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鼓支撑构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90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鼓支撑构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一种在本领域内所熟知的电子照相型彩色打印机包括四个感光鼓和四个显影辊。感光鼓分别被设置成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显影辊被设置成与感光鼓一一对应和被设计成供应色粉到感光鼓。作为这样的类型的打印机的一个实例,已知了一种激光打印机,该激光打印机包括图像形成单元框架和多个显影盒。图像形成单元框架整体地支撑对应于多个颜色的多个感光鼓,以便感光鼓不能从图像形成单元框架上被拆卸下来。图像形成单元框架可以被抽出激光打印机的主壳体和从主壳体中拆卸下来。每个显影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 形成单元框架并与感光鼓中的一个对应。这种激光打印机已经公开在美国专利申请公报NoUS2006/0067734Al 中。在如上所述的激光打印机中,然而,图像形成单元框架需要具有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显影盒的构型和用于能使图像形成单元框架被抽出主壳体的构型。这样则难以缩小框架的尺寸和减少框架的生产成本。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用于支撑感光鼓的鼓支撑构件尺寸小,并且可以用低成本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主体;移动构件,移动构件被构造成支撑多个显影单元,多个显影单元被彼此并排地排列且在预定排列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被排列,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安装位置和抽出位置之间移动,在安装位置上移动构件被安装在主体中,在抽出位置上移动构件被从主体抽出;鼓支撑构件,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整体地支撑多个感光鼓,感光鼓被设置成与多个显影单元相对应且被设置在多个显影单元的上方,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被移动构件可拆卸地支撑;和带单元,带单元包括环形带,当移动构件处于安装位置,环带处于移动构件的上方;其中,当移动构件支撑多个显影单元并且移动构件处于抽出位置时,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能够从移动构件拆卸。优选的,鼓支撑构件具有在抽出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抽出方向上,移动构件被从安装位置抽出到抽出位置,第一端被定义为鼓支撑构件在抽出方向上的上游端和第二端被定义为鼓支撑构件在抽出方向上的下游端,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通过第二端绕着作为支点的第一端旋转从而被安装在移动构件中或从移动构件移去。优选的,鼓支撑构件包括一对侧板,一对侧板相互面向并且在多个感光鼓的轴线方向上相互分离,一对侧板可旋转地支撑多个感光鼓;第一突起部,第一突起部被设置在抽出方向上的每个侧板的上游端并且在轴线方向上突出;和第二突起部,第二突起部被设置在抽出方向上的每个侧板的下游端并且在轴线方向上突出;和移动构件包括一对侧壁,一对侧壁相互面对并且在轴线方向上相互分离;第一接合部分,第一接合部分被设置在抽出方向上的每个侧板的上游端并被构造成与第一突起部接合从而将第一突起部相对于移动构件定位,同时允许第一突起部旋转;和第二接合部分,第二接合部分被设置在抽出方向上的每个侧板的下游端并被构造成与第二突起部接合从而允许鼓支撑构件相对于移动构件旋转。优选的,移动构件包括下游侧壁,下游侧壁在抽出方向上横跨一对侧壁的下游端部分之间;和
鼓支撑构件包括把手,把手比移动构件的下游侧壁朝抽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突出得更远。优选的,移动构件设置有移动构件侧把手,移动构件侧把手从移动构件的下游侧壁朝着在抽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突出。优选的,每个侧壁设置有引导部分,引导部分被构造成引导移动构件相对于主体移动。优选的,一对侧壁被设置成在轴线方向上面向鼓支撑构件的外侧。优选的,多个显影单元被构造成在鼓支撑构件相对于移动构件旋转之后能够被安装在移动构件中或从移动构件中移去。优选的,鼓支撑构件将多个感光鼓中的每一个可旋转地支撑在固定位置上。优选的,鼓支撑构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分,第一定位部分被设置在每个侧板的上游端,并且当从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看时,第一定位部分通过移动构件的对应的侧壁被暴露,以便第一定位部分被相对于主体定位;和第二定位部分,第二定位部分被设置在每个侧板的下游端,并且当从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看时,第二定位部分通过移动构件的对应的侧壁被暴露,以便第二定位部分被相对于主体定位。优选的,第二接合部分是从对应的侧壁的顶边缘向下凹进的凹部;第二突起部比对应的侧壁在轴线方向上向外突出得更远以用作第二定位部分;和
弓I导部分被设置在第二接合部分的下方。优选的,鼓支撑构件可旋转地和可移动地支撑多个感光鼓中的每一个。优选的,鼓支撑构件设置有与感光鼓多个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推动构件,每个第一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对应的感光鼓以将对应的感光鼓与带单元分离;和主体和移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按压机构;按压机构被构造成当移动构件位于安装位置时,克服多个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将感光鼓朝着带单元按压。优选的,按压机构包括按压构件,按压构件在排列方向上延伸,并且按压构件被构造成整体地按压所有的多个感光鼓。优选的,按压构件设置有与多个感光鼓--对应的多个第二推动构件,每个多个
第二推动构件被构造成将对应的感光鼓朝着带单元推动。优选的,每个第二推动构件包括板簧,板簧的推动力大于对应的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优选的,移动构件拥有曝光单元,曝光单元具有多个排列在轴向上的光线发射部分和被构造成暴露每个感光鼓。移动构件设置有曝光单元,曝光单元具有多个光线发射部分,多个光线发射部分被配置在轴线方向上并且被构造成曝光每个感光鼓。优选的,带是中间转印带。


以下将会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特征、优点和其他目的,其中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截面图。图2是沿着图I中的线II-II向的彩色打印机的截面图;图3是图I中所示的处理框架的和从其上前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I所示的鼓单元的和从其上前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5是图I所示的处理单元的右侧视图;图6是图I中所示的主壳体的截面图;图7-9是说明处理单元如何从主壳体中被抽出,其中,图7显示前盖被打开和处理单元刚好在黑色的感光鼓接触从动辊之前被抽出的状态,图8显示在图7之后的状态之后的处理单元依次向下和向前移动以便黑色的感光鼓不接触从动辊的状态的状态,在该状态处理单元依次向下并向前移动以便黑色的感光鼓不接触从动辊,图9显示在图8之后的状态,在该状态的处理单元到达抽出位置的状态;图10显示鼓单元和显影盒如何被安装到处理单元和当处理单元处于抽出位置时鼓单元和显影盒如何从处理单元中被移去;图11是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截面图;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线XII-XII的彩色打印机的截面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处理框架的截面图;图14(a)和14(b)是图11所示的鼓单元并从该鼓单元的右侧观察的截面图,其中,图14(a)显示感光鼓朝着带单元向上抬起的状态,图14(b)显示感光鼓从带单元向下缩回的状态;图15是图11所示的处理单元的截面图;图16是图11所示的主壳体的截面图;图17-19说明处理单元如何从图11中的主壳体中被抽出,其中,图17显示处理单元处于安装位置,前盖处于闭合位置和感光鼓被按压至抵靠带单元的状态,图18显示图17之后的状态,在该状态处理单元处于安装位置,前盖处于打开位置和感光鼓被与带单元分隔的状态,图19显示图18之后的状态,在该状态的处理单元被抽出到抽出位置;图20说明当处理单元处于抽出位置时鼓单元和显影盒如何被安装到处理单元和鼓单元和显影盒如何从处理单元中被移去;图21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截面图;和图22 (a)和22 (b)是被提供到根据第四个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和从其右侧观察的鼓单元的截面图是被设置到根据第四个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鼓单元并从该鼓单元右侧观察的截面图,其中,图22(a)显示感光鼓朝着带单元向上提升的状态显示感光鼓朝着带单元向上前进的状态,图22(b)显示感光鼓从带单元向下被撤回的状态显示感光鼓从带单元向下缩回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以避免重复。首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将参考附图1-10进行描述。