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15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直下型背光源和使用了该直 下型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也广泛用于TV等大型显示装置领域。在大型显示 装置中,为了获得足够的亮度,背光源往往采用直下型。在背光源的 光源中主要采用荧光管。由于应对大型画面,荧光管很长。另外,荧 光管的直径小,发光效率好。因此,在大画面显示装置中,多使用细 且长的荧光管。细且长的焚光管机械性不稳定,因此在支撑荧光管的端子部的中 间使用中间夹具。该中间夹具对荧光管的发光造成影响,有时产生背 光源的不均匀。作为减少该中间夹具对亮度不均匀的影响的例子,列举出"专利文献r。另外,作为研究直下型背光源结构而使直下型背光源的制造变得容易的例子,列举出"专利文献2"。另一方面,当使用多个荧光管时,荧光管安装的工时成为问题。 进而由于对荧光管施加高电压,因此有在荧光管的端子间产生放电的危险。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技术,列举出"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18176号7>才艮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44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53116号^/H艮发明内容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大画面之外还要求有高清晰的画质。为了实现 高清晰的画面,需要减小像素的大小。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减小像素的大小时,来自背光源的光的透射率降低。为了在高清晰画面中也 维持必要的亮度,需要提高背光源的亮度。每一根荧光管的亮度是有 限的,因此为了提高背光源的亮度,需要增加荧光管的根数。这样, 有效且安全地安装多个荧光管成为比以往更重要的问题。进而,由于 在一定空间安装多个荧光管,因此荧光管的端子间的沿面放电路径(creeping distance )变小,荧光管之间的耐压问题也成为严重问题。用于解决如上述那样问题的主要方案如下所述。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结构是,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 晶显示板;和包含多个荧光管和在端部保持荧光管的由树脂形成的连 接器的背光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保持多个 荧光管,在形成在上述连接器上的插入孔中保持上述荧光管,上述插 入孔的内部被关闭,在上述插入孔的上方形成有狭缝,上述荧光管从 上述连接器的上方使上述狭缝张开而插入,在上述插入孔和插入孔之 间形成有侧壁,在上述侧壁上沿着上述荧光管的轴向而形成有凹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结构是,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 晶显示板;和包含多个焚光管和在端部保持荧光管的由树脂形成的连 接器的背光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荧光管具有沿管 轴方向突出来的端子、和在与上述管轴方向垂直的直角方向上与上述 端子相连接的电缆,上述连接器保持多个荧光管,在形成在上述连接 器上的插入孔中保持上述荧光管,上述插入孔的内部被关闭,在上述 插入孔的上方形成狭缝,上述荧光管从上述连接器的上方使上述狭缝 张开而插入,上述电缆在贯通上述连接器的电缆孔中穿过,在上述插 入孔和插入孔之间形成有侧壁,在上述侧壁上沿着上述荧光管的轴向 而形成有凹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结构是,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 晶显示板;和包含多个焚光管和在端部保持荧光管的由树脂形成的连 接器的背光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保持多个 荧光管,在形成在上述连接器上的插入孔中保持上述荧光管,上述插 入孔的内部被关闭,在上述插入孔的上方形成有狭缝,上述荧光管从上述连接器的上方使上述狭缝张开而插入,在上述插入孔和插入孔之 间形成有侧壁,在上述侧壁上,自上述连接器的上部形成有切口。