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供给托盘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93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供给托盘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载放多张片材的片材供给托盘及具有该片材供给托盘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设有可载放供给于图像形成部用的纸张(片材)的供纸盒(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的供纸盒具有可载放多张纸张的托盘主体(专利文献I中相当于第一托盘主体71);以及设成相对于托盘主体可移动、对纸张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专利文献I中相当于侧面导向件100及第二限制构件120)。 另外,如专利文献I的图15所示,托盘主体具有多个第一凹部和多个第二凹部,第一凹部以与所载放的纸张的尺寸相对应的间隔设置,第二凹部以比第一凹部小的间隔设置,限制构件(第二限制构件120)具有可变位的操作部,其在移动时被操作;可弹性变形的第一臂,其设有可与第一凹部卡合定位用的第一凸部;以及第二臂,其设有可与第二凹部卡合锁定用的第二凸部。在这种结构中,通过第二臂的第二凸部与第二凹部卡合,限制构件被锁定为不移动。另外,通过操作部的操作,第二臂的第二凸部与第二凹部的卡合就被解除,由此可使限制构件移动。另外,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而使第一臂的第一凸部受到朝向第一凹部(设有第一凹部的第一侧壁)的施力,因此,第一凸部可靠地与第一凹部卡合,容易将限制构件设定在所需的纸张尺寸的位置上。此外,通过第一臂的第一凸部受到朝向第一侧壁的施力,就能获得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卡合的感觉(所谓的咔哒感)、同时可使限制构件移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151656号公报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所述的供纸盒设成在锁定用的第二凸部与第二凹部卡合的锁定状态(限制构件不移动的状态)下,定位用的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卡合。在这种结构中,根据第二凸部与第二凹部卡合的位置,第一凸部不与第一凹部卡合而与第一侧壁抵接,第一臂成为挠曲的状态。并且,当持续这种挠曲状态时,第一臂就塑性变形成这种状态,在使限制构件移动时,第一凸部难以与第一凹部卡合,有可能难以将限制构件设定在所需的纸张尺寸的位置上,或不能获得咔咕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限制构件的定位用的凹凸附近的塑性变形。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片材供给托盘具有可载放多张片材的载放台;以及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设成相对于载放台可移动,且具有与片材的端部抵接而限制片材的位置的限制部,载放台具有多个第一卡合部,多个第一卡合部设在与载放的片材的尺寸相对应的多个位置上;以及多个第二卡合部,多个第二卡合部以比多个第一卡合部的间隔小的间隔设置,限制构件具有第一被卡合部,该第一被卡合部构成为能够与第--^合部卡合;
第二被卡合部,该第二被卡合部构成为能够与第二卡合部卡合,当与第二卡合部卡合时对限制构件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操作部,该操作部在使限制构件移动时被操作,通过操作使第二被卡合部变位而解除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第一卡合部及第一被卡合部中的一方形成为凹部,另一方形成为能够与凹部卡合 的凸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片材供给托盘,在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状态时,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配置成凸部从形成有凹部的壁离开,在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的移动状态时,第--^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能够卡合。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在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状态时,第--^合
部与第一被卡合部配置成凸部从形成有凹部的壁上离开,因此,可抑制第一被卡合部附近的部位的塑性变形。并且,由于在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的移动状态时,
第--^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能够卡合,因此,在使限制构件移动时,容易将限制构件设定
