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73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目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对双目镜。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除了一对左右镜筒外, 一对双目镜包括多种调整机构, 例如聚焦机构、屈光度调整机构,所述镜筒每个包括望远光学系统。 利用屈光度调整机构,使用者左右眼之间的屈光度差得以调整。在这 种状态下,使用者通过聚焦机构对左右望远光学系统进行聚焦。在调 整左右屈光度差之后,除非使用者改变,即使要观察的对象改变,使 用者仅通过聚焦就能观察到对象。
当要观察的对象为接近无限远的固定点或者当要观察的对象很远 以至于能通过使用者双眼的适应性调节对对象进行聚焦时,优选为根 据景深或肉眼的调节能力通过固定聚焦观察该对象。此外,在观察期 间,并且甚至是对象的距离并非接近无限远的状态下,不用说,优选
的是在调整焦点之后固定聚焦(参见日本实用新型公布No. 2592717)。
但是,当在观察期间因失误而触碰到已做调整的屈光度调整机构 的操作部时,则存在屈光度差出现错误的危险。当屈光度差出错时, 必须再次调整左右眼的屈光度差,因此会打断观察。另外,在使用双 目镜的过程中触碰到聚焦机构的操作部时,焦点位置可能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做出的,且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对 能防止屈光度差在调整屈光度差之后发生变化的双目镜。本发明的第 二目的是提供一对能防止焦点位置在进行聚焦之后发生变化的双目
5镜o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发明包括 一对镜筒,各镜筒保持其中 包括有聚焦透镜的望远光学系统;屈光度调整机构,通过沿其中一个
望远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该望远光学系统的聚焦透镜来调整该望远光
学系统相对于另一望远光学系统的屈光度差;屈光度调整轮,通过依 靠旋转操作来操作屈光度调整机构以沿光轴移动其中一个望远光学系 统的聚焦透镜;以及屈光度调整操作防止构件,使得屈光度调整轮可 操作或不可操作。
第一发明使得防止屈光度差在调整屈光度差之后发生变化成为可
第二发明包括 一对镜筒,各镜筒保持其中包括有聚焦透镜的望 远光学系统;聚焦机构,通过沿相应的光轴分别移动由上述一对镜筒 保持的两聚焦透镜来设定焦点位置;聚焦操作部,通过依靠旋转操作 来操作聚焦机构而沿相应的光轴移动上述一对聚焦透镜;以及焦点位 置改变防止构件,防止由聚焦机构确定的望远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发 生改变。
第二发明使得防止焦点位置在调整焦点位置之后发生变化成为可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对双目镜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2是图l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示出了从内齿轮侧看的阳导环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了从正齿轮侧看的聚焦旋钮的侧视图。 图5是一对双目镜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对双目镜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示出了从内齿轮侧看的阳导环的侧
视图。图4是示出了从正齿轮侧看的聚焦旋钮的侧视图。图5是一对 双目镜的横截面图。图l示出了按下聚焦旋钮40的状态,图2示出了 拔起聚焦旋钮40的状态,而图5示出了聚焦旋钮40位于中间位置的 状态。
在下面的说明中,"左"和"右"表示当从目镜侧看双目镜时的情况。 在图l、图2和图5中,目镜侧成为各图的下侧,而物镜侧成为各图的 上侧。
所述一对双目镜包括一对镜筒10、 20以及从两镜筒10、 20延伸 并连接两镜筒10、 20的桥接部30,各镜筒内保持有望远光学系统。在 桥接部30中,设置有如下所述的屈光度调整机构和聚焦机构。屈光度 调整机构和聚焦机构分别由屈光度调整轮53和聚焦操作部操作。
桥接部30由整体地设置到相应镜筒10、 20的桥接构件30a、 30b 以及位于两镜筒10、 20之间并平行于两镜筒10、 20而定位的第一中 间管31组成。桥接构件30a、 30b在望远光学系统的光轴Ll、 L2的相 应方向上分别形成有孔(未示出)。第一中间管31被如此地插入孔中, 即,使得这些孔处于相同轴上的一列。桥接构件30a和30b经由第一 中间管31如此相连,并可以第一中间管31为中心旋转给定角度。由 此,通过使得一对镜筒10、 20以第一中间管31的轴线MA为中心旋 转,可调整瞳孔间距离。