I.彩色打印机的总体结构如图I和2所示,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是水平中间转印式彩色打印机I。彩色打印机I是多功能装置,其整体地拥有主壳体2 (主体)和设置在主壳体2上方的平板扫描器3。平板扫描器3用于读取来自原始文件的图像数据。在主壳体2内部,彩色打印机I进一步拥有片状物供应单元4和图像形成单元5。 片状物供应单元4用于供应纸张P的片状物到图像形成单元5。图像形成单元5用于在从 片状物供应单元4供应的纸张P的片状物上形成图像。(I)主壳体主壳体2具有在侧视图中是大致矩形的盒状形状。片状物供应单元4和图像形成单元5被容纳在主壳体2中。主壳体2具有一个侧壁,进入口 6被形成在该侧壁中。前盖7被设置在该侧壁上以便绕着其的下端在用于闭合进入口 6的闭合位置和用于打开进入口6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轴地移动。前盖7的下端被用作支点。开口 8被形成在前盖7的下部分上,用于露出片状物供应盘10(稍后描述)的前端。手动片状物馈送引导件9被设置在前盖7上。手动片状物馈送引导件9从开口8的上边缘朝着处理框架32 (稍后描述)的底壁和片状物传送构件18 (稍后描述)的前端之间的位置向斜后下方延伸。假定彩色打印机I被设置在需要被使用的方向,术语“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以下”,“右”,“左”,“前”,“后”等等将应用在整个说明书中。在下面的描述中,在其上设置了前盖7的彩色打印机I的一侧(图I中的左侧)被称为彩色打印机I的前侧,与前侧相反的一侧(图I中的右侧)被称为彩色打印机I的后侧。下面描述中的彩色打印机I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将基于使用者从前侧观察彩色打印机I的基准点。(2)片状物供应单元片状物供应单元4包括用于容纳纸张P的片状物的片状物供应盘10。片状物供应盘10被可移动地安装在主壳体2的底部区域。手柄部11被设置在靠近其上边缘的片状物供应盘10的前壁。手柄部11的横截面为开口向下的大致U形形状。手柄部11的上表面竖直地面对手动片状物馈送引导件9,两者之间有间隙形成。形成在手柄部11的上表面和手动片状物馈送引导件9之间的间隙定义为手动片状物馈送口 12,除了那些容纳在片状物供应盘10中的纸张P的片状物之外的纸张P的片状物可以通过该手动片状物馈送口 12被手动地馈送。片状物供应单元4包括拾取辊13、馈送辊14、馈送垫15、一对夹紧辊16和一对套准棍17。拾取辊13被设置在片状物供应盘10的后端部分的上方。馈送辊14被设置在拾取辊13的后方。馈送垫15被设置在馈送辊14下方且与馈送辊14相对。这对夹紧辊16在竖直方向上相互相对。这对夹紧辊16被设置在馈送辊14的后方且接触馈送辊14。这对套准棍17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面对且被设置在馈送辊14的上方。容纳在片状物供应盘10中的片状物P(由图I中所示的实线表示)随拾取辊13的旋转被传送到馈送辊14和馈送垫15之间,和随馈送辊14的旋转被一片一片地分离。然后,随馈送辊14的旋转,当被分离的片状物P经过馈送辊14和每个夹紧辊16之间时该片状物P被朝着套准棍17传送。随套准棍17的旋转,片状物P在预定时间内被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5 (中间转印带44 (稍后描述)和二次转印辊41 (稍后描述)之间)。从片状物供应盘10经过馈送辊14,夹紧辊16和套准棍17延伸到图像形成单元5的传送路径对应第一传送路径。手动片状物馈送通道(第二传送路径)被形成在片状物供应盘10和处理框架32 (稍后描述)的底壁之间的片状物供应单元4中。片状物传送构件18被设置在片状物供应盘10中。片状物传送构件18构成手动 片状物馈送通道的底壁,并且面对处理框架32 (稍后描述)的底壁。片状物传送构件18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被拉长的大致平板形状。当片状物传送构件18通过一对左右支撑构件19和各种压缩弹簧20 (参见图2)被保持在水平方向上(参见图7和8)时,该片状物传送构件18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五个托盘侧传送构件21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被可旋转地设置在片状物传送构件18中。每个托盘侧传送构件21包括单个托盘侧辊轴22和设置在托盘侧辊轴22上并且不能相对于托盘侧辊轴22旋转的三个托盘侧辊构件23 (参见图2)。五个处理侧传送构件24被可旋转地设置在处理框架32 (稍后描述)的底壁上且在与托盘侧传送构件21相反的位置上。每个处理侧传送构件24包括单个处理侧辊轴25和设置在处理侧辊轴25上且不能相对于处理侧辊轴25旋转的三个处理侧辊构件26 (参见图2和3)。经过手动片状物馈送开口 12 (由图I中的虚线表示)的手动馈送的纸张P的片状物被前盖7上的手动片状物馈送引导件9和设置在片状物供应盘10上的手柄部11的上表面引导到最靠前的处理侧传送构件24和最靠前的托盘侧传送构件21之间的夹持部分。每一处理侧传送构件24被驱动而旋转,同时对应的托盘侧传送构件21随着旋转,将手动馈送的片状物沿着向后的方向在稍后描述的处理框架32的下表面和片状物传送构件18的上表面之间传送。手动馈送的纸张P通过拾取辊13的旋转被引导到片状物传送构件18的后端的拾取辊13和被传送到馈送辊14和馈送垫15之间,如上所述。然后馈送辊14依次经过馈送辊14和夹紧辊16朝着设置在馈送辊14的上方的套准棍17供应纸张P的片状物。旋转的套准棍17在预定时间内供应片状物到中间转印带44和二次转印辊41之间的夹持位置N,稍后将描述中间转印带44和次转印辊41。(3)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5被设置在片状物供应单元4的上方。图像形成单元5包括处理单元27 (移动移动构件),转印单元28,和定影单元29。(3-1)处理单元处理单元27被设置在片状物供应盘10的上方和拾取辊13的前方。进一步,处理单元27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在处理单元27被安装到主壳体2的安装位置和处理单元27被抽出主壳体2的抽出位置之间移动。即,处理单元27在前后方向上被可滑动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处理单元27包括一个鼓单元30 (鼓支撑构件),对应于用于图像形成的四种颜色的四个显影盒31 (显影单元),和用于将鼓单元30和显影盒31保持在可拆卸地安装状态中的处理框架32。(3-1-1)鼓单元鼓单元30被设置在处理单元27的上部分。鼓单元30整体地支持对应于用于图像形成的四种颜色的四个感光鼓 33,和对应于感光鼓33的四个电晕充电器34。感光鼓33彼此并列地排列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被排列。即,感光鼓33被排列在前后方向上,且感光鼓3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彼此分离地排列。更具体地说,感光鼓33包括从前侧向着后侧以一定间隔并按给定顺序排列的黑色感光鼓33K,黄色感光鼓33Y,洋红色感光鼓33M,和青色感光鼓33C。每一感光鼓33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且其的轴线排列成在左右方向上对齐。感光鼓33拥有一对凸缘构件97和鼓轴50 (参见图2)。凸缘构件97被安装在对应的感光鼓33的每一个左右端上以便不能相对于这些端部旋转。鼓轴50基本上为柱形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伸长。鼓轴50被插入穿过感光鼓33以便与感光鼓33共用其中心轴。鼓轴50的左端和右端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凸缘构件97中和从凸缘构件97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更远。每个电晕充电器34被设置在对应的感光鼓33的斜后下方,并且面对但不接触对应的感光鼓33。鼓单元30拥有带清洁辊90。带清洁辊90被可旋转地支撑在鼓单元30中在黑色感光鼓33K的前侧,以便从上方接触刮擦辊88 (稍后描述)。(3-1-2)显影盒显影盒31彼此并列排列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地排列,以便每个显影盒31被设置在对应的感光鼓33斜前下方。S卩,显影盒31被排列在前后方向上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彼此分离地排列,以便每个显影盒31位于对应的感光鼓33的斜对角下方且同时位于对应的感光鼓33的前方。更具体地,显影盒31包括从前侧向着后侧以一定间隔并按给定顺序排列的黑色显影盒31K,黄色显影盒31Y,洋红色显影盒31M,和青色显影盒31C。每个显影盒31包括显影辊35。显影辊35被显影盒31的上端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35的上后边缘通过显影盒31的上后边缘被暴露并从感光鼓33的前下侧接触对应的感光鼓33。显影盒31也包括用于供应色粉到对应的显影辊35的供应辊36和用于调节提供给显影辊35的色粉的厚度的厚度调节片37。进一步,显影盒31包括用于将对应颜色的色粉(显影剂)容纳在其中的色粉容纳部38。色粉容纳部38被设置在供应辊36的下方。黑色显影盒3IK包括废弃色粉保存部87,刮擦辊88,和刮擦片89。带清洁辊90用于清理沉积在中间转印带44的表面上的废弃色粉。在被承载在带清洁辊90上的废弃色粉被提供给刮擦辊88之后,被承载在刮擦辊88上的废弃色粉被刮擦片89刮去。因此,废弃色粉被保存在废弃色粉保存部87中。(3-1-3)处理框架处理框架32在前后方向上被可滑动地设置。处理框架32拥有与四个感光鼓33——对应的四个LED单元39 (曝光单元)。每个LED单元39被设置在对应的显影盒31的后方。进一步,LED单元39被设置在对应的感光鼓33的下方,并且面对对应的感光鼓33。LED单元39根据预定的图像数据曝光对应的感光鼓33的表面。每个LED单元39包括LED列支撑构件91和LED列92 (图2)。
