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光板和棒以及使用了它们的光接收装置和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54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取光板和棒以及使用了它们的光接收装置和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衍射进行光的取引的取光板和棒,以及使用了它们的光接收装置和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折射率不同的两个光传播介质之间使光传播时,因为在界面存在光的透射和反射,所以,以高效率使光从一方的光传播介质移动到另一方的光传播介质、且保持这一状态,这通常是困难的。作为从空气等的环境介质向透明板引入光的技术,例如,可列举非专利文献I所示的现有的光栅耦合法。图32(a)和(b)是表示光栅耦合法的原理的说明图,表示在表面设有间距Λ的直线光栅的透光层20的剖面图和俯视图。如图32(a)所示,若以特定的入射角Θ使波长λ的光23a入射到光栅,则能够使之与透光层20传播的导波光23B耦合。先行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才一 ^社(欧姆社)光集成电路,p94,p243西原浩等但是,根据非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方法,在透光层20中,能够只引入满足已确立的条件的光,无法引入偏离条件的光。图32(c)表不入射到设于透光层20的光栅的光的矢量图。在图32(c)中,圆21、2 2以点O为中心,圆21的半径等于包围透光层20的环境介质I的折射率IV圆22的半径等于导波光23B的有效折射率nrff。有效折射率nrff依存于透光层20的膜厚,且随着波导模式而取从环境介质I的折射率Iitl至透光层20的折射率Ii1之间的特定的值。图32 (d)表示光在透光层20以TE模式传播时的实效的膜厚teff与有效折射率Iieff的关系。所谓实效的膜厚,就是没有光栅时透光层20的膜厚本身,且在有光栅时在透光层20的膜厚上加上了光栅的平均高度。在所激发的导波光中存在O级、I级、2级等的模式,如图32(d)所示,特性曲线各不相同。在图32(c)中,点P是从点O沿着入射角Θ引出线、且与圆21交叉的点,点P’是点P到X轴的垂足,点Q、Q’是圆22与X轴的交点。朝向X轴正向的光的耦合条件由P’ Q的长度等于λ/Λ的整数倍表示,朝向负向的光的耦合条件由P’ Q’的长度等于λ/Λ的整数倍表示。其中,λ是光的波长,A是光栅的间距。SP,光的I禹合条件由式(I)表不。算式Isin O = ±ην[ (I)在此,q是以整数表示的衍射级数。在由式⑴决定的Θ以外的入射角下,光无法在透光层20内耦合。另外即使是相同的入射角Θ,如果波长不同,则仍然也无法进行光耦合。还有,如图32(b)所示,以从光23a的入射方向按角度Φ移动了的方位角Φ入射到透光层20的光23aa所对应的、透光层20的光栅的实质的间距为A/cosc^。因此,以不同的方位入射的光23a,即使在与式(I)所规定的条件不同的入射角Θ和波长下,也能够满足光的耦合条件。即,允许入射透光层20的光的方位变化时,式(I)所示的光的耦合条件有某种程度的扩展。但是,不能在宽阔的波长范围和全部的入射角下使入射光与导波光23B耦合。另外,导波光23B在光栅的区域传播期间,在与入射光23a所对应的反射光相同的方向上放射出光23b’。因此,在距光栅的端部20a远的位置入射,即使作为导波光23B能够在透光层20传播,到达光栅的端部20a时有所衰减。因此,只有在靠近光栅的端部20a的位置入射的光23a不会受到因放射造成的衰减,能够作为导波光23B在透光层20内传播。即,为了使大部分的光耦合,即使增大光栅的面积,也不能使入射到光栅的光的全部作为导波光23B而进行传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作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光板和棒,其可以从宽阔的面积、以大入射角度取引宽波长范围的光。另外,还提供一种使用了它们的光接收装置和发光装置。本发明的取光板,具备:具有第一和第二主面的透光板;在所述透光板内,在从所述第一和第二主面分别隔开第一和第二距离以上的内部所配置的多个光耦合构造,所述多个光稱合构造各自含有:第一透光层、第二透光层、它们所夹的第三透光层,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透光板的折射率小,所述第三透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所述第三透光层具有:与所述透光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主面平行的衍射光栅。本发明的取光棒具备如下:具有主面、和圆或椭圆的截面的透光棒;所在述透光棒内、且在从所述主面隔开第一距离以上的内部所配置的多个光耦合构造,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各自含有:第一透光层、第二透光层、它们所夹的第三透光层,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透光棒的折射率小,所述第三透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所述第三透光层具有与所述透光棒的中心轴平行的衍射光栅。本发明的光接收装置具备如下:上述取光板;在所述取光板的所述第一主面或所述第二主面所设置的凹凸构造或棱镜板;接收从所述凹凸构造或所述棱镜板出射的光的光电转换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具备如下:上述取光棒;与所述透光棒的第一主面邻接地配设的至少一个光源。根据本发明的取光板和取光棒,入射透光板和透光棒的光入射到内部所配置的光率禹合构造,通过光I禹合构造内的第三透光层的衍射光栅,被转换成沿着第三透光层的方向传播的光,且从光稱合构造的端面被放射。光稱合构造处于与透光板表面或棒中心轴平行的位置关系,光耦合构造的表面被空气等的低折射率的环境介质覆盖,因此一次所放射的光在透光板的表面、透光棒的表面和别的光稱合构造的表面之间反复进行全反射,并被封闭在透光板内或透光棒内。因为衍射光栅包含各种间距、方位,所以可以跨越宽阔的区域、宽阔的波长范围,例如可以跨越可视光全域,以全部的入射角取引光。


