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91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数码相机等中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先前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已知有如下装置,即,具备在中央具有开口部的近似矩形的基座、保持透镜且被相对于基座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自由移动地支承的可动部件、将可动构件相对于基座自由移动地支承的支承机构、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驱动可动部件的驱动机构、检测可动部件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构件、在休止状态下使透镜的中心复位至与开口部的中心一致的(定心)位置的复位构件等,作为复位构件,与固定于基座中的驱动磁铁相面对地为产生复位至休止位置的磁力而在可动部件中固定复位磁铁,借助驱动磁铁与复位磁铁的磁性吸引力,使可动部件复位至休止位置,且借助该磁性吸引力将可动部件保持于休止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然而,由于在该位置下,借助磁性保持力,将可动部件保持于受到定心的休止位置,因此一旦在受外部的冲击等时该冲击力超过磁性保持力,可动部件即有可能产生晃动,抑或一旦该装置被置于沿总是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作用重力的姿势,即有可能使重力超过磁性保持力,而将可动部件保持于偏离本来的休止位置的位置。另一方面,一旦为取得足以对抗重力或来自外部的冲击力的磁性保持力,而增大复位磁铁及驱动磁铁,即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且使可动部件变重,从而难以实现顺畅的图像修正,抑或导致耗电的增加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857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乃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可在实现结构的简化、装置的小型化、部件数目的削减、耗电的降低等同时,在不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休止状态下将保持透镜的可动部件可靠地定位于给定休止位置地保持。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具备具有划定给定中心轴的开口部的固定部件、保持透镜且相对于固定部件可动的可动部件、在垂直于透镜的光轴的平面内自由移动地支承可动部件的支承机构、在上述平面内驱动可动部件的驱动构件、将可动部件定位于给定休止位置地保持的保持构件,该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构件包含使可动部件从图像抖动修正前的待机位置绕光轴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使可动部件在给定旋转位置与固定部件的一部分卡合而停止的卡合停止机构。根据该构成,可动部件在由支承机构自由移动地支承的状态下,由驱动构件的驱动力,相对于固定部件从待机位置(开口部的中心轴与透镜的光轴一致且可动部件自由的状态)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二维地移动,从而可高精度地修正由手抖等造成的图像抖动。另,在不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休止状态下,通过借助旋转驱动机构将可动部件从待机位置绕光轴旋转而旋转至给定旋转位置,借助卡合停止机构将可动部件与固定部件的一部分卡合而停止,即便从外部受到冲击等,亦可不产生晃动地将可动部件可靠地保持于休止位置(旋转位置)。尤其是,通过作为保持构件,采用使可动部件旋转而卡合及停止(锁定)的旋转驱动机构及卡合停止机构,即可达成结构的简化、装置的小型化、耗电的降低等。在上述构成中,可采用驱动构件兼作旋转驱动机构的构成。根据该构成,通过将在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际驱动可动部件的驱动构件兼作旋转驱动机构使用,即可达成结构的简化、部件数目的削减、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等。在上述构成中,可采用如下构成,即,可动部件包含保持透镜而配置于开口部内的 筒部、从筒部向与上述平面平行的方向伸长的平板部,卡合停止机构包含设于筒部的外周的卡合部、在固定部件中设于开口部的区域而在可动部件到达旋转位置的际由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根据该构成,一旦借助旋转驱动机构,使可动部件从待机位置绕光轴旋转,形成于可动部件的筒部中的卡合部及与形成于固定部件的开口部中的被卡合部卡合,将可动部件以停止于给定休止位置(旋转位置)的状态保持。