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06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缝带的制作方法
无缝带
本发明涉及无缝带,尤其涉及可用作高速电子照相(electrophotographic) 复印机等的固定带或中间传送带,或运输带的无缝带。
在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传真机,激光束打印机等在内的复印机或打印 机中, 一般采用热固定法,包括通过图像电子照相方法,静电记录或磁记录 在记录纸上形成由热熔树脂制成的色粉的图像,然后用热固定所述图像。
用于热固定法的固定装置通常以热辊式固定装置为例,所述固定装置用 于在两个辊之间供给在其上形成色粉图像的记录纸,所述两个辊包括含有加 热器的热固定辊和固定色粉图像的压力辊。最近,使用由聚酰亚胺或聚酰胺 亚胺制成的膜式无缝带代替所述热固定辊的膜固定方法被开发并广泛使用。
在彩色复印机或彩色打印机的静电复印过程中,为了获得全彩图像,在 光感受器上形成各种颜色的色粉图像,并依次转移至中间传送带上,由此在 中间传送带上形成多彩色粉图像,然后所述多彩色粉图像再次静电转移至转 移片上,从而形成不散焦的彩色图像。
用于彩色复印机等的中间传送带的聚合物需要阻燃性,强度和电稳定性, 因此使用氟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材料可以和导电添加 剂比如碳黑混合以获得想要的电阻。特别地,聚酰亚胺是就强度和静电性质 而言有用的材料。
制造无缝带比如固定带或中间传送带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将聚酰亚胺前体 溶液比如聚酰胺酸(polyamic acid)溶液涂布在管状金属基体的内表面,使 用离心力保持其厚度均勻,并用热进行干燥和亚胺化,由此获得聚酰亚胺管 状产品,然后从所述基体脱除该产品。该方法可用于生产直径为70 500rnrn 的管状带。
还已知下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聚酰亚胺前体溶液比如聚酰胺酸溶液 均匀地涂布在金属基体的外表面上,加热进行干燥和亚胺化,由此获得聚酰 亚胺管状产品,然后从所述基体脱除该产品。该方法〗又当制造直径为70mm 或更小的管状带时使用。
4如果在金属基体的外表面上涂布并干燥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以生产直径为
70mm或更大的管状带,聚酰亚胺前体和金属基体之间的粘合面积大且它们之间的粘合性强。在脱除管状带时,管状带很容易被破坏。同时,聚酰亚胺前体用热亚胺化后,管状产品可能收缩并由此强烈地附着于金属基体,不合
意地需要更强的脱除力。因此难以^v基体容易地脱除带产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提出替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聚酰亚胺前体溶液涂布在涂有脱模剂的基体上,加热直到获得至少足以支持管状产品形状的强度,从所述基体脱除产品,将所述产品再次装入所述基体然后烧它;和包括在基体中形成小孔,将聚酰亚胺前体溶液涂布在所述基体上,煅烧,通过这些小孔从所述基体内强制供给空气并从所述基体脱除管状产品。
然而,当制造直径为500mm或更大的管状带时这些方法不能使用,因此没有大量生产的产品。如果制造直径为500mm或更大的管状金属基体并进行涂布基体内或外表面的上述方法,应高速旋转同时保持管状形状的金属基体的重量和体积增大,由此工作变得非常危险,机械能成本增大,机械装置的一些部分容易损耗,造成维护成本增大。
此外,挤出过程或注入过程要求机械装置的尺寸增大,不合意地增大制造成本。此外,控制均匀加热和聚合物行为的方法还未被开发。
目前有用的是下列方法,所述方法将聚酰亚胺膜的两端彼此结合,由此生产大直径的管状带。
然而,由膜的结合得到的管状带存在问题,因为结合部分的机械和电性质可根据用于结合部分的粘合剂的种类和膜的两端的重叠度而改变。在激光打印机中,因此难以均匀地转移色粉,次品率可增大。此外,因为结合部分存在接缝,接缝可和电子装置比如激光打印机的感光鼓接触,由此可在所述装置的工作期间产生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大无缝管状带。
此外,当通过将聚合物树脂涂布在基体上并进行干燥和热处理获得的带具有大直径时,它可沿宽度方向巻曲,不合意地弯曲其预定部分。此外,这种巻曲可导致旋转器的弯曲活动(meandering motion),最终可发生带断裂的情况。因此,存在防止带巻曲的需要。
因此,本发明意在提供大无缝带。本发明还意在提供巻曲受控的大无缝带。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无缝带,所述无缝带处于内径为500mm或更大的管状形式,使用下列巻曲测量方法测量的巻曲为3厘米或更小将无缝带切割至10cmxlOcm的尺寸,将切割后的无缝带置于玻璃片上,然后测量它的角从玻璃片的表面向上最大巻曲高度。
