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97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片状物馈送单元;感光体;转印带单元;第一和第二框架单元;和桥接第一和第二框架单元的桥接构件。每个感光体被第一和第二框架单元保持。转印带单元被偏置到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以抵靠在第一框架单元和桥接构件上,从而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和桥接构件被定位。片状物馈送单元在宽度方向上从垂直方向抵靠在桥接构件的至少两处位置上,从而相对于桥接构件被定位。
【专利说明】图像形成设备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发明要求2012年5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2-121435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0004]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0.2010-52423已公开了一种传统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传输片状物的片状物馈送单元;能够在其上携带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转印带单元,该转印单元具有转印带,该转印带具有面向每个感光体的传送表面并循环转动;和在平行于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一对金属框架。
[0005]每个感光体和转印带单元都位于两个金属框架之间。片状物馈送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被螺纹拧入其中一个金属框架的前端边缘,而片状物馈送单元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被螺纹拧入另一个金属框架的前端边缘,从而片状物馈送单元相对于两个金属框架被定位。
[0006]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当片状物馈送单元传送片状物且该片状物经过传送表面时,每个感光体旋转,同时与片状物接触。接着,转印带单元将每个感光体携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送中的片状物上。如上所述,该图像形成设备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发明内容】

[0007]然而,在上述的传统图像形成设备中,有这种情况的担心,转印带单位相对于每个感光体的定位精确度及片状物馈送单元相对于每个感光体的定位精确度是不适当的。在这种情况下,片状物馈送单元和转印带单元相对于每个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发生倾斜,而且当片状物被传送到片状物馈送单元或是经过传送表面时,该片状物很容易发生偏斜。因此容易出现片状物阻塞的现象。进一步,调色剂图像被倾斜地转印到片状物上,从而图像也容易倾斜地形成在片状物上。
[0008]考虑到上述的常见情况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在传送片状物和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方面表现出色。
[0009]根据本发明教导的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被构造成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0010]片状物馈送单元,该片状物馈送单元被构造成馈送并传送片状物;
[0011]多个感光体,该多个感光体被构造成在其上携带调色剂图像,并且在与被传送的片状物接触的同时旋转;
[0012]转印带单元,该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该转印带的表面面向每个感光体,并且转印带被构造成在将每个感光体上携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传送的片状物上的同时循环运动;
[0013]第一框架单兀,该第一框架单兀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该宽度方向平行于每个感光体的旋转中心;
[0014]第二框架单元,该第二框架单元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从而每个感光体、片状物馈送单元和转印带单元位于第二框架单元和第一框架单元之间;和
[0015]桥接构件,该桥接构件在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桥接第一框架单元和第二框架单元;
[0016]其中,每个感光体被第一框架单元和第二框架单元保持,并且每个感光体基于感光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被定位;
[0017]转印带单元被偏置到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以与第一框架单元和桥接构件接触,从而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和桥接构件被定位;并且
[0018]片状物馈送单元在宽度方向上从垂直方向与桥接构件的至少两处位置接触,从而片状物馈送单元相对于桥接构件被定位,该垂直方向垂直于宽度方向并且平行于转印带的表面。
[0019]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框架单元是每个感光体的定位基础,也是转印带单元的定位基础。从而,转印带单元经由第一框架单元相对于每个感光体被高度精确地定位。
