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354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包含主壳体;设置在主壳体前端的前盖组件;设置在主壳体后端的后盖组件;主壳体内从后往前依次设置驱动组件、摄像仪、灯板组件;驱动组件与灯板组件连接;主壳体与前盖组件的配合处设有第一挤压隔爆轴面;主壳体与后盖组件的配合处设有第二挤压隔爆轴面。前盖组件上设有与主壳体配合的第一挤压隔爆孔面。后盖组件上设有与主壳体的配合的第二挤压隔爆孔面。本发明能够增加井下工作面的可视范围,能够提前获知机械工作区域的实时情况,便于远程协助控制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具体涉及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光线较弱,操作人员的可视范围较小,相应的危险系数增加。现有技术中的井下摄像装置不具有防爆功能,容易在恶劣的井下环境中损坏,井外人员无法对井下的环境进行监控,为了保证矿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减少井下工作人员的数量,需要对现有的井下摄像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增加井下工作面的可视范围,能够提前获知机械工作区域的实时情况,便于远程协助控制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点是,包含:
主壳体;
设置在主壳体前端的前盖组件;
设置在主壳体后端的后盖组件;
主壳体内从后往前依次设置驱动组件、摄像仪、灯板组件;
上述的驱动组件与灯板组件连接;
上述的主壳体上设有与前盖组件配合的第一挤压隔爆轴面;
上述的主壳体上设有与后盖组件配合的第二挤压隔爆轴面。
[0005]上述的第一挤压隔爆轴面及第二挤压隔爆轴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6.3微米。
[0006]上述的主壳体为圆筒式,其外部设有外壳;
上述的外壳呈圆筒棱条状。
[0007]上述的前盖组件上设有与主壳体配合的第一挤压隔爆孔面;
上述的前盖组件与主壳体配合后的间隙小于0.3毫米。
[0008]上述的前盖组件内设有观察窗;
上述的观察窗由钢化玻璃制成。
[0009]上述的后盖组件上设有与主壳体配合的第二挤压隔爆孔面;
上述的后盖组件与主壳体配合后的间隙小于0.3毫米。
[0010]上述的后盖组件设有多个接线装置;
上述的接线装置呈喇叭形。
[0011]上述的驱动组件通过卡簧与主壳体固定连接。
[0012]上述的灯板组件包含散热内壳及灯板本体;
上述的摄像仪固定在散热内壳上;
上述的灯板本体上均布有白光补光灯及红外补光灯。[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设有挤压隔爆轴面及挤压隔爆孔面,能够使摄像装置达到隔爆的要求;由于设有钢化玻璃制成观察窗,能够使摄像装置达到隔爆的要求;由于设有灯板组件,在煤矿井下具有较强的照明穿透力,大大提高摄像效果;由于外壳呈圆筒棱条状,增大了散热面的同时也增加了整体的美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16]如图1所示,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包含:主壳体I ;设置在主壳体I前端的前盖组件2 ;设置在主壳体I后端的后盖组件3 ;主壳体I内从后往前依次设置驱动组件4、摄像仪
5、灯板组件6 ;驱动组件4与灯板组件6连接;主壳体I上设有与前盖组件2配合的第一挤压隔爆轴面11 ;主壳体I上设有与后盖组件3配合的第二挤压隔爆轴面12。第一挤压隔爆轴面11及第二挤压隔爆轴面12的表面粗糙度小于6.3微米。主壳体I为圆筒式,其外部设有外壳13 ;外壳13呈圆筒棱条状。
[0017]前盖组件2上设有与主壳体I配合的第一挤压隔爆孔面21 ;前盖组件2与主壳体I配合后的间隙小于0.3毫米。前盖组件2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弹性挡圈(GB/T893.1)、橡胶垫圈、观察窗22、紫铜垫圈;观察窗22由钢化玻璃制成。后盖组件3上设有与主壳体I配合的第二挤压隔爆孔面31 ;后盖组件3与主壳体I配合后的间隙小于0.3毫米。
[0018]后盖组件3设有多个接线装置32 ;接线装置32呈喇叭形。驱动组件4通过卡簧41与主壳体I固定连接。煤矿井下光纤较暗,摄像机是感光元件,针对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可能导致摄像不清晰的问题,现有设备中仅使用白光灯照明补光,效果不佳。
[0019]由于装置内具有光源和摄像仪5等发热元件,特别是光源的发热量巨大,如果发热温度过高,煤矿井下可能有安全隐患,因此,装置的散热是极为重要的。
[0020]灯板组件6包含散热内壳61 (材质为铝合金,具有较高传热性能)及灯板本体62 ;摄像仪5固定在散热内壳61上;灯板本体62上均布有白光补光灯及红外补光灯,驱动组件4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电源,在煤矿井下技能照明也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大大提高摄像效果。散热内壳61与主壳体I的内壁紧密配合,增大了散热接触面,散热内壳61的内壁与摄像仪5点面接触,也为摄像仪5提供了散热途径,散热内壳61的正面是一平面,与灯板本体62黏贴,使白光补光灯(LED)及红外补光灯(LED)发出的热量通过散热内壳61传递到主壳体,由于主壳体I的外壳13呈圆筒棱条状,增大了散热面的同时也增加了整体的美观性。
[0021]具体应用: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的整体为圆筒式设计,后盖组件3设有三个接线装置32,一个接入24V/2A电源,作为驱动组件4的输入,驱动组件4的两路输出保正恒压横流分别提供白光补光灯(LED)及红外补光灯(LED)工作;12V/2A电源从另外一个接线装置32接入,直接提供摄像仪5电源;摄像仪5的视频信号经过具有屏蔽效果的铜轴电缆通过剩余的一个接线装置32输出,输出视频信号可直接与配套装置连接,传输到显示器,达到远程监视的效果。
[0022]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主壳体(I); 设置在主壳体(I)前端的前盖组件(2); 设置在主壳体(I)后端的后盖组件(3); 主壳体(I)内从后往前依次设置驱动组件(4)、摄像仪(5)、灯板组件(6); 所述的驱动组件(4)与灯板组件(6)连接; 所述的主壳体(I)上设有与前盖组件(2)配合的第一挤压隔爆轴面(11); 所述的主壳体(I)上设有与后盖组件(3)配合的第二挤压隔爆轴面(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挤压隔爆轴面(11)及第二挤压隔爆轴面(12)的表面粗糙度小于6.3微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壳体(I)为圆筒式,其外部设有外壳(13); 所述的外壳(13)呈圆筒棱条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组件(2)上设有与主壳体(I)配合的第一挤压隔爆孔面(21); 所述的前盖组件(2)与主壳体(I)配合后的间隙小于0.3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组件(2)内设有观察窗(22); 所述的观察窗(22)由钢化玻璃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盖组件(3)上设有与主壳体(I)配合的第二挤压隔爆孔面(31); 所述的后盖组件(3)与主壳体(I)配合后的间隙小于0.3毫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盖组件(3)设有多个接线装置(32); 所述的接线装置(32)呈喇叭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4)通过卡簧(41)与主壳体(I)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隔爆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板组件(6)包含散热内壳(61)及灯板本体(62); 所述的摄像仪(5)固定在散热内壳(61)上; 所述的灯板本体(62)上均布有白光补光灯及红外补光灯。
【文档编号】G03B15/03GK103561204SQ201310566149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徐桂军, 叶江海, 于洋, 高革 申请人:上海创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