在这方面,所述无缝带可包括选自下列组的任何一种或两种或多种的共聚物或混合物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硅氧烷树脂和硅酮树脂。
在这方面,所述无缝带还可包括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聚苯胺、聚嗥吩、聚吡咯、聚乙炔、聚苯亚乙烯、聚亚苯基硫醚、酞青、和聚药。
在这方面,所述无缝带可包括3 30重量%的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导电材料选自氧化铟锡(ITO)、 ITO的含量小的In203(ZnO)k(IZO)、三元氧化铟-锡-锌(Iri203-Sn02-ZnO)、氧化锑锡(ATO)和铝掺杂的氧化锌(AZO)的至少一种导电无机材料,碳黑,和石墨,或可包括0.01 3重量%的高导电材料。
在这方面,所述无缝带可包括0.3 30重量%的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热导电填料氮化硼(BN)、氧化4美(MgO)、氧化锰(MnO)和锗(Ge)。
在这方面,所述无缝带的表面电阻率可在1.(^107到1.0xlO"Q/口的范围内。
在这方面,所述无缝带的表面粗糙度Rz可为3jim或更小。在这方面,所述无缝带的热尺寸变化率可为1%或更小。在这方面,所述无缝带的模数可为2.0Gpa或更大。
联系附图,从下列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


图1A和1B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的正视图和侧视图2A和2B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的正视图和侧视图3A和3B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的正视图和侧视图4A和4B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的侧视图和俯视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方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的侧视
6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给出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涉及无缝带,所述无缝带处于内径为500mm或更大的管状形式,由无接缝的单片制成。此外,所述无缝带使用下列巻曲测量方法测量的巻曲可为3厘米或更小将无缝带切割至10cmxl0cm的尺寸,将切割后的无缝带置于玻璃片上,然后测量它的角从玻璃片的表面向上最大巻曲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无缝带可使用热塑或热固树脂,特别是高耐热树脂制造。例如,所述无缝带可包括选自下列组的任何一种或两种或多种的共聚物或混合物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硅氧烷树脂和硅酮树脂。
聚酰亚胺树脂通过共聚合二胺和二酐制备作为聚酰亚胺前体的聚酰胺酸溶液然后亚胺化所述聚酰胺酸溶液获得,所述聚酰亚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TC或更高,因此显示高热抗性,故而不易变形。
所述二酐可以是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2,2-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FDA)、 4-(2,5-二氧四氢呋喃-3-基)-l,2,3,4-四氢萘-l,2-二羧酸酐(TDA)、 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二(邻苯二曱酸酐)(HBDA)、 3,3,-(4,4,-氧化苯二甲酸二酐)(ODPA)、 3,4,3,,4,-二苯四羧酸二酐(BPDA)、 2,2-二[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BSAA)、苯四酸二酐(PMDA)、和苯酮四羧酸二酐(BTDA)。