[0020]进一步,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桥接构件是转印带单元的定位基础,也是片状物馈送单元的定位基础。进一步,片状物馈送单元从垂直方向在宽度方向上抵靠在桥接构件上至少两处位置上,从而防止被移位以致于相对于宽度方向发生倾斜。因此,能够可靠地定位片状物馈送单元,从而通过片状物馈送单元传送的片状物相对于转印带单元不会发生偏斜。因此,片状物馈送单元相对于每个感光体和转印带单元被高度精确地定位。
[0021]因而,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不容易发生片状物的堵塞且在片状物上形成的图像不容易倾斜,因此在片状物的传送和在片状物上的图像形成方面表现都很出色。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截面图;
[0023]图2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和第二框架单元以及桥接构件的立体图;
[0024]图3是显示当从前向后的方向看时,根据实例I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和第二框架单元、每个感光体和转印带单元的相互关系的示意截面图;
[0025]图4是显示当从上向下的方向看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和第二框架单元、桥接构件、转印带单元,片状物馈送单元和定影器的相互关系的示意截面图;
[0026]图5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部件和转印带单元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的示意截面图;
[0027]图6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沿图4中V1-VI线的截面的部分截面图;
[0028]图7是显示当从上向下看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和第二框架单元、桥接构件、转印带单元、片状物馈送单元和定影器的相互关系的示意截面图;并且[0029]图8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沿图7中VII1-VIII线的截面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参考【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用事实证明的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
[0031](第一实施例)
[0032]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I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具体实例。图像形成设备I是以电子照相技术在如纸或OHP片状物的片状物9上形成多色图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
[0033]图1中,图1的纸张的右侧定义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前侧,而在当从前侧看设备时的情况下的左侧,即图1的近纸侧定义为左侧。基于以上定义,显示前后、左右和上下各个方向。于是,在图2及之后每个附图中的各个方向都以与图1中的各个方向相对应的方式显示。以下,将参照图1等附图解释图像形成设备I中的每个部件。
[0034]<整体构造>
[0035]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箱状壳体90。在壳体90的上表面上,形成向下凹陷的排出盘90A。在壳体90的前表面的下侧,形成第一开口 90B。第二开口 90C形成于壳体90的前表面,位于从壳体90的前表面的略低于中间部分的位置到上侧的区域范围内。
[0036]进一步,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第一框架单元10 ;第二框架单元20 ;桥接构件70。第一框架单元10是平板状构件并且从内部沿着壳体90的左表面延伸。另一方面,第二框架单元20是平板状构件并且从内部沿着壳体90的右表面延伸。在图1中,第一框架单元10位于近纸侧,第二框架单元20位于远纸侧。另外,本例中,“平板状”意思是基本上为平板的形状,也包括形成为肋、孔、凹槽、突起等的情况。
[0037]如图2所示,第一框架单元10由第一树脂框架11、第一金属板框架12等组合而成。第一树脂框架11的下端边缘侧制成底座形状。
[0038]第二框架单元20由第二树脂框架21、第二金属板框架22等组合而成。与第一树脂框架11类似,第二树脂框架21的下端边缘侧也制成底座形状。
[0039]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树脂框架11的上端边缘侧上,导轨I IR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同时在第二树脂框架21的上端边缘侧上,形成导轨21R,该导轨21R与第一树脂框架11的导轨类似。导轨IlR和导轨21R形成为引导后述的图像形成部分50的凸轮从动件57。
[004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金属片框架12紧固在第一树脂框架11的左表面并向上延伸超过导轨11R。第二金属片框架22也紧固在第二树脂框架21的右表面并向上延伸超过导轨21R。
[0041]如图1和图2所示,桥接构件70是由截面被弯曲成L形的细长的钢板制成的框架构件。如图2所示,桥接构件70沿左右方向延伸以桥接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
[0042]更具体地,桥接构件70具有水平壁71和竖直壁72。如图1所示,水平壁71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开口 90B的上部附近,竖直壁72从水平壁71的后端边缘垂直向下弯曲从而被向下垂下。进一步,如图2和图4所示,桥接构件70的左端紧固在第一树脂框架11的前端边缘侧。如图4所示,桥接构件70的右端也紧固在第二树脂框架21的前端边缘侧。