右镜筒IO保持设置在图1上侧的物镜(未示出)、设置在图1下侧 的目镜(未示出)、以及位于物镜和目镜之间的光路上的聚焦透镜11和正像棱镜12。望远光学系统由物镜(未示出)、聚焦透镜11、正像棱镜
12以及目镜(未示出)组成。
左镜筒20保持设置在图1上侧的物镜(未示出)、设置在图1下侧 的目镜(未示出)、以及位于物镜和目镜之间的光路上的聚焦透镜21和 正像棱镜(未示出)。望远光学系统由物镜(未示出)、聚焦透镜21、正像 棱镜(未示出)以及目镜(未示出)组成。
用于保持镜筒10中的聚焦透镜11的聚焦透镜框架13经由连接销 14连接至设置在望远光学系统的光轴Ll与平行于光轴Ll的轴线MA 之间的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用于保持镜筒20中的聚焦透镜21的聚 焦透镜框架13以相同方式经由连接销14连接至左边的第一聚焦杆51。
第一聚焦杆51可沿着作为第一聚焦杆51的轴线的轴线FA(下文 中称为"聚焦轴线")移动(参见图2),但不可以聚焦轴线FA为中心旋转。 聚焦轴线FA平行于光轴Ll、 L2。能从目镜侧进行螺接的阴螺钉51a 被形成在第一聚焦杆51上。在聚焦轴线FA的同一轴线上,第二聚焦 杆52被设置到第一聚焦杆51的目镜侧。阳螺钉52a形成在第二聚焦 杆52的物镜侧末端上。第二聚焦杆52的阳螺钉52a可旋转地螺接至 第一聚焦杆51的阴螺钉51a。
用于操作屈光度调整机构的屈光度调整轮53被设置在以轴线MA 为中心的左边的第二聚焦杆52以及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的外部。屈 光度调整轮53由具有圆筒形形状的操作部主体53c以及设置在主体 53c的一端上的操作旋钮53b组成。内齿轮53a形成在操作部主体53c 的内周上。
梯状部被形成在操作旋钮53b的内周上。具有盘状的平板59的外 缘被装配到上述梯状部。平板59与阳导环55 —同被安置在第二中间 管57与锁定突起57d之间,并被限制沿着光轴移动。利用此装配,操作旋钮53b可沿着作为导向件的平板59的外缘以轴线MA为中心旋转, 但被限制沿光轴移动至物镜侧。
操作部主体53c的目镜侧末端被装配到形成在稍后将作说明的阳 导环55的目镜侧末端外缘上的边沿部55a。利用此装配,操作部主体 53c可沿着阳导环55的边沿部55a的外缘以轴线MA为中心旋转,但 被限制沿光轴移动至目镜侧。
利用此构造,屈光度调整轮53可以轴线MA为中心旋转,但不能 在光轴方向Ll、 L2上移动。
齿轮52b以圆周方向被形成在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的目镜侧末端 上。齿轮52b与形成在屈光度调整轮53的操作部主体53c上的内齿轮 53a啮合。利用此构造,与屈光度调整轮53的旋转一起,右边的第二 聚焦杆52可以聚焦轴线FA为中心旋转。
通过使得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旋转,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相对 于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的螺接深度改变,从而将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 与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相加得到的在光轴方向Ll、 L2上的相对距离 改变。由此,根据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相对于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 的螺接深度,确定右边的聚焦透镜框架13以及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 相对于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的位置在光轴方向Ll、 L2上的相对位置。 屈光度调整机构由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右边 的连接销14以及聚焦透镜13组成。
在左边的第二聚焦杆52的目镜侧末端上,未形成有与齿轮52相 对应的齿轮。因此,左边的第二聚焦杆52不与形成在屈光度调整轮53 的内周上的内齿轮53a啮合。
阴导环54被设置在以轴线MA为中心的左边的第二聚焦杆52和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内侧。在垂直于轴线MA的方向上突出的突起54a 被形成在阴导环54的外周上。阳导环55被设置在以轴线MA为中心 的阴导环54内侧。第二中间管57被设置在以轴线MA为中心的阳导 环55内侧。
第二中间管57被设置到连接桥接构件30a、 30b的第一中间管31 的目镜侧。第二中间管57的物镜侧末端在轴线MA方向上突出,且旋 入第一中间管31的内周的螺钉57b形成在第二中间管57的物镜侧末 端上。在垂直于轴线MA的方向上突出并具有直径朝着目镜方向縮小 的梯状部的突出部57c被形成在第二中间管57的物镜侧的外周上。