所述二胺可以是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对-苯二胺(p-PDA)、 4,4-亚甲基二苯胺(MDA)、 4,4-氧化二苯胺(ODA)、间-双氨基苯氧基二苯基砜1(m-BAPS)、对-双氨基苯氧基二苯基砜(p-BAPS)、 2,2-双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 2,2-双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HF-BAPP)、 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6HMDA)、 2,2,-双(三氟曱基)-4,4,-二氨基联苯(2,2,-TFDB)、 3,3,-双(三氟曱基)-4,4,-二氨基联苯(3,3,-TFDB)、 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砜(DBSDA)、双(3-氨基苯i)砜(3DDS)、双(4-氨基苯基)砜(4DDS)、 1,3-双(3-氨基苯氧基)苯(APB-133)、 1,4-双(4-氨基苯氧基)苯(APB-134)、 2,2,-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3-BDAF)、和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4-BDAF)。
将所述二酐和二胺以等摩尔比例溶于有机溶剂然后使之反应,由此制备聚酰胺酸溶液。
用于上述单体的溶液聚合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聚酰胺酸可以溶于
其中。已知的反应溶剂可包括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极性溶剂间曱酚、N-曱基-2-吡咯烷酮(NMP)、 二甲基甲酰胺(DMF)、 二曱基乙酰胺(DMAc)、 二曱亚砜(DMSO)、丙酮、和乙酸二已酯。此外,可使用低沸点溶剂比如四氢呋喃CTHF)或氯仿,或^氐吸收溶剂比如,丁内酯。
除用于无缝带的聚合物树脂外,需要导电性的无缝带比如抗静电或中间传送带还可包括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导电聚合物树脂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聚乙炔、聚苯亚乙烯、聚苯辟"酞青、和聚芴。
此外,为了增大电导率,根据本发明的无缝带可含有3~30重量%的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导电材料选自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In203(ZnO)k)、三元氧化铟-锡-锌(In203-Sn02-ZnO)、氧化锑锡(ATO)和铝掺杂的氧化锌(AZO)的至少一种导电无机材料;碳黑,和石墨,或可含有0.01~3重量%的高导电材料比如碳纳米管。
如果所述导电材料的量少于下限,电导率的改进度低,此外,制造过程步骤数增多,不合意地增大制造成本,造成过程低效。相反,如果所述导电材料的量大于上限,表面电阻率显著降低并由此可以另外改进电导率,但用于旋转器上的根据本发明的无缝带需要的机械性能可变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缝带还可包括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热导电填料氮化硼(BN)、氧化镁(MgO)、氧化锰(MnO)和锗(Ge)。就增大热导率至想要的水平,和改进可归因于制造过程步骤数增大的关于制造成本的过程效率而言,同时考虑机械性能,可按0.3-30重量%的量使用热导电填料。因此,含有热导电填料的无缝带可适用于固定带。
考虑到导电性,根据本发明的无缝带的表面电阻率可在1.0xl07到1.0xl0"Q/口的范围内,考虑到机械性能,模数可为2.0Gpa或更大。所述无缝带的厚度可为30 500,。此外,考虑到抗热性,所述无缝带的热尺寸变化率可为1%或更小。此外,所述无缝带的表面粗糙度Rz可为3拜或更小以有效地起到中间传送带或固定带的作用,特别地,内表面粗糙度可为3pm或更小,外表面粗糙度可为l(im或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无缝带可由以下方法制成在旋转由金属或复合聚合物制成的处于沿着两个或多个旋转辊巻绕状态的环形带的同时将聚合物树脂或聚合物树脂前体涂布在所述环形带上,然后干燥。
下面引用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附图。
图1A和1B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
设备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图2A和2B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 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图3A和3B分别是显示根据本 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图4A和 4B分别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的侧视 图和俯视图,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方案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 备的侧^L图。