[0043]另外,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不仅如上所述由桥接构件70联接,而且还由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联结件联接。
[0044]如图1所示,在壳体90的下部设置有片状物盒(sheet cassette) 39。片状物盒39位于左边的第一框架单元10和右边的第二框架单元20之间。片状物盒39具有上部开口的箱状,并且具有以堆叠状态容纳在其中的多个片状物9。片状物盒39通过第一开口 90B从壳体90的近侧被水平插入,从而被安装到壳体90内,而通过与上述相反的动作,片状物盒39从壳体90被去除。
[0045]在壳体90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作为平板状构件的前盖91。前盖91在上下方向上以竖立状态关闭第二开口 90C。前盖91的下端边缘侧以可枢轴转动的方式轴向支撑在第二开口 90C的下端边缘侧上。接着,如图5所示,前盖91的上端边缘侧向前枢轴转动从而打开第二开口 90C。
[0046]如图1所示,壳体90中设置有传送路径Pl。传送路径Pl从片状物盒39的前端部分进行至壳体90的前表面侧,然后向上U形转弯从而将其方向改变为向后以绕过桥接构件70。接着,传送路径Pl水平进行至壳体90的后表面,然后向上U形转弯以将其方向改变为向前,并且到达排出盘90A。
[0047]此外,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片状物馈送单元30 ;图像形成部分50 ;扫描部分59 ;转印带单元40 ;定影器或定影单元60 ;和排出棍对(discharge roller pair) 69A和69B。如图3和图4所示,片状物馈送单元30、图像形成部分50、转印带单元40和定影单元60位于左边的第一框架单元10和右边的第二框架单元20之间。
[0048]片状物馈送单元30具有:片状物馈送单元主体31 ;馈送辊32 ;分离辊33 ;传送辊对34A和34B ;和抵抗棍对(resist roller pair) 35A和35B。片状物馈送单元主体31是由树脂制成的壳体,位于片状物盒39的前端部分的上方并在桥接构件70的前面。片状物馈送单元主体31的后侧从下方与桥接构件70的水平壁71重叠。
[0049]馈送辊32、分离辊33、传送辊对34A和34B、和抵抗辊对35A和35B被可旋转地容纳在片状物馈送单元主体31内。馈送辊32、分离辊33、传送辊对34A和34B和抵抗辊对35A和35B的旋转中心沿左右方向延伸。馈送辊32、分离辊33、传送辊对34A和34B和抵抗辊对35A和35B按这个顺序排列在传送路径Pl的最上游侧到向上U形转弯的部分。片状物盒39上设置有从下方面向分离棍33的分离垫(separating pad) 33A。
[0050]图像形成部分50是所谓的直接串列型。图像形成部分50包括: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位于传送路径Pl的水平部分的上方;四组感光鼓55和处理盒52,它们被容纳在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内。感光鼓55是本发明的“感光体”的一个实例。
[0051]四组感光鼓55和处理盒52分别对应于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四种调色剂。
[0052]每个感光鼓55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体,被配置成在其表面上携带调色剂图像。感光鼓55的从前到后沿着传送路径Pl的水平部分并排。
[0053]如图3所示,每个感光鼓55都支撑在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上,以便可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55X旋转。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对每个感光鼓55进行定位,从而每个感光鼓55相对于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在平行于旋转中心55X的左右方向上不会位移。
[0054]这里,平行于每个感光鼓55的旋转中心55X的左右方向是本发明的“宽度方向”的一个实例。进一步,在壳体90内,设置第一框架单元10的左侧是本发明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的一个实例。进一步,在壳体90内,设置第二框架单元20的右侧是本发明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
[0055]如图1所示,各个处理盒52被保持在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内以便被倾斜地定位在各个感光鼓55的上方。每个处理盒5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箱状,且在其内部具有显影棍52A、调色剂壳体部分(toner housing section) 52B、充电器52C等。
[0056]扫描部分59位于图像形成部分50上方。扫描部分59包括激光逛源、多棱镜、f Θ透镜、反射镜等。扫描部分59从上方发射激光束到各个感光鼓55上。
[0057]转印带单元40位于片状物盒39的上方和图像形成部分50的下方。转印带单元40具有:转印带单元主体41 ;传动辊42 ;从动辊43 ;转印带45 ;和四个转印辊46。
[0058]转印带单元主体41是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扁平框架形构件。传动辊42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转印带单元主体41的后端边缘侧上。从动辊43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转印带单元主体41的前端边缘。传动辊42和从动辊43的旋转中心沿左右方向延伸。转印带45是缠绕传动辊42和从动辊43的环形带。各个转印辊46面向各个感光鼓55,并且转印带45被插入转印辊46和感光鼓55之间。传动辊42与图像形成部分50中的各个感光鼓55等同步旋转。从而,被驱动的从动辊43旋转并且转印带45在传动辊42和从动辊43之间循环运动。
