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用玻璃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042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见光用玻璃偏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可见光区域的光具有可以工业上利用的偏振特性的玻璃偏振器。特别涉及可以用作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用的偏振器的、具有优良的耐热性以及耐光性的可见光用玻璃偏振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显示大型画面的影像显示装置,广泛利用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背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主要被用作大型电视机,前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主要被用作个人电脑数据的显示。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利用投射光学系统将小的液晶元件上的图像放大投影到大画面上的结构。例如在非专利文献l(大画面显示器)中示出的技术性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代表性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光源4的光由光学部件516分离成蓝(B)、绿(G)以及红(R)的成分,并被分别导入对应的液晶元件2B、2G以及2R。各液晶显示元件2R、2G以及2B在入射侧具备入射侧偏振器1R、1G以及1B,在射出侧具备射出侧偏振器3R、3G以及3B。与红、绿以及蓝对应的、由入射侧偏振器以及射出侧偏振器构成的一组偏振器具有使通过了液晶元件的规定的偏振方向的光选择性地通过的功能。根据该功能,通过了液晶元件2R、2G以及2B的三原色的光成为被光强度调制的图像信号。这些三原色光在合成棱镜17中被进一步进行光合成,进而通过放大投射透镜系统18投影到屏幕19上。偏振元件中要求的偏振特性是指,具有使具有希望的偏振面的光信号透射,而阻止具有与其正交的偏振面的无用光信号的性质。即,是指具有针对具有希望的偏振面的光呈现大的透射率,而针对具有与3其正交的偏振面的光呈现小的透射率的特性。这些透射率之比被称为消光比,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广泛用作表现偏振元件的性能的性能指标。如果利用该指标,则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的偏振元件所要求的性能就表现为对光信号具有大的透射率和大的消光比。工业上可以利用的偏振器优选针对所使用的波长的光具有大于等于70%的透射率和10:1、更优选为3000:1的消光比(专利文献l)。社会上对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要求在于,通过更小型的装置来实现更大且更清晰的图像。为了实现该要求,应用更大光量的光源以及利用更小面积的液晶元件成为最近的技术趋势。其结果,不仅是液晶元件,而且对设置在其前后的偏振器也导入能量密度高的光。对于具有吸收无用光的功能的偏振器来说,特别要求具有高的耐热性和耐光性。在偏振器中,按照其原理,有依赖于偏振面而选择性地吸收光的二向色性偏振器以及非二向色性偏振器(Brewster型偏振器等)(参照专利文献2)。二向色性偏振器由于元件薄且不需要吸收无用光的特别的装置,所以特别适用于要求小型化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当前,实现在可见光区域中实用的光学性能的二向色性偏振元件仅有包含有机材料的偏振膜。但是,有机树脂制的偏振器具有耐热性低这样的决定性缺点(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克服该缺点,通过将有机树脂制的偏振膜粘贴在热传导率高的蓝宝石基板上来使用(专利文献3)。但是,与热传导率优良的蓝宝石粘在一起的偏振器也无法满足近年来的高亮度化的技术性要求、即无法满足防止由于亮度最高的绿区域中的偏振元件吸收光及发热而导致偏振功能劣化这样的要求,为了保护有机树脂膜免受热影响而在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包括冷却用风扇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不仅违背小型化这样的社会性需求,而且还出现噪音这样的其他问题。作为解决该技术课题的方法,提出了应用适用于光通信用的元件的偏振玻璃的想法(专利文献1)。但是,由于在光通信中使用的光波长是远红外区域而与可见光显著不同,所以无法直接将光通信用的玻璃偏振器的技术应用于控制可见光的光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中,未公开用于对玻璃偏振元件赋予针对可见光区域的光有效的特性的技术,所以仅利用该发明,难以实现使用玻璃偏振器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这里,对偏振玻璃的技术背景进行简单说明。