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用于该设备的母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9106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用于该设备的母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 (mother substrate)以及用于制造所述母基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图像显示设备使用立体技术和自动立体技术来实现立体图像,即三维(3D) 图像。立体技术使用善于实现立体效果的双目视差图像,并且可以具有使用眼镜的类型 (“眼镜型”)和不使用眼镜的类型(“无眼镜型”),这两种类型都在实际中使用。在眼镜型中,借助改变偏振方向的方法或时分方法来在直观式显示面板或投影仪上显示双目视差图像,并且使用偏振眼镜或液晶快门眼镜来实现立体图像。无眼镜型被分类为视差屏障方法和透镜方法。图1是图示借助视差屏障方法来实现3D图像的方法的示图。参照图1,视差屏障方法通过使用屏障2选择性地阻挡从显示面板1输出的光把图像分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来实现3D立体图像。然而,由于通过屏障2的光被减少到入射光的50%或更少,所以存在亮度损失严重的缺点。图2是图示借助透镜方法来实现3D图像的方法的示图。参照图2,使用透镜方法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包括位于显示面板3和观看者之间的凸透镜4。凸透镜4通过把图像划分为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来实现3D立体图像。透镜方法具有比视差屏障方法的亮度损失低的优点。视差屏障方法和透镜方法的问题在于只可以实现3D立体图像。视差屏障方法和透镜方法的问题还在于由于无法执行光划分的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所以无法在2D图像和3D图像之间执行切换。由此,已经存在一种没有亮度损失并且可以切换2D和 3D图像的可切换透镜/屏障方法。在可切换透镜/屏障方法中,通过利用电压控制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cell)的液晶来切换2D和3D图像。可切换透镜/屏障方法包括将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与显示面板结合的处理。然而,在结合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与显示面板时,存在对准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依照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像素阵列单元,具有用于显示2D和3D图像的多个像素;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相对的可切换光学层;和在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之间的透明双面粘膜,用于结合所述像素阵列单元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依照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母基板,包括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具有第一对准键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所述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具有用于显示2D和3D图像的多个像素;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具有第二对准键并且包括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相对的至少一个可切换光学层;和在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之间的透明双面粘膜,用于结合所述像素阵列单元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依照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的方法,包括形成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的第一步骤,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具有第一对准键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所述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具有用于显示2D和3D图像的多个像素; 形成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的第二步骤,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具有第二对准键并且包括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相对的至少一个可切换光学层;形成透明双面粘膜的第三步骤,所述透明双面粘膜用于在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之间结合所述像素阵列单元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把所述透明双面粘膜的第一粘结层结合到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的第四步骤;以及使用所述第一和第二对准键把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相互对准并且把所述透明双面粘膜的第二粘结层结合到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的第五步骤。


附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所述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在附图中图1是图示借助视差屏障方法来实现3D图像的方法的示图。图2是图示借助透镜方法来实现3D图像的方法的示图。图3是图示可切换透镜单元实现2D图像的方法的示图;图4是图示可切换透镜单元实现3D图像的方法的示图;图5是图示可切换透镜单元的背面距离和液晶层的厚度之间关系的示图;图6是图示可切换屏障单元实现2D图像的方法的示图;图7是图示可切换屏障单元实现3D图像的方法的示图;图8是图示依照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示图,其中像素阵列单元和可切换透镜单元彼此结合;图9是图示依照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示图,其中像素阵列单元和可切换屏障单元彼此结合;图10是图示透明双面粘膜的示图,该粘膜上涂覆有对应于像素阵列单元和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的尺寸的第一和第二粘结层;图11是图示透明双面粘膜的示图,其中在整个透明双面粘膜上涂覆有第一和第
一粘结层;图12是图示将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的对准键、透明双面粘膜的对准键以及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的对准键对准以执行结合处理的示图;图13是图示将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的对准键以及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的对准键对准以执行结合处理的示图;图14是图示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与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的结合的示