LED列支撑构件91包括支撑梁93和LED列容纳构件94。支撑梁93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四棱柱形状。支撑梁93横跨在处理框架32的右侧壁和左侧臂之间。LED列容纳构件94被形成为具有底壁和在右左方向被拉长的大致矩形框架形状。LED列容纳构件94的底壁被连接到支撑梁93。LED列92基本上被形成为杆状和在右左方向上伸长。LED列92整体地保持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LED(光线发射部分)。LED列92相对于LED列容纳构件94可移动。LED列92具有被容纳在LED列容纳构件94的上部分的下部分。LED列92通过介于LED列容纳构件94的底壁和LED列92之间的一对左右压缩弹簧96被弹性地支撑到LED列容纳构件94的底壁。LED列92具有右端和左端,每一个端具有用于相对于对应的感光鼓33定位LED列92的LED定位构件95 (图2)。每个LED定位构件95被形成为在侧视图中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形状。LED定位构件95被排列成从LED列92的相应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稍微向上地突出。通过压缩弹簧96的推力,使LED定位构件95从下方接触感光鼓33,从而相对于感光鼓33定位LED列92以便LED列92面对感光鼓33且与感光鼓33隔开对应于LED定位构件95的突出长度的间隔。(3-3)转印单元转印单元28包括带单元40和二次转印辊41。当处理单元27处于安装位置时带单元40被设置在处理单元27的上方以便从上方面对每个感光鼓33和定位在前后方向上。带单元40包括主动辊42,从动辊43,中间转印带44 (循环带),和四个初级转印辊45。主动辊42和从动辊43被排列成在前后方面上相互面对和隔开。中间转印带44绕着主动辊42和从动辊43伸长,中间转印带44的下部分与每个感光鼓33接触。中间转印带44被驱动辊44驱动而循环,以便与感光鼓33接触的中间转印带44的下部分向后移动。每个初级转印辊45被设置成面对对应的感光鼓33,并且将中间转印带44的下部分介入初级转印辊45和感光鼓33之间。每个初级转印辊45通过带单元40并经由轴承46 (图2)和压缩弹簧47 (图2)被支撑在带单元40的左侧和右侧,以便初级转印辊45相对于图7中所示的带单元40可旋转和可竖直移动。二次转印辊41被设置在带单元40的后方。进一步,二次转印辊41被设置成面对带单元40的驱动辊42,将中间转印带44介入二次转印辊41和驱动辊42之间(3-4)定影单元定影单元29被设置在二次转印辊41的上方。定影单元29包括加热辊48和被设置成面对加热辊48的加压辊49。(3-5)图像形成操作(3-5-1)显影操作容纳在显影盒31中的色粉被提供给供应辊36,然后提供给显影辊35。当显影辊35旋转时,厚度调节片37调节被承载在显影辊35的表面上的色粉到预定厚度,以便显影辊35在其上承载一致厚度的色粉层。提供给 显影辊35的色粉在厚度调节片37和显影辊35之间被摩擦充正电。同时,当感光鼓33旋转时电晕充电器34将正极的均匀电荷施加到对应的感光鼓33的表面。随后,LED单元39根据图像数据曝光对应的感光鼓33的表面。对应于被形成在片状物P上的图像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33的表面上。当感光鼓33继续旋转时,被承载在显影辊35的表面上的正电荷色粉被提供给形成在感光鼓33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从而通过逆显影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的色粉图像。因此,色粉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33的表面上。(3-5-2)转印和定影操作通过逆显影形成在感光鼓33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被连续地初步转印在被从前向后传送的中间转印带44的下部分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44上形成彩色图像。当中间转印带44经过中间转印带44面对二次转印辊41所在的夹持位置N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4上的彩色图像被二次转印在从片状物供应单元4供应的片状物P上。当片状物P经过加热辊48和加压辊49之间时,转印在片状物P上的彩色图像通过定影单元29中的热量和压力被热定影到片状物P。(4)排出片状物P被排出到其上的排出盘51被形成在主壳体2的上表面。片状物排出单元52被设置在主壳体2的后上端以向上突出到高于排出盘51的高度。片状物排出单元52具有片状物排出口 53,片状物排出口 53高于排出盘51。片状物P经过片状物排出口 53被排出。片状物排出单元52具有多个(在本实例中为三个)片状物排出辊54,该片状物排出辊54被设置在片状物排出口 53中并用于朝着排出盘51传送片状物P。在彩色图像已经被定影到定影单元29中的片状物P之后,片状物P被排出辊54排出到排出盘51上。(5)平板扫描器平板扫描器3由片状物排出单元52的上端支撑以便平板扫描器3被设置在排出盘51的上方且以一定距离间隔。平板扫描器3包括限制盖55,玻璃板56和CXD传感器57。在原始文件被放置在限制盖55和玻璃板56之间后,CCD传感器57被可滑动地移动以读取来自原始文件的图像数据。2处理单元(I)处理框架
如图3和5所示,处理框架32具有带有闭合底部和开口顶部的大致矩形框架结构。处理框架32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平行并且分离排列的一对侧壁72,和横跨在侧壁72之间的前壁151 (下游侧壁)和后壁152。和处理框架侧处理把手82 (把手)。前壁151桥接侧壁72的前端,而后壁152桥接侧壁72的后端。每个侧壁72拥有四个鼓引导构件73,导轨74 (向导部分),和接合构件75(第一接合部分)。此外,每个侧壁72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定位轴曝光凹槽77 (第二接合部分),安装部曝光凹槽78,和四个LED支撑通孔76。鼓引导构件73相对于左右方向被安装到每个侧壁72的内表面和被沿着侧壁72的上边缘在前后方向以一定距离排列。鼓引导构件73的位置相应于感光鼓33。每个鼓引导构件73具有侧视图中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形状。鼓导向槽79被形成在每个鼓引导构件73 中。每个鼓导向槽79为形成在鼓引导构件73的上边缘并且向下延伸的凹部。鼓导向槽79基本上为侧视图中的和在顶部被打开的U形形状。鼓导向槽79具有足以接收对应的感光鼓33的鼓轴50的宽度(左右尺寸)。导轨74被形成每个侧壁72的大致竖直方向的中心,并作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直线脊。导轨74从侧壁72的外表面分别向左或向右方突出。倾斜部分81被形成在导轨74的中间点,一对前后导向辊80被设置在导轨74的后端部分。倾斜部分81被形成在导轨74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的前部分,并且朝前向下倾斜。导轨74的前端与倾斜部分81的底端被连续形成且基本上为直线。导向辊80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每个导轨74的后端,导向辊80的上部在导轨74的上边缘上方被暴露,导向棍80的底部在导轨74的下边缘被暴露。每个接合构件75被形成在相应的侧壁72的内表面上的后上方转角中。接合构件75被弯曲以形成侧视图中的大致开口向前的U形形状的脊。类似脊的接合构件75从侧壁72的内表面向内突出。每个接合构件75的上下边缘大致相互平行延伸,并且以一定间隙竖直地隔开,该空隙足以接收设置在鼓单元30上的接合辊105 (稍后描述)。注意接合构件75的底部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长于上部以便底部的前端比上部的前端向前突出更远。定位轴曝光凹槽77中的一个被形成在每个侧壁72的上边缘的前侧并位于相应导轨74的上方。定位轴曝光凹槽77是从侧壁72的上边缘被向下凹进的凹部,并且在侧视图中为大致的开口向上的U形形状。安装部曝光凹槽78中的一个被形成在每个侧壁72的后端上,其位置为接合构件75的下方和导轨74的上方。安装部曝光凹槽78是从侧壁72的后边缘被向前凹进的凹部,并且为侧视图中的大致的开口向后的U形形状。LED支撑通孔76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间距被形成在侧壁72的底端,并对应位于各个鼓导向槽79的下方的位置。每个LED支撑通孔76为侧视图中的大致矩形,并且从左到右穿透侧壁72。LED单元39中的支撑梁93的左右端被安装进对应的LED支撑通孔76。处理框架侧面把手82被设置在处理框架32的前壁151上以便从此向前突出。处理框架侧面把手82被形成为平图中的大致的向后开口的U形形状,并且具有横跨处理框架32的整个左右尺寸的左右长度。(2)鼓单元
如图4所示,鼓单元30具有在顶部和底部都打开的类似大致矩形框架的结构。鼓单元30包括前板153,后板154,由前板153和后板154桥接的一对左右侧板101,定位轴106,和鼓单元侧把手107 (把手)。前板153桥接侧板101的前端,而后板154桥接侧板101的后端。每个侧板101具有在侧视图中的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和由高刚性材料形成,例如钢,不锈钢等等。侧板101被定位为相互平行并以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被分离,该间隔小于将处理框架32的侧壁72分离的间隔。每个侧板101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定位轴插入通孔102,四个鼓轴插入通孔103,和安装部分104 (第一定位部分)。每个侧板101也具有接合辊105 (第一突起部)定位轴插入通孔102被形成在每个侧板101的前端部。定位轴插入通孔102为侧视图中的大致圆形并从左到右地穿透侧板。定位轴插入通孔102具有基本上等于(稍大于)定位轴106的外径的直径。 鼓轴插入通孔103与定位轴插入通孔102的后侧在前后方向以一定间隔被隔开。每一鼓轴插入通孔103为侧视图中的大致圆形并在从左到右第穿透侧板101。鼓轴插入通孔103具有直径基本上等于(稍大于)鼓轴50的外径。每个鼓轴50的左右端部被可旋转地插入对应的形成在左右侧板101中的鼓轴插入通孔103中以便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从此处向外突出更远。安装部分104为形成在每个侧板101的后边缘并靠近后边缘的下侧的凹部。