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面快门装置和图像摄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41246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焦面快门装置和图像摄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可以拍摄静止画面或运动画面(也称动画)的图像摄取装置中所使用的焦面快门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可以转换常闭和常开的焦平面快门。专利文献1中,为了在数码单反相机中达成实时取景功能,在由帘幕上弦(チヤ一ジ)专用致动器将焦平面快门的前帘和后帘上弦后,通过来自照相机主体的机械的锁定而使前帘可以保持在运行完毕状态。在该焦面快门装置中,使前帘的上弦用设定柄和与前帘连接的驱动构件分离,在设定柄的上弦完毕状态下,将驱动构件以运行完毕状态进行保持,从而实现常开。专利文献2公开有一种快门装置,其利用来自摄像元件的电荷复位后的电子前帘快门功能,只使后帘运行。在该快门装置中,使后帘上弦用调节构件和与后帘连接的驱动构件分离,进一步设置将驱动构件在运行完毕位置锁定的锁定构件,从而实现常开功能。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利用调节构件的驱动来进行锁定构件的解除,可以进行电子前帘快门摄影。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4-06186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7-31650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焦面快门装置,其能够使用前帘和后帘进行狭缝曝光,能够由一个上弦用致动器实现常闭和常开的切换。本公开的快门装置,其具备:设有孔径部的快门底板;前帘叶片,其可以在覆盖孔径部的位置和从孔径部避开的位置移动;第一弹性构件,其产生使前帘叶片沿着从孔径部避开的方向运行的作用力;后帘叶片,其可以在覆盖孔径部的位置和从孔径部避开的位置移动;第二弹性构件,其产生使后帘叶片沿着覆盖孔径部的方向运行的作用力;电机;利用电机的回转力而对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施加作用力的驱动部,其中,按照电机的旋转方向在不同的时刻对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施加作用力。根据本申请发明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快门装置,其能够使用前帘和后帘进行狭缝曝光、且具备能够由一个上弦用致动器(上弦电机)实现常闭和常开的切换的驱动部。附图说明图1是数码照相机1的立体图。图2是照相机主体100的立体图。图3是数码照相机1的方块图。图4是数码照相机1的概略剖面图。图5是照相机主体100的背面图。图6是后帘的运行完毕的状态的常开时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状态图。图7是图6的要部详图。图8是上弦完毕的状态的常开时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状态图。图9是实时取景状态的常开时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状态图。图10是狭缝曝光摄影待机状态的常开时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状态图。图11是后帘的运行完毕的状态的常闭时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状态图。图12是上弦中的常闭时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状态图。图13是狭缝曝光摄影待机状态的常闭时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状态图。