5图;图15是详细图示将像素阵列单元和可切换透镜单元彼此结合的过程的示图;图16是在图15中加入了对可切换透镜单元进行蚀刻的步骤的示图;图17是详细图示将像素阵列单元和可切换屏障单元彼此结合的过程的示图;图18是在图17中加入了对可切换屏障单元进行蚀刻的步骤的示图;图19是图示由图8中所示出的可切换透镜单元实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示图; 禾口图20是图示由图9中所示出的可切换屏障单元实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在说明书全文中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同样的元件。在下面描述中,当与本申请相关的公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认为会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的要点时,将省略对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说明中, “可切换透镜单元”或“可切换屏障单元”是‘可切换光学层(optical layer)’的例子。但是,“可切换光学层”不限于“可切换透镜单元”或“可切换屏障单元”。在下面描述中使用的各个元件的名称为便于书写说明书而进行选择,从而可能与实际产品中的名称有所不同。图3和4是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剖面图,示出了所述可切换透镜单元40实现2D 和3D图像的方法。参考图3和4,可切换透镜单元40包括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41和42、 公共电极46、拆分电极(divided electrodes) 44A和44B以及液晶层。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41和42彼此相对。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41和42可以由玻璃或薄膜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41上图案化多个拆分电极44A和 44B。拆分电极44A和44B由两层形成,并且下拆分电极44A位于上拆分电极44B之间。拆分电极之间的间隔为4 μ m或更多。在下拆分电极44A和上拆分电极44B之间形成绝缘层 47。绝缘层47防止下拆分电极44A和上拆分电极44B短路。公共电极46在第二透明基板 42上形成为单层。可切换透镜单元40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41和42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层具有大量的液晶,通过公共电极46和拆分电极44A、44B之间的电压差使液晶45旋转。液晶层的厚度由当向可切换透镜单元40施加电压时液晶45所形成的透镜的背面距离来确定。 如果减小液晶层的厚度,那么由于也减少了注入到液晶层中的液晶量,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稍后将参考图5对其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在实现2D图像时,由于在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公共电极46与拆分电极44A、44B之间基本上不产生电压差,所以不会使液晶45旋转。因此,光实际上并未被折射即通过可切换透镜单元40发出,并且用户观看到没有双目视差的2D图像。如图4所示,在实现3D图像时,由于施加的电压而在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公共电极46与拆分电极44A、44B之间产生电压差。液晶45旋转了由产生的电压差决定的某一程度。为了使用可切换透镜单元40实现3D图像,通过向液晶45施加一定电压而使液晶旋转何种程度是重要的。考虑到液晶45的可旋转移动,在确定透镜中的电极宽度以及电极之间的间隔之后,通过计算被施加到液晶45的最优电压来形成可切换透镜单元40。拆分电极44A和44B的电压逐渐变化,以致位于透镜边缘的液晶45的电压差大于位于透镜中心的液晶45的电压差。如图4所示,由于被施加到公共电极46的电压和被施加到各个拆分电极44A和 44B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而使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液晶45旋转以便实现3D图像。被施加到公共电极46的电压是恒定的,但是被施加到各个拆分电极44A和44B的电压彼此不同, 从而液晶45的电压差彼此不同。因此,如图4所示,依照电压差旋转液晶45以便形成凸透镜形状。用于右图像RGB(RGBk)的光被具有凸透镜形状的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液晶层折射向用户的右眼。用于左图像RGB(RGBJ的光被具有凸透镜形状的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液晶层折射向用户的左眼。因此,用户的左右眼睛可以识别出视差,由此实现3D图像。图5是图示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背面距离a和液晶层的厚度b的示图。参考图 5,像素阵列单元10和透镜4 之间的距离R由背面距离a和液晶层的厚度b的和来定义。 背面距离a表示在像素阵列单元1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液晶层之间的距离。如果减小像素阵列单元10和透镜4 之间的距离R,那么以相同的比率减小背面距离a和液晶层的厚度b。透镜45a由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液晶45形成。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使用透明双面粘膜70来减少显示面板的母基板30中的一个。因此,由于减小了像素阵列单元10和透镜4 之间的距离R,所以也减小了背面距离a 和液晶层的厚度b。结果,可以更薄地实现液晶层的厚度b。依照本申请,可以通过减少被注入到液晶层中的液晶45的量来降低成本。图6和7是图示可切换屏障单元50实现2D和3D图像的方法的示图。参考图6 和7,可切换屏障单元50包括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51和52、公共电极56、拆分电极54A和 54B以及液晶层。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51和52彼此相对。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51和52可以由玻璃或薄膜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51上图案化多个拆分电极54A和 54B0公共电极56在第二透明基板52上形成为单层。可切换屏障单元50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51和52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层具有大量的液晶,通过公共电极56和拆分电极54A、54B之间的电压差来使液晶55旋转。如图6所示,在实现2D图像时,由于在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公共电极56与拆分电极54A、54B之间基本上不产生电压差,所以不会使液晶55旋转。因此,光实际上并未被折射即通过可切换屏障单元50发出,并且用户观看到没有双目视差的2D图像。如图7所示,在实现3D图像时,由于施加的电压而在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公共电极56与拆分电极54A、54B之间产生电压差。被施加到公共电极56和第2n(其中η是正数)电极^B的电压不产生电压差,从而位于公共电极56和第2η电极54Β之间的液晶55 不会旋转。被施加到公共电极56和第On-I)电极54Α的电压产生电压差。因此,位于公共电极56和第On-I)电极54Α之间的液晶55被旋转90度。第一偏振器53Α贴附到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第一透明基板51。与第一偏振器53Α 相交的第二偏振器5 贴附到第二透明基板52。位于公共电极56和第2η电极54Β之间的液晶55不被旋转。因为已经通过第一偏振器53Α发出的光继续传送而被液晶55的排列偏振化,所以该光可以通过第二偏振器5