安装部分104为侧视图中的大致的向后开口的U形形状,并且在向前方向上从侧板101的后边缘被凹进。每个接合辊105被设置在鼓单元30的后端并位于对应的安装部分104的上方。接合辊105大致为圆盘形状且被形成为具有预定的左右厚度。接合辊105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左右侧板101的分别的外表面上。因此,接合辊105从左侧和右侧板101上分别在向左和向右向外突出,向外突出的距离等于接合辊105的厚度。定位轴106形状大致为圆柱形,且在左右方向上被拉长。定位轴106被插入到形成在侧板101中且在鼓单元30的前端的定位轴插入通孔102。定位轴106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在左右方向上分别从各侧板101的左外表面右外表面向外突出。定位轴106的左端部和右端部都用作第二突起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鼓单元侧把手107从前板153的上边缘向前突出。鼓单元侧把手107具有平板形状和在平面图中大致为矩形,并具有跨越鼓单元30的整个左右尺寸的左右长度。如图5所示,通过接合对应的设置在处理框架32 (参见图3和4)上的接合构件75的后端中的鼓单元30的接合辊105和通过接合相应的形成在处理框架32中的定位轴曝光凹槽77中的定位轴106的端部,鼓单元30被支撑在处理框架32的上边缘在侧壁72之间。在这个状态中,鼓单元侧把手107的前边缘比处理框架32的前壁151向前突出更远。进一步,当从侧面观察时安装部分104被暴露在处理框架32的安装部曝光凹槽78中。定位轴106的端部从相应的形成在处理框架32中的定位轴曝光凹槽77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即,定位轴106的端部比处理框架32向外突出更远。鼓单元30被绕接合辊105可旋转地支撑(参见图10)。3.主壳体
(I)主壳体的构型主壳体2包括外壳61和内壳62(图2)。外壳61定义彩色打印机I的外壳。内壳62被设置在外壳61内部。外壳61被形成为大致盒形并且由绝缘材料组成,例如树脂。外壳61具有前边缘,前边缘上设置有前盖7。内壳62具有中空的矩形立方体构型且在前后方向上被拉长。内壳62由高刚性材料例如金属组成。内壳62具有竖直长度和横向(从右到左)长度以便处理单元27,带单元40和片状物供应盘10可以被容纳在其中。内壳62被容纳在外壳61中以便内壳62的顶壁与外壳61的顶壁以一定间隔隔开。带单元40被容纳在内壳62的上部,而片状物供应盘10被可拆卸地容纳在内壳62的下部。如图2和6所不,内壳62拥有一对左右导向板63,和参考轴68。
导向板63被安装到内壳62的左、右内表面并位于带单元40和片状物供应盘10之间,并且面对对应的处理单元27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导向板63由树脂材料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和在左右方向上被拉长的大致板形。导向板63用于引导处理框架32的移动。具体地,用于引导处理单元27的后端的第一导向槽64和用于引导处理单元27的前端的第二导向槽65被形成在每个导向板63中。第一导向槽64被大致沿着导向板63的竖直中心形成,并且沿着前后方向中的大致直线的路径延伸。第一导向槽64为形成在导向板63的左、右内表面中的凹进部分且具有足以接收处理框架32的导向辊80和几乎跨越内壳62的整个前后长度的宽度(竖直高度)。进一步,上升台阶66被形成在第一导向槽64的底部边缘靠近底部边缘的后端。上升台阶66向上扩展。下降台阶67也被形成在每个第一导向槽64的底部缘靠近其前端。下降台阶67被向下凹进。上升台阶66形成侧视图中的大致梯形形状的一部分,其中上基座短于下基座。上升台阶66具有朝着后方向上倾斜的前表面59,和从前表面59的顶端向后连续延伸的上表面58。凹进部分83被形成作为在上表面58的后端部分中的稍向下的凹陷(参见图6中的放大图)。在第一导向槽64的后端部分上的第一导向槽64的顶壁也被向上凹进以跟随上升台阶66。下降台阶67形成侧视图中的大致梯形形状的一部分,其中下基座短于上基座。下降台阶67的后表面朝着前方向下倾斜,而底面从后表面的底部连续向前延伸。停止辊99被设置在第一导向槽64中下降台阶67的后侧。停止辊99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导向板63中,停止辊99的上部分在第一导向槽64的下边缘上方被暴露。因此,每个导向板63中设置一个停止辊99。第一导向槽64的上边缘在其前端朝着停止辊99的顶部向下突出并且在第一导向槽64的上边缘之间和停止辊99的顶部之间形成足够限制导向辊80的通过但允许导轨74的通过的间隙。第二导向槽65被形成在每个第一导向槽64的前端的上方。第二导向槽65为大致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并且具有足以接收设置在鼓单元30中的定位轴106的端部的宽度(竖直高度)。第二导向槽65的前端被形成渐宽的形状形以便凹槽的宽度朝着前面逐渐地扩展。凹进部分84被形成在底边缘71中作为在第二导向槽65的后端稍稍向下的凹陷(参见图6中的放大图)。按压凸轮69被设置在第二导向槽65的上方。因此,在每个导向板63上设置有一个按压凸轮69。按压凸轮69为侧视图中的大致三角形形状,其一个顶点指向下。更具体地,按压凸轮69的前表面朝着后方向下倾斜,后表面朝着前方向下倾斜。旋转轴70可旋转地支撑按压凸轮69的后端,使按压凸轮69在前进位置(参见图6)和后退位置(未显示)之间旋转。在前进位置,下端(顶点)前进进入第二导向槽65,在后退位置下端被从第二导向槽65退回。被设置成持续地接触按压凸轮69的顶部的压缩弹簧60向下推动按压凸轮69。因此,在每个导向板63上设置了一个压缩弹簧60。
参考轴68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和在其后端桥接内壳62的左右侧壁。(2)定位主壳体中的鼓单元当处理单元27处于图I中所示的安装位置时,设置在鼓单元30中的定位轴106的左右端被放进对应的形成在内壳62的第二导向槽65中的凹进部分84。鼓单元30的安装部分104也从其前侧被安装在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参考轴68周围。定位轴106在向下和向后方向上被主壳体2中的按压凸轮69压按,主壳体2从其上前侧接触定位轴106的左右端(参见图6)。因此,定位轴106被相对于第二导向槽65的凹进部分84定位,而安装部分104被相对于参考轴68定位,从而相对于带单元40定位鼓单元30。此时,设置在处理框架32上的导向辊80被放进形成在内壳62的第一导向槽64中的凹进部分83 (参见图6)。此外,处理单元27上的导轨74在倾斜部分81的前方的导轨74的部分面对相应的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停止辊99的顶部。4.相对于主壳体安装和移去鼓单元为了从主壳体2移去鼓单元30,第一操作员旋转前盖7至打开位置以露出进入口6,如图7所示。然后,该操作员抓住处理框架侧面把手82和向前抽处理单元27。经过这个操作,因为按压凸轮69克服压缩弹簧60的推动力被退回到后退位置(参见图6),鼓单元30的定位轴106被在向上和向前方向从第二导向槽65的凹进部分拔出。同时,处理框架32上的导向辊80被在向上和向前的方向从形成在内壳62中的第一导向槽64的凹进部分83中拔出。因此,处理单元27被稍微向上抬起。当处理单元27抬起时,中间转印带44和初级转印棍45也克服压缩弹簧47的推动力被向上抬起(参见图2)。当该操作员继续向前抽出处理单元27时,鼓单元30的定位轴106与第二导向槽65的前端分离。其后,在黑色感光鼓33K刚刚接触从动辊43之前,处理框架32的后方的导向辊80达到形成在第一导向槽64 (参见图7)中的上升台阶66的前表面59。此时,形成在处理框架32的导轨74中的倾斜部分81被定位在停止辊99的上方(参见图5和6)。当该操作员继续向前拉处理单元27时,后方的导向辊80在向下和向前的方向上被倾斜的上升台阶66的前表面59引导,处理单元27向下和向前移动以便黑色感光鼓33K不接触从动辊43,如图8所示。在这个操作期间,形成在导轨74中的倾斜部分81经过停止辊99的顶部以便导轨74上位于倾斜部分81后方的部分正对停止辊99的顶部(参见图5和6)。片状物供应盘10的片状物传送构件18也与处理单元27的向下移动一起向下移动。当该操作员将处理单元27继续向前抽时,导向辊80在第一导向槽64内部滚动,导轨74随着处理单元27的向前的移动在停止辊99的上方而滑动。当前面的导向辊80从后侧接触对应的停止辊99时,如图9所示,处理单元27被限制向前移动更远。此时,处理单元27处于抽出位置,鼓单元30可以被从处理单元27中移去。为了从主壳体2移去鼓单元30,该操作员在抓住处理框架侧面把手82的同时抓住鼓单元30上的鼓单元侧面把手107,从而支持固定在抽出位置的处理框架32,并且该操作员向上抬起高鼓单元30的前端,如图10所示。经过这个操作,定位轴106向上抬起到定位轴曝光凹槽77之外,而在右侧视图中鼓单元30围绕接合辊105 (即鼓单元30的后端)顺时针旋转。从这个状态,向前拉然后向后拉鼓单元30以便从主壳体2中移去鼓单元30。这个操作将接合辊105从设置在处理框架32上的接合构件75上松开,将鼓单元30从处理框架32上分离。注意此时显影盒31仍然被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中。