偏振玻璃的特征在于,在光学透明的玻璃基体中包括取向分散的拥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金属微粒子,其中利用存在于金属微粒子表面上的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plasmon)的各向异性的共振吸收现象来实现偏振特性(参照专利文献4、非专利文献2)。在图2中示出由专利文献4引用的金属微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特性。图2的图形A对应于利用球状的金属微粒子实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另一方面,根据入射光的偏振面与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金属微粒子的相互关系,呈棒状延伸的拥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金属微粒子的共振吸收呈现不同的特性。在偏振面与金属微粒子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情况下,呈现用B所示的特性。可知与特性A相比,共振吸收的波长向更长的波长移动。该共振吸收波长依赖于金属微粒子的长径和短径之比,并且可知该比越大,共振吸收波长越大(参照非专利文献2)。另一方面,针对具有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呈现用特性C表示的性质。从图2可知,该玻璃对于600nm附近的光呈现偏振特性。即,具有与金属粒子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偏振面的光由于强吸收而具有小的透射率。另外,以下对具有与该金属粒子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偏振面的光的透射率表现为T||%。另一方面,针对具有与金属粒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吸收弱,因此呈现比较大的透射率。另外,以下对具有与该金属粒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的透射率表现为T丄。/Q。根据这样的机理,实现偏振特性。另外,图2公开的特性未实现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所需的特性、即未实现在500nm~600nm处平行吸收曲线B与垂直吸收曲线C之间的比、即消光比充分大,并且未实现平行吸收率的值充分大。关于偏振玻璃以及利用了偏振玻璃的玻璃偏振器,提出了许多技术。这些技术多数涉及可以适用于红外线区域的光的玻璃偏振器(专利文献5以及专利文献6),而并未公开作为本发明的目的的可以适用于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的可见光区域的光的技术。涉及可以适用于可见光区域的光的玻璃偏振器的发明很少。在专利文献7中,提供了利用拥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铜微粒子的特性而对可见光区域的光有效的偏振元件(在图3中示出所公开的特性)。但是,从图3可知,无法针对特别是小于等于600nm的波长实现大的消光比,即平行透射率曲线D、F分别对与延伸轴垂直的透射率曲线C、E的值的比(消光比)小,并且透射率C的值仅为10~60%,不具有实用的特性。在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针对可见光区域的波长实现二向色性的吸收的技术,但由于不存在作为本发明的目的的可以应用于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即不存在实现高的透射率以及高的消光比这样的具体且定量的记载,所以难以说可以实现偏振器。对于专利文献9也与专利文献8同样地,提出了用于得到在可见光区域中有效的消光比的技术,但未公开出实现高的透射率的技术。CODIXX公司利用在通过使银离子从玻璃表面扩散而导入,并通过热处理析出银微粒子之后,进行延伸加工以对该银微粒子赋予形状各向异性的制造技术,销售在可见光区域中有效的偏振玻璃(非专利文献3)。但是,由于离子扩散工序一般不稳定,并且可以在玻璃的厚度方向上出现银离子的浓度分布,所以有在所生成的银粒子的尺寸中产生不均匀性的倾向。其结果,存在产生偏振器的特性偏差这样的缺点。此外,由于延伸的粒子是固体的金属银粒子,所以必须使用比以液滴状态延伸的卣化银粒子大的延伸张力进行延伸,因而存在延伸时玻璃易于破裂这样的问题。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通信用红外光玻璃偏振器利用与上述不同的制造方法。即,如专利文献4以及专利文献5中所示,采用在使面化银临时析出之后,通过还原面化银来生成银微粒子的制造方法。但是,通过该制造方法制作的偏振器未呈现可以在可见区域中使用的实用性能(专利文献5)。