图1 (a)是表示本发明的取光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区域的位置的俯视图。图2(a)和(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耦合构造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和俯视图,(C)是表示入射光耦合构造的端面的光的情况的剖面图,(d)是表示入射到取掉了透光层3c的光耦合构造的光的情况的剖面图,(e)是表示光耦合构造的另一构成例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取光板的分析的构造的剖面图。图4是使用图3所示的构造进行的分析结果,(a)至(C)表示光的入射角与向板外的透射率的关系,(d)表示衍射光栅的凹槽深度与向板外的光引出效率的关系。图5(a)至(e)表示由图4(a)至(C)的箭头表示的位置的条件下的板截面的光强度分布图。图6是在图3所示的构造中,使第一透光层3a和第二透光层3b的折射率与透光板的折射率一致、且使第三透光层3c的折射率为2.0时的分析结果,(a)至(C)表示入射角与向板外的透射率的关系,(d)表示衍射光栅的凹槽深度与向板外的光引出效率的关系。图7(a)至(e)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取光板的制造步骤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8(a)和(b)是表示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取光板的制造的模具的表面图案的模式化的俯视图。图9(a)和(b)是表示本发明的取光板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耦合构造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和俯视图。图10是表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取光板的分析的构造的剖面图。图11是使用图10所示的构造进行的分析结果,(a)至(C)表示入射角与向板外的透射率的关系,(d)表示衍射光栅的凹槽深度与向板外的光引出效率的关系。图12是表示使用图3和图10所示的构造、且使光源的位置沿X轴的负的方向偏移5 μ m而进行的分析结果,(a)至(C)表示光朝向单一的光I禹合构造的端面的入射角与向板外的透射率的关系。图13(a)至(e)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取光板的制造步骤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14(a)和(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取光板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耦合构造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和俯视图。图15是表示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取光板的分析的构造的剖面图。图16是使用图15所示的构造而进行的分析结果,(a)至(C)表示入射角与向板外的透射率的关系,(d)表示衍射光栅的凹槽深度与向板外的光引出效率的关系。图17是使用图3和图15所示的构造、且使光源的位置朝向x轴的负的方向偏移5μηι而进行的分析结果,(a)至(C)表示光朝向单一的光I禹合构造的端面的入射角与向板外的透射率的关系。图18(a)至(f)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取光板的制造步骤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19(a)和(b)是表示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取光板的制造的模具的表面图案的模式化的俯视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接收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接收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接收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接收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接收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采光板的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27 (a)和(b)是表不本发明的取光棒的实施方式的与中心轴平行和垂直的模式的剖面图。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的取光棒的制造步骤的模式化的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30是表示图29所示的发光装置的取光棒的截面的光的入射的情况的剖面图。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图32(a)和(b)是用于通过光栅耦合法而取引光的直线光栅的剖面图和俯视图,(C)和(d)是表示光栅耦合法的原理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取光板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a)是取光板51的模式化的剖面图。取光板51具备:具有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的透光板2 ;和在透光板2内所配设的至少一个光耦合构造3。透光板2由透射与用途相应的期望的波长、或期望的波长范围内的光的透明材料构成。例如,由透射可视光(波长0.4 μ m以上、0.7 μ m以下)的材料构成。透光板2的厚度例如为0.03mm Imm左右。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制,具有与用途相应的面积。如图1(a)所示,在透光板2内,将光耦合构造3在从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分别隔开第一距离dl和第二距离d2以上的内部配置。