发出ο
位于公共电极56和第On-I)电极54A之间的液晶55被旋转90度。因为已经通过第一偏振器53A发出的光在没有被偏振化的情况下沿着液晶55的排列传播,所以该光被第二偏振器53B阻挡。因此,在公共电极56和第On-I)电极54A之间的区域起到阻挡光的屏障的作用。由于阻挡来自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液晶层的光的区域,使得用于右图像 RGB(RGBe)的光向用户的右眼传播,并且用于左图像RGB(RGBJ的光向用户的左眼传播。因此,用户的左右眼睛可以识别出视差,由此实现3D图像。图8是图示依照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示图,其中像素阵列单元与可切换透镜单元相结合。在图8中,依照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像素阵列单元10、可切换透镜单元40和透明双面粘膜70。依照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或电泳显示器(EPD)。本申请将OLED显示器作为例子描述,但不限于OLED显示器。在像素阵列单元10中以矩阵形式排列多个像素。像素阵列单元10具有用于向像素提供数据电压的数据线和用于向像素提供扫描脉冲的扫描线。每个像素被提供有来自数据线的模拟数据信号并且当扫描脉冲被提供到扫描线时发出对应于该数据信号的光。在 OLED显示器中,可以在像素阵列单元10上形成多层的有机或无机保护层,以便保护像素阵列的有机材料免受潮气和空气的影响。已经参考图3和4详细描述了可切换透镜单元40。在像素阵列单元1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40之间用透明双面粘膜70把像素阵列单元10结合到可切换透镜单元40。更具体地说,透明双面粘膜70把像素阵列单元10的有机或无机保护层结合到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第一透明基板41。稍后将参考图10和11描述透明双面粘膜70的细节。图9是图示依照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示图,其中像素阵列单元10与可切换屏障单元50相结合。在图9中,依照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像素阵列单元10、可切换屏障单元50和透明双面粘膜70。已经参考图8详细描述了像素阵列单元10。已经参考图6和7详细描述了可切换屏障单元50。在像素阵列单元10和可切换屏障单元50之间用透明双面粘膜70把像素阵列单元10结合到可切换屏障单元50。更具体地说,透明双面粘膜70把像素阵列单元10的有机或无机保护层结合到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第一透明基板51。稍后将参考图10和11 描述透明双面粘膜70的细节。可以在整个透明双面粘膜70上涂覆透明双面粘膜70的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 73B,或者可以在透明双面粘膜70上对应于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和像素阵列单元10的尺寸涂覆透明双面粘膜70的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3B。图10是图示透明双面粘膜70的示图,在该粘膜70上涂覆有对应于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和像素阵列单元10的尺寸的粘结层73A和73B。参照图10,透明双面粘膜70包括膜片基底72、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3B以及第一和第二保护膜74A 和 74B。在膜片基底72的第一粘合表面上形成第一粘结层73A。第一粘结层73A由第一保护膜74A保护。在膜片基底72的与第一粘合表面相对的第二粘合表面上形成第二粘结层73B。第二粘结层73B由第二保护膜74B保护。透明双面粘膜70用来把像素阵列单元10结合到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 形成为对应于所述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和像素阵列单元10的尺寸。第一粘结层73A面向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 20的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第二粘结层7 面向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 30的像素阵列单元10。如图10所示,由于要求上面涂覆有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 的透明双面粘膜 70在结合处理中与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或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对准,所以需要第三对准键71。第三对准键71用来把透明双面粘膜70结合到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图11是图示透明双面粘膜70的示图,其中在整个透明双面粘膜70上涂覆有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3B。参照图11,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 并未形成为对应于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和像素阵列单元10的尺寸。而是,在整个透明双面粘膜70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3B。整个透明双面粘膜70与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和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 20相结合,从而该透明双面粘膜70不需要对准键。另一方面,可以将像素阵列单元10与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结合,而不是把具有像素阵列单元10的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与具有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结合。在结合像素阵列单元10与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时的对准误差为20 μ m或更少。然而,此方法的问题在于像素阵列单元1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很难对准。图12是图示通过将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的对准键31、透明双面粘膜70的对准键71和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的对准键21对准所执行的结合处理的示图。在图12中,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包括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10。