在所需的片材尺寸的位置上,并可获得适度的咔哒感。在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中,可做成这样的结构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设在载放台的上表面上,第一被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相对地位于载放台的上方,第二被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对地位于载放台的上方,通过操作部的操作上下变位。在该场合,第二被卡合部的从锁定状态到移动状态的变位量,最好大于第一被卡合部相对于载放台的从移动状态到锁定状态的移动量。在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上下相对的场合,由于在锁定状态时通过第二被卡合部与载放台的上表面抵接(与第二卡合部卡合),由第二被卡合部支承限制构件,因此可使第一被卡合部成为离开载放台的上表面的状态。并且,通过操作部的操作,当第二被卡合部离开载放台的上表面(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时,由于失去第二被卡合部这一支承的限制构件整体可向下方移动,因此,第一被卡合部可向载放台的上表面(第一卡合部)移动,成为可与第--^合部卡合的状态。此时,由于第二被卡合部的从锁定状态到移动状态(从变位前的卡合位置到变位后的卡合解除位置)的变位量大于第一被卡合部相对于载放台的从移动状态到锁定状态(从与第一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上离开的位置)的移动量这一关系,在移动状态下,第一被卡合部相比于第二被卡合部而位于载放台的附近。由此,在移动状态下,能可靠地使第一被卡合部与第--^合部卡合,同时能可靠地使第二被卡合部成为从第二卡合部离开的状态。另外,通过将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设成上下相对,从而容易利用自重等将限制构件按压到载放台上。由此,可一边将第一被卡合部按压到第一卡合部上一边使其移动,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能可靠地卡合,能更容易地将限制构件设定在所需的片材尺寸的位置上,并可容易获得适度的咔哒感。[0023]在所述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上下相对的片材供给托盘中,最好限制构件具有止脱部,该止脱部设在限制部的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两侧,载放台具有沿移动方向延伸、可与止脱部的上部抵接的导向壁。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止脱部的上部抵接钩挂在导向壁上,因此限制构件不会脱离载放台。由此,能实现第二被卡合部受到朝向第二卡合部的施力的结构,在锁定状态下,能可靠地对限制构件的移动进行限制。另外,第二被卡合部受到朝向第二卡合部(载放台)的施力,从而限制构件被提起,因此在锁定状态下,能将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配置成可靠地分离。在所述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上下相对的各片材供给托盘中,最好限制构件具有板状的限制部、以及沿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及载放台的上表面延伸的底部,第一被卡合部在移动方向上设在限制部与底部的中央部之间。采用这种结构,与第一被卡合部设在移动方向的顶端处的场合相比,当使限制构件移动时,由于第一被卡合部难以碰到第合部,因此能使限制构件良好地移动。·[0027]在所述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上下相对的各片材供给托盘中,可做成如下结构限制部、第一被卡合部、第二被卡合部及操作部形成为一体,操作部构成为以限制部为基准从配置片材的内侧向外侧沿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延伸,能够以内侧为支点上下挠曲变形,且在与第二卡合部相对的部分设有第二被卡合部。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限制部、第一被卡合部、第二被卡合部及操作部形成为一体,因此,可减少限制构件的零件个数。另外,由于操作部构成为沿移动方向延伸、以内侧为支点能够上下挠曲变形,在与第二卡合部相对的部分设有第二被卡合部,因此,能用简单的结构通过对其操作而使第二被卡合部在移动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变位。即,采用上述结构,能将限制构件的结构简单化。在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中,最好限制部是板状,操作部的比限制部更靠外侧的部分沿限制部与限制部隔开间隔地延伸。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将操作部与限制部一并捏住,可简单地对操作部进行操作。并且,还能在捏住操作部与限制部的状态下,即对操作部进行操作的同时,使限制构件移动。在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中,最好第一被卡合部在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设在限制部的附近。采用这种结构,当一边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一边使限制构件移动时,容易将限制构件附近的第一被卡合部按压在载放台的第一卡合部上,因此能可靠地使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卡合。