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98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镜群,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及一第二镜群,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凹面转凸面的变化。当藉由上述结构配置与满足特定条件时,可藉由较小的移动量以改善远拍及近拍时的对焦问题,并同时具有小型化与低功率的特性。
【专利说明】移动对焦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最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相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稱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O))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程技术的进步,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面积缩小,小型化摄影镜头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0003]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摄影镜头,如美国专利第8,094,231号所示,多采用三片式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与平板电脑(TabletPC)等高规格移动装置的盛行,带动摄影镜头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迅速攀升,公知的三片式摄影镜头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需求。又如美国专利第8,000, 030号所揭露的五片式透镜组,其整体总长较大,不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应用。
[0004]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小型化摄影镜头,对焦通常是固定的整体镜组移动的对焦模式,亦即为定焦镜头,如美国专利第8,169,528号所揭露的四片式透镜组,其于远拍、近拍时的对焦能力有限,易使得对焦不够精确而导致成像品质不佳。因此,在摄影镜头往小型化与高像素领域发展的趋势下,同时于远拍与近拍时具有精确的对焦能力也日形重要,虽然有扩展景深技术(EDOF)的影像处理方式来部分弥补实体设备的不足,但却存在影像品质降低或耗电功率较大等缺憾。
[0005]因此,领域中需要一种可藉由较小移动量便改善远拍、近拍时的对焦问题,并同时具有小型化与低功率的特性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用于解决现有领域中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不能藉由较小移动量便改善远拍、近拍时的对焦问题。
[0007]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镜群,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及一第二镜群,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凹面转凸面的变化;其中,当一被摄物距离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由远至近时,藉由该第一镜群沿光轴方向移动以执行对焦调校;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4片;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T1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0.05〈| AT12|/CT2〈0.80。[0008]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还包含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该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0009]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的材质皆为塑胶。
[0010]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距离的差异量为Λ TTL,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1]0.95〈| Λ TTLl/l Λ Τ12|〈1.05。
[0012]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其视角的差异量为Λ F0V,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3]0.l〈sin(| Λ F0V|)*10〈1.0。
[0014]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5]1.5〈Fi/f3〈3.0。
[0016]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7]0.05〈| Λ T12|/CT2〈0.50。
[0018]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9]-1.0〈R8/R7〈0。
[0020]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
[0021]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022]1.0〈 (R5+R6) / (R5-R6) <3.0。
[0023]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满足下列关系式:
[0024]-0.5〈R8/R7〈0。
[0025]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I,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满足下列关系式:
[0026]1.65〈V1/V2〈3.0。
[0027]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时的焦距为Fm,满足下列关系式:
[0028]1.0〈Fi/Fm〈l.06。
[0029]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l,该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0]-0.7〈R1/R2〈0.3。
[0031]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0032]-3.0〈Fi/f4〈_l.6。
[0033]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的光圈值为Fno,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4]1.8<Fno<3.00
[0035]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i,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6]1.5mm<TDi<4.5mm。
[0037]上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与近拍时,其焦距的差异量为Λ F,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8]I Λ F|/| Λ Τ12|〈2.0。
[00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通过较小的移动量便可以改善远拍、近拍时的对焦问题,使本发明之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同时具有小型化及低功率的特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0041]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不意图;
[0042]图1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无穷远);
[0043]图1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100mm);
[0044]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0045]图2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无穷远);
[0046]图2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100mm);
[0047]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0048]图3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无穷远);
[0049]图3C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100mm);
[0050]图4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0051]图4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无穷远);
[0052]图4C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100mm);
[0053]图5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0054]图5B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无穷远);
[0055]图5C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100mm);
[0056]图6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0057]图6B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无穷远);
[0058]图6C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被摄物距离为100mm)。
[0059]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60]光圈100、200、300、400、500、600
[0061]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
[0062]物侧面111、211、311、411、511、611[0063]像侧面112、212、312、412、512、612
[0064]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
[0065]物侧面121、221、321、421、521、621
[0066]像侧面122、222、322、422、522、622
[0067]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
[0068]物侧面131、231、331、431、531、631
[0069]像侧面132、322、332、432、532、632
[0070]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
[0071]物侧面141、241、341、441、541、641
[0072]像侧面142、422、342、442、542、642
[0073]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50、250、350、450、550、650
[0074]保护玻璃560
[0075]成像面170、270、370、470、570、670、770、870
[0076]第一镜群Gl
[0077]第二镜群G2
[0078]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
[0079]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时的焦距为Fm
[0080]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其焦距的差异量为Λ F
[0081]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
[0082]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
[0083]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的光圈值为Fno
[0084]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视角为FOVi
[0085]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时的视角为FOVm
[0086]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其视角的差异量为Λ FOV
[0087]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l
[0088]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
[0089]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Τ12?