根据本发明的无缝带以这样的方式制造由金属或复合聚合物制成的环 形带12沿两个或多个导辊11巻绕,以此使之旋转,将聚合物树脂或聚合物 树脂前体涂布于旋转的环形带12上,然后干燥。
尽管环形带12的旋转速度难以特别限制,这是因为和涂布的聚合物树脂 或聚合物树脂前体的粘度密切相关,考虑到能完全地将聚合物树脂或聚合物 树脂前体涂布在环形带上而不留下任何未覆盖的点的最小速度,和考虑到防 止涂布的聚合物树脂或聚合物树脂前体在通过圆柱辊期间因离心力被除去的 最大速度,所述旋转速度可以设为3 30m/分钟的线速度。
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可包括由金属或复合聚合物制成的环形带12, — 个或多个导4毘11,通过至少一个驱动电动才几10驱动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專昆11', 一个或多个张力控制辊23,可活动的辊支持体13,用于涂布聚合物树脂的涂 布头21, 31,和干燥装置43。
此外,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可包括传送装置40, 50和具有开口门41 的干燥室44。
所述可活动的辊支持体13可以容易地附着或分离或打开或关闭,使得环 形带12和无缝带沿驱动辊ll,和导辊11或张力控制辊23巻绕或与之分离, 并起到固定不动地支持驱动辊ll,和导辊11或张力控制辊23的作用。所述 可活动的辊支持体13可以设置于这些辊的至少一端。
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优选包括运输装置40, 50,该装置用于将环形带 12,涂布在所述环形带12上的聚合物树脂或聚合物树脂前体,驱动辊ll,, 导辊11,张力控制辊23和辊支持体13全部从涂布区45通过干燥室44运输 至分离区46。因而,使用所述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可选自在可靠地安装在平面旋转的转盘40的安装元件42上的状态下运输环形带12,涂布在所述环 形带12上的聚合物树脂或聚合物树脂前体,驱动辊ll,,导辊ll,张力控制 辊23和辊支持体13全部的方法,使用包括金属带或金属织带的传送带50 和一个或多个驱动辊52的运输方法,和步进梁(Walking beam)运输方法,但 不限于此。所述运输方法可以是连续型或半连续型。
因为在其上涂布用于无缝带的聚合物树脂或聚合物树脂前体的环形带 12进行干燥过程,它优选由金属或非常抗热的复合聚合物制成。
例如,所述金属可以是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不锈钢(SUS)、镍、铬、 铜和铝,由金属制成的所述环形带的厚度可以设置为0.1 2mm。如果所述厚 度小于O.lmm,则带可易皱,不合意地损害工作性能并增大材料成本。相反, 如果所述厚度大于2mm,则带的柔韧性减低且辊的尺寸增大,从而增大机械 装置的重量并缩短所述装置的一些部件的替换期,造成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由复合聚合物制成的环形带12可包括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 种硅酮、聚酰亚胺、聚酰胺亚胺、液晶聚合物和氟树脂,优选还包括由玻 璃纤维或芳纶制成的张力元件。如上所述的聚合材料,例如,硅酮、聚酰亚 胺、聚酰胺亚胺、液晶聚合物或氟树脂,具有高热抗性,因此甚至在约250 。C或更高时不因热引起热变形,最终适用于本发明。然而,当向仅由聚合物 树脂制成的环形带施加强张力时,可易于发生尺寸变化,特别地,机械性能 还可在加热时变差。因此,为了改进机械性能和热抗性,所述张力元件可以 设置于带沿厚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张力元件优选由玻璃纤维或芳纶制成。所 述由复合聚合物制成的环形带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以设置为 0.03 5mm。由复合聚合物制成的环形带12可通过下列方法制造切割由上 述聚合材料制成的膜,使用热封或粘合剂结合所述切割膜的两端,由此形成 带,选择性地在所述带上巻绕张力元件,再涂布和上述聚合物膜相同或不同 的聚合物树脂溶液使得接缝不突起,然后进行干燥和热处理。
此外,所述环形带12还可包括表面张力为30达因(dyne)/cm或更小的低 表面张力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可由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氟树脂比 如PTFE、 PFA、 FEP和ETFE,和石圭酮树脂或石圭酮油比如聚^圭氧烷和聚二曱 基硅氧烷。特别有用的是PTFE,它是表面张力为20~22达因/cm,熔点为320 。C或更高并可在280。C或更高使用没有热变形的优良材料。所述硅酮树脂可 通过下列方法使用将它和其他固化剂混合,涂布所述混合物并固化涂布后的混合物。所述硅酮树脂具有和氟树脂相似的表面张力和热抗性,且比较经