[0059]在转印带45上,沿着传送路径Pl的水平部分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面称为传送表面45A。传送表面45A从下方面向各个感光鼓55,而传送路径Pl的水平面介于这两者间。通过各个转印棍46将负电压(negative voltage)施加给传送表面45A。
[0060]如图4所示,转印带单元主体41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靠近桥接构件70的一侧的第一端部141 ;和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远离桥接构件70的一侧的第二端部142。
[0061]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端部141向前延伸并超过转印带45和从动辊43,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以柱状延伸。进一步,第一端部141从上方与桥接构件70的水平壁71重叠。换言之,桥接构件7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片状物馈送单元30和转印带单元40之间。这里,前后方向指“垂直于宽度方向并平行于传送表面的垂直方向”。
[0062]如图1所示,定影单元60包括:定影单元主体61 ;加热辊62 ;和加压辊63。定影单元主体61是由树脂制成的壳体,位于传送路径Pl的后面U形转弯部分的下方且靠近第二端部142。加热辊62和加压辊63被可旋转地容纳在定影单元主体61内并且彼此面对,传送路径Pl介于加热辊62和加压辊63之间。加热辊62和加压辊63的旋转中心沿左右方向延伸。
[0063]排出辊对69A和69B位于传送路径Pl的后面U形转弯部分的上方,即传送路径Pl的最下游侧并面向排出盘90A。
[0064]<图像形成操作>
[0065]图像形成设备I以如下方式在容纳在片状物盒39内的片状物9上形成图像。就是说,当控制部分(未示出)接受开始图像形成的指令时,控制部分开始控制片状物馈送单元30、图像形成部分50、扫描部分59、转印带单元40、定影单元60和排出辊对69A和69B。
[0066]那么,在片状物馈送单元30内,馈送辊32和分离辊33将容纳在片状物盒39内的片状物9送出到传送路径Pl。在这种场合,当多个片状物9重叠时,分离辊33和分离垫33A使片状物9逐个分离。接着,传送辊对34A和34B和抵抗辊对35A和35B将片状物9传送至输送路径Pl的水平部分。
[0067]接下来,当片状物9被吸附到循环运动的转印带45的传送表面45A上时,其通过传送路径Pl的水平部分被传送,并经过四组感光鼓55和处理盒52的下方。
[0068]在这种场合,在各个感光鼓55旋转时,各个感光鼓55的表面通过充电器52c而被均勻地充正电,然后通过扫描部分59发射的激光束被曝光。因此,扫描部分59形成对应于应在各个感光鼓55的表面形成的图像的静电潜像。接着,通过在各个处理盒52中的显影辊52A,从调色剂容纳部分52B将对应于静电潜像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55的表面,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55旋转的同时,与传送的并同时正在被吸附到传送表面45A上的片状物9接触时,则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到传送表面45A的负电压被转印到片状物9上。
[0069]接着,定影单元60通过加热棍62和加压棍63加热并施压给已经过每个感光鼓55下方的片状物9,从而定影转印到片状物9上的调色剂图像。之后,通过排出辊对69A和69B将片状物9排出到排出盘90A上。以这种方式,图像形成设备I在片状物9上完成图像形成操作。
[0070]<感光鼓的定位构造>
[0071]如图2所示,在导轨IlR和导轨21R的后方设置有定位金属轴体(positioningmetal shaft body)79。定位金属轴体79呈细长型。定位金属轴体79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而桥接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
[0072]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具有一对左右凸轮从动件57。两个凸轮从动件57被设置为从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的左右表面的上部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突出。
[0073]两个凸轮从动件57都从上方抵靠在导轨IlR和导轨21R上,图像形成部分50的后端部分抵靠在定位金属轴体79上,从而图像形成部分50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被定位。从而,每个感光鼓55经由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通过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被保持。
[0074]如图3所示,第二框架单元20内,容纳可沿左右方向伸缩的多件感光鼓偏置弹簧29。感光鼓偏置弹簧29的左端通过狭缝29S从第二框架单元20的左表面突出,以向左按压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的右表面,其中狭缝29S穿透第二框架单元20。
[0075]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的左表面的下部上,突出地设置有感光鼓定位突起(projection) 51P。在第一框架单元10的右表面上,感光鼓接收部分15P突出地设置在面对感光鼓定位突起5IP的位置。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通过感光鼓偏置弹簧29被向左偏置,感光鼓定位突起51P抵靠在感光鼓接收部分15P上,从而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10被定位。从而,每个感光鼓55经由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基于其各自的左端55A,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10被定位。