由此,更容易将限制构件设定在所需的片材尺寸的位置上,并可容易获得适度的咔哒感。在具有所述操作部沿限制部延伸的部分的各片材供给托盘中,最好第二被卡合部,以支点和将沿操作部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部分与沿限制部延伸的部分连接起来的弯曲部的中央部为基准,设在该中央部与弯曲部之间。采用这种结构,与第二被卡合部设在所述中央部与支点之间的场合相比,可增大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时的第二被卡合部的变位量。因此,即使减小沿操作部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变形量,也能确保第二被卡合部的变位量,所以,操作部上不会受到过分的力,能对锁定状态与移动状态进行切换。[0035]在所述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上下相对的各片材供给托盘中,可做成这样的结构限制构件具有向载放台突出的突出部,当处于移动状态时,仅第一被卡合部和突出部能够与载放台抵接。采用这种结构,在移动状态下,由于可减小限制构件与载放台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容易使限制构件移动。在所述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上下相对的各片材供给托盘中,可做成这样的结构第二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沿与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并排设置多组。在仅设有一个第二被卡合部的场合,当限制部上作用力时,有可能限制构件以第二被卡合部为中心转动,使所载放的片材倾斜,但采用上述结构,可抑制这种限制构件的转动,故能可靠且正确地放置片材。在所述操作部的与第二卡合部相对的部分设有第二被卡合部的片材供给托盘中,最好是,第二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沿与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并排设置 二组,两组之间设有第一卡合部及第一被卡合部。采用这种结构,在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上下相对的结构中,当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
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时,处于其间的第--^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容易卡合,更容易将限制
构件设定在所需的片材尺寸的位置上,并可容易获得适度的咔哒感。另一方面,当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卡合时,能更可靠地将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被卡合部(凸部和形成有凹部的壁)分离。另外,本实用新型可构成为具有前述任一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的图像形成装置。实用新型的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当第二卡合部与第二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状态时,第--^合部
与第一被卡合部被配置成分离,因此可抑制限制构件的第一被卡合部附近的塑性变形。由此,当使限制构件移动时,能容易将限制构件设定在所需的片材尺寸的位置上,并能获得适度的咔哒感。

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子的激光打印机的大致结构的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片材供给托盘的一例子的供纸托盘的立体图。图3是供纸托盘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从下侧看到的侧面导向件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2中X-X线的剖视图。图6 (a)是沿图2中Y_Y线的剖视图,图6 (b)是(a)的B部放大图。图7是供纸托盘的放大首I]视图,图7 (a)是表不锁定状态时的不图,图7 (b)是表不移动状态时的示图。图8是表示锁定凸部的移动量与定位凸部的变位量之间关系的示图。图9(a)是变形例的侧面导向件的立体图,图9(b)是从右侧看到的侧面导向件的侧视图。符号说明[0054]I 、激光打印机;31 、供纸托盘;100、载放台;101、底壁;110 、定位凹部;120 、锁定凹部;130、导向壁;200、侧面导向件; 210、定位凸部;220、锁定凸部;231、限制部;232、底部;233 、止脱部;234、突出部; 236、中央部;240 、操作部;241 、基部;242、延伸部;244、支点;245、弯曲部;246、中央部;Dl 、移动量;D2、变位量;S 、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首先简单地说明作为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子的激光打印机I的大致结构,然后说明作为片材供给托盘一例子的供纸托盘31的详细结构。