防眩光光圈安装部59d上而被固定。防眩光光圈60的面是一个平面,其在安装到键环59的背面侧的状态下,与键环59的移动方向(光轴O方向)正交。
对安装在键环59上的防眩光光圈60,如后所述那样,当中央开口部60a的周边向Z方向的前方或后方被其它框架部件推压时,可以利用切口部60b或60c,通过弹性变形,可以使中央开口部60a的周边跟随按压方向位移,从而使其穿过键环59的中央开口部59e中到前方,或者,用其它的相对移动的框架部件的中央凸起部,按压中央开口部60a的周边,使其向后方移动。
直进框架58是圆筒形状的框架部件,在后端凸缘部,设置有向外周突出的直进导向凸部58a,在靠近后端凸缘外周部的圆筒部,设置有沿径向和周边方向延伸的5个成为卡口爪的凸部58b,进而,在从凸部58b的周边方向位置沿Z方向离开预定距离的位置,设置有沿径向和周边方向延伸的1个成为卡口爪的凸部58c。
并且,根据需要,5个凸部58b与1个凸部58c可以分散配置在圆周上的必要位置上,当在旋转移动框架52或直进框架58上有轴向力作用时,可防止直进框架58,或旋转移动框架52的变形或倾斜,或防止破损。
此外,在直进框架58的后端面,粘贴有由薄片部件构成的防眩光光圈69。该防眩光光圈69与防眩光光圈60不同,在镜头镜筒3进退动作时并不变形。
在直进框架58的圆筒部,作为贯穿内外周的槽,设置有3条凸轮槽58d,其作为凸轮框架(第4框架)的旋转控制装置,由下列槽构成圆周槽部58e,其作为镜头驱动用圆周凸轮装置,提供凸轮框架(第4框架)的空转区域;以及倾斜凸轮槽58f,其作为伸出凸轮装置,提供凸轮框架(第4框架)的驱动区域。在内周部,设置有在后方开口的3条直进导向槽58h;以及在前方开口3条直进导向槽58g。
CCD支撑框架61固定有对作为摄影元件的CCD82和光学滤光镜81进行保持的CCD支撑板,其具有CCD开口部61a,其配置在CCD82和光学滤光镜81的前方;嵌合部61b,其嵌合在固定框架51的后方内周部。
其次,对上述镜头镜筒3的各构成部件的装配、嵌合状态进行说明。
并且,表1表示在镜头镜筒3的装配状态中,各构成部件处于相互卡合或嵌合的关系中的对应部分,表中,()内的符号就是图4和5中所述的符号,用同一符号表示各构成部件间相互卡合/嵌合的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部件,在该部件内部设置有摄影镜头镜筒;驱动源,其内设在所述框架部件中;外部传递部件,其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框架部件的外部;贯穿部,其设置在所述框架部件上,用于使所述外部传递部件通过;镜头护盖,其设置在所述框架部件的外部,由所述驱动源驱动,在从摄影镜头前面退避的退避位置和面对所述摄影镜头前面的保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框架部件的外部,承受来自所述外部传递部件的驱动力,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保护位置之间,驱动所述镜头护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传递部件是旋转部件,所述贯穿部是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是用于将所述摄影镜头的镜筒部伸出到所述照相机外部的驱动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使其内部为防水结构,在所述框架部件中,具有用于使所述摄影镜头的镜筒部伸出到外部的开口,并设置具有该开口且用于在该开口与所述摄影镜头的镜筒部的外周之间进行防水的密封部件,使所述照相机成为防水照相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是变焦镜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部件的外部具有外壳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护盖被设置在所述框架部件与所述外壳部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是电动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具有控制杆部件,承受由所述外部传递部件传递的旋转,使该控制杆部件旋转,驱动所述镜头护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护盖的照相机,其在前机体与作为外壳部件的前金属盖之间的空间中,安装有护盖装置,护盖驱动电机的旋转被传递到贯穿前机体的旋转轴部件,来驱动镜头护盖在摄影镜头的保护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前机体由安装在该旋转轴部件外周的O型密封环进行防水。此外,在所述照相机的镜头镜筒中,在有效利用卡口机构部的圆周槽与直进槽的状态下,旋转移动框架的转动通过嵌入直进槽的凸轮从动件,传递到凸轮框架。进而,该镜头镜筒具有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键环,在键环上粘贴有防眩光光圈,当键环进退移动时,防眩光光圈沿前后任意方向位移,使其它镜框架部件可以穿过键环,进行相对的前后移动。
文档编号G03B17/56GK1779547SQ20051012434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6日
发明者望主英伸, 西尾公作, 片桐護八, 安富晓, 田中信将, 松本直树, 岛崎泰成 申请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