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结构是,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 晶显示板;和包含多个荧光管和在端部保持荧光管的由树脂形成的连 接器的背光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荧光管具有沿管 轴方向突出来的端子、和在与上述管轴方向垂直的直角方向上与上述 端子相连接的电缆,上述连接器保持多个荧光管,在形成在上述连接 器上的插入孔中保持上述荧光管,上述插入孔的内部被关闭,在上述 插入孔的上方形成有狭缝,上述荧光管从上述连接器的上方使上述狭 缝张开而插入,上述电缆在贯通上述连接器的电缆孔中通过,在上述 插入孔和插入孔之间形成侧壁,在上述侧壁上,自上述连接器的上部 形成有切口 。根据本发明,在保持多个荧光管的连接器上设置荧光管时,对荧 光管和与荧光管连接的电缆产生损伤的危险较小。因此,能够可靠性 高且有效地在背光源上设置多个荧光管。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使 焚光管的端子间的沿面放电路径增大,因此能够提高耐压特性。在本发明中,能够安全地在连接器上设置多个荧光管,并且同时 设置有多个该连接器,从而能够容易地在背光源上设置多个荧光管。 另外,耐压特性优良,因此即使通过设置多个荧光管而使焚光管的间 距变小,也能够确保可靠性。这对特别是医疗等需要高清晰的画面的 显示器而言效果显著。


图1是液晶显示装置的概况图。图2是背光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收容荧光管的下框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在下框收容了荧光管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中间夹具的上方立体图。图7是中间夹具的下方立体图。图8是中间夹具被安装在下框上的状况的剖视图。图9是荧光管被连接器和中间夹具所支撑的俯视图。图IO是荧光管被中间夹具所支撑的剖视图。图ll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2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背面立体图。图13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利用三角法的图。图14是荧光管被插入到连接器的示意图。图15是荧光管被插入到连接器的示意剖视图。图16是荧光管被插入到连接器的示意立体图。图17是荧光管被插入到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的利用三角法的图。图19是连接器支撑1根荧光管的示意图。图20是连接器支撑2根荧光管的示意图。图21是连接器支撑3根荧光管的示意图。图22是实施例1的比较例。图23是比较例的连接器支撑2根荧光管的示意图。图24是比较例的连接器支撑3根荧光管的示意图。图25是实施例2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6是实施例2的连接器支撑2根荧光管的示意图。图27是实施例2的连接器支撑3根荧光管的示意图。符号说明l...液晶显示板2…前面框3…背光源32、 33、 34…漫射片 35...漫射板 36…侧模制件 37…荧光管38...反射片39...下框40...中间夹具41...反相器基板42,,.反相器盒50...连接器51...插入孑L52...舌状部53...狭缝54..电缆导入部55.,.电缆孔56..夕卜侧壁57..内侧壁60..凹部61..切口70..电缆71..电线311...模制框长边312..模制框短边313..挠性布线基板支撑件371..荧光管端子372..焊锡部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例,公开本发明的详细内容。 [实施例1]图1是液晶显示装置的概况图。在框状的前面框2内收容有液晶 显示板l。液晶显示板1由形成有图像信号线、扫描线、像素电极以 及薄膜晶体管(TFT)等的TFT基板和形成有滤色器基板等的对置基板、贴付在TFT基板上的下偏振片、贴付在对置基板上的上偏振片构 成。液晶显示板l由前面框2所覆盖,在图1中仅看得见液晶显示板 1的显示画面。
在液晶显示板1的背面设置有背光源3。通过利用液晶显示板1 将来自该背光源3的光按每个像素进行开关来形成图像。为了有效地 向液晶显示板1射出光,背光源3由荧光管等光源和各种光学部件构 成。为防止闪烁,背光源3的光源即荧光管37由反相器以高频驱动。 该反相器被收容在图1中的反相器盒42中。
图2是背光源部分的分解立体图。该背光源是用于TV等大型显 示装置用的背光源、所谓的直下型背光源。载置液晶面板的模制框由 长边模制框313和短边模制框312构成。用于提高材料成品率。
在上述模制框上载置有液晶显示板1。在未图示的液晶显示板的 周边设置用于驱动液晶板的IC驱动器和挠性布线基板。为了使液晶 显示装置的外形形成得小,该挠性布线基板被折弯到背面而设置,形 成在模制框上的挠性布线基板支撑件313支撑该挠性布线基板。
在上述模制框内与液晶显示板1的背面相对地设置三个漫射片 32、 33、 34。漫射片32、 33、 34的作用是使来自光源的光漫射而将 均匀的光提供给液晶显示板1。 一般地,漫射片32、 33、 34表面上形 成有凹凸,因此具有聚光效果。为了该聚光效果,使用了三片漫射片 而不是一片。漫射片的厚度大约为0.2mm左右。