如此,由于通过作为卡合停止机构,在可动部件的保持透镜的筒部与固定部件的开口部的区域中设有卡合部及被卡合部,而将可动部件之中质量集中的中心区域卡合地保持,因此可将可动部件更为可靠地保持于休止位置(旋转位置)。在上述构成中,可采用如下构成,即,可动部件包含保持透镜且与开口部相面对地配置的筒部、从筒部向与上述平面平行的方向伸长的平板部,卡合停止机构包含设于平板部的一部分中的卡合部、在固定部件中设于远离开口部的外侧区域而在可动部件到达旋转位置的际由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根据该构成,一旦借助旋转驱动机构,使可动部件从待机位置绕光轴旋转,形成于可动部件的远离筒部的平板部中的卡合部即与形成于固定部件的远离开口部的外侧区域的被卡合部卡合,将可动部件以停止于给定休止位置(旋转位置)的状态保持。如此,在通过作为卡合停止机构,在可动部件的平板部与固定部件的远离开口部的外侧区域设置卡合部及被卡合部,而不使可动部件的筒部进入开口部内的构成或可动部件的筒部形成与平板部一体化的平板状而在其一部分中保持透镜的构成中,可将可动部件更为可靠地保持于休止位置(旋转位置)。在上述构成中,可采用如下构成,S卩,卡合停止机构包含磁性部件,其为在可动部件位于旋转位置的状态下,与固定于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一方的永久磁铁产生磁性吸引力而固定于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另一方中。根据该构成,由于在可动部件从待机位置到达旋转位置(休止位置)的状态下,在永久磁铁与磁性部件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以将可动部件保持于旋转位置的方式作用,因此可将可动部件更为可靠地保持于旋转位置(休止位置)。在上述构成中,可采用如下构成,即,旋转驱动机构包含在以中心轴或光轴为中心点对称的位置配置于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一方的一对永久磁铁、在光轴方向与一对永久磁铁相面对地配置于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另一方的一对线圈,通过对一对线圈的一方进行正通电及对另一方进行逆通电,而产生使可动部件旋转至旋转位置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对一对线圈的一方进行逆通电及对另一方进行正通电,而使可动部件从旋转位置反向旋转以解除卡合状态。根据该构成,通过对一对线圈的一方进行正通电及对另一方进行逆通电,而产生使可动部件沿绕光轴的一个方向旋转的磁性旋转驱动力,可动部件被从待机位置旋转至给定旋转位置(休止位置),由卡合停止机构保持为锁定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对一对线圈的一方进行逆通电及对另一方进行正通电,而产生使可动部件向绕光轴的反方向旋转的磁性旋转驱动力,可动部件被从给定旋转位置(休止位置)沿反方向旋转至待机位置而解除锁定状态,变成可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状态。如此,借助切换对线圈的通电的简单控制,即可进行可动部件的锁定及锁定的解除。在上述构成中,可采用如下构成,即,驱动构件包含将可动部件沿上述平面内的第一方向驱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将可动部件沿上述平面内的第二方向驱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含固定于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一方的第一永久磁铁、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一永久磁铁相面对的位置固定于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另一方的第一线圈,第二驱动机构包含固定于固定机构及可动部件的一方的第二永久磁铁、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二永久磁铁相面对的位置固定于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另一方的第二线圈,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分别由配置于以中心轴或光轴为中心点对称的位置的一对永久磁铁构成,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分别由在光轴方向上与一对永久磁铁相面对地配置的一对线圈构成,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的至少一方兼作旋转驱动机构。根据该构成,借助第一驱动机构(第一永久磁铁、第一线圈)与第二驱动机构(第二永久磁铁、第二线圈),可使可动部件从待机位置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移动,进行图像抖动修正,另,第一永久磁铁及第二永久磁铁与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分别由点对称地配置的一对永久磁铁及一对线圈构成,因此可在将相对于固定部件的可动部件的平衡维持均等(平行度)同时,更为顺畅地驱动可动部件而迅速地进行图像抖动修正,此外,由于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的至少一方兼作旋转驱动机构,因此与分别地设置机构的情形相t匕,可达成结构的简化、部件数目的削减等。