济。这种低表面张力树脂层的厚度可为100^im或更小。
当按照这种方式在环形带12上形成所述低表面张力树脂层时,得到的无 缝带还可防止巻曲。这是因为假定巻曲是因为用于环形带的聚合物树脂和用 于无缝带的聚合物树脂之间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引起,而这种低表面张力树脂 层可以防止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树脂层彼此直接接触。
如果使用不具有低表面张力树脂层的环形带12,用于无缝带的聚合物树 脂通过干燥和热处理而收缩的力可以保持为和环形带接触的无缝带表面上的 压力,以及,无缝带的外表面和其内表面的收缩度不同,不合意地巻曲无缝 带,所述无缝带沿向内或向外方向和所述环形带分离。
上述环形带12比一般的运输带具有更高的热抗性。特別地,所述环形带 甚至在加热过程后具有低尺寸变化,因此产品可靠性增大。环形带12在加热 过程后优选具有1%或更小的尺寸变化率。如果所述尺寸变化率超过1%,则 所述无缝带上可形成褶,比如皱紋(corrugation)。
此外,环形带12的外表面粗糙度优选为3nm或更小。如果所述表面粗 糙度超过3pm,则难以均匀地转移微粒比如激光打印机中使用的色粉,且分 辨率可能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无缝带通过涂布溶液状态下的聚合物树脂或聚合物树脂前 体得到。因此使用涂布头,所述涂布头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所述聚合物树脂 或聚合物树脂前体可以涂布在环形带12上,所述环形带12通过其自身的装 置旋转。为了实现均匀涂布,涂布法可以包括例如给料器涂布、反向涂布、 浸渍、模具涂布、点涂布(comma coating)、凹版涂布或唇式涂布(lip coating)。 所述涂布头21, 31可不活动,或可活动至通过自动装置22, 32控制的方向 和速度。例如,因为涂布头比如分配器31或反相器(reverse)21的涂布面积小, 需要自动装置沿带的宽度方向活动。
使用热空气或加热器加热涂布在环形带上的聚合物树脂使得在聚合物树 脂中含有的挥发性添加剂和溶剂被干燥,由此完成无缝带的制造。当涂布聚 合物树脂前体比如聚酰胺酸时,通过干燥和热处理进行亚胺化,从而制造无 缝带。
例如,当涂布聚酰胺酸溶液时,或涂布可溶于溶剂的聚酰亚胺树脂时, 在80 200。C干燥聚合物树脂使得溶剂残留率为5%或更小,并在250~28(TC热处理以热固化或亚胺化,从而完成无缝带的制造。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和热抗性,可进行额外的热
处理,其中最终温度增至400°C。聚酰亚胺无缝带分离后,其中的聚合物树 脂层因在250 280。C热处理0.5~3小时的亚胺化引起的收缩终止,可使用高 温热处理设备进行额外的热处理,所述设备包括金属制成的环形带12,驱动 辊11',导辊ll,张力控制辊23和辊支持体13。在此情况下,因为聚合物树 脂没有收缩或存在;f艮小的收缩,这样额外的热处理不会大大影响最终产品的 巻曲。此外,因为用于低表面张力树脂的材料,所述环形带和各种各样的辊 应具有400。C或更高的热抗性,因此,需要这样的额外热处理。
通过下列实施例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所述实施例用于说明 本发明,但不应认为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在装有机械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氮气进口的2L四口烧瓶中,混合 922.20g DMF和6.5g(4.7重量o/o)Ketjen black(Ketjenblack EC 600 JD,可从 KETJENBLACK, Japan获得),向其中供给氮气,用200W和40 kHz的超声 波进行分散1小时。然后,加入52.49g氧化二苯胺(可/人WAKAYAMA, Japan 获得),由此溶解,分三次加入85.31g 二苯曱酮二酐,由此制备半导性的聚 酰胺酸。
由此制备的所述半导性的聚酰胺酸是均匀的黑色溶液,粘度为400泊。 用于制造无缝带的设备含有直径为5m的转盘40,给料器涂布头31,包
括远红外加热器和开口门41的干燥装置43,干燥室44和分离区46,结构如
图4所示。
由不锈钢(SUS)制成的,直径为950mm,宽度为600mm,厚度为0.2mm, 表面粗糙度为0.2nm,处于管状形式的环形带(可从NAMIL, Korea获得)沿 着直径为120mm的两个辊11, ir巻绕,所述两个辊的轴牢固地附着于支持 体13,之后所述辊ll'和驱动电动机连接,由此制造环形带旋转器。
所述环形带旋转器牢固地安装在分离区的转盘的安装元件上,并通过所 述转盘旋转90。运输至涂布区45,所述环形带以15m/分钟的线速度旋转,涂 布氟涂布剂(表面张力13达因/cm,DURASURF DS DURASURF DS-3200, 可从SAMIL CHEMICALS, Korea获得)并干燥,由此形成厚度为5|im的低 表面张力树脂层。此后,在所述环形带以相同的速度旋转时,使用给料器将所述聚酰胺酸