图14是常开单拍摄影时拍摄的流程图。图15是常闭单拍摄影时拍摄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常开时的狭缝曝光摄影的动作定时的时间图。图17是表示常闭时的狭缝曝光摄影的动作定时的时间图。图18是常开时的常闭连拍摄影流程图。图19是常开时的常闭连拍摄影的动作的定时的时间图。图20(a)是常开时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局部剖面图。(b)是常闭时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适宜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实施的方式。但是,有省略过于详细的说明的情况。例如,对于已经众所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和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有省略重复说明的情况。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过于冗长,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还有,本申请发明者,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附图和以下的说明,这并不是试图由此来限定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述的主题。首先,说明用语。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作为设于照相机主体的快门装置的快门的状态,使用“常闭”和“常开”这样的词语。例如,在具备反光镜和光学取景器(OpticalViewFinder;也记述为“OVF”。)的单反照相机中,使用者在用OVF观察被摄物体时,快门的孔径部关闭。这样的快门的状态称为“常闭”。在上述的单反照相机中,刚接通电源后的快门的状态也是常闭。另一方面,例如在不具有反光镜的无反光镜照相机中,使用者以电子取景器(ElectronicViewFinder;也记述为“EVF”。)或液晶监视器观察被摄物体时,快门打开。这样的快门的状态称为“常开”。在上述的无反光镜照相机中,刚接通电源后的快门的状态也为常开。在现有的技术中,例如为了将常开切换成常闭,需要解除由前帘锁定构件进行的快门锁定,关闭快门。该所谓“前帘锁定构件”,是在常开机构快门的上弦完毕下,保持前帘的运行完毕状态的构件。在快门以常闭状态使用时,需要由专用致动器(柱塞(plunger)等)驱动前帘锁定构件,从而解除前帘锁定构件的锁定状态。还有,所谓“上弦”,是指使对象构件(例如前帘,后帘)在弹簧等产生的作用力增大的方向上旋转或移动,在规定的位置进行锁定。“上弦”这一词语,意思是沿着弹簧等产生的作用力增大的方向旋转或移动,在规定的位置使对象构件得以设定。本申请发明者们,不改变上述这样的构成,而通过仅仅改变上弦用致动器(上弦电机)的驱动方向,就达到了可以切换常闭和常开的焦面快门装置的完成。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某实施方式的焦面快门装置和图像摄取装置。还有,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1:数码照相机)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搭载有本公开的焦面快门装置190的数码照相机1的概要。还有,焦面快门装置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以外的照相机也可。首先,参照图1至图5。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数码照相机1的立体图。图2是照相机主体100的立体图。图3是数码照相机1的功能方块图。图4是数码照相机1的硬件的概略剖面图。图5是照相机主体的背面图。如图1所示,数码照相机1是可换镜头式的数码照相机,其具备:照相机主体100、和可在照相机主体100上装卸的镜头单元200。另外如图2~图4所示,数码照相机1具备焦面快门装置190。