为了将鼓单元30安装在主壳体2中,反过来执行如上所述的过程。即,第一操作员定位鼓单元30以便鼓单元30的后端在处理框架32的后端上方。然后该操作员将鼓单元30的后端插入处理框架32的后端以便接合辊105变为与接合构件75的前端接合。然后, 呆作员向后滑动鼓单兀30的后端以便在接合构件75的后端接合接合棍105。该操作员然后使鼓单元30绕接合辊105以右侧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定位轴106被接合在对应的定位轴曝光凹槽77中。在此刻,用于将鼓单元30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中的过程被完成,如图5所示。然后,该操作员向后推动处理单元27进入主壳体2内。此时,如图7所示,导向辊80向上滚动且越过第一导向槽64的上升台阶66,定位轴106变为与第二导向槽65接合(参见图6)。当该操作员继续将处理单元27向后推动进入主壳体2内时,当定位轴106克服压缩弹簧60的推动力推动按压凸轮69朝向后退位置时,定位轴106接触按压凸轮69的前表面且继续向后移动(参见图6)。当定位轴106经过按压凸轮69的下方时,定位轴106被推动进入缩回位置内且变为与凹进部分84接合,导向辊80同时变为与形成在上升台阶66的上表面58中的凹进部分83接合。一旦压缩弹簧60推动按压凸轮69进入按压凸轮69的前进位置内,用于将处理单元27安装入安装位置的过程被完成。其后,该操作员可以旋转前盖7回到其闭合位置。5.相对于处理框架安装和移去显影盒为了将显影盒31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中或从处理框架32移去显影盒31,操作员首先将处理单元27从主壳体2抽出且以右侧视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鼓单元30以便暴露处理框架32的顶部,如图10所示。为了从处理框架32中移去显影盒31,该操作员仅需要将显影盒31上抽并抽出到处理框架32外。为了将显影盒31安装入处理框架32内,操作员从上方将显影盒31插入处理框架32内。6.操作(I)如图10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中,保持感光鼓33的鼓单元30被可拆卸地保持在处理框架32上。当处理框架32已经被抽出到抽出位置时鼓单元30可以被从处理框架32向上拆卸,如图10所示。因此,所有的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寿命(替换周期)的感光鼓33可以被同时一起替换。进一步,当将鼓单元30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上和从其上移去鼓单元30时,在将处理框架32抽到抽出位置之后该操作员可以从上方接近鼓单元30。因此,在鼓单元30上不必提供分离结构用于相对于主壳体2移动鼓单元30。因此,鼓单元30可以被制成为更紧凑和以更低的成本。鼓单元30也可以容易地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上和从其上分离。(2)对于本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通过将鼓单元30的前端(第二端)围绕鼓单元30的后端(第一端)旋转,鼓单元30可以被安装到处理框架32和从处理框架32移去,如图10所示。因此,当将鼓单元30安装到处理框架32和从处理框架32移去鼓单元30时,在将处理框架32抽到抽出位置之后,使用者可以从彩色打印机I的前侧接近鼓单元30。因此,鼓单元30被容易地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上和从其上移去。
(3)如图3和4所示,鼓单元30具有位于鼓单元30的后端的接合辊105和位于鼓单元30前端的定位轴106。进一步,处理框架32具有与接合辊105接合以定位接合辊105并允许接合辊105旋转的接合构件75,和接合定位轴106以便允许鼓单元30旋转的定位轴曝光凹槽77。因此,鼓单元30的前端可以围绕通过简单结构被设置在后端的接合辊105旋转。(4)如图4所示,鼓单元30具有在前端的鼓单元侧把手107。通过设置鼓单元侧把手107,该操作员可以容易地抓住鼓单元30的前端,便于鼓单元30相对于处理框架32的安装和移去。(5)如图3所示,彩色打印机I包括从处理框架32的前端向前突出的处理框架侧把手82。这种构型允许该操作员容易地抓住处理框架32的前端以便容易地移动处理框架32。同时,当将鼓单元30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上和从其上移去鼓单元30时,该操作员可以抓住处理框架侧把手82以支持处理框架32在其适当位置。因此,对于这种构造,该操作员可以容易地移动处理框架32和可以更容易地将鼓单元30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上和从其上移去鼓单元30。(6)如图3所示导轨74被设置在侧壁72上用于引导处理框架32的相对于主壳体2的移动。因此,处理框架32可以相对于主壳体2被平稳地移动。(7)如图2所示,侧壁72被设置在彩色打印机I中以便面对鼓单元30的左外侧和右外侧。因此,鼓单元30可以相对于左右方向被放置在处理框架32内部,因此,在左右方向上变得更紧凑。(8)在本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中,四个显影盒31被设置在处理框架32中。如图10所示,在将鼓单元30旋转之后,显影盒31可以被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中或从处理框架32移去。因此,这种构型允许操作员整体地执行对所有的具有基本上相同的使用寿命(替换周期)的感光鼓33的维护,并且可以单独地执行对使用寿命常常不同的显影盒31上的维护。(9)如图4所示,感光鼓33被可旋转地设置在鼓单元30中的固定位置上。因此,通过将鼓单元30相对于带单元40定位,感光鼓33可以相对于带单元40被作为一个单元而定位。
(10)如图4所示,鼓单元30在侧板101的后端中设置有安装部分104,和在侧板101的前端上设置有定位轴106。因此,如图6所示,鼓单元30可以被固定在主壳体2中的前端和后端的适当的位置。(11)如图3所示,导轨74被设置在定位轴曝光凹槽77下方。对于这种构造,导轨74可以被更有效地放置以便不干扰定位轴曝光凹槽77和定位轴106。(12)如图I所示,用于曝光对应的感光鼓33的LED单元39被设置在处理框架32中。因此,鼓单元30可以被从处理框架32向上分离而不干扰LED单元39。7.第二实施例下面将参考附图11-20来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其中,相同的组件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标号,以避免重复说明。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感光鼓33被可旋转地设置在鼓单元30中和被固定在 适当的位置,鼓单元30被固定在相对于带单元40的适当的位置。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4(a)和14 (b)所示,通过将感光鼓33相对于带单元40定位,感光鼓33被设置在鼓单元30中以便既可竖直地旋转又可竖直地移动,。(I)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总体结构如图11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没有设置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平板扫描器3和参考轴68 (参见图I)。如图12所不,第二实施例中的感光鼓33不设置有鼓轴50。反而,每个凸缘构件97拥有从凸缘构件97的外表面在相应的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起部98。突出部分与对应的感光鼓33共用中心轴。突出部分98形状大致为直径小于凸缘构件97的直径的圆柱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个感光鼓33和对应的电晕充电器34被设置在框架(未显75)中,并且被集成为单独的单元。这个单元被整体地支撑在鼓单元30中。因此,总共四个单元被支撑在鼓单元30中用于四种颜色。(2)处理单元(2-1)处理框架如图12和13所示,处理框架32为大致矩形框架类似结构,具有闭合底部和打开的顶部。处理框架32包括相互平行且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被间隔开的一对侧壁121。前壁151和后壁152横跨在这对侧壁121之间。每个侧壁121整体地设置有内侧壁122和外侧壁123,内侧壁122设置在处理框架32内相对与左右方向上的更内处,外侧壁123设置在相对于左右方向的更外处。每一个内侧壁122具有侧视图中的大致矩形和在前后方向上被拉长的平板形状。每个内侧壁122中形成有四个鼓导向槽124,后接合凹槽125 (第一接合部分),和前接合凹槽126 (第二接合部分)。每个鼓导向槽124为形成在内侧壁122的上边缘中且向下凹进的凹部。鼓导向槽124通常为侧视图中的顶部开口的U形形状。鼓导向槽124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距离被间隔和被相对于感光鼓33定位。鼓导向槽124具有足以接收感光鼓33的突起部98的宽度(前后尺寸)。后接合凹槽125被形成在每个内侧壁122的上边缘上且靠近内侧壁122的后端,并且比最后方的鼓导向槽124位于更后方。后接合凹槽125通常为侧视图中的矩形和在前后方向上被拉长。每个后接合凹槽125的上边缘被形成以便后接合凹槽125的前半部分向上打开。上边缘中的开口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足以接收设置在鼓单元30上的后侧辊138 (稍后描述)。后接合凹槽125具有基本上等于(稍大于)设置在鼓单元30上的后侧辊138的直径的宽度(竖直高度)。前接合凹槽126中的一个被形成在每个内侧壁122的上边缘上且靠近内侧壁122的前侧。前接合凹槽126为形成在内侧壁122的上边缘中且向下凹进的凹部。前接合凹槽126具有一般的侧视图中的顶部开口的U形形状。前接合凹槽126具有基本上等于(稍大于)设置在鼓单元30上的前侧辊139 (描述稍后)的直径的宽度(前后尺寸)。限制突起127被设置在限定前接合凹槽126的后壁上和从后壁的上边缘稍向前突出进入前接合凹槽126 内。外侧壁123具有在侧视图中的大致矩形和在前后方向上被拉长的平板形状。外侧壁123的其上边缘在左右方向上分别面对对应的内侧壁122的外侧。外侧壁123具有小于 鼓导向槽124的竖直高度。当在左右方向被投影时,外侧壁123的上边缘与内侧壁122的上边缘对齐。因此,当在左右方向被投影时,鼓导向槽124的下边缘在暴露在外侧壁123的下方。如图17所示,导轨131被设置在每一个外侧壁123上。导轨131被沿着外侧壁123的上边缘形成为大致直线脊,该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从外侧壁123的相应的左外表面和右外表面在相应的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一对前后导向辊80被设置在每个导轨131的后端。(2-2)鼓单元如图12和14所示,鼓单元30具有类似大致矩形的结构,其在顶部和底部都开放。鼓单兀30包括相互平行和在左右方向上分离设置的一对侧板136。前板153和后板154横跨在侧板136之间。每个侧板136具有平板形状,且在侧视图中大致为矩形。每个侧板136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四个凸缘插入通孔137,和四个对应的压缩弹簧容纳部分135。