根据形成上述构成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可获得如下图像抖动修正装置,S卩,在达成结构的简化、装置的小型化、部件数目的削减、耗电的降低等同时,在不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休止状态下将保持透镜的可动部件可靠地定位于给定休止位置地保持。


图I是表示装配有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相机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一部分(固定部件、线圈、磁性部件、支承机构等)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一部分(可动部件等)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可动部件位于图像抖动修正前的待机位置的状态的透视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可动部件位于从待机位置绕光轴旋转后的休止位置(旋转位置)的状态的透视主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可动部件为进行图像抖动修正而被从待机位置沿X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的透视主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可动部件为进行图像抖动修正而被从待机位置沿Y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的透视主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可动部件位于图像抖动修正前的待机位置的状态的透视主视图。图11是表示在图10所示图像抖动修正装置中可动部件位于从待机位置绕光轴旋转后的休止位置(旋转位置)的状态的透视主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L 光轴Y轴(第一方向)X轴(第二方向)U相机组件I相机主体2透镜镜筒M图像抖动修正装置MR旋转驱动机构(保持构件)MS卡合停止机构(保持构件)B 螺钉10、10’基座(固定部件)IOa 开口部S中心轴IOb被卡合部(卡合停止机构)11线圈固定部12轭铁固定部13 凹部14轭铁固定部15螺纹孔16’被卡合部(卡合停止机构)20球体(支持机构)30、30’可动部件31 筒部32、32’卡合部(卡合停止机构)32a倾斜面33平板部34抵接部
A接触区域35固定部40外罩部件(固定部件)40a 开口部41传感器固定部42螺纹孔50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构件、旋转驱动机构)51第一永久磁铁、5la、5Ib —对永久磁铁(旋转驱动机构)52第一线圈52a、52b —对线圈(旋转驱动机构)60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构件)61第二永久磁铁61a,61b 一对永久磁铁62第二线圈62a、62b —对线圈70轭铁(磁性部件)80 轭铁90位置传感器91第一位置传感器92第二位置传感器100柔性配线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在参照附图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装配有该图像抖动修正装置M的相机组件U如图I所示,具备配置摄像元件等的相机主体I、与相机主体I连结的作为摄像透镜组件的透镜镜筒2等。此外,在透镜镜筒2中,作为沿光轴方向往复移动的多个透镜组中的一装配有图像抖动修正装置M。图像抖动修正装置M如图2所示,具备作为固定部件的基座10、作为支承机构的3个球体20、保持透镜G的可动部件30、作为固定部件的外罩部件40、作为驱动可动部件30的驱动构件的第一驱动机构50 (第一永久磁铁51 (—对永久磁铁51a、51b)、第一线圈52 ( —对线圈52a、52b))及第二驱动机构60 (第二永久磁铁61 ( —对永久磁铁61a、61b)、第二线圈62 ( —对线圈62a、62b))、作为将可动部件30定位于给定休止位置地保持的保持机构的旋转驱动机构MR及卡合停止机构MS、为将可动部件30保持于给定旋转位置(休止位置)而与一对永久磁铁61a、61b之间产生磁性吸引力的作为磁性部件的一对轭铁70、在将可动部件30定心(处于待机位置)的际发挥作用的轭铁80、检测可动部件30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90 (第一位置传感器91、第二位置传感器92)、设于外罩部件40中的配线用柔性配线板100等。