在漫射片34之下设置漫射板35。漫射板35的作用是使来自光源 即荧光管37的光均匀地朝向液晶显示板1 。漫射板35的板厚为lmm。 该漫射板35被设置在侧模制件36上。
在侧模制件36之下设置成为光源的多个荧光管37。来自该光源 37的光的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亮度。在32英寸的TV等中,通常使 用16根荧光管37。当要成为高清晰显示器时,还将使用多个荧光管 37。为了像这样以小间距配置多个荧光管37,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作 为本发明的特点的连接器50。在图2中,连接器50看上去像一个似 的,但实际上并列配置了多个连接器50来保持多个荧光管37。应用本发明的荧光管37被设置在下框39上。而为了尽量使来自荧光管37 的光朝向液晶显示板1侧,在下框39和荧光管37之间设置反射片38。
当画面变大时荧光管37的长度将变长。另一方面,荧光管37的 管径小的,其发光效率高,因此液晶背光源用的荧光管37是细长的。 在本实施例中,荧光管37的长度为790mm,荧光管37的直径为3mm。 为了提高效率,荧光管有时也使用直径为2mm的荧光管。作为这种 细的荧光大多使用CCFL。为了防止荧光管37因振动等而摇晃或破 损,设置由树脂形成的中间夹具40。在图2中仅记载了安装中间夹具 的概略位置。该中间夹具40经由反射片38安装在下框39上。
荧光管37用反相器来驱动。反相器被安装在设置于下框39的背 面的反相器基板41上。并且,该反相器由反相器盒42所保护。
图3是在下框39上安装有反射片38和中间夹具40的俯视图。 在图3中,为了避免图面复杂而记载了使用16根荧光管37的情况。 虽然在高清晰的显示器中使用加倍的32根荧光管37,但配置方法与 图3相同。图4是图3的A-A剖一见图。反射片38在下框39内以如导 水管那样的形状来配置。中间夹具40共计8个配置成2列,彼此互 不相同。 一个中间夹具40保持2根荧光管37。
图5表示在下框39上安装有荧光管37的状态。荧光管37用反 相器来驱动。荧光管37每4根被插入到连接器50。该连接器50被并 列设置在4个下框的短边侧而保持有16根荧光管37。 一个夹具所保 持的荧光管37的数量不只是4个,存在各种情况。在本发明中,在 背光源上设置有多个荧光管37,因此一个夹具保持荧光管37的数量 是多个。
在图5中,1个中间夹具40保持有2根荧光管37。中间夹具所 保持的荧光管37的数量不限于2根,可采用各种根数。例如,当与 连接器50所保持的荧光管37的数量相同时,能够防止荧光管37的 设置操作中的错误。
图6是从正面观察中间夹具40的立体图。中间夹具40由基底部 401、荧光管保持部402、间隔部403构成。在荧光管保持部402上设置荧光管37,保持荧光管37。如后面说明那样,间隔部403保持荧 光管37和漫射板35之间的间隔。图7是从背面观察中间夹具40的 立体图。安装部404用于将中间夹具40安装在下框39上。中间夹具 40由聚碳酸脂形成。
图8表示中间夹具40被安装在下框39上并保持荧光管37的状 态。中间夹具40通过保持部404被安装在下框39上。荧光管保持部 402保持荧光管37。间隔部403使安装在下框39上的反射片38与漫 射板35之间的间隔、或荧光管37与漫射板35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 漫射板35薄至lmm,当显示画面较大时,漫射板35产生挠曲,伴随 这成为画面中央而与荧光管37之间的间隔等变小。漫射板35的挠曲 存在偏差,因此表现为背光源的亮度的偏差。中间夹具40的间隔部 403具有使该漫射板35和荧光管37等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抑制亮 度的偏差的作用。
图9是取出一个中间夹具40保持了 2根荧光管37的状态的示意 图。图IO是表示图9的A-A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在图9和图10中 省略了细部。图10是表示荧光管37和中间夹具40的保持部的关系 的图。荧光管37的直径cp2为3mm,但偏差为0.1mm左右。而中间 夹具402的内径的偏差也为O.lmm。因此,中间夹具保持部402的内 径(pl为3.2mm左右。
图11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连接器50的立体图。连接器50由 硅橡胶形成。连接器50不限于硅橡胶,也可以是富有弹性的材料、 特别是树脂。在图11中,在插入孔51中插入并保持荧光管37。在一 个连接器50上设置有4根荧光管37。从插入孔51的上方使舌状部 52的狭孔张开而插入荧光管37。在连接器50的后方形成有用于导入 连接在荧光管37的电缆70的截面为半圆状的电缆导入部54。在插入 孔51和插入孔51之间形成有矩形状的凹部60。
在将荧光管37插入连接器50时,使相对的2个舌状部52间的 狭缝53张开,但此时,需要连接器50的外侧壁56和内侧壁57易于 发生变形。由于外侧壁56较薄,因此容易变形。在内侧壁57还形成有矩形状的凹部60,因此能够使内侧壁57也易于发生变形。因此, 能够不损伤荧光管37和荧光管端子371等,将荧光管37插入到连接 器50中。
