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24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面波导光分路器领域,尤其是一种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
ο
背景技术
芯片是光分路器中的核心部分,传统的光分路器芯片对光进行的是平均分路,在各个支路中得到P0N/FTTP技术能够为接入网提供较高的带宽,光分路器是FTTH的核心光器件,光分路器控制着从中心局到本地配线架之间的光功率分配,目前光分路器有两种类型传统的拉锥耦合器工艺生产的熔融拉锥光分路和基于光学集成技术生产的平面波导光分路器。熔融拉锥光分路,是将两根或多根光纤捆在一起,然后再拉锥机上熔融拉伸,并实时监控分光比的变化,分光比达到要求后结束熔融拉伸,其中一端保留一根光纤作为输入端,另一端则作为多路输出端。目前成熟拉锥工艺一次只能拉1X4以下,而1X4以上的器件,则用多个1 X 2级连接在一起后再整体封装在光分路器外壳中。PLC光分路器,是用半导体工艺制作的平面波导光分路器件,光分路在芯片上完成,可以在一只芯片上实现多达1 X 32、1 X 64,然后在平面光分路芯片的两端分别耦合封装输入端的单通道光纤阵列和输出端的多通道光纤阵列。在FTTH-PON的使用中,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分光级数,1分64光分路器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而由输入端的单通道光纤阵列、1分64路平面光分路器芯片和输出端的64芯光纤阵列构成的1 X 64PLC光分路器,由于目前64芯光纤阵列在加工过程中,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而且可靠性相对于32芯光纤阵列差,成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光均勻,结构紧凑的 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它主要包括Y支路和32分路芯片,Y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32分路芯片连接,两个32分路芯片上下层叠设置,Y支路的输入端作为输入光通道,32分路芯片的输出端作为输出光通道。这种结构,可以实现把一路光波导平均分成64路,而且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光进行输送。作为优化,输入光通道设置在输入连接器内,Y支路和32分路芯片设置在光耦合器内,输出光通道设置在输出连接器内,三者组合后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方便。为了缩小体积,且不影响其工作性能,采用两个32分路芯片之间的间距为 120-135 微米。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结构紧凑,体积小,而且可以把 1路信号平均分成64路,同时可以对不同波长的信号进行输送。另外,该光分路器还具有以下优点(1)损耗对传输光波长不敏感,可以满足不同波长的传输需要;( 分光均勻,可以把信号均勻分配给用户;(3)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直接安装在现有的各种交接箱内,不需要留出很大的安装空间。(4)由于两个32分路芯片采用的是上下结构叠放,所以光分路器本身宽度很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路连接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路连接仰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它主要包括Y支路2和32分路芯片3,Y支路2的输出端1分别与两个32分路芯片3连接,两个32分路芯片3上下层叠设置,Y支路2的输入端1作为输入光通道1,32分路芯片3的输出端4作为输出光通道4。如图3所示,输入光通道1设置在输入连接器5内,Y支路2和32分路芯片3设置在光耦合器6内,输出光通道4设置在输出连接器7内,两个32分路芯片3之间的间距为120微米。实施例2:本实施例描述的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两个32分路芯片3之间的间距为 135微米。
权利要求1.一种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它主要包括Y支路和32分路芯片,其特征是Y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32分路芯片连接,两个32分路芯片上下层叠设置,Y支路的输入端作为输入光通道,32分路芯片的输出端作为输出光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其特征是输入光通道设置在输入连接器内,Y支路和32分路芯片设置在光耦合器内,输出光通道设置在输出连接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其特征是两个32分路芯片之间的间距为120-135微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它主要包括Y支路和32分路芯片,Y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32分路芯片连接,两个32分路芯片上下层叠设置,Y支路的输入端作为输入光通道,32分路芯片的输出端作为输出光通道。输入光通道设置在输入连接器内,Y支路和32分路芯片设置在光耦合器内,输出光通道设置在输出连接器内。该1分64路平面波导光分路器,结构紧凑,体积小,而且可以把1路信号平均分成64路,同时可以对不同波长的信号进行输送。
文档编号G02B6/125GK202305874SQ2011203853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1日
发明者刘勇, 朱一鸣 申请人:杭州天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