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方向以使用激光打印机I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图I中的右侧设为“前”,左侧设为“后”,跟前侧设为“左”,里侧设为“右”。另外,图I中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激光打印机的大致结构>如图I所示,激光打印机I在主体框体2内主要具有供给作为片材一例子的纸张S的供纸部3 ;曝光装置4 ;将色粉像(显影剂像)转印在纸张S上的处理盒5 ;以及将纸张S上的色粉像进行热定影的定影装置8。供纸部3设在主体框体2内的下部,主要具有供纸托盘31 ;纸张按压板32 ;供纸辊33 ;分离辊34 ;分离块35 ;输送辊36 ;以及套准辊37。收容于供纸托盘31的纸张S利用纸张按压板32靠近供纸辊33,并由供纸辊33向分离块35送出。送出的纸张S由分离辊34和分离块35分离成一张一张,再由输送辊36和套准辊37向处理盒5 (感光体鼓51与转印辊53之间)输送。曝光装置4配置在主体框体2内的上部,具有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符号省略的多角镜、透镜和反射镜等。在该曝光装置4中,从激光发光部射出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参照虚线)在感光体鼓51的表面高速扫描,由此将感光体鼓51的表面曝光。处理盒5配置在曝光装置4的下方,且其构成为,从开口可装拆地相对于主体框体2安装,该开口在设在主体框体2上的前盖(符号省略)打开时形成。该处理盒5主要具有感光体鼓51 ;带电器52 ;转印辊53 ;显影辊54 ;供给辊55 ;层厚限制片56 ;以及收容色粉(显影剂)的色粉收容部57。在处理盒5中,在利用充电器52使感光体鼓51表面均匀带电后,利用来自曝光装置4的激光的高速扫描被曝光,由此在感光体鼓51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另夕卜,色粉收容部57内的色粉通过供给辊55而供给于显影辊54,进入显影辊54与层厚限制片56之间做成一定厚度的薄层并承载在显影辊54上。承载在显影辊54上的色粉,从显影辊54供给于形成在感光体鼓51上的静电潜像。由此,静电潜像被可视化,在感光体鼓51上形成色粉像。然后,纸张S被输送到感光体鼓51与转印辊53之间,由此感光体鼓51上的色粉像就被转印在纸张S上。定影装置8配置在处理盒5的后方,主要具有加热辊81 ;以及与加热辊81相对配置的、对加热辊81进行按压的加压辊82。在该定影装置8中,在纸张S通过加热辊81与加压辊82之间的期间使转印在纸张S上的色粉像热定影。被热定影有色粉像的纸张S利用输送辊23、24而被排出到排纸托盘22上。<供纸托盘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供纸托盘31主要具有可载放多张纸张S的载放台100 ;作为限制构件一例子的侧面导向件200,设置成相对于载放台100可向左右方向滑动移动。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前述的纸张按压板32和分离块35等图示。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供纸托盘31还具有一个在左右方向与侧面导向件200相对设置的侧面导向件。该未图示的侧面导向件构成为利用公知的联动机构,当使侧面导向件200向左右方向外侧滑动移动时进行联动而向左右方向外侧滑动移动,当使侧面导向件200向左右方向内侧滑动移动时进行联动而向左右方向内侧滑动移动。在本实施形态中,未图示的侧面导向件上未设有后述的定位凸部210、锁定凸部220和操作部240。如图3所示,载放台100主要具有作为第一^^合部一例子的多个定位凹部110 ;作为第二卡合部一例子的多个锁定凹部120 ;以及一对导向壁130。定位凹部110是设在载放台100的底壁101上表面上的凹部。该定位凹部110,与载放在载放台100上的纸张S的尺寸(例如信纸尺寸、A4纸尺寸等)对应而沿左右方向(侧面导向件200的移动方向)并排地设在底壁101上表面的多个位置上。锁定凹部120是设在台部102上表面上的凹部,该台部102形成于载放台100的底壁101。该锁定凹部120以比多个定位凹部110的间隔小的间隔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另外,多个锁定凹部120,以在前后方向(与侧面导向件20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二排。换而言之,形成有多个锁定凹部120的台部102,以在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二个。所述多个定位凹部110设在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的锁定凹部120 ( 二个台部102)之间。一对导向壁130,是通过在该一对导向壁130与底壁101之间将侧面导向件200上下夹持、而与底壁101 —起将侧面导向件200支承成可滑动移动的壁。更详细地说,导向壁130从前后方向看,在与底壁101之间形成规定间隙103地设在底壁101的上表面的上侧,且向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一对导向壁130夹持定位凹部110及锁定凹部120而相对地设置在前后方向。在底壁101与导向壁130之间的左右方向细长的间隙103 (导向壁130的下侧),通过形成在导向壁130上的、向前后方向外侧凹入的缺口 131而插入侧面导向件200的后述的止脱部233 (参照图4)。由此,侧面导向件200被支承成相对于载放台100可向左右方向滑动移动。在导向壁130的下表面可抵接有止脱部233的上部。