图12是从连接器50的背面观察的立体图。在图12中,在下表 面形成有用于插入与荧光管37连接的电缆70的电缆孔55。在连接器 50的下部形成有台阶,是为了利用该台阶来形成用于设置背光源的光 学片或反射片等的导槽。
图13是连接器50的利用三角法的投影图。图13 (a)是连接器 50的正视图,图13(b)是俯视图,图13(c)是侧视图,图13(d) 是仰视图。在图13(b)中,示出了形成在连接器50上的凹部60的 深度。在舌状部52中,从使内侧壁57容易变形的目的出发,凹部60 的深度大好。即,如图13(b)所示,凹部60的深度为与狭缝部长度 方向相等或比其深。另外,优选凹部60的深度为与在形成有舌状 部52的范围的深度相等或该范围的深度以上的深度。连接器50的侧 面整体形成台阶形状,因此正视图、俯视图等为稍微复杂的图面。连 接器50整体为台阶形状是为了易于从连接器50的上方装入焚光管 37。另外,在连接器50的底部设置各种台阶,容易用作光学片、反 射片等的导槽。
在下框同时设置这种连接器50来保持多个荧光管37。例如,对 16根荧光管37使用4个连接器50,保持32根荧光管37时使用8个 连接器50。若画面尺寸相同,荧光管37的数量增加,则荧光管37 的插入孔51的间距变小,当然连接器50的直径相应地变小。
图14是表示在连接器50中插入荧光管37的状态的示意图。在 图14中,从荧光管37延伸有荧光管端子371。在与该荧光管端子371 成直角的方向上焊锡有电缆70的电线71。相对于荧光管端子371在 直角方向上连接电缆70,在使显示装置的外形变小的方面是重要的。 荧光管37和电缆70从连接器50的上方插入到连接器50。电缆70 被插入到连接器50的电缆孔55并在连接器50的下部延伸。使连接 器50的舌状部52张开而将荧光管37设置于插入孔51。图15表示这样将荧光管37插入到连接器内部的状态。如图15 所示,荧光管37和电缆70被配置在直角方向,因此能够节约荧光管 37的端子部的间隔。另外,荧光管端子371和电线71的连接部372 被配置在连接器50的内部,因此也能够防止与相邻的荧光管37之间 的放电的危险。进而,能够使与相邻的荧光管37的连接部的沿面放 电路径也变大,从这一点看也能够防止放电的危险。原因在于,在工 作时需要对荧光管37施加1200V的电压,在起动时需要对荧光管37 施加1600V左右的电压。因此,连接部的耐压需要2000V。
图16是利用立体图表示了在连接器50中插入荧光管37时的情 况。荧光管37和电缆70从箭头A的方向插入到连接器50中。电缆 70经由电缆导入部54插入到形成在连接器下部的未图示的电缆孔55 中。荧光管37如箭头B和箭头C那样使舌状部52张开到外侧,经 过被张开的狭缝53插入到插入孔51中。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部50 上形成有凹部60,因此能够如用虚线示出那样内侧的壁也容易发生弹 性形变,能够不损伤荧光管37或电缆等来插入荧光管37。图16中仅 示出了连接器50的左端,但插入部也一样。
图17示出了在连接器50上插入了 4根荧光管37和电缆的状态。 由于硅橡胶富有弹性,因此荧光管插入后,舌状部52恢复原状,从 上方覆盖荧光管37而保持在连接器内。图18是用三角法表示了荧光 管37插入到连接器50中的状态。图18(a)是正视图,18(b)是俯 视图。图18 (a)表示荧光管37被保持在连接器50的插入部并且与 荧光管37连接的电缆经过电缆孔55从连接器50的下方露出来的状 态。图18(b)表示荧光管37从上方被连接器50的舌状部52所覆盖 的状态。另外,图18 (b)是荧光管37的端子和电缆的焊锡部372 通过电缆导入部54而被表示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不损伤荧光管37和电缆而在连 接器50上有效地保持荧光管37。另外,根据本实施例,荧光管37 和电缆在直角方向连接,因此能够将显示装置的外形抑制得很小。进 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荧光管37的端子之间的沿面放电路径形成得很大,因此也可提高耐压。
图19~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形成有连接器50的凹部60的效果 的示意图。图19是将1根荧光管37插入到连接器50的情况。图19 中示出了当将荧光管37插入连接器50时,通过连接器50的壁如箭 头那样张开到两侧,狭缝53扩大,荧光管37被插入的情况。如图19 那样,在连接器50上保持1根荧光管37时,由于连接器50的壁较 薄,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舌状部52张开到外侧。但是,在连接器50上 保持1根荧光管37的结构中,保持结构变得复杂,在安装工时方面 不是有利的。
图20是用1个连接器50保持2根荧光管37的情况。在图20中, 插入荧光管37时也与使舌状部52如箭头那样张开而将荧光管37插 入到连接器50这一情况是相同的。在图20中,在2个插入孔51之 间形成有矩形状的凹部60,因此内侧的侧壁也如虚线所示那样容易发 生变形,不对荧光管37或电缆施加较大的应力就能够将荧光管37插 入到连接器50中。