例如,在专利文献5的图1(本发明中作为图4引用)以及说明书的第[0022段落中如下阐述。[...当制造在40011111-700nm的整个区域中有效的光偏振器时,卣化银玻璃无法满足该要求。如上所述,不存在基于可以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稳定的制造技术,制造出可以应用于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对应可见光的玻璃偏振器。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4-7785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2-51974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06507号公净艮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4,479,81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1618477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2740601号公净艮专利文献7:日本特许第2885655号公净艮专利文献8:日本特表2004-523804号公才艮专利文献9:日本特7〉平2-40619号7〉报专利文献10:日本特许第2628014号公报专利文献11:日本特许第3549198号^S报非专利文献l:西田信夫、大画面^4义yk4(,二卩一X先端f4只yX技術7)、共立出版、東京、2002年発行非专利文献2:S.Link以及M.A.EI誦Sayed、J.Phys.Chem.B103(1999)8410~8426页非专利文献3:鈴木巧一、工業材料Vol.52,No,12、102~107頁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应用于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将含有卣化银的玻璃作为初始材料而实现针对可见光区域(500nm~600nm)的光具有优良的透射率以及消光比的玻璃偏振器的技术。本发明的玻璃偏振元件利用在玻璃中取向分散的、拥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金属微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无法利用同一原理来实现可以应用于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器应具有的性能。利用图2对其原因进行说明。图2的曲线C示出针对具有与拥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金属微粒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存在于大约380nm附近。同时,该图2的曲线C还示出其影响涉及从500nm到600nm的情况。该影响表示实现以比较高的透射率使具有应通过的偏振面的光透射的效果。同时,用曲线B示出针对具有与长度方向平行的偏振面的光的吸收,表示在600nm附近处由于偏振面的差异而在吸收率即透射率上产生大的差异。在适用于红外线区域的光线的偏振器的情况下,由于透射光的波长远离该共振吸收的波长,所以上述影响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从而在实用上没有问题。与此相对,在要实现可见光的偏振元件的情况下,无法忽略上述影响。因此,为了实现适用于绿区域可见光的玻璃偏振器,需要使500nm~6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吸收极小化的新的技术手段。作为简单的技术手段,通过降低金属粒子的浓度,抑制这种吸收,可以提高针对通射光的透射率,但在釆用这样的技术手段的情况下,难以抑制具有应抑制的偏振面的光。其结果无法实现所需的消光比。发明人在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通过减小银粒子的尺寸可以提高500nm附近的透射率。即,发现了通过使用由具有小于等于40nm的粒径的囟化银制成的银粒子,可以增大针对具有与金属微粒子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偏振面的光的透射率T丄0/。。另外,在使用小粒径的囟化银时,产生直到500nm附近为止将偏振器阻止的光、即具有与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金属微粒子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偏振面的光的透射率TII。/。抑制成小值的特别效果。其结果,通过利用粒径小的卣化银,不仅可以在500nm附近增大应透射的光的透射率T丄。/。,同时还可以保持大的消光比。本发明在将分散析出S化银的玻璃材料作为初始材料这一点上以以往的技术为基础,不过为了实现针对可见光区域的光有效的功能,需要追加几个技术。