[0076]第一框架单兀10内设置从驱动源(未不出)向每个感光鼓55传输驱动力的联接器19。联接器19沿左右方向前后移动,以与每个感光鼓55接合或分离。
[0077]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具有设置成从其前端向上突出的抓握部分51A。如图5所示,当在前盖91枢轴转动以打开第二开口 90C的状态下,用户握住抓握部分51A并且将其向前拉时,两个凸轮从动件57在导轨IlR和导轨21R上滚动,图像形成部分50通过第二开口 90C被拉出到壳体90的外部。在该状态下还可以去除图像形成部分50。接着,由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还可将图像形成部分50安装到壳体90内。在这种情况下,感光鼓偏置弹簧29,感光鼓定位突起51P,和感光鼓接收部分15P如上所述地动作,因此每个感光鼓55基于其各自的左端55A,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兀10被再次定位。
[0078]〈转印带单元的定位构造〉
[0079]转印带单元40具有传送带单元主体41从上方适配到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中的部分,从而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省略图示和说明的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被定位。
[0080]如图4所示,在第二框架单元20内容纳有可沿左右方向伸缩的多件转印带偏置弹簧28。转印带偏置弹簧28的左端通过狭缝28S从第二框架单元20的左表面突出,经由贯穿第二框架单元20的缝隙28S,向左按压传送带单元主体41的第一端部141的右表面和第二端部142的右表面,其中狭缝28S穿透第二框架单元20。
[0081]如图4和图6所示,传送带单元主体41的第一端部141包括在其下表面的左端侧上的方形突起141P。方形突起141P呈棱柱形并向下突出。在桥接构件70的水平壁71的位置,该位置面向方形突起141P,并且贯穿地形成方形孔71P。方形孔71P的截面形状大于方形突起141P的截面形状。第一端部141通过转印带偏置弹簧28被向左偏置,方形突起141P的左表面抵靠在方形孔71P的左侧内壁表面,因此第一端部14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桥接构件70被定位。
[0082]如图4所示,在转印带单元主体41的第二端部142的左表面上突出地设置有转印带定位突起41P。第一框架单元10的右表面上,转印带接收部分14P突出地设置在面向转印带定位突起41P的位置上。第二端部142通过转印带偏置弹簧28而向左偏置,转印带定位突起41P抵靠转印带接收部分14P,从而第二端部14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10被定位。
[0083]如上所述,转印带单元40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10和桥接构件70被定位。
[0084]如图5所示,在前盖91枢轴转动而打开第二开口 90C且图像形成部分50被去除的状态下,用户也可以抓紧第一端部141并且将其提起并向前拉。此时,转印带单元40通过第二开口 90C被取出到壳体90的外部。接着,通过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也可将转印带单元40安装到壳体90内。在这种情况下,转印带偏置弹簧28、方形突起141P、方形孔71P、转印带定位突起41P和转印带接收部分14P如上所述的动作,则转印带单元40再次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兀10和桥接构件70被定位。
[0085]<片状物馈送单元的定位构造>
[0086]片状物馈送单元30具有片状物馈送单元主体31从上方抵靠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的部分,从而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省略图示和说明的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被定位。
[0087]进一步,片状物馈送单元30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相对于桥接构件70以如下方式被定位。
[0088]如图4和图6所示,在片状物馈送单元30和桥接构件70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合部110和第二接合部120。
[0089]第一接合部110包括位于片状物馈送单元30的左端的第一突起111和位于桥接构件70的左端的第一凹部(recess) 112。
[0090]第一突起111设置在水平面对表面31A上,水平面对表面31A在片状物馈送单元主体31的后侧上并且从下方面向桥接构件70的水平壁71。第一突起111为从水平面对表面31A的左端垂直向上突出的圆柱轴。这里,从下向上的方向为本发明的“垂直于宽度和垂直方向的方向”的一个实例。
[0091]第一凹部112形成于水平壁71上、面向第一突起111的位置,以便穿透水平壁71。第一凹部112形成为圆孔,从而与第一突起111接合而不会产生侧隙。如图4和图6所示,当与第一突起111接合时,第一凹部112限制第一突起111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0092]第二接合部120包括:位于片状物馈送单元30的右端的第二突起121和位于右端的桥接构件70的第二凹部122。
[0093]第二突起121和第一突起111类似,也设置在水平面对表面31A上。第二突起121为从水平面对表面31A的右端垂直向上突出的圆柱轴。