因此,在透光板2中,在与第一主面2p接触且厚度具有第一距离dl的第一区域2a、和与第二主面2q接触且厚度具有第二距离d2的第二区域2b中,未配设光耦合构造3,使光耦合构造3配设在由第一区域2a和第二区域2b所夹的第三区域2c中。就光稱合构造3而言,其在透光板2的第三区域2c中被三维排列。优选光稱合构造3在与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平行的面中被二维排列,并且,二维排列的多个光耦合构造3在透光板2的厚度方向上被多层层叠。光I禹合构造3在X、y轴方向(面内方向)和z轴方向(厚度方向)上以规定的密度配置。例如,就其密度而言,例如在X轴方向上每Imm为10 IO3个,在y轴方向上每Imm为10 IO3个,在z轴方向上每Imm为10 IO3个左右。为了将照射到透光板2的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全体之上的光进行高效率的取引,优选透光板2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的光耦合构造3的配置密度各自独立而均匀。但是,根据用途和照射到透光板2的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上的光的分布,透光板2中的光耦合构造3的配置也可以不均匀,也可以具有规定的分布。图2(a)和(b)是沿着光I禹合构造3的厚度方向的剖面图和与之正交的俯视图。光率禹合构造3包含:第一透光层3a、第二透光层3b、和其间所夹的第三透光层3c。第三透光层3c包含衍射光栅3d,衍射光栅3d具有配设在基准平面上的间距Λ的直线栅格。衍射光栅3d的直线栅格,可以由设于第三透光层3c与第一透光层3a或第二透光层3b的界面的凹凸构成,也可以如图2(e)所示这样,设于第三透光层3c内部。另外,也可以不是由凹凸形成的栅格,而是由折射率差形成的栅格。光耦合构造3按照使第三透光层3c的衍射光栅3d与取光板51的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在透光板2内。在此,所谓衍射光栅与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平行,意思是配设有栅格的基准平面与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平行。第一透光层3a、第二透光层3b和第三透光层3c的厚度分别为a、b、t,第三透光层3c的直线衍射光栅的段差(深度)为d。第三透光层3c的表面与透光板2的第一主面2p、第二主面2q平行,第一透光层3a和第二透光层3b的、位于与第三透光层3c相反侧的表面3p、3q,也与透光板2的第一主面2p、第二主面2q平行。如以下说明的,以能够取引入射到取光板的不同波长的光的方式,取光板51具备多个光耦合构造3,在多个光耦合构造之中的至少两个中,优选衍射光栅3d的延伸方向互不相同。或者,在多个光耦合构造3之中至少两个中,优选衍射光栅3d的间距Λ互不相同。或者,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第一透光层3a和第二透光层3b的折射率比透光板2的折射率小,第三透光层3c的折射率比第一透光层3a和第二透光层3b的折射率大。以下,第一透光层3a和第二透光层3b是空气,折射率为I。另外,第三透光层3c由与透光板2相同的介质构成,折射率彼此相等。光稱合构造3的第一透光层3a和第二透光层3b的表面3p、3q,例如,是以长度W和L为两条边的矩形,W和L为3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S卩,光I禹合构造3的第一透光层3a和第二透光层3b的表面具有与3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的直径的圆外接的大小。另外,光耦合构造3的厚度(a+t+d+b)为3μπι以下。如图2(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耦合构造3的表面(平面)具有矩形,但也可能具有其他的形状,例如,多角形、圆和椭圆形。取光板51在被环境介质包围下使用。例如,取光板51在空气中使用。这种情况下,环境介质的折射率为I。以下,将透光板2的折射率设为ns。来自环境介质的光4从透光板2的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入射到透光板2的内部。为了在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中提高入射的光4的透射率,也可以形成AR涂层和无反射纳米构造。在无反射纳米构造中,包含蛾眼结构等、间距和高度为设计波长的1/3以下的微细的凹凸构造。设计波长是以使取光板51发挥规定的机能的方式设计各要素时所使用的光的波长。还有,在无反射纳米构造中,虽然菲涅耳反射减小,但全反射存在。以下,在取光板51的内部存在的光之中,将其传播方位与透光板2的法线(与第一主面2p和第二主面2q垂直的线)的夹角Θ (以下,称为传播角)满足sin0 < l/ns的光称为临界角内的光,将满足sin Θ > l/ns的光称为临界角外的光。在图1(a)中,在取光板51的内部有临界角内的光5a时,其一部分经由光耦合构造3而被转换成临界角外的光5b,该光在第一主面2p发生全反射,成为停留在板内部的临界角外的光5c。另外,临界角内的光5a剩余的临界角内的光5a’之中的一部分,经由另外的光耦合构造3而被转换成临界角外的光5b’,该光在第二主面2q发生全反射,成为停留在板内部的临界角外的光5c’。如此,临界角内的光5a的全部,在配置有光耦合构造3的第三区域2c内被转换成临界角外的光5b和5b,。另一方面,在取光板51内部有临界角外的光6a时,其一部分在光稱合构造3的表面发生全反射而成为临界角外的光6b,该光在第一主面2p发生全反射,成为停留在板内部的临界角外的光6c。另外,光6a剩余的光的一部分,成为透过设有光耦合构造3的第三区域2c的临界角外的光6b’,该光在第二主面2q发生全反射,成为停留在取光板51内部的临界角外的光6c’。另外虽未图不,但一边在不同的光稱合构造3之间和第一主面2p、第二主面2q之间发生全反射,一边停留在板内部的临界角外的光,S卩,停留在第一区域2a、第二区域2b或第三区域2c中。这种情况下,就有在第一区域2a和第二区域2b传播的光的分布产生偏移的可能性。取光板51的光的分布的偏移成为问题时,如图1(a)所不,优选在透光板2内的第三区域2c中,设置一个以上没有配设光耦合构造3的第四区域2h。S卩,光耦合构造3只在除了第四区域2h的第三区域2c内配置。在透光板2中,第四区域2h连接第一区域2a和第二区域2b。第四区域2h从第一区域2a向第二区域2b或沿相反方向延伸,贯通第四区域2h的任意的直线的方位,沿着比透光板的折射率和透光板的周围的环境介质的折射率所规定的临界角大的角度。