基座10如图2至图3所示,被沿光轴L方向以近似扁平的圆板状形成,具备划定中心轴S的近似圆形的开口部10a、形成于开口部IOa的内壁而可以脱离地卡合后述可动部件30的卡合部32的被卡合部10b、分别设于由穿过中心轴S的Y轴(第一方向)及与Y轴正交的X轴(第二方向)四等分的区域中的线圈固定部11、设于与线圈固定部11相面对的背面侧而固定轭铁80的4个轭铁固定部12、设于Y轴上及相对于Y轴线对称的位置而收容球体20的3个凹部13、固定轭铁70的2个轭铁固定部14、用于借助螺钉将外罩部件40紧固连结的4个螺纹孔15等。开口部IOa如图6、图8、图9所示,以在Y轴及X轴的交点划定中心轴S的方式制成近似圆形,且以如下内径尺寸制成,即,能够在为进行图像抖动修正而驱动可动部件30的范围内不接触地移动可动部件30的筒部31。被卡合部IOb以在为进行图像抖动修正而驱动可动部件30的范围内与可动部件30不接触的方式形成,且以在可动部件30到达从待机位置旋转给定角度的旋转位置(休止位置)的际与可动部件30的卡合部32卡合的方式形成。 作为支承机构的3个球体20被以将一部分沿光轴L方向突出的状态自由滚动地插入基座10的3个凹部13,另,如图4所示,被以位于相对于Y轴线对称的等腰三角形的3个顶点的方式配置。此外,3个球体20分别与设于可动部件30中的3个抵接部34抵接,将可动部件30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自由移动地支承。可动部件30如图2、图3、图5所示,以在Y’轴方向宽度窄且在X’轴方向尺寸长的近似矩形形成,具备保持具有光轴L的透镜G的筒部31、设于筒部31的外周的4个卡合部32、夹隔筒部31地在X’轴方向伸长的2个平板部33、从各个平板部33的外缘部及筒部31的外缘部突出地形成而与球体20抵接的3个抵接部34、将第一驱动机构50的第一永久磁铁51 ( —对永久磁铁5la、5Ib)及第二驱动机构60的第二永久磁铁61 ( 一对永久磁铁61a、61b)嵌合固定的4个固定部35等。筒部31以在其内部保持具有光轴L的透镜G的方式以筒状形成。4个卡合部32以从筒部31的外周沿径向突出并沿圆周方向形成给定长度的方式,且以在与基座10的被卡合部IOb相面对的一侧划定倾斜面32a的方式形成。此外,4个卡合部32在为进行图像抖动修正而驱动可动部件30的范围内与基座10的开口部IOa及被卡合部IOb不接触,在可动部件30到达从待机位置旋转给定角度的旋转位置(休止位置)的际与基座10的被卡合部IOb卡合。 2个平板部33以在与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伸长且在光轴L方向上扁平的方式形成3个抵接部34如图6所示,在透镜G的光轴L与基座10的开口部IOOa的中心轴S 一致的状态下,以与在光轴L方向上插入凹部13的3个球体20相面对的方式形成,在可动部件30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包含Y轴及X轴的平面)内二维地移动的范围中,以划定给定接触区域A的平面状形成,在该给定区域A中,不会脱离与插入凹部13中的球体20接触的状态。如此,由于将3个抵接部34以与3个球体20抵接的方式形成,因此可在使用较少个数的球体20同时,平衡良好地配置对球体20施加的负荷,从而将可动部件30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顺畅移动地支承。
4个固定部35被作为嵌合孔形成,使第一永久磁铁51 (—对永久磁铁51a、51b)及第二永久磁铁61 ( 一对永久磁铁61a、61b)在光轴L方向上露出彼等的两个端面,且将彼等的侧面嵌合地保持。外罩部件40如图2及图3所示,以在光轴L方向上近似扁平的圆板状形成,具备具有与开口部IOa的中心轴S —致的中心的近似圆形的开口部40a、嵌合固定位置传感器90 (第一位置传感器91、第二位置传感器92)的传感器固定部41、用于借助螺钉B与基座10紧固连结的4个螺纹孔42等。第一驱动机构50如图2至图6所示,将可动部件30沿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的Y轴方向(第一方向)驱动,作为包含固定于可动部件30中的第一永久磁铁51、固定于基座10中的第一线圈52的音圈电机形成。第一永久磁铁51由一对永久磁铁51a、51b形成,彼等在以光轴L为中心点对称的 位置固定于可动部件30的固定部35中。第一线圈52由一对线圈52a、52b形成,彼等在光轴L方向上与一对永久磁铁51a、51b相面对的位置固定于基座10的线圈固定部11中。第一永久磁铁51 ( 一对永久磁铁5la、5Ib)如图5所示,被以如下矩形形状形成,即,以与X’轴平行的面为界磁化为N极与S极,且在光轴L方向上也磁化为N极与S极。第一线圈52 ( —对线圈52a、52b)如图2、图4、图6所示,从光轴L方向看,以构成在X轴方向具有长轴且在Y轴方向具有短轴的椭圆环状的方式形成。这样,第一驱动机构50通过接通/断开对第一线圈52 ( —对线圈52a、52b)的通电,而在垂直于光轴L的第一方向,即Y轴方向上产生电磁驱动力。第二驱动机构60如图2至图6所示,将可动部件30沿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的X轴方向(第二方向)驱动,被作为包含固定于可动部件30中的第二永久磁铁61、固定于基座10中的第二线圈62的音圈电机形成。第二永久磁铁61由一对永久磁铁61a、61b形成,彼等在以光轴L为中心点对称的位置固定于可动部件30的固定部35中。第二线圈62由一对线圈62a、62b形成,彼等在光轴L方向上与一对永久磁铁61a、61b相面对的位置固定于基座10的线圈固定部11中。