[0094]第二凹部122形成于水平壁71上、面向第二突起121的位置,以便穿透水平壁71。第二凹部122为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孔。第二凹部122在前后方向上的内部宽度窄到当第二凹部122与第二突起121接合而不会产生间隙的程度。另一方面,第二凹部122在左右方向上的内部宽度比第二突起121的外径充分长。如图4和图6所示,当与第二突起121接合时,第二凹部122限制第二突起121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但允许第二突起12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0095]如上所述,片状物馈送单元30从前后方向抵靠在桥接构件70的左右两端,从而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桥接构件70被定位。接着,片状物馈送单元30,在被定位的状态下,通过如螺钉的紧固构件被固定到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上。
[0096]<定影单元的定位构造>
[0097]定影单元60具有定影单元主体61从上方适配到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中的部分,从而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省略图示和说明的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被定位。
[0098]如图4所示,在第二框架单元20中,容纳可沿左右方向伸缩的至少一个定影单元偏置弹簧27。定影单元偏置弹簧27的左端通过垂直设置在第二框架单元20中的狭缝27S从第二框架单元20的左表面突出,从而向左定影单元主体61的右表面按压。
[0099]在定影单元主体61的左表面上,突出地设置定影单元定位突起61P。在第一框架单元10的右表面上,定影单元接收部分16P突出地设置在面向定影单元定位突起61P的位置。定影单元主体61通过定影单元偏置弹簧27被向左偏置,定影单元定位突起61P抵靠在定影单元接收部分16P上,从而定影单元主体6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10被定位。从而,定影单元60基于其自身的左端60A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10被定位。
[0100]通过去除省略说明的壳体90的后盖,可以从壳体90去除定影单元60。
[0101]〈作用和效果〉
[0102]在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如图3所示,对于每个感光体55,图像形成部分主体51通过感光鼓偏置弹簧29被向左偏置,感光鼓定位突起51P抵靠在感光鼓接收部分15P上。从而,各个感光体55基于其各自的左端55A,相对于左侧的第一框架单兀10被定位。
[0103]进一步,如图4所示,对于转印带单元40,第一端部141通过转印带单元偏置弹簧28被向左偏置,方形突起141P的左表面抵靠在方形孔71P的左侧的内壁表面上。由此,转印带单元40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桥接构件70被定位。进一步,第二端部142通过转印带单元偏置弹簧28被向左偏置,转印带定位突起41P抵靠在转印带接收部分14P上。从而,转印带单元40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10被定位。
[0104]S卩,第一框架单元10是每个感光鼓55的定位基础,也是转印带单元40的定位基础。由此,转印带单元40经由第一框架单元10相对于每个感光鼓55被高度精确地定位,从而防止传动棍42和从动棍43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每个感光鼓55的旋转中心55X发生倾斜。
[0105]进一步,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如图4和图6所示,片状物馈送单元30从前向后抵靠在桥接构件70的左右两端,从而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桥接构件70被定位。更具体地,在桥接构件70的左端,第一接合部110的第一突起111和第一凹部112彼此接合,而在桥接构件70的右端,第二接合部120的第二突起121和第二凹部122彼此接合,从而片状物馈送单元3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桥接构件70被定位。
[0106]即,桥接构件70是转印带单元40的定位基础,也是片状物馈送单元30的定位基础。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接合部110和第二接合部120,片状物馈送单元30从前后方向抵靠在桥接构件70的左右两端,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片状物馈送单元30被移位以致于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因此,防止构成片状物馈送单元30的馈送辊32等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每个感光鼓55的旋转中心55X发生倾斜,且片状物馈送单元30能够被可靠地定位,从而通过片状物馈送单元30传送的片状物9不会相对于转印带单元40偏斜。因此,片状物馈送单元30相对于每个感光鼓55和转印带单元40被高度精确地定位。
[0107]则在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I中,不容易发生片状物9的堵塞且在片状物9上形成的图像不容易倾斜,因此,片状物9的传送和在片状物9上的图像形成表现都很出色。
[0108]进一步,在该图像形成设备I中,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较远的第一端部141和第二端部142被偏置到左侧,且第一端部141抵靠在桥接构件70上,第二端部142抵靠在第一框架单元10上。因此,很容易稳定转印带单元40的姿势。因此,能够相对于各个感光鼓55可靠地定位转印带单元40,从而转印带45的传送表面45A不会相对于每个感光鼓55发生倾斜。