溶液涂布在所述环形带的整个500mm宽度上。
涂布完成后,旋转所述转盘90。使得所述环形带旋转器运输至第一干燥 室。关闭所述第一干燥室的开口门,此后使用所述远红外加热器将所述环形 带和涂布于其上的聚酰胺酸溶液的表面加热至12(TC并在相同温度干燥30分 钟,然后进一步加热至180。C并在相同温度干燥30分钟。干燥过程终止后, 所述聚酰胺酸溶液中含有的几乎全部DMF^皮干燥,因此溶剂残留率为1.5%。
此后,所述转盘旋转90。使得所述环形带旋转器运输至第二干燥室,使 用所述远红外加热器将所述环形带和涂布于其上的聚酰胺酸溶液的表面加热 至280。C并在相同温度热处理1小时。
此后,将所述环形带旋转器运输至分离区,使得所述环形带旋转器分离 并除去支持体,由此从所述环形带分离干燥的和亚胺化的聚酰亚胺无缝带。 所述聚酰亚胺无缝带处于管状形式,具有良好外观,直径为950mm,厚度为 65pm,内表面粗糙度为0.3pm,外表面粗糙度为0.7pm。所述带的巻曲经测 量为O.lcm。
所述无缝带用表面电阻率测量计测量的表面电阻率平均为4.2x 101()Q/。, 模数为3.5Gpa,热尺寸变化率为0.11%。 实施例2
用实施例1获得的聚酰亚胺无缝带替换实施例1用于环形带的材料,此 后用硅酮树脂(表面张力22达因/cm, RhodorsilResin6405,可从RHODIA, EU获得)涂布所述聚酰亚胺带的外表面,然后固化,由此制造复合聚合物环 形带。热处理后,所述环形带的厚度为75^m,外表面粗糙度为0.4pm,在纵 向和横向的尺寸变化率均为0.1%。
此后,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聚酰亚胺无缝带。所述聚酰亚胺 无缝带具有管状形式,具有良好外观,直径为951mm,厚度为65^irn,内表 面粗糙度为0.5pm,外表面粗糙度为0.7pm。所述带的巻曲经测量为1.7cm。
所述无缝带用表面电阻率测量计测量的表面电阻率为4.0x1(TQ/口,模数 为2.7Gpa,热尺寸变化率为0.10%,平均而言。
实施例3
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本实施例,4旦是聚酰胺酸溶液按照下列 方法制备。具体地,在装有机械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氮气进口的1L四口
13烧瓶中,加入435g DMF,然后加入10g氮化硼粉末(SCP-1,可从ESK CERAMICS, Germany获得)以提高热强度和机械强度以及表面润滑性能,和 1.3g(2.0重量o/o)多壁碳纳米管(Stock弁1231YJ,可从NANOBEST, Korea获得) 以给予导电性。使用超声波仪分散3小时,向其中供给氮气。然后,向所述 烧瓶中加入38.42g BPDA和26.58g 4,4-氧化二苯胺,然后在室温下反应3小 时。反应完后,获得室温下的粘度为180泊的聚酰亚胺前驱体。
得到的聚酰亚胺无缝带具有管状形式,具有良好外观,直径为950mm, 厚度为65pm,内表面粗糙度为0.6jim,外表面粗糙度为0.7pm。所述带的巻 曲经测量为0.5cm。
所述无缝带用表面电阻率测量计测量的表面电阻率平均为3.8xl0"Q/口, 模数为3.6Gpa,热尺寸变化率为0.08%。
比寿交实施例1
不在实施例1的环形带上形成氟树脂涂层制造无缝带。因而,在从所述 环形带分离聚酰亚胺无缝带的过程中,环形带的强粘合性对其造成损伤。得 到的聚酰亚胺无缝带具有管状形式,直径为950mm,厚度为65|im,内表面 粗糙度为0.3(im,外表面粗糙度为0.7jim。所述带沿向内方向巻曲。用于测 量带的巻曲的样品几乎全净皮巻曲,带的巻曲经测量为4.3cm。
所述无缝带用表面电阻率测量计测量的表面电阻率平均为2.5xl01()Q/n, 模数为2.3Gpa,热尺寸变化率为0.42%。
比專交实施例2
按照和比较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聚酰亚胺无缝带,但是用丙烯酸树 脂获得的溶液替换聚酰胺酸溶液,所述丙烯酸树脂获得的溶液具体通过下列 方法制备将0.15g(0.47重量。/。)碳纳米管(XM Grade,可从UNYDIM, USA 获得)加入200g曱苯中,使用超声波仪(200 W, 40 kHz,可从ULTEC, Korea 获得)分散1小时,加入30g丙烯酸初十脂(可乂人AEKYOUNG CHEMICAL, Korea 获得)和1.5g异氰酸酯,搅拌30分钟,将干燥温度设置为150°C。所述聚酰 亚胺无缝带具有管状形式,直径为950mm,厚度为65pm,内表面粗糙度为 0.3nm,外表面粗糙度为0.7畔。所述带沿向内方向巻曲。用于测量所述带的 巻曲的样品几乎全都巻曲,所述带的巻曲经测量为4.5cm。
所述无缝带用表面电阻率测量计测量的表面电阻率为3.8xl01QQ/ta,模数 为1.3Gpa。所述无缝带的热尺寸变化率不能测量,因为所述无缝带在其测量过程中严重破坏。 评价
1. 热尺寸变化率