通过使得第一中间管31的螺钉31a与螺钉57b螺接,第二中间管 57被限制在光轴方向Ll、 L2上移动。
阳导环55的物镜侧末端在光轴方向Ll、 L2上面向第二中间管57 的突出部57c的较小直径梯状部。阳导环55的目镜侧末端被装配到锁 定突起57d中,该锁定突起57d整体地设置在第二中间管57的目镜侧 的外周上。因此,第二中间管57的突出部57c和锁定突起57d限制阳 导环55在光轴方向L1、 L2上移动。
如上所述,在垂直于轴线MA的方向上突出的突起54a被形成在 阴导环54的外周上。导螺钉55b被形成在阳导环55的外周上。阴导 环54的导螺钉54b与阳导环55的导螺钉55b螺接。阳导环55不能在 光轴方向L1、 L2上移动,但能以轴线MA为中心在阴导环54的内侧 旋转。阴导环54不能通过锁定构件(未示出)以轴线MA为中心旋转, 但能通过阳导环55的旋转在光轴方向Ll、 L2上移动。
凹槽52c形成在左边的第二聚焦杆52和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的 各末端上。阴导环54的突起54a被装配到凹槽52c中。因此,与阴导 环54在光轴方向Ll、 L2上的移动一起,左边的第二聚焦杆52和右边
10的第二聚焦杆52在光轴方向Ll、 L2移动。结果,分别与左边的第二 聚焦杆52和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螺接的左边的第一聚焦杆和右边的 第一聚焦杆、分别连接至左边的第一聚焦杆和右边的第一聚焦杆的左 边的连接销14和右边的连接销14、以及分别连接至左边的连接销14 和右边的连接销14的左边的聚焦透镜框架13和右边的聚焦透镜框架 13与聚焦透镜11、 21—同移动。
齿56a形成在其外周上的正齿轮56被设置在阳导环55的目镜侧 末端上(参见图3)。聚焦机构由阳导环55、阴导环54、左边的第二聚焦 杆52和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左边的第一聚焦杆51和右边的第一聚 焦杆51、左边的连接销14和右边的连接销14、以及左边的聚焦透镜 框架13和右边的聚焦透镜框架13组成。
在此实施例中,将由聚焦旋钮40和转轴41构成的聚焦操作部用 作防止屈光度调整轮53的操作的屈光度调整操作防止构件。聚焦旋钮 40被设置在屈光度调整轮53的相同轴线上。聚焦旋钮40由基部40a 和圆筒部40b组成,该基部被设置到阳导环55的目镜侧,而该圆筒部 被设置在屈光度调整轮53的外侧并在光轴方向上从基部40a的外缘延 伸。转轴41由以轴线MA为中心的第二中间管57的内周可旋转地保 持,并可在光轴方向L1、 L2上移动。转轴41的目镜侧末端被整体地 装配到聚焦旋钮40的基部40a。由此,聚焦旋钮40可以轴线MA为中 心旋转,并可在光轴方向L1、 L2上移动。用于防止聚焦旋钮40从第 二中间管57中出来的固定螺钉42被螺接到转轴41的物镜侧末端。
内齿轮58被形成在面向阳导环55上的表面上并位于聚焦旋钮40 的基部40a上(参见图4),该内齿轮具有与形成在阳导环55上的正齿轮 56的齿56a啮合的齿58a。用于将动力传递至聚焦机构的聚焦操作部由 聚焦旋钮40、内齿轮58和转轴41构成。正齿轮56能与内齿轮58啮 合,或者可通过沿轴线MA移动聚焦旋钮40来解除该啮合状态。可通 过使得正齿轮56与内齿轮58啮合将操作动力从聚焦操作部传递至聚焦机构。通过解除正齿轮56与内齿轮58之间的啮合状态,可阻断从 聚焦操作部到聚焦机构的动力传递。如此,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解除 正齿轮56与内齿轮58之间的啮合状态的动力传递阻断机构由转轴41 和第二中间管57组成,而该动力传递阻断机构成为焦点位置改变防止 构件。
利用轴向上的给定空间,将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本实施例中 为三个)凹部57a形成在第二中间管57的内周上。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 凹槽被形成在转轴41的外周上,而0形环41a被装配到该凹槽。O形 环41a从转轴41的外周突出。可通过使聚焦旋钮40沿轴线MA移动 而将0形环41a放入凹部57a,以便将O形环41a装配到凹部57a。 O 形环41a和装配有O形环41a的凹部57a构成咬合机构,该咬合机构 成为聚焦旋钮40的位置保持机构。利用此咬合机构,可将聚焦旋钮40 定位在光轴方向L1、 L2上的三个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当将O形环 41a装配到形成至最大物镜侧的凹部57a时,正齿轮56与内齿轮58啮 合。当将0形环41a装配到其它凹部57a、换言之,当装配到形成至最 大目镜侧的凹部或形成在中间位置的凹部时,解除正齿轮56与内齿轮 58之间的啮合状态。
然后,说明调整双目镜的焦点的过程。顺便提一句,假设预先进 行了瞳孔间的调整。