照相机主体100能够进行被摄物体的连续拍摄(也称连续摄影)。更具体地说,就是照相机主体100可以进行如下切换,即,基于设于内部的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110(后述)进行的、使对比AF(自动对焦)继续时的连续拍摄(以下记述为“AF连续拍摄”。)和比AF连续拍摄更高速连续拍摄(以下记述为“高速连续拍摄”。)。AF连续拍摄时,焦面快门装置190进行常开控制。另一方面,高速连续拍摄时,焦面快门装置190进行常闭控制。就常开控制时的焦平面快门而言,相比常闭控制,关于拍摄的准备动作更需要时间。其理由在于,需要必然经由使前帘以运行状态保持、使后帘以上弦状态保持之所谓开放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在AF连续拍摄时进行常开控制,在高速连续拍摄时进行常闭控制。如图3和/或图4所示,照相机主体100,主要具备如下:CMOS图像传感器110、CMOS电路基板113、照相机监视器120、操作部130、包含照相机控制器140的主电路基板142、机身卡口(ボデイマウント)150、电源160、卡槽170、焦面快门装置190。CMOS图像传感器110,是将被摄物体的光学像转换成电的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的一例。就摄像元件而言,是除了CMOS图像传感器110以外,还包括CCD图像传感器等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概念。CMOS图像传感器110,将经由镜头单元200所入射的被摄物体的光学像(以下,也称为被摄物体像)转换成图像信号。所生成的图像信号,被后述的CMOS电路基板113的AD转换器111(图3)加以数字化、且作为图像数据输出。照相机控制器140,对于被AD转换器111所数字化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各样的图像处理。在此所说的所谓“各种各样的图像处理”,例如是伽玛校正处理、白平衡校正处理、缺陷校正处理、YC转换处理、电子变焦处理、JPEG压缩处理。CMOS图像传感器110,基于由定时发生器112生成的定时信号工作。CMOS图像传感器110,通过CMOS电路基板113的控制,能够进行静止画面数据和动画数据的获取。所取得的动画数据也用于直通图像(スル一画像)的显示。还有,静止画面数据和动画数据是图像数据的一例。在此,所谓“直通图像”,就是动画数据之中没有记录在存储卡171上的图像。直通图像主要是动态图像,为了决定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的构图而显示在照相机监视器120上。CMOS图像传感器110,可以进行作为直通图像使用的低分辨率的动态图像信号的生成、和作为记录用而使用的高分辨率的动态图像信号的生成。作为高分辨率的动态图像,例如,认为是HD分辨率(例如各动画帧为1920像素×1080像素)的动态图像。CMOS图像传感器110具有沿后述的前帘叶片群21的运行方向依次进行像素复位的电子前帘功能。在CMOS电路基板113中,设有控制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电路。具体来说,CMOS电路基板113包含AD转换器111和定时发生器112。如上述,CMOS电路基板113的AD转换器111,将从CMOS图像传感器110输出的图像信号加以数字化而生成图像数据。CMOS电路基板113是驱动控制摄像元件、且对于从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AD转换等的规定处理的摄像元件电路基板的一例。照相机监视器120,显示的是显示用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等。照相机监视器120,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显示用图像数据,由照相机控制器140生成。显示用图像数据,例如,是用于将经过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数码照相机1的拍摄条件、操作菜单等的信息作为图像加以显示的数据。