每个侧板136也具有后侧辊138 (第一突起部)和前侧辊139 (第二突起部)。凸缘插入通孔137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和相应于感光鼓33被定位。凸缘插入通孔137为通孔和被竖直地拉长。凸缘插入通孔137具有基本上等于(稍大于)设置在凸缘构件97上的突起部98的外径的前后尺寸,和大于突起部98的外径的竖直高度。凸缘构件97的突起部98被可旋转地插入相应的凸缘插入通孔137中,并且在相应的左右方向上从此处向外突出。压缩弹簧容纳部分135为形成在凸缘插入通孔137的上边缘中的凹部,并且在侧视图中大致为矩形。压缩弹簧容纳部分135与凸缘插入通孔137连续地形成,并作为形成在凸缘插入通孔137的上边缘上的向上凹进部分。压缩弹簧140 (第一推动构件)被容纳在每个压缩弹簧容纳部分135中。压缩弹簧140的一端被连接到压缩弹簧容纳部分135的顶壁。滑动构件141被连接到压缩弹簧140的另一端。滑动构件141大致为在侧视图中的开口向上的U形形状。滑动构件141接触设置在对应的感光鼓33的凸缘构件97上的突起部98的顶部。每个感光鼓33的突起部98通过对应的压缩弹簧140的推动力被持续地向下退回和被支撑在凸缘插入通孔137的下端(参见图14(b))。通过这个结构,感光鼓33与中间转印带44的底部分离(参见图18)。当从底部接收压力时,感光鼓33的突起部98克服压缩弹簧140的推动力向上前进并被支撑在凸缘插入通孔137的顶端中(参见图14 (a))。通过这个操作,感光鼓33接触中间转印带44的底部(参见图17)。后侧辊138被设置在每个侧板136的后上方转角处。后侧辊138通常为盘形形状和具有左右方向上的预定厚度。后侧辊138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对应的侧板136的外表面。因此,后侧辊138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上从侧板136向外延伸等于后侧辊138自身厚度的距 离。前侧辊139被设置在每个侧板136的上前方转角处。前侧辊139通常为盘形形状和具有预定的左右方向的厚度。前侧辊138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对应的侧板136的外表面。因此,前侧辊138从侧板136向外延伸等于后侧辊138自身厚度的距离。如图15所示,通过将后侧辊138安装进形成在处理框架32中的对应的后接合凹槽125的后端内和通过将前侧辊139安装进处理框架32中的对应的前接合凹槽126内,鼓单元30被支撑在处理框架32的上边缘。通过这个结构,鼓单元30被围绕后侧辊138可旋转地支撑(参见图20)。此时,每个感光鼓33上的凸缘构件97的突起部98被适配进对应的形成在处理框架32中的鼓导向槽124。具体地,突起部98的左、右端在左右方向上比对应的内侧壁122向外突出更远,从而面对对应的外侧壁123的左、右内表面(参见图12)。进一步,当在左右方向上从外侧到内侧被投射时,突起部98的左右端的底部部分暴露在对应的外面侧壁123的下面(参见图12和15)。(3)主壳体(3-1)主壳体的结构如图12和17所示,主壳体2的内壳62拥有一对左、右鼓定位构件111,一对左、右导向板112,和一对左、右按压机构113。鼓定位构件111被排列在内壳62的顶端,其中一个在传动带单元40的每个左右外侧上,以便隔着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隙互相面对。鼓定位构件111通常为板形形状,且通常为侧视图中的矩形,和在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延伸(参见图17)。鼓定位构件111的上端被固定到内壳62的顶壁。四个鼓定位凹槽114被形成在每个鼓定位构件111的下缘且与感光鼓33面对的位置。鼓定位凹槽114为形成在每个鼓定位构件111的下边缘中且向上凹进的凹部。鼓定位凹槽114通常为侧视图中的开口向下的U形形状。鼓定位凹槽114被以一定间距沿着前后方向排列。鼓定位凹槽114具有足以接收相应的感光鼓33上的凸缘构件97的顶端的宽度(前后尺寸)。导向板112的上半部被固定到内壳62的左右内表面,导向板112的下边缘被定位在感光鼓33的突起部98的下方。导向板112由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的在前后和竖直方向上被拉长的平板形状。导向板112用于引导处理框架32的移动。具体地,导向槽115被形成在每个导向板112中用于引导处理单元27。如图12和16所示,导向槽115形成在导向板112的大约竖直中心处且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直线的凹槽。导向槽115被形成作为左右导向板112的内表面中的凹进部分,并且具有足以接收处理框架32的导向辊80的宽度(竖直尺寸)和横跨内壳62的整个前后方向的长度(前后尺寸)。导向槽115的宽度在其前端变窄,以便限制导向辊80通过但允许导轨131通过。主壳体侧辊117被设置在每个导向板112上对应的导向槽115的前端(导向槽115上的竖直尺寸变窄的的区域)。主壳体侧辊117被可旋转地支撑以便其顶部部分暴露在导向槽115的底边缘的上方。
按压机构113为平行连杆机构。一个按压机构113被设置在每个导向板112上且感光鼓33的突起部98下方。每个按压机构113包括固定连杆构件116,可移动连杆构件118 (压力构件),和六个连接构件119。固定连杆构件116被设置在导向板112的下端并且与感光鼓33的突起部98向下以一定距离隔开。固定连杆构件116被形成作为对应的导向板112的内表面上的脊,通常在侧视图中为直线并且在前后方向延伸。固定连杆构件116从导向板112的内表面向内突出。可移动连杆构件118通常为杆状且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以便平行于对应的固定连杆构件116。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左右尺寸大于固定连杆构件116的左右尺寸(S卩,这些构件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长度)。因此,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内边缘比对应的固定连杆构件116的内边缘相对于左右方向向内突出更远。可移动连杆构件118设置有四个板簧构件120 (第二推动构件)。板簧构件120被固定到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上表面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被定位以对应于感光鼓33。板簧构件120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被拉长的金属板。每个板簧构件120的前后端都向下弯曲从而在侧视图中形成大致梯形形状,该梯形形状为上基座短于下基座。板簧构件120具有向上的弹力,该向上的弹力大于压缩弹簧140的向下的弹力。连接构件119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具体地,在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每个前后端上且靠近每个板簧构件120的前侧的位置上设置有一个连接构件119。连接构件119具有长方形形状,其中每个连接构件119的一端被可旋转地连接到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下边缘,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固定连杆构件116的上边缘。对于这个构型,按压机构113可以在按压位置(参见图17)和释放位置(参见图18)之间移动,在按压位置,连接构件119被竖直地安装且可移动连杆构件118向上前进;在释放位置,连接构件119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并且具体地为沿着从上前方到底后方的倾斜的方向)且可移动连杆构件118被向下退回。一对左右接触突起110被设置在主壳体2中且位于前盖7的大致竖直中心,用于接触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前端。接触突起110为平板形状,且通常为侧视图中的矩形。接触突起110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相互正对和以预定距离被隔开。当前盖7处于闭合位置时,接触突起110被插入处理框架32的内侧壁122和对应的固定连杆构件116之间。接触突起110的左右厚度小于处理框架32的内侧壁122和固定连杆构件116之间的左右间隙。
每个接触突起110设置有接触部分109。接触部分109在侧视图中通常为梯形,其上基座短于下基座。当前盖7被设置在闭合位置时,接触部分109从接触突起110的下端向后突出,而接触部分109的后表面朝着后方向下倾斜。当前盖7处于打开位置时,按压机构113处于释放位置,连接构件119通过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重量被定位在水平方向。当前盖7被从打开位置移动到闭合位置时,形成在前盖7的接触突起110上的接触部分109从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前下侧接触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前端上的内部部分,并向上和向后倾斜地推动可移动连杆构件118。来自接触突起110的压力驱动连接构件119进入安装位置内,和当前盖7达到闭合位置时,按压机构113位于按压位置(参见图17)。(3-2)将感光鼓定位在主壳体中