图21是用1个连接器50保持3根荧光管37的情况。在这种情 况下,在插入孔51和插入孔51之间形成有矩形状的凹部60,因此, 通过如箭头那样的力,内侧的侧壁也如虚线所示那样容易发生变形, 不对荧光管37或电缆施加较大的应力就能够将荧光管37插入到连接 器50中。用连接器50保持4根荧光管37的情况也一样。在以上的 例子中,使形成在连接器50的插入孔51和插入孔51之间的凹部60 为矩形,但无需限制在矩形。例如,即使是椭圆状的凹部60来代替 矩形,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效果。总之,如图21那样,当将荧光管37 插入到连接器50时,只要能够使连接器50的内侧侧部容易变形即可。
图22是作为比较例的连接器50。在图22的连接器50中,在插 入孔51和插入孔51之间没有形成矩形状的凹部60。图22是用1个 连接器50保持4根荧光管37的例子。如图22所示,向形成在连接 器50的端部的插入孔A或D等插入荧光管37时,如插入孔A附近 示出那样,连接器外侧如箭头那样发生变形而插入荧光管37是容易实现的,但向形成在连接器50的内侧的插入孔51插入荧光管37时, 内侧壁57较厚,难以发生变形,因此向连接器50的插入孔51插入 荧光管37不那么容易实现。
图23是用1个连接器50保持2根荧光管37的情况。在图23中, 连接器50的外侧壁56如箭头那样发生移动而变形,因此插入荧光管 37不那么困难。图24是用1个连接器50保持3根荧光管37的情况。 在图24中,当向连接器端部的插入孔51插入荧光管37时,外侧的 舌状部52在箭头的方向容易被张开,因此插入荧光管37不是那么困 难。但是,向中央部的插入孔51插入荧光管37时,两侧的侧壁较厚, 难以变形,因此插入荧光管37不那么容易实现。
图2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50。在图25中,荧光管 37的插入孔51和插入孔51之间形成切口 61而不是凹部60。即,本 实施例的连接器50是通过底部和背面部连接1根荧光管用的连接部 50的结构。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l相比,能够进一步使插 入孔51和插入孔51之间的内侧壁57的强度减弱。因此,能够更容 易插入荧光管37,使与插入时的荧光管37和电缆相对的应力形成得 更小。
另一方面,由于在连接器50的荧光管37的插入孔51和插入孔 51之间存在内侧壁57,因此荧光管37的端子间的沿面放电路径与实 施例1一样,能够充分取得,耐压性也不成问题。本实施例的连接器 50除了在插入孔51和插入孔51之间具有切口 61之外与实施例1相 同。
图26是对保持2根荧光管37的连接器50应用了本实施例时的 示意图。图26是连接器50的正视图。从连接器50的上方插入附带 电缆的荧光管37。电缆被插入到连接器50的电缆孔55中,将连接器 50的舌状部52张开到外侧后荧光管37被插入到插入孔51中。此时, 在连接器50的内侧壁57中具有切口 61,因此内侧壁57如虛线那样 容易变形,不对荧光管37和电缆施加较强的应力。图27是对保持3根荧光管37的连接器50应用了本实施例时的 示意图。将荧光管37和电缆插入到连接器50的工序与用图26说明 的情况相同。在连接器50没有切口 61时,为了向中央的插入孔51 插入荧光管37而对荧光管37施加较大的应力。在本实施例中,在中 央的插入孔51的两侧存在切口 61,因此对中央的插入孔51也与外侧 的插入孔51 —样,能够将荧光管37和电缆容易地插入到连接器50 中。
在连接器50保持4根以上的荧光管37时,通过在插入孔51和 插入孔51之间形成切口 61 ,也能够将荧光管37和电缆容易地插入到 连接器50中。通过同时设置多个连接器50,能够将任意数量的荧光 管37组装在背光源上。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不损伤多个荧光管37, 且有效地组装在背光源上。另外,能够使彼此相邻的荧光管37的端 子间的沿面放电路径形成得较大,因此也能够确保耐压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板;和包含多个荧光管 和在端部保持荧光管的由树脂形成的连接器的背光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保持多个荧光管,且在形成在上述连接器上的插入孔 中保持上述荧光管,上述插入孔的内部被关闭,在上述插入孔的上方 形成有狭缝,上述荧光管从上述连接器的上方使上述狭缝张开而插 入,在上述插入孔和插入孔之间形成有侧壁,在上述侧壁上沿着上述 荧光管的轴向而形成有凹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由硅树脂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具有3个以上的上述插入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的外形是矩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的深度与上述狭缝的上述荧光管的管轴方向的长度相同或者比其深。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同时设置有多个。