第二永久磁铁61(—对永久磁铁61a、61b)如图5所示,被以如下矩形形状形成,即,以与V轴平行的面为界磁化为N极与S极,且在光轴L方向上也磁化为N极与S极。第二线圈62 ( —对线圈62a、62b)如图2、图4、图6所示,从光轴L方向看,以构成在Y轴方向具有长轴且在X轴方向具有短轴的椭圆环状的方式形成。这样,第二驱动机构60通过接通/断开对第二线圈62 ( —对线圈62a、62b)的通电,而在垂直于光轴L的第二方向,即在X轴方向产生电磁驱动力。S卩,可借助第一驱动机构50(第一永久磁铁51、第一线圈52)与第二驱动机构60 (第二永久磁铁61、第二线圈62),使可动部件30从待机位置起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移动而进行图像抖动修正,另,由于第一永久磁铁51及第二永久磁铁62与第一线圈52及第二线圈62分别由点对称地配置的一对永久磁铁51a、51b、61a、61b及一对线圈52a、52b、62a、62b构成,因此可在将相对于基座10的可动部件30的平衡维持均等(平行度)同时,更为顺畅地驱动可动部件30而迅速地进行图像抖动修正。
旋转驱动机构MR产生旋转驱动力,该旋转驱动力用于将可动部件30从图像抖动修正前的待机位置(如图6所示,光轴L与中心轴S—致的自由状态)起绕光轴L旋转给定角度而使的处于休止位置(图7所示的旋转位置),另,从休止位置起反方向旋转而使的处于待机位置,由在以光轴L为中心点对称的位置配置于可动部件30中的一对永久磁铁51a、51b、在光轴L方向上与一对永久磁铁51a、51b相面对地配置于基座10中的一对线圈52a、52b形成。S卩,这里,以将第一驱动机构50兼作旋转驱动机构MS使用的方式形成。这样,通过对一对线圈52a、52b的一方线圈52a进行正通电及对另一方线圈52b进行逆通电,而产生将可动部件30沿绕着光轴L的一个方向(图6中的顺时针)旋转的磁性旋转驱动力,可动部件30被从图6所示的待机位置旋转至图7所示的给定旋转位置(休止位置),由卡合停止机构MS定位地保持(锁定),另一方面,通过对一对线圈52a、52b的一方线圈52a进行逆通电及对另一方线圈52b进行正通电,而产生将可动部件30沿绕着光轴L的反方向(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磁性旋转驱动力,可动部件30被从图7所示的给定旋转位置(休止位置)沿反方向旋转至图6所示的待机位置,解除卡合停止机构MS的锁定状态,变成可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自由状态。 如此,借助切换对一对线圈52a、52b的通电的简单控制,可进行可动部件30在休止位置的锁定及锁定的解除。另,由于将在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际作为驱动可动部件30的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机构50兼作旋转驱动机构MR使用,因此可达成构成的简化、部件数目的削减、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等。卡合停止机构MS使可动部件30在给定旋转位置(休止位置)与基座10的一部分卡合而停止,由设于可动部件30的筒部31的外周的4个卡合部32、在基座10中设于开口部IOa的区域而在可动部件30到达旋转位置的际由卡合部32卡合的被卡合部10b、在可动部件30位于旋转位置(休止位置)的状态下为与一对永久磁铁61a、61b分别相互产生磁性吸引力而固定于基座10中的一对轭铁70等形成。这里,卡合部32与被卡合部IOb的卡合关系被以在可动部件30旋转至给定休止位置(旋转位置)时彼此密合而不产生晃动的状态形成。一对轭铁70固定于基座10的轭铁固定部14中,被配置为,在如图7所示可动部件30被旋转至休止位置(旋转位置)时与可动部件30的外缘部抵接,与一对永久磁铁61a、61b分别产生磁性吸引力,且被配置为,在从待机位置起进行图像抖动修正时,与可动部件30不接触。S卩,一旦借助旋转驱动机构MR,将可动部件30从图6所示待机位置沿绕着光轴L的一个方向(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于可动部件30的筒部31中的卡合部32即与形成于基座10的开口部IOa中的被卡合部IOb卡合,另,可动部件30的外缘部与轭铁70抵接,可动部件30如图7所示停止于给定休止位置(旋转位置),由产生在一对轭铁70与一对永久磁铁61a、61b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定位于该旋转位置(休止位置)地保持。另一方面,一旦借助旋转驱动机构MR,将可动部件30从休止位置起沿绕着光轴L的反方向(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在卡合部32脱离被卡合部IOb同时可动部件30到达待机位置,卡合停止机构MS的锁定状态(卡合状态)被解除。如此,通过作为卡合停止机构MS,采用设于可动部件30的保持透镜G的筒部31中的卡合部32及设于基座10的开口部IOa的区域中的被卡合部10b,而将可动部件30中质量集中的中心区域卡合保持,因此可将可动部件30更为可靠地保持于休止位置(旋转位置)。再者,亦可将卡合部32与被卡合部IOb的卡合关系设定为以彼此咬合的方式略为牢固地嵌合的状态。该情形下,即便不设置轭铁70,亦可将可动部件30可靠地保持于休止位置(旋转位置)。4个轭铁80分别固定于基座10的背面侧(与配置有第一线圈52及第二线圈62的一侧相反一侧)的轭铁固定部12中。
