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3438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单元,在像承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像;以及转印单元,将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并将中间转印带上的中间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作为进行二次转印的机构,通过被架设中间转印带的背撑辊和隔着中间转印带而与背撑辊相对置的二次转印辊,以使中间转印带和记录介质压接的方式夹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0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通常,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背撑辊以及二次转印辊是以比可形成图像的最大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更长地设定的固定宽度来使用。

因此,例如,在尺寸小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辊的与记录介质接触的部分少,所以仅针对该部分进行温度调整等必要的控制即可,但需要对辊的不必要的部分也进行控制,成为生产率降低的因素。

另外,例如,在作为记录介质使用标签纸的情况下,由于由这些辊夹持而胶从标签纸的端部露出,在形成图像的过程中胶附着到与记录介质相接的各构件,发生图像不良、纸搬送不良等问题,并且需要清扫行为,成为生产率降低的因素。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能够将二次转印部的辊切换为适合于记录介质的尺寸,由此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一次转印部,使形成在像承载体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以及二次转印部,使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中间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转印部具备辊对,该辊对沿着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延伸,以使所述中间转印带以及所述记录介质压接的方式夹持,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切换所述辊对的至少一方的轴向的长度的切换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示出二次转印部的放大图。

图4是从图3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图。

图5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设定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变形例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二次转印辊中设置了分离机构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00:图像形成装置;10:供纸部;g: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图像形成单元;21:曝光部;22:显影部;23:感光体(像承载体);24:带电部;30:转印单元;31:中间转印带;32: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部);33:二次转印部(二次转印部);33a:旋转体(切换部);331:支承部;332:驱动部;333、333a~333e:二次转印辊(辊对);33b:背撑辊(辊对);33c:分离机构;40:定影部;50:操作显示部;60:控制部(切换部、调换控制部、电压控制部);70:存储部;t:设定表格;p: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图示例。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构成的功能框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1、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具备供纸部10、图像形成部g、定影部40、操作显示部50、控制部60以及存储部70。

供纸部10具备多个托盘(省略图示),在各托盘中,收容了不同尺寸的记录介质p。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介质p例如是隔着粘接层层叠了2张片材的标签纸。在各托盘中收容的记录介质p通过预定的搬送路径被搬送到后述二次转印部33。

图像形成部g具备用于根据例如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图像形成任务(以下简称为“任务”),利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各有色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20k以及转印单元30等。

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20k具有同样的结构。此外,为了便于图示以及说明,用同一符号表示共同的构成要素。

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0y,说明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

图像形成单元20y具备曝光部21、显影部22、感光体(像承载体)23以及带电部24等。

带电部2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体2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负极性。曝光部2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针对感光体23照射与各颜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在感光体23的表面,通过与周围的电位差,形成各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像。显影部22收容有各颜色成分的显影剂,通过使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23的表面,由此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来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单元30具备中间转印带31、一次转印辊(一次转印部)32、二次转印部33、驱动辊34、从动辊35以及未图示的带清洁(beltcleaning)部等。

中间转印带31由环状带构成,架设于二次转印部33的背撑辊(backuproller)33b、驱动辊34以及从动辊35。中间转印带31通过背撑辊33b、驱动辊34的旋转,沿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前进。

当中间转印带31通过一次转印辊32被压接到感光体23时,各颜色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而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然后,当中间转印带31通过二次转印部33的二次转印辊333被压接到记录介质p时,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的中间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

图3是示出二次转印部33的放大图。

如图3所示,二次转印部33具备:旋转体33a,该旋转体33a例如具备支承部331、使支承部331旋转的驱动部332以及由支承部331可旋转地被支承的多个二次转印辊333…;以及背撑辊33b。旋转体33a与控制部60一起作为切换部发挥功能。

支承部331是长条的棒状构件,位于多个二次转印辊333的中央而将它们旋转自如地支承。支承部331通过驱动部332的驱动而旋转,由此,能够切换多个二次转印辊333中的、与背撑辊33b对置的二次转印辊333。

驱动部332是例如具备齿轮以及驱动马达等的驱动机构,通过控制部60的控制,使支承部331绕与二次转印辊333的轴向平行的轴旋转。

多个二次转印辊333被设定为具有相互不同的长度。

例如,在图3的例子中,多个二次转印辊333包括长度为280mm的第1二次转印辊333a、长度为240mm的第2二次转印辊333b、长度为200mm的第3二次转印辊333c、长度为170mm的第4二次转印辊333d以及长度为130mm的第5二次转印辊333e这5个辊。

这些二次转印辊333都是由支承部331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的从动辊。根据记录介质p的尺寸选择多个二次转印辊333中的某一个,被选择的二次转印辊333从动于背撑辊33b而旋转。

从多个二次转印辊333选择的二次转印辊333是轴向的长度比与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短的二次转印辊。另外,在比与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短的二次转印辊中,优选将最长的二次转印辊333选择为最佳的长度。