在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的边角形成第一对准键31,以便在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与其它母基板对准时帮助对准。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母基板20A和20B。 在第一和第二母基板20A和20B中的对应于像素阵列单元10的单元区域中形成电极44A、 44B、46、54A、54B和56。对应于像素阵列单元10在第一和第二母基板20A和20B之间的单元区域中形成液晶层。参考图15或17,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 41、42、51和52表明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的第一和第二母基板20A和20B被划分为对应于像素阵列单元10的单元区域。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包括电极44A、44B、46、MA、54B和56、液晶层以及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41、42、51和52。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包括至少一个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在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的边角中形成用于帮助对准的对准键21。在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和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之间设置用于将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与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相结合的透明双面粘膜70。透明双面粘膜70包括至少一对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3B。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 被形成为基本上具有与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和像素阵列单元10相同的尺寸。在透明双面粘膜70的边角中还形成第三对准键71以帮助对准。图13是图示通过把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的对准键31与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的对准键21对准所执行的结合处理的示图。在整个透明双面粘膜70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3B。因此,不要求对准透明双面粘膜70,从而所述透明双面粘膜 70不需要对准键。图14是图示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与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的结合状态的示图。沿着切割线22切割结合的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和可切换透镜/屏障单元母基板20,以便完成像素阵列单元1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之间的结合。所述切割可以借助划线处理等来执行。图15是详细图示结合像素阵列单元10与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过程的示图。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图15示出了结合单个像素阵列单元10与单个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过程,而没有示出母基板之间的结合过程。参考图15,用于结合像素阵列单元10与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处理如下在第一步骤中,形成包括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10的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所述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10具有用于实现2D和3D图像的多个像素。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具有第一对准键31。在第二步骤中,形成包括与像素阵列单元10对应的至少一个可切换透镜单元40 的可切换透镜单元母基板20。可切换透镜单元母基板20具有第二对准键21。在第三步骤中,在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母基板20之间形成透明双面粘膜70,该透明双面粘膜70用于把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结合到可切换透镜单元母基板20。如果透明双面粘膜70的第一和第二粘结层73A和7 形成为对应于像素阵列单元1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尺寸,那么在所述透明双面粘膜70上形成用于对准的第三对准键71。在第四步骤中,透明双面粘膜70的第一粘结层73A被结合到可切换透镜单元母基板20。第四步骤可以包括从透明双面粘膜70剥落第一粘结层73A的第一保护膜74A的步骤和通过把第一粘结层73A贴附到可切换透镜单元40来把透明双面粘膜70结合到可切换透镜单元母基板20的步骤。在第五步骤中,使用第一和第二对准键21和31把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母基板20彼此对准,并且把透明双面粘膜70的第二粘结层7 结合到可切换透镜单元母基板20。第五步骤可以包括从透明双面粘膜70剥落第二粘结层73B的第二保护膜74B的步骤和通过把第二粘结层7 贴附到可切换透镜单元40来将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30与可切换透镜单元母基板20结合的步骤。用于将像素阵列单元10与可切换透镜单元40结合的处理可以包括沿着像素阵列单元1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40切割结合的母基板的第六步骤。需要给第四和第五步骤中的透明双面粘膜70的结合处理施加热量和压力以免产生泡沫,并且所述结合处理可以由层压工艺来执行。由于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液晶的温度特性,透明双面粘膜70的结合处理具有在70度到150度范围内的低温处理的特征。在低于70度的温度下透明双面粘膜70不能正常结合,在高于150度的温度下液晶会被固化从
