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31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光学观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后视镜。
背景技术
全世界每年所递增的汽车数量不少于五千万台,尽管道路不断的辟建,但汽车在马路上的拥挤现象,不但已是今日的现状,未来将会更为恶化,而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难题。鉴于空间环境难以改变,这类难题必须倚靠更智慧的科技来增进行车安全。例如为避免后方车辆或外部环境因强光射入而使车用后视镜产生反射光从而影响驾驶人的行车视线,某些高级车款的照后镜具防眩功能。市售可夹固在既有的车内后视镜的后加装广角后视镜,部分也提供此一功能。然而,前述现有自动防眩后视镜,由于使用车用电源必须通过技术人员或需将车辆送至车厂进行包括电源线配置的额外组装,且因无法辨识后方长时间或仅是临时闪灯机制,缺乏手动调整功能无法普遍的照应到驾驶者的行车安全。参照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1043503,其揭示一种具复合信息显示的防眩车内后视镜系统。然而该专利变色时为后视镜整体变色,虽然可以提供驾驶人防眩光功效,但也同时降低未使用强光后车的掌握度。参照美国专利号7898719,其揭示一种具有光电组件或电致变色组件的后视镜的车辆。其中,该后视镜包含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电子组件。然而,该电致变色层也为整体变色,因此极易使车后方周遭外的掌握度失控。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有智能型变色与防眩光功效的车用后视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后视镜,包含一镜架,内部具一容纳空间的壳体,于前侧具有一开口 ;一电致变色装置,设于该开口上,该电致变色装置由一个以上区块构成;一电路控制单元,设于该镜架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致变色装置;一手动调整装置, 设置该车用后视镜上,调整该电致变色装置的一个以上区块的区块变色。进一步,该电路控制单元包含一微型控制器单芯片,通过一一个以上区块式变色驱动电路驱动该电致变色装置;一发光二极管指示器,电性连接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一手动亮度调整单元,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一闪烁侦测器,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并通过一环境光源补偿电路驱动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该环境光源补偿电路包含一环境光感测单元。该电路控制单元包含一充放电控制电路,该充放电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于一电能供应单元及一电能储存单元。 该电能储存单元为锂二次电池与锂电池之一。 该些区块的该电致变色装置的显示区域分为4个区块。[0013]该些区块连接一个以上光传感器。进一步,该电致变色装置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材;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覆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材的一表面,设成一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一电致变色层,覆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表面;一第二透明基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覆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材的一表面,设成一第二透明导电基材;一辅助电致变色层,覆设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一电解质层,设于该电致变色层与该辅助电致变色层之间。该些区块之间设有0. Imm至3mm的间距。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后视镜,具有下列功效1、通过可区块独立调整功能,可降低因后方来车的强光直射而造成目弦且也同时可以掌握到行车车况,保护驾驶人的行车平安;2、可辨识后方闪灯机制,为善意提醒或恶意逼车,并智能型作出区块变色反应机制;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手动调整装置,可辅助且立即性的调整电致变色装置进行区块变色。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后视镜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后视镜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后视镜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后视镜的电路控制单元。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后视镜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车用后视镜100 主要包含镜架Iio ;电致变色装置120 ;以及电路控制单元130。其中,该镜架110的内部具一容纳空间的壳体,且于前侧具有一开口。此外,该镜架110的长为150毫米至500毫米之间;该镜架110的宽为50毫米至150毫米之间;该电致变色装置120,形成于该开口上, 用以防止眩光的产生。该电致变色装置120具有一内侧面120a与一外侧面120b。其中,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的操作特征为可通过改变电压而变化镜片颜色的明暗程度,且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的外侧面120b处为一透射面,而于内侧面120a为一反射面,此外并具有可对应通电于导电层而致使该电致变色装置120改变明暗的特征,而通过该电致变色装置120外侧面120b的透射面可提供使用者一普通后照镜的反射映像的功能。此外配合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的明暗可改变特征可实时吸收强光而达到防眩的功能。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由复数区块1 构成,且可以设置有一手动调整装置U8a, 如图2所示。其中,该些区块1 上方连接复数个光传感器129。其中,该些区块1 可以拥有属于各自的光传感器129,也可以多个区块1 共享一个光传感器129。本实用新型解决过去的问题是以往的电致变色装置往往无法清楚的分辨后方来车的光源强弱即进行整体变色,因此容易造成意外的发生。而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装置 120可根据后方车辆的光源强弱与位置而进行区块型的变色,与现有技术的整体变色不同。 以此,将可进行智能型的变色反应机制。