照相机监视器120,可以选择性地显示动态图像或静止图像。照相机监视器120设于照相机主体10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照相机主体100的背面,但照相机监视器120配置在照相机主体100的哪里都可以。例如,照相机监视器120也可以设于照相机主体100的侧面和上表面。还有,照相机监视器120是设于照相机主体100的显示部的一例。作为显示部,只要是能够显示图像的装置即可。例如,除了液晶显示器以外,还能够使用有机EL面板、无机EL面板、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操作部130是接受来自使用者的操作的界面。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操作部130包含释放钮131和电源开关132。释放钮131接受来自使用者进行的焦平面快门操作。电源开关132是设于照相机主体100的上表面的旋转式的盘式开关,且被利用于照相机主体100的电源的开或关。操作部130能够接受来自使用者进行的操作即可,可包含按钮、控制杆、拨盘、触摸屏等。再参照图3。照相机控制器140控制数码照相机1整体,换言之就是控制照相机主体100的各构成要素的操作。例如照相机控制器140接受来自操作部130的指示。另外照相机控制器140,将用于控制镜头单元200的信号,经由机身卡口150和镜头卡口250,发送至镜头控制器240,间接地控制镜头单元200的各部。此外照相机控制器140还控制CMOS电路基板113。具体来说,照相机控制器140向CMOS电路基板113发送控制信号,CMOS电路基板113基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CMOS图像传感器110。即,可以说照相机控制器140通过控制CMOS电路基板113,也控制着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动作。另外,照相机控制器140,取得由CMOS电路基板113实施了AD转换等的规定的处理的图像数据,且进一步实施处理。例如,利用由CMOS电路基板113处理的图像数据,生成显示用图像数据和记录用动画数据等。卡槽170可以装入存储卡171。卡槽170基于从照相机控制器140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存储卡171。具体来说,卡槽170在存储卡171中存储图像数据。卡槽170从存储卡171读取图像数据。存储卡171可以存储由照相机控制器140通过图像处理而生成的图像数据。例如,存储卡171能够存储无压缩的RAW图像文件和被压缩的JPEG图像文件等。另外,存储卡171能够将预先存储在内部的图像文件经由卡槽170输出。照相机控制器140,对于从存储卡171输出的图像文件所包含的图像实施规定的处理。例如,照相机控制器140,对于从存储卡171取得的图像文件实施解压缩处理,生成显示用图像数据。存储卡171还可以存储由照相机控制器140通过图像处理生成的动画数据。例如,存储卡171能够存储遵循作为动画压缩规格的H.264/AVC而进行压缩的动画文件。另外,存储卡171能够将预先存储在内部的动画文件经由卡槽170输出。照相机控制器140,对于从存储卡171输出的动画文件所包含的图像实施规定的处理。例如,照相机控制器140,对于从存储卡171取得的动画文件实施解压缩处理,生成显示用动画数据。还有,存储卡171是存储部的一例。存储部可以像存储卡171这样,在照相机主体100上装卸也可,在数码照相机1上固定(内置)也可。电源160向各部分供给用于数码照相机1使用的电力。电源160例如可以是干电池,也可以是充电电池。另外,电源160也可以是经由电源线等从外部的电源接受电力的供给、且向数码照相机1供给电力的部件。就机身卡口150而言,在照相机主体100上安装镜头单元200时,与镜头卡口250卡合。机身卡口150支承镜头单元200。另外,机身卡口150和镜头卡口250电连接。照相机主体100能够经由机身卡口150和镜头卡口250,在与镜头单元200之间发送、接收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一方或两方。焦面快门装置190,配置在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前侧(镜头单元200侧)。