在图4中,从下侧向上看到的侧面导向件200主要具有作为第一被卡合部一例子的定位凸部210 ;作为第二被卡合部一例子的锁定凸部220 ;侧面看呈大致L形的主体部230 ;以及操作部240,通过树脂注塑成形等方式,定位凸部210、锁定凸部220、主体部230及操作部240被形成为一体(作为一个零件)。主体部230如图2所示,具有在侧面导向件200装配在载放台100上的状态下,从载放台100的底壁101立设的大致板状的限制部231 ;以及从限制部231下端部到左右方向内侧沿底壁101的上表面延伸的底部232。限制部231其左右方向内侧的面(限制面231A),通过与载放在载放台100上的纸张的S端部抵接而与前述的未图示的侧面导向件一起对纸张S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回到图4看,底部232具有一对止脱部233和突出部234,且如后所述,形成有定位凸部210。止脱部233呈大致板状,设成从前后方向的底部232 (主体部230)两侧的端面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如前所述,由于该止脱部233插入导向壁130的下侧(间隙103),而使止脱部233的上部抵接钩挂在导向壁130上,因此,侧面导向件200不会脱离载放台100。突出部234设成,从底部232向下方(载放台100)突出。在本实施形态中,当侧面导向件200为后述的锁定状态时,仅设在二个部位的锁定凸部220和突出部234的三个部位可与载放台100的底壁101抵接(参照图7(a)),当侧面导向件200为移动状态时,仅定位凸部210和突出部234的二个部位可与底壁101抵接(参照图7 (b))。操作部240,是在使侧面导向件200滑动移动时由用户操作的部位,通过操作而使锁定凸部220变位并解除与锁定凹部120的卡合(参照图7(b))。更详细地说,操作部240如图4、图5所示,截面看呈大致L形,具有与载放台100的二个台部102对应设置的一对基部241及延伸部242 ;以及将一对延伸部242的上端连接起来的连接部243。基部241形成为以限制部231为基准从配置(载放)纸张S的内侧向外侧即从限制面231A的左侧向右侧沿左右方向从主体部230 (底部232)延伸出,且基部241构成为以与底部232连接的内侧(左端部)附近为支点244可上下弹性地挠曲变形。延伸部242 (操作部240的限制部231外侧的部分),从基部241的右端部向上方、沿限制部231地与限制部231隔开间隔地延伸。利用这种结构,用户通过将操作部240 (连接部243)和限制部231 —并捏住,可使基部241挠曲,因此,能使设在基部241上的锁定凸部220简单地变位。此外,利用上述结构,能在将操作部240和限制部231捏住的状态下,即,对操作部240进行操作的同时,使侧面导向件200滑动移动。锁定凸部220是可与载放台100的锁定凹部120卡合的凸部,如图5所示,在将侧面导向件200装配在载放台100上的状态下,锁定凸部220位于载放台100的底壁101 (台部102)上方,并与锁定凹部120相对。换言之,锁定凸部220设成与操作部240 (各基部241的下面)的锁定凹部120相对的部分。锁定凸部220及锁定凹部120互相卡合时,起到对侧面导向件200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锁定功能。在本说明书中,将锁定凸部220与锁定凹部120卡合的状态称为锁定状态。另外,锁定凸部220通过操作部240的操作(将连接部243和限制部231 —并捏住),则如图7(b)所示,随着基部241向上方变位一起向上方变位。由此,锁定凸部220与 锁定凹部120的卡合被解除,故可使侧面导向件200向左右方向滑动移动。在本说明书中,锁定凸部220与锁定凹部120的卡合被解除而使侧面导向件200可移动的状态称为移动状态。另外,从移动状态解除操作部240的操作(手从连接部243和限制部231离开)时,弹性变形的基部241就回到原来的形状,从而锁定凸部220向下方变位。由此,锁定凸部220再与锁定凹部120卡合,回到锁定状态。如图5所示,锁定凸部220,以“支点244”和将基部241 (操作部240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与延伸部242 (操作部240的沿限制部231延伸的部分)连接起来的“弯曲部245”的中央部246为基准,设在各基部241下表面的中央部246与弯曲部245之间。换言之,锁定凸部220设在各基部241下表面的靠近弯曲部245的一侧。由此,与锁定凸部220设在中央部246与支点244之间的场合相比,可增大对操作部240进行操作时的锁定凸部220的变位量。因此,即使减小操作部240具体地说是基部241的变形量,也能确保锁定凸部220的变位量,因此,操作部240上可不会受到过分的力地切换锁定状态和移动状态。其结果,可获得操作部240(侧面导向件200)的长寿化。另外,由于锁定凸部220如上所述设成与锁定凹部120对应的部分,因此如图4所示,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二对。并且,后述的定位凸部210从左右方向看,设在二对锁定凸部220 ( —对基部241)之间。补充说明一下,在本实施形态中,锁定凸部220及锁定凹部120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二组(多组),其间设有定位凸部210及定位凹部110。如此,通过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多组的锁定凸部220和锁定凹部120,则在放置纸张S时,即使侧面导向件200上作用力,侧面导向件200也难以转动,因此,能可靠而正确地将纸张S放置在供纸托盘31上。定位凸部210是可与载放台100的定位凹部110卡合的凸部,设成在操作部240的一对基部241之间从底部232向下方突出。该定位凸部210如图6(a)、(b)所示,在将侧面导向件200装配在载放台100上的状态下,位于载放台100的底壁101的上方,且与定位凹部110相对。如图7(a)所示,定位凸部210与定位凹部110为锁定状态时,定位凸部210从形成有定位凹部110的载放台100的底壁101上脱离。