此外,4个轭铁80如图3及图6所示,在可动部件30为图6所示待机位置(光轴L与中心轴S —致的位置),分别在光轴L方向上配置于与永久磁铁51a及线圈52a重叠的位置、与永久磁铁51b及线圈52b重叠的位置、与永久磁铁61a及线圈62a重叠的位置、与永久磁铁61b及线圈62b重叠的位置,从而以将球体20夹入的状态产生不使可动部件30脱离基座10的磁性吸引力,且在可动部件30偏离待机位置的际产生使的复位到待机位置的磁性复位力。位置传感器90由在光轴L方向上配置于与第一线圈52的一方线圈52b相面对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91、在光轴L方向上配置于与第二线圈62的一方线圈62a相面对的位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92构成。第一位置传感器91及第二位置传感器92例如为检测磁通密度的变化并作为电信号输出的霍尔元件等,如图2所示,分别嵌合固定于外罩部件40的传感器固定部41中。此外,第一位置传感器91在与固定于可动部件30中的第一永久磁铁51 (永久磁铁51b)之间形成磁路,通过检测因可动部件30相对于基座10及外罩部件40相对地移动而产生的磁通密度的变化,来检出可动部件30的位置。另,第二位置传感器92在与固定于可动部件30中的第二永久磁铁61 (永久磁铁61a)之间形成磁路,通过检测因可动部件30相对于基座10及外罩部件40相对地移动而产生的磁通密度的变化,来检出可动部件30的位置。柔性配线板100如图2所示,被制成具有与第一位置传感器91连接的连接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92连接的连接部、与第一驱动机构50的第一线圈52 ( —对线圈52a、52b)连接的连接部、与第二驱动机构60的第二线圈62 ( —对线圈62a、62b)连接的连接部,如图2所示,固定于外罩部件40的前面。如此,由于柔性配线板100固定于不会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方向上移动的外罩部件40 (固定部件)中,因此不需要使的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方向上移动,由此可减小柔性配线板100的配置空间,可将装置小型化,提高耐久性。下面,在参照图6 图9同时,对上述图像抖动修正装置M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休止状态下,可动部件30如图7所示,由旋转驱动机构MR及卡合停止机构MS定位于休止位置(旋转位置)地保持。通过从该休止状态起,对旋转驱动机构MR的一对线圈52a、52b的一方线圈52a进行逆通电及对另一方线圈52b进行正通电,可动部件30即被从图7所示休止位置起沿绕着光轴L的反方向(图7中的逆时针)旋转而到达图6所示待机位置,且卡合停止机构MS (卡合部32及被卡合部IOb)的卡合状态(锁定状态)被解除,变成可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自由状态。此外,在从图6所示待机状态(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起,作为一例进行将可动部件30(透镜G)向X轴方向(第二方向)的右侧移动的图像抖动修正的情形下,通过对第二驱动机构60的第二线圈62 ( 一对线圈62a、62b)进行正通电,而产生向右的电磁驱动力。以此,可动部件30如图8所示,被向X轴方向的右方移动。另一方面,一旦切断对第二线圈(一对线圈62a、62b)的通电(或进行逆通电),可动部件30即回到待机位置。另,在从图6所示待机状态起,作为一例进行将可动部件30(透镜G)向Y轴方向(第一方向)的上侧移动的图像抖动修正的情形下,通过对第一驱动机构50的第一线圈52( —对线圈52a、52b)进行正通电,而产生向上的电磁驱动力。以此,可动部件30如图9所示,被向Y轴方向的上方移动。另一方面,一旦切断对第一线圈(一对线圈52a、52b)的通电(或进行逆通电),可动部件30即回到待机位置。此外,在从图6所示待机状态起,将可动部件30向休止位置移动的情形下,通过对 一对线圈52a、52b的一方线圈52a进行正通电及对另一方线圈52b进行逆通电,可动部件30被从图6所示待机位置起沿绕着光轴L的一个方向(图6中的顺时针)旋转而到达图7所示给定旋转位置(休止位置),且借助卡合停止机构MS (卡合部32及被卡合部IOb)的定位及产生于一对轭铁70与一对永久磁铁61a、61b之间的磁性吸引力,牢固地保持于该旋转位置(休止位置)。如此,在不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休止状态下,通过借助旋转驱动机构MR将可动部件30从待机位置起绕光轴L旋转而旋转至给定旋转位置,借助卡合停止机构MS将可动部件30卡合于基座10的一部分(被卡合部IOb)而停止,即便从外部受到冲击等,亦可不产生晃动地将可动部件30可靠地保持于休止位置(旋转位置)。尤其是,通过作为保持构件,采用使可动部件30旋转而卡合及停止(锁定)的旋转驱动机构MR (一对永久磁铁5la、5Ib、一对线圈52a、52b)及卡合停止机构MS (卡合部32、被卡合部10b),可达成结构的简化、装置的小型化、耗电的降低等。