焦面快门装置190可以切换如下状态:使从光学系统L朝向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光遮蔽的状态;使从光学系统L朝向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光透射的状态。焦面快门装置190通过控制快门的开启时间,来控制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曝光时间。镜头单元200可以装配在照相机主体100上,形成被摄物体的光学像。具体来说,镜头单元200具有光学系统L、驱动部215、镜头卡口250、镜头控制器240、镜筒290。光学系统L,将被摄物体的光学像形成在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光接收面。镜头控制器240基于从照相机控制器140发送的控制信号、对镜头单元200全体进行控制。(2:焦面快门装置190的构成)使用图6至图11,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焦面快门装置190。—孔径部开闭机构—图6表示焦面快门装置的拍摄结束状态,即,后帘的运行完毕的状态。图7是图6的要部放大图。快门底板11是使两张板重叠的构造。两张板其配置方式为,其间保持使前帘叶片群21和后帘叶片群31可以运行的间隙。快门底板11,具有用于将来自取像透镜L的被摄物体光引导到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孔径部(也称为光圈。)11a。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帘叶片群21由3枚叶片构成。例如图10表示构成前帘叶片群21的3枚叶片,第一前帘叶片21a、第二前帘叶片21b和第三前帘叶片21c。图6中由虚线表示构成前帘叶片群21的3枚叶片。前帘叶片群21随着前帘驱动臂22和前帘从动臂23的旋转而驱动。前帘驱动臂22具有轴22b、轴22c、轴22d。第一前帘叶片21a以轴22d为中心,第二前帘叶片21b以轴22c为中心,第三前帘叶片21c以轴22b为中心,分别以可旋转的状态装配。另外,前帘从动臂23具有轴23b、轴23c、轴23d。第一前帘叶片21a以轴23d为中心,第二前帘叶片21b以轴23c为中心,第三前帘叶片21c以轴23b为中心,分别以可旋转的状态装配。就前帘驱动臂22而言,相对于快门底板11,以前帘驱动臂旋转轴22a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另外,前帘从动臂23,相对于快门底板11,以前帘从动臂旋转轴23a为中心可旋转地被保持。如此,前帘叶片群21构成所谓的平行连杆机构。随着前帘驱动臂22和前帘从动臂23的旋转,第一前帘叶片21a、第二前帘叶片21b和第三前帘叶片21c,以保持与孔径部11a的长边平行的状态,沿孔径部11a的短边方向依次移动。而且,前帘叶片群21具有如下状态:图6所示这样的从孔径部11a避开的状态(也称为“前帘的运行完毕状态”。);图10所示这样的覆盖孔径部11a的状态(也称为“前帘的拍摄待机状态”。)。通过第一前帘叶片21a、第二前帘叶片21b和第三前帘叶片21c被驱动,前帘叶片群21可以在这两个状态之间位移。后帘叶片群31也由3枚叶片构成。如图6所示,后帘叶片群31由第一后帘叶片31a、第二后帘叶片31b和第三后帘叶片31c构成。后帘叶片群31,随着后帘驱动臂32和后帘从动臂33的旋转而驱动。后帘驱动臂32具有轴32b、轴32c、轴32d。第一后帘叶片31a以轴32b为中心,第二后帘叶片31b以轴32c为中心,第三后帘叶片31c以轴32d为中心,分别以可旋转的状态装配。另外,后帘从动臂33具有轴33b、轴33c、轴33d。第一后帘叶片31a以轴33b为中心,第二后帘叶片31b以轴33c为中心,第三后帘叶片31c以轴33d为中心,分别以可旋转的状态装配。后帘驱动臂32,相对于快门底板11,以后帘驱动臂旋转轴32a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后帘从动臂33,相对于快门底板11,以后帘从动臂旋转轴33a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如此,后帘叶片群31构成所谓的平行连杆机构。