10而无法适当地操作可切换透镜单元40。压力是由辊(roller)的自重产生的,并且是通常在层压处理期间施加的压力。作为结合处理,已知一种利用熔合玻璃(frit glass)结合玻璃与玻璃的方法。使用熔合玻璃的处理是在400度或更高温度下执行的高温处理。然而,由于在150度或更高温度下液晶会被固化,所以假若与在可切换透镜单元40或可切换屏障单元50中类似地存在液晶45,那么熔合玻璃结合处理可能是不可行的。图16是在图15中加入了对可切换透镜单元40进行蚀刻的步骤的示图。在第二步骤中,第一和第二母基板可以被蚀刻为具有20 μ m到500 μ m的厚度。如参考图5所描述的,如果像素阵列单元1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40之间的距离R减小,那么存在液晶层的厚度减小从而降低了成本的优点。参照图16,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41和42中的每一个的厚度 tl大约是0. 5mm。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蚀刻后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41和42中的每一个的厚度t2大约是20 μ m到500 μ m。如果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41和42的厚度小于20 μ m, 则会由于水汽渗透的缺点而导致其丧失作为基板的功能。可以由湿法蚀刻处理来执行蚀刻。图17是详细图示结合像素阵列单元10与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过程的示图。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图17示出了结合单个像素阵列单元10与单个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过程,而没有示出母基板之间的结合过程。用于结合像素阵列单元10与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处理基本上与用于结合像素阵列单元10与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处理相同。然而,由于可切换屏障单元50利用液晶55 的偏振特性,所以增加了把偏振器53A和5 贴附到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51和52的步骤。图18是在图17中加入了对可切换屏障单元50进行蚀刻的步骤的示图。在第二步骤中,第一和第二母基板20A和20B可以被蚀刻为具有20 μ m到500 μ m的厚度。参照图 18,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51和52中的每一个的厚度tl大约是0. 5mm。 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蚀刻后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41和42中的每一个的厚度t2大约是 20 μ m到500 μ m。如果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51和52的厚度小于20 μ m,则会由于水汽渗透的缺点而导致其丧失作为基板的功能。可以由湿法蚀刻处理来执行蚀刻。图19是图示使用图8中所示出的可切换透镜单元40实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示图。参照图19,本申请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像素阵列单元10、可切换透镜单元40、像素阵列单元驱动器110、可切换透镜单元驱动器120和控制器130。像素阵列单元10和可切换透镜单元40与上文所述的相同。像素阵列单元驱动器110向像素阵列单元10的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并且向扫描线提供扫描脉冲以便驱动像素阵列单元10。像素阵列单元驱动器110包括数据驱动电路和扫描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向扫描线提供扫描脉冲并且顺序地驱动扫描线。数据驱动电路把从控制器130输出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为模拟数据信号。每当提供扫描脉冲时,数据驱动电路便向数据线提供模拟数据信号。可切换透镜单元驱动器120向可切换透镜单元40的拆分电极44A和44B以及公共电极46提供驱动电压。可切换透镜单元驱动器120在控制器130的控制下提供2D和3D图像的不同驱动电压。在实现2D图像时,可切换透镜单元驱动器120提供驱动电压以便在公共电极46与拆分电极44A、44B之间基本不产生电压差。在实现3D图像时,可切换透镜单元驱动器120提供驱动电压以便在公共电极46与拆分电极44A、44B之间产生实质的电压差。如参考图4所描述的,向各个拆分电极44A和44B施加不同的电压,以致液晶45的旋转角度随着液晶的位置而变得不同。控制器130通过利用多个同步信号产生用于控制像素阵列单元驱动器110的数据驱动电路的数据控制信号和用于控制像素阵列单元驱动器110的扫描驱动电路的扫描控制信号。由控制器130产生的数据控制信号被提供到数据驱动电路以便控制该数据驱动电路。由控制器130产生的扫描控制信号被提供到扫描驱动电路以便控制该扫描驱动电路。控制器130输出用于控制可切换透镜单元驱动器120的信号以便产生2D和3D图像的不同驱动电压。从控制器130输出的可切换透镜单元驱动控制信号被提供到可切换透镜单元驱动器120以便控制该可切换透镜单元驱动器120。图20是图示使用图9中所示出的可切换屏障单元50实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示图。可切换屏障单元驱动器220向可切换屏障单元50的公共电极56和拆分电极54A 和54B提供驱动电压。可切换屏障单元驱动器220提供2D和3D图像的不同驱动电压。在实现2D图像时,可切换屏障单元驱动器220提供驱动电压以便在公共电极56与拆分电极 54A、54B之间基本不产生电压差。在实现3D图像时,可切换屏障单元驱动器220提供驱动电压以便在公共电极56和第2η电极54Β之间基本不产生电压差。可切换屏障单元驱动器 220提供驱动电压以使被施加到公共电极56和第On-I)电极54Α的电压具有电压差。像素阵列单元驱动器210和控制器230与参考图19描述的相同。依照本申请,使用透明双面粘膜直接在母基板上实现了用于切换2D和3D图像的可切换透镜单元或可切换屏障单元。另外,通过使用母基板的对准键对准母基板来执行结合处理。结果,可以通过减少母基板的数目来降低成本并且减小显示设备的尺寸。此外,通过对准母基板的对准键来执行母基板单元的对准,从而可以加强像素阵列单元与可切换透镜单元或可切换屏障单元的对准程度。尽管已经参考多个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实施例,不过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落入本公开原理范围内的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例。更特别地是,在本公开、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在主题组合方案的组成部分和/或配置中的各种变化和改变都是可以的。除组成部分和配置的变化和改变之外,替换使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像素阵列单元,具有用于显示2D和3D图像的多个像素; 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相对的可切换光学层;和在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之间的透明双面粘膜,用于结合所述像素阵列单元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可切换光学层 在2D图像中,利用液晶发送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实际发出的光;并且在3D图像中,利用液晶使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发出的用于左眼图像的光能够传送向用户的左眼,并且使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发出的用于右眼图像的光能够传送向用户的右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可切换光学层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的第二透明基板;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形成的公共电极;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形成的拆分电极;和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插入的液晶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中的每一个的厚度是20 μ m至IJ 500 μ m。