在以往的使用在1.3~1.5nm的近红外区域中使用的光通信用的卣化银的偏振玻璃的技术中,对氯化银与溴化银的混合晶且粒径大于等于50nm的粒子进行延伸,制作出偏振玻璃。因此,完全未公开与本发明的可见区域用偏振玻璃相关的技术。在本发明中不仅仅对银粒子的粒子尺寸,而且还对析出卣化银粒子的成分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在单独使用不包含溴的氯化银的粒子时可以提高应透射的光在500nm附近的透射率T丄。/。并且增大消光比。在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光源中使用水银灯,并且可见光光源在多数情况下还包含紫外光的成分。析出卤化银的微粒子的玻璃具有如下的特性如果对玻璃照射紫外光,则产生从可见区域到近红外区域的吸收带,从而玻璃着色;如果遮断紫外光,则返回到照射前的状态,该特性以光致变色玻璃这样的名字而^^广泛公知。在图2的具有与拥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金属微粒子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偏振面的光的透射频谱(Tll频谱)中,500~700nm的波长区域易于吸收,但在300400nm波长区域中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反转模式而产生透射峰。由于该频带光恰好对应于卣化银的感光波长,所以残留在偏振玻璃的内部未被还原的卣化银感光,从而降低了可见区域的透射率。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可见区域用偏振玻璃,优选选择不呈现光致变色的材料。作为与不呈现光致变色的偏振玻璃相关的现有技术,有将母玻璃组成限定成基本不含有CuO(摩尔比(R20-A1203):B203<2.5)的技术(专利文献9);实质上不包含CuO、并且为了将玻璃中的银保持成氧化状态而添加有效量的Ce02的技术(专利文献IO);以及9实质上不包含CuO、并限定成包含多的K20且添加BaO以加强玻璃的碱性的成分,从而防止银被还原成金属银的技术(专利文献ll)。在本发明中,通过作为玻璃熔融中的玻璃原料而以硝酸盐添加0.55wto/。的碱性氧化物,可以在玻璃中将银溶解成离子,而得到无光致变色的玻璃。即,不添加在以往技术中用作银的氧化剂的CuO和Ce02,并且无需限定母玻璃的成分,就可以得到无光致变色的玻。如上所述,才艮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500nm600nm的波长区域中透射率大于等于75%且消光比大于等于25dB的玻璃偏振器。应用了具有这样的性能且耐热性以及耐光性(特别是耐紫外线性)优良的玻璃偏振器的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利用能量更大的光源,其结果,可以实现小型且更明亮的显示装置。另外,虽然以往的树脂制偏振膜的性能由于热或光而出现劣化,但通过利用耐热性、耐光性优良的偏振玻璃,可以维持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高画质状态。图l是液晶投影仪的光学引擎概念图(专利文献l)。图2是示出延伸取向银粒子以及无取向银粒子的吸收频谱(专利文献4)。图3是示出通过铜粒子的延伸进行可见光偏振的光的透射率曲线(专利文献7)。图4是示出通过银粒子的延伸进行可见光偏振的光透射率曲线(专利文献7)。图5是示出实施例1的在480nm~620nm波长范围中的光透射率以及消光比曲线。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在480nm~620nm波长范围中的光透射率以及消光比曲线。图7是示出实施例3的在480nm~620nm波长范围中的光透射率以及消光比曲线。图8是示出实施例4的在480nm~620nm波长范围中的光透射率以及消光比曲线。图9是示出实施例5的在480nm~620nm波长范围中的光透射率以及消光比曲线。图10是示出实施例6的在480nm~620nm波长范围中的光透射率以及消光比曲线。图ll是示出比较例1的在480nm620nm波长范围中的光透射率以及消光比曲线。图12是示出比较例2的在480nm620nm波长范围中的光透射率以及消光比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制造技术是以公知的制造红外线用偏振玻璃的技术为基础,并追加使卣化银的析出粒子微细化的技术以及防止产生光致变色的技术来实现的。首先,准备规定成分的玻璃配料。此时,注意下述的事项来选定成分以及原料。适用于在可见光区域使用的偏振器中的玻璃需要选定不具有因光照射而透射率劣化的所谓光致变色特性的玻璃。因此,玻璃原料需要采取严格避免混入氧化铜杂质的措施。另外,S化银的导入量成分选择可以最终同时实现透射率和消光比的值。溶解规定成分的玻璃配料,通过注入到模具中而制成板状的玻璃。接下来,通过热处理,在母玻璃中析出卤化金属粒子。关于析出条件,一般热处理温度越低、热处理时间越短,则粒径越小。根据玻璃的种类、成分来对热处理条件进行最优化。分散有平均粒子直径小于等于40nm的卤化金属粒子的母玻璃,经由规定的加工,成为板状的预制件并被传送到延伸工序。在延伸工序中,调整玻璃的粘度(直接地是加热温度)、延伸张力(延伸玻璃的力=玻璃上的负荷),以使还原后的金属粒子具有恰当的纵横比,来延伸预制件。