测量仪表无接触3D测量机(EG40600,可从VIMTEC获得) 测量方法在25。C和60。/。 RH的条件下穿孔和尺寸为10cmxl3cm的无 缝带的角相隔约lcm的部分以形成直径为4mm的圆孔,测量相邻孔的中心 之间的距离,此后在250。C热处理所述环形带3小时并冷却,再次测量所述 相邻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从这样测量的值确定热处理前后的尺寸变化率, 然后取平均。
2. 表面粗糙度
测量工具LSM(Carl Zeiss LSM5 Pascal) 测量方法;改大50倍测量Rz
3. 巻曲
将所述无缝带切割成尺寸为10cmxlOcm的正方形,并置于平行于地面的 光滑玻璃片上,此后测量带的角从所述玻璃片的表面最大限度向上巻曲的高度。
4. 表面张力
测量工具表面张力计(514-B2,可从ITHO, Japan获得)
5. 表面电阻率
实施例的无缝带的表面电阻率按下列方法测量。
低电阻测量工具CMT-SR2000N , Four Point Probe System(可从 ADVANCED INSTRUMENT TECHNOLOGY获得)
j氐电阻测量方法
-用于测量表面电阻率的样品尺寸lOcmxlOcm -表面电阻率的测量方法自动操作 -测量条件23°C±rC, 30 70%RH
高电阻测量工具Hiresta UP, Probe UR-1 OO(可乂人DIA INSTRUMENTS
获得)
高电阻测量方法
-用于测量表面电阻率的样品尺寸lOcmxlOcm -表面电阻率的测量方法施加电压100V-测量条件23°C±rC, 30~70%RH 6.模数
无缝带的模数根据JIS K 6301使用可从Instron获得的通用试验机Model 1000测量。
尽管出于说明的目的公开了本发明实施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作多种修改,加 入和替换。因此,这些修改,加入和替换也应理解为落入本发明范围。
权利要求
1.无缝带,所述无缝带处于管状形式,内径为500mm或更大,使用下列卷曲测量方法测量的卷曲为3厘米或更小将无缝带切割至10cm×10cm的尺寸,将切割后的无缝带置于玻璃片上,然后测量它的角从所述玻璃片的表面向上卷曲的最大高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带,所述无缝带含有选自下列组的任何一种 或两种或多种的共聚物或混合物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苯乙烯树 脂、聚硅氧烷树脂和硅酮树脂。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缝带,所述无缝带还含有选自下列组的一种或 多种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聚乙炔、聚苯亚乙烯、聚苯^5克、酞青、和 聚芴。
4. 如权利要求1到3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缝带,含有3~30重量%的选自 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导电材料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铟锌(In203(ZnO)k)、三 元氧化铟-锡-锌(In20rSn02-ZnO)、氧化锑锡和铝掺杂的氧化锌的至少一种导 电无机材料;碳黑;和石墨。
5.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缝带,含有0.01 3重量%的高 导电材料。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缝带,其中,所述高导电材料是碳纳米管。
7.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缝带,含有0.3~30重量%的选 自下列组的一种或多种热导电填料氮化硼(BN)、氧化镁(MgO)、氧化锰(MnO) 和锗(Ge)。
8.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缝带,所述无缝带的表面电阻率在1.0xl()7到1.0xlO"Q/口的范围内。
9.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缝带,具有3pm或更小的表面粗糙度。
10.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缝带,所述无缝带的热尺寸 变化率为1%或更小。
11.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缝带,所述无缝带的模数为 2.0Gpa或更大。
全文摘要
公开了防止在带的宽度方向被卷曲的大无缝带。
文档编号G03G15/16GK101666998SQ20091016980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日
发明者柳得洙, 郭寄男, 金智圣, 金贞翰 申请人:可隆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