图10及图11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相对于前述实施方式而言,变更了构成卡合停止机构MS的卡合部及被卡合部的配置场所。因而,对于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S卩,该实施方式中,卡合停止机构MS为包含设于可动部件30’的平板部33的一部分中的卡合部32’、在基座10’中设于远离开口部IOa的外侧区域中的被卡合部16’的构成。这样,一旦借助旋转驱动机构MR,将可动部件30从图10所示待机位置起绕光轴L旋转,形成于可动部件30’的远离筒部31的平板部33中的卡合部32’即与形成于基座10’的远离开口部IOa的外侧区域中的被卡合部16’卡合,将可动部件30’以停止于图11所示给定休止位置(旋转位置)的状态保持。如此,在通过作为卡合停止机构MS,在可动部件30’的平板部33与基座10’的远离开口部IOa的外侧区域中设置卡合部32’及被卡合部16’,而不使可动部件30’的筒部31进入开口部IOa内的构成抑或可动部件30’的筒部31形成与平板部一体化的平板状并在其一部分中保持透镜G的构成中,可将可动部件30’更为可靠地保持于休止位置(旋转位置)。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第一驱动机构50( —对永久磁铁51a、51b、一对线圈52a、52b)兼作旋转驱动机构MR的构成,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亦可设置专用的旋转驱动机构。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在可动部件30、30’中固定永久磁铁51a、51b、61a、61b、在基座10、10’中固定线圈52、52b、62a、62b的情形,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亦可反的,采用在基座中固定永久磁铁51a、51b、61a、61b、在可动部件中固定线圈52、52b、62a、62b的构成。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作为位置传感器采用在与第一永久磁铁51的一方永久磁铁51b之间作用的第一位置传感器91及在与第二永久磁铁61的一方永久磁铁61a之间作用的第二位置传感器92的情形,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亦可采用在与4个永久磁铁51a、5lb、6la、6Ib之间作用的4个位置传感器。 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作为支承可动部件30的支承机构,采用被插入基座10的凹部13并与可动部件30、30’的抵接部34抵接的3个球体20的情形,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亦可反的,采用在可动部件中设置配置球体20的凹部、在基座中设置供球体20抵接的抵接部的构成。另,虽作为多个凹部、多个球体、多个抵接部,给出3个凹部13、3个球体20、3个抵接部34,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亦可采用4个以上凹部及球体以及抵接面。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适用于相机组件U的透镜镜筒2中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M进行展示,然而亦可在包含摄像用的多个透镜的其他摄像透镜组件中,采用包含形成上述构成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的构成。据此,通过在将摄像用多个透镜沿光轴方向配置而成的构成中,包含上述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即可恰当地驱动由可动部件保持的修正用透镜G,顺畅地且高精度地修正由手抖等所致图像抖动。即,可提供除摄像用多个透镜以外还追加有上述图像抖动修正功能的摄像透镜组件。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可在达成结构的简化、装置的小型化、部件数目的削减、耗电的降低同时,在不进行图像抖动修正的休止状态下将保持透镜的可动部件可靠地定位于给定休止位置而保持,因此不仅当然可适用于携带型的普通相机组件、携带电话等的搭载相机组件以及摄像透镜组件等中,且亦可用在其他携带型的光学机器等中。
权利要求
1.ー种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具备具有划定给定中心轴的开ロ部的固定部件、保持透镜且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可动的可动部件、在垂直于透镜的光轴的平面内自由移动地支承所述可动部件的支承机构、在所述平面内驱动所述可动部件的驱动构件、将所述可动部件定位于给定休止位置地保持的保持构件,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包含使所述可动部件从图像抖动修正前的待机位置绕所述光轴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部件在给定旋转位置与所述固定部件的一部分卡合而停止的卡合停止机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构件兼作所述旋转驱动机构。