即,如果环境介质的折射率为1、透光板2的折射率设为ne,则贯通第四区域2h的任意的直线的延伸的方向2hx与透光板2的法线的夹角Θ ’满足sin0’彡l/ns。在此,所谓直线贯通第四区域2h,是指直线贯通与第四区域2h的第一区域2a接触的面和第四区域2h的第二区域2b。图1(b)是取光板51的俯视图,表示第四区域2h的配置。如图1(b)所示,第四区域2h,优选在透光板2内设有多个。第四区域2h以比临界角大的角度从第一区域2a向第二区域2b或相反的方向伸长,所以在透光板2的第一区域2a和第二区域2b传播的光之中,只有临界角外的光能够透过第四区域2h,并从第一区域2a向第二区域2b透过或以相反方向透过。因此,能够防止取光板51内的光分布的偏移。如图2 (a)所示,临界角内的光5a,透过第二透光层3b的表面3q,其一部分在衍射光栅3d的作用下,被转换成在第三透光层3c内传播的导波光5B ;其余的作为透射光和衍射光,主要成为临界角内 的光5a’而透过光耦合构造3,或作为反射光而成为临界角内的光5r,通过光稱合构造3。向第二透光层3b入射时,也有在表面3q反射的临界角外的光6b,但如果在表面3q、3p形成无反射纳米构造,则能够使大部分的光透过。向导波光5B的f禹合,与现有的光栅I禹合法的原理相同。就导波光5B而言,直至到达第三透光层3c的端面3S为止,其一部分沿着与临界角内的光5r相同的方向被放射而成为临界角内的光5r’,剩余的作为导波从第三透光层3c的端面3S被放射而成为临界角外的光5c。另一方面,临界角外的光6a,在第二透光层3b的表面3q发生全反射,其全部成为临界角外的光6b。如此,入射到光稱合构造3的表面(第一透光层3a的表面3p和第二透光层3b的表面3q)的临界角外的光被作为临界角外的光直接反射,临界角内的光其一部分被转换成临界角外的光。还有,若第三透光层3c的衍射光栅3d的长度过长,则导波光5B在到达其端面3S之前便全部被放射。另外若过短,则向导波光5B的耦合效率不充分。导波光5B的易放射度由放射损耗系数α表示,在传播距离L下,导波光5Β的强度变成exp (_2α L)倍。假如设α的值为10 (Ι/mm),则在10 μ m的传播下达到0.8倍的光强度。放射损耗系数α与衍射光栅3d的深度d有关,在d ( d。的范围时单调递增,在d > d。的范围时饱和。将光的波长设为λ,导波光5Β的有效折射率设为neff,透光层3c的折射率设为Ii1,衍射光栅3d的占空比(于U ^ )(凸部的宽度对于间距的比)设为0.5,则d。由以下的式⑵给出。
算式2
权利要求
1.种取光板,其中,具备: 具有第一和第二主面的透光板; 在所述透光板内,在从所述第一和第二主面分别隔开第一和第二距离以上的内部所配置的多个光耦合构造, 所述多个光稱合构造各自含有:第一透光层、第二透光层、它们所夹的第三透光层,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透光板的折射率小, 所述第三透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 所述第三透光层具有:与所述透光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主面平行的衍射光栅。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光板,其中, 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在所述透光板内、且在从所述第一和第二主面分别隔开所述第一和第二距离以上的内部,被三维配置。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光板,其中, 所述衍射光栅的间距为0.1 μ m以上、3 μ m以下。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光板,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表面具有:与100 μ m以下的直径的圆外接的大小, 所述多个光稱合构造各自的厚度为3 μ m以下。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 光板,其中, 在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之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衍射光栅的延伸的方向互不相同。
6.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光板,其中, 在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之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衍射光栅的间距互不相同。
7.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板,其中, 所述透光板包括如下区域: 与所述第一主面接触、且厚度具有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一区域; 与所述第二主面接触、且厚度具有所述第二距离的第二区域; 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所夹的第三区域; 在所述第三区域内所设置的、且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一个第四区域, 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仅被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区域以外的所述第三区域内, 贯通所述第四区域的任意的直线,相对于所述透光板的厚度方向,沿着比由所述透光板的折射率和所述透光板的周围的环境介质的折射率所规定的临界角大的角度而延伸。
8.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板,其中, 在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膜厚,随着从所述光耦合构造的中心朝向外缘侧而变小。
9.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板,其中, 在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中的至少一个、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与所述透光板接触的面以及所述第一主面、所述第二主面的任意之一上,形成有使间距和高度为设计波长的1/3以下的凹凸构造。