图4是从图3的箭头b方向观察了二次转印部33的图。此外,在图4中,仅图示了被选择的二次转印辊333。

如图4所示,通过使用长度比记录介质p的宽度短的二次转印辊333,在通过背撑辊33b和该二次转印辊333的夹持部时,压力不被施加到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能够防止胶从记录介质p的端部露出。因此,能够防止胶附着到转印单元30的各构件、特别是中间转印带31、二次转印辊333、背撑辊33b等构件。

背撑辊33b是架设中间转印带31的驱动辊。配置于与背撑辊33b对置的位置的二次转印辊333与背撑辊33b连动地从动。

返回到图1、2,定影部40使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例如,定影部40具备用于夹持记录介质p的加热辊41以及加压辊42。

加热辊41通过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被加热到预定的温度。

加压辊42通过未图示的弹性构件朝向加热辊41被施力。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p通过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的夹持部,从而被施加热和压力,调色剂像熔融定影。

操作显示部50具备:具备显示画面并在画面上进行各种信息的显示的显示部;以及用于由用户输入各种指示的操作部。

控制部60由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控制部60的cpu读出存储在存储部70中的系统程序、处理程序等各种程序并在ram中展开,按照所展开的程序,执行二次转印辊切换处理、图像形成处理等各种处理。

存储部70由例如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半导体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

在存储部70中,存储了以由控制部60执行的系统程序、处理程序为首的各种程序、这些程序的执行所需的数据。例如,在存储部70中,存储了图像形成处理的执行所需的设定信息。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

图5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包括二次转印辊切换处理以及图像形成处理的一连串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如果由用户发出开始任务的指示(start),则控制部60取得任务信息(步骤s101)。

接下来,控制部60解析所取得的任务信息中包含的页面信息,取得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步骤s102)。

接下来,控制部60判定在该时间点设定的(与背撑辊33b对置的)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是否为所取得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以上(步骤s103)。

然后,在设定的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比在上述步骤s102中取得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小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控制部60转移到后述步骤s106。

另一方面,在设定的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是在上述步骤s102中取得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控制部60进行二次转印辊333的切换(步骤s104)。

具体而言,控制部60根据在上述步骤s102中取得的记录介质p的尺寸(宽度),选择预先设定的、最佳的长度的二次转印辊333,使驱动部332驱动而使支承部331旋转,以使该二次转印辊333成为与背撑辊33b对置的位置。

例如,在记录介质p是a3或者a4的情况下,选择第1二次转印辊333a。另外,在记录介质p是b4或者b5的情况下,选择第2二次转印辊333b。另外,在记录介质p是a6的情况下,选择第3二次转印辊333c。另外,在记录介质p是b6的情况下,选择第4二次转印辊333d。另外,在记录介质p是b7的情况下,选择第5二次转印辊333e。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03中,设定的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是记录介质p的宽度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中,进行二次转印辊333的切换。

因此,即使不是针对记录介质p的宽度而言最佳的长度的二次转印辊333,如果二次转印辊333比记录介质p的宽度短,就不进行二次转印辊333的切换,通过这样控制,能够将二次转印辊333的切换次数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防止生产率的降低。

此外,也可以在步骤s103中判断所设定的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是否针对记录介质p的宽度最佳,在并非最佳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中,进行二次转印辊333的切换。

在这样控制的情况下,能够将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针对记录介质p的宽度设为最佳,所以能够使搬送记录介质p时的稳定性变得更良好。

接下来,控制部60执行为了消除在转印单元30的各辊中产生的电位差而施加高电压的偏压清除(biascleaning)(步骤s105)。

接下来,控制部60开始针对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步骤s106)。

接下来,控制部60判断二次转印辊333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步骤s107)。

然后,在二次转印辊333的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作为电压控制部的控制部60以与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对应的频度,实施电压控制(atvc(automatictransfervoltagecontrol,自动切换电压控制)控制)(步骤s108)。

在此,电压控制(atvc控制)是指,在图像形成中,测定起因于通过记录介质p的搬送而中间转印带31的温度上升而时常变化的中间转印带31的电阻来校正电压,即决定与中间转印带31的电阻值的大小对应的最佳的电压的大小的控制。

可知,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越短,中间转印带31的温度变化越快。因此,例如,将图6所示那样的将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和电压控制的频度对应起来的设定表格t作为设定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70。

控制部60使用上述设定表格t,以与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对应的频度,实施电压控制。

在图6的设定表格t中,设定为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越短,以越高的频度进行电压控制。例如,在280mm的第1二次转印辊333a的情况下,每隔45个页面进行电压控制,在130mm的第5二次转印辊333e的情况下,每隔25个页面进行电压控制。

另一方面,在二次转印辊333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作为电压控制部的控制部60以规定的频度(例如每隔50个页面)实施电压控制(步骤s109)。

接下来,控制部60判断是否执行了最终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即图像形成是否结束(步骤s110),在图像形成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返回到上述步骤s107而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控制部60结束本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一次转印辊32,使形成在感光体23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以及二次转印部33,使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的中间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其中,二次转印部33具备沿着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以使中间转印带31以及记录介质p压接的方式夹持的辊对(二次转印辊333、背撑辊33b),二次转印辊333的轴向的长度是可切换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记录介质p是标签纸,以使二次转印辊333的轴向的长度比与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短的方式进行切换。