首先,为了调整使用者的左眼与右眼之间的屈光度差,通过朝着 目镜方向拔出聚焦旋钮40来解除阳导环55的正齿轮56与聚焦旋钮40 的内齿轮58之间的啮合状态(参见图2)。在此状态下,转轴41的0形 环41a被装配到凹部57a,该凹部被形成到第二中间管57的最大目镜 侧。在此情况下,因用于使得左边的右聚焦透镜11和右边聚焦透镜21 一同移动的阳导环55没有连接至聚焦旋钮40,即便聚焦旋钮40旋转 而阳导环55不旋转,阴导环54也不会向光轴方向L1、 L2移动,从而 聚焦透镜11、 21不会移动。
12当解除正齿轮56与内齿轮58之间的啮合状态时,屈光度调整轮 53的操作旋钮53b不会由聚焦旋钮40的圆筒部40b覆盖,被暴露。当 操作旋钮53b旋转时,屈光度调整轮53就旋转。经由形成在操作部主 体53c的内周上的内齿轮53a和形成在右边的第二聚焦杆上的齿轮 52b,屈光度调整轮53的旋转传递至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从而右边 的第二聚焦杆52以聚焦轴线FA为中心旋转。
通过与阴导环54的突起54a啮合,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被限制 在光轴方向L1、 L2上移动。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相对于右边的第一 聚焦杆51的螺接深度因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的旋转而改变。根据螺 接深度,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和右边的聚焦透镜框架13在光轴方向 Ll、 L2上移动。结果,对应于使用者左右眼的左右屈光度差对望远光 学系统的左右屈光度差进行调整。
在那之后,使得聚焦透镜ll、 21移动以进行聚焦。
首先,在光轴方向上从图2所示的状态将聚焦旋钮40按下而到达 物镜侧,且正齿轮56与内齿轮58啮合(参见图1)。在此状态下,转轴 41的0形环41a被装配到凹部57a,该凹部被形成到第二中间管57的 最大透镜侧。在这种情况下,屈光度调整轮53的操作旋钮53b由聚焦 旋钮40覆盖。聚焦旋钮40和阳导环55经由正齿轮56和内齿轮58相 连。由于操作旋钮53b由聚焦旋钮40完全覆盖,则不会因失误而触碰 到操作旋钮53b,从而预先设定的屈光度差不会改变。因此,在调整屈 光度差之后,能防止屈光度差变化。
当聚焦旋钮40旋转时,阳导环55经由内齿轮58和正齿轮56旋 转,而阴导环54在光轴方向Ll、 L2上移动。通过阴导环54在光轴方 向L1、 L2上的移动,左边的第二聚焦杆52和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 左边的第一聚焦杆51和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以及左边的聚焦透镜框架13和右边的聚焦透镜框架13在光轴方向Ll、 L2上一同移动。在这 种情况下,因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不会以聚焦轴线FA为中心旋转, 则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相对于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的螺接深度不会 改变。由此,右边的第一聚焦杆51与右边的第二聚焦杆52在光轴方 向上的相对距离不会改变。
结果,聚焦透镜ll、 21—同在光轴方向L1、 L2上移动,以便同 时由左右望远光学系统对将要观察的对象进行聚焦。随后,拔出聚焦 旋钮40到达目镜侧而直到图5所示的中间位置,换言之,直到转轴41 的O形环41a被装配到凹部57a,该凹部位于第二中间管57的三个凹 部57a间的中间位置。当通过拔出聚焦旋钮40到达此位置而形成正齿 轮56与内齿轮58之间的啮合状态时,即便因失误而触碰到聚焦旋钮 40,焦点位置也不会改变。因此,在调整焦点位置之后,可防止该焦 点位置发生改变。
甚至在聚焦旋钮40被拔起而到达如图5所示的中间位置的情况 下,屈光度调整轮53的操作旋钮53b被聚焦旋钮40局部覆盖,从而 几乎不会因失误而触碰到操作旋钮53b,而且也能防止屈光度差变化。
根据此实施例,调整屈光度差之后按下聚焦旋钮40,从而不会触 碰到操作旋钮53b。因此,在调整屈光度差之后,能防止屈光度差变化。 此外,在拔出聚焦旋钮40而调整焦点位置之后,可形成焦点不会变化 的焦点锁定状态,从而在调整焦点位置之后能防止焦点位置改变。此 外,由于釆用咬合机构作为聚焦操作部的位置保持机构,因而能将聚 焦旋钮40可靠地保持在给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将聚焦旋钮40用作屈光度调整操作防止构 件,但操作旋钮53b可由与聚焦旋钮40不同的作为屈光度调整操作防 止构件的构件(未示出)覆盖,从而不会因失误而触碰到操作旋钮53b。当屈光度调整机构具有转轴时,其可具有用于锁定转轴旋转的锁 定机构。作为锁定机构,可使用用于阻止转轴旋转的保持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通过拔起聚焦旋钮40以形成焦点锁定状态, 但还是可如此地形成焦点锁定状态,即,例如,使得锁定机构(未示出)
设置在聚焦旋钮40上,并将聚焦旋钮40固定至第二中间管57。