10.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板,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环境介质的折射率相等。
11.种取光棒,其中,具备: 具有主面、和圆或椭圆的截面的透光棒; 在所述透光棒内、且在从所述主面隔开第一距离以上的内部所配置的多个光耦合构造, 所述多个光稱合构造各自含有:第一透光层、第二透光层、它们所夹的第三透光层,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透光棒的折射率小, 所述第三透光层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 所述第三透光层具有:与所述透光棒的中心轴平行的衍射光栅。
12.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光棒,其中, 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在所述透光棒内、且在从所述主面隔开所述第一距离以上的内部,被分别三维配置。
13.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取光棒,其中, 所述衍射光栅的间距为0.1 μ m以上、3 μ m以下。
14.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光棒,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表面,具有与100 μ m以下的直径的圆外接的大小, 所述光I禹合构造各自的厚度为3 μ m以下。
15.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取光棒,其中, 在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之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衍射光栅的延伸的方向互不相同。
16.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取光棒,其中, 在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之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衍射光栅的间距互不相同。
17.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棒,其中, 在所述多个光耦合构造中的至少一个、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与所述透光棒接触的面,和所述主面的任意之一上,形成有使间距和高度为设计波长的1/3以下的凹凸构造。
18.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棒,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与所述透光棒的周囲的环境介质的折射率相等。
19.种光接收装置,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板; 在所述取光板的所述第一主面、所述第二主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二主面邻接的端面的任意之一上所设置的光电转换部。
20.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中, 还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其他取光板 在所述取光板的所述第一主面设有所述光电转换部, 在所述取光板的所述第二主面连接有所述其他的取光板的端面。
21.种光接收装置,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板; 在所述取光板的所述第一主面或所述第二主面所设置的凹凸构造或棱镜板; 接收从所述凹凸构造或所述棱镜板出射的光的光电转换部。
22.种光接收装置,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板;在所述取光板的所述第一主面或所述第二主面的一部分所设置的凹凸构造。
23.种发光装置,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板;与所述取光板的所述第一主面或所述第二主面的一方接近地设置的光源;在所述取光板的所述第一主面或所述第二主面的另一方所设置的凹凸构造;按照使从所述凹凸构造出射的光入射的方式配置的棱镜板。
24.种发光装置,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光棒;与所述透光棒的第一主面接近地配设的至少一个光源。
25.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具备三个所述光源,所述三个光源分别出射红色、蓝色和绿色的光。
26.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具备:在所述透光棒 的第一主面的一部分所设置的棱镜板或凹凸构造。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取光板,具备如下具有第一和第二主面的透光板(2);在透光板内,在从第一和第二主面分别隔开第一和第二距离以上的内部所配置的多个光耦合构造(3),多个光耦合构造(3)各自包含第一透光层、第二透光层、它们所夹的第三透光层,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比透光板(2)的折射率小,第三透光层的折射率比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第三透光层具有与所述透光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主面平行的衍射光栅。
文档编号G02B6/42GK103097930SQ20118004164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4日
发明者西胁青儿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