因此,胶不会附着到二次转印部33的各构件、特别是二次转印辊333、中间转印带31,所以防止二次转印部33的各构件的损伤,能够抑制图像转印不良。

另外,能够抑制由于胶附着而发生的清扫行为等停机时间,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旋转体33a,具有轴向的长度相互不同的多个二次转印辊333及能够旋转地支承多个二次转印辊333并且能够绕与轴向平行的轴旋转的支承部331;以及控制部60,根据记录介质p的宽度,从多个二次转印辊333选择一个辊,使支承部331旋转而使一个辊与中间转印带31对置。

因此,能够做成从长度不同的多个二次转印辊333选择适合的长度的二次转印辊333的结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作为被架设中间转印带31的驱动辊的背撑辊33b,二次转印辊333是与背撑辊33b连动地从动的从动辊。

因此,通过将二次转印辊333设为从动结构,能够防止二次转印辊333切换时的二次转印辊333以及中间转印带31的损伤。另外,不需要二次转印辊333切换时的分离动作,所以能够防止生产率的降低。

另外,在由于劣化等而更换二次转印辊333时,也不需要分离动作,所以能够防止生产率的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60在图像形成中,以规定的频度执行决定与二次转印辊333的电阻值的大小对应的电压的大小的电压控制,在进行了二次转印辊333的切换的情况下,直至切换后的二次转印辊333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根据切换后的二次转印辊333的轴向的长度来变更执行电压控制的频度。

因此,二次转印辊333切换后的转印稳定性提高。

(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变形例中,在连续地执行对不同的宽度的记录介质p进行图像形成的多个任务的情况下,调换任务进行图像形成。

图7是示出调换任务的情况下的、包括二次转印辊切换处理以及图像形成处理的一连串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作为步骤s201以及步骤s202,控制部60执行与图5的步骤s101以及步骤s102相同的处理。

接下来,作为调换控制部的控制部60根据在步骤s202中解析的页面信息,进行任务的排序(步骤s203)。

例如,假设使用了a4的记录介质p的任务1、使用了b5的记录介质p的任务2、使用了a4的记录介质p的任务3按照此顺序待命。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60将执行任务的次序从任务1、任务2、任务3排序为任务1、任务3、任务2的顺序。

接下来,控制部60切换为与在任务1中指定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对应的最佳的长度的二次转印辊333(步骤s204)。

此外,此时,在该时间点设置的二次转印辊333是最佳的长度的二次转印辊的情况下,原样地使用。

接下来,控制部60在步骤s205至步骤s210中,执行与图5的步骤s105至步骤s110相同的处理。

接下来,控制部60判断针对同一宽度的记录介质p的任务是否结束(步骤s211),在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11:“否”),返回到上述步骤s206而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针对同一宽度的记录介质p的任务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11:“是”),控制部60判断全部任务是否结束(步骤s212),在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12:“否”),返回到上述步骤s204而反复进行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全部任务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12:“是”),控制部60结束本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控制部60在对宽度不同的记录介质p连续地执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以针对同一宽度的记录介质p集中地进行图像形成的方式,调换执行图像形成的次序。

因此,能够最低限度地抑制连续地执行对不同的宽度的记录介质p进行图像形成的多个任务的情况下的二次转印辊333的切换次数,抑制偏压清除所致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二次转印辊333是从动辊的情况,但也可以并非从动,而是与背撑辊33b一起驱动的驱动辊(第2驱动辊)。

在该情况下,对各二次转印辊333设置驱动机构,在图像形成时,只有被选择的二次转印辊333的驱动机构驱动,被选择的二次转印辊333驱动。

另外,在该情况下,二次转印部33具备使旋转体33a从中间转印带31分离预定距离的分离机构33c,在切换二次转印辊333时、或者随着劣化等而更换二次转印辊333时,如图8所示,做成使旋转体33a从中间转印带31分离来实施更换作业的结构。

由此,能够防止在二次转印辊333的切换时、更换时该二次转印辊333、中间转印带31损伤的现象。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二次转印部33中具备的二次转印辊333的数量是5个,但二次转印辊333的数量不限于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在二次转印部33中设置多个二次转印辊333并将其选择性地使用的结构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具备能够在其轴向上伸缩的1个二次转印辊333,根据记录介质p的宽度使二次转印辊333伸缩,由此切换长度。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用可分割的多个构件构成二次转印辊333,根据记录介质p的宽度分割二次转印辊333,由此切换长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切换二次转印部33中的二次转印辊333的长度的结构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代替二次转印辊333而切换背撑辊33b的长度的结构。

进而,也可以是切换二次转印部33中的二次转印辊333以及背撑辊33b这两者的长度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记录介质p是标签纸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但记录介质p不限于此,可以是任意的纸张。

例如,在记录介质p是通常的纸张的情况下,做成与记录介质p匹配地切换为二次转印辊333(和/或背撑辊33b)的长度比记录介质p的宽度稍微长的程度等的结构,由此无需对辊的剩余部分进行温度管理等的控制,能够防止生产率的降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