[0109]进一步,在该图像形成设备I中,定影单元60基于其自身的左端60A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10被定位。即,第一框架单元10是转印带单元40的第二端部142的定位基础,也是定影单元60的定位基础。因此,能够相对于转印带单元40的第二端部142高度精确地定位定影单元60,从而防止加热辊62和加压辊63的旋转中心相对于传动辊42和从动辊43的旋转中心发生倾斜。因此,能够防止片状物9的偏斜,该片状物9经过转印带45的传送表面45A上以被传送到定影单元60。
[0110]进一步,在该图像形成设备I中,通过第一凹部112在不产生侧隙的情况下与第一突起接合,限制第一突起111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也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定位片状物馈送单元30。[0111]进一步,在该图像形成设备I中,对定位片状物馈送单元30起到很大作用的第一突起111和第一凹部112位于靠近第一框架单元10的左端,从而可以减少第一框架单元10与第一突起111和第一凹部1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因此,在该图像形成设备I中,相对于各个感光鼓55和转印带单元40,能够更加高度精确地定位片状物馈送单元30。
[0112]〈第二实施例〉
[0113]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采用一对接触部210和220来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I的第一接合部110和第二接合部120。第二实施例的其他部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标号和符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0114]第二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一对接触部210和220被设置于片状物馈送单元30和桥接构件70之间。
[0115]接触部210包括:位于片状物馈送单元30的左端的突起211 ;和位于桥接构件70的左端的止动部(stopper) 212。
[0116]突起211被设置在竖直面对表面31B上,该竖直面对表面31B在片状物馈送单元主体31的后侧上并且从前方面向桥接构件70的竖直壁72。突起211为从竖直面对表面31B的左端向后突出的圆柱体。
[0117]止动部212是在竖直壁72的前表面上、面向突起211的区域。如图7和图8所示,当突起211抵靠在止动部212上时,止动部212限制突起211向后移动。
[0118]接触部220包括:位于片状物馈送单元30的右端的突起221 ;和位于桥接构件70的右端的止动部222。右侧的突起221和止动部222除了位置在右侧,与突起211和止动部212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其说明。与止动部212类似,如图7和图8所示,当突起221抵靠在止动部222上时,止动部212限制突起221向后移动。
[0119]如上所述,通过两个接触部210和220,片状物馈送单元30从前向后抵靠在桥接构件70的左右两端,从而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桥接构件70被定位。接着,片状物馈送单元30,在被定位的状态下,通过如螺钉等的紧固构件被固定到第一框架单元10和第二框架单元20上。
[0120]第二实施例中的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也可表现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I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0121]进一步,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通过两个接触部210和220,片状物馈送单元3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桥接构件70被定位在桥接构件70的左右两端,从而能可靠地防止被移位而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倾斜。
[0122]上文中,已经基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解释了本发明,但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修改。
[0123]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突起111和第二突起121都是圆柱轴体,第一凹部112是圆形孔,而第二凹部122是细长孔,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第一突起111和第二突起121也可以都是棱柱。例如,第一凹部也可以是圆孔、方孔、圆形底部的孔、方形底部的孔等。进一步,例如,第二凹部也可以是细长孔、细长底部的孔等。
[0124]本发明可应用于图像形成设备、多功能机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被构造成在片状物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片状物馈送单元,所述片状物馈送单元被构造成馈送并传送片状物; 多个感光体,所述多个感光体被构造成在其上携带调色剂图像,并且在与被传送的所述片状物接触的同时旋转; 转印带单元,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转印带,所述转印带的表面面向每个所述感光体,并且所述转印带被构造成在将每个所述感光体上携带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传送的所述片状物上的同时循环运动; 第一框架单元,所述第一框架单元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所述宽度方向平行于每个所述感光体的旋转中心; 