当处理单元27处于安装位置和前盖7处于闭合位置时,按压机构113处于在压力位置,如图12和17所示。在这个位置上,按压机构113从下方在每个感光鼓33的两端按压凸缘构件97的突起部98。具体地,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板簧构件120接触相应的突起部98的底部。由于可移动连杆构件118施加的压力,感光鼓33克服压缩弹簧140的推动力被向上抬起。同时,感光鼓33的凸缘构件97从下方被适配进鼓定位构件111的鼓定位凹槽114中,将感光鼓33被相对于内壳62和带单元40定位。同时,导向辊80被适配进对应的形成在内壳62中的导向槽115的后端。进一步,设置在处理单元27上的导轨131的前端面对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主壳体侧辊117的顶部。(4)相对于主壳体安装鼓单元和移去鼓单元为了从主壳体2中移去鼓单元30,首先操作员将前盖7旋转为打开位置,以而暴露进入口 6,如图18所示。通过这个操作,按压机构113被置于释放位置,向下移动感光鼓33并远离中间转印带44。然后,该操作员抓住处理框架侧面把手82和向前抽处理单元27。通过这个操作,处理框架32上的导向辊80在导向槽115内部滚动,并且随着处理单元27向前移动导轨131在主壳体侧辊117上滑动。当导向辊80达到导向槽115的前端时,该处导向槽115的宽度(竖直尺寸竖直尺寸)变窄,如图19所示,处理单元27被限制作进一步移动。在此刻,处理单元27处于抽出位置。为了从主壳体2中移去鼓单元30,该操作员在抓住处理框架侧面把手82的同时抓住鼓单元30上的鼓单元侧把手107从而保持被固定在抽出位置的处理框架32,并且向上抬起鼓单元30的前端,如图20所示。通过这个操作,当鼓单元30围绕后侧辊138以右侧视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鼓单元30上的前侧辊139从形成在处理框架32中的前接合凹槽126中上升脱离。从这个状态,鼓单元30被向前抽然后向上抽鼓单元30以便从主壳体2移去鼓单元30。这个操作使后侧辊138与形成在处理框架32上的后接合凹槽125脱离接合,将鼓单元30从处理框架32中分离。注意此时显影盒31仍然被安装在处理框架32中。为了将鼓单元30安装在主壳体2中,如上所述的过程被反过来执行。S卩,第一操作员定位鼓单元30以便鼓单元30的后端位于处理框架32的后端的上方。然后该操作员将鼓单元30的后端插入处理框架32的后端以便后侧辊138变为与后接合凹槽125的前端接合。然后,该操作员将鼓单元30的后端向后滑动以便使后侧辊138接合在后接合凹槽125的后端。然后该操作员在右侧视图中逆时针方向围绕后侧辊138旋转鼓单元30直到前侧辊139被适配进前接合凹槽126。在此刻,完成用于在处理框架32中安装鼓单元30的过程。然后,该操作员将处理单元27向后方推动进入主壳体2内。此时,如图18所示,导向辊80从导向槽115的前侧与导向槽115的后端接触,处理单元27位于在安装位置。然后,该操作员将前盖7从打开位置旋转到闭合位置,将按压机构113从释放位置 移动到按压位置,并将每个感光鼓33的凸缘构件97向上适配进入形成在鼓定位构件111中的鼓定位凹槽114内,如图17所示。一旦这个操作被执行,感光鼓33被相对于内壳62定位和与中间转印带44的底面接触。这样就完成用于将鼓单元30安装在主壳体2中的操作。(5)相对于处理框架安装显影盒和移去显影盒为了将显影盒31安装到处理框架32或从处理框架32移去显影盒31,正如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该操作员首先将处理单元27抽出主壳体2外,并且以右侧视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鼓单元30以便暴露处理框架32的顶部,如图20所示。当从处理框架32移去显影盒31时,该操作员只要将显影盒31上抽并从处理框架32抽出。为了将显影盒31安装到处理框架32内,该操作员从上方将显影盒31插入处理框架32内。(6)操作(6-1)对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鼓单元30可旋转地和可移动地支撑感光鼓33,如图14(a)和14(b)所示。为了将处理单元27抽出主壳体2,感光鼓33被移动以便通过将前盖7移动到打开位置使感光鼓33与带单元40分离。通过将处理单元27安装在主壳体2中和将前盖7旋转到闭合位置,感光鼓被放置成与带单元40接触。当处理单元27被移动时,这个构造可以防止感光鼓33与带单元40产生摩擦。因为这个构造消除了将鼓单元30相对于感光鼓33定位的需要,所以生产鼓单元30时不需要高精度。因此,鼓单元30可以由相对较轻的材料制成,例如树脂材料,而不是高刚度材料,例如金属,形成,允许鼓单元30更轻。(6-2)对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用于每个感光鼓33的压缩弹簧140被设置在鼓单元30中以便推动感光鼓33远离带单元40,如图14(a)和14(b)所示。因为压缩弹簧140持续地以远离带单元40的方向推动感光鼓33,所以这个构型可以防止感光鼓33与带单元40发生摩擦。这个构型也防止当鼓单元30与彩色打印机I分离时,感光鼓33在鼓单元30内部突然地移动,如图20所示。如图17所示,主壳体2也设置有按压机构113,用于当处理单元27被设置在安装位置时克服压缩弹簧140的推动力朝着带单元40按压感光鼓33。因此,在将处理单元27插入安装位置之后,按压机构113将感光鼓33放置成与带单元40接触,以便可以执行图像成形操作。(6-3)如图17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也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被拉长的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用于使按压机构113整体地按压所有的感光鼓33。因此,通过简单结构,感光鼓33可以处于与带单元40接触和和分离。(6-4)对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可移动连杆构件118设置有对应于每个感光鼓33的用于朝着带单元40推动感光鼓33的板簧构件120,如图17所示。通过这个构型,利用板簧构件120的弹力,感光鼓33可以克服带单元40被可靠地按压。(6-5)在第二实施例中,板簧构件120具有比压缩弹簧140更强的推动力。因此,板簧构件120可以可靠地克服压缩弹簧140的推动力朝着带单元40按压感光鼓33。(6-6)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可以获得与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相同的操作优势。 8.第三实施例下面将参考附图21来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其中,相同的组件使用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标记,以避免重复说明。在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中,接触突起110被设置在前盖7上,用于接触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然而,在如图21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接触突起110被设置在处理框架32的后端,处理框架32的后端的左侧和右侧上都设置有一个接触突起110。对于这个构造,可移动连杆构件118形成有与固定连杆构件116的左右尺寸(这些构件在左右方向向内突出的长度)相同的左右尺寸。只有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后端比固定连杆构件116的内向内关出更远以便通过接触关起110从其如侧接收接触部。在第三实施例中,按压机构113与处理单元27相关联并在滑动的压制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即,当处理单元27处于安装位置时,接触突起110接触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后端,使按压机构113位于压力位置。当处理单元27从安装位置被向前抽时,接触突起110向前移动并且与可移动连杆构件118的后端分离,使按压机构113放置在释放位置。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可以获得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相同的操作优势。9.第四实施例下面将参考附图22(a)和22(b)来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其中,相同的组件使用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标号,以避免重复说明。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感光鼓33被设置在鼓单元30中以便能够竖直地滑动。然而,在如图22(a)和22(b)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整体地保持对应的感光鼓33的每个框架(未显示)和对应的电晕充电器34设置有旋转轴145。因此,感光鼓33可以绕旋转轴145旋转。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可以获得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I相同的操作优势。将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想组合也是可能的。在本发明已经参考它的实施例而被详细描述,对于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地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而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打印机I 为中间转印类型。然而,该彩色打印机I也可以被改为直接转印类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支撑多个显影单元,所述多个显影单元被彼此并排地排列且在预定排列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被间隔开,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安装位置和抽出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安装位置上所述移动构件被安装在所述主体中,在所述抽出位置上所述移动构件被从所述主体抽出; 鼓支撑构件,所述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整体地支撑多个感光鼓,所述感光鼓被设置成与所述多个显影单元相对应且被设置在所述多个显影单元的上方,所述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被所述移动构件可拆卸地支撑;和 带单元,所述带单元包括环形带,当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安装位置,所述环带处于所述移动构件的上方; 其中,当所述移动构件支撑所述多个显影单元并且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抽出位置时,所述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能够从上方从所述移动构件拆卸。