5.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由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实现。
6.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包括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具有第一对准键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所述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具有用于显示2D和3D图像的多个像素;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具有第二对准键并且包括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相对的至少一个可切换光学层;和在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之间的透明双面粘膜,用于结合所述像素阵列单元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其中所述透明双面粘膜包括 膜片基底;在所述膜片基底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第一粘结层;在所述膜片基底的另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二粘结层;第一保护膜,用于覆盖所述第一粘结层以便保护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保护膜,用于覆盖所述第二粘结层以便保护所述第二粘结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面向所述可切换光学层并且基本上具有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相同的尺寸,和所述第二粘结层面向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并且基本上具有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相同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其中所述透明双面粘膜包括第三对准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其中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母基板,和其中对应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母基板中的每一个的单元区域中形成电极,并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母基板之间的单元区域中形成液晶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中的每一个的厚度是20 μ m到500 μ m。
12.如权利要求6到11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其中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由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实现。
13.—种制造立体图像显示设备母基板的方法,包括形成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的第一步骤,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具有第一对准键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所述至少一个像素阵列单元具有用于显示2D和3D图像的多个像素;形成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的第二步骤,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具有第二对准键并且包括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相对的至少一个可切换光学层;形成透明双面粘膜的第三步骤,所述透明双面粘膜用于在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之间结合所述像素阵列单元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把所述透明双面粘膜的第一粘结层结合到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的第四步骤;和使用所述第一和第二对准键把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相互对准并且把所述透明双面粘膜的第二粘结层结合到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的第五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透明双面粘膜包括第三对准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步骤包括剥落所述透明双面粘膜的第一粘结层的第一保护膜;和通过把所述第一粘结层贴附到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来结合所述透明双面粘膜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五步骤包括剥落所述透明双面粘膜的第二粘结层的第二保护膜;和通过把所述第二粘结层贴附到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来结合所述像素阵列单元母基板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步骤和第五步骤在70°C到150°C的温度下执行。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切换光学层母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母基板,其中对应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母基板中的每一个的单元区域中形成电极,并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母基板之间的单元区域中形成液晶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中的每一个被蚀刻为具有20 μ m到500 μ m的厚度。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沿着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切割结合的母基板。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用于该设备的母基板及母基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像素阵列单元,具有用于显示2D和3D图像的多个像素;与所述像素阵列单元相对的可切换光学层;和在所述像素阵列单元和所述可切换光学层之间的透明双面粘膜,用于结合所述像素阵列单元与所述可切换光学层。
文档编号G02B27/22GK102213859SQ20111008477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日
发明者李凤锦, 李在镐 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