[0090]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m
[0091]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
[009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
[0093]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i
[0094]该 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时,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m
[0095]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其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距离的差异量为Λ TTL[0096]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l
[0097]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
[0098]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
[0099]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
[0100]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
[0101]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
[0102]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其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i
【具体实施方式】
[010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104]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镜群(Gl)及第二镜群(G2)。所述第一镜群包含第一透镜;而所述第二镜群依序包含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
[0105]该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可提供系统所需的正屈折力,有助于缩短系统的总长度。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时,可有效加强缩短光学总长度的功效。
[0106]该第二透镜具负屈折力,有助于补正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凹面,有助于加强像差修正能力。
[0107]该第三透镜具正屈折力,有助于降低系统敏感度。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可进一步降低系统敏感度与减少球差产生。
[0108]该第四透镜具负屈折力,可有效修正像差与降低系统敏感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且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时,可使主点远离成像面,进而缩短镜组总长度。此夕卜,其像侧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凹面转凸面的变化时,可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以增加影像感光元件的接收效率,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0109]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T1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05〈| AT12|/CT2<0.80时,藉由较小的移动量便可以改善远拍及近拍时的对焦问题,使本发明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同时具有小型化及低功率的特性;较佳地,满足下列关系式:0.05〈 Δ T12|/CT2〈0.50。
[0110]本发明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中,光圈可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间,有利于远心(Telecentric)效果与广视场角间取得平衡。
[0111]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距离的差异量为Λ TTL,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
0.95< Λ TTLl/I Λ Τ12 I〈1.05时,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度较为合适,且可以适当改善远拍及近拍时的对焦问题。
[0112]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其视角的差异量为Λ F0V,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l〈sin(I Λ FOVI)*10〈1.0时,可获得充足的视场角以利取景。
[0113]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5<Fi/f3<3.0时,有助于减少球差并提高成像品质。
[0114]该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0〈R8/R7〈0时,可有效修正像差以提升系统解像能力;较佳地,满足下列关系式:-0.5〈R8/R7〈0。
[0115]该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0〈(R5+R6)/(R5-R6)〈3.0时,有助于降低系统敏感度与减少球差。
[0116]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I,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65<V1/V2<3.0时,有助于修正系统色差。
[0117]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时的焦距为Fm,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0<Fi/Fm<l.06时,可藉由较小的移动量以改善远拍、近拍时的对焦问题。
[0118]该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7<R1/R2<0.3时,有助于减少球差与像散的产生。
[0119]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3.0<Fi/f4<-l.6时,可有效修正像差。
[0120]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的光圈值为Fno,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
1.8<Fno<3.0时,可确保在远拍及近拍时,皆具有充足够的进光量。
[0121]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i,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5mm<TDi<4.5mm时,有助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的小型化。
[0122]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与近拍时,其焦距的差异量为Λ F,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当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I Λ F|/I Λ Τ12 I〈2.0时,有助于缩短系统的总长度,并改善远拍及近拍时的对焦问题。
[0123]本发明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中,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胶,若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镜材质为塑胶,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于镜面上设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的总长度。
[0124]本发明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中,可至少设置一光阑,如孔径光阑(ApertureStop)、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
[0125]本发明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中,若描述一透镜的表面为凸面,贝1J表不该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若描述一透镜的表面为凹面,则表不该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126]本发明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更可视需求应用于变焦的光学系统中,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点可多方面应用于3D(三维)影像撷取、数码相机、移动装置、数码平板等电子影像系统中。
[0127]本发明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将藉由以下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予以详细说明。
[0128]第一实施例
[0129]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A,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1B(被摄物距离为无穷远,远拍)及图1c(被摄物距离为100mm,近拍)。第一实施例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镜构成,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0130]一第一镜群Gl,其包含:
[0131]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10,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11为凸面,其像侧面112为凸面,且其两面皆为非球面(ASP);
[0132]一第二镜群G2,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0133]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120,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21为凹面,其像侧面122为凹面,且其两面皆为非球面;
[0134]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130,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31为凹面,其像侧面132为凸面,且其两面皆为非球面 '及
[0135]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140,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41为凹面,其像侧面14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两面皆为非球面,其像侧面1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凹面转凸面的变化;
[0136]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镜群,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一第二镜群,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及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凹面转凸面的变化; 其中,当一被摄物距离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由远至近时,藉由所述第一镜群沿光轴方向移动以执行对焦调校; 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4片; 其中,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 Δ T12|/CT2〈0.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对焦光学系统还包含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该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的材质皆为塑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距离的差异量为Λ TTL,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95〈| Δ TTLI/ Δ Τ12|〈1.0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其视角的差异量为Λ FOV,满足下列关系式:
0.l<sin( Δ F0V|)*10〈1.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
1.5<Fi/f3<3.0。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 Δ T12|/CT2〈0.50。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满足下列关系式:
-1.0〈R8/R7〈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1.0<(R5+R6)/(R5-R6)<3.0。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满足下列关系式:
-0.5〈R8/R7〈0。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I,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满足下列关系式:
. 1.65<V1/V2<3.0。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时的焦距为Fm,满足下列关系式:
. 1.0〈Fi/Fm〈l.06。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
-0.7〈R1/R2〈0.3。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的焦距为Fi,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
-3.0<Fi/f4<-l.6。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的光圈值为Fno,满足下列关系式:
. 1.8<Fno<3.0。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物侧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i,满足下列关系式:
. 1.5mm<TDi<4.5mm。
1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对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远拍与近拍时,其焦 距的差异量为Λ F,该移动对焦光学系统于近拍与远拍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差异量为Λ Τ12,满足下列关系式:
AF|/ Δ T12|<2.00
【文档编号】G02B13/00GK103969804SQ201310108431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陈纬彧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