并且,如图7(b)所示,定位凹部110与定位凸部210为移动状态时成为可卡合。更详细地说,通过操作部240的操作,当锁定凸部220脱离底壁101 (锁定凹部120)时,失去锁定凸部220这一支承的侧面导向件200 (尤其是底部232的左右方向外侧附近)因其自重和用户在对操作部240进行操作时施加的向下方的力而向下方移动。由此,定位凸部210向底壁101移动。此时,在定位凸部210与定位凹部110相对时,定位凸部210就与定位凹部110卡合(参照图7(b),在定位凸部210与底壁101中未形成有定位凹部110的部分相对时,定位凸部210就与底壁101的上表面抵接(图示省略)。另外,如图8所示,从锁定凸部220的锁定状态到移动状态(从变位前的卡合位置到变位后的卡合解除位置)的变位量D2,比从定位凸部210相对于载放台100的移动状态到锁定状态的移动量大,具体来说是比从虚线所示的与定位凹部110的卡合位置到实线 所示的离开底壁101的位置的移动量Dl (定位凸部210相对于载放台100的最大移动量)大。进一步说,在本实施形态中,从锁定凸部220的锁定状态到移动状态的变位量D2比移动量Dl与锁定凹部120的深度D3之和大(D2 > D1+D3),使得当处于实线所示位置的定位凸部210(侧面导向件200)向下方移动了移动量Dl时,一起向下方移动的变位后的锁定凸部220不进入(不钩挂在)凹部120。由此,在移动状态下,由于定位凸部210比锁定凸部220更靠近载放台100,因此,能使定位凸部210与定位凹部110可靠地卡合,同时能使锁定凸部220成为可靠地离开锁定凹部120的状态。其结果,锁定凸部220不会钩挂在锁定凹部120上,能使侧面导向件200良好地滑动移动。另外,通过将定位凹部110和定位凸部210设成上下相对,从而利用自重等将侧面导向件200按压在载放台100上。因此,能一边将定位凸部210按压在定位凹部110 (底壁101)上、一边能使其滑动移动,由此也能使定位凸部210与定位凹部110可靠地卡合。另外,如图6(a)所示,定位凸部210设在左右方向限制部231的近旁,具体来说设在用户捏住连接部243和限制部231时的用户的一个手指(图示省略)的下侧附近。因此,当使侧面导向件200滑动移动时,由于容易利用底壁101对侧面导向件200进行按压,因此,能使定位凸部210与定位凹部110更可靠地卡合。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定位凸部210在左右方向上设在限制部231与底部232的中央部236之间。由此,能使侧面导向件200向左右方向外侧及内侧的任一方向良好地滑动移动。现补充说明一下,假如定位凸部210设在限制部231的右侧,在此场合在使侧面导向件200向左右方向外侧移动时处于移动方向顶端的定位凸部210有可能碰到定位凹部110。另外,假如定位凸部210设在中央部236(尤其突出部234)的右侧,在此场合在使侧面导向件200向左右方向内侧移动时处于移动方向顶端的定位凸部210有可能碰到定位凹部110。但是,采用本实施形态,由于减少了这样的可能性,因此能使侧面导向件200良好地移动。顺便说明一下,如上所述,侧面导向件200在移动状态时,仅定位凸部210和突出部234的二个部位与底壁101抵接,因此,侧面导向件200与载放台100的接触面积小,能使侧面导向件200更良好地移动。[0124]采用以上说明的供纸托盘31,在锁定状态时,由于定位凸部210离开底壁101,因此能抑制侧面导向件200的定位凸部210附近的塑性变形。并且,在移动状态时,由于定位凸部210与定位凹部110能卡合,因此在使侧面导向件200滑动移动时,容易将侧面导向件200设定在所需尺寸的位置上,且能获得适度的咔哒感。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侧面导向件200利用止脱部233和导向壁130不会从载放台100上脱落,因此,通过使基部241像板簧那样产生作用,从而能使锁定凸部220以施力于锁定凹部120的状态而卡合。由此,锁定凸部220与锁定凹部120的卡合变得牢固,因此能可靠地限制侧面导向件200的移动。另外,由于侧面导向件200可靠地被提起,因此在锁定状态下能配置成使定位凸部210与底壁101可靠地分离。另外,在由树脂形成侧面导向件200 (基部241)的场合,因材料的时效老化等,从上述的施力、挠曲状态欲返回到原来形状的复原力有可能逐渐变弱。因此,例如如图9(a)、(b)所示,侧面导向件200也可具备对基部241向下方的锁定凹部120施力的金属制的弹簧250。如此,可长期维持基部241的施力和复原力。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定位凸部210、锁定凸部220、主体部230及操作部240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减少侧面导向件200的零件个数。此外,操作部240的基部241构成为可上下挠曲变形,且在与锁定凹部120相对的部分设有锁定凸部220,因此能用简单的结构通过对其操作而将锁定凸部220切换成移动状态和锁定状态。并由此能将侧面导向件200的结构简单化。另外,由于在沿前后方向并排设有二组的锁定凹部120与锁定凸部220之间设有定位凹部110和定位凸部210,因此,当锁定凸部220与锁定凹部120的卡合被解除时,处于之间的定位凸部210与定位凹部110就容易卡合。另外,当锁定凹部120与锁定凸部220卡合时(成为锁定状态时),能更可靠地使定位凹部110与定位凸部210分离。现补充说明一下,在定位凹部110和定位凸部210未设在二组的锁定凹部120与锁定凸部220之间的场合,尤其在离开锁定凹部120和锁定凸部220而设置的场合,例如因侧面导向件200的底部232的挠曲等,在移动状态时定位凸部210与定位凹部110有可能未可靠地卡合,或在锁定状态时定位凹部110 (底壁101)与定位凸部210有可能未可靠地分离。但是,采用本实施形态,由于减少了这样的可能性,因此,在移动状态时能使定位凹部110与定位凸部210可靠地卡合,在锁定状态时能使定位凹部110与定位凸部210可靠地离开。