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包含保持所述透镜而配置于所述开ロ部内的筒部、从所述筒部向与所述平面平行的方向伸长的平板部, 所述卡合停止机构包含设于所述筒部的外周的卡合部、在所述固定部件中设于所述开 ロ部的区域而在所述可动部件到达所述旋转位置的际由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其中,所述可动部件包含保持所述透镜且与所述开ロ部相面对地配置的筒部、从所述筒部向与所述平面平行的方向伸长的平板部, 所述卡合停止机构包含设于所述平板部的一部分中的卡合部、在所述固定部件中设于远离所述开ロ部的外侧区域而在所述可动部件到达所述旋转位置的际由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其中,所述卡合停止机构包含磁性部件,其为在所述可动部件位于所述旋转位置的状态下,与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一方的永久磁铁产生磁性吸引カ而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另一方中。
6.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含在以所述光轴或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点対称的位置配置于所述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一方的ー对永久磁铁、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ー对永久磁铁相面对地配置于所述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另一方的一对线圈,通过对所述ー对线圈的一方进行正通电及对另一方进行逆通电,而产生使所述可动部件旋转至所述旋转位置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对所述ー对线圈的一方进行逆通电及对另一方进行正通电,而使所述可动部件从所述旋转位置反向旋转以解除卡合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构件包含将所述可动部件沿所述平面内的第一方向驱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将所述可动部件沿所述平面内的第二方向驱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一方的第一永久磁铁、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永久磁铁相面对的位置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另ー方的第一线圈,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含固定于所述固定机构及可动部件的一方的第二永久磁铁、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永久磁铁相面对的位置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及可动部件的另ー方的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永久磁铁及所述第二永久磁铁分别由配置于以所述光轴或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点对称的位置的ー对永久磁铁构成, 所述第一线圈及第ニ线圈分别由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ー对永久磁铁相面对地配置的ー对线圈构成,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ニ驱动机构的至少一方兼作所述旋转驱动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其在实现结构的简化、小型化等同时,在休止状态下能够将修正用透镜不移动地保持。本发明的图像抖动修正装置具备具有划定中心轴的开口部的基座、保持透镜且相对于基座可动的可动部件、在垂直于透镜的光轴的平面内自由移动地支承可动部件的支承机构、在所述平面内驱动可动部件的驱动构件、将可动部件定位于给定休止位置地保持的保持构件,作为保持构件,包含使可动部件从图像抖动修正前的待机位置绕光轴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一对永久磁铁、一对线圈)、使可动部件在给定旋转位置与基座的一部分卡合而停止的卡合停止机构。据此,可在休止状态下将透镜及可动部件可靠地定位于休止位置而保持。
文档编号G02B7/02GK102736358SQ20121008908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井上大 申请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