为了使延伸后的卣化银粒子的一部分或全部成为银粒子,对延伸后的玻璃进行还原处理。还原处理的时间、温度以及气氛决定存在于表面附近的被还原的金属粒子层的深度,所以必须谨慎确定以实现最终特性。之后,进行抗反射膜成膜,完成本发明的偏振元件.实施例以下,使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表l中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另夕卜,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首先,以使重量。/。成为SK)2:58.01%、B203:18.3%、A1203:9.50/0、Li02:1.90/0、Na20:2.0o/o、K20:9.60/0、Ag:0.32%、CI:0.37%的方式,将Si02、H3B03、Al(OH)3、Li2C03、NaN03、(Na2C03)、K2C03、NaCl、AgCl作为原料混合来制备原料配料。此时,利用作为硝酸盐原料的NaN03(硝酸钠)调制2重量%的Na20。利用300cc容量的铂坩锅将该原料配料在1430。C下熔融4个小时之后,使其流入金属模具并使用辊来按压,从而得到大致250x60x2.5mm厚度的板状玻璃。对该板状玻璃进行热处理并析出了氯化牵艮的粒子。利用表1所示的热处理温度以及热处理时间来控制氯化银粒子的粒径。在表l中一并示出利用电子显微镜测出的氯化银粒子的平均粒子直径的结果。将所得到的玻璃预制件垂直设置于延伸炉内,使预制件的传送速度和退出速度平衡,以恒定速度向下方传送预制件,同时进行加热、延伸。在表l中示出延伸时的玻璃的粘度、延伸张力(对每单位面积的玻璃施加的负荷)。延伸张力主要是通过玻璃加热温度来控制的。(在表l中还示出它们的速度设定值)。在将延伸后的玻璃带切断成大约50mm长并对两面抛光之后,在还原炉内对其流过大约1.5升/分钟的比率的氢气,同时在表l所示的还原条件(温度、时间)下进行热处理。接下来进行成膜工序,在洗净、干燥之后,在蒸镀室内设置多个样品,并通过溅射法或真空蒸镀法在样品两面成膜SK)2和Ta2Os交替的4层膜(抗反射膜)而具有抗反射效果。在表l中一并示出这样制成的偏振玻璃的偏振特性。另外,在图5~图10、图11以及图12中示出实施例1~6和比较例1~2的在500nm~600nm(实际上为480nm~620nm)的波长区域中的具有与金属银粒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的透射率频镨(T丄。/。)和在该波长区域中的消光比的数据。根据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出的在透射频语中的500nm~6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具有与金属银粒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的平均透射率T丄y。、和偏振面与金属银粒子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光的平均透射率T||%,通过下式计算出消光比。另外,在表i中,示出在500nm~6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最小的消光比。消光比(dB)-lOxlogu)(Ti%/T||%)从表1可知,如果玻璃成分相同,则热处理温度越低,所析出的氯化银的平均粒子直径越小。在平均粒子直径小于等于40nm的条件(实施例1~实施例6)下,在500nm600nm的波长区域中,得到具有与金属银粒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的平均透射率(T丄%50o-6。onm)大于等于75%,并且该波长区域中的最小消光比大于等于25dB的偏振特性。在平均粒子直径超过40nm的比较例1、2的情况下,如表1所示,即使使用比较低的延伸张力,并且为了使T丄透射频谱和消光比同时向长波长侧移动而改变延伸条件和还原条件,也不能在500nm~600nm的波长区域中,同时得到大于等于75%的平均透射率(T丄0/。500-6oonm)和大于等于25dB的最小消光比。[比较例3溶解将玻璃成分中的Cl:0.37重量%内的0.1%、0.2%用等摩尔量的Br:0.23%以及0.45%置换的玻璃,进行热处理以使囟化银粒子的平均粒径与实施例1同样地成为18nm而制成玻璃预制件,在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条件下将该玻璃预制件制作成偏振玻璃,比较偏振特性。其结果,与金属银粒子的长轴以及短轴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的两个频i瞽都伴随Br量的增加而整体向长波长侧移动,在500nm-600nm的平均透射率以及最小消光比从只有Cl的实施例1的82%、27dB分别降低至76%、25dB以及68%、8dB。接下来,对在实施例1~6以及比较例1、2中得到的玻璃偏振器,用500W的氙气灯以40cm的距离照射15分钟,目视观察由于照射引起的玻璃的颜色变化,同时对照射前后的在650nm处的透射率的变化进行测量,判断有无光致变色特性。其结果,在实施例1~6以及比较例1、2中得到的任一个偏振器中,在照射前后都未观察到任何变化,从而确认了未呈现光致变色特性。