也就是说,当后方来车的光源入射进入车子的后视镜的某一区域时,此时光传感器会视该光源主要落于何区块即进行侦测及感应,并经由电路控制单元130驱动该区块的电致变色装置120进行适当变色反应。更重要的是,若后方车辆只是善意提醒的闪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手动调整装置 128a搭配该些个光传感器1 可辅助且立即性的调整该电致变色装置120进行区块变色, 而避免整体变色使后视镜过暗造成意外发生。举例说明如下,当车子行进中,此时左后方 (或右后方)出现一开远光灯的来车,现有技术的电致变色装置即吸收强光而整体达到变色的防眩的功能,此时后照镜的明暗程度偏暗。然而,此时若正后方逼近一台进行闪灯的来车,驾驶人极可能无法察觉而造成意外的发生。反之,若搭配本实用新型的手动调整装置 128a搭配该些个光传感器1 可调整该电致变色装置120进行区块变色,而避免整体变色使整体后视镜过暗而造成意外发生。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车用后视镜100配置6个复数区块128的电致变色装置120,且该电致变色装置120分别配置6个光传感器1 于相对应的位置,如图2所示。 其中,该复数区块并不限定为6个,其可随驾驶人的需求而改变,较佳的为4个,且区块分布的情形也可以是长条状或方块状,如图3所示。需注意的是,该光传感器1 可视区块的数目不同而调整其数目与位置的改变。也就是说若该车用后视镜100配置6个复数区块1 的电致变色装置120即有6个光传感器129 ;配置4个复数区块128的电致变色装置120即有4个光传感器1 。然而,该区块及传感器的数目的多寡并不影响该车用后视镜100的后续应用范围。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后视镜的电路控制单元140,其形成于该镜架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用以控制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的变色机制。该电路控制单元140包含一微型控制器单芯片148 ;—发光二极管(LED)指示器145 ;—手动亮度调整单元144 ;一闪烁侦测器143 ;复数区块式变色驱动电路150。需注意的是,此电路控制单元 140的主要特征在于加入该手动亮度调整单元144。其中,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148,经由复数区块式变色驱动电路150用以驱动该电致变色装置。该发光二极管(LED)指示器145,用以电性连接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148,用以显示后视镜的使用状态。该手动亮度调整单元144,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148。 当使用者启用该手动调整装置128a时,该手动亮度调整单元144会显示到外部手动调整造成的电压变化而显示其亮度变化的说明。当使用者启用该手动调整装置128a时,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148会经由复数区块式变色驱动电路150用以驱动该电致变色装置。该闪烁侦测器143,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148,可用以侦测后方逼近一台进行闪灯的来车,并经由一环境光源补偿电路142驱动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148。而该环境光源补偿电路 142包含一环境光感测单元141,用以确认目前车子前后环境的光强度。需注意的是,微型控制器单芯片148的强大电路设计功能来辨识从环境光源补偿电路142以及手动亮度调整单元144传来的电压讯号,再通过该些区块式变色驱动电路150来作电致变色装置120的功能性应用。此外,该车用后视镜的电路控制单元140,包含一充放电控制电路146,且该充放电控制电路146电性连接于一电能供应单元146a及一电能储存单元146b。该电能供应单元146a来自车上点烟器电源或外加的太阳能电池。该电能供应单元146a通过该充放电控制电路146将电能输入至该电能储存单元146b进行电能接收及储存。其中,该电能储存单元146b选自锂二次电池与锂电池之一。此外,该电能储存单元146b电性连接于一电源切换电路147。值得注意的是,当该电能储存单元146b的电能耗尽时,可通过一直流电源(DC 电源)151供电。其中,该直流电源151可选自车用点烟器及位于音响装置的万用型接头 USB接头装置之一。一稳定电压单元149电性连接于该电源切换电路147,用以调节与控制该些区块式变色驱动电路150所需的电压。如图5所示,为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包含第一透明基材121 ; 第一透明导电层122 ;电致变色层123 ;第二透明基材124 ;第二透明导电层125 ;辅助电致变色层126 ;以及电解质127。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为电致变色装置120由复数区块1 构成,且该些区块128之间存在一固定的间距,该间距范围为0. Imm至3mm之间。在该电致变色装置120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22,覆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材121的表面,形成一第一透明导电基材;该电致变色层123,覆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22的表面;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125,覆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材124的表面,形成一第二透明导电基材;该辅助电致变色层126,覆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材124的表面;以及该电解质127,由一离子液体与一胶状聚合物所混合而成,填充于含有该电致变色层的该第一透明导电基材与含有该辅助电致变色层的该第二透明导电基材之间。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材121与该第二透明基材1 选自于玻璃基板、塑料基板、可挠性基板之一,且该第一透明基材121的长121a与该第二透明基材124的长12 的范围需小于该镜架110的长150毫米至500毫米之间,而宽121b与124b的范围需小于该镜架110的宽50毫米至100毫米之间。其组件的不同点在于使用的导电基材不同,若基材皆为玻璃,即为穿透式组件,可应用于智能型窗户与滤光板,光线穿透量的多寡可由导电基材的电位决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基材一面为透明导电玻璃,另一面为具有反射性质的不透光基材,即为反射式组件,可应用于后视镜或显不器上。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22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125在该电致变色装置120中扮演导电电极的角色,提供变色过程所需的电流,因此必须采用兼具高穿透率及高导电度的透明导电材料。故,于本实用新型中,该透明导电层选自于氧化铟饧andium Tin Oxide,ΙΤ0)、 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 AZO)、掺氟氧化锡薄膜(Fluorine Tin Oxide, FT0)之一。