随着后帘驱动臂32和后帘从动臂33的旋转,第一后帘叶片31a、第二后帘叶片31b和第三后帘叶片31c,以保持与孔径部11a的长边平行的状态,沿孔径部11a的短边方向依次移动,且具有图6所示这样的覆盖孔径部11a的状态(也称为“后帘的运行完毕状态”。)、和图10所示这样的从孔径部11a避开的状态(也称为“后帘的拍摄待机状态”。)。通过第一后帘叶片31a、第二后帘叶片31b和第三后帘叶片31c被驱动,后帘叶片群31可以在这两个状态之间位移。—前帘驱动机构—接着,一边参照图6和图7,一边说明用于驱动前帘叶片群21的前帘驱动机构。前帘驱动臂22(图6)具有前帘驱动臂连结孔22e。在前帘驱动臂连结孔22e中,插入前帘驱动杆连结销28a(图7)。前帘驱动杆连结销28a,设于前帘驱动杆28(图7)。就前帘驱动杆28而言,与前帘驱动臂22一样,以旋转轴22a(图7)为中心、且以可旋转的状态被旋转轴22a支承。前帘驱动臂22和前帘驱动杆28,以旋转轴22a为中心,相连地旋转。前帘调节弹簧27对前帘驱动臂22施加作用力。另外,前帘调节弹簧27的作用力,向前帘从动臂23(图6)和前帘驱动杆28传递。于是,前帘调节弹簧27,对前帘驱动杆28施加顺时针的作用力。因为前帘驱动杆28的前帘驱动杆连结销28a被插入前帘驱动臂22(图6)的前帘驱动臂连结孔22e,所以对前帘驱动臂22(图6)也施加顺时针的作用力。就是说,前帘调节弹簧27的作用力,被施加到使前帘叶片群21覆盖孔径部11a的方向。前帘驱动杆28具有前帘驱动杆锁定部28c。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前帘驱动杆锁定部28c,与设于前帘锁杆37的锁爪37b抵接。前帘锁杆37以旋转轴37a为中心、且以可旋转的状态被旋转轴37a支承。旋转轴37a固定在快门底板11上。此外,前帘锁杆37通过前帘锁杆弹簧54被逆时针施力。前帘驱动杆28具有前帘驱动杆抵接部28b。前帘驱动杆抵接部28b与前帘设定柄抵接部24a抵接。前帘设定柄抵接部24a设于前帘设定柄24。就前帘设定柄24而言,与前帘驱动杆28一样,以旋转轴22a为中心、且以可旋转的状态被旋转轴22a支承。若前帘设定柄24逆时针旋转,则前帘设定柄抵接部24a按压前帘驱动杆抵接部28b,前帘驱动杆28逆时针旋转。在前帘调节弹簧27的作用力下,前帘驱动杆28被顺时针施力,且前帘设定柄抵接部24a和前帘驱动杆抵接部28b接触。对前帘设定柄24施加逆时针的作用力的是前帘运行弹簧25(图6)。即前帘运行弹簧25向前帘设定柄24施加逆时针的强大作用力。前帘运行弹簧25的作用力,经由前帘设定柄抵接部24a和前帘驱动杆抵接部28b的接触,被传递到前帘驱动杆28。因此,前帘运行弹簧25,对于前帘驱动杆28施加逆时针的强大作用力。然后,前帘运行弹簧25的作用力,也被传递到前帘驱动臂22和前帘叶片群21。就是说前帘运行弹簧25的作用力,被施加到使前帘叶片群21从孔径部11a避开的方向上。在此,前帘运行弹簧25施加到前帘驱动杆28的逆时针的作用力,比前帘调节弹簧27施加到前帘驱动杆28的顺时针的作用力强。就是说,前帘运行弹簧25的作用力,比前帘调节弹簧27的作用力强,通过前帘运行弹簧25的作用力和前帘调节弹簧27的作用力的合力,可以使前帘叶片群21朝向从孔径部11a避开的方向运行。此外,在前帘设定柄24上,设有前帘吸附片24b。前帘吸附片24b能够向前帘用电磁铁26吸附。前帘用电磁铁26,能够使抗拒前帘运行弹簧25的作用力的量的吸附力发生而使前帘吸附片24b吸附。其结果是,能够控制前帘叶片群21的运行方向,即控制前帘叶片群21进行的开闭动作。—后帘驱动机构—接着,一边参照图6和图7,一边说明用于驱动后帘叶片群31的后帘驱动机构。后帘驱动臂32(图6)具有后帘驱动臂连结孔32e(图6)。在后帘驱动臂连结孔32e中,插入后帘驱动杆连结销39a(图7)。后帘驱动杆连结销39a设于后帘驱动杆39(图7)。另外,就后帘驱动杆39而言,与后帘驱动臂32一样,以旋转轴32a(图7)为中心,以可旋转的状态被旋转轴32a支承。后帘驱动臂32和后帘驱动杆39,以旋转轴32a为中心,相连地旋转。后帘调节弹簧55对后帘驱动臂32施加作用力。另外,后帘调节弹簧55的作用力,向后帘从动臂33(图6)和后帘驱动杆39传递。于是,后帘调节弹簧55向后帘驱动杆39施加顺时针的作用力。因为后帘驱动杆39的后帘驱动杆连结销39a被插入后帘驱动臂32(图6)的后帘驱动臂连结孔32e,所以也向后帘驱动臂32(图6)施加顺时针的作用力。