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由于能使定位凸部210与定位凹部110可靠地卡合,因此容易将侧面导向件200设定在所需尺寸的位置上,且能更可靠地获得适度的咔哒感。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具体结构可适当变更。在上述实施形态所示的载放台100及侧面导向件200 (限制构件)的具体结构是一例子,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的结构。例如,也可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应用于上述的专利文献I的结构中。另外,例如操作部也可在上下方向滑动移动地支承在立设的限制部上,其下端设置锁定凸部(第二被卡合部)。即,限制构件也可由多个零件构成。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锁定凹部120(第二卡合部)与锁定凸部220 (第二被卡合部)设置有二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既可仅设置一组,也可设置三组以上。对于定位凹部110(第一卡合部)和定位凸部210(第一被卡合部)也是相同的,数量不特别限定。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第一^^合部(定位凹部110)形成为凹部,第一被卡合部(定位凸部210)形成为凸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是,第一卡合部形成为凸部,第一被卡合部形成为凹部。另外,对于第二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也是相同的,例如也可是,第二卡合部形成为凸部,第二被卡合部形成为凹部。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限制构件,例示了对纸张S的左右方向位置进行限制的 侧面导向件20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参考图2来说明,限制构件也可以是相对于载放台100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与片材的后端部抵接而对片材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的构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例示了形成黑白图像的激光打印机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是形成彩色图像的打印机。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不限定于打印机,例如也可是具有平板扫描器等原稿读取装置的复印机或复合机等。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本实用新型的片材供给托盘应用于可装拆地安装在激光打印机I (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框体2上的供纸托盘31 (供纸盒),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谓手动托盘或作为原稿读取装置而具有ADF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托盘等。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片材供给托盘不限定于图像形成装置,可广泛应用于被供给片材的装置上所设置的用于载放片材的构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片材,例示了纸张S,但可载放在本实用新型的片材供给托盘上的片材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是OHP片材,或是载放在具有前述ADF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托盘上的原稿等。
权利要求1.一种片材供给托盘,具有 可载放多张片材的载放台;以及 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设成相对于所述载放台可移动,且具有与片材的端部抵接而限制片材的位置的限制部,该片材供给托盘的特征在于, 所述载放台具有 多个第一卡合部,所述多个第一卡合部设在与载放的片材的尺寸相对应的多个位置上;以及 多个第二卡合部,所述多个第二卡合部以比所述多个第一卡合部的间隔小的间隔设置, 所述限制构件具有 第一被卡合部,该第一被卡合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第—^合部卡合; 第二被卡合部,该第二被卡合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当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时对所述限制构件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 操作部,该操作部在使所述限制构件移动时被操作,通过操作使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变位而解除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 