第二框架单元,所述第二框架单元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从而每个所述感光体、所述片状物馈送单元和所述转印带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框架单元和所述第一框架单元之间;和 桥接构件,所述桥接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桥接所述第一框架单元和所述第二框架单元; 其中,每个所述感光体被所述第一框架单元和所述第二框架单元保持,并且每个所述感光体基于所述感光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单兀被定位; 所述转印带单元被偏置到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以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和所述桥接构件接触,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和所述桥接构件被定位;并且 所述片状物馈送单元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垂直方向与所述桥接构件的至少两处位置接触,从而所述片状物馈送单元相对于所述桥接构件被定位,所述垂直方向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并且平行于所述转印带的所述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桥接构件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片状物馈送单元和所述转印带单元之间; 所述转印带单元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位于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比所述第一端部更远离所述桥接构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端部被偏置到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以与所述桥接构件接触,从而相对于所述桥接构件被定位;并且 所述第二端部被偏置到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以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接触,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被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并且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和所述第二框架单元之间的位置,并且被构造成对其上通过转印带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状物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片状物上; 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基于所述定影单元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被定位。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接合部和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第二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片状物馈送单元和所述桥接构件之间; 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包括第一突起和第一凹部,所述第一突起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的方向上突出,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突起接合,以限制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上移动;并且 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突起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二突起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的方向上突出,所述第二凹部形成为与所述第二突起接合,以限制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第二凹部形成为允许所述第二突起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一凹部;并且 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所述第二突起和所述第二凹部。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一对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片状物馈送单元和所述桥接构件之间,所述一对接触部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并且` 每个所述接触部包括突起和止动部,所述突起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突出,所述止动部从所述垂直方向与所述突起接触。
【文档编号】G03G15/16GK103454885SQ201310106582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西村洋平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