较佳的,又由于掺氟氧化锡薄膜(FTO)耐酸碱、耐热、耐湿以及成膜原料便宜且生产成本低,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掺氟氧化锡薄膜。此外,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22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125的沉积方法选自溅镀法、蒸镀法、电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 喷雾裂解法、浸渍法、电化学法之一,且成膜的厚度为50内米至300内米之间。电致变色层123通常选自于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钛、氧化铌、氧化铱之一。其中, 较佳的,目前最受瞩目且广为研究的电致变色材料的是氧化钨,因其具有高的着色效率 (Coloration efficiency)、可逆性佳、相对价格低、寿命最长且无毒等优点。另一方面,辅助变色层1 可为一般电极或另一种电致变色物质,用来加强颜色或穿透率变化。该辅助电致变色层1 通常选自于氧化钒、氧化镍、氧化铬、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铑之一。较佳的为氧化镍,其为廉价、高效率且高稳定性的电致色变材料, 其穿透调节率虽不如氧化钨薄膜,但其为氧化态着色,且具储存离子的能力,可以搭配还原态的氧化钨薄膜制成互补式电致色变组件。而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电致变色层是由氧化钨所制成,该辅助电致变色层则是由氧化镍所制成。其中,该电致变色层123与该辅助电致变色层1 的沉积方法选自溅镀法、蒸镀法、电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喷雾裂解法、浸渍法、电化学法之一,且成膜的厚度为80纳米至600内米之间。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解质127层,其功用提供及传导离子给予电致变色材料,故须储存大量的阳离子,并能快速扩散进入变色层,使之反应产生颜色的变化,因此在应用上良好的离子传导层应具有高电子电阻值与良好的离子传导能力。其中,于本实用新型中电解质选用固态、液态、胶态之一。较佳的,采用胶态。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胶态电解质127 由一离子液体与一胶状聚合物所混合而成。在实用上,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该离子液体与该胶状聚合物所混合而成的电解质127的电致变色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后视镜110的该电致变色装置120的驱动电压为2伏特至20伏特之间,且该电致变色装置的调光时间为100毫秒至60秒之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后视镜,具有下列功效1、通过可区块独立调整功能,可降低因后方来车的强光直射而造成目弦且也同时可以掌握到行车车况,保护驾驶人的行车平安;2、可辨识后方闪灯机制,为善意提醒或恶意逼车,并智能型作出区块变色反应机制;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手动调整装置,可辅助且立即性的调整电致变色装置进行区块变色。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镜架,内部具一容纳空间的壳体,于前侧具有一开口 ; 一电致变色装置,设于该开口上,该电致变色装置由一个以上区块构成; 一电路控制单元,设于该镜架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致变色装置; 一手动调整装置,设置该车用后视镜上,调整该电致变色装置的一个以上区块的区块变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控制单元包含 一微型控制器单芯片,通过一一个以上区块式变色驱动电路驱动该电致变色装置; 一发光二极管指示器,电性连接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一手动亮度调整单元,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一闪烁侦测器,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并通过一环境光源补偿电路驱动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环境光源补偿电路包含一环境光感测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控制单元包含一充放电控制电路,该充放电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于一电能供应单元及一电能储存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电能储存单元为锂二次电池与锂电池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些区块的该电致变色装置的显示区域分为4个区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些区块连接一个以上光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装置包含 一第一透明基材;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覆设于该第一透明基材的一表面,设成一第一透明导电基材; 一电致变色层,覆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表面; 一第二透明基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覆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材的一表面,设成一第二透明导电基材; 一辅助电致变色层,覆设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表面; 一电解质层,设于该电致变色层与该辅助电致变色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该些区块之间设有0.Imm至3mm的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后视镜。包含一镜架,内部具一容纳空间的壳体,于前侧具有一开口;一电致变色装置,设于该开口上,该电致变色装置由一个以上区块构成;一电路控制单元,设于该镜架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致变色装置;一手动调整装置,设置该车用后视镜上,调整该电致变色装置的一个以上区块的区块变色。以此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兼具有智能型变色与防眩光的功效。
文档编号G02F1/153GK202174995SQ20112030526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吴岩璋, 李炳寰, 田孝通, 田旭清 申请人: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