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支撑构件具有在抽出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抽出方向上,所述移动构件被从所述安装位置抽出到所述抽出位置,所述第一端被定义为所述鼓支撑构件在所述抽出方向上的上游端和所述第二端被定义为所述鼓支撑构件在所述抽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所述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二端绕着作为支点的所述第一端旋转从而被安装在所述移动构件中或从所述移动构件移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支撑构件包括 一对侧板,所述一对侧板相互面向并且在多个所述感光鼓的轴线方向上相互分离,所述一对侧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多个感光鼓; 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被设置在所述抽出方向上的每个所述侧板的上游端并且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突出;和 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被设置在所述抽出方向上的每个所述侧板的下游端并且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突出;和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 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相互面对并且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相互分离; 第一接合部分,所述第一接合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抽出方向上的每个所述侧板的上游端并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突起部接合从而将所述第一突起部相对于所述移动构件定位,同时允许所述第一突起部旋转;和 第二接合部分,所述第二接合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抽出方向上的每个所述侧板的下游端并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突起部接合从而允许所述鼓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移动构件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包括下游侧壁,所述下游侧壁在所述抽出方向上横跨所述一对侧壁的所述下游端部分之间;和 其中,所述鼓支撑构件包括把手,所述把手比所述移动构件的所述下游侧壁朝所述抽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突出得更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构件设置有移动构件侧把手,所述移动构件侧把手从所述移动构件的所述下游侧壁朝着在所述抽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突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侧壁设置有引导部分,所述弓I导部分被构造成引导所述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主体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侧壁被设置成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面向所述鼓支撑构件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显影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鼓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移动构件旋转之后能够被安装在所述移动构件中或从所述移动构件中移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支撑构件将所述多个感光鼓中的每一个可旋转地支撑在固定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支撑构件包括 第一定位部分,所述第一定位部分被设置在每个所述侧板的所述上游端,并且当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看时,所述第一定位部分通过所述移动构件的对应的侧壁被暴露,以便所述第一定位部分被相对于所述主体定位;和 第二定位部分,所述第二定位部分被设置在每个所述侧板的所述下游端,并且当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看时,所述第二定位部分通过所述移动构件的对应的侧壁被暴露,以便所述第二定位部分被相对于所述主体定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部分是从对应的侧壁的顶边缘向下凹进的凹部; 其中,所述第二突起部比所述对应的侧壁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向外突出得更远以用作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和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鼓支撑构件可旋转地和可移动地支撑所述多个感光鼓中的每一个。
13.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鼓支撑构件设置有与所述感光鼓多个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推动构件,每个第一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所述对应的感光鼓以将所述对应的感光鼓与所述带单元分离;和 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移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移动构件位于所述安装位置时,克服所述多个第一推动构件的所述推动力将所述感光鼓朝着所述带单元按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构件,所述按压构件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按压构件被构造成整体地按压所有的所述多个感光鼓。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按压构件设置有与所述多个感光鼓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推动构件,每个所述多个第二推动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对应的感光鼓朝着所述带单元推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推动构件包括板簧,所述板簧的推动力大于所述对应的特定的推动构件的推动力。
1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设置有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具有多个光线发射部 分,所述多个光线发射部分被配置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并且被构造成曝光每个所述感光鼓。
1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带是中间转印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主体;移动构件,移动构件被构造成支撑多个显影单元,多个显影单元被彼此并排地排列且在预定排列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被间隔开,移动构件被构造成能够在安装位置和抽出位置之间移动,在安装位置上移动构件被安装在主体中,在抽出位置上移动构件被从主体抽出;鼓支撑构件,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整体地支撑多个感光鼓,感光鼓被设置成与多个显影单元相对应且被设置在多个显影单元的上方,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被移动构件可拆卸地支撑;和带单元,带单元包括环形带,当移动构件处于安装位置,环带处于移动构件的上方;其中,当移动构件支撑多个显影单元并且移动构件处于抽出位置时,鼓支撑构件被构造成能够从移动构件拆卸。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854768SQ20121008885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
发明者佐藤正吾, 五十岚宏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