就是说,后帘调节弹簧55的作用力被施加到使后帘叶片群31覆盖孔径部11a的方向。后帘驱动杆39具有后帘驱动杆锁定部39c。在后帘叶片群31覆盖孔径部11a的状态下,后帘驱动杆锁定部39c可以与设于后帘锁杆52的锁定部52b卡合。后帘锁杆52以旋转轴52a为中心、且以可旋转的状态被旋转轴52a支承。旋转轴52a固定在快门底板11上。此外,后帘锁杆52通过后帘锁杆弹簧53,被逆时针施力。后帘驱动杆39具有后帘驱动杆抵接部39b。后帘驱动杆抵接部39b与设于后帘设定柄34的后帘设定柄抵接部34a抵接。就后帘设定柄34而言,与后帘驱动杆39一样,以旋转轴32a为中心、且以旋转的状态被旋转轴32a支承。若后帘设定柄34逆时针旋转,则后帘设定柄抵接部34a按压后帘驱动杆抵接部39b,后帘驱动杆39逆时针旋转。在后帘调节弹簧55的作用力下,后帘驱动杆39被顺时针施力,后帘设定柄抵接部34a和后帘驱动杆抵接部39b接触。向后帘设定柄34施加逆时针的作用力的是后帘运行弹簧35(图6)。即后帘运行弹簧35,向后帘设定柄34施加逆时针的强大作用力。后帘运行弹簧35的作用力,经由后帘设定柄抵接部34a和后帘驱动杆抵接部39b的接触,被传递至后帘驱动杆39。因此,后帘运行弹簧35,向后帘驱动杆39施加逆时针的强大作用力。然后,后帘运行弹簧35的作用力,被传递到后帘驱动臂32和后帘叶片群31。就是说,后帘运行弹簧35的作用力被施加到使后帘叶片群31覆盖孔径部11a的方向。在此,后帘运行弹簧35施加到后帘驱动杆39的逆时针的作用力,比后帘调节弹簧55施加到后帘驱动杆39的顺时针的作用力强。即,后帘运行弹簧35的作用力,比后帘调节弹簧55的作用力强,利用后帘运行弹簧35的作用力和后帘调节弹簧55的作用力的合力,可以使后帘叶片群31向覆盖孔径部11a的方向运行。此外,在后帘设定柄34上设有后帘吸附片34b。后帘吸附片34b能够向后帘用电磁铁36吸附。后帘用电磁铁36,能够使抗拒后帘运行弹簧35的作用力的量的吸附力发生而使后帘吸附片34b吸附。其结果是,能够控制后帘叶片群31的运行方向,即控制后帘叶片群31进行的开闭动作。—常开的上弦机构—接着,说明常开的上弦机构。焦面快门装置190具有前帘设定柄24、前帘驱动杆28、上弦杆29、后帘设定柄34、前帘锁杆37、后帘驱动杆39、常开上弦缺齿齿轮40、行星齿轮41、行星齿轮架42、太阳齿轮43、蜗齿44、上弦电机46、连结齿轮48、常闭上弦缺齿齿轮50、后帘锁杆52和解锁杆60。在前帘设定柄24的一端具有前帘上弦输入部24c。另外,在后帘设定柄34的一端具有后帘上弦输入部34c。上弦杆29具有前帘调节凸轮29b和后帘调节凸轮29c。前帘调节凸轮29b,使前帘设定柄24顺时针旋转而使前帘吸附片24b和前帘用电磁铁26接触。后帘调节凸轮29c,使后帘设定柄34顺时针旋转而使后帘吸附片34b和后帘用电磁铁36接触。即,上弦杆29,利用前帘调节弹簧27和前帘运行弹簧25的作用力和后帘调节弹簧55和后帘运行弹簧35的作用力而进行上弦动作。前帘吸附片24b和前帘用电磁铁26处于可以吸附的位置的状态也称为“前帘的上弦完毕状态”。另外,后帘吸附片34b和后帘用电磁铁36处于可以吸附的位置的状态也称为“后帘的上弦完毕状态”。使前帘处于上弦完毕状态也称为“前帘上弦”。此外,使后帘处于上弦完毕状态也称为“后帘上弦”。上弦杆缺齿齿轮部29e与上弦杆29被一体地支承。上弦杆29和上弦杆缺齿齿轮部29e,以上弦杆旋转轴29a为中心、且以可旋转的状态被上弦杆旋转轴29a支承。上弦杆29通过上弦杆回位弹簧30向顺时针施力。上弦杆回位弹簧30,例如是扭力螺旋弹簧,设于上弦杆29的轴上。在快门底板11上设有制动器(未图示)。若制动器与上弦杆29的制动器抵接,则限制由上弦杆回位弹簧30的作用力造成的上弦杆29的旋转。在上弦杆回位弹簧30的作用力以外的力未作用于上弦杆29的状态下,上弦杆29被保持在与快门底板11上所设的未图示的制动器抵接的位置。上弦杆缺齿齿轮部29e可以与缺齿齿轮40啮合。缺齿齿轮40在快门底板11上以可旋转的状态被支承。缺齿齿轮40由阶梯齿轮构成,具有齿轮部。齿轮部全周有齿。齿轮部可以与行星齿轮41啮合。行星齿轮41在行星齿轮架42上以可旋转的状态被支承。行星齿轮架42具有与太阳齿轮43共同的旋转轴,可旋转地被支承于快门底板11上。太阳齿轮43和行星齿轮41啮合。在此,通过对于行星齿轮架42与行星齿轮41或太阳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