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一被卡合部中的一方形成为凹部,另一方形成为能够与所述凹部卡合的凸部, 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配置成所述凸部从形成有所述凹部的壁离开, 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的移动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能够卡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设在所述载放台的上表面上, 所述第一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对地位于所述载放台的上方, 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对地位于所述载放台的上方,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上下变位, 所述第二被卡合部的从所述锁定状态到所述移动状态的变位量,大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相对于所述载放台的从所述移动状态到所述锁定状态的移动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具有止脱部,该止脱部设在所述限制部的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载放台具有沿所述移动方向延伸、可与所述止脱部的上部抵接的导向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具有板状的所述限制部、以及沿所述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及所述载放台的上表面延伸的底部, 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在所述移动方向上设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底部的中央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所述第一被卡合部、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及所述操作部形成为一体, 所述操作部构成为以所述限制部为基准从配置片材的内侧向外侧沿所述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延伸,能够以内侧为支点上下挠曲变形,且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对的部分设有所述第二被卡合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板状, 所述操作部的比所述限制部更靠外侧的部分沿所述限制部与所述限制部隔开间隔地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在所述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设在所述限制部的附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以所述支点和将沿所述操作部的所述移动方向延伸的部分与沿所述限制部延伸的部分连接起来的弯曲部的中央部为基准,设在该中央部与所述弯曲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具有向所述载放台突出的突出部, 当处于所述移动状态时,仅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和所述突出部能够与所述载放台抵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沿与所述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并排设置多组。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沿与所述限制构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并排设置二组,两组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一被卡合部。
12.—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托盘。
专利摘要一种片材供给托盘及图像形成装置,可抑制限制构件的定位用的凹凸附近的塑性变形。供纸托盘具有相对于纸张的载放台可移动、对纸张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侧面导向件)。载放台具有设在与纸张尺寸对应的位置上的定位凹部和锁定凹部,限制构件具有可与定位凹部卡合的定位凸部;可与锁定凹部卡合、在卡合时对限制构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锁定凸部;以及对锁定凸部与锁定凹部的卡合予以解除的操作部。当锁定凹部与锁定凸部为卡合的锁定状态时,定位凸部离开形成有定位凹部的底壁,当锁定凹部与锁定凸部的卡合被解除的移动状态时,定位凸部可与定位凹部卡合。
文档编号G03G15/00GK202481785SQ2012200843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赤塚保典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