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底片清洗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台面,尤其涉及一种曝光设备底片清洗台。
背景技术:
曝光设备底片清洗台主要是一种曝光操作台,操作时在其台面上对底片做清洁。 由于清洁底片的时候会使用到亚克力曝光盘和其它的清洁辅助工具,当曝光盘的数量大或 者清洁辅助工具过多时,明显可以感觉底片清洗台的台面空间不够大,而且,过多的曝光盘 放置在台面上,杂乱无章,曝光盘直接放在清洁台面上,容易误操作导致曝光盘划伤。因此, 亟需一种既有清洁台面、又兼顾存放辅助工具及存放曝光盘于一体的底片清洗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清洁台面、又有存放辅助工具台面 及存放曝光盘位置于一体的底片清洗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底片清洗台, 包括台柱和第一台面,还包括曝光盘安装座、第二台面和第三台面,所述第二台面位于第一 台面和第三台面之间,所述曝光盘安装座包括上座和下座,所述上座位于第一台面的下表 面上,所述下座位于第三台面的上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片清洗台,具有清洁台面的第一台面, 存放辅助工具的第二台面,存放曝光盘的曝光盘安装座。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释放清洁台 面的空间,并且归纳整理曝光盘,避免曝光盘划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片清洗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底片清洗台包括第一台面1、第二台面2、第三台面3、台柱 4、曝光盘上座5、曝光盘下座6、第二台面2位于第一台面1和第三台面3之间,曝光盘上座 5位于第一台面1的下表面上,曝光盘下座6位于第三台面3的上表面上。第一台面1、第二台面2和第三台面3均为矩形结构。第二台面2沿导轨槽延伸 方向的边长与第三台面3和第一台面1的边长相同,第二台面2的另一边长小于第三台面 3和第一台面1的边长。曝光盘9的安装上座和下座均为间隔分立的平行导轨槽,所述上座导轨槽7和下 座导轨槽8相配合,其导轨槽宽度与曝光盘9的厚度相同,曝光盘9的高度跟上座导轨槽7 和下座导轨槽8间的垂直距离相同,当曝光盘9装入到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间的曝光盘安装座时,其上边缘在上座导轨槽7内滑移,其下边缘在下座导轨槽8内滑移。平行设置的多个导轨槽,可以安装多个曝光盘。我们制作导轨槽的方法很简单,在 第一平面1的下表面和第三平面3的上表面上焊接多根铝合金柱体,使相邻两柱体之间的 宽度等于或略大于曝光盘的厚度,并保证在垂直方向上的两柱体之间平行设置。第二台面2和第三台面3上都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储物格,储物格可以固定在第二 台面2或第三台面3上,也可以做成抽屉状的推拉结构,从而使储物格能够相对于第二台面 2或第三台面3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底片清洗台,包括台柱和第一台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曝光盘安装座、第二台 面和第三台面,所述第二台面位于第一台面和第三台面之间,所述曝光盘安装座包括上座 和下座,所述上座位于第一台面的下表面上,所述下座位于第三台面的上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片清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面、第二台面和第三台 面均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台面沿所述导轨槽延伸方向的边长与第三台面和第一台面的边 长相同,所述第二台面的另一边长小于第三台面和第一台面的边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片清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光盘安装座上座和下座 均为间隔分立的平行导轨槽,所述上座导轨槽和下座导轨槽相配合,其导轨槽宽度与曝光 盘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片清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 个储物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片清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物格可以相对于第二台 面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底片清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台面上设 置有至少一个储物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片清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物格可以相对于第三台 面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曝光设备底片清洗台,包括台柱和第一台面,还包括曝光盘安装座、第二台面和第三台面,第二台面位于第一台面和第三台面之间,曝光盘安装座包括上座和下座,上座位于第一台面的下表面上,下座位于第三台面的上表面上。有益效果是具有清洁台面的第一台面,存放辅助工具的第二台面,存放曝光盘的曝光盘安装座。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释放清洁台面的空间,并且归纳整理曝光盘,避免曝光盘划伤。
文档编号G03F7/20GK201780453SQ201020203669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
发明者李存英, 陶铸 申请人:深南电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