7. —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板;和包含多个荧光管 和在端部保持荧光管的由树脂形成的连接器的背光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荧光管具有沿管轴方向突出来的端子、和在与上述管轴方向 垂直的直角方向上与上述端子相连接的电缆,上述连接器保持多个荧光管,且在形成在上述连接器上的插入孔 中保持上述荧光管,上述插入孔的内部被关闭,在上述插入孔的上方形成狭缝,上述荧光管从上述连接器的上方使上述狭缝张开而插入, 上述电缆在贯通上述连接器的电缆孔中穿过,在上述插入孔和插入孔之间形成有侧壁,在上述侧壁上沿着上述 荧光管的轴向而形成有凹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由硅树脂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具有3个以上的上述插入孔。
10. —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板;和包含多个荧光管 和在端部保持荧光管的由树脂形成的连接器的背光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保持多个荧光管,在形成在上述连接器上的插入孔中 保持上述荧光管,上述插入孔的内部被关闭,在上述插入孔的上方形 成有狭缝,上述荧光管从上述连接器的上方使上述狭缝张开而插入,在上述插入孔和插入孔之间形成有侧壁,在上述侧壁上,/人上述 连接器的上部形成有切口。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由硅树脂形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具有3个以上的上述插入孔。
13.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口的外形是矩形。
14.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口的上述荧光管的管轴方向的深度与上述狭缝的上述荧光管的管轴方向的长度相同或者比其深。
15.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同时设置有多个。
16. —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板;和包含多个荧光管 和在端部保持荧光管的由树脂形成的连接器的背光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荧光管具有沿管轴方向突出来的端子、和在与上述管轴方向 垂直的直角方向上与上述端子相连接的电缆,上述连接器保持多个荧光管,且在形成在上述连接器上的插入孔 中保持上述焚光管,上述插入孔的内部被关闭,在上述插入孔的上方 形成有狭缝,上述荧光管从上述连接器的上方使上述狭缝张开而插 入,上述电缆在贯通上述连接器的电缆孔中穿过, 在上述插入孔和插入孔之间形成有侧壁,在上述侧壁上,从上述 连接器的上部形成有切口。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由硅树脂形成。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具有3个以上的上述插入孔。
1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板;和包含多个焚光管 和在端部保持荧光管的由树脂形成的连接器的背光源,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保持多个焚光管,且在形成在上述连接器上的插入孔 中保持上述荧光管,上述插入孔的内部被关闭,在上述插入孔的上方 形成有狭缝,上述荧光管从上述连接器的上方使上述狭缝张开而插 入,在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之间存在与第一插入孔相对应的第 一侧壁和与第二插入孔相对应的第二侧壁,上述第一侧壁和上述第二 侧壁在上部成为独立的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直下型背光源。通过由硅橡胶形成的连接器(50)保持多个荧光管(37)的端部。通过从连接器(50)的上方将狭缝部(53)如图中的箭头方向向外侧推开而将荧光管(37)设置到插入孔(50)内。在连接器(50)的插入孔(51)和插入孔(51)之间形成有凹部(60),因此能够使狭缝部(53)易于张开,能够防止对荧光管(37)或荧光管端子(371)等造成损伤。能够有效且无损伤地在背光源上设置多个荧光管。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311795SQ20081010904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5日
发明者太田享之, 田中和友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