其意味着本发明的玻璃偏振器即使受到紫外以及可见短波长的光照射也不会引起偏振特性的劣化和透射率特性的降低。[比较例4利用作为硝酸盐原料的NaN03(硝酸钠)导入0.2重量%的Na20,并且不使用其他任何硝酸盐原料而混合出原料配料,溶解该原料配料而得到与上述相同组成的玻璃,在以同样的条件利用该玻璃制作出玻璃偏振器上,伴随氙气灯的照射,清楚地观察到光致变色特性。这是因为,玻璃偏振器内部的未还原的氯化银粒子感光而引起在650nm处的透射率降低。如上所述,通过根据热处理条件将在母玻璃中析出、分散的氟化银的平均粒子直径控制成小于等于40nm,在500nm600nm的绿色的波长区域中,可以实现良好的偏振特性、即大于等于75%的平均透射率(Ti%500-600nm)和大于等于25dB的消光比。另夕卜,通过使作为玻璃的成分实质上不含有铜的化合物,并且作为玻璃原料利用硝酸盐导入与玻璃氧化物组成的0.5~5wt%相当的部分并熔融,可以得到不呈现光致变色特性的、即即使受到紫外以及的偏振器。以上,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500nm600nm的绿色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大于等于75%的平均透射率(T丄。/。s。Q—6()()nm)和大于等于25dB的消光比的优良的偏振器。其在性能上可以充分地使用于液晶投影仪等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如果考虑以往的将抗热性和抗紫外线性弱的树脂制的偏振膜粘贴在蓝宝石、石英玻璃或玻璃基板上而使用的偏振器的情况,则通过将母玻璃用使用具有优良的耐热性以及耐热冲击性的硼硅酸玻璃即本发明的玻璃偏振器来代替,可以简化投影仪的光学引擎本身,例如可以减少或去除包括设置冷却用风扇的冷却措施。另外,本发明的玻璃偏振器不呈现光致变色特性,并且其他性能也几乎不劣化,所以能够原样维持液晶投影仪的画质的高质量,其结果可以延长液晶投影仪自身的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可见光用玻璃偏振器,是在对通过热处理而分散析出卤化银粒子的硼硅酸玻璃进行加热延伸之后,将在玻璃中取向、伸长的卤化银粒子的至少一部分还原为金属银粒子而制成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具有与单轴取向分散的拥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金属银粒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的500nm~600nm的波长区域,平均透射率(T⊥%500~600nm)大于等于75%,并且该波长区域中的消光比大于等于25dB。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见光用玻璃偏振器,其特征在于,通过热处理而在玻璃中分散析出的上述囟化银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于等于40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见光用玻璃偏振器,其特征在于,通过热处理而在玻璃中分散析出的上述卣化银粒子是氯化银的粒子。4.根据权利要求l、2或3所述的可见光用玻璃偏振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硼硅酸玻璃是不呈现光致变色特性的碱土铝硼硅酸玻璃,该碱土铝硼硅酸玻璃通过作为玻璃的成分实质上不含有铜的化合物、并且作为玻璃原料利用硝酸盐导入与玻璃氧化物组成的0.5~5wt%相当的量并熔融而得到。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应用于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等的玻璃偏振器,其以含有卤化银的玻璃为初始材料,并具有适用于可见光区域(500nm~600nm)的光的透射率以及消光比。本发明的可视光用玻璃偏振器,是对通过热处理而分散析出卤化银粒子的硼硅酸玻璃进行加热延伸之后,将在玻璃中取向、伸长的卤化银粒子的至少一部分还原为金属银粒子而制造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具有与单轴取向分散的拥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金属银粒子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偏振面的光的500nm~600nm的波长区域,平均透射率(T⊥%500~600nm)大于等于75%,并且该波长区域中的消光比大于等于25dB。文档编号G02B5/30GK101427165SQ20078001462公开日2009年5月6日申请日期2007年12月6日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5日发明者K·杰布里,新井敦,武田大,西村启道,野吕良彦申请人:冈本硝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