此外,在本发明中,即便距将要观察的对象的距离不接近无限远, 但也能锁定焦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将屈光度调整机构和聚焦机构设置在桥接部 30上,但设置这些机构的位置并不限于桥接部30,且其可以是镜筒10、 20上或镜筒的周边上。
权利要求
1.一对双目镜,包括一对镜筒,每个镜筒在其中保持包括聚焦透镜的望远光学系统;屈光度调整机构,通过沿所述望远光学系统中的一个望远光学系统的光轴移动所述望远光学系统中的所述一个望远光学系统的聚焦透镜来调整所述望远光学系统中的所述一个望远光学系统相对于所述望远光学系统中的另一个望远光学系统的屈光度差;屈光度调整轮,通过依靠旋转操作来操作所述屈光度调整机构,从而沿所述光轴移动所述望远光学系统中的所述一个望远光学系统的聚焦透镜;以及屈光度调整操作防止构件,所述屈光度调整操作防止构件使得所述屈光度调整轮可操作或不可操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对双目镜,还包括聚焦机构,通过沿相应的光轴分别移动由所述一对镜筒保持的两个所述聚焦透镜来设定焦点位置;聚焦操作部,通过依靠旋转操作来操作所述聚焦机构而沿相应的光轴移动所述一对聚焦透镜;以及焦点位置改变防止构件,防止由所述聚焦机构确定的所述望远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发生改变。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对双目镜,其中所述屈光度调整轮包括具有圆筒形形状的操作部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端上的操作旋钮,并且所述屈光度调整操作防止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屈光度调整轮的相同轴线上并能通过沿所述轴线移动来覆盖所述操作旋钮的至少一部分。
4.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一对双目镜,其中所述屈光度调整操作防止构件为所述聚焦操作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对双目镜,其中所述屈光度调整操作防止构件包括将所述聚焦操作部保持在沿着所述光轴的多个位置中的 给定位置处的位置保持机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对双目镜,其中所述屈光度调整操作防止构件中的所述位置保持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聚焦操作部和保持所述 聚焦操作部的构件上的咬合机构。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对双目镜,还包括桥接部,通过连接分别从所述一对镜筒延伸的部分而连接所述一 对镜筒;其中所述聚焦机构被设置在所述桥接部上。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对双目镜,还包括桥接部,通过连接分别从所述一对镜筒延伸的部分而连接所述一对镜筒;其中用于移动所述一对镜筒中的两个所述聚焦透镜的聚焦机构被 设置在所述桥接部上。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对双目镜,其中所述焦点位置改变防 止构件包括动力传递阻断机构,所述动力传递阻断机构阻断从所述聚 焦操作部至所述聚焦机构的操作动力的传递。
10. 根据权利要求2或9所述的一对双目镜,其中所述焦点位置 改变防止构件包括将所述聚焦操作部保持在沿着所述光轴的多个位置 中的给定位置处的位置保持机构。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一对双目镜,其中所述焦点位置改变 防止构件中的所述位置保持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聚焦操作部和保持所述聚焦操作部的构件上的咬合机构。
12. —对双目镜,包括一对镜筒,每个镜筒保持包括聚焦透镜的望远光学系统;聚焦机构,沿相应的光轴分别移动由所述一对镜筒保持的两个所述聚焦透镜;聚焦操作部,通过依靠旋转操作来操作所述聚焦机构而沿相应的 光轴移动所述一对聚焦透镜;以及焦点位置改变防止构件,防止由所述聚焦机构确定的所述望远光 学系统的焦点位置发生改变。
全文摘要
提供一对双目镜,所述双目镜能在调整屈光度差之后通过按下所述聚焦旋钮以不会触碰到所述操作旋钮来防止屈光度在调整屈光度差之后发生改变,并能在调整焦点位置之后通过拔出所述聚焦旋钮以形成焦点锁定状态而防止焦点位置